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三大癌症演讲成功的三大原因竟然是什么都没有,没钱没

没钱没技术没计划,马云当年如何“磕”下高盛与软银两大金主?|界面新闻oJMedia马云曾说,&阿里巴巴也可能被称为&一千零一个错误&。我们存活下来有三个原因:我们没有钱,没有技术,也没有任何计划。&
那么,在创业之初,马云是凭什么,&磕&下高盛与软银两大金主?更重要的是,在强势资本面前,马云又是如何拒绝&诱惑&,做到有理有节地&把控&?
邓肯&克拉克在《阿里巴巴:马云和他的102年梦想》一书中作了详细的解读,岛君摘编精华部分,供各位品读。
作者:邓肯&克拉克
编辑:垅青
互联网(就像)是啤酒&&好东西都在底下。如果没有上面的泡沫,啤酒的味道就没那么丰富了,谁还愿意喝?
牵线:蔡崇信与林夏如
编者注:1999年,蔡崇信舍弃了香港的高薪工作,加入了阿里巴巴,协助马云寻找风险投资成为其主要任务,但最开始并不顺利。
在不成功的硅谷融资之行过后不久,蔡崇信在香港开始与新加坡的泛亚资金管理公司谈判,很快他们就达成了一个投资意向,阿里巴巴的估值被定为700万美元,但对方的一个条款十分苛刻,而且寸步不让。无奈之下,蔡崇信便无意与泛亚再谈下去。
他打电话给高盛的一个朋友林夏如。林夏如也是台湾人,同样在美国接受教育。他们是在10年之前认识的,林蔡二人当年的偶遇简直就是命运之神对阿里巴巴的眷顾。
2015年夏,我在纽约遇到林夏如,和她谈起1999年高盛对阿里巴巴那次历史性的投资。我是1999年认识林夏如的,她和我同一年进入摩根士丹利工作,而且都是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当我还在摩根士丹利时,她早已于几年前去了高盛,负责亚洲区的科技和互联网投资项目。
在一趟台北至纽约的航班上,林夏如结识了蔡崇信。
&我要回哈佛,他要回耶鲁。我们的座位正好挨着。&她记得当时蔡崇信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读一本关于宪法的书,蔡崇信记得林夏如当时在专注地读一份《华尔街日报》。过了一会儿两人攀谈起来,聊了对一些书的看法,再有就是回校后面临的考试。&我们对彼此的处境都唏嘘不已。&林夏如这么对我说。
就像马云和蔡崇信两人所发现的那样,整个亚洲当时没有多少投资公司有过科技投资经验。1999年,林夏如已经开始研究中国互联网企业了,并最终投资了三大门户网站。高盛直接投资了新浪与网易,间接投资了搜狐。
高盛给予林夏如及其团队很多自由支配的投资机会,只要额度不超过500万美元。不过,这种额度对高盛来说不算什么。年,高盛的直接投资(PIA)部门在科技企业上共投资了10亿美元,其中1/4是亚洲企业。
尽管资金配额如此有限,林夏如还是收到很多投资请求,她的一些哈佛同学和其他朋友都想在互联网领域内掘金。
可惜,很多商业计划书的水平都非常低,通常都是抄来抄去粗制滥造而成。林夏如和团队成员夜以继日地审阅成堆的商业企划书,而能达成投资的项目,据她估算不到千分之一。
如果公司的创始人是投行经理的同学或朋友,这当然是一条投资捷径,因为当事人都非常熟悉对方的情况。但对于中国互联网领域,林夏如还是更偏向于寻找本地的创业者。&我确实认为要想在中国做投资,你必须了解当地市场。&
在对中国初创企业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很多障碍。在业务开拓期间,林夏如来到一些省会城市开展调查,她感觉自己更像是亚洲开发银行的一名信贷员,而不是投资银行家。
有时她还感觉自己很难受到重视。&尽管我们是高盛派来的,但当地人还是不清楚我们的身份。他们会问:&你是戈德曼小姐吗?你是不是嫁给这个公司的老板了?&他们认为戈德曼(Goldman)和萨克斯(Sachs)是公司的两个现任老板,我肯定是嫁给了其中的一个。&
所以,当蔡崇信向她谈起有一家杭州本地创业者的初创企业急需投资时,林夏如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另外,蔡崇信竟然还要加入这家企业,这让她更感兴趣了。1999年9月末,林夏如决定从香港飞到杭州去拜访一下马云。
拜访:&马云夫妻俩就像革命战友&
马云给她的印象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
&我上楼走进他们的公寓,他们就在那里面整日整夜不知疲倦地工作&&整个屋子散发着一股恶臭。马云的想法并不完全是原创的,在其他国家,有些人已经这么做了。但是他坚持想让这种模式在中国实现。我被我看到的一切打动了。&
与蔡崇信一样,相比商业模式而言,这个团队本身给林夏如留下的印象要更深刻一些。人的因素才是决定她投资与否的主要考量因素:创业者的身份特质,以及他们的背景和历史。
认识蔡崇信是一个加分项,看到马云和实际运营团队是另一个加分项。
&真的,马云和他手下的人才是我当时下定决心的全部原因。&林夏如记得张英当时非常努力,夫妻俩就像&革命战友&(林夏如语)那样相互扶持着一起奋斗。
当时还有几家投资机构在和阿里巴巴洽谈,但林夏如知道,对于一家不出名的中国初创企业来说,高盛的支持有着绝对不同的意义。几个人边喝茶边谈判。她告诉马云和蔡崇信,如果高盛投资,她敢以个人名义担保阿里巴巴能够立刻引起世界的瞩目。
当时,阿里巴巴外忧不断,美商网这样的竞争对手在伺机而动,大举融资,高盛的投资意向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双方的交锋中,林夏如力图以500万美元拿下阿里巴巴的大部分股权。回到香港后,她的同事杨文钧和欧立飞拟定了投资意向书。
敲定:&把控&鼎鼎大名的高盛
接下来的周末,正当林夏如和家人在香港岛南部的浅水湾海滩边游泳时,她的手机响了。是马云打来的。
他告诉林夏如自己非常希望达成协议,但需要高盛让出更多的股份。如果高盛得到了公司的控股权,他觉得自己就不像是一名真正的企业家了。
马云还向她讲了自己对这个企业的感情和付出。&它是我全部的身家性命。&
听到马云这么说,林夏如回道:&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你才刚刚开始啊。&
马云接着向她解释:&但这已经是我创办的第三家公司了。&
林夏如最终被说服了。虽然投资意向书写好了,但是具体的数字还未敲定,所以改起来也很方便。按照新的协议,高盛以500万美元换取50万股,也就是公司的半数股权,同时在关键决策时高盛享有一票否决权。
双方同意了这个协议。
在这一堪称阿里巴巴发展史上的关键事件中,马云成功地把控了鼎鼎大名的高盛。不过他还是感到后悔:50%,被人拿走如此多的股份,他有可能永远也回购不来了。但其实当时他还有什么选择呢?
