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贫富差距如此之大?是不是中国老百姓最好黑社会欺负老百姓最好骗?

  可能是我本人理解能力不行,请大家指教。  当大官的人住海里,省官在省府大院,市官住市府大院,还县府大院,军队大院。百姓住平房、住宿舍、住农房。面积、环境、居住条件天壤不同。  当大官的有茅台酒喝有肉吃,普通官员有肉吃有老白干喝,普通百姓吃地瓜干,甚至闲来吃稀忙来才能吃干。  当大官的有专门的保健团队,有高干病房,即使到县里也有干部病房,而农民只能看赤脚医生或乡镇卫生院。  为什么建国之初就没有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落到实处,除保障基本的安全与办公条件外,就吃住用什么的都和普通百姓一样。相信外宾会象到延安看到的景象一样,受到更大的震撼。  假如老大都吃窝头甚至地瓜干,找赤脚医生看病,那该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国度!  美帝苏修的人民早就跑光了,中国将无往不胜。
楼主发言:100次 发图:0张 | 更多
  吃苦在百姓前,享受在百姓后,不能只针对基层党员干部,而是实实在在的从领导做起。
  每上一个层级,所掌握的资源、享受的层次就不一样,这合理吗?  同样是出差,老大有专机专列,高级领导头等舱,工人就硬座甚至站票,有必要分的那么仔细吗?  党员、干部的精神体现在哪里呢?  如果说是为了激励人们向上,那就更不对了,那不是靠物质引吸人吗,还不如干脆放开让各人凭本事赚钱呢!  如果说领导不同意,那就更不对了,他们都是抛头颅洒热血死过多少次的人,难道突然之间理想就没有了?  起码1949年的时候他的心是好的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到底怎么样理解?在我看来,只有那些平民党员和基层干部体现的最充分,而大领导们由于职务消费的规定,已经体现不出来了。
  @u_   建国时各人贡献有多大,都干了些什么事,打天下的老兄弟们有数。  现在中国这批富人财富怎么来的,敢亮给大家看么?
  @u_   你是一个世纪前穿越来的?你是阿三低种姓?咋还弄出等级了?马云表示不服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美帝的民主就是想忽悠公知们,选票可以让人发财,决定一切,可惜却仅仅是谎言
  红卫兵表示2样都不接受。
  没有贫富差距的严格等级是没有根基的等级,是可以跨越的等级。  有了贫富差距,哪怕是一点点的等级都能成为不可跨越的差距,是可以无限扩大的。  因此,贫富差距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17:12:00  每上一个层级,所掌握的资源、享受的层次就不一样,这合理吗?   同样是出差,老大有专机专列,高级领导头等舱,工人就硬座甚至站票,有必要分的那么仔细吗?   党员、干部的精神体现在哪里呢?   如果说是为了激励人们向上,那就更不对了,那不是靠物质引吸人吗,还不如干脆放开让各人凭本事赚钱呢!   如果说领导不同意,那就更不对了,他们都是抛头颅洒热血死过多少次的人,难道突然之间理想就没有了?   起码1  —————————————————  等级制度是社会化动物的必然形态,没有例外。没有一个社会是没有等级的,没有等级如何管理?没有等级如何实现社会分工?没有等级如何制定法律?如何执行?没有等级如何实现再分配,如何协调资源从事生产?  等级不仅意味着社会分工,必然从中获得某些特权。集团军司令就有警卫保卫,就有随身秘书,就有军需装备的分配权,麾下将领的调动权,任命权……这些特权是随着分工必然出现的,即使廉洁奉公,这种特权也必然存在。  人性逐利,等级获得的特权会逐渐扩大。监督不仅成本高昂,且随着时间流逝,监督者本身也是逐利的,也可能与被监督者媾合同流合污。那么就需要另外的监督者监督原来的监督者,层层监督,直到社会承受不起监督成本而瓦解  
  你去过省府大院吗?去过市府大院吗?我们的政府至少台面上做得不会引起民众的任何异议。  
  因为建立等级制度的人是靠自己的本事打天下。我并不反对平复差距
  当年毛主席带着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你爷爷还在家里种地。这就是为什么毛主席当了国家领导人,而你爷爷一辈子只能当屁民的原因
  贫富差距是可以接受的,没有一个国家是因为贫富差距导致灭亡的
  @耶和华他爷爷
18:04:25  当年毛主席带着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你爷爷还在家里种地。这就是为什么毛主席当了国家领导人,而你爷爷一辈子只能当屁民的原因  -----------------------------  多少人的爷爷辈才成就了一个毛泽东  毛泽东从来不会把人民当屁民  别用这种手段黑毛
  @烟家炊梦
18:09:58  贫富差距是可以接受的,没有一个国家是因为贫富差距导致灭亡的  -----------------------------  呵呵,商纣王等亡国之君表示同意,向你问好,并将你带到阎王殿里陪他们。  回楼主,周总理接见掏粪工人时传祥是什么概念,表明,只有工作岗位差异,没有等级差异,回到你的狗窝里好好学习再出来吧
17:12:00  每上一个层级,所掌握的资源、享受的层次就不一样,这合理吗?   同样是出差,老大有专机专列,高级领导头等舱,工人就硬座甚至站票,有必要分的那么仔细吗?   党员、干部的精神体现在哪里呢?   如果说是为了激励人们向上,那就更不对了,那不是靠物质引吸人吗,还不如干脆放开让各人凭本事赚钱呢!   如果说领导不同意,那就更不对了,他们都是抛头颅洒热血死过多少次的人,难道突然之间理想就没有了?   起码1  —————————————————  信仰只能洗一两代人的脑子,疯狂过后,人会回归人性本身。人性本身就是逐利,物质匮乏年代,利就是少数物质的占有权,商品社会,利就是钱  
  任何一个非公有制国家,皆为非法。这是现代人类文明必须得出的结论。  至于等级,这个问题好解决,只要位居高位的为人民服务,那没问题。贫富差距只要不超过五倍,问题不大。也就是一个人的财富只能是另一个人的五倍。这样就不能交结六度人脉,就不会存在关系人情。
  贫富差距超过五倍达到六倍,理论上就会出现六度人脉的人情关系,影响公平竞争,甚至影响正义。
  只有公有制,贫富差距不超过五倍,那么法制,民主才能真正落实。
  因为贫富差距可以把财富转移国外,也可以转移给下一代,而下一代中聪明的人不一定生在富家,经过好几代,当聪明的人都生在穷人家的时候,聪明人就会组织反抗,这样社会就会打破重建。而聪明人如果当权了,他们多点享受,笨的人也会因为自己技不如人,苦点也没啥!  
  @烟家炊梦
18:09:58  贫富差距是可以接受的,没有一个国家是因为贫富差距导致灭亡的  -----------------------------  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贫富差距太大,活不下去了才跟人去拼命的!  
  因为当官的不能随便骂
就这么简单  
  @烟家炊梦
18:09:58  贫富差距是可以接受的,没有一个国家是因为贫富差距导致灭亡的  -----------------------------  @郎本分
20:17:07  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贫富差距太大,活不下去了才跟人去拼命的!  -----------------------------  只有穷的有饭吃,有房子,就不会造反,除非穷的没饭吃了,才会当李自成
  @烟家炊梦
18:09:58  贫富差距是可以接受的,没有一个国家是因为贫富差距导致灭亡的  -----------------------------  @郎本分
20:17:07  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贫富差距太大,活不下去了才跟人去拼命的!  -----------------------------  @烟家炊梦
20:22:13  只有穷的有饭吃,有房子,就不会造反,除非穷的没饭吃了,才会当李自成  -----------------------------  这个认识到位。几千年来农民没有因为嫉妒皇家住皇宫3000佳丽而造反,而是因为没饭吃才造反
  恩恩 我们都在吃草 茶叶蛋吃不起
楼主开心就好
  @烟家炊梦
18:09:58  贫富差距是可以接受的,没有一个国家是因为贫富差距导致灭亡的  -----------------------------  @郎本分
20:17:07  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贫富差距太大,活不下去了才跟人去拼命的!  -----------------------------  @烟家炊梦
20:22:13  只有穷的有饭吃,有房子,就不会造反,除非穷的没饭吃了,才会当李自成  -----------------------------  @u_16-04-12 20:34:07  这个认识到位。几千年来农民没有因为嫉妒皇家住皇宫3000佳丽而造反,而是因为没饭吃才造反  -----------------------------  其实老百姓要的不多,有房子住,有饭吃,没事喝点小酒打打牌扯扯淡,这种日子已经是神仙般的生活了,人啊就是不知足,乱世的时候想盛世,盛世的时候又不甘于平凡,
  笑死了 难道好吃懒做的人也应该住好的吃好的?那谁来做事?  
