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个人信息泄漏最好不要泄漏出去呢?

个人信息屡遭泄露 究竟谁出卖了我们?_新浪新闻
个人信息屡遭泄露 究竟谁出卖了我们?
  记者与“出售个人信息”QQ聊天 截屏图
  商报首席记者 黄平
  刚买了新房,装修公司电话就接踵而至;刚买新车,就有人来推销保险;孩子尚未出生,推销奶粉的电话就不断……甚至你的身份职业、家庭住址、银行存款以及有几处房产等,均在对方掌握之中。到底谁出卖了我们的个人信息?该如何监管?
  1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草案,草案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商业信息发送规范、网络用户身份管理以及部门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这表明立法机关向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亮剑”。
  今年10月28日上午,家住渝北宝圣大道的皇浦晟(化名),带着两段录音来到渝北回兴派出所报案,称遭人诈骗。
  业主持诈骗录音报案
  原来,今年4月下旬,皇浦晟在上清寺附近某楼盘按揭了一套房,拟于12月底接房。
  从9月初起,皇浦晟每周都会接到数十家装修公司或家具公司的推销电话。不堪其扰的他,将这些来电全部拉入黑名单。
  10月19日上午10:42,他接到×(湖北荆门)的来电,对方准确地报出了他和妻子的姓名、家庭详细住址以及所购新房的楼层和门号。对方自称姓吴,是“重庆市国土房管局”档案科工作人员,工号001213。对方称皇浦晟新购的房产可退税9680元,但要先将3000元手续费打入指定账号。
  皇浦晟悄悄录下通话,未理会对方。
  10月28日上午9:30,他又接到一名自称“重庆市国土房管局”退税科的女子的电话(来电×),也准确地报出了他家的信息。同时,那名女子称,皇浦晟那套新房可退税8680元,并提供了退税热线×,称他的退税编号是2128,不过要先将3000元手续费打入指定银行。
  录下通话后,皇浦晟当即拿着两段录音报案。目前,渝北警方正在调查。
  到底谁出卖了我信息?
  个人信息无端遭泄露,无异让皇浦晟在公众面前“裸奔”。他厉声质问:到底谁出卖了我?
  渝北警方一位民警分析认为,皇浦晟的信息遭泄露,途径可能有房屋权属登记中心、开发商(销售商)或物管等单位,或者是不法分子通过病毒或木马等窃取用户信息。
  12月24日,记者致电相关单位一一求证。
  重庆市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中心周女士称,根本不可能是他们泄露出去的。她说,单位有专业的管理系统和严格的管理制度,还与开发保管这些资料的软件公司签有保密协议,任何工作人员不可能随意提取到业主的个人信息。当事开发商(销售商)一名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进公司前要签保密协议,也不可能泄露业主信息。而物管公司客服部一名接线小姐说,公司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员工与公司签有保密声明。她说,业主的个人信息是前台人员在操作保管,如果一旦发现泄露,公司肯定要追究责任。
  个人和单位信息公开卖
  求证无果,皇浦晟的个人信息究竟是如何泄露出去的?
  记者以装修公司的名义,希望购买业主信息做电话销售,对主城几个楼盘和物管公司进行了录音采访。
  北部新区一知名楼盘销售员赵小姐表示,可到现场找他们经理。渝中区大坪一大型楼盘销售员则称:“肯定不可能卖业主信息。”江北观音桥一家物管公司的邹小姐说,买业主信息要找他们领导,她做不了主。
  随后,记者在网上搜索到几个专门叫卖信息的QQ号。“客服2号”告诉记者,她有大量全国各单位法人代表的姓名和手机号。今年1~4月初注册登记的有300多条,80元;4月底到8月的有500多条,150元;9~10月的有400多条,80元。“客服2号”说,4月底到8月的500多条,最高时卖过上千元。
  当记者怀疑其是否准确时,“客服2号”随即发来重庆11家单位的名称、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名字和手机号。记者试打了5个电话,全部正确。这些信息怎么来的?“客服2号”拒绝透露。
  而“出售个人信息”则称,他有大量重庆各楼盘业主的信息,每条一角钱。他明确表示信息来源于物管,并当即发来主城近30个楼盘的业主信息,其中包括多个知名楼盘。记者随机拨打发现,准确率达98%。
