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NEX6微单相机ipad充满电能用多久久

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切换到宽屏
浏览(22468)│回复(29)
蜂鸟网用户等级和积分规则改版啦!
积分换礼活动已开启,您可以用积分兑换礼品,详情请点击:
我摄影,我快乐!从索尼NEX6开始换个玩法
今天是正月初五,仅以此贴献给所有关心俺、爱护俺、认识和不认识俺的所有朋友,给大家拜年!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多出大片!
本帖赠分共1人加分,共加5分
已有1人赠分
引用天漠虎峪发表于1楼的内容
俺进NEX6已经有一阵子了,由于喜欢图文并茂地发帖,想多拍一些片子之后再说。但今冬北京颇为寒冷,雪量充沛,一个不小心把踝骨摔伤,只能蜗居在家,一时半会出不去,只好改变一下习惯,先把有关操控方面的心得体会整理成文发出来。至于各种镜头配合NEX6的表现,只能待伤愈之后配合实拍图片另行补发了。
一、俺与微单
相机对俺来说就是一个用来消磨时间的玩意儿,单反玩够了,开始玩单电,单电玩还没玩够,又想玩微单了,这不,俺又进了一台NEX6。
其实,俺玩微单类相机的历史并不短,四年前,松下发布G1后俺就买了一台,并为之买了两个转接环和相关镜头,还在无忌上发表了一个题为的帖子。只不过当时还不知道这种无反相机以后就是“微单”。当时,人们对其并不看好,认为不伦不类。后来俺也由于不喜欢4:3的画面比例,尤其不喜欢小底,因此没有继续深入下去。不过,现在回想起来,松下G1应该是微单类相机的鼻祖,俺也应该是为此率先牺牲的小白鼠之一了。俺从索尼707或717一类的大炮开始,就对电子取景器留下了深刻印象,念念不忘,而G1的电子取景器更成为了俺后来加入索尼单电行列的第一动力。
二、选择NEX6
现在和几年前大不一样,适合玩转接的微单已有很多,除了M4/3系统之外,还有富士的X系列以及索尼的NEX系列。棒子出产的相机俺肯定不考虑,因此不在选择范围之内。
俺买器材向来用排除法,先从品牌上排除,后从型号上入手。首先,俺从候选名单中delete掉了M4/3系统,尽管奥林巴斯的那款银白色的OMD EM5/E-M5的复古造型让俺一直心动不已,但鉴于和G1相同的原因,俺还是忍痛割爱了。剩下的就是X-Pro-1和X E-1了,但后来由于没有峰值对焦,不利于手动转接,也将其删除了。
剩下的就是索尼NEX了。首先放弃了NEX3和NEX5,因为不愿考虑低型号和没有EVF的产品。不过放弃5n着实有点心疼,因为放弃5n等于同时放弃了手动对焦触摸放大。在NEX7和NEX6之间,俺选择了后者。目前两者的价差也就1000多块钱,因此价格不是原因,而在于高感与像素之间的取舍。在N7的高像素、优秀的造型与操控、丰富的自定义和N6的高感表现之间,俺再次忍痛割爱,选择了NEX6。十几年前,俺初玩数码时,一味追求高像素,但后来越来越觉得能在恶劣的光线条件下拍到你想拍的照片,比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大的照片尺寸更重要。
引用天漠虎峪发表于2楼的内容
三、机身细节
NEX6是俺的第一台微单,由于俺是从单电入手索尼的,因此自然会将NEX6和a77或a99进行一番比较。这些比较主要是功能和操控上的,因为索尼机器的CMOS和算法基本相同,单电和微单在画质上不会有太大差异。由于做过很多功课,因此也会针对别人的观点印证一下。
1. 电源开关
有人说NEX6的电源开关太紧,但俺觉得不紧,认为松紧正合适。电源开关太松不是好事,容易误开。俺的富士X100的快关就太松,有几次从包里拿出相机时,发现已经处于开的位置上了,由于快门按钮是突出的那种,因此休眠经常被唤醒,有时候还没拍摄,就发现电池没电了。另外,俺把NEX6的电源管理设定为20秒关机,因此当俺进行拍摄时,只需要打开一次快关即可,其余时间任由相机进入节电休眠状态,因为唤醒时间并不慢。
索尼确实比较抠门,标配中没有电池充电器,只能用USB线将相机连接到充电盒或电脑上充电,充满一块用光的电需要好几个小时,而且开机状态下不能充电。这种设计有利有弊,对于有几块备用电池的用户来说很不方便,但对于喜欢用电宝或车充等移动电源充电的用户,这种设计也不失灵活。NEX6电池的续航能力并不强,至少要有一块备用电池,所以俺的做法是,买备用电池时再买一个品胜充电器。
索尼国行和港行相机总是有区别,俺讨厌这种做法。俺的a77、a99以及这个NEX6买的都是大陆行货,因此单电上没有GPS,微单上没有APP。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索尼的原因,俺都非常愤慨,在这里声讨一下!