  @烟家炊梦
18:09:58  贫富差距是可以接受的,没有一个国家是因为贫富差距导致灭亡的  -----------------------------  @郎本分
20:17:07  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贫富差距太大,活不下去了才跟人去拼命的!  -----------------------------  @烟家炊梦
20:22:13  只有穷的有饭吃,有房子,就不会造反,除非穷的没饭吃了,才会当李自成  -----------------------------  @u_16-04-12 20:34:07  这个认识到位。几千年来农民没有因为嫉妒皇家住皇宫3000佳丽而造反,而是因为没饭吃才造反  -----------------------------  贫富差距到连饭都没得吃,当然要造反了。
  @半世凡梦
20:54:27  笑死了 难道好吃懒做的人也应该住好的吃好的?那谁来做事?  -----------------------------  吃不好住不好的建筑民工表示草拟MB,  吃不好住不好血汗工厂的工人表示草拟MB,  你吃的穿的用的,大到别墅豪宅电视冰箱所有家用电器,小到锅碗盆瓢衣服鞋帽针线头,哪个不是吃不好住不好的民工没日没夜造的??  你都是咱勤劳民工加班额外造出来的处理次品·····
  楼主,五毛会告诉你,不平等你可以上街,在这里嚷嚷什么
  呵呵  那些悬殊的待遇,  是50年代留下来的。  西方国家的高官,下来后就是普通老百姓。  那个大国,60多年,呵呵。
  等级制度意味着还有上升的空间,而贫富差距到达一定时候,阶层固化就出现了,无形的玻璃天花板阻挡下面人上升的通道;
  老毛以后我们再也找不到王进喜雷锋焦裕禄了
  财富不过是权力的附属品和奖品。如果你权力足够大,天下的财富都可以是你的私产。相反,你的财富很多,却容易被当成猪杀了。钱不和权斗。
  凤凰男凤凰女表示,在中国努力就有希望,不像灯塔国,从小学就完成了分层教育,保证了等级分明
  贫富差距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不断的有效提升底线的水平。如果最贫困的百姓都能衣食无忧甚至小康,那么即使皇帝坐拥天下,即使巨商富可敌国又怕什么呢?
  @marcdorcel
17:34:20  红卫兵表示2样都不接受。  -----------------------------  红卫兵知道什么啊,面对真正得势的如中央文革小组人员,他们敢造次?
  @山野山村
17:27:01  你是一个世纪前穿越来的?你是阿三低种姓?咋还弄出等级了?马云表示不服  -----------------------------  李书福也不服,董明珠更不服
  没听过不患寡而患不均?  再说大家也不是没有对阶级分化有意见  只是无力改变
  @半世凡梦
20:54:27   笑死了 难道好吃懒做的人也应该住好的吃好的?那谁来做事?   —————————————————  @张先森ZXS
21:13:00  吃不好住不好的建筑民工表示草拟MB,   吃不好住不好血汗工厂的工人表示草拟MB,   你吃的穿的用的,大到别墅豪宅电视冰箱所有家用电器,小到锅碗盆瓢衣服鞋帽针线头,哪个不是吃不好住不好的民工没日没夜造的??   你都是咱勤劳民工加班额外造出来的处理次品·····  —————————————————  你在代表谁?别嘴一张就代表上了 你做过调查吗? 数据贴出来 你个智障 靠你这废物带路你美爹怪不得要输  
  我觉得吧,,如果在军队里,一个士兵就靠自己的聪明和努力,职业军人差不多可以做到团级,再往上就用个人的辛勤智慧就解释不全了;官僚体制里是科员到局长吧;今天市场经济下,本科毕业奋斗几十年应该差不多可以过千万吧,过亿就也不是个人努力可以解释得了的了...要付出的代价和拥有的能量都差不多,,自下而上的超越肯定是有运气也有想法,自上而下的平等要自然也会体现人格魅力...
  毛时代干部生活是好一些,有配给,那是公开的,政治生活人人平等,并不高人一等。公开前提下的不能叫特权,那是待遇,全世界民主国家都是如此的。  纵观目前社会,当官的政治上高人一等,经济上不是腰缠万贯就是富可敌国,而且这种财富是靠耍职务手段巧取豪夺的,这才是特权!  楼主你处心积虑的反毛,面对现实的丑恶却装聋作哑,太不厚道!
  如果能像楼主所说的那样,没有特权和等级,绝对比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要先进,那样也就不会有斯大林主义了,也就不会在全世界都倒台了。
  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然有点骇人听闻,却不无一定道理。  以稿费论,有上亿元的稿费(当时人均收入不过500元/年,相当于20万年的收入),如果这是正常所得,那么我们自然不必非议,因为他的思想理论让人们受益,这是他的价值体现。  那么,我们不能排除很多省部级干部也可以写书或发到省报省刊或者中央报刊杂志,毕竟他们有能力、有见地,也有自己的价值。设若他们写的好的能收入100万元,那么也是一个普通工人2000年的收入。  那么这样的差距是不是已经比较惊人了呢?这样的贫富差距,是正当的,但是对于某些人的神经来说,已经不可接受,他们开始议论,某些领导是靠位置乱发稿什么的。但是谁来监督评议呢,谁来最终判定领导文稿的价值呢?
  有些人因为特殊职位获得特殊的对待是合理的,但是因为金钱就此分了等级是几百年的传统,这是因为你的下贱。  毛主席并不咱曾除了特殊职位之外的特权,这是常识。  在文革,部级干部和普通人混住在一起,一个大院!根本不是很奇怪的现象。
  文革时期,农民和干部子女,军人子女,城市子女通婚的很多。  今天好像很难了吧。
  我们也能接受贫富差距。合理赚来的财富我们会赞美和祝福  
  25年前,千家驹的稿酬大约有100万港币了,有什么文学性?还是故事讲得好?都不是...要不是在大陆列了禁书没销路...要按欧美的作法,那些证词算档案,有正式的行政法规约束...违反职业道德不说,瞎说人家当事人的事,有没有人家都有权告...今天最好别出什么回忆录,挣不着钱还惹一身骚...自己不编排人,,被人编排了,,确实吃亏是福,其他地方不定那里就找把回来了...
