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我国企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力

提高中国企业国际化竞争能力的对策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不仅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内向性国际化的经验启示,而且也给中国企业外向性国际化带来了经验和启示。中外企业之间的合作经验告诉我们,中外企业之间要想建立国际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企业必须将对方的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快速转化成内在的资本,形成企业内在的发展实力,进而在中外企业之间形成合作双方的整体实力。实践证明,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强、仅仅依赖订单加工的企业无法逃脱倒闭的厄运;只有那些战略长远、创新能力强、具有产品优势的企业才能够在“大浪淘沙”后得以生存和发展。因此,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欧盟一些国家或企业认为中国企业没有创新能力,惯于侵犯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善于模仿和假冒。因此,中国企业国际化,要以创新的形象强势进入国际市场。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一是要积极吸收高新技术。二是改革科研成果的市场化价值实现的机制。
品牌国际化决定着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品牌可以增加企业或产品的市场价值,它直接向顾客传达着产品的属性、顾客利益、消费者价值观、展示消费者个性。有影响力的品牌有很高的顾客满意度、市场知名度,有很高的品质,是具有高价值的资产。在国际市场中,中国企业获得品牌的途径可以采取买品牌、创品牌、共建品牌三种方式。
二、加强渠道管理
渠道管理包括融资渠道、营销渠道及社会渠道。一是要加强融资渠道管理。中国企业可以吸取欧盟企业的经验,在国际化过程中选择其中的一种渠道或多种渠道进行融资,以获得发展的资金支持。二是加强营销渠道管理。首先要吸引和选择分销商,并确定具体分销商条件;其次设计分销商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并进行定期的分销绩效评估;第三要进行分销渠道的风险预警管理,及时进行风险规避与控制。三是要培养企业的社会观念。培养企业的社会观念是树立企业社会形象的好途径,也是宣传企业、赢得顾客的好机会。服务社会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是企业最好的促销手段。
三、加强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一是加快国际跨国文化管理的人才培养。经过几十年的对外开放,中国现在不缺一般的语言交流人才,也不缺一般的海外高学历或有海外工作背景的人,而是缺乏那种能带领中国企业深入国际市场、能够与那些竞争对手进行竞争,并能获得发展机遇的人才。二是合作伙伴的绩效评价。建立合作伙伴绩效评价体系,完善评价制度。学习成熟跨国公司做法,一般首先进行市场考察与分析,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潜在收购目标综合数据库,主动搜集可能的合资或收购目标信息,而不是单纯依靠投资银行;同时确定科学的收购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市场前景、潜在合作效应、财务优势、管理能力以及广泛社会关系等,并进行科学估值定价。三是发挥中国商协在海外的作用。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会遇到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商务协会出面进行协调。一方面要借助驻华商协会等经济团体在促进中国企业与他们本国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外国商协会自身的有效渠道,缩短中国企业进入特定国际市场的时间,减少前期投入,为成功开拓国际市场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中国商会走出去积极与外国商会沟通,及时交流在协调企业关系、政企关系、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和看法,及时消除一些不应有的误解和障碍,积极协助提高企业合作中的绩效。
四、提高物流管理能力
一是进一步加强国内市场物流环境的建设与管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最高的30个海港中,中国拥有8个,发展势头超越全球任何其他市场。但从长期看,一方面必须要加强海港软件建设,包括运营机制、服务能力等。另一方面随着上海、北京土地成本的上升和土地供应的稀缺,其周边的卫星城市将成为投资的另一种选择;同时,伴随国家开发西部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和东部地区资源成本提高,西部地区吸引投资的成本优势显示出来,但是目前西部地区的物流设施还满足不了需要,因此,继续加强和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显得非常重要。二是提高国际市场物流管理能力。企业跨国经营需要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合理流动与交换,其过程需要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在准确的时间和准确的地点将货物从卖方送达买方。国际物流环境差异性大,包括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方式等,它要求企业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同时国际物流还面临许多风险,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自然灾害所带来的风险等,它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预警能力,能够规避风险,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此外,还要培养企业的风险意识。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对外部风险的了解,缺乏对目标国人力资源法规、媒体态度、政府监管、工会力量、政治因素和公共关系等方面的了解,既可导致因过于谨慎而错过投资机遇,也可导致因忽略风险带来严重问题。因此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应该组建风险管理团队,引进能评估风险的海外专门人才,并借助合作伙伴建立海外市场的人际关系,搞好社会公共活动,如建立有效的劳工、媒体和公共关系策略;与此同时,重视和发挥业务伙伴、中国政府海外机构在了解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肖玲诺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小丽系省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来源: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14808条
评论184241条
评论177638条
评论159969条
评论148177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打造核心竞争力 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作者: 收集于网络