作为中国一个省会城市里的前景不明的创业者,如何与高盛这种大型国际金融机构继续博弈?先前已经把大量股份分给共同创业的伙伴(编者注:18位创始人),现在又分掉了50%,留在他手里的份额已经非常少了,远不如当时国内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
林夏如那边也遇到了一点意想不到的麻烦。监管基金旗下全部投资的投资委员会驳回了她的投资意向书。如果高盛独立投资这500万美元,那么基金需要获得投资人的认可才行,投资委员会建议她&划掉点儿&。于是林夏如把高盛的份额降到了33%,她必须马上找到另外17%(170万美元)的出资人。
她再次找到马云和蔡崇信那年夏天在帕洛阿尔托见过的华盈基金的吴家麟博士,对方投了50万美元。富达亚洲风险投资跟投了50万美元。
蔡崇信告诉他的老板他已经决定正式辞职并加入阿里巴巴,而且已经找到了投资者。听到这一消息,银瑞达集团也迫不及待地投了一些。最终,泛亚资金管理公司补齐了剩下的资金。
其中一些投资机构(比如华盈基金和富达)一直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跟随该公司于2014年上市,见证了数十亿美元巨额回报的诞生。
随着日高盛领投的这一轮投资的落实,蔡崇信真正成了马云的得力助手。
&高调&的马云
高盛的资金虽有帮助,但免费发布信息这种模式却使得阿里巴巴必须尽快进行更多的融资。香港及上海办事处(阿里巴巴还宣称它将成为中国区的新总部)的成立,也使得这一件事显得尤为紧迫。
为了招揽更多的客户,阿里巴巴开始在酒店举办一些中小企业的聚会。在座位安排上,他们会将行业相关的企业负责人尽量安排在一起。
互联网泡沫期充斥着纷繁乱象,泡沫破灭的风险在不断加大,然而马云并未因此而焦虑。我在1999年年末和2000年曾几次去过杭州,亲眼见证了阿里巴巴的成长。他们走出最初的湖畔花园公寓,历经几次搬家,公司的规模逐步扩大,新办公室空间也越来越大。
那时,马云大多时候都不在杭州了,频繁在各种行业及投资人会议上演讲。在2000年1月,我们受邀参加哈佛一个由学生组织的活动13并在会上发言。会前我碰到了马云。我们沿着查尔斯河岸散步,当时路上还结着冰。我注意到他的一个随行人员在录像,事后才知道这个人已经在好几年前就开始这样做了。
与会的还有其他几个中国互联网企业家。与马云相比,他们大多都具有更优秀的学历背景。比如当时刚回国的邵亦波(易趣网的CEO)就毕业于哈佛大学,中华网的叶克勇也在这次大会上发言。
但马云迅速引起了会场观众的关注。他向大家坦白,自己对阿里巴巴的具体商业模式也还没有一个十分清晰的概念,不过紧接着又补充道:&不过,高盛还是向我们投了资。&
马云很高兴地看到自己在哈佛会受到如此重视。《时代周刊》稍后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疯狂杰克&,对此他也颇为得意。确实,他曾被哈佛拒绝过,但现在却又受邀上台演讲,这种逆转让马云感到由衷的喜悦。
马云一直以来都对商学院不屑一顾。对此他的态度是:&不一定要去学MBA(工商管理硕士)那一套东西。其实绝大部分MBA毕业没什么用&&MBA毕业后,除非你什么时候把学校里学的东西忘了,你才有用。因为学校里教的是知识,创业要的是智慧。智慧是通过体验获得的。知识是可以靠勤奋的努力来获得的。&
牵线:高盛&搭桥&软银
其实,马云在哈佛所表现出的高调姿态还跟他接下来要宣布的另一件大事有关:日本投资公司软银将向阿里巴巴投资2000万美元。这足以称得上阿里巴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借助这笔投资以及后续投资,软银成为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这笔交易是高盛牵线搭桥的。软银当时正在中国寻找科技领域投资的机会,高盛日本的总裁马克&史华兹(Mark Schwartz)就向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介绍了高盛在中国的科技投资组合的良好发展态势。
1999年10月,由软银中国风险投资公司总裁薛村禾策划,中国初创企业家们与日本亿万富豪展开了&速配&式的投资洽谈见面会。马云正好也在孙正义所要会见的中国企业家行列中。两人在北京的富华大厦见了面,该大厦的外形与婚礼蛋糕颇为神似,事后证明选这个地方做会场真是选对了。
他们的会面标志着一段长期合作关系的开始,孙正义将由此成为日本首富。孙正义的投资刚好发生在互联网泡沫破灭数月之前,从此扭转了阿里巴巴的命运。
&赌徒&孙正义:&我凭自己的嗅觉来投资&
孙正义(熟人经常叫他Masa)和马云颇有几分相似,两人身材虽矮小,却都雄心勃勃。
孙正义小时候的家庭环境比马云更困难。他生于日本最南部的九州岛,一家人住在没有官方地址的棚屋里。父亲既要忙着养猪,又要销售自家产的私酿酒。因为是韩裔移民,所以孙正义很受歧视,后来被迫把姓氏改成了安本。
16岁那年,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孙正义来到北加州,和家人及朋友住在一起。他先是进入旧金山南部戴利城的赛拉蒙特高中,后来顺利考上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在上大学时,他开始创业,最成功的要数发明的袖珍语音操作翻译器。这种产品主要在机场自助售货机上卖,孙正义自己设计并制造了这一产品,并把技术卖给了夏普公司,挣了50万美元。
孙正义当时还进口了那时候逐渐流行起来的《吃豆人》和《太空入侵者》游戏主机的早期原型机,然后把它们转租给当地的酒吧和饭馆,包括一家北伯克利地区的寿司店Yoshi&s(现在成了湾区著名的爵士乐表演场所)。
在伯克利时,他还遇见了陆弘亮。陆弘亮先是给他打工,后来创建了Unitech Industries(1994年更名为Unitech Telecom,简称UT)。1995年,UT与斯达康在杭州合并成立了UT斯达康,这家科技公司也是软银投资的。
孙正义在19世纪80年代初回到日本,成立了一家软件分销公司。在公司成立仪式上,他站在一个包装箱上,向面前仅有的两名兼职雇员发表演讲,立誓要在10年内营业收入达到500亿日元(30亿美元)。这一幕让我想起了马云那强烈的乐观主义。
在第一次跟马云见面时,孙正义就已经是身家亿万了。他以快速决策的风格而闻名,最令人称道的就是1995年对雅虎的投资,仿佛他具有某种预知能力。
当1996年雅虎上市时,孙正义的追加投资使软银在雅虎所占的股份上升到了37%,成为该门户网站最大的股东。通过谈判,软银成为雅虎在日本的独家合作伙伴,这笔交易之后为其带来几百亿美元。
一遇到孙正义,马云就知道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了。他回忆道:&我们没有谈赢利,甚至连商业模式都没谈。只是谈了彼此共同的愿景。我们都喜欢快速决策。&
&见孙正义那天,我根本就没穿西装&&见面6分钟后,他喜欢上了我,我喜欢上了他。后来他边上很多人说我们两个人是心灵伙伴。&
在马云简单介绍完阿里巴巴(会员数当时多达10万左右)后,孙正义立刻开始就投资数额和他展开磋商。孙正义后来说:&我听马先生讲了5分钟,就决定准备投资阿里巴巴。&
孙正义打断马云的发言,劝马云接受软银的投资,因为他&应该更快地花钱&。
在阿里巴巴2014年上市时,孙正义被问起2000年为何要把赌注压在马云上,他回答道:&他的眼神有一种光彩,表现出一种&动物的气息&&&情况跟我们投资雅虎时一模一样&&当时雅虎才有五六个人。我凭自己的嗅觉来投资。&
这种冲动性是孙正义的典型风格。以前跟他合作过的一个生意伙伴说:&Masa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有注意力缺失症(ADD),永远安稳不下来。他只想马上给你钱!&