  特权,特权毁了苏修,也毁了共产主义,以后还会毁了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
  荣毅仁:  1916年5月生,江苏无锡人。  193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民建成员。  1937年任无锡茂新面粉公司助理经理。  1939年兼任上海合丰企业公司董事。  1943年兼任上海三新银行董事、经理。  1945年任无锡茂新面粉公司经理。  1950年后,历任申新纺织公司总管理处总经理、恒大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面粉工业同业公会主委、华东行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1957年任上海市副市长、市工商联副主委。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  1959年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顾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9年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荣鸿仁:  荣智健的七叔,1949年解放前夕,曾经与荣毅仁一起留在国内,因其为人厚道,经营有方,被评为全国工商界青年积极分子。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也申请移居国外,现定居在澳大利亚,创办了自己的工商实业。荣鸿仁虽然身居异国,对祖国的经济建设依然十分关心。  1941年,南洋中学毕业,考入光华大学,后入交通大学。  1945年,大学毕业,进上海三新银行实习。  1946年5月,赴美国爱立斯·强姆斯机器厂实习,并在堪萨斯大学面粉专科攻读。  1948年7月回归,进福新面粉二厂、八厂工作,兼任申新棉纺织染二厂、三厂、五厂总管理处稽核。  1950年,任申新棉纺织厂总管理处秘书处副处长,兼福新面粉二厂、八厂厂长。  1953年,兼任申新棉纺织6厂副厂长。  1955年10月,任公私分明申新总管理处总务处长。  1958年起,当选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第三届执行委员,上海市工商联第四、五届执委、副秘书长,上海市工商联第六、七、八届副主任委员,第九届顾问。  1979年,任,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董事、副董事长、代总经理。历任民建上海市委工业生产调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协第七届常委等职。  荣漱仁:  荣智健的姑姑,她曾与荣毅仁一起留在国内,接管她堂兄荣鸿元的鸿丰面粉厂,并自任经理。在艰苦的条件下,她厉行节约,对工厂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改革,最终使她领导的工厂实现扭亏为盈,转危为安。  1949年,荣漱仁夫妇带着只有4岁的杨世缄到了台北市。然而夫妻俩返回上海处理一些事情时,就再也不能去台湾了。此后,两岸隔离数十载,其子杨世缄现担任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  1956年公私合营后,她担任上海面粉厂副厂长,并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侨联顾问。她的丈夫杨通谊早年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1930年返回祖国内地后投笔从戎,后来从事银行等事业。  日,她在参加沪港经济协会理事会时,心脏病猝发,抢救无效逝世。  荣智健:  1942年出生于上海,是家中惟一的儿子,另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妹妹。他的父亲是著名的“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1949年解放后,荣家子侄各奔东西,但荣智健与父母一起留在了家乡。  1966年“文革”爆发,正值荣智健从天津大学电机系毕业,刚到辽宁省长白山区一个水电站实习。随即他被派往四川凉山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水电站,一直到1973年,荣智健都在四川接受“劳动再教育”。  1978年,“文革”结束后,他只身持单程证到港,投靠堂弟荣智鑫及荣智谦,住在荣智鑫在浅水湾保华大厦的家。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实现了新的复苏。荣德生父子加深了对共产党的信任感。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党和政府贯彻“限制、利用、改造”的政策,大体经过了从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统购包销、加工订货)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公私合营)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党和政府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及完成以后,国家先后以“四马分肥”和支付定息的方式,作为和平赎买的代价,付给私营工商业者30多亿元,超过了他们原有的资产总额。  作为赎买的代价。从年,资本主义企业逐步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四马分肥”的赎买形式,即按照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金和资本家的股息红利四个方面分配企业盈余,资本家所得被限制在企业盈余的1/4左右。这就使得工人的劳动主要是为社会主义服务,只是部分地为资本家谋利。1956年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赎买改用定息的办法,即在一定时期内,国家按照公私合营企业中核定的私股股额每年付给资本家 5%的股息。此外,还保留在职资本家较高的薪金。
  商务印书馆:出版帝国的易帜  江山易帜,故人凋零,仅是那艰难的生存就已让张元济殚精竭虑了,向着既往磅礴瑰丽的梦想而复兴的路则更加黯淡无望,其实自新政权建立之后,在"人民出版事业"的旗帜下,等待这个昔日出版帝国的,就是一个已经注定的前景。  文\刘永峰  1949年5月,上海,那是张元济一生中最后一次经历兵荒马乱,中共的军队一路攻打过来,已经兵临城外,此时,这座繁华的城里到处都是忧心慌乱的人群。在霞飞路沙发花园的一栋住宅内,已见惯了兴亡易代、动乱沉浮的他,则平静地观望着外面正在骤然变化的局势。  经年国难,战乱将息,这位坚韧的老人,对于来日已不似青年的兴奋,在颇为有限的余日里,他更倾心于一段和平闲淡的生活。当时,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惟仍甚望将现有职务早日摆脱,重反故巢。"考虑到他当时的年纪,想必也没人会怀疑这份心愿的真诚。  三年前,自从曾带领商务印书馆创造辉煌的王云五辞去总经理一职投身政界以后,这个位置上便再没能找到合适的继任者。张元济不忍看到数十年事业的倾覆,"遂不得不插身干预",公司的权力实际上就已转入张元济等五位董事的手中,偌大的一个出版帝国一摊子的事务便压在了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身上。那时,在私下的通信里,他曾向胡适倾诉道:"此中苦况殆不堪为知我者道也。"就中难处大约是外人难以体会的。  况且,无论如何,身体的日趋衰退都是不争的事实,在历经世事沧桑之后,这位老人已太过疲惫,然而也就在此时,其灌注几十年心血所苦心经营的商务印书馆却正面临着一个从未有过的十字路口。  出版帝国  那时,张元济比任何人都清楚商务所遭受的危机有多么深重,当然,他也比任何人更加了解一个出版帝国曾经的辉煌,知道它之于时代的分量,它之于自己的意义。虽然一个老人已经极少地直露自己的心怀,但在一个王国败落的暮景里,还有什么比过往的美好更刺痛人心呢。  自从1902年正式加入商务印书馆以来,张元济便一直是商务的灵魂人物,1926年,60岁的张元济宣布退休,不再直接管理业务,但很快又被推选为商务的董事会主席,"仍旧把商务认为他的终身事业"(叶圣陶《我和商务印书馆》)。