如果买A7R2的话,a7r2人像镜头头有啥选择么

索尼(SONY) ILCE-7RM2/A7R2 A7RII a7rm2 全画幅微单相机 搭配FE55mm人像镜头 在 京东 的历史价格走势图 - 盒子比价网
商城降价榜:
分类降价榜:
盒子比价网自日 开始收录索尼(SONY) ILCE-7RM2/A7R2 A7RII a7rm2 全画幅微单相机 搭配FE55mm人像镜头在京东的历史价格数据;
最新价格:¥22499.00,最后更新时间为:日 ;
历史最低价格:¥22049.00,最近一次出现最低价格时间为;日
目前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成都 武汉 天津 南京 西安
等地有货,南宁
等地无货。
此商品由京东第三方商铺销售;
目前在该商城暂无用户评论
赞助商广告内容转自:索尼影像圈2015年5月至今,A7R2已经上市一年半的时间了。如果说一开始还有对A7R2的是否值得选购存在质疑的话,那么经过这一年多的市场考验,相信大部分人心中都已有答案。A7R2作为摄影界的一批黑马,一骑绝尘,几乎占领了所有评测机构的画质排行榜首,也在让广大摄影用户重新认识了索尼。正所谓路遥知马力,SONY A7R2再也不是纸上谈兵的菜鸟,而是身经百战的老将。所以今日再谈A7R2,让我们看看他身上到底都有哪些魔力来吸引着我们。1、画质之王一年多前,如果我说A7R2是市面上画质最好的全画幅相机,我想一定很多人不服气。那么一年之后,我再说这个话,相信已经能够得到很大一部分人士的认同。去低通的4240W像素、扎实的成像、优秀的高感表现、强大的宽容度,这些素质综合起来,让A7R2的画质无以伦比的强大。A7R2的优秀画质,不仅仅是因为高像素,更是因为扎实的成像。在去低通的加持下,成像更显晶莹剔透。不仅100%放大后成像依然足够细腻,甚至200%的放大也足够优秀。都说高感和高像素不能兼得。然而科技在进步,如今高像素也可以拥有不俗的高感表现。请看ISO%放大的效果。再看ISO6400的表现:ISO6400以下能够放心使用的机器并不多,A7R2算是非常优秀的一个。在正常尺寸下输出,根本看不出任何噪点。请看ISO4000调色后的成片:ISO6400二次构图剪裁成横构图:一直以来,宽容度都是索尼系CMOS引以为傲的技能之一,A7R2也不例外。放一张棚拍时闪光灯来不及回电严重欠的照片作为示范。这张照片除了强行拉高2.8档曝光之外,并无任何操作。可以看到100%放大之后无论是暗部细节,还是高光细节都没有出现噪点。事实上,根据我的个人经验,A7R2的曝光范围在-3EV~+3.5EV之间,RAW随意拉,几乎不会出现画质下降的情况。但超过这个范围时,画质损失的就比较严重了。2、眼部追焦A7R2的黑科技眼部追焦确实一种让人用了就会上瘾的功能。在人像拍摄时,特别是大光圈拍摄特写时,是一件非常爽的体验。AF-C模式时,眼部对焦一旦对上,就能牢牢咬住目标,让人爱不释手。特别是拍摄活泼好动的孩子时,无论小朋友如何摇头晃脑,相机都可以牢牢的锁定眼部,而你要做的则是在最精彩的那个瞬间,按下快门!3、超广阔的对焦点覆盖区域。A7R2拥有的对焦点不仅仅是数量多而已,更重要的是对焦点覆盖区域非常的广。也许是目前全画幅相机中对焦点覆盖区域最广的相机。找了一张官网宣传视频的截图,可以很清楚的了解A7R2强大的对焦区域。其中绿色小方框代表399个相位对焦点,25个蓝色方框则代表对比检测对焦点。通俗一点说,就是在绿色区域内对焦非常快而且非常准;绿色区域之外蓝色区域之内,对焦慢,但是非常准;蓝色区域之外,则对不上焦。虽然很多人对焦点的覆盖区域并不关心,但是在实际拍摄时,其实经常潜移默化受限于相机的对焦点覆盖区域。也就是说拍摄时构图经常不自觉的受限于相机的对焦点覆盖区域内,产生构图思维惯性而不自知。4、所见即所得A7R2的魅力还在于所见即所得,白减黑加,看着EVF来调整曝光。所以A7R2的用户,我强烈推荐你们使用M档。也许以前你一直停留在A档,或是别的什么档位。也许之前M档对你来说有点难,无法一次就将光圈、快门、ISO设置准确,需要试拍几次之后才能找到合适的曝光参数。拥有了A7R2之后,你会发现一切都变得太简单,看着EVF里面的明暗来调整光圈、快门、ISO,保证一次到位,曝光精准。如果以后有人问你用什么测光模式,点测?联测?你可以自豪的说,我用人眼测光。