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石涧镇太平乡有中山联通固话覆盖图4G覆盖吗?

福路(安徽无为石涧镇下辖行政村)_百度百科
?安徽无为石涧镇下辖行政村
(安徽无为石涧镇下辖行政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属安徽省无为县石涧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
1949年7月无为设,同年年设太平乡。1958年设石涧、太平公社,1983年改石涧、太平乡,1985年石涧撤乡改镇。1996年,石涧镇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4.5万人,辖福路、青苔、汪冲、魏桥、袁岗等28个行政村和石涧居委会石涧镇位于无为县西北部,是无为县的北大门。全镇国土面积1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6171亩,山场面积48150亩,总户数18114户,总人口77413人。全镇辖17个村委会、3个社区,镇政府驻石涧社区。 石涧镇位于安徽省无为县北部。辖3个社区、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石涧埠,距县城20千米。太平村距县城16千米。S208巢(湖)无(为)公路穿镇而过,为石(涧)凤(凰山)、石(涧)仓(汰)公路的起点,是无为县北部地区的交通要地。古迹有黄龙岗战役旧址、黄龙古墓群。纪念地有新四军第七师大江兵工厂及大江币厂旧址。
1949年7月设石涧镇,同年年设太平乡。1958年设石涧、太平公社,1983年改石涧、太平乡,1985年石涧撤乡改镇。1996年,石涧镇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4.5万人,辖青苔、茅王、蔡庄、高古、草岭、孙岗、枣林、林庄、纯头、陈圩、下庄、董巷、闵岗、合法、范庄、天花、二埠、黄树、汪冲、魏桥、袁岗、福路、花庄、合作、赵巷、柘城、赵碾、荷叶28个行政村和石涧居委会;太平乡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2.9万人,辖打鼓、太平、双岗、黄图、龚井、黄埠、龚滩、玉林、艾圩、西庙、港埠、二闸、柴林、革古、二龙、团山、从林、浪尖山18个行政村。2005年末,撤销太平乡,并入石涧镇。
:~001 220福路社区~002 121石涧社区~003 220黄图社区~200 220汪冲村~201 220柘城村~202 220赵巷村~203 122范庄村~204 220下庄村~205 220合法村~206 220天花村~207 220纯头村~208 122孙岗村~209 220青苔村~210 220打鼓村~211 220太平村~212 220黄埠村~213 220团山村~214 220西庙村~215 220柴林村~216 220二龙村
石涧镇在2005年12月综合改革乡镇规模调整中,由原太平乡和石涧镇合并而成的,92年之前是原石涧区公所所在地,是原十三区级镇之一。1982年,撤石涧公社、太平公社为石涧镇和太平乡,属石涧区管辖。1992年撤区并乡,原石涧镇、天花乡和福路乡合并为石涧镇,原太平乡、黄龙乡合并为太平乡。
石涧镇位于无为县西北,117.49度55分,31.22度27分处,北与合肥市接壤,东邻,南接,西邻红庙和严桥镇。国土面积150平方公里。镇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每年春夏之交,西北山高坡陡处,山洪暴发,水土流失,沙石随流而下,年代久远,形成沟涧。到平缓地带,卵石逐渐积留涧底。逢秋冬季节,水清石明,鱼虾游可数,故名石涧。明朝中叶,涧流横穿的两岸,经营有所发展,商贾云集店多成埠,称谓石涧埠。建国后,一直是石涧乡、镇政府所在地。石涧镇南距无城15公里;北距23公里;西达严桥21公里;东南至含山20公里。是无为县北乡交通的总枢纽也是山、圩产品、货物物集散地。因属北温带气候,夏季稍热,春秋温和,冬季降雪期较短,年降雨约为1130毫米。年平均温度为15摄氏度,最高温度39摄氏度,最低温度-7摄氏度。无霜期约为231天。地域土质,西北丘陵系白浆土;东南圩区系马肝土,均能适应农作物生长。
石涧镇交通区位发达。省道巢无路穿境30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支流---裕溪河绵延环绕,河畔建有年吞吐量达300万吨的货运码头,距、铁路仅有18公里,水、陆两路可直通、南京、芜湖、等大中型城市。
石涧镇西北部属巢湖南岸,皖山断层山脉向南延伸的接近圩区,局总有水块平原。山系丘陵上林木茂盛,多为薪炭林,少数为用材林和经果林。地下藏有石灰石、煤、石膏和等。上个世纪60-80年代曾有青苔煤矿、打古煤矿和县瓷土矿和石闸村瓷土矿等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后因开采效益不大,现均已停办。
石涧镇资源丰富。一是矿产资源丰富,据矿产资源部门探明,我镇石灰石储量达8亿吨,且品位较高,平均CaO含量在53%以上;高岭土储量达500万吨,二是山场资源丰富,全镇山场总面积近8万亩,其中有林山场5万亩,另有3万亩无林山场亟待开发。三是水面资源丰富,镇总水面积3万亩,其中天然成片河、沟水面2万亩,低洼田改造水面1万亩,都是绿色、环保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天然场所。改革开放以来,石涧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全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棉花、优质粮(油)、水产养殖、经果林、商品用材林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工业经济实力大幅度增加,已初步形成建材、化工、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
医疗卫生石涧镇卫生事业按照"和谐宽容、智慧诚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克难攻坚,锐意进取,奋力打造医疗卫生服务强县,卫生事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农村卫生、社区卫生等基层卫生事业大力发展,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与应急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实现了卫生事业"十一五"期间的良好开局,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全市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实现了全镇"四苗"接种率和新生儿乙肝接种率均超过98%。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全镇累计投资200余万元建立起了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以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截止2007年底,我镇拥有镇级卫生院两所,分别是石涧中心卫生院和太平卫生院,村级医疗诊所近百家,其中石涧中心卫生院创建于1956年5月,自1985年以后,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1997年在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的基础上,建成建筑面积1828平方米的四层门诊大楼,配置了先进的,有30mAX光机,KX-200台式B超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脑电图、心电图、胃镜等。1997年7月开始门诊,设立的诊疗科目有:内、外、妇、儿科、中医、精神科和预防保健科等。全院在岗医护人员46人,取得职称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占职工总数的85%以上,同时,建立两个系统管理档案,规范管理程序。