而也正是因为这位"学识广博"、"眼光远大"的清末维新派人物,让商务印书馆从一家小小的印刷作坊,发展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出版企业。  20世纪20年代以后,商务开始了它的极盛时代。在当时的出版行业里,它拥有着第一流的编译群体,第一流的印刷设备与技术,而且它在海内外一度设有36个分支馆,1000余处办事机构,这个庞大的发行网络遍及全国主要的城市、商埠及海外,"凡华侨群集之处,均有代理书店"。30年代初,商务年出版图书近千种,占全国年图书品种总量的40%以上,而据美国学者白鲁恂所言,抗战爆发前夕,商务一年的图书发行量相当于整个美国出版业的发行总量。  然而,商务雄厚的能量并非仅仅施展在了出版领域,其凭借着在其他方面也极具魄力的开拓能力,在当日的中国,更是硬生生地打造出了一个巨无霸的文化综合机构。这个综合体包括一个出版社、一个图书馆、十多个杂志社;包括有最新装备的现代化印刷厂和供应全国的印刷机械器材厂;包括了一个以拍摄科教片、风景片和艺术片的电影厂;还包括大规模的新式益智玩具厂,文具教具科学仪器厂。与此同时,商务印书馆先后开设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商业学校,以及面对更广大求知群众的各科函授学校。这便是商务呈现于时代的一个非常奇特而又极为壮观的图景。  如果说,商业上的表现是评价一位工商业者最立竿见影的尺度,那么,以此标准来衡量张元济之于商务的影响,则未必合适,因为作为这个出版帝国的缔造者,张元济更为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为商务带来的是超出商业之上的气质与情怀。  1902年,张元济任商务编译所所长后,一批学有所长的读书人开始陆续落户商务,在其辉煌时代,商务的编译所一度拥有编辑300多人,其中有的人宁可不就中央研究院院士和大学教授而愿在"商务"当编辑。胡适曾说,商务印书馆的实力当时国内没有一所大学能及。这批读书人往往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志向及抱负,使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组织和编制不再仅仅满足于编辑、印刷、出版文化读物的层次上。他们编写教材、更新教育,延聘通儒、整理国故,而在传播西学上的贡献更是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们将编书、写书、出书作为自己影响世道人心的手段,无一日不在为苦难的中国提供最重要的食量--书本。  一位曾供职于商务的出版人陈原,在评价张元济这位前辈时说:"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商务印书馆不仅仅是一个传播媒介,他实际上把它当做他的理想试验场。他的改造社会的试验场。……只有把全民族的素质提高,民智打开,才能从根本上拯救垂危的祖国,所以张元济办商务印书馆的蓝图,……是为变革社会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那样的蓝图。张设想的实验场是围绕着广义的文化教育而启动的。简而言之,张元济办出版社,确实不是单纯为了出书,他是在办一个旨在名副其实的'大学校'。"  大厦将倾  到了1949年,那个曾承载着张元济毕生理想的商务帝国,早已被残酷的现实撞击得破败不堪。  那一年的4月22日,张元济约来商务印书馆的董事们,在自己的家中召开了第487次的董事会议,商讨去年股息发放的事情,然而由于"公司经济不裕",最终决定改付书券,这是商务经营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  其实经济上的"不裕",已经不是近来才有的问题。两年之前,张元济就曾给胡适写过一封信,提到商务在北平图书馆寄存着九十包的藏文经集,属于极不易得的珍本,那时迫不得已准备将其出售,"以疗商务目前之贫",所以,请胡适为这套书估算价值。到了1948年,据商务经理李拔可所言,"公司年终负债已达300亿","再不努力,前途殊为可虑。"而当时在商务印书馆总管理处营业部工作的戴孝侯,提起当年的困境则说:"解放前夕,国统区经济萧条,民生凋敝,商务机构庞大,人事臃肿,历经'一·二八'总厂被毁及在抗战八年和太平洋战争中各地分馆遭受房产、设备、存货的损失,元气大伤,加上存书20000多种中70%以上已不合时需,无法销售,更处在入不敷出、朝不保夕之境。同人工资及日常开销需靠多方贷款及变卖产业、原料、物资、勉励支付。"  随着内战的不断持续,商务的境况也更加恶化。1949年,张元济写给友人严景耀的一封书信中说:"战事延长,遍地烽火,人方救死不暇,诗书自非所亟。一二月来,全馆几无营业可言,累卵之危,不堪设想,正不知何以度过此难关耳。"  在战乱期间因时局的牵累,商务的凄惨处境并不算意外,可是到内战结束以后,这种糟糕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甚至更加令人绝望了。一直以来,教科书都是商务最大的业务,商务的董事陈叔通甚至直言:"商务发财主要靠教科书"。1949年以后,中共宣布废止国民政府时期的教科书,并实行"教科书国营"政策。这对商务印书馆可谓致命的打击,原有小学课本存货全部作废、就地切毁、卖作废纸。当然,更为严重的是教科书编辑出版权的丧失。"教科书国营"制度刚开始,即便因国营力量一时薄弱难以完全承担起编辑全套中小学教科书的任务,商务向政府推荐的大量教材被采用的也已极少。而1950年底,自从专门负责中小学教材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以后,商务便彻底退出了这个市场。  然而,还不仅仅只是教材,中共建国以后,商务其他种类的书也因"太缺乏时代性"而失去了不少读者。自建馆以来,商务一直奉行"在商言商"的经营原则,而这在49年以后重视政治的文化环境里,便显得不合时宜了。1950年,商务的董事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本馆创办以来,已有五十余年,因为历史的因袭,以致规模较大,分支机构众多,且前此业务向来避免和政治接触,以致在时代转变以后,公司业务远跟不上政治。"  而由于经营困难,入不敷出,此前,商务强大的营业力量的标志--遍布各地的庞大网络,如今,反而成了不堪负担的累赘。1949年3月,总管理处以"密启函"通知各地分支馆采取"应变"措施,指示分支馆开支超过营业收入30%者,应立即"裁员减薪"。而在总馆的五百余名职工,其工资已按7折减发。  这种减薪的措施,遭到了工会的反对,而一时间紧张尖锐的劳资纠纷又益发让张元济焦头烂额了。商务的工会组织曾是上海的四大工会之一,而中共又时时在背后支持发动,所以向来有运动的传统,后来位居中共高层的陈云,其革命生涯就是从商务的工运开始的。张元济对工运、劳资纠纷向来的态度是"和平改革,勿伤元气",然而,到了1949年,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处于地下的共产党如今已取得政权,工会代表在和资方交涉中态度也强硬起来。  月间,张元济与工会多次交涉,一再提及的减薪事宜及业务改进方案,工会方面一直未予接受,职工们并在公司大楼贴出红色大字通告,发泄不满。9月,即便在政协开会期间,上海的来信依然会不断地送到张元济下榻的六国饭店,报告事态的进展,那时,商务的劳资纠纷已让张元济绞尽脑汁。9月13日,他又收到商务总经理陈夙之的来信,"知职工会指责改组案,异常蛮横……然同人无能相助者"。看后,他一夜都未安宁。
  求援碰壁  那时,张元济的心力全被这些苦恼的事务所牵缠,而年过八旬的身骨,依然忙碌不已。据他的家人回忆,张元济每日天不亮就起身,盥洗完毕后就坐到他卧室兼工作室的一张方桌前开始工作,批阅公文、写信、查资料,总之写个不停。天亮时则打开百叶窗,熄了灯,伏在书桌上继续写。八点一过,商务印书馆的通信员便会骑自行车送来一大叠书信文件请他阅看。如果其中有急件,他就让师傅等着,立即书写回复意见后带回馆中,其余的就留下一一阅看、写复信。下午四时,通信员再来一次,把书写得密密麻麻的信件、批复意见取回。直到1949年底他中风卧床以前,张元济几乎天天如此。  日,张元济又将商务的董事们召集到自己的家中,上海解放近两月以来,这是商务召开的第一次董事会议。会上讨论通过了一些改革措施,并且鉴于目前的困境,拟定了以下计划:邀请沈雁冰出任出版委员会会长;就公司财政困难情形上呈陈毅市长,请政府监察并予以指导;关于职工待遇事宜,与工会协商,如不能获得决定,再请上级机关调处。  7月27日,张元济与公司总经理陈懋解联署上陈市长呈文,报告了商务历年经营出版事业的经过及现在业务、财政困难情形。文中说:"敝公司创业以来,亦思于文化教育之事,有所效力。今处此危殆之境,除至不得已时召集股东讨论最后解决办法,并公告社会予以支持外,不敢不先沥陈于钧座之前"。最后恳请政府"垂念此五十年稍有补助文化教育之机关,予以指导,俾免颠覆"。  