5、五轴防抖有经验的摄影师都知道,像素越高,也就意味的安全快门越高。但A7R2在五轴防抖的加持下,大大的降低了镜头的安全快门,让手持慢门成为了一种可能。更厉害的是,五轴防抖可以让所有镜头都拥有防抖功能。A7R2+FE1635 F4 ZA&& 快门1/3s& 光圈F5& ISO 500&16焦距十字路口擦身而过的公交车所留下的流光溢彩。同样是使用五轴防抖将超广角16端的安全快门降至1/3秒。A7R2+LA-EA4SAL135 1.8ZA&& 快门1/80s& 光圈F2.0& ISO 1000转接A口经典镜头SAL135 1.8ZA的经典镜头,让135ZA也具备防抖功能。如果不是担心模特会由一点微动的话,完全可以将安全快门降低到1/50s左右。6、智能相机新时代当年智能手机之所以能够颠覆功能机,靠的就是无限的APP扩展能力。让手机不仅仅是打电话,发短信的工具,而是影响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甚至替代电脑很大一部分功能的工具。如今相机亦然,通过丰富多样的APP将一些原本复杂的拍摄技巧变得简单,甚至让初学者也能瞬间掌握高阶技法。SONYPLAY MEMORIES CAMERA APPS的出现,将会把相机一个智能的新纪元。(1)、智能遥控。通过APP遥控相机,让你自拍更加酣畅淋漓,无拘无束。又或者是第一时间发朋友圈、微博分享你新鲜出炉的得意之作。(2)挥手快门。简单的挥一挥手,就能触发相机快门。在需要三脚架的慢快门拍摄时,这个功能足以替代快门线,让相机真正做到零振动。(3)天空HDR。对天空和地面分辨曝光,并且通过渐变滤镜的方式合成为一张。高光比天空拍摄的好帮手,让你同时获得天空和地面的全部细节。并且支持RAW格式,方便后期精修。总结索尼A7R2上市一年多来,身边已经越来越多影友购入这款相机。消费者从质疑,到接受,再到惊喜。诚然A7R2身上还存在着一些的缺点,例如:缓存太慢、电池不给力等等。但是A7R2的优点更显鲜明,高画质的全画幅机、还有让人欲罢不能的眼部对焦、广阔的对焦区域、所见即所得、五轴防抖、智能APP等等。总的来说,A7R2能够带来的快感实在太多,是一台值得耐心把玩的经典机器。最后再放一些实拍样张。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自索尼影像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惠佳摄影视界(hj-visio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hj-vision摄影器材信息服务 摄影作品分享 促销信息发布热门文章最新文章hj-vision摄影器材信息服务 摄影作品分享 促销信息发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毕业季又到了,加上新入了三颗镜头,于是便想着约着同学拍几张照片吧, 在她们毕业之际也算送个礼物了。35,85,16-35. 也算是攒够了常用焦段。其中最喜欢35焦段,大头照拍起来很顺手,而且光圈基本上全程开到F2,成像一点也不肉。85这焦段现在感觉真是难以驾驭,基本上只有需要压缩前后景的空间感时候才会换上。1635基本上拍大长腿必备了,虽然只有f4, 但是有大长腿还要什么虚化! 55那颗是索尼镜头最锐的一两颗头了,只是以前用套头的时候自己觉得35比55用的顺手,于是没有入手。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照片都是lightroom调色,Ps只液化了一点,磨皮就靠插件了(懒)。
00:01 上传
23:59 上传
上面这张是唯一一张套了VSCO预设的,因为坐姿太适合了
00:00 上传
00:04 上传
00:06 上传
00:08 上传
00:12 上传
00:16 上传
00:21 上传
00:26 上传
00:26 上传
00:45 上传
00:46 上传
00:31 上传
00:31 上传
00:33 上传
00:36 上传
00:39 上传
00:41 上传
00:41 上传
00:42 上传
00:42 上传
00:42 上传
00:42 上传
00:43 上传
00:43 上传
00:44 上传
00:44 上传
00:45 上传
眼控对焦好用吗?