摘要:&&&&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关键在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而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为此须从政府体制、企业管理机制、金融与核心技术能力、核心营销能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切实加大创新力度,才能真正塑造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优势&&&&&&加入WTO后,中国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中国企业能否占有一席之地,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与培育。目前,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创新是形成并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论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1、什么是核心竞争力&&&&作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定制度框架下,企业所拥有的、基于独特知识技术积累的一种竞争能力。一个成功的企业,总有一种能够使他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能力。这种竞争能力的表现是多层次的、多样化的,包括独特的技术、难以模仿的技术诀窍、合理的组织方式、良好的营销网络、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或管理模式、较强的已有资源重组能力或者融合能力、稳定的客户资源等,诸如此类。&&&&核心竞争力仅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构成部分,是处于企业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力。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一般都有较强的竞争力;有竞争力的企业,不一定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长期积累、不断演化的,它并不是企业的某一种资源优势,而是以企业诸多资源为基础,在市场竞争中所获得的一种资源整和能力。例如,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这样一种整和能力。“这种整和一方面是企业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整和,另一方面是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的整合”。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竞争优势,也是一种比较优势,但又不是一般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竞争力是以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为基础,而核心竞争力则强调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结合,尤其强调与竞争优势相关的比较优势。企业核心力是企业能做好什么的能力,以及为什么能够做得那么好。&&&&2、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生、维持和拓展,涉及技术、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无论何种因素,创新是关键。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管理创新是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制度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技术创新是形成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离开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技术创新是一个过程,它包括从技术创新的产品、工艺或系统的创造,到设计、生产、第一次使用以及扩散等一系列活动。在这种过程中,不仅能够产生独特的企业技术能力,创造出具有成本优势的好产品、好服务,也能提高设计人员、生产人员、维护人员、营销人员的各种学习能力,形成独特的、他人难以模仿的无形资产。这种“产出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技术和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从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到技术学习、技术积累,再到技术扩散,也就是整个技术创新过程,都离不开管理。离开了管理,技术创新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管理可以将技术和生产技能转变为企业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由于技术日益复杂,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管理不断变革、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化,更离不开管理的创新。管理创新的内容很广泛,包括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组织方式的创新,管理手段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以及管理文化的创新等。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使管理过程顺畅、高效,创造一种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环境氛围。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创造者和维护者。管理创新必须以依靠人、激励人、发展人为基础,否则,企业核心竞争力就不会得到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以及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都是在某种制度环境中发生发展的,需要一定的制度保证。制度通过影响信息、资源的可获性,塑造动力,以及建立交易规则等方式来影响企业和产业发展。这些制度包括基础设施和建设环境,本地可获得的自然资源,地区专有制度禀赋,以及本地可以利用的知识和技术等。在这些制度基础中,来自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机构等不同领域的参与者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关系网络,把企业、消费者、研究机构、教育体系、政府等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乃至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环境。这种不同的制度环境使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各具特点。&&&&二、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的举措&&&&1、尽快与国际接轨,实现政府体制与企业管理机制创新,这是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塑造核心竞争力,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的当务之急&&&&加入WTO后,没有一个高效的政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能的。政企分开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政企不分会带来许多严重后果,如企业难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难以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造成腐败等等。