那时,当年曾在商务服务过的一批旧人以及曾经与张元济私交甚密的友人,如陈云、郭沫若、沈雁冰、胡愈之、叶圣陶、周建人等,都已在新政权身居要职,张元济也曾一再致书请求他们帮助商务度过难关。9月,张元济北上参加政协会议期间,趁机向沈雁冰提出邀请担任商务的出版委员会会长以董理全局。沈回复说"甚愿南下,重回本馆,但此间有关涉文艺职,甚难脱身"。他推荐了郑振铎。张元济"再三致意,渠终辞",也不敢过于勉强。在离京南下的前一天,张元济偕商务的另一位董事陈叔通专门拜访了沈雁冰,"复申前请,沈坚辞"。在张元济返沪后,沈雁冰数次致信,又坚辞商务出版委员之一席。而此后不久,这位曾在商务由练习生而至《小说月报》主编的沈雁冰,出任了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商务出身的人中身份最特殊、职位最高的是陈云。9月25日,张元济到朝阳大街117号财政管理处去访陈云不遇,留下了一封信就出来了。  11月10日,张元济在给另一位商务旧人新任出版总署署长胡愈之的信中写到:"鄙公司两遭兵燹,旧有工人大多失业,嗷嗷待哺,殊堪怜悯。若辈均有多年之经验,任其废弃,亦属可惜。贵署如有添募工人之举,可否酌量收用,俾得一吃饭之所。"  11月21日,张元济又写信向郭沫若求助说:"商务印书馆荆棘丛生,几濒绝境,……贵会如有文学艺术大宗著作,可否畁予发行,稍获馈贫之粮,庶免覆巢之惨。"  不久,他得知中央政府决定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又于12月8日写信给陈云说:"敝公司从事有价证券之承印已历多年,虽总厂迭遭摧毁,而胶版方面尚具相当设备承印印花邮票税票等项,其成绩深为各方所赞称。"并表示:"极愿承揽此项证券工作"。  以张元济的地位和名望,一再出面请求昔日下属向商务伸出援手,没有什么比这更反应出商务的困境了。很长时间里,商务都是靠变卖纸张、机器、地产在勉强维持,到了1949年年底,尚留的各项物资皆是生产所必需,已无可变卖,在各地分馆厂,虽还有不动产多处,但一时也无人问津,且远不济急。于是,11月30日,张元济签署了商务董事会《上陈市长节略》,请求人民银行贷款二十亿,藉资周转。  12月初,张元济来到汉口路建设大厦的上海市政府拜访陈毅,将《上陈市长节略》亲自呈上。陈毅看后,说:"如果说人民银行没有二十亿,那是骗你的。我不能骗你老前辈。只要打个电话给人民银行就可以送给你,你老这么大年纪,为了文化事业亲自跑到这里来,理应借给你。"然而,他接着又说:"我想还是不借给你为好,二十个亿搞到商务一下就花掉了。还是从改善经营想办法,不要只搞教科书,可以搞些大众化的年画,搞些适合工农需要的东西,学中华(书局)的样子,否则不要说二十亿,二百亿也没用!要你老先生这么大年纪,到处轧头寸,我很感动,不过,我不能借这个钱,借了是害了你们。"  人民出版事业  仅是那艰难的生存就已让张元济殚精竭虑了,向着既往磅礴瑰丽的梦想而复兴的路则更加黯淡无望,其实自新政权建立之后,等待着商务的就是一个已经注定的前景。  日,政协会议期间,两位商务的旧人郑振铎、胡愈之曾来拜访张元济,在谈到未来的出版趋向时,胡愈之说:"将来大约注重分工合作,出版、印刷、发行固须分工,即出版亦须分别部门各专一类。"而不久之后,胡愈之便就任新设立的出版总署署长,因而他的这些话自然代表了新政权下出版事业未来的方向。  出版与宣传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共把书籍期刊的出版发行视作"国家建设事业及人民文化生活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政治工作",革命年代如此,取得政权后就更给予特别的关注,希望"把全国出版事业在统一的领导之下组织起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需要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则在1950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上开始陆续出台。大会上,胡愈之发表了题为《论人民出版事业及其发展方向》的主旨报告,正式明确了中国出版新的方向,即"人民出版事业"的道路。  而在"人民出版事业"这一概念的统摄之下,于是,我们看到,这次大会以及在此之后陆续颁布的一些政策条例,则包含了这样一些色彩鲜明的内容:比如,统一全国新华书店,加强专业化和企业化经营,实行出版、印刷、发行分工和出版专业化,对私营出版业的整顿和改造;加强对稿源控制,取消私营出版业时事政治类读物的出版权、教科书编审权和出版权;出版业均必须定期编制选题计划、编辑计划及出版计划,呈报当地出版行政机构,对出版物内容的审定,在不违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无害于人民的原则下均准予印行;统一调配纸张,实施加工订货等等。  出版、印刷、发行分工及出版专业化的政策,对于编、印、发三位一体的商务印书馆可谓是迎头痛击,然而,为了获得政府帮扶,摆脱经营困难,又必须走上"人民出版事业"的道路。在此环境下,商务的调整改造首先从发行部门入手,1950年底,出版总署将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三联书店、联营书店等五家单位的发行机构,以公私合营方式合并成立了当时仅次于新华书店的全国第二大发行系统--中国图书发行公司,从此,商务不再管发行,亦不参与发行机构。  而按照出版总署出版专业化的要求,此前出版门类极为完备商务印书馆此后的出版方向也被调整为:以出版实用科学书籍为主,兼及儿童书和辞书。文史方面,基本上不再出版新书,文史旧存稿分别转移给有关出版社,重印书只限于四角号码新词典等语文工具书。当时,高教部教材编审处在编写和翻译高等学校的教学用书,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如公式多、插图多、表格多、外文多、符号多等等,没有排印科技书籍经验的一般印刷企业不容易很好地完成出版任务,于是,出版总署决定在过去有很好的教材出版经验的商务印书馆与高等教育部教材编审处建立约稿和订货关系,承担高等院校工科基础课和基础技术课教材的大部、理科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四种专业教材的全部以及部分文史教材的出版印制。  就这样,经过政府主导下的初步调整和改组,商务印书馆实现了自身的变革:在稿源、纸张等均有政府控制分配的体制下,通过接受加工订货,商务逐步被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而在国家"出版专业化"政策的主导下,商务印书馆的古籍出版几乎完全停顿,西学译著锐减,过去一直走多元化出版战略的商务印书馆,开始服从于"分别部门,各专一类"的出版方针。  而那时,几位商务元老的人生也谢幕在这样的时刻,商务的命运就显得更加悲凉了。1950年5月,商务印书馆创始人之一的高凤池病逝。次年偏瘫了一年多的张元济,似乎预感到生命之火将息,便自撰讣告,也预备着与世长辞。而转眼1952年元月商务董事会自选的公司经理谢仁冰,在奔波劳累中,突然脑溢血而弃世。数日之后,全国开始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五反运动",在物色谢仁冰的继任时,公司中竟无人愿意代表资方出面。一切都与原来不同了,一个时代结束了。
  公私合营  在"人民出版事业"的旗帜下,像商务一样的私营出版企业,其生存空间已是越来越逼仄,已走到绝境。日,徐善祥写信给陈叔通,谈起商务的困境:"目下燃眉之急为经济问题。中图公司已积欠商务贷款二十四亿之巨。电函交驰,昨始得到复信,谓中国经济之窘,与商务相同,不特贷款无法照付,且因流动资金缺乏,非增资不可。故此惟一之来源,希望已绝。人民银行,照原约本可借款八十亿元,现虽亲借五十亿元,但沪行已得总行命令,不准放款,历与蹉商,迄无所得。"难题何止这些,转瞬又是发薪日期,在三反期内不能拖欠分文,而且人民银行的五亿短期借款也即将到期,商务"真所谓罗掘已空,山穷水尽"。徐善祥最后说,在此"贷款无着"、"借款不到"、"旧货卖不出"、"薪工不能欠"的四重难关之中,"惟有不悼冒昧","肯祈婉商胡愈之署长转商人民银行总行通融借款"。  陈叔通将徐善祥的信函转给胡愈之,胡回复说:"因目前值三反运动,人民银行放款甚紧。至商务印书馆经济情况,总署在三反运动期间,更属爱莫能助。"这样,摆在商务面前的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停业;如果不愿停业的话,就只有无条件地进行公私合营。  或许,商务的董事们对于公私合营早已有心理准备。1949年,政协会议期间,张元济就曾邀请陈叔通、胡愈之、叶圣陶、章锡琛等几人,商谈争取公私合营的办法,似乎当时已感到了难以为继。  1951年底,已经预感到大限将至的张元济,写信给陈叔通说:"倘能达到公私合营,实为大幸。"