有人说NEX6取景器的眼罩太大太蠢,但俺觉得还行。不过,俺是戴眼镜一族,觉得不用眼罩更舒服一些。
还有人说NEX6的快门声音太大,甚至比单电还大。俺特意比了比,感觉这种说法有些言过其实。俺的单电和微单都设置成使用前帘快门,NEX6的快门声比a99小很多。俺手里的富士X100,其快门声音确实很小,几乎听不见,但那是镜间快门,两码事,没有可比性。
俺没用标配中的相机背带,因为俺觉得那么小的相机再用背带有点二,因此随便找了一根手绳,拍照时将其套在右手上,这样比较安全,免得相机意外脱手。
NEX6的热靴采了通用热靴插口规格,这应该是NEX6的一个小小亮点。有影友发帖说,让大家检查一下自己的NEX6,看看热靴是不是歪的。为此,俺将索尼60闪灯安装到机身上,除了感觉闪灯很大,和机身不搭配之外,没发现歪斜。
8. 没有机身防抖
NEX6的菜单中,有一个SteadyShot选项。在a77和a99里,SteadyShot的作用是打开或关闭机身防抖。但在NEX6中,只要用的是手动头,这个选项就永远是灰的,无法使用。看来NEX没有机身防抖功能,这个SteadyShot只是用来打开或关闭相应镜头的防抖功能罢了。俺觉得这是NEX系统里的一大遗憾,因为很多人玩奶昔主要是为了转接,手动头如果能有机身防抖将是如虎添翼,希望未来的全画幅NEX能够支持这一功能。
9. 没有多帧降噪
俺在进NEX6之前,将很多微单的说明书从官网上下载下来,做了一番功课。俺发现NEX系列貌似都没有多帧降噪功能。俺在帖子上问这个问题时,有前辈明确告诉俺说有,并指出“手持夜景”和“动作防抖”就是“多帧降噪”。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说话者并没有用心研究过a99等单电里的多帧降噪。
目前,索尼单电和微单一共有三种类似功能。微单上出现的是“手持夜景”和“动作防抖”,单电上出现的是“手持夜景”和“多帧降噪”。这三种功能有其类似之处,都不支持RAW,都是通过一次连拍多张然后在相机内叠加优化合成为一张。但是,你用“手持夜景”和“动作防抖”时,只能在场景模式下使用,ISO最高为6400,要把模式转盘放在CSN的位置上,在A、S、P和M下无效,因此不能自己选择ISO、光圈和速度。而“多帧降噪”则不然,你有充分的自由,可在A、S、P和M模式下使用,因此可以随心所欲地设定快门、光圈以及感光度。设定感光度时,可以从ISO100至51200中选择任何一档感光度使用多帧降噪。对于有多帧降噪的机型,比如a99,你可以选择1,甚至51200的感光度进行多帧降噪。但NEX6则不行,你用6400以上的感光度可以,但却用不了多帧降噪,而6400以上的感光度恰恰需要用多帧降噪,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
另外,不要以为一听到快门自动连续响几下然后合成就以为是多帧降噪,单电和微单里面的那个HDR功能以及“丰富黑白”模式,不也是自动连拍几张然后自动合成吗?但肯定不能叫做多帧降噪,尽管用的都是叠加原理。
说明:俺买的是国行,至于港行,可以后期通过APP增加多帧降噪功能,因此不在讨论之列。
有朋友认为NEX系列的手柄太小,把持感不好,并特意为之制作了红木或紫檀木一类的手柄。俺也曾认真考虑过要不要也定制一个,但想了想,觉得还是算了,NEX的特点就是小,如果要追求把持感,那俺就直接用单电了,所以最终放弃了给奶昔加手柄的想法。
11. 翻转屏
和RX1相比,NEX6有翻转屏,尽管角度有限,但能便于腰平取景或低机位拍摄,俺觉得也够了。因为进行抓拍时,盲拍固然可以,但总归没有把握,放在腰间通过LCD取景,则会大大降低被摄对象的戒备,便于成功。
12. ISO感光度