因此,必须彻底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符合国际惯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政企关系,实现政府管理体制创新,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供保彰。根据发达国家经验,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充分尊重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来创造和维护一种有利于企业竞争、创新和发展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市场环境。&&&&制度或一些体制性问题,仍然是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的重要原因,这在国有企业层面表现尤为明显。国有企业改革多年,至今政企不分、政资不离,政府干预企业决策的现象并没有杜绝。这样,国有企业就无法完全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加上市场不成熟,企业核心竞争力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有必要深化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企业成为市场竞争、技术创新主体的关键。因为,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它对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起着示范作用。国有企业机制上的问题,会传染给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从而妨碍其他类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提升全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此外,要通过市场分析、资源组合、流程再造等方式更新经营战略,建立学习型组织,积极吸收现代管理思想,形成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从而促进管理创新,达到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企业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前提,技术创新是未来中国企业获得持久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和核心,但对当前的中国企业来讲,最急迫、最需要的是企业的管理机制创新。&&&&知识产权制度不仅在法律上界定创新知识产权的归属,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励创新。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新颖独特的新工艺、新产品就不会产生,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就失去了基础。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在重视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也要加强反知识产权垄断或霸权工作。&&&&2、努力构筑投融资创新机制,真正培育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从表面上看,资金短缺问题制约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实际上,落后的投融资体制才是问题的关键。一方面,国内8万亿元的储蓄余额,绝大部分通过银行信贷或资本市场直接流向了大型国有企业,其他所有制企业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尽管发展速度和效益双高,却很难得到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为使我国大型企业真正走向世界市场,目前国内资本市场规模小、品种单一、运作规范性差,无法满足其成长期的发展需要。我国企业发展成为世界知名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将以十万亿乃至于几十万亿人民币计算,必须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融资。&&&&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可以促使我国国有企业尽快融入国际大市场,按国际市场规则运行,加入国际市场竞争。同时,也可以促进我国企业改变经营观念,接受市场经济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构建多元化资本市场,必须打破以国内银行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主力的格局,建立以国内国外银行、机构投资者、个人直接投资三位一体的资本市场供给机制。金融业应尽快向国际市场开放,吸引更多的国外金融组织进入我国的金融市场,向大型企业提供品种更多、数量更大、质量更高、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在构建资本市场供给机制的同时,构建资本市场的需求机制同样重要。要改变大型企业对银行的过度依赖局面,必须向其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筹资机制、方式,调整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机构。&&&&技术创新战略是培育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雄厚的资本、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员工已不再是当今企业成功的必然要素,成功的关键是要确定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竞争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应着眼于企业的未来而不是当前。作为企业竞争战略的核心,技术创新战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什么产品,运用什么技术,为谁服务及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方式等。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超常规的、无可估量的,只有按消费者需求持久地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长期具有核心竞争能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要通过持续研发,打造核心产品,提升研发能力,进而创新技术,强化竞争,逐步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3、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战略管理,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对人的战略价值高度重视的企业价值观的指导下,将从我国企业整体战略中分解出来的人力资源职能战略进行分层次管理,从而为企业赢得人力资源竞争优势,并最终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雇员为中心的结果→以组织为中心的结果→竞争优势”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为我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如企业的劳动效率提高,则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降低,便为企业赢得了成本优势,这是一种直接影响;企业通过有效的员工参与,充分发挥了员工的创造性,开发出自己的专项产品,从而为自身赢得了标新立异的竞争优势,这是一种间接影响。