侠客过招:&谈判最高的高手是听,不讲&
在北京的第一次会面后,又过了几星期,孙正义邀请马云去东京敲定最后的条款。蔡崇信也跟着去了。
他们一进孙正义的办公室,双方就立刻开始了谈判。马云后来用侠客过招来比喻他们的这次会面:&谈判最高的高手是听,不讲。讲得多的人谈判水平是二流。真正高手是听。他一出剑,你基本就倒下了。&
在这次谈判之前,蔡崇信已经和软银中国的薛村禾见了面。蔡崇信后来告诉我这次会面的细节:&高盛和其他几家基金已经投资了500万美元,拿半数股份,那么他们其实为阿里巴巴估值1 000万美元。孙正义打算投2 000万美元,拿40%的股份。这样一来阿里巴巴投资后估值为5 000万美元,投资前估值为3 000万美元。短短几星期内,高盛投资的价值就增长了三倍。&
蔡崇信继续说,他和马云彼此对望了一眼,心想:&哇!三倍!但接下来我们就想到了,我们不想放弃太多的股权。因此马云就说:&这不行。&孙正义当时不断地用手边的计算器计算,他还是希望能拿40%的股份,于是说道:&翻番怎么样?4 000万美元,40%股份。&这就意味着投资前估值达到了6 000万美元。&
马云和蔡崇信答复再考虑一下。回国后马云就立刻发电子邮件给孙正义,请求调低投资额。
他表示愿意接受2 000万美元的投资,换取30%的股份,邮件中还说:&如果您同意,就继续谈,否则就到此为止吧。&
马云后来解释为什么他要调低这笔投资:&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呢?我都不知道怎么用它,所以肯定会出问题的。&
马云很快就收到了孙正义的回信,邮件上只有两个字:&继续。&
马云认为他与孙正义的联系是天赐的。他承认:&这样的投资人真是非常难找。&在谈到他与孙正义的关系时,马云说道:&我认为他绝对是世界上最好的商人之一,在投资上非常精明。&
但他也认为孙正义是一个很好的运营者:&从投资者转变为运营者,而且与此同时仍然是一个好的投资者,这太难了。我承认我只是一个运营者。我喜欢当企业家。投资方面的事情做不好。&
马云还喜欢拿双方的相貌开玩笑:&我跟他的区别:我是看起来很聪明,实际上不聪明;那哥们儿是看起来真不聪明,但他是很聪明的人。&
寿远是阿里巴巴的一位早期雇员,他对这两位创始人的关系有自己的观察,很有意思:&孙正义非常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自负,但往往表现得很谦恭。他很狂,马云也很狂。两个狂人欣赏彼此是很正常的事。&
在宣布这笔投资时,孙正义还顺带将它与软银对雅虎的那次取得巨大成功的投资做了对比。
&我们都希望让阿里巴巴成为下一个雅虎&&我认为这可能是第一个彻底成为世界品牌、在全球成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我很期待去实现这一切。&
然后两家企业宣布建立合资的阿里巴巴韩国公司,并计划在2000年6月推出,以抗衡当地一家正在崛起的竞争对手,同时也计划在日本开设网站。
对阿里巴巴而言,这次交易确实具有扭转作用,值得好好地庆祝一番。在公司成立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马云和蔡崇信就已经从世界上两大著名投资者那里获得了2 500万美元。
但相应的代价是:高盛和软银分获50%和30%的股份,从而大幅稀释了马云的股份。
然而,软银的投资却使得阿里巴巴在中国的声誉大幅提升,就跟三大门户网站通过赴美上市的意义一样。这次交易让阿里巴巴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备注:本文内容摘编自中信出版集团《阿里巴巴:马云和他的102年梦想》)
更多专业报道,请
0界面JMedia联盟成员正和岛微信,聚焦企业家的想法、干法、活法与玩法、每天有独家、新鲜猛料。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马云的情怀:办一所300年的大学_网易新闻
马云的情怀:办一所300年的大学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马云的情怀:办一所300年的大学)
3月27日,浙江省杭州市,湖畔大学校长马云在开学典礼上致辞。图|IC湖畔大学:一切与情怀有关 (原标题)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闵杰    微信公号:百万庄的小星星    3月27日,杭州,春意阑珊。    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为了一次开学典礼,9号楼第一次正式启用。    马云来得很早,让众人有些意外。没有太多随行者,一个瘦小的身影突然出现,在场的摄影师甚至没有捕捉到他进门的镜头。但那张几乎被所有中国人所熟悉的面孔,很快成为全场焦点。    他是以校长身份来参加湖畔大学第二届开学典礼的。  日,杭州西湖鹆鹄湾附近的湖畔大学。湖畔大学由马云、冯仑、郭广昌等八名企业家和学者共同创办,招生要求学员需要创业三年以上、团队超过30余人。图|IC
  办300年的大学    湖畔大学的名字,很多人以为因地得名,其实不然。    这里位于西湖西线,鹆鹄湾附近。沿着石子路走进去,在浓密的绿荫中隐藏着好几幢古色古香的独立建筑。临水,还有一座高大的牌坊。这里曾经是私人会所江南会。两年前,为了“还湖于民”,西湖边的会所纷纷开始祛魅和转型,江南会也在其中。    但在马云心里,湖畔的名字,是为了纪念1999年的那一次出发:2月20日,年初五,在一个叫湖畔花园的小区,十八个人聚在一起开了一个动员会。屋里几乎家徒四壁,只有一个破沙发摆在一边,大部分人席地而坐,马云站在中间讲了整整两个小时,“忽悠”大家一起来创业,这才有了后来的淘宝,有了阿里巴巴。从这里起步,17年后,阿里巴巴成长为市值近2000亿美元的公司。    把湖畔的名字移交给这所大学,对马云来说,是一种传承。因为每个创业公司起步的时候,都会有这种时刻,就像苹果公司有“车库文化”,阿里巴巴有“湖畔精神”。    办一所大学的想法并不是今天才有,从8年前就已经种在了马云心里。    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形势差强人意,马云、冯仑等一众企业家决定去不丹散心。这原本是一趟寻找“甜蜜空气”的旅途,但后来发现,甜空气没找到,却感受到了不丹人的幸福感,让做企业的甘苦稍微得到了缓释。    在回程的飞机上,这帮从疲惫中稍稍缓过来的企业家,决定做点事情,让后来的创业者不再那么艰难。    “我们说成立一个民营企业大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黄埔军校。”在二期开学典礼上,马云再一次讲述了这段经历,飞机上大家一哄而上,把马云推任为第一任校长。校长的叫法也就此传开,“大家见到我都叫校长,公司内部的人也跟着喊校长。”    创业可以来自一时冲动,但办一所大学,显然不行。    飞机落地后,这所大学却一直没有落地。但在马云心里,一直留着一处念想:“我心里面内疚,这件事情答应了,没有做起来。”    江南会的转型,给了这件事一个契机。但究其根本,是顺势而为。    “大的背景是中国社会变化太快,尤其是在创新创业领域。”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曾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历史上最成功的大学总是诞生在巨变的时代,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了美国一批常春藤名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成功商人洛克菲勒等人捐资设立了美国的芝加哥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最近一轮大学的兴起,以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代表,基本归功于互联网和硅谷的崛起。    