石涧镇广播站始建于1967年2月,1985年以后,电视、广播逐步添建。自1995年相继建立有线电视站,2001年并入镇文化站,改称为文化广播电视站,截止2007年,共建立镇级有线电视站两个,村级有线电视站8个,各村均建有广播室,实现了村村通广播,于1995年将有线广播改为调频发射,连接各村广播,形成网络,发射功率为30W。
石涧镇党委、政府对教育事业十分重视,在"科教兴镇"战略思想指导下,全镇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截止2007年底,全镇共有完小23所,教学点4所,小学在校学生703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教师231人;全镇现有初中4所,分别是石涧初中、太平初中、福路初中和黄龙初中,现有在校生1678人,在校教师203人;镇内现有石涧中学一所完中,其中高中在校生913人,高中专任教师45人;镇内现有教学管理机构两个,分别是石涧中心学校和太平中心学校。全镇中小学均于1997年通过了"两基"达标验收,2004年通过省教育厅的达标复查。中小学均配备了网上远程教学设备,完中、四所初中和两所小学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和电脑教室。
我镇在科技工作中,全面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镇"的这个主题,大力实施"科技兴镇"战略,加强科技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突出科技工作新思路和新目标,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有力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工业科技发展方面。本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较快,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有力促进了全镇工业科技进步。主要表现的企业有:一是巢湖香枫塑胶有限公司的发展上,该公司成立于2000年7月,主要生产增塑剂和PVC安定剂两在系列二十多种产品,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高新技术的应用作为企业在市场上克敌制胜的法宝,先后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进步企业""十五发展创新工程先进集体"等称号,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承担单位。公司设立了专门研发机构,主要技术研发人员专业涵盖精细化工、高分子等多个学科领域,理论功底扎实,并在化学工程技术改造,塑胶助剂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另外公司采用了灵活用人机制,与北京大学、江南大学、郑州大学化工学院等一批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形成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并吸引了大批教师和科研人员,作为兼职的研发人员,成为公司高科技人才后备力量。二是荣华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要产品是替代土烧砖的新型墙体材料,该产品具有节能、环保的先进功效,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科技项目,也是国家星火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二是在农业科技进步方面。围绕粮、棉等农业支柱产业,加快农业关键技术的引进创新,配套开发和应用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使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农民。近两年来,共引进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12个,引进、推广棉花、畜禽、水产等新品种30多个,20多项新材料和新技术得到推广。围绕提高劳动力科技素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各类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建立健全了镇、村肉级科技培训网络,在重点做好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农函大、农广校、职中、等系统培训的同时,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一村一名农技员"和"绿色证书"培训工程。组织农、林、水、牧、科技等部门利用"三下乡"、"科普之冬(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和科技培训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多层次地开展了实用技术生产项目和技能培训,重点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优质高效种植和养殖模式、无公害化生产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农副产品加工等技术领域开展技术推广和培训,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和向更深的生产领域进军打开了一扇科技之窗,共培育出各类科技示范户325户。各类农业科技示基地8个。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我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我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覆盖我镇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石涧镇位于无为县北部,濒临裕溪河,环抱太平山。现辖17个行政村,3个社区。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山场和耕地面积均为8万亩左右,全镇总人口7.5万。自2005年11月以来石涧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2007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亿元,财政收入732.95万元,位居全县第五;全年国、地两入7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80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0余万元,其中财政收入和税收增幅均创历史新高。