次年元月,陈叔通回复张元济,商务印书馆的公司合营只是个时间问题,"三月或可能改为公私合营"。收到信后,仅过了十天,已感到体力渐差、精神涣散的张元济似乎有些焦急,便又写信给陈叔通,这封信即作即辍不知几次才写成,他说:"商务公私合营,弟亦极愿于吾身亲见之。来信三月云云,转瞬即到,然消查公股,公家尚无丝毫象征,京沪各方至今无公文一纸,未知何故?"  就在那时"五反运动"开始了,陈毅曾向有关方面打过招呼,不让商务印书馆派人来张元济这里影响他养病。虽然张元济并没有受到这次运动的搅扰,但商务公私合营的事情却被迫延迟了。直到1953年10月,张元济读到《人民日报》鼓励私人资本与国家经济合作的社论,又"怦怦欲动"。于是,张元济分别致信陈叔通和史久芸,认为"本馆改为公司合营之时机,业已来临。"并请史久芸先向出版管理局提出口头要求,予以尽先公私合营。  11月3日,商务印书馆正式向出版总署提出公私合营申请书。由于当时高等学校教学用书迫切需要成立专业的出版机构,出版总署便有意将商务印书馆改组为高等学校教学用书的专业出版机构。于是,出版总署会同高教部于日、1月28日两次邀请商务印书馆董事会代表举行会谈,商讨出版社的名称、今后的专业方向、业务范围、组织机构和领导关系、资产负债和股权清理、人事安排、筹备工作等协商公私合营的具体事宜。  那时,张元济卧病在床,便委托陈叔通为资方的全权代表,并一再让资方代表抱定"领导被领导"的五字原则,不要提过分要求。于是,会谈很快便有了结果:商务印书馆全面公私合营,改组为高等教育出版社,鉴于商务在海外的影响,同时仍保留商务印书馆的名称。商务印书馆原有北京及上海两个印刷厂、以及海外机构由新机构统一管理,仍沿用原有名称,不加改变。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编辑出版高等学校及中等技术学校教学用书,而商务印书馆现有的出版物,如一般科技读物、工具书、古典书籍及其他不属于高等教育方面的书籍,继续以商务的名义出版。考虑到商务的传统,新机构成立后,仍暂兼营印刷和海外发行业务。关于组织机构及领导,则在高等教育部和出版总署的领导下,由公私双方各推荐董事若干人,组织新董事会。  会谈结束的当天,陈叔通便写信给张元济:"五十七年事业可有交代,实即有了结束。以后公以文史馆馆长之例,为商务印书馆董事长之例,切勿过问。"  1月29日,出版总署正式批复接受商务印书馆全面公私合营的申请,并由出版总署和商务印书馆共同组建高等教育出版社筹备处,成立北京、上海工作组,以上海工作组为重点,核实资产,定于日前完成商务印书馆全面公私合营的手续。从此,一个新的商务开始了。  姓名:张元济  生卒:1867年-1959年  享年92岁。
  我们毛左和某些垃圾不一样,承认一定的特权或者一些不平等,但是追求平等,最后的平等,不会装逼,比如解决红色资本家的问题。  比如,承认一些特殊职位,职业带来的一些特权。  比如,陈永贵享受的一定的干部待遇,比如,王洪文在宴会结束吃剩酒,一定的国家高干规格待遇,等等,当然包括贴身安全保护。  这是可以的,合理的,红色资本家,或者说有钱人可以享受一定的高待遇,但是仅此而已。  这些人并不能利用自己的身份获得更高的政治待遇,也不能多一票,这是文革或者毛时代的本质,任何和这些背离的,都是我们毛左摒弃的。  比如,高级会所,只有某些人或者某种身份能够进入,这不是毛左认可的,当然,更不能因为你有钱就牛逼。  你有钱只能保证你在某些行动中获得利益,此外你没有利益,更不能利用金钱和政治结合获得下一代的权力。  在中央委员会,泥腿子和高干都是一票,没有疑问。  如果文盲,泥腿子选择文盲陈永贵作为领导人,那么高干或者有钱人就得认!这就是毛左的目标。  宾馆,疗养院,劳模工人,农民,最基层的泥腿子也可以进去,哪怕他没有一分钱,而一个有钱人,如果不够资格,怎么也进不去,这就是毛左要求的平等。  如果疗养院数量足够多,当然普通人也可以轮流进入。
  金字塔等级制更牢固了,可以永远坚持其领导,中华永远在黑暗前行!  
  文革余下的  
  1959年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顾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文革”十年,被视为“老牌资产阶级”的荣毅仁自然逃不脱厄运。那时荣毅仁既是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又是全国工商联的负责人。1966年夏,社会上的红卫兵先后来到荣家“造反”。他们在荣家安营扎寨,又批又斗。在紧要关头,周总理知道了,立即指示纺织工业部一定要想尽办法保护荣氏夫妇。纺织部马上研究对策,由当时的副部长钱之光秘书陈锦华具体执行,连夜派出了部里的红卫兵赶至荣家,他们对外来的红卫兵说:“你们不要管了,都退出荣家,由我们来处理。”就这样,用红卫兵对付红卫兵,巧妙地把荣氏夫妇保护了起来。杨鉴清说:“纺织部的红卫兵要晚来两天,我们都没命了,周总理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哪!”  日,荣毅仁参加了纪念孙中山诞辰100周年大会,会上,荣见到了邓大姐。邓大姐关切地问:“鉴清怎么样?”接着又说:“总理不是已让人带口信给你了吗?总理要你沉得住气,要经得起考验。”因为带口信的人并没有把话带到,“文革”开始后荣毅仁还是第一次听到总理的声音。这声音像茫茫黑夜中的明灯,灼热沙漠中的甘泉,荣毅仁一时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此时此刻,还有什么话能比总理的话更感人肺腑的呢!还有什么恩情能比总理的恩情更令人没齿难忘的呢!总理生怕口信带不到,又特地请邓大姐亲自对自己再讲一遍,总理处境也难,又日理万机,为国家操碎了心,竟还如此细心周到地想着自己,荣毅仁感奋莫名,声音有点发颤地对邓大姐说:“请您报告总理和毛主席,我坚决跟着党革命到底,我跟党是跟定了的。”  第二年,纺织工业部部长蒋光鼐病故。6月12日在八宝山举行的追悼会上,总理见到荣毅仁,默默地握住他的手,荣毅仁低垂双眼,把两只手都搭上,总理又把另一只手搭上,四只手足足搭了好几分钟,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尽在不言中。荣毅仁从伟人的双手中,感到了温暖,感到了力量!  总理坚持要他参加  北京北太平庄有家小理发店,就设在当时荣毅仁住所附近,“文革”期间荣毅仁经常光顾。1971年的一天,荣毅仁正在等候理发,忽然有人火急火燎地前来把他找走,说是总理立即请他去参加一个会。荣毅仁有点摸不着头脑,立即起身跟着走了。原来,“九·一三”事件发生后,总理召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会,传达“九·一三”事件。总理点名要荣毅仁参加,可有人就是不肯通知。到快开会时,总理没见到荣毅仁,就查问这件事,坚持一定要荣参加。到荣毅仁赶去时,会已开始了。总理见荣毅仁来了,点点头,让他坐下。这是“文革”期间荣毅仁第一次在总理主持的高层次会议上亮相。总理在讲话中还表扬了荣毅仁一向爱国,这无异是中央领导同志在公开场合对荣毅仁作了一个不是鉴定的鉴定。春风化雨,又一次吹拂和滋润着荣毅仁的心田。从此以后,荣毅仁的处境慢慢好转。  我国与日本恢复邦交不久,1973年4月,应日本各界朋友邀请,中日友好协会组成一个庞大的访日代表团。廖承志任团长,团员中有各界代表人物:华罗庚、谢冰心、王芸生、经普椿、林丽韫、李季、张瑞芳、古元、王崇伦、邢燕子、薛菁华、李炳淑等,工商界代表就荣毅仁一人。可“四人帮”硬是反对荣毅仁参加。总理力排干扰,一再坚持。在总理的特别关怀下,荣毅仁才得以随团出访了一个月。  荣毅仁出国了,那时“四人帮”尚未倒台,这是很不寻常的,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日本,荣毅仁除参加一般活动外,还随廖承志团长等拜访了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日中友好议员联盟等,出席了三菱财团、古河财团等为他们举行的欢迎宴会。这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烟家炊梦 13楼
18:09  贫富差距是可以接受的,没有一个国家是因为贫富差距导致灭亡的  -----------------------------  这话说得,中国的历朝历代,灭亡的诱因都是财富兼并,当财富兼并严重到社会底层的生存都受到威胁的时候,也就到了朝代更迭的时候  
  @耶和华他爷爷 12楼
18:04  当年毛主席带着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你爷爷还在家里种地。这就是为什么毛主席当了国家领导人,而你爷爷一辈子只能当屁民的原因  -----------------------------  毛主席可没搞这些,你别黑主席。他一直都是说得人人平等,只是分工不同,共产党要为人民服务的。现在这种状况是从矮子开始的,好伐?  