曾鸣曾经任教于长江商学院,后转投阿里巴巴,是阿里巴巴近十年来战略变迁的亲历者。从2015年开始,他成了湖畔大学的教务长,操持起所有的教学事务。    在阿里巴巴工作的经历,让曾鸣觉察到,当前计算机行业研究的最前沿,已经在公司而不是大学。传统的商学院模式已经开始受到知识迭代的挑战,在这个大背景下,一个没有包袱的湖畔大学应运而生。    在曾鸣的信念里,在这个特殊时点上,湖畔有可能孕育一个代表未来的、新的大学方向:成为一个新型、开放的研究平台。    “马云强调,我们不是在做创业学院,是要办一所300年的大学。”湖畔大学秘书长卢洋坦言,运作湖畔大学的过程中,最让他兴奋的就是300年。    卢洋在阿里的花名是鹰王,来自《倚天屠龙记》里的白眉鹰王。尽管眉毛并未变白,但已是白发点点。他在2000年加入阿里,是原阿里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从2014年开始受命负责湖畔大学的筹建。    “如果说马云只是提出要办一个学校,我们可能会把它办成一个很炫的培训班。就是因为有了300年的目标,决定了我们会去对标什么样的大学。”卢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标的问题颇费周折,刚开始习惯性地对标一些商学院、创业营,但300年的目标提出后,他们开始对标美国300年的大学,开始去想立校的磐石是什么,甚至去思考如何把湖畔变成诞生新时代大师的摇篮,“如果没有300年的目标,我们不会去想大师的问题。”    让情怀落地    如果说300年大学是马云的情怀,如何让情怀落地,则成了摆在卢洋团队面前的燃眉之急。    突然被指派去筹备湖畔大学,卢洋并不感到意外,这似乎就是阿里的风格:“我在阿里16年了,突然干一件似乎从来没有人干过的事,不是第一次了。”    但卢洋感到如履薄冰,用他的话来说,自己是一路做业务起家,泥腿子出身,办教育突然就变高大上了。“我自己不是哈佛毕业,连985院校都不是,从很普通的大学毕业。真正几百年历史的大学究竟长啥样,我连学生都没做过,更别说去办学,挑战很大。”    感到挑战的不仅是卢洋,甚至包括马云和湖畔的校董。“我们到底要办一个什么样的学校,这个学校跟MBA有什么区别,跟哈佛有什么区别,跟北大清华有什么区别,我们该招什么样的学生?”马云在开学典礼上说,这些问题,很多校董近七年一直在思考。    这是一个很炫目的校董团队,除了马云之外,还包括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银泰百货集团董事长沈国军、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阿里巴巴集团秘书长邵晓锋。    被这样一群“大佬”呵护,湖畔似乎理所应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但个中滋味,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感受。    “第一届开始的时候,我们连课表都没有。”卢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也不知道这个学校应该要办成什么样。    第一届招生采用的是邀请制,由湖畔大学团队负责筛选公司名单。在2014年夏季,最炎热的时候,卢洋和所有团队成员开始分头行动,他们要完成100多家创业公司的逐个走访。    传统商学院都有非常成熟的教学体系和招生办法,对于这样一个还处于“草稿”阶段的大学,很多被走访的企业家最想了解的,就是课程安排和师资力量,但卢洋给不出具体的答案,“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理想和情怀。”    卢洋在阿里是做销售出身,陌生拜访必不可少,十几年后,他又开始重操旧业,“有时候一天要拜访四到五个创业者。”有一个创业者只有晚上11点有空,卢洋便在晚上11点半摸黑跑到酒店,离开的时候已经凌晨1点半了。    他们拜访的第一个人是汽车之家CEO秦致。秦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获依阿华大学计算机硕士和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    这次拜访,让卢洋有些忐忑:“他是哈佛大学毕业,在商学院这个体系中已经到顶端了,我们还能教他什么呢?”    事实上,和秦致的交流非常高效,前后只谈了不到一个小时,但这一个小时让卢洋开始有了信心。秦致告诉他,湖畔最宝贵的资源应该是这批校董,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企业家。虽然自己接受过商学院完整的教育体系,但依然想来探究,那些对企业生死攸关、“一针捅破天”的玄机和道道,到底是什么?    在二期学员李晨的印象中,与湖畔团队2小时的交流中,印象最深的还是价值观。    李晨是做主持人起家。为了避免被人误认为另一个“大黑牛”李晨,他喜欢别人叫他李晨nic。在做主持人之前,他就和现在的老婆、当时的女朋友,在上海吴江路开了一家潮流服装店,经常要起个大早赶到服装批发市场,凭自己眼光挑最潮的服装回来卖。从7年前开始,他和歌手潘玮柏一起创立时尚潮牌NPC,至今已经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开设了多家实体店面,公司员工超过100人。    “他们说是来了解商业模式和企业规模,我听到后来感觉聚焦点还是价值观。”李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2个前来拜访的湖畔成员身上,能很明显感觉到与阿里一脉相承的价值观,“特别是他们说的话让我觉得似曾相识,好像是马校长曾经说过,不知道出现在哪个机场的哪块屏幕上。”    这次会谈,让李晨感觉,湖畔是在找价值观正确的人,而不是商业上最成功的企业家。    也并非所有人都趋之若鹜,有人激赏,就有人拒绝。有的因为档期不合适,也有人干脆不认为企业家有什么好培训的。有人观望,有人质疑,还有人认为这只是阿里在做公关,或者是有钱人在玩票。    在卢洋看来,阿里巴巴并非做任何业务都可以自带光环,也并非总是一呼百应,那只存在于外界的想象。    但他希望,学员的认同,不止是因为马云,最重要的是认同这个事,“如果他们只是冲着马云的面子来,意义何在?这还是一个300年的大学吗?”    寻找价值观正确的人    2015年,36人被最终录取,成为湖畔大学的“黄埔一期”,其中既有明星企业家,也有新锐创业者,包括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俏江南总裁汪小菲、百合网联合创始人慕岩、花间堂品牌创始人张蓓、汽车之家CEO秦致等。    乡土乡亲的创始人赵翼是第一届36位学员中的一员,直到现在,他都对自己受邀参加面试感到不解。    “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找到我的,湖畔的人来了三次,一次比一次人多。”赵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面谈比较务虚,主要谈为什么创业、创业的过程以及对湖畔做这件事有何想法。第三次的时候,湖畔团队来做了一次采访,整理成文章,“据说是给校董们看,后来我才知道并非所有学员都有。”    