索尼目前的机器都不支持为自动ISO设定最低快门速度,索尼的单电如此,微单亦如此。这是索尼目前的通病。而微单在自动ISO上变得更为简化,不但不能设定最低快门速度,连最高ISO也不能设定,直接默认为3200,好在NEX6的像素不高,ISO3200下的画质可以接受。另外,相机在手动调整ISO时,不能以1/3步进,这个虽然问题不大,但也在这里提一下吧。
看了看说明书,觉得没啥意思,不感兴趣,俺觉得没有必要非要通过无线方式将相机里的照片上传到台式电脑上,俺最喜欢的还是用读卡器。由于苹果的iPad不太好办,所以俺在iPad上安装了一个PlayMemories Moble软件,利用NEX6中的“智能手机观看”功能将相机里面的照片通过无线传输到iPad上,因为这样做还算有点实际意义。俺对自己不感兴趣和不想用的功能就不多加评论了,视频也是一样,索尼相机的视频功能都不错,但俺不拍视频,所以也不讨论了。
14. 取景器
有人说NEX6的EVF电子取景器不如单电,俺查了查NEX6、a77和a99的说明书,发现有关规格都是一样的,都是(0.5型)1.3cm的屏幕尺寸,2 359 296点的总点数。至于显示效果,全开光圈取景时应该一样,但缩光圈时总会有所不同。由于单电永远都是在全开光圈下取景,而微单在转接手动头时则是实时状态取景,用多大光圈拍照,就用多大光圈取景,因此会造成视觉上的不同。其实,微单在缩小光圈取景时尽管有增加噪点的可能,但却真正做到了所见即所得,不用像单反或单电那样,再按景深预览按钮了。
NEX6的模式转盘手感不错,阻尼大小合适。俺比较害怕那种过于灵活的转盘,稍不留心就会无意中改变了拍摄模式,造成不必要的拍摄失误。
俺在玩a77和a99的时候,因为曝光的所见即所得特性,喜欢把后拨轮设定为曝光补偿,取景时根据画面的明暗随时调整。俺用NEX6上,也基本能保持这个习惯,只需将机身背面的控制拨轮向下按一下,然后根据需要旋转即可。俺认为NEX6的这种单手调整曝光补偿的设计还算合理,能保证单手操作,值得称赞。
17. 相位对焦
俺只买了一个NEX6机身,没配备任何索尼E口镜头,尽管2月5日俺也把NEX6的固件升级为1.01,使很多E口镜头均可实现混合相位对焦,但俺特意从俺外甥女那里借来套头试了一把,感觉对焦快而果断,感觉很满意,因此决定以后再买一只E16-50套头。有些人说这个镜头如何如何差,但俺觉得有位摄友说的很有道理。他说如今你拿着几百块钱出去吃饭,都不敢随便进饭馆。所以,俺觉得在这个价位上,再过份挑剔纯属瞎扯。等春节过后,俺找机会买个拆机头。
引用天漠虎峪发表于3楼的内容
四、NEX6的自定义
NEX6的自定义问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NEX6可自定义的按钮只有三个,不仅少,而且里面的选项也很有限,由于这个功能要涉及好几个地方,因此本部分内容独立成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探讨。
1. 清晰影像缩放
俺很喜欢这个功能,因为俺在a99上对其进行过认真测试,发现效果相当不错。当手头镜头的焦段不够长,但又必须拍的时候,便可用这个功能抵挡一下,画质完全可以接受,NEX6上有这个功能俺当然很高兴。不过,别扭的地方是,要启动这个功能,只能进入菜单将其打开,本想将其自定义给某个按钮,可在那三个可以自定义的按钮的自定义选项中都没有这个选项,无法自定义。这是俺在自定义上遇到的第一个不便之处。
2. 峰值对焦