r2上很好,基本认出人脸的框就能眼控。之前用m2上速度一般
脸部还是暗色了点 现在学生妹都好成熟啊
作者其他文章
数字尾巴-分享美好数字生活
Share Pretty Digital Life, Starting from Here一个迟到的报告—SONY最新旗舰A7R2使用总结
我的图书馆
一个迟到的报告—SONY最新旗舰A7R2使用总结
第一章:前言A7R2其实是到家有一段时间的机器了,但是,这个机器在坛子上实在有点火,所以,一直也就没有来写。最近SONY又发布了A7S2,那么,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来写写A7R2也就合适了,降温后来写还是比较合适的,可以大大避免被键盘摄影师招呼。本文所有原片都上传了BAIDU云盘,包含RAW和JPG看官自行下载吧。Baidu云盘地址:共74张原片另外,除了外观照,本文的照片都是A7R2拍摄,原片在云盘上都有。介于文章太长,我将总结部分放在开头重复一遍:第十六章:总结我可以肯定地说,SONY的A7R2是现阶段最好的微单照相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SONY的A7R2是现阶段综合表现第二好的135照相机。(我认为第一好的是D810)(DXO的评测说A7R2最好,那也仅针对的是CMOS表现,并不是综合表现。)能让我吐槽少于10点的机器其实是不多的,而且,其中的有些吐槽并不是针对A7R2,而是针对E卡口系统而言的。如果说之前的微单,甚至是A7、A7R和A7S那一批微单不足以撼动单反基石的话,那么,现在的A7R2其实已经有足够资本向单反叫板了,(只是,整个E卡口系统尚欠火候)作为家用相机,我觉得A7R2是适用的,我自己买了A7R2,那是一种向科技进步的尊重,以及向不断奋斗的SONY的尊重。下面,正文开始第二章:本文涉及的器材虽然我有5DS,我也能借到5DSR,但是我不打算对比这两个系列的机器,因为,口水仗太多,毕竟5DS系列的机器在佳能那边还是当红辣子鸡,还请各位看官谅解。真要对比的话,未来再说吧。如果各位非要在这两个器材上做选择的话,我的答案是:看你的镜头群是哪家的,是哪家的选哪家的机身。如果没有镜头群的负担,那么,看你的拍摄题材,主要拍人,选5DS系列更好,拍其他场景的或者拍摄比较杂,那就选A7R2吧,本文只是叙述A7R2的优点和缺点,以及特色功能。本文涉及的器材是:A7R2和35 2.8镜头。第三章:体积和重量同样是全幅机器,在这里对比一下D800第一张照片是上视图,可见,安装35 2.8的A7R2比D800明显来的小,第二张是正视图,可见,A7R2的正面投影也比D800来的小。毕竟人家是微单,体积上确实还是比较小巧的。但是,全幅微单发展到现在第二代,明显已经不是那么小,也不是那么轻了。虽然,现在的二代全副微单仍然比全副单反来的小,来的轻,但是,其实二者的差距,客观来讲并不如我当年买NEX5C时候的那么震撼。对于APS单反来说,现阶段的全幅微单已经没有重量和体积的优势了。不过对于旅行者来说全幅微单还是有优势的,毕竟尤其是高原的环境下,轻哪怕100克都是有很大意义的。只是,A7系列发展到现在也只能做到生活防水,这个有点可惜,毕竟作为旅游机器的话,生活防水还是有点不够。A7R2的机身侧面的握把比较肥大,手感很好。刻意设计在机身外侧的独立录影键,也不容易被误触。我觉得A7R2的外形设计的非常好。唯一需要考虑的是,卡口最好能再向左边移动几毫米就好了,当A7R2接上粗壮的镜头,比如70200F4或者35 1.4的时候,把手和镜头之间的空隙太小,手指伸进去会非常不舒服。第四章:电子前帘和静音快门A7R2新增了电子前帘,这个技术首先出现在A6000上,电子式前帘可以让相机减少一次回弹所产生的震动,同时原厂也特别针对后帘快门回弹时的机械结构做了减震,A7R2整体的快门震动可说是微乎其微,表现非常好。A7R2的快门本身已经很轻微了,有点镜间快门的感觉。但是,A7R2还提供了“静音快门”。在用上“静音快门”后,机器的声音几乎到了没有的地步。我认为应该是在这种功能下用了电子快门,机械帘幕只是慢慢地轻轻地打开。