现在回想起来,他相信自己被选择是因为价值观。2012年绿色和平组织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茶的农药报告,把包括立顿、天福在内在中国销售的茶叶品牌一网打尽。那时候,乡土乡亲就冒出头来说乡土乡亲能做到无农药残留,但赵翼没想到此后的路会那么难走。    在湖畔大学面试时,面试题目是“世界因我有何不同”,每人演讲3分钟。“这种话题对一般商业企业很难讲,但我们对这种话题很在行。”赵翼玩笑说,这个题目他有点占便宜,因为很多企业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这种问题,“但我们真的是在推动中国食品安全进步,而且自己深信不疑。”    对于这个话题,李晨的讲述也与众不同。    在头天晚上拿到题目后,李晨很认真地上网查了“世界”的含义,百度词条的第一句话是,世界泛指一切,包含宇宙,“我突然发现,世界不是我们常常以为的那个世界,可能就是你在乎的人和在乎你的人。”    二期学员的面试要求先把答案画出来,然后用5分钟说明,剩下15分钟由同组的其他5名成员提问交流。李晨画了一幅很形象的画,里面是自己、老婆、儿子,还有NPC的店。对他而言,这些就是他的世界。而他未来三年乃至十年要做的事,就是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他而更好。    湖畔二期的面试,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6人。所有学员陈述之后,由大家投票互选,谁应该晋级。李晨所在的小组只有2人入选最终名单。而在他看来,这个结果也让他有些意外,因为仅从商业上看,自己并不是这一组最好的那个。    在二期面试的67人中,有三位是明星身份,但最终入选的只有李晨。卢洋坦言,对公众眼中的明星,他们会更加慎重,考虑的因素也更多。比如,会看他们是否有明星的包袱,是否真的在创业,对商业的思考是什么,创业的反思是什么,“平和、谦逊、开放、分享,这些标准对所有面试者都是一样的,越是明星会越严格。”    二期的招生门槛比一期更高。基本的门槛是,必须要有三年创业经验,必须有三十名员工以上,必须纳税三年,必须有三千万营业额。除了这个必要条件,新增的要求是:报名者必须有3位推荐人,其中至少1位为湖畔大学指定推荐人。指定推荐人可以是湖畔大学的校董、保荐人或者校友。    保荐人制度,是二期招生的一个创新。湖畔的保荐人团队,同样也是星光熠熠。目前,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蒙牛乳业集团创始人牛根生、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新浪CEO曹国伟、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等26位国内知名企业家已受邀成为湖畔大学保荐人。    在湖畔团队的设想中,保荐人制度的初衷,是为真正寻找未来能影响中国经济的企业家。这个伯乐,谁来当最合适?卢洋认为:“只有企业家去看待企业家,才是最合适的。”    传统的面试,通过几十分钟去判断一个人。但创业者本身的商业天赋、品行、企业文化,在圈子里是有口碑的,这些可以依靠保荐人制度去推荐了解的人。    如何避免保荐人碍于情面推荐学员?在卢洋看来,推荐的学员是否合格,需要保荐人为其资质背书。正因为此,不少保荐人都会认真对待。卢洋说,郭广昌作为保荐人,候选的名单原本很长,为此他们专门开会研究,排序,事实上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优中选优。很多保荐人都会把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行业,或者托关系找来的创业者,基本都拒绝了。    “并非做得越大,商业盈利能力越高,就会成为首选。”卢洋举了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位候选人,从目前所取得的商业成就来说非常骄人,业界对他领导企业的前景也非常看好,但他拿不出三年完税证明,因此被湖畔果断拒绝,“我们想传递的是一个声音,真正想办成一个伟大的企业,从第一天开始合法经营,就是一个底线。”    第二期的招生中,共有1800多人报名,湖畔筛选了300多家企业进行走访,最终遴选出67位报名学员进入面试环节,其中39人通过成为正式学员。    外界发现,第二期39名学员所在公司涉足领域更加多元,来自互联网行业的比例则从一期的六成降到不足三成。从互联网、电商、云计算,到文化娱乐、房地产、制造业、餐饮业、医药健康、高科技产业,涉足更加广泛。    从商业规模或者知名度上看,二期学员的阵容也更加豪华,出现了霍氏家族霍英东之孙、现任霍英东集团副总裁的霍启文,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西贝董事长贾国龙、58同城总裁兼CEO姚劲波、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胡郁、Ucloud创始人季昕华、虎扑体育董事长程杭、游族网络董事长兼CEO林奇、好未来董事长兼CEO张邦鑫等一批知名企业家。甚至还出现了一名外国人,R2Games董事贾瑞德,他创业的项目是将中国研发的页游、手游发行到北美、拉美、法国、德国等海外市场。    第二期学员的创业年限,10年以上比例远远高过了一期。平均年龄37岁左右,比一期大了1.5岁。其中,18名学员具有10年以上创业经历,7名具有海外留学经验;创业成果方面,9家是上市公司,12家年营收5亿人民币以上。    姚劲波所创立的58同城就是入围湖畔二期的9家上市公司之一。从2005年创立58同城,到2013年公司在纽交所上市,再到2015年完成58和昔日竞争对手赶集的合并。十年里,姚劲波将信息分类网站从互联网行业的边缘地带,做成了平台级的核心企业。    报名湖畔大学的事,姚劲波很低调,连公司同事都是时候从报纸上才知道他已经被湖畔大学录取的消息。“面试当天,我一个人背着包,就飞到杭州去了。”姚劲波笑称,面试的时候,还有人问,“你是学员还是导师?”    对于领导着几万员工的姚劲波来说,湖畔大学的吸引力在哪?姚劲波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首先是马云的魅力和影响力。其次,学习如何避免失败,对58同城这样已经步入快速通道的上市公司而言,同样重要,“其实58走过很多弯路,有过错误的方向,然后及时调整,才慢慢走到今天。”    不为外界所知的是,在最终进入二期面试环节的67人名单中,有18家上市公司,但最终被录取的只有9家。    “面试的考核中,似乎并没有刻意把公司规模或者上市公司作为特别的衡量因素。”卢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学员互选之后,再由面试官做最后的决定。他们发现,学员选的结果和面试官选的结果一致性很高。    卢洋说,学员在选学员的时候有一个规律,并不是看对方商业做得有多牛,往往更看重三个方面:第一,这人是不是真的有几把刷子,是仅仅赶上了一个风口,还是一时的虚假繁荣。如果这样,同学一定不会认可,他们只认真材实料。第二,看是不是有分享的心态。今后两到三年时间,他们要在一起,如果没有开放分享的心态,那将是痛苦的两三年。第三,很多学员会选择和他不一样的行业,不一样才有新的东西产生。    人和人的不同,这恰恰是一期学员、36氪创始人刘成城最看重的一点: “我和美柚创始人陈方毅关系很好,可是我们两个人的风格完全不同。”    刘成城说,他自己偏向于执行性,想到一个事情会先开始做,再分析,而陈方毅会分析得非常具体、清楚再去做。