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学家大都信奉潜规则西方经济学,马克思的

截止发稿时
欧元汇率713.6900&英镑汇率924.2300&日元汇率5.7669&美元汇率655.5500&
& & ——价值中国网人物专访录& & 价值中国网:目前,国内研究西方经济学的所谓“主流”当道,有人说马克思经济学已经过时了,你怎样看待这种论调?& & 戴英马:目前中国的所谓“主流经济学家”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这些人拿不出可以称之为“学术”的东西来;自认为坚持马克思观点的经济学家也不能令人满意,因为他们也并未拿出什么新东西。认为马克思经济学已经过时的大多数人,可以肯定,连《资本论》都未看过,更遑论读懂了。但我想,最重要的确实还是如何真正在经济学理论上有所创新,而这是极难的,但总还是要试着前进。& & 价值中国网: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两个核心理论,萨缪尔森却分别评价为“不必要的弯路”和“粗糙的工资剥削理论”,并且用分析证明的利润率没有下降而是略有上升来批驳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导致利润率下降,产业后备军工资下降,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结论。您怎样看待?& & 戴英马:劳动价值论并不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核心,剩余价值理论才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核心,但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出发点和基础。劳动价值论是由李嘉图大体完成的,在这一方面,马克思只是比李嘉图更彻底,但这就需要新的细致的研究。在此,引用一段萨缪尔森的话是相当有说服力的:“马克思的经济学是从劳动价值论开始的”“一个细心的研究表明,马克思的价格理论同半个世纪以前的李嘉图的价格理论差别不大。马克思的洞察力的精髓是在于赤裸裸地暴露利润的性质。”(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页)我以为,这也是李嘉图不为当代众多西方经济学家所欢迎的重要原因。实际上,萨缪尔森的这段话,已经不由自主地承认剩余价值理论反映了客观事实:“马克思的洞察力的精髓是在于赤裸裸地暴露利润的性质。”这就是全部问题的关键啊!& & 一切试图以主观价值论作为自己立论基础的人包括萨缪尔森以及其他人,实际都是不能坚持到底的,如果价值真的是主观的东西,积累、资本、利润等等,就都决不会有客观的衡量标准了。所以当他们反驳马克思利润率随资本有成提高而有下降趋势的论点时,其实他们已经默认了以劳动价值论为讨论的基础。& & 但利润率随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有下降问题,人们举出过统计数据与理论相悖。这个问题本身相当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清楚。在此仅指出一点:温和上涨或急剧上涨的物价,在现行的会计财务核算方式下,会相应地形成一部分虚假利润并使名义利润率提高,这些虚假利润其实只是原有资本的变形。希望以后在适当时机再作讨论。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我以为关键是劳动者的相对地位问题,而且不仅仅是年收入的差别,还有非常重要的占有的资产额的差别。至于例如我国的普通劳动者,难以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相比,那本来就是清楚明白的事。& & 价值中国网:说到对马克思的批判,不得不提另一个人,张五常甚至说“严格的说,马克思理论不是过时,而是从未对过”“马克思是最蠢的”“马克思已经奄奄一息”,并且用“唯我论”来否定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张五常和萨缪尔森的批判有何差别?& & 戴英马:张五常是不必论的,他的这些说法离学术何止千万里。但我看此人政治上敏感性极高,很注意看什么人说什么话,非一般人所能及,所以他几乎总是混得开,即使在美国被追着打很没有脸面的官司,似乎也还是脱身了。& & 说到萨缪尔森,看他的第12版《经济学》对马克思评价何等之高,后来我在书店看他的新版《经济学》,几乎删得一句也不剩了,可见,真有学术良知是何等之难。还是引他《经济学》第12版的几段话吧:& & “你将会发现象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米尔顿·弗里德曼、詹姆士·托宾和罗伯特·卢卡斯这样一些思想巨匠的学说。”(该书序言)& & “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在这方面,I·伯林写道:‘19世纪的思想家,没有一个象马克思那样对人类产生如此直接、深思熟虑和巨大的影响。’”(该书1290页)& &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历史的经济解释是他们的能经久存在的贡献之一。肤浅的分析往往指出意识形态左右人们行为的方式。但是这使我们还要对几乎所有的东西作出解释。马克思指出了处于我们价值观念背后并决定它的经济利益的作用。”“属于上层建筑的信仰、法律和意识形态是生活的物质条件和阶级的物质利益的反映。”& & “一旦马克思和恩格斯帮助我们开阔了眼界……一旦我们吸收了马克思的思想,我们就永远不会陷入辉格党人对历史所持有的错误看法——幻想19世纪英国的资本主义是人类文明的顶峰,或幻想无产阶级的胜利必将结束阶级斗争,或甚至幻想经济的演变将不会改变1985年的福利国家。”“‘所有这一切都将成为过去’,这就是卡尔·马克思的最终论点。”(该书页)& & 可以看到,至少在《经济学》第12版里,萨缪尔森对历史唯物论是高度肯定的。而历史唯物论,如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不久所指出的,是马克思最重要的两个贡献之一。& & 这就又要讲到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另一个贡献即剩余价值理论。