如果常使用这个功能,还可以将这个功能放在快捷键上。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无需进入菜单,就能使用这个功能。还需要补充一点,理论上快门机震小,有利于降低安全快门。对于A7R2的快门,我觉得是非常赞的设计。虽然没有了“咔、咔、咔”的悦耳声音,但是实用。第五章:防抖奥林巴斯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它的防抖技术。客观的讲,在M43领域,奥巴其实机身和镜头都做不过松下,甚至连价格也都跑不赢松下,但是,奥巴的杀手锏,或者是存在感,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它的独门绝技:五轴防抖关于防抖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3个:第一个是奥林巴斯的EM5,那种怎么抖都不怕的防抖,确实是逆天的设计如果说其他家的防抖宣称的stop数量或多或少都有虚标的话,那么,我认为奥巴的五轴防抖的stop数量标注的有点太保守。第二个是NIKON的105VR现在想想NIKON的百微的防抖也没什么了不起,但是,这是我第一个用到的微距防抖,在户外,拍微距用到F22的时候,开启防抖可以省掉三脚架,这在当时给我的震撼也完全是颠覆性的。第三个是宾得的645系统的90 2.8虽然说,这个镜头的防抖标称值没什么稀奇的,但是,在此之前以及现阶段以及可预见的未来,这个星球上你还能找得到另一个防抖的中画幅吗?所以,即便到今天,这个镜头依然是它所对应画幅里面最强防抖。因为别人没有,所以一枝独秀。首次出现在A7II身上的五轴防手震这次也应用在A7R2身上,这对A7R II来说是如虎添翼,虽然这个防抖技术是阉割版的奥巴五轴防抖,但在拍摄中也是确实有明显进步的。高像素其中一个隐忧就是手震,哪怕是很少的手震,往往也会被体现。一般防抖的帮助其实非常有限,因为只有两轴的补偿效果,所以像是5DSR、D810这机器,一般来说除了开启防抖之外,快门速度也要拉到安全值左右我才会放心。A7R2的防抖有两种方式:第一种:两轴是倚赖镜头本身的OSS,其它三轴是由机身提供辅助。第二种:如果当下搭配的是无防抖镜头的话,或者是转接镜头的话,那么就会完全依赖A7R2机身内建的三轴防抖。实际体会是,A7R2的防抖不如EM5、EM1,但是,A7R2的防抖也确实是现阶段全幅机器里面最好的了,用原厂的OSS镜头的时候,明显比其他厂家的防抖来得好,用35 2.8这类不带OSS的镜头的时候,防抖和其他厂家的防抖差不多。第六章:眼控对焦这个名字取得太差,太差,太差。SONY应该立即辞掉企业里面做中文翻译的那个员工,这个人不仅完全没玩过胶片单反,而且,中文语法都不及格。“眼控对焦”这个短语是一个典型的主谓宾结构,在中文里面的意思是:拍摄者的眼睛控制机器对焦,或者讲复杂点,以摄影师眼神的移动轨迹为基础进行的人机交互。佳能的胶片机EOS3上的功能,才真的叫做“眼控对焦”。SONY的这个功能说白了是“对焦到被摄者的眼睛”,功能名字应该是“对焦到眼”而不是“眼控对焦”。在A6000上,我第一次用这个功能的时候,眼睛对着EVF,眼球转了半天,一点反应都没有。后来看了说明书我才知道SONY这个功能指的是“对焦到眼”而根本和“眼控对焦”一点关系都没有。A7R2的“眼控对焦”或者“对焦到眼”与过去最大的差异就在于,使用AF-C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这个功能的好处是拍人像时不再需要手动选择对焦点,要对焦眼睛的话,按着指定的快捷键然后相机的焦点就会自动追着眼睛跑,虽然无法指定左右眼,但是已经非常方便了,相对于富士的“面部识别”,SONY的这个功能更好,主要是富士的“面部识别”和测光方式是绑定的,而SONY的“眼控对焦”和测光方式是独立的。相对于其他厂家的“面部识别”SONY的这个功能更好,因为其他厂家的“面部识别”只能认到脸,而SONY的“眼控对焦”可以认到眼睛。这对于全身人像或者带场景的人像来说基本没区别,但是对于半身人像或者大头照来说,极为方便。