思维方式的不同,致使两家公司在招人、融资等方面的风格都不同,“陈方毅在很多事情上观点不认同我,但是 尊重我的存在 ,而我也认同我的 操作系统 不能适用于他的硬件。”    不讲成功,只分享失败    3月28日上午,二期学员在湖畔的第一堂课,主讲人是彭蕾,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彭蕾一直被视为马云的左膀右臂,在最困难的时候接任支付宝CEO,短短三年,改变了支付宝的江湖地位。    通往湖畔的道路一直很拥堵,彭蕾迟到了。为了表达歉意,她拿出手机,要给大家发红包,特别问了一句,“大家都用支付宝了吗?”由于湖畔的课堂纪律要求不能用手机,发红包的计划只能留待下次。    这是湖畔大学授课第一次小范围对媒体开放,《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得以在现场和二期学员一起听完了三个小时的讲课。    这次课的主题是阿里的组织能力。在出任支付宝CEO之前,彭蕾很少亮相,但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她长期掌管集团事务、行政、市场及人力资源等核心部门。    “自己直接谈过开除人的举手。”这是彭蕾的第一句话,台下不少学员都纷纷举手。她给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在湖畔的一期学员中,有一个同学找她交流一件棘手的事情。公司三顾茅庐请来一位在业界很资深的专业人士,该人士的江湖地位很高,但总是没办法把想法在公司落地。这位同学很苦恼,想让公司的HR负责人找他谈。    “让HR去跟他谈,是解决之道吗?今后在业内如何相见?大家一定要想这个事。”彭蕾以此展开话题,创业者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从草台班子向正规军转型,创业组织的升级是创业者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的问题。    作为阿里巴巴的18位创始人之一,彭蕾走过的路,可能是课堂里所有学员正在走、或将要走过的路。从宏观方面,彭蕾用两张大图,告诉所有学员,阿里巴巴的三大战略:电商、物流、金融,如何与阿里巴巴的组织体系,使命、愿景和结果,产生连接。    在微观方面,她分享了阿里巴巴喜欢什么样的人才:聪明、皮实、乐观。聪明包括智商和情商,很容易走进别人的内心去感同身受,同时不拒人于千里之外,通过合适的方式和周围的人建立连接。皮实的人,不仅要经得起棒杀,还要经得起捧杀。而乐观的人,对生活保持开放好奇心,在充分客观理性地了解当下状况之后,仍然乐观。    从第90分钟起,整个授课就变成了一问一答的交流,学员似乎永远有问不完的问题。李晨在现场提问,自己和NPC的团队有很正确的价值观,有明确的愿景,使命感也非常强,希望中国有一天出现一个全世界都有影响力的潮流品牌。但现在自己最困惑的问题是,大部分团队是90后,管理团队并不都是专业人士。这个年轻的团队总是对大公司充满羡慕,羡慕别人很专业,有系统的架构,“我要怎么带着这群什么都不懂,但是有热情的90后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第一个想要说的,尽情享受现在的这种自由状态。”彭蕾开始有些兴奋,她苦口婆心地告诉李晨,要抛弃掉任何妄自菲薄的想法,现在要做的,是定几条非常简单的底线,在过程中,让团队建立骄傲感和自我的认可,“我发自肺腑地说,切记不要用太多条条框框把他们锁死,要充分发挥90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要把公司的价值观和体系玩出来。”    而姚劲波关心的问题是,阿里巴巴并购了很多企业,他们的公司文化价值观和考核方式与阿里巴巴肯定不同,会把阿里巴巴的体系渗透到这些公司去吗?    这是姚劲波当下最关心的问题。2015年对58同城和姚劲波来说,都是最不寻常的一年。多年博弈的老对手赶集网和58同城合并终于尘埃落定,但各种挑战也随之而来。    “我原本以为大家都有着同一个发展目标,不至于出现很多问题。但是,自从合并后,理念不一致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最终结果是赶集网高管基本都离开了,开辟新业务去了。而现在58赶集也把很多新业务的控制权都给了团队。虽然我觉得最终的结果不错,但过程的纠结,对人的冲击还是非常大。”姚劲波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经历过这些,在58赶集后其他的合并案例,包括美团和大众点评网,去哪儿和携程网,只要他们来咨询,他给出的建议就是让一方离开。    在对并购企业的价值观和组织体系整合方面,彭蕾坦言,这方面阿里巴巴也有过惨痛的教训。当年阿里收购雅虎之后,“想着把价值观和文化不遗余力地复制到雅虎身上,让他们去接受独孤九剑(阿里巴巴的一套价值观)和考核体系,结果大败而归。”    而现在,阿里巴巴并不打算这么做。对于近些年并购的UC、高德、优酷等公司,阿里巴巴的原则是,所有并购的公司,把阿里当做巨大的宝库和资源,都可以过来各取所需。根据自己所有的业务特点,来取管理的工具、绩效的工具、文化的工具,包括价值观,“你们觉得哪个好用,就来取,不会再强推。”    研究失败,分享失败,从而避免失败,成为湖畔大学最与众不同的标签。    “大部分商学院只会讲外面典型的成功案例,怎么运用到自己的场景上,是需要很大的创造力,但是怎么避免错误,不需要太多想象力。”曾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湖畔大学的这个取向与马云的理念一脉相承,他很爱讲犯过的错误,甚至说以后要出一本书,就叫《阿里巴巴犯过的1001个错误》,“拿这个跟大家真正分享,这才是宝贵的财富。”    对于湖畔大学来说,对待失败的态度也成为选择学员,甚至选择校董的尺度。    卢洋记得,在学院面试的时候,要求学员填一个问题,分享过往的一个失败的经历。有一个学员,商业上也很牛,但他不愿意填写,有很多担心,譬如万一有人拿着这些去炒作。“对于没有意愿分享失败的学员,我们果断拒绝。”    在卢洋看来,对于未来的企业家来说,开放分享的心态也是最基本的,校董史玉柱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很看重他曾经的失败,我们更看重他对于那次失败的反思是什么。”卢洋说,一个伟大的企业,对待失败的态度,会成为这个机体的文化和本能。如果企业没有自我觉察和修复的能力,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    不跟传统妥协    回到2015年5月,一期学员的第一次授课,主讲人是马云。这次授课给刘成城留下的印象很深,马云给湖畔的学员讲了很多成体系的阿里的相关信息。    由他所创立的36氪当时正面临困难:公司的升级面临着各种冲突,很多决策不敢做。    “马云说了一句话:做公司,要有决断能力。阿里巴巴内部也有这样一句话:做正确的事,不止是正确地做事。”刘成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马云让他最佩服的是,做决定时候的心态是“我一无所有”,在这种心态下做决策是最轻松的,才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这种心态已经影响到了他。1988年出生的刘成城,在2010年创立36氪时,才22岁。36氪一开始是个科技资讯媒体,近两年开始快速多元化发展,已经不断扩展到创业服务和股权投资,已经有几万家创业公司活跃在36氪平台上,成为目前创投圈公认的几个主流创业平台之一。    “我现在的想法是:我们什么都没有,一切成功都是阶段性成功。”