结合国外经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应该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个人技能,加强对工作的适应性;二是培养个人的学习能力,强化个人之间及个人与组织间的协调与合作;三是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在如何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方面,世界各国的做法是各不相同的。瑞典是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和建立人才流动机制等办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英国则是创造一种学习文化,确保人力资源满足企业创新的需要,地区、区域和政府部门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协同等。所以,尽快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将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的当务之急。&&&&4、培植核心营销能力是我国企业取得核心竞争能力与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核心营销能力是用来分销产品或服务给消费者的、能够产生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它具有以下特点:1、有价值。核心营销能力能通过开发和利用营销机会,抵御营销威胁,增加企业价值。2、稀缺性。核心营销能力是全部或绝对多数的企业竞争对手不具备的营销资源或技能。3、不可模仿性。核心营销能力是企业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否则,其稀缺性自然也就不具备了,竞争优势也相应丧失。4、不可替代性。作为核心能力理应没有战略上的等同物,核心营销能力上的等同物会被竞争对手觊觎利用,以至于抵消掉本企业的由核心营销能力建立起的竞争优势。培植核心营销能力包括培育良好的品牌个性、公司形象、忠诚的顾客群、独特的广告促销技巧、密布的分销网络及领先的市场份额和极具亲和力的企业文化。&&&&品牌个性是消费信息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企业的市场态度与形象,也决定了目标市场的特点。品牌个性优势是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尤其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及网络营销时代,品牌个性在繁多的信息递变过程中,成为可以不随时间推移的丰碑式的识别标志,具有极强的市场穿透力,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商品的价值构成,使一种表现为物质价值的共性价值转变为物质与精神并存的个性价值,从而提升商品的整体价值。由于品牌个性价值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使得竞争对手无法在短期内获得。这种品牌的优势使得市场中最为基本、最核心的资源——消费者,进行了优化配置,从而使市场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发展趋势。故品牌是企业经营的核心,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是我国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有力手段。&&&&企业文化再造是增强我国企业国际核心竞争实力的源泉所在。为了适应入世后新一轮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企业必须将自身锻造成学习型组织,这就要求企业再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再造要调动一切有效的激励方法,包括员工的自我超越修练、心智模式修炼、共同愿景修炼、团队学习修炼、系统思考修炼,使企业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应把握以下环节:1、清晰的目标。2、良好的沟通。3、团队学习、终身学习。4、向他人、同行、顾客学习。5、从知识传播、从失败、从过去经验中学习。企业再造是对“如何把企业的事情做的更好”、“如何把我们所做的事情做的更快”、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来完成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的再认识、再思考。因此,再造企业文化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栏目更多导读:提升国有大企业国际竞争力_凤凰财经
提升国有大企业国际竞争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快推进一批国有大企业集团成为国际一流跨国公司,乃大势所趋。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就是要培育具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对国内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引导力和带动力、在国际产业竞争中具有主导权的国际一流跨国公司。推动国有大企业集团发展成为国际一流跨国公司,仅仅改善环境、创造条件还远远不够,需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通盘考虑,使其真正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市场主体,切实提升国有大企业国际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加快推进一批国有大企业集团成为国际一流跨国公司,乃大势所趋。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就是要培育具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对国内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引导力和带动力、在国际产业竞争中具有主导权的国际一流跨国公司。推动国有大企业集团发展成为国际一流跨国公司,仅仅改善环境、创造条件还远远不够,需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通盘考虑,使其真正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市场主体,切实提升国有大企业国际竞争力国有大企业有必要、有条件成为国际一流跨国公司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企业“走出去”有两个导向:一是以满足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要求,吸纳更多技术、管理、人才、品牌、渠道等高端生产要素为我所用,促进我国各门类产业向中高端发展;二是发挥我国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推进更多优势产业“走出去”,实现更大范围的国际产能合作。为此,我们需要培育一批能够主导全球价值链、具有全球资源整合力和控制力的国际一流跨国公司,逐步实现从全球产业链的参与者向主导者转变,开创对外经济合作新格局。国有大企业是我国大企业群体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内处于龙头地位,产业控制力和辐射力大。国有大企业规模巨大、创新资源丰富、地域分布广泛,对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较强的决定力和带动力。这些特征决定了国有大企业的首要使命应是我国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同时,国有大企业也是目前我国直接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主力军,具有较强的管理、资金、人才实力以及国际化运作经验,在国际经济合作中代表着中国的形象。