不必再在此作详细分析,其实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剩余价值理论相当容易理解。从历史上讲,奴隶为奴隶主提供产品、租佃农民要向地主缴租,这样提供的产品和缴纳的地租难道不是奴隶和农民的剩余劳动的体现吗?而剩余价值只是剩余劳动一定的社会形式。奴隶和租佃农民为什么要向别人提供剩余劳动呢?因为奴隶主和地主是生产条件的所有者啊!超经济的强制在那时则是维持经济权利的社会保障。& & 现在还要论证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理论是正确的,实在是很没有意思的,我想,也是潮流使然吧!但是,现实的和历史的真相,终究不可能被轻浮的幕布所遮盖;所映照出的,也是自称坚持马克思立场者的无能。& & 价值中国网: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供求平衡下决定均衡价格的大小,却感觉没有从根本上阐明价格的内在实质,你认为这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死穴吗?& & 戴英马:可以这么说。但我以为,当代西方经济学真正取得了卓越成就的领域是应用经济学,本人对西方经济学在各门应用经济学所取得的成功是非常钦佩的。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的科学成分,其实也属于应用经济学范围,而不属于理论经济学。关于应用经济学与基础理论的关系,只要仔细体察一下就可明白,应用经济学以及对重大的经济问题的客观分析,实际是以默认劳动价值论为前提的。例如,成本分析、的调节对象、投入产出分析、证券和衍生产品的定价理论与定价模型,都是如此。否则的话,请设想一下:面对着的是实际而具体的根本不理睬个人感受的价值量,却认为,这些价值是多少个个人的主观价值的汇合。这样的所谓价值量还能够被计量出来吗?& & 价值中国网:您在文章中说“商品的价值衡量的地域范围的扩展、商品的价值衡量国际化,是一个必然趋势”,您可以举例说明下这个观点吗,这个观点有哪些现实意义?& & 戴英马:以我国为例,改革开放之前国内产品的大部分,就程度不同地与国际市场处于隔离状态,这时候国内商品的价值衡量,也就基本上局限于国内企业的生产水平,即限于国内产品的劳动消耗水平。但那时出口的农产品和其它原料产品,在国际市场就要和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进行比较,这就是国际范围的价值衡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外向度的提高,我国生产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进行价值衡量的绝对额和比例,以及衡量的范围,无疑都显著增大了。可以举一个更具体的例子,人们大约还记得,加入世贸组织谈判时,一个很大担心是入世对我国农产品的冲击,怕竞争不过人家,农民要遭殃,因为此后我国农产品的价值衡量是从国内市场扩展到世界市场了。这也是中美入世谈判时双方讨价还价相当激烈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经济实务的角度讲,这个问题的意义其实就是市场竞争,是从国内的竞争扩展到国际市场的竞争。竞争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生产同样种类、同样质地和同样性能的产品,谁花费劳动时间最少。经济学基础理论就是这样和应用经济学、实际经济问题联系起来的,而且这种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管人们自己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 & 价值中国网:目前,中国的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者还很大程度停留在前苏联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水平上,在当代,我们应该怎样推进和创新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工作?& & 戴英马:没有捷径可走。当今中国,真能献身于学术研究的,本来就极罕见,何况往往还是大话、空话。前几天读了邓拓几十年前研究中国资本主义生产萌芽问题的论文:《从万历到乾隆》,觉得至今仍是研究这个课题的最好成果之一。他是花了相当大力气,从民间收集了上百份北京西山门头沟民窑(矿业)的股本构成和利润分配的原始契约、其他原件,再仔细地作具体研究。但是,人们往往不会对这样的研究结果感兴趣。不妨在此说一说,本人已经在财政频道发表的《理论经济学》第五章〈生产资料的循环再生产〉、第六章〈劳动生产率与利润率〉虽然出发点是马克思的经济学,但所研究的实际是新的东西,与马克思的理论差异已相当大,但有几个人会去仔细看呢?& & 无论应用经济学的研究还是理论经济学的研究,都必须是深入而具体的。经济学的进展取决于证明了什么新东西,而不是提出了什么“新论断”,也不是谁认为应该怎样,那是没有用的。& &
更多信息请点击:西方经济学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评价和研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西方经济学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评价和研究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活跃在当代中国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批判与创新》评介--《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11期
活跃在当代中国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批判与创新》评介