刘成城坦言,湖畔让他明白,先选正确的事情,再来顾及它会影响的部分。    一年的学习,对他触动最深的人,还是马云。他告诉《中国新闻红周刊》,除了“口才好”这种外在形式之外,马云讲得最好的,是讲出了一定阶段创业者最需要的东西。    “在创业者的世界里,很多想法和行为是不为他人所理解的,在其位才能懂他们的决策和所思所想。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少有人能与创业者进行交流。”他举例,当一个公司经历了早期探索阶段之后,一定会回到现实,进入必须要有商业价值的阶段,在做决策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关于人性的问题,“马云讲的东西对我们很有帮助,是回归人性本质的。”    “在学武功的阶段,师父告诉我们要挑水练功,但我们都觉得很辛苦。但马云呢,他武功很高深,但他也在挑水,只有跟他交流过后才能明白原来挑水的意义如此之大。”    一年里,第一期学员完成了“战略”“组织变革”“创业者的征途”“慧眼禅心”“硅谷游学”“DT时代”等六大模块课程的学习,授课老师有马云、冯仑、史玉柱、张维迎、彭凯平、高晓松、黑石集团创始人兼CEO史蒂夫·施瓦茨曼等。    一年的观察下来,卢洋发现,很多一期学员身上都有了微妙的变化。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学员们的提问和回答,间隔时间非常短。这种抢话筒的感觉,用卢洋的话说,是“秀智商”。经过一年之后,大家依然会积极发言,但会停顿十几秒,真正开始思考,“更少的是表现自己,更多是为了讨论问题。”    在学员身上,曾鸣看到了更多的改变和升华。“把这些聪明人都弄到一起,大家发现谁也不比谁更聪明的时候,学习的心态更开放了。”曾鸣说,很多年轻企业家少年得志,难免自负,还需要磨练。在湖畔这一年,他们被反复强调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有的学员,觉得自己被开发出来。原来更多觉得创业有意思,后来觉得是否有意义,也变成了思考方法,这是我们特别希望看到的升华。”    经过了一年的摸索,卢洋带领的湖畔团队终于可以拿出一份像样的湖畔大学课程体系了。今后,所有课程将围绕“中国民企三十年”“DT时代的商业”“百年系列”三大脉络展开。以“DT时代的商业”为例,课程设置包括使命愿景价值观、基础设施、生态战略、用户与产品、复杂关系、资本与公司治理、领导力、组织创新、美国游学、反思失败、范式革命等模块。“百年系列”的课程包括科学与技术史、商业与财富、社会与文明三大模块。    在学习形式上,湖畔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三年中除了每两个月4天的集中学习模块,还有每两个月一家企业的小组案例研究,以及贯穿全年的湖畔大学App在线学习。    摸索了一年,在整个教学安排上,教务长曾鸣仍然不敢有丝毫懈怠。“如果只讲干巴巴的理论,这些人一脚就把你踹下去了。有几个人实践又比他们强多少?外面的资源他们都接触过了,这个班确实挺难弄的。”    一期学员的第一次案例分享,就让曾鸣差点当场“蒙掉”。这是第一次尝试直接拿学员的案例来分享,后来发展成对这个案例全方位的解剖和讨论。曾鸣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当时的讨论完全不留情面,有很激烈的观点上的差异,学员和学员之间甚至吵了起来,“那是我看到的最激烈的一次课堂讨论,场面的确有点失控,不知道该打断还是怎么收场。”    在曾鸣的从教生涯中,这是从未有过的师生关系。一种充满挑战性的课堂关系,成为湖畔课堂的常态。这是一帮聪明人聚在一起,正在做着最有创造力的事情,课堂的氛围可想而知。学员对于教学安排的意见表达,也很直接。在曾鸣看来,这是湖畔所倡导的方向,“湖畔一直强调和学员共建,他们也影响整个过程,大家一起在尝试创新,什么方式真正有效果。”    这种不同寻常的挑战,对湖畔团队来说,意味着必须解决几个问题:第一,学员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在过去一年中,这个问题被反复争论。”卢洋说,湖畔的使命是帮助企业活下去,活得久。因此,从这个角度企业应该是过了生死期的阶段,上升到企业家的角度,把格局打开,更多考虑愿景和使命问题,“这是湖畔能给他带来的东西,而不是解决眼下问题的一招鲜。”    而最大的难题还是师资问题。“文武双全的老师很难找。”湖畔大学教务总监李丽娜对此深有感触,在教师问题上,湖畔一直在磨合,企业家和教授如何搭配,什么样的方式能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间尝试过很多方式,比如冯仑和张维迎,是以前的大学同学,由他们来一起组织完成3天内容。为了搭配史玉柱,找到了做创业创新研究的罗小薇教授。但新搭档之间总会存在默契度的问题,为此,史玉柱和罗小薇进行了多次对课,“不去强求他们之间的结构关系,而是让每个人身上最闪光的一点到极致。”    “有段时间偏经验分享,因为这是企业家的天然优势,还有一个原因是没有找到特别好的老师把理论讲得特别透,不太敢往这个方向走。”曾鸣坦言,现在每两个月学员会分组进行案例学习,这是一个很考验湖畔功力的设计,“最担心的是要有一个老师,能够点评到位,整个案例学习才能拔高,这种人太缺了。”    这种点评,对教师的知识面、能力、气场的要求都很高,曾鸣说,刚开始对这个方式感到迟疑,原因在于,“如果学员花了这么大力气,没有一个人能一点就透,那就像一壶水一直在90度,一直憋着。”    “我们就锚定一个点,每个老师在一个问题上要极致通透。”李丽娜说,湖畔给了所有来上课的老师一个背后的任务,要尝试建立这个领域里知识的系统性。    对于卢洋来说,做教育和以前做业务最大的不同,就是教育的检验期太长,不像产品投放市场就有反馈,“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但如果我们放弃了,那我们就完全丧失了真正找到最好形式的机会。”    在曾鸣看来,湖畔不会去跟传统妥协,“在老师问题上,如果你只会发表文章,或者虽然会讲课,但课程没有深度,这些内容在湖畔都不会进来。”    曾鸣相信,如果形成这种运作方式,有三五年,积累了一批用新的方式做研究、和社会互动的教学队伍,和现有机构的差距会很快拉开,“很多东西会一点点积累,最后会看到很不一样。”    让有使命感的人不孤单    每一期湖畔大学新生入学,为他们讲第一堂课的都是马云,主题都是围绕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这也成了湖畔大学的底色。    马云认为,一个企业应该首先讲“使命、愿景、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再来谈“战略、组织、人才”,KPI的管理是为了保证“使命、愿景、价值观”的落地。    马云特别有使命感,这是外界对他的一贯印象。从早年阿里巴巴创业的时候开始,他就立志“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在曾鸣看来,后来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碰到的很多挑战,其实帮助马云做选择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还是使命感。他的使命感跟时代给予的大机会的结合,才最终成就了阿里巴巴。    外婆家的创始人吴国平是二期学员,刚刚入学,听完马云的讲课后,就已经打算开始重新梳理外婆家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湖畔大学最吸引他的地方,一是马云,二是价值观,“如果价值观不同,我肯定不来。”    