峰值对焦无疑是索尼单电和微单的最大亮点或特点之一,它给手动头的对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其方便程度超过了俺用过的列像屏和黄斑对焦。不过,根据光线条件和拍摄对象,有时需要增加或降低峰值水平,将峰值关闭,因此经常需要对峰值的相关设定加以调整。本来也想将其定义到某个按钮,但三个自定义按钮里面也没有峰值选项,只能进入菜单完成。这是俺在自定义上遇到的第二个不便。
这里顺便说一下手动头对焦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俺给俺的a77和a99一共配备了八个镜头,都是自动对焦镜头。俺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在明亮的光线下利用这些自动头对焦并合焦时,从取景器里可以看到被拍摄对象边的缘部位往往会出现类似摩尔文的光线衍射现象。这种现在尽管十分轻微,但用心观察仍不难发现。开始觉得这是电子取景器固有的缺点,矩阵结构上的条纹和被摄物体上的条纹难免不发生衍射,所以后来也就对之淡漠了。
后来在买NEX6之前在论坛里做功课,从无忌资深PENTAX 67II的帖子里又发现了他对这一现象的描述,并说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方便地进行手动对焦。对此,俺大受启发,NEX6到手之后立刻对这一方法进行验证。不知什么原因,俺觉得这种衍射现象在NEX6上比在a77和a99的单电上更加明显,因此正如PENTAX 67II大侠所说,在很多情况下可将峰值关闭,仅用这种方法即可实现精确对焦,既快又准,十分好用,谨在这里推荐给大家。注意,这时首先要把相机取景器的屈光度调整正确,根据自己的视力情况,将合焦时的影像调整为最清楚才行。另外,用LCD取景也可看到这种衍射现象,但不如用EVF明显。
这里俺先指出索尼NEX6机身上的一个明显错误。对于NEX6来说,只要机身上是手动头或手动对焦,NEX6上的软键B就变成了对焦放大按钮。连续按这个按钮,你会发现有两个放大率,一个是x4.8,一个是x9.6。从字面上看,9.6倍的放大率应该大于4.8倍,但事实就是这么可笑,NEX6上的放大就是4.8大于9.6。难道索尼都是喜欢这种逆向思维吗?为此,俺打开了a99的手动对焦放大,a99上的对焦放大有两档,一个是x5.9,一个是x11.7,并且逻辑正确,即11.7大于5.9。俺又看了看a77,结果和a99一样。看来NEX6在这里犯了一个非常弱智的低级错误。
NEX6中的“MF帮助”就是a77和a99里的“对焦放大”。在手动对焦时,如果峰值对焦和衍射对焦都无法做到精确对焦时,这个“MF帮助”就有用了。索尼知道很多人会在奶昔上玩手动转接,因此特意将对焦放大功能指定给一个按钮,即所谓的“软键B”。但实际使用发现,这个按钮的位置极不方便,最方便的应该是那个离大拇指最近的AEL键。但问题在于,尽管这个软键B可以自定义,但相机一发现是手动对焦,无论事先将其设定为什么,这个软键B就立马变成了对焦放大,并且无法改变,哪怕你将AEL键也自定义为对焦放大,一个机身上有两个对焦放大,也不能改变软键B的立场。这是俺在自定义上遇到的第三个问题,而且俺认为这是NEX6的最大败笔。
引用天漠虎峪发表于4楼的内容
五、如何换个玩法
其实所谓换个玩法就是玩转接。NEX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在相对较大的在APS-C画底上,通过法兰距短的优势,使大多数(除个别小像场电影头外的)新老镜头得以放在NEX上使用。因此,单反单电相比,从而大大扩展了NEX的可玩范围。由于机身一样,各种镜头均可在微单上进行对比,排除了不同机身对色彩造成的影响。俺决定玩微单,当然也有这些因素。
问题在于究竟要转接哪些镜头?究竟要如何换个玩法呢?