根据县编委无编[2006]13号文件和县人事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社秘[号文件精神,石涧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于2006年9月成立。二年来,石涧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紧紧围绕"服务中心、明确责任、强化督导、积极协助"这个中心,并结合石涧镇实际积极开展工作,在全所同志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上级部门和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为石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努力。
石涧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设所长一名,副所长一名,工作人员一名,所长由分管劳动和社会保障的副镇长兼任,副所长和工作人员从全额供给事业单位选调,工作所需经费由镇财政供给,实行实报实销,全额保障。
石涧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现有2间计60m2,并配有办公桌椅、档案橱、电话机、传真机、电脑、打印机,能满足正常的办公需要。
一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工作职责、工作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建立了基本台帐,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二工作开展情况石涧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本镇实际,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开展本镇劳动力资源情况调查,及时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信息;2、组织开展各类技能;3、协助社保经办机构开展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农村养老等各类社会保险工作;4、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各类证、卡的登记、发放、年审工作;5、协助本镇范围内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6、组织劳务输出,加强外来劳动力管理与服务工作;7、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归案、合法的关系,签订劳动合同;8、承担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月份以来,共发放社保补贴款13162元;9、开展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就业和再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宣传、咨询工作;10、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临时工作。
民间传说之草鞋岭 石涧镇北有座丘陵,状如草鞋,名"草鞋岭"。传说八仙过海时,吕洞宾掉下一只,因而得名。岭上有古代军营几座,旧址依稀可见。其中残留浅迹的是三国时期,曹操带兵南战东吴,经此驻扎的营.较深的是太平天国时期(1863年)清将曾国荃的湘军与忠王李秀成的太平军对阵的旧址。李秀成被俘后,《李秀成自述》中曾提到:"在石涧埠与湘军相遇,因势力相当,小战而退"。
据《无为州志》大事记载称:清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太平军从和州、巢县进至石涧,湘军(踞草鞋岭五座营盘)坚守不战(其中有座营盘被攻破一半)。时逢大雨,太平军行军困苦,加之疾病流行,又兼清军水陆大军援应,太平军只得撤围,改克庐江。据传,在此次攻守战中,太平军将领纳王郜云官奋勇挥兵攻营时,迎面被清军炮击身亡。今草鞋岭北,卜头桥村西有一矮小山坡,因是乱石渣水岩层,常年渗水。后人追念纳王为太平天国革命,忠勇可嘉,为此阵亡之处,起名曰"眼泪山"。草鞋岭在清末时,即为无为北往巢县、合肥必经的"府大路"通道。在两山逼窄,中通一径的当岭要隘,旧有一所"串"房,为三间砖瓦柁梁结构,南北山墙有圆门通道。南北圆门头上有石刻大字的匾额曰"太平亭",即是一座高山凉亭。亭内四周顺墙铺设长龙似的条石座位,专供来往行人经此打坐休息之用。后于1949年初修巢无公路时拆毁。
石涧埠(镇)介于巢县、无为之间,西达严桥、庐江;东通东关、黄洛(镇)。既是巢、无交通干线上的重镇,也是无为北乡的主要物资交流的集散地。在游击战争的年月里,这里便是我"飞虎队"从深山密林南下平川的"出口",战备地位尤其重要。国民党的"杂牌"军妄想"螳臂挡辕",在镇上驻兵设防以外,还在镇南枣林岗上(现在的石涧中学)筑高大的碉堡,互为犄角,缓急备应。敌人虚张声威,自谓"万无一失"。为了打通"出口",开展游击活动的新局面,我们必须干净、利索地歼灭盘踞之敌,夺下石涧埠。1947年农历腊月三十晚上,劳动人民都欢度免遭敌匪劫难的除夕,盼望着能享太平的明年。盘踞在镇上和碉堡里的国民党官兵们,正不知死活地大肆吃喝玩乐。他们这样以"巢穴"为"乐土",洋洋自得,竟不知末日一到下场如何。就在敌人醉生梦死、得意忘形的时候,我们石涧地区的游击队长周可则从暗中已掌握了敌人的动态(周在1938年是"和含独立连"指导员刘云的警卫员)。"十万火急"的情报送到了青苔街的王家瓦屋(我军指挥部),加速了我们作战计划的完备性和准确性。我军500余人,在王子轩、扬杰和朱合喜三同志的指挥下,立即从青苔街等山区各村,轻装空袭石涧埠。在人街枚、马勒口火速进军到达卢家涧(村)时,兵分两路:一部"快速纵队",由周可则作"前导",插向石涧--无为方向的百官坟,以拦截由石涧埠漏网南逃和无为增援北犯之敌。主攻部队则全力以赴,包围枣林岗碉堡。战士们素有跨谷飞涧的本能,纷纷用竹竿插入丈余宽、深的壕沟内,撑杆飞身,勇猛地扑向碉堡,投进两颗手榴弹,"瓮中之鳖"的敌人,立即举手投降。我们进去查看,只见满桌酒菜,六个残敌去桌边举手发抖,大批敌兵却无影无踪。我们情知有变,暂时只得抓了六名俘虏,缴了四支枪,烧毁碉堡。天色黎明时,我们发动四乡贫苦农民群众,分了土霸、财主们的不义之财,并就地召开群众公审大会,处决了周老七、汪三裁缝等恶霸和坚持顽固与人民为敌的四个坏分子。当时四乡传开,群情振奋称快。经过查访,原来有个别群众走漏了我方进攻的军情。敌联防区马殿南主任于吃时,带有百余敌兵逃至圩乡纯幢大庙,使我军进攻石涧埠扑空。当时估计,敌人虽在大年夜丧胆而兵力尚张。只好暂让其"苟延残喘",以后再"徐图进取",歼灭总有良机。这一仗,似"汤浇蚁穴,火燎蜂房",立了个"猛虎出山"第一功,威震了无为北乡。敌人却如"惊弓之鸟",大批缩进无为城内。有时迫于"上峰"的压令,小股部队"奉命下乡",也提心吊胆,速去速回。我们这样把对包围圈缩小,也得到局部的安宁。形势一缓和,我们又便于在农村中顺利地开展革命工作了。