【摘要】:正在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的集体努力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的直接指导下,经过一年半的工作,由刘思华、项启源、杨承训主编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批判与创新》出版了。书中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或学者作了学术思想与理论成就的简介,展示了他们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革命立场和学术风格。1.学术理论批判评介本书对各位学者的理论批判内容进行了概括,认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这些理论批判成为我国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091.91【正文快照】:
在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的集体努力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的直接指导下,经过一年半的工作,由刘思华、项启源、杨承训主编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批判与创新》出版了。书中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或学者作了学术思想与理论成就的简介,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靳文志;;[J];理论月刊;2009年01期
卫兴华;;[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刘德华;;[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李翀;[J];经济学动态;1998年02期
尹伯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郑兴碧;;[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卫兴华;;[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蔡孝天;黄青青;;[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25期
陈承明;;[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顾自安;;[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明俊;;[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李松龄;黄玉龙;;[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王仕军;;[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戴武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白永秀;马小勇;;[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胡代光;;[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深化企业改革[C];1987年
吴季松;;[A];落实科学发展观——2006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学术论文汇编[C];2006年
张存刚;田彦平;;[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李娟;邓海潮;;[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简新华;;[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周肇光;[N];光明日报;2002年
钟丽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记者 刘志良;[N];金融时报;2005年
何干强;[N];社会科学报;2000年
刘晔;[N];人民日报;2001年
杨双菁;[N];中国财经报;2005年
本报特约评论员 新望;[N];经济观察报;2005年
晏智杰;[N];社会科学报;2005年
杨帆;[N];中国经营报;2001年
刘国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索红;[D];吉林大学;2009年
张宝江;[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郑若娟;[D];厦门大学;2006年
罗昌瀚;[D];吉林大学;2006年
刘建其;[D];厦门大学;2003年
王宏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杨建飞;[D];西北大学;2004年
张雄;[D];复旦大学;1995年
郭笑撰;[D];武汉大学;2003年
林建华;[D];西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柏琳;[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苏会敏;[D];河南大学;2009年
彭金柱;[D];河南大学;2001年
王春晓;[D];河南大学;2005年
秦亚冰;[D];河南大学;2009年
刘健;[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杨光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王玉;[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喻刚;[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伦朝辉;[D];河南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