未来,一些国有大企业的发展要更多体现带动力和国际性,体现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率先发展成为国际一流跨国公司。目前,我国国有大企业有条件成为国际一流跨国公司。一是国有大企业正在加快向大企业集团迈进。国有企业规模持续扩大,产生了一批居于世界前列的大规模企业集团。国有大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产权结构上,中央企业较大部分资产已进入上市公司,部分央企实现了整体上市或主营业务资产整体上市,股权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经营机制上,很多竞争类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法人治理结构上,大部分企业基本都按照《公司法》建立了治理框架。二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国有大企业不仅规模达到了国际水平,技术、管理、国际化程度等也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如高铁、核电、电力设备、工程建筑等,已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有大企业集团。三是国有大企业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先锋队和主力军,是当前我国跨国公司群体的主体。四是国有大企业正在深度参与国际产业竞争,国际化水平快速提升。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大企业“走出去”时间长、区域分布广、产业领域宽、实行形式多,积累了丰富的海外运作经验,培养了一批国际化人才,初步具备了进行国内国际业务整合、管理整合、文化整合,并实现跨国本土化经营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国有大企业成为国际一流跨国公司还存在诸多障碍。比如,效率低、盈利能力弱是国有大企业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国有大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国有大企业功能定位不清晰,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跨国公司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需要一批能够主导全球价值链的跨国公司,国有大企业作为我国大企业群体的龙头和“走出去”的主体力量,应率先成为国际一流跨国公司。眼下,新一轮国企改革号角已经吹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更是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央企业战略定位更加准确,功能作用有效发挥;总体结构更趋合理,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跨国公司。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一批国有大企业建设成为具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对国内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引导力和带动力、在国际产业竞争中具有主导权的国际一流跨国公司。第一,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结合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我们认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与培育具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对国内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引导力和带动力、在国际产业竞争中具有主导权的国际一流跨国公司有很大的相关性。首先,要具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即具有全球视野,能够有效整合全球人才、技术、管理、等高端生产要素及自然资源,形成全球化运作架构和全球化经营布局,最终确立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体系。其次,要对国内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引导力和带动力。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既要通过整合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引导和推动国内产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也要为我国优势产能和富余产能寻找更大规模的市场空间,推动国内国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此外,还要在国际产业竞争中具有主导权。企业规模、经营绩效、研发创新、国际化水平等指标要达到行业领先,并能够深度参与国际产业竞争,对国际产业规则制定、产业价值形成、引领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第二,把国企改革发展置于全球经济环境中,积极破除各种障碍,培育一批国际一流跨国公司,使其成为目标商业化、股权多元化、治理法治化的全球市场主体。一是要明晰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政府与企业间的权责关系要清晰和透明,企业的商业目标与非商业目标要有明确的边界。二是加快推进国有大企业母公司的股权多元化改革。三是尽快实现国有大企业的治理法治化。四是进一步完善对境外国有资本的监管,积极协调国有大企业的海外行为。要建立起国有大企业海外行为的协调机制,避免同类企业在海外的恶性竞争。第三,国有大企业要练好内功,加强国际化能力建设。国有大企业要成为国际一流公司,首先,必须有良好的国内产业基础。作为我国产业发展的有力促进者和国际产业竞争的积极参与者,国有大企业应成为国内产业发展“标兵”和领航者,要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机会,积极发挥和利用国内国际间的市场协同、产业协同、管理协同等效应,形成持续推动企业发展的综合能力,引领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其次,国有大企业要成为国际一流跨国公司,必须练好内功,提升3个方面的能力:一是研发创新能力。国有大企业要引领国内产业发展,要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必须有持续创新的能力。二是集团管控和统筹能力。国有大企业要优化组织结构,加强集团内部的业务、管理和文化整合,使集团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三是风险防控能力。国有大企业要加强“走出去”的战略性谋划,构建与当地的和谐关系,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与此同时,在迈向国际一流跨国公司的发展中,国有大企业还要特别重视人才培养。打造国际一流的跨国公司,必须有一套符合全球标准、具有全球水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整合全球高端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广纳海内外优秀人才,并使真正的人才能够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 (执笔:袁东明)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778462
播放数:368673
播放数:242681
播放数:252991
灯谜猜猜猜,“元旦过生日”,打一城市名称?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竞争力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