1. 单反镜头
俺是从玩单反起家的,手中的单反镜头大大小小有几十个。因此玩转接当然要转接一下这些单反镜头了。
对于尼康口镜头来说,最适合玩转接的应该是尼康的D头和蔡司的ZF镜头了。但遗憾的是,以前由于没有想到今天的玩法,把很多ZF头如35/2和25、2.8以及D头都低价出掉了,目前只留下了50ZF、100ZF和135 2DC等不多几个,剩下的都是诸如大三元等G头。至于佳能镜头,俺有五个红圈,这些镜头的个头都很大,俺太太看到俺这么玩说不是相机是怪物。其实她的这句话说明正是说明了哪些镜头适合玩转接的问题。
除了尼康佳能单反镜头之外,俺还有八个索尼单反/单电用的A口镜头。姑且不说索尼自己的A-NEX转接环价格很高,即使不贵,俺也不会考虑的。索尼相机的感光器件和控制电路一脉相承,将A口镜头放到微单上用,片子的画质特点不会有太大差别。如果想用,俺直接将其放到a77或a99上即可,何必再通过LA-EA2转接环给微单加上一个半透反光板将其变成单电使用呢?因此对俺来说这种高价的原厂自动对焦转接环没有任何意义。顶多俺会买一个几十块钱的可调光圈的转接环,以备不时之需。
由于俺去年迷上了适马单反,因此手里还有四只适马SA口的镜头,但问题是,到现在为止,俺还没发现有卖SA-NEX转接环的,专门为这四个镜头定做接环又不值得,因此,俺的适马口镜头肯定玩不得转接了。
其实,在微单上转接单反镜头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玩法,尤其是长焦镜头。单反的法兰距都比较长,转接环都是一个长套筒,加上镜头本身的长度,即使是饼干头也变成蛋糕了。再者NEX的机身比G1的机身更小,如果转接佳能85L或70-200等更长更大的镜头,机身就真和一个镜头盖差不多了,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在单反上玩呢。不过,俺还是会买两个转接环,把佳能和尼康镜头转接到NEX上。因为俺经常会好奇,同样焦距和光圈的NC镜头到底哪一个好,尤其是色彩表现。但俺一直认为,如果要单纯评价镜头的色彩倾向,除非用胶片机和相同的胶片,否则不将其放在同一机身上进行比较是没有意义的,也许两个镜头出片上的色彩差别不是镜头的原因,而是机身的不同所致呢。比如人们说的尼康黄和适马黄,到底是镜头所致,还是机身的原因呢?因此,这两个转接环俺必须买。
2. 国产35mm/F0.95镜头
“沈阳中一”出过好几个镜头,但引起俺注意的只有一个,即35mm/F0.95。之所以把这个镜头单独提出来点评,是因为俺对超大光圈情有独钟,并在这个镜头上纠结过良久。
该头问世时,俺曾留心了一下,第一感觉是六千多元的价格有点些离谱。由于现在想换个玩法,因此开始重新考虑此头。俺对“心在旷野”的那个感受贴进行了反复研究。该帖技术含量高,很客观,从贴主到其他人的回复都很认真(至于那个35/0.95的俱乐部可直接忽略,里面除了几个小丑吵架之外,没什么实质性内容)。研究后发现,该头的光学素质非常不错,全开光圈可用,分辨率高,二线性也不严重,就算色彩倾向有点偏黄,但后期可以纠正,也不算什么问题。至于分量重俺倒是不介意,重一点反倒容易拍清楚。唯一不爽的是无级光圈没有档位感,但成像质量摆在那里,这个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此外,当前的价格是4500元,还算靠谱。何况淘宝上还有几乎全新的二手货,价格只有4000块钱。因此,几次三番想进一只。不过,后来经过认真考虑,还是将其PASS掉了。