需要补充的是,“眼控对焦”或者说“对焦到眼”的前提是机器要分辨出“脸”,而什么样的形状是人脸,本身有一套数学模型,而目前的人脸检测模型并不支持侧脸和俯视以及仰视,或者说的更明白一点,那就是:需要让机器感受到有脸、两个眼睛、鼻子、嘴巴等形状元素,以及这些形状元素之间的距离关系和从属关系,当他们满足某些特定的特征向量的时候,眼睛才可以被检测出来。所以说,“眼控对焦”或者说“对焦到眼”并不是成功率100%,当然这不是SONY的错。第七章:EVFA7R2的EVF采用236万点的XGA OLED,放大倍率为0.78倍,而且还有蔡司镀膜加持,厂家宣称可以减少眩光的情形发生,只是,我不知道EVF的T*会不会增加成本以至于增加销售价格?如果是的,我更倾向于采用SONY自己的镀膜也就好了。一直以来我对EVF的看法都是够用即可。X100的EVF我都觉得够用了。所以,我对EVF的要求并不高。在拿到A7R2之前,使我惊艳的EVF仅限于XT1。A7R2这次的EVF是我见过目前最接近光学观景窗感受的EVF了。比GX7的好,和XT1一样好。100%复盖率、236万点的规格或许没有什么。但是,0.77倍放大倍率如何?我如果没记错,它是目前放大倍率最大的观景窗。这颗EVF最了不起的是极短的影像延迟。我的感觉是,它已经非常、非常接近OVF了。但是它比XT1唯一不如的地方是:XT1能够在一个EVF里面同时显示两个屏幕。传统的EVF常见的手动对焦辅助功能分成两种,一个就是把整个画面放大来让你把对焦位置看清楚,但常常会让人在缩回原本画面时,发现刚刚在手动对焦时构图跑掉了。另外一种是直接在画面的中间或部分放大对焦点。这也会影响整个画面的构图。EVF双荧幕功能,完全不会影响到构图,一个荧幕负责取景,一个荧幕负责放大,而且不重叠。这样的话省去了点选放大或缩小以及构图的麻烦,是相当实用的设计。希望以后SONY也加入这个功能。第八章:速度连拍速度方面,A7R2的像素虽然相比前一款机器提高了600万,但在背照式感光元件、加大硅片电路面积的帮助下,机器的连拍速度反而有所增加,由过去的1秒4张进步到1秒5张。但是还是不如自家的A6000,每秒11张的恐怖速度。A7R2的相位侦测区域的范围,大概占画面约80%左右,够用了,但是也还是略微不如自家的A6000的几乎满屏。若是以全画面进行泡泡追焦的话,A7R2的成功率其实还挺高的。拍摄速度方面,A.8 也比A7R2+35 2.8来得快,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呢?A.8或者A是可以抓拍满场疯跑的儿子,但是A7R2+35 2.8就总是慢半拍。目前对于疯跑的小孩,能抓住的也就是NC两家旗舰、次旗舰的单反、M43和A6000了,其他的机器还是不能胜任。虽说不能胜任,但是A7R2+35 2.8我觉得除了拍娃,其他场景也够用了。必须要特别说出来的是, 和A6000一样,A7R2在晚上室内的对焦速度非常慢。基本上这时候的对焦,无论是A7R2还是A6000也就是以前NEX7的水平,必须要来回拉一两次风箱才能对的上,而且,拉风箱的速度还不快,是慢慢拉的那种感觉。对于这种现象我觉得,毕竟相位对焦和反差对焦是不一样的,而且,SONY的cmos里面嵌入的对焦点有多厉害还不太好说。暗光下,可能嵌入的对焦点就不工作了,或者工作效率极低,我认为这才是A6000甚至A7R2造成暗光对焦缓慢的根本原因。第九章:白平衡A7R2白平衡做了功能微调,但却挺重要的,因为白平衡调整的时候,可微调的幅度更细,A到B可采0.5级调整(29级),G到M可采0.25级调整(57级)。这让进阶用户更容易调出适合自己的色彩调性。第十章:分辨率A7R2得益于4200万像素,以及去除低通滤镜,成像的中间分辨率极高,中央分辨率比D800明显高一个等级。但是,由于短法兰距、大底和像素井的存在,边缘成像需要分开来看,第一种情况:只要破坏了短法兰距,也就是说转接单反镜头的时候,A7R2的边缘成像是不错的,比D800好。但是,转接单反镜头的话,你不仅失去了A7R2的先进对焦功能,而且也丢失了体积优势,人家SONY工程师使出了吃奶的劲缩小的体积,被你一个转接环就抵消掉了。