  渝北警方一位民警分析称,金融、电信、教育、医疗、房管、4S店和民航等领域的个人信息被买卖和泄露,成为电信诈骗、网络诈骗以及滋扰型“软暴力”等新型犯罪的根源。他说,从多年办案经验来看,挖出的“内鬼”中有公务员,也有企业职工和临时工等。
  重庆博嘉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文坛则称,信息泄露的“重灾区”是房地产开发(销售)商、物管、机动车销售商、中介、医院、通讯运营商以及大型单位等行业。
  个人银行信息每条卖500元
  曾在家装、保险、私人侦探等行业“纵横”10余年的资深销售人士叶忠(化名),家住渝北枫桥水郡。他爆料称,以前他所在的公司因业务需要,经常四处收购个人信息。一般在熟人引介下,向物管公司、4S店、通讯运营商甚至大型厂矿等单位购买,“人不熟他们不敢卖”。
  他说,几年前,他向物管购买一条业主信息几分钱,向内部人士购买一条户籍信息30元,半年话单3000元,个人银行信息每条500元,车辆信息50元,私人航班信息20元。现在向物管购买信息,一般每条一角,一个新楼盘平均按500户计,花费仅数十元,加上给物管负责人送礼等,不足千元。他说,500户中只要有10户“中招”,签装修合同时,每户只要多报1000元,销售人员获利就上万元。销售员整天只需坐在家中反复打电话就行,“这是一条低成本、高收益的暴利链。”
  叶忠介绍,物管公司为获利,会同时将业主信息卖给若干家“信得过”的装修公司,因此业主常不堪其扰。他说:“有时物管将业主信息几分钱卖给中介,中介再卖给下游牟利,个人信息交易在业内早就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
  违法成本低 法规可操作性不强
  “如果无周密细致的法律规定来约束,盗卖个人信息泛滥的现象,将难以遏制。”渝北警方一位民警称,个人接到装修或推销骚扰电话,向警方报案称信息被泄露,警方会对反映的情况进行界定,对达到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标准的,将立即进行立案侦查,如因证据不足或未造成较为严重后果、未达到相关立案标准的,警方一般不予立案,会建议当事人对侵权者提起民事诉讼。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柯葛壮教授告诉记者,个人信息究竟被谁泄露,一般人很难准确知道,如果想诉讼,连诉讼的主体都难找到,所以起诉成本非常高。清华大学法学院原院长王晨光告诉记者,一些甚至没有任何资质的机构也在采集个人信息,并通过贩卖这些信息谋利。
  重庆博嘉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文坛认为,尽管刑法修正案(七)中曾规定,对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最高罚责是有期徒刑3年,但量刑不高、违法成本低,缺乏可操作性,难从根本上遏止个人信息泄露。同时,互联网公司、物业公司、汽车厂商、宾馆酒店等掌握个人信息的机构或单位,对它们的非法采集、存储、处理及使用等行为,法律至今无制约手段。另外,文坛认为,行业监管不力是导致信息遭贩卖的主因。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只有非法泄露和贩卖信息者,才能被判刑,对疏于管理而导致员工泄露信息的,一般是内部处理,尚无法律约束。
  立法卡死出口 联动办案堵漏洞
  如何有效抑制个人信息被泄露?法制日报2011年一项调查给出的答案是,相关部门应联动执法,坚决查处泄密源头、斩断个人信息泄露背后的利益链条和严厉打击贩卖个人信息者。
  清华大学法学院原院长王晨光告诉记者,个人信息从环节上来看,主要分为采集源头和输出出口,在立法细则上要根据不同的领域和实情,将它们“卡死”,不得危害社会。他建议,应出台相应细则,规定有资质的单位具有信息采集权,一旦采集成功,就必须严格保密,如果出现泄露,可以从重惩处。为了商业目的出售个人信息明显违法,如果属一般侵权,可由工商对采集单位进行惩罚,如果构成治安案件或刑案,公安机关必须介入打击。当两者实在不易鉴别时,必要时可由工商和公安联动办案。
  同时,像美国等国家一样出台隐私保护法,切实保护个人信息。美国有一系列法律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如《防止身份盗用法》、《网上隐私保护法》等。2004年生效的《身份盗用惩罚措施法》规定,盗窃他人信件将被罚款2000美元和最高5年监禁;冒用他人身份申请信用卡,可罚款1000美元和最高5年监禁;如果身份盗窃涉及金融机构,罚款可高达100万美元,并判处最高30年监禁。  (原标题:个人信息屡遭泄露 究竟谁出卖了我们?)
&&|&&&&|&&不要泄漏个人信息支付宝账户存在重大隐患
时间: 23:59    来源:青青草原WiFi   
  大家常常用支付宝,那么你知道一个身份证可以认证几个支付宝账户吗?