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该镜头是个半幅镜头,俺一直觉得索尼会在不远的将来推出全画幅NEX,因为RX1就是一个信号,所以除了16-50套头之外,俺不想进任何E口镜头,当然也包括这个35/0.95。因为4500元毕竟不便宜,不好和几百元的套头相提并论,如果奶昔升级为全幅,这个头必然尴尬,出二手不值钱,而且识货者太少,肯定不好出。这里,既然说到了画幅,不得不提一下淘宝上对这个镜头的宣传。淘宝上所有经销该镜头的商铺几乎都这样吹捧,说“此镜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光圈的民用35mm单电(有聪明一点将其改成了“微单”)镜头,打破之前福伦达35mmF1.2的最大光圈记录”云云。这样说是严重误导,因为福伦达35mmF1.2是全画幅镜头,用半幅的0.95打破人家的全幅的1.2记录,真是太可笑了。俺非常讨厌这种忽悠人的做法,因此要在这里声讨一下。俺支持国货,但憎恨任何欺骗性宣传,这种拙劣的手段只能给国产品牌抹黑。
第二,质量上的担心。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心在旷野”的那个感受贴上,已有四个人指出了该头存在的细小质量问题。有两个人说他的35/0.95在调节光圈时出现卡住的现象,一个人说买来之后就发现镜片之间有灰,一个人说看到镀膜上存在瑕疵。其实这种纯手动头基本上就是一个金属筒和几片玻璃镜片,由于没有任何电子电路和对焦马达一类电子器件,应该不会出太大问题。但光圈叶片和镜片镀膜恰恰是这个镜头所剩无几的关键技术,尤其是镀膜,需要一段时间的考验才能知道结果,因此不能不令人担心。恰恰是这几个细节问题让俺顿时中止了纠结。目前,随着国家的发展,国货的质量都在提高,大部分产品的外观已经能做到十分光鲜,但国货的问题就在于细节,俺不是追求完美的人,但也不愿意买到质量不好的产品。所以,最终放弃了进这一镜头的想法。
3. 福伦达35m F1.2 II镜头
随着俺对镜头所做功课的逐步深入,俺觉得在NEX上玩转接,应该以旁轴短焦镜头为主,旁轴的法兰距短,转接起来比较般配。如果从画质色彩上考虑,徕卡镜头肯定最好。如果价格上考虑,也可玩玩福伦达或康泰时的G头,这些都是全画幅镜头,以后奶昔万一升级为全画幅也无后顾之忧。根据俺所看到的各种点评,俺看上了福伦达35m/F1.2二代。该头是M卡口镜头,其好处就是,如果以后俺想玩玩徕卡,安上去就可以用。据说这个镜头除了“味道”上和徕卡不太一样外,全来光圈时的锐度非常高,堪称35mm焦段大光圈镜头中的佼佼者。凡是用过或拥有这只镜头的人,其观点基本一致。因此,这只头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俺的第一只旁轴入门镜头。
镜头到手后在家大致试了几张,觉得1.2光圈全开时确实不肉,具体成像效果还要等俺以后出去进行大量外拍才能有定论。这里先说说第一感觉。俺买的是全新镜头,包装很简单,镜头的体积不大,但沉甸甸的,放在NEX6上还算般配,但不如俺转接蔡司ZF50/1.4耐看,后者看上去更经典。和蔡司ZF50/1.4相比,福伦达35m/F1.2的对焦环感觉较差,主要是阻尼过紧,好像还有些不甚均匀。俺是直接在实体店购买的,当时有两只可供挑选,但情况都一样。后来和别人专门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交流,他们也有类似感觉,看来不是个案,也许这个头的特点就是如此。
引用天漠虎峪发表于5楼的内容
六、转接环