  楼主婊子,敢问你天天在论坛造谣不要脸是啥诚实劳动?这就是你的狗屁工作吗?你天天撒谎不要脸,你的动力是啥,是因为你是雷锋吗?  草泥马,楼上资料一搜就看到,怎麽你就装你麻痹不知道?这就是你的思维和一贯的工作么。
  改开前,一部分领导靠边站,一部分在被批斗,大部分在下放干校,谁敢进疗养院?楼主是天生下贱吧!
  当年只有当大官的有茅台喝吗,楼主,你不撒谎,你不撒谎你能活着吗,婊子!
  不需要问为什么,因为自从有人类以来,就是这样。
  傻比楼主,你说你不撒谎,能不能正面回答我几个问题。  第一,邓小平是不是支持联动,西纠?  第二,毛主席的八万六千多座水库是不是应该算gdp,应该算多少?  第三,文革十年经济有没有增长,增长多少?  你不撒谎,敢正面回答我这个问题吗!能不能?!不能,你就直接回答!你不撒谎,我看看你怎么不撒谎?
  中国的贫富差距有,但没有什么等级制度。  春风吹,战鼓擂,如今的社会是谁怕谁。  理解这句话就行了。
  楼主说得恰恰相反,大家能接受贫富差距,却不能接受等级制度。  首先,现代就没有什么明显的等级制度,古代天子九乘,现代没说平民不能开豪车吧。市府大院还比不过王林的王府气派。你一介平民见了官员要下跪么?  官员的待遇是由政府制定的,按官职大小给予相应的待遇我觉得没什么不妥,你打工的工资也不会比上级领导高。  但是~~~注意我要说但是了。  现代一个最大的改变是废除了世袭制度,也就是说身份上的等级差距只有在位时候享受,退休之后也会为你提供相对应的生活质量,但你儿子是享受不了的。这就等于是废除了等级制度,你的等级只能依靠你自己的努力,这就是最大的公平。  当然,中国是个人情社会,理论上是如此,但如果要比烂,美国的政治士阀也不少。只能说,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认识到阶级固化的危害性,所以在尽力改善这种状况。
  责任不同,待遇不同。人的平等是权利义务的平等,义务越大则权利越多,这就是平等。
  特殊义务就必须享受特殊权利,这就是法律上的平等。
  一个总统拥有的权利不是天然的,而是与总统所肩负的责任相联系。总统有多少责任就应该有多少相应的权利。
  我们毛左的观点清晰简单!!当年的劳模是干出来的,几乎没法作假,不敢说没有作假的!!  但是,今天获得钱的却有很多来路不正,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千千万,需要我举例吗?  因此,用钱衡量上疗养院的标准,非常不可信!!  但是,很明显,楼主坚信今天每个富豪的钱都是来路很正,是不是这个意思?!
  老百姓惹不起政府官员。因为他们掌握着政权及军队!富人老百姓可惹的起。打土豪分田地,斗地主,斗富农合作化,人民公社,公私合营!我们想办法把富人的财产都变成我个人的!我不劳而获,你看多好啊!  
  @jxsongqi
17:28:37  老百姓惹不起政府官员。因为他们掌握着政权及军队!富人老百姓可惹的起。打土豪分田地,斗地主,斗富农合作化,人民公社,公私合营!我们想办法把富人的财产都变成我个人的!我不劳而获,你看多好啊!  -----------------------------  那当年打土豪分土地的时候是国民党主动让贤的?
  呵呵  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对那个红太阳诚惶诚恐,战战兢兢,顶礼膜拜,山呼万岁,  喊他的万岁,超过了全人类几千年喊的万岁总和,还要多多少倍。  谁对他稍有不恭,就会噩运加身。  他凌驾于档,正福,群众,法律之上,把档,正福,群众和法律玩弄于股掌之上。  嬉笑怒骂,好不潇洒。  使国家,民众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那些吹他的都是受几千年封建社会影响,  没有独立人格的奴性做怪。
  @烟家炊梦
18:09  贫富差距是可以接受的,没有一个国家是因为贫富差距导致灭亡的  -----------------------------  @hk-04-13 16:27:25  这话说得,中国的历朝历代,灭亡的诱因都是财富兼并,当财富兼并严重到社会底层的生存都受到威胁的时候,也就到了朝代更迭的时候  -----------------------------  那是因为社会底层穷的都没饭吃了,那就起义了,只要有饭吃,就不会灭亡,
  所以本质上绝对公平就是扯淡~~~我喜欢看富人倒霉,不过就是嫉妒而已,最讨厌那些连上个网都要立牌坊的!!!  看见本来香车宝马的人,看见发号施令的,有朝一日成为倒霉蛋,开心呗!  不过中国最多的就是虚伪到骨子里的,连虚拟的网络都不敢说一句实话的,因为很多人其实已经把虚伪当做本能了!可恰恰想在社会生活,必须虚伪,就是有些人已经虚伪一种境界,让说2句心里话,比杀了他都难~~~
  孔子在几千年前就知道这个事了: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是患寡患均的问题,这是被杂种汉奸精英庸俗化了东西,老百姓只是有时候比较认命而已,谁都不是傻子,谁不想追求那点权力呢?当然想,古代群盲素质够低了,也是想要那个权力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古人的心底呐喊!!  只是由于古代知识分子成了皇权的帮凶,所以老百姓被镇压得很惨!  在今天,楼主就是这样典型的一个奴才的形象!  在社会上来讲,只有整体社会素质,而不是精英素质提高,才会社会大发展!管理团体应该从所有群体里面出!  毛时代没有做到绝对公平,尽善尽美,但是在追求公平上做了努力达到了效果!  楼主或者楼主这类的垃圾完全混淆了事情的前后顺序,打黑五类那是文革开始,楼主等货色却说是毛时代一直存在的事情,这不是撒谎么。  毛时代追求公平,收入相对平均,就最重要的政治权力来说,工人农民地位高,它们却说是举手代表,废话,吕玉兰觉得满意,当然一直举手了!  至于文革后,吕玉兰屈服了,有啥奇怪的?  楼主自己觉得牛比,不还是金钱的奴隶,坚持成了狗奴才么!  我说了,毛时代的干部没空享受,下放干校!靠边站!受到很大压力!这是不是事实,这就是当年权贵的状态!  江青也被批了,也做检讨了,叫做老干部的反击,邓也在一直和她们斗争啊,改开后和江青她们作斗争的段子不少吧?!  还有就是王红文,陈永贵式的干部的进入管理层,这是管理,同时也是对专业管理干部的监督,这还叫不够么?  当然,就人口比例而言,还是老干,精英等成为管理层的可能性更大,但是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是楼主却在装逼否定!  说什么共同贫穷,我艹,话说经济问题和权力有啥关系?这不又是把钱和政治权力挂钩了么?  不是又把钱和权力搅和在一起了么?这是内心的真实反应么?  所以我觉得楼主又撒谎了,呵呵,因为按照苏联路线,不是人人贫穷的!但是它就是做了一个代入!
  奴才习惯于主子的吆喝,却不甘心别的奴才比自己过的更好!