而这种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在他看来,就是通过企业影响社会,“别的都是战术问题,文化才是企业的根基。”    听完了讲课之后,他对外婆家未来的使命和愿景也开始重新梳理。“西湖不是杭州人的西湖,是人类的西湖。西湖文化包含餐饮,把我们的文化、生活方式跟世界去分享,这是我的使命,因为我非常了解杭州。”    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吴国平也习惯开始思考价值观这种抽象的命题。“刚创业的时候从来不考虑,买得起桑塔纳和手机就很开心了。”他坦言,真正的企业家需要面临很多痛苦,可能今天会考虑物质多一点,明天又会思考精神多一点,说到底,就是为自己想,还是为他人想,“反反复复”。他笑称,自己还在通往企业家的初级阶段。    “我们用过一个词来定义企业家精神,叫坚守底线,完善社会。”卢洋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马云曾经有过一个解释,把所有的做商业的从业者分成三类: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生意人是有钱就赚,唯利是图。商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商人到企业家,边界在完善社会,“这有点像我们一个不成文的价值观。如果不是有共同的价值观,也不会聚到一起。学员也不会选择湖畔,湖畔也不会选择他。”    在曾鸣看来,湖畔之所以强调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是因为,很多企业家都有零碎的想法,但湖畔把这三件事放在了一起,告诉他们三者怎么互动。战略是怎么被愿景驱动的,愿景是怎么实现使命的,价值观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湖畔最大的意义不在于教方法,而是让有这种倾向的人意识到他不孤单,这条路是走得通的。”曾鸣坦言,创业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养家糊口,绝大部分创业者不需要,也没有使命感,很正常,“但对于一小部分有这样想法的人,希望湖畔成为他们最好的家园。”    湖畔到底能给学员什么?马云一直坚持,湖畔不教企业家赚快钱,“在这个大学里面,我们不会教你怎么具体赚钱,解决你今天员工的问题。这些课程有没有?我们都会有,但这不是我们这个学校主要教的东西,我们希望这个学校分享的是让你的企业能够活得更长。”    相比一些企业之术,曾鸣认为,湖畔这个平台能够给创业者提供更大的价值,比如以前没有的知识,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创新,“更多不是看重你现在在做什么,而是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是不是五年以后还是一个弄潮儿。”    和阿里巴巴无关,  但必然打上马云的烙印    湖畔大学和阿里巴巴是什么关系?是否是阿里巴巴未来战略的一种延伸和人才储备项目?在卢洋和曾鸣看来,这是对湖畔的一种误解。    “我们去选这些学员的时候,是不会去跟公司内的所谓业务团队做任何沟通,不会去看待是否跟阿里战略是否有关。”卢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湖畔大学,从第一天成立的时候就保持中立性,从法律意义上和阿里巴巴没有任何关系,是在民政厅下注册的民非组织。整个运行机制也在参照国外大学的独立运作模式,学校未来决议,由校董会投票决定。    阿里巴巴的业务竞争对手,或者阿里巴巴竞争对手投资的企业,同样可能入选湖畔。在二期学员里,季昕华是Ucloud创始人,从业务关系上说,这是阿里云的直接竞争对手。“当我们上门找到他的时候,他也很好奇,首先问我们,你知不知道我是你们的竞争对手。他担心我们不知道。我们说,我们非常欢迎。”卢洋表示,这是一个将会有300年历史的大学,不是阿里巴巴的学校,马云只是发起人。    姚劲波的58同城是为数不多、同时又接受了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家巨头投资的公司,在他看来,这完全不影响他来报名湖畔大学。    “世界在快速地变化,一开始越来越乱,然后变得越来越融合,如果抱死一条心,认为不是敌人就是朋友的心态是落后的。”姚劲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BAT在慢慢地交融,他不希望58属于任何一派,谁帮58跑得更快,就会跟谁在一起,包括竞争对手百度,如果有机会,也会与百度合作,“所以我接受了腾讯的投资,也来参加湖畔大学,因为我不属于任何一派。”    “湖畔大学跟阿里没任何关系。”曾鸣表示,湖畔是一批企业家为了回馈社会和培养年轻人投入做的一所独立大学,这点很清楚的。但湖畔大学跟马云肯定是有关系的,它必然打上了马云的烙印。    现在,一个关于湖畔大学的更大规划正在启动。阿里巴巴已经在杭州拿下了300多亩土地,预计2019年底会建设一个上万平米的真实的湖畔大学校园。    在马云的设想中,湖畔大学并不只是面向企业家,他希望更多年轻的政府官员、艺术家来到湖畔大学。“企业家和政府现在称之为 亲、清 ,就是亲近、干净,只有互相理解,才能走到这一天。”    在卢洋看来,湖畔未来的方向不会是所谓少数精英的游戏。“一期和二期只招聘了36个和39个,原因是刚开始起步,现在只有线下的课堂。”卢洋说,目前的客观条件决定了看上去似乎只是一个小群体,但未来湖畔大学沉淀之后,如果形成了“创业的本草纲目”或“未来新商业的航海图”,会开放给整个社会。    “湖畔现在偏线下,小班为主。湖畔的将来,一定是偏互联网,开放的覆盖为主。”曾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还很少有人去考虑,互联网对知识创造的影响,这是湖畔很独特的地方,他们希望用三四年时间,把知识创造的互联网模式做出来。一旦形成,学校的边界也会不一样。    而一切有关湖畔的最终归核都是新商业文明。“互联网真的改变了社会的基本方面,包括价值观,开放透明互动。”曾鸣坦言,让有潜力的年轻人,尽早接触这种观念,对他们会有很大帮助。    聚集一批有同样情怀的企业家,打造一个新的商业文明,成为湖畔大学的使命和愿景。马云在开学典礼上充分阐明了这份使命:以后没有什么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大企业、小企业之区别,只有你是否适应新的商业文明,是否有企业家精神,是否对问题的看法不一样,是否对问题的深度不一样、广度不一样,是否有强大的情怀。    马云说,他相信新的商业文明的时代已经到来。只有越多人相信新的商业文明,越多的人懂得开放、分享、自在,活得长、活得久,商业本身的群体才会受人尊重。    在开学典礼上,柳传志和马云定下了一个关于湖畔大学的十年之约:马云先生,十年后,记住,要认真地邀请我到这儿来吃顿饭,让我亲眼看看,那时候湖畔大学到底是什么样的。     本文首发刊载于《中国新闻周刊》总第751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原标题:马云的情怀:办一所300年的大学)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云 三大癌症 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