既然玩转接,转接环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在淘宝上搜一搜,会发现各式各样的镜头和转接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除了徕卡和福伦达之外,俺以后可能还会玩玩康泰时g头,尤其是那个g45。无忌上的资深梁建平先生现在正在开发能够实现自动对焦的CONTAX G-NEX转接环,俺姑且先观望一下再做打算。在选择VM 35/1.2之前,也曾考虑过20mm左右的广角以换取35mm左右的视角,但考虑到俺以后可能会上一台RX1, 那可是真正的35mm焦距啊,加上奶昔可能出现的红移现象,因此打消了这个念头。至于其他老镜头乃至电影头等,俺要等等再说了,主要取决于俺玩手动转接的兴趣到底有多大,对各种老镜头的“味道”兴趣到底有多大,现在暂时这样,看看有没有后劲再说。
NIK-NEX转接环
尼康转奶昔的接环不少,品种繁多,价格悬殊。俺对尼康环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同时支持D头和G头,否则俺的很多新型G头就无法使用。NOVOFLEX路华仕的最贵,要一千多元,但俺实在不喜欢那个蓝圈圈,但俺也不喜欢抵挡的山寨货。至于号称国货精品的Kipon,价格不低,但做工粗糙,感觉对不起自己的银子。经过再三考虑,俺选择了一款中档产品,即CIRING转接环。该环号称“拒绝松旷,体验纹丝不动”,到手一看果然如此,两头的卡口松紧也合适,无任何漏光现象,感觉满意。但更满意的是那个金色的光圈环,是带有真实档位感的那种,不像其他转接环那样属于无级光圈,因此感觉甚好。不过价格稍贵,689+22元顺丰快递,尽管如此,俺觉得还值。
EOS-NEX转接环
佳能转接环的品种更多,从单纯的一个金属环,到支持Exif信息的六代或七代产品等。不过俺的注意力仅放在了两个产品上,一个是国外的Metabones,一个是梁建平的TECHART。开始非常想买那个四千多的Metabones Speed Booster,因为这个转接环不仅能够实现自动对焦和支持镜头防抖,更主要的是可以通过一枚折射镜能够基本抵消APS-C画幅的1.5倍系数。经过多日纠结,俺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俺对那个玻璃片不放心,生怕俺的五个红圈加上这块玻璃片会变成狗头,加上价格太贵,风险太大,所以最终选择了TECHART。
TECHART的EOS-NEX转接环有好几种,支持自动对焦的又分为带脚架环和不带脚架环的,俺买的时候太粗心,觉得还是有脚架环更妥当,没有仔细看说明,转接环到手之后发现,无法安装俺的50L和85L,只好又换了一款。梁先生很好沟通,艺能的服务也很到位,所以很快就更换完毕,唯一的代价就是多花了22元的快递费而已。这里谨向老梁和艺能表示感谢。
下面说说这款转接环的优缺点。
首先是外观的做工,俺认为基本满意,因为国货能到这种工艺水平已经可以称为精品了,另外包装也很讲究,这些无需过多评价。这里主要谈谈自动对焦问题。
俺没买这个转接环之前听说自动对焦并不快,但俺想,反正俺的镜头都是支持实时手动对焦的镜头,俺先手动把焦距粗略调好,然后半按快门即可通过自动对焦功能实现快速对焦了。但拿到转接环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无论你事先如何手动调教,只要半按快门,镜头都要前后来回寻找一遍才能对上焦。这个过程有1到3秒左右,虽慢但还可以忍受。但问题在于,这种每次都要运动一番的方式实在不能用于模特抓拍。如果用单电或单反加自动对焦镜头,只要相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没有发生大太变化,镜头就不会来回重新对焦,能很快合焦并按下快门。但NEX6加上这个转接环后,但凡你半按快门,镜头就要从始至终地拉一次风箱,完成这套动作。在这种情况下,比如对着外模进行群殴拍摄时,如果想快速抓拍,恐怕还是改成手动对焦为好,要么通过衍射,要么通过峰值。