石涧镇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为主题,以工业化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重点实施"沿山开发、工业强镇、外部带动、集镇拉动和农业产业化"五大战略。着力建设稳定的种植业,发达的养殖业,先进的加工业和活跃的流通业,稳定推进"化工"、"建材"和"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基地,深化体制改革,推进机制创新,开展全民创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人口大镇向经济强镇的跨越,努力实现综合经济实力跨入全县先进乡镇行列。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我镇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1年末,全镇生产总值达9.1亿元,平均递增18%,财政收入2400万元,年均递增20%,工业总产值7.2亿元,平均递增35%,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年均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国民经济平均增长超过全县平均水平,经济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工业主导地位基本确立,比列明显增大,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富裕劳动力有序转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镇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环境和条件有较大的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坚持以跨越式发展为主调。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对于石涧这样一个起步较晚的地方,首要任务就是加快发展。在全市、全县各地竞相发展的大下,我们必须要用跨越式发展的理念来统一认识,凝聚人心,发展为上,干成为算,以更远的眼光、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更快的步伐,实现石涧在全县西北部乡镇中率先崛起。第二,坚持以工业强镇为核心。工业是强镇之基、之源、就业之路。石涧发展不足、发展不快,最突出的矛盾是工业发展不强。综观先进发达地区,支撑力量决大多数在工业。没有工业的壮大就没有三产业的联动发展,更没有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较快提高。必须进一步突出"工业强镇"这个核心,强化全镇上下的工业意识,加速形成工业主导型的经济结构。第三,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东向发展战略实质就是大开放战略。作为石涧来说,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开放、互惠互利的理念,积极地把自身的经济、资源、产业优势放到更大范围进行配制,加快融入长三角的步伐,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和资本的转移,有效的利用开放这把钥匙来打开石涧大发展的大门。第四,坚持以优势产业为支撑。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和条件,进一步壮大、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水果生产和水产养殖五大产业基地。在石灰石资源开发、商品木材品和水果生产上要尽快改变出卖资源的现状,走资源深加工的路子。要紧紧抓住省861项目――淮北矿业集团盐化项目在我镇实施电石开采这一,同时引进大型水泥熟料及深加工项目,并以此为龙头,逐步建成石灰石资源深加工基地,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力。第五,坚持以优化空间布局为重点。按照"提升一中心,开发两沿线"的思路,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推动优势区域快速发展,强化集镇的中心意识,大力加快集镇的开发步伐,提升集镇的经济实力,并拉动周边地区乃至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沿山和沿巢无路一线的开发,努力建设沿山和沿路工业带,尽快形成经济增长。大力发展村域经济,要加大投入,加强领导,鼓励和支持各村发挥优势,弘扬个性,力争尽快走上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第六,坚持以体制创新为。体制不活,环境不优,是影响发展的最大障碍,必须用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深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等市场化改革,下大决心清除制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大力开展全民创业,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第七,坚持以社会和谐为目标。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注重和谐。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大大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9512.net
copyright &copyright 。好词好句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通宽带覆盖查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