  支付宝
  当被问及上述问题的时候,恐怕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一个身份证只能对应一个支付宝账户。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通过联系支付宝官方客服了解到,同一个身份证可以认证6个支付宝账户,除其中1个主账户外,其他5个都是子账户。
  支付宝的芝麻信用是与身份证挂钩的,也就是说,所有的账号共用同样的信用。如果被别人盗用身份信息,开通了新的账号,那么就很容易带来麻烦。对于普通人而言,有一个支付宝账户就够用了,一个身份证可认证6个支付宝账户的功能却是一个隐患。
  如果心怀叵测的人用他们的身份证认证了其它支付宝账户(成为子账户),并通过蚂蚁借呗等功能来套现,享受惬意的生活,最后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欠款需要身份证本人来偿还。
  网友爆料内容
  那么这样的事情发生过没?答案是发生过,而且有有一定量了。据网友爆料,其名下突然多了几个并非本人注册的&幽灵&账户。支付宝当时回应称,实名认证账户下关联的子账户无法借用户身份发起蚂蚁花呗等贷款服务,并且支付宝有额外的风控手段进行把控,保护用户的账户安全。
  对于这个账户问题,经过本人测试,我下面的子账户也可以用花呗,但这个功能我只在主账户开通了,对此问题客服也无法给出满意解释。针对这个我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支付宝方面能引起重视。首先这个关联5个子帐号的功能可以完全取消,因为对于大众而言,使用6个账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不能取消,那么就要加强对子账户限定,例如:子账户不能使用花呗等理财性的功能。
  在此,我也提醒大家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要泄漏个人信息,身份证掉了及时挂失补办,如果不慎遗失了手机,记得挂失SIM卡、冻结支付宝(95188)、微信账户(95017)。中国电信:10000;中国联通:10010;中国移动:10086。
分享给小伙伴们:关于个人公安业务
选择要办理的业务
办理二代身份证
办理暂住证与居住证
办理个人车辆
办理驾驶证业务
关于企业公安业务
选择要办理的业务
活动保卫及安保业务
民爆物品及枪弹业务
企业消防安全管理
企业网络安全管理
关于外国人公安业务
选择要办理的业务
外国人入境
选择要办理的业务
护照办理进度查询
交通违法信息查询
选择要办理的业务
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身份证办理进度查询
选择要办理的业务
身份证办理进度查询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防范措施
如何防止个人信息不被泄露,确实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警方提示:
  一、电脑定期杀毒
  1.给自己的电脑安装杀毒软件,不要让电脑“裸奔”;
  2.及时更新杀毒软件。
  3.定期杀毒应该成为一种习惯。
  二、云存储要当心
  1.勿把个人敏感照片、数据上传到云端;
  2.启用“两步验证”,在登录时提供密码并通过短信或邮箱接收验证码;
  3.及时检查云端备份的数据,而不是仅仅在设备上删除。
  三、网站注册少填隐私
  1.在网站注册账号时,只填带*的必填项,尽量提供最少的信息;
  2.最好不要在陌生网站随便注册账号;
  3.网站浏览时,不要随意点击弹出窗口。
  四、手机银行安全用
  1.根据自己的交易习惯,设立适当的转账额度。
  2.每次登录时要仔细核对欢迎信息是否相符、上次登录时间是否正确,发现一场情况及时退出;
  3.更换手机号码后,及时修改银行绑定信息,避免原手机号继续使用手机银行功能;
  4.开通短信通知业务,账户资金一旦有变动,方便得到及时通知。
  五、公众场所别“蹭网”
  1.关掉共享,不要自动连接WIFI网络;
  2.尽量不使用陌生WIFI网购。如非要登录可使手机换至流量网络;
  3.最好用手机客户端进行购物、支付等操作;
  4.尤其要特别警惕同一地区有多个相同或相似名字的WIFI,尤其是名称中带free、无密码无身份验证就能连接的WIFI。
  六、微信测试少参与
  如今在微信上测性格、测运势等等的链接泛滥。这些链接通常会要求你提供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后台还会直接获取你的手机号码。对其梳理,有可能拼凑出完整个人信息。为了一个压根不靠谱的测试结果,提供这么多重要信息,实在得不偿失。
  七、安全渠道下应用
  1.下载应用软件要认准绿色安全的大型第三方应用市场或官方网站;
  2.不要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
  3.慎重对待“破解版”应用软件;
  4.安装时注意观察“应用权限”与产品功能是否直接相关。
天山警网手机版
新疆公安厅官方微信
平安天山新浪微博
平安天山腾讯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信息泄漏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