第二种情况:原口的长焦镜头,因为入射光线倾斜度不大,所以,此时A7R2的边缘成像是不错的,比D800好。第三种情况:原口的广角镜头,因为入射光线倾斜度变大,所以,此时A7R2的边缘成像是远不如中央成像的,我觉得此时和D800比,可能是伯仲之间。大家可以参考下载A7R2+35 2.8 和D800的原片对比。第十一章:宽容度在开始这章之前,我先问一个问题,普通民用相机的CMOS,有比SONY宽容度更好的吗?答案是:没有。无论是佳能、松下、东芝、瑞萨,没有一家的民用CMOS比SONY的宽容度更好。前面的混战贴,有不少人认为(尤其是严重落败于宽容度的某厂粉丝)用过曝和欠爆5EV的片子来讨论宽容度是不合适的,我必须严正申明:我原以为你们都有脑子的,但是,考虑到某些粉丝实在是刚刚从猴子进化而来,或者自甘退化为猴子的思维模式,所以需要告诉这些还不适应人类思维的动物,晴天拍风景,天和阴影的曝光何止相差5EV?如果是夏天中午晴天拍风景,天和阴影的曝光何止相差10EV?如果是夏天中午晴天高原拍风景,天和阴影的曝光何止相差15EV?佐证:生产GND的厂家会有9EV的产品,而且,优秀的GND还会告诉你,最多可以2片共用,也就是说,生产GND的厂家认为:拍风景最多会遇到天和阴影曝光相差18EV。因此,我将会坚持用过曝和欠爆5EV的片子来讨论机器的宽容度。因为,现阶段,厂家还不能生产出宽容度达到20EV的机器,我们也还不能完全摆脱GND,所以,我认为,机身的宽容度还是一个必须要特别关注的功能。而且,此功能的重要性甚至可以排在第一位。A7R2作为SONY现阶段的旗舰,其宽容度也就代表了现阶段的民用最好了。请大家自行下载baidu云盘的原片。对于过曝宽容度,我做了+1EV到+5EV的拍摄,对于欠爆宽容度,我做了-1EV到-7EV的拍摄,首先说说欠爆的情况,A7R2能轻松拉回5档欠爆。如果仅仅是记录性质的话,7档欠爆也是勉强可以接受的,只是7档欠爆偏色会比较厉害,仅具有记录作用。过曝的话,A7R2在不丢失细节的情况下,大致是2档多,3档不到。可以这么说,A7R2已经是现阶段最好的宽容度了,为了出片,大概可以接受5档欠爆和2档过曝,为了记录,大概可以接受7档欠爆和3档过曝。第十二章:长爆噪点和夜晚出片曾几何时,A7R2的全黑长爆噪点是各种用或者没用过,摸或者没摸过机器的人的攻击口舌。这里我提供了原片下载,分别是:ISO100、400、、6400开降噪和不开降噪的30秒曝光原片,带JPG和RAW。我的理解是:A7R2的全黑长爆或者是暗处长爆噪点确实是比其他机器来的高,比如我手上的5DS、D800、M240。但是,在明亮处其实并不能被体会。开启降噪后其实也不明显。但是,如果对比5DS或者D800的夜景照片,可以发现,A7R2的夜景照片显得有点“脏”,这里说的都有原片下载,看官自己下载了看。单独看A7R2的夜景照片其实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对比了来看的话,确实,A7R2对于长爆夜景这样的题材可能并不那么擅长。第十三章:镜头SONY的E卡口经常被别家奚落的是镜头群可能还不如机身群来得多,加上摄像机,仔细数数,可能还真这样,即便不是这样,那也差不多了。好在SONY这两年一直在拼命开发镜头不谈副厂,现阶段原厂镜头有11个:35 1.41635 F42470 F435 2.855 1.890 2.828135 F470200 F424-24028-7028F2但是我可以说,还是缺镜头吗?至少缺少大三元和1.4定焦群,1.8廉价定焦群也缺少,长定焦也缺少。我自己用A7R2就不知道怎么选镜头,PS:先说一下,我家里的镜头很多,N系统的有:24 1.4G、适马50 1.4、85 1.4G、200F2、120F4、70200F4C系统的有:50L、35L、II、小白兔P系统的有:2040、35微、55*1.4645系统有:25 F4、90 2.8、55 2.8、28-45 F4.5APS的E卡口有:24 1.8、16-50我在SONY店里面选镜头的时候发现绝大部分SONY的全副镜头相对于机身都显得太大太重,接上A7R2后,整体系统的重心是在手外面的,由于杠杆作用,大大降低了整体系统的握持手感。