不过,这个问题并不应该算是问题,因为NEX和佳能镜头并非一套产品,镜头和机身的通信协议都不一样,佳能镜头能在奶昔上实现自动对焦和镜头防抖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尼康转接环能做到这点,俺也会非常高兴的。再者,俺也不会在实战中,真用NEX+佳能镜头去拍模特,俺有很多单反和单电,这个工作还是交给它们来完成吧。
在使用过程中,当俺把50L和85L这两个镜头安上之后,无论你如何调整光圈,相机上的最大光圈永远是f1.3,不是1.2。俺不知道这个现象转接环不支持1.3以上的大光圈,还是NEX6本身的问题呢?或者,是不是机身或转接环的个案?由于俺只有一个微单,并且没有大于1.2光圈的其他镜头,因此不知道更多的结果会上如何,这里姑且质疑。
LM-NEX转接环
在如何换个玩法的问题上,俺已经明确了基本方向,以后主要往转接徕卡镜头方向发展。鉴于很多人都说福伦达的35/1.2的表现不错,因此先用这个头热热身。以后如果真能在转接上产生强烈兴趣,再买徕卡不迟。35/1.2是M口镜头,因此必须买一个转接环。
俺在淘宝上看了半天,最后看上了福伦达的原厂接环,尤其是喜欢那款银色接环。不过用旺旺和每家掌柜一聊后发现,他们都只有黑色的,没有银色的。既然想花1300多元的高价买个转接环,就是为了自己满意,没有称心的颜色那就要换个牌子了。由于以前尼康环买的是CIRING,感觉很好,既然是买黑色的,那就再买一个CIRING的M口的接环吧。该环的价格是669元,加上快递费也比黑色的福伦达便宜了好几百。然而,福无双至,转接环到手之后发现,那个用于卸载镜头的按钮位置和尼康环不一样,不是朝外,而是朝着手柄。由于镜头卡口的设计,那个按钮的位置恐怕不好改变,但和原厂的福伦达接环相比,那个镜头释放按钮很高,很突出,拿起相机时,经常会碰到手指,非常不舒服(具体见下图)。唉,谁让你省了钱呢?自己受点罪吧,算了,不说了。
引用天漠虎峪发表于6楼的内容
七、其他:
欢迎加入“我摄影,我快乐” 索尼QQ群:
说明:两个群轮流开放,欢迎任何对器材和摄影感兴趣者加入,共同探讨,共同提高,但不欢迎粪青,政治狂热者请去天涯,最讨厌转发“如果你是中国人就咋着咋着....”一类消息,特此声明。
引用天漠虎峪发表于7楼的内容
原帖地址:
引用天漠虎峪发表于8楼的内容
第一次离版主这么近~
也有不少器材,也是三家都玩过了(D300s-5DII-A77-A99),但是绝对没有版主这种研究心态,觉得最起码下一步要把手头的7好好利用起来,在PMB上每个日期都有自己能喜欢的照片摆上去
感谢这个帖子莫名的给了我这种冲动,谢谢
引用alterego发表于9楼的内容
也想入台N6,谢谢楼主的经验
引用daishanyang发表于10楼的内容
我摄影,我快乐!从索尼NEX6开始换个玩法
焦圈,为摄影而生
您可以发表新主题
您可以回复主题
您可以上传附件
您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论坛启用HTML代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ad充满电能用多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