  作为楼主这类货色就是关注两点,第一粮食没得吃,其实,当年的确是吃不好,只是很快又饿了!第二就是没钱,这是楼主关注的另外一个点。  至于民主自由,进城都是扯淡!!!  当年的修路工人,建筑工人,养路工人,矿工等等,
  还有力工等等大部分,绝大部分都来自农民,他们在中央委员会,在政府都有自己的代表,当然,也有来自其他工厂,吸收城市人多的工人。  所以这是一个简单而存在的事实!  唯一的问题是,城市化需要过程和大量的就业机会,不是简单的农民进城!敢问在你的蒋介石治理下,你们给出的城市化进城表是多少年,多少城市?你有吗?  你想农民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根据你们的描述无非是传统生活,敢问传统生活包括什么,依据又是什么,老婆孩子热炕头,三十亩地一头牛,你们能做到么?知道中国一共有多少耕地吗,能开肯多少耕地么?你们知道么?  就这个水平,能保证你们设想的传统美好生活么?这时候不需要谈城市化了么?怎么城市化,靠啥,靠你吗么。  我问的这些问题,你有回答么?
  @bbssheng
17:55:34  你去过省府大院吗?去过市府大院吗?我们的政府至少台面上做得不会引起民众的任何异议。  -----------------------------  我们那市领导住警备司令部,大院有武警站岗,普通人确实进不去……
  批评江青这事,不仅有邓,其他老干部也不少,这些都是在复出之后。  一直没有遭批的干部几乎没有,毛主席虽然是不能触碰,似乎,但是,很多批评就是针对他的,周总理被批也是存在,批林批孔啊,就是康生也是被批过,当年,有些老干部倒台并不是因为批评康生,四人等等,况且,姚文员,王红文进入权力核心是1973年之后的事情,根本和他们埃不上边!!!  他们的倒台确实是因为在政治上出现了问题,也就是军人干政,官僚主义,年龄太大等等问题,追求享受,思想有问题也是原因!
  我们毛左是啥看法,比如官员子女,咱们不要求他们和老百姓一样,可以有点特权,但是不能搞批文!不能用宝马撞兰博基尼!这种事不能逾越!  官员子女在国家政策下,到农村基层锻炼,工厂基层锻炼,不是镀金,经过一段时间后,有成才的,比如像习,那就让他向上走,不行的,在回来安稳过个不错的小日子,这是我的看法,咱们觉得可以!相对公平。  咱们不像楼主这类货色,瞪眼要求绝对平均,要求中国九成乡村一下子城市化,怎么做,进城!!!这就是楼主的设想!我想我估计的不会错!  到底是毛左非黑即白还是楼主这类货色?我相信文革中的很多错误都是楼主这类假装扛着红旗反红旗的垃圾干的!楼主其实根本就不是扛着红旗,大家都知道它是什么货色不是吗?  在论坛这么多年,大家谁是谁,谁是干啥的,有啥不知道的?!
  我以前说过多少次,计划经济不都是共同贫穷,只是楼主选择无视,我给出苏联的好数据,它们怎么反驳的,说既然这样苏联为啥解体,既然这样东欧为撒还啥啥啥,这叫什么反驳?  不错,有的国是因为生活问题,可是大多数国家不是如此!比如今天,中国生活怎么样?还可以,但是仍然有大量偷渡的人!大量!而且还不包含那些富豪们!  无论怎样,中国是个可以生活的国家,当年的苏联,东欧也是如此!就是一个正常的有偷渡客的国家而已!  但是楼主这类货色却认为,只要有偷渡客就不正常!基本上我认为,无论有多少偷渡客都是正常的,也不丢人,国家无论大小,人和人不一样,有的人选择离开,同时对未来有寄托太正常!  就是欧美发达国家也是一样,只是欧美第一,流通顺畅!第二,看得开了,知道到哪里都是一个熊样,所以就溜达溜达完事!  我可以毫无犹豫的下结论,如果今天有机会给楼主让他去美国,它会毫不犹豫的离开中国去美国!楼主说的支持改开的政策纯粹属于放屁,瞪眼在说瞎话。  我们大家都知道楼主在天涯论坛一贯就是反对中国的!  我发现这些垃圾特别有意思,特别习惯于一个帖子说一些话,在某些帖子里面装五毛!直到被揭露!楼主就是典型例子!  楼主在其他帖子里面有没有撒谎自己真不知道么?还是习惯于把撒谎当真话了!被揭露也不只一两次了吧!不撒谎楼主能活的起吗?
  高级干部,特殊部门掌握国家机密,很正常,支持他们有特权。
  要么等级森严,要么绝对平均,这就是楼主的诉求,呵呵。
  铸剑成弓   现代一个最大的改变是废除了世袭制度,也就是说身份上的等级差距只有在位时候享受,退休之后也会为你提供相对应的生活质量,但你儿子是享受不了的。这就等于是废除了等级制度,你的等级只能依靠你自己的努力,这就是最大的公平.........政治身份。古代富豪是有钱都不敢逾矩的。   ---------  国外是名号可以世袭,财产按法律该怎么来怎么来...遗产税都很高,一直维护下来并不容易...后代能力强,会说虎父无犬子...真不行的也就无声无息地玩消失了...所以到头来聪明的贵族为了自身切实的利益也会接受证实了聪明"穷人"...社会在真正地自主和互补的选择中趋于平等...
  @u_  为什么建国之初就没有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落到实处,除保障基本的安全与办公条件外,就吃住用什么的都和普通百姓一样。相信外宾会象到延安看到的景象一样,受到更大的震撼。  ------------------------------------------------------------  不对,从延安时代开始就是供给制,不同等级供给不同,这是跟苏联学的。  即使只是个连长,吃的也和普通兵吃的不一样。
  作者:地三鲜多放点土豆 时间: 10:06:47   铸剑成弓   现代一个最大的改变是废除了世袭制度,也就是说身份上的等级差距只有在位时候享受,退休之后也会为你提供相对应的生活质量,但你儿子是享受不了的。这就等于是废除了等级制度,你的等级只能依靠你自己的努力,这就是最大的公平.........政治身份。古代富豪是有钱都不敢逾矩的。   ---------  国外是名号可以世袭,财产按法律该怎么来怎么来...遗产税都很高,一直维护下来并不容易...后代能力强,会说虎父无犬子...真不行的也就无声无息地玩消失了...所以到头来聪明的贵族为了自身切实的利益也会接受证实了聪明"穷人"...社会在真正地自主和互补的选择中趋于平等...   ============  PS:这是原旨的自由主义对人是有要求的,就是不能懒,不能傻,玩不过了就自杀或杀人,触犯刑法也是不行的。。。所以那个时候聪明的穷人跑美国去了。。。
  @u_ 消灭阶级现在做不到,均贫富只是煽动性口号,现阶段也不可能。能做到的,就是在制度监督下的权力制约,这可以做到但会触动上层利益,就不可能去做,只能去跪舔以求得上位,这就是现在中国的现状。没办法。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无论啥时候,贫富差距肯定存在,阶级也肯定存在,想着社会财富上的公平,信这个的不是sb,就是忽悠sb的。只要能畅通穷人变富人的渠道就好,别让阶级固化,让穷人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富人,你有能力就能挣大钱,没能力就穷着。
  呵呵,楼主,你再给大家解释解释,你说人性是自私的,自私是人的天性,你如何解释你的自私能给我带来啥好处?  你是不是鼓吹丛林法则,你认为你胜出就可以了,既然如此,文革时期,那些人凭借暴力获得机会有啥不对?  怎么,你的意思是你都得规定好了,只能你干,别人不能反抗是这个意思么?  大资本家制定了有利于自己的规则,还不允许老百姓也挑战规则并制定有利于自己的规则么?  你的说法是你家生活操蛋了,不想关心别人家如何,所以你可以觉得不公平。那么别人是否也可以如此说法呢?  人不都是自私的么,我家过好了,不需要管别人。你不是这个意思么?  暴力从来就是一种规则,不是么?我们不能说资本家的暴力就是好的暴力,不是么。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人欺负老百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