A7R2独有的优良快门震动,也被这种不易握持的系统抵消掉了。更加难以接受的是,单手手持机器的时候,手腕容易疲劳。所有镜头里面能很好适应A7R2的镜头其实只有:35 2.855 1.828 F2这三个,因为这三个镜头安装在机身上后,整套系统的重心还在手心里面。28F2的成像并不好,而我又有太多的等效50,所以我最后不得不买35 2.8。话说,35 2.8的素质就好么?这个体积下,别家的35一般来说可以做到1.8或者2,缩到2.8是不可能比你的35 2.8来的差的。另外,35 2.8这个镜头的口径蚀也实在是太大了点。但是35 2.8的焦外还是不错的:所以,其实我认为,现阶段的SONY还是缺镜头。对于,专业用户,比如记者,缺少大三元;对于,玩家,缺少轻量级的廉价1.8定焦群;对于,老年玩家缺少高速打鸟头;对于,不缺钱的极客,缺少1.4定焦群;对于,旅游用户缺少24开头同时能达到100以上的小三元。第十四章:发热对于一个照相机来说,高强度使用后,A7R2的发热量很大,怎么形容呢?有点像出炉一段时间后的烤山芋。我怀疑未来的SONY机器如果不增加体积加强散热,会不会采用热管+风扇?有些人说,外壳热了,代表机身内部会比较凉,这对于被动散热的情况来说是不可能的,首先,铜的导热系数很高,记得仅比银差,被动散热的散热片或者外壳有多热内心就有多热,而且内心只会比散热片更热,因为导热效率不会100%。而a7r2还有个外壳,就算全铝外壳导热比铜还差点,所以,内心不可能比手摸的更凉。发热,很可能是机器噪点较大的根本原因,但是,如果你要追求小体积,这个问题好像也是无解的。好在过几个月就冬天了。第十五章:吐槽吐槽1:电池续航力有待加强原厂搭配的是NP-FW50,充饱电最多可拍340张静态照片,如果用电子观景窗取景的话仅可拍290张,4K摄像时电力消耗会更快。电池续航力有待加强。吐槽2:夜景拍摄有待加强见第十二章吐槽3:镜头群有待加强见第十三章吐槽4:希望把“眼控对焦”的名字改掉吐槽5:卡口最好能再向左边移动几毫米就好了吐槽6:既然额头省不掉,为什么不能在左边肩膀再做一个转盘呢?光秃秃的,浪费空间。吐槽7:机身发热量有待减弱见第十四章第十六章:总结我可以肯定地说,SONY的A7R2是现阶段最好的微单照相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SONY的A7R2是现阶段综合表现第二好的135照相机。(我认为第一好的是D810)(DXO的评测说A7R2最好,那也仅针对的是CMOS表现,并不是综合表现。)能让我吐槽少于10点的机器其实是不多的,而且,其中的有些吐槽并不是针对A7R2,而是针对E卡口系统而言的。如果说之前的微单,甚至是A7、A7R和A7S那一批微单不足以撼动单反基石的话,那么,现在的A7R2其实已经有足够资本向单反叫板了,(只是,整个E卡口系统尚欠火候)作为家用相机,我觉得A7R2是适用的,我自己买了A7R2,那是一种向科技进步的尊重,以及向不断奋斗的SONY的尊重。----------------------------------------------------------------------------后记给自己的文做点广告,毕竟都是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欢迎大家来踩。关于富士的:富士X100S的评测:富士XE2的评测:富士XT1的评测:关于SONY的:NEX5C的评测:A7R2的:本文关于宾得、理光的:宾得的对比:宾得K3的评测:宾得Theta的评测:宾得645Z的评测:宾得K3II的评测:理光GRII的评测:关于摄影附件的:威联通磁阵的评测:MK320的评测:nisiND1000的评测:器材打架的:645D战5DS战D800战M240战K3II:K3II对战A6000: 本帖最后由 qw0358 于
22:39 编辑 作者相关热贴: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微单a7r2人像摄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