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温度影响疲劳疲劳与可靠性的关系模拟仿真吗

汽轮机转子连接件强度及可靠性分析--《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汽轮机转子连接件强度及可靠性分析
【摘要】:
汽轮机作为热能发电、大型船舶等领域的原动机,其安全性及耐久性直接影响到经济生产。可靠性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准确地评价出汽轮机涡轮转子系统的工作安全程度和耐久性能,对实际生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螺栓作为涡轮转子系统的一个重要部件,其可靠性情况是评价结构整体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根据某厂提供的汽轮机数据资料,对转子连接件螺栓进行了强度计算分析,并得出其可靠度结果,提出了转子连接件螺栓可靠度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此作为工程应用的理论参考。希望通过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关注和控制,对工程应用及产品设计有所帮助。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根据厂方提供的涡轮转子系统模型和相关数据资料,先对连接螺栓进行预紧力计算。然后通过在工作状态下的强度计算,找出了螺栓的应力集中区域和疲劳断裂危险点。
(2)改变螺栓材料性质、转子转速、工作温度等参数,重新对转子系统进行强度计算。通过观察危险点的应力应变情况,得到了计算螺栓可靠度的重要数据资料。
(3)根据相关可靠性理论和可靠度计算方法,推导出螺栓可靠度计算公式。将之前计算得到的相关数据,带入到自行编写的涡轮转子系统可靠性分析专用软件RAT2.0,得出转子连接件的静强度和疲劳可靠度分别为0..9999。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TK26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琪辉;[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杨阳;[D];燕山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细毛,崔晓辉,艾明辉;[J];东北电力技术;2004年12期
吕震宙,冯蕴雯;[J];力学进展;2000年01期
刘志强;李炜;徐辉;;[J];农机化研究;2006年02期
王坤,黄树红,张燕平,高伟;[J];汽轮机技术;1999年05期
高勇,王延荣;[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5年02期
常亮明;[J];质量与可靠性;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阿明;王力忠;田秋月;;[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石媛丽;宋文华;董影超;;[J];安全;2011年10期
金国龙;谢雄耀;王如路;;[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方绪文,唐洁影,黄庆安;[J];微纳电子技术;2004年07期
方绪文,唐洁影,黄庆安;[J];半导体学报;2005年02期
罗家莉;;[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邓大国,段锦文;[J];包钢科技;2005年04期
杨绍奎,孟惠荣,李威,张福田;[J];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1998年04期
刘文涛;高纪朝;肖慧鑫;童勇;;[J];兵工自动化;2007年02期
苗耀华;[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岳生;王新图;;[A];第五届电子产品防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续)[C];2006年
胡磊;王轲;;[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于琦;邹安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房灵申;赵明扬;徐志刚;;[A];第二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闫相祯;高进伟;杨秀娟;;[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邓爱明;张明荣;梅华生;;[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孙河洋;马吉胜;陈謇;范兆军;;[A];第四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杨萍;王翀;;[A];第四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黄学伟;蔡力勋;梁波;;[A];2008全国MTS断裂测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王健;彭立强;;[A];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丽娜;[D];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2010年
宋晓梅;[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凌丹;[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班丽丽;[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王伟;[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张铜柱;[D];吉林大学;2011年
樊少华;[D];吉林大学;2011年
张恒良;[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同长虹;[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段红燕;[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新蕾;[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王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夏云清;[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马利强;[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方桂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何伟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王岩;[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杨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邹峥;[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胡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业农,施祖康;[J];兵工学报;2003年01期
纪玉杰;孙志礼;李良巧;;[J];兵工学报;2006年01期
陶晋,王小群,贾玉国,谈嘉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卢梅,陶晋,熊和根,唐良芬,谈嘉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陶晋,史铁军,崔兴山,谈嘉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潘渝伯;[J];船电技术;1999年02期
朱法义,蔡成红,闫牧夫,刘志儒,陈静东,马崇信,张照智,张林;[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4年03期
吕金华;[J];电力学报;2002年02期
吴志良,冒天诚;[J];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戴雅康,任瑞铭,李国柱;[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艳丽;[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唐迪;[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林瑞雪;[D];燕山大学;2012年
李秀红;[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朱建军;[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周妍;[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邵正荣;[D];扬州大学;2005年
郭江荣;[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胡增强;[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陈炜;[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步辉;[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王剑;[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曹世超;[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聿贤,陈汉尧;[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1年04期
邱友平,顾元宪;[J];固体力学学报;1997年01期
蔡开元,文传源;[J];航空学报;1990年01期
吕震宙,冯元生;[J];航空学报;1996年06期
;[J];Chinese Journal of A1995年01期
吕震宙,岳珠峰,郑长卿;[J];金属学报;1996年12期
孙志礼;赵乃素;;[J];机械设计与制造;1991年03期
吴杰明;;[J];机械设计;1987年02期
麦华健;;[J];机械设计;1987年06期
王光远,王文泉,段明珠;[J];力学学报;198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巨生,常鑫,夏同棠;[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姚其峰,刘建民,王立江,崔忠善;[J];中国修船;2001年04期
王坤,黄树红,陈小东,陆继东;[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荆建平,孟光;[J];汽轮机技术;2003年05期
魏世平;[J];有色设备;2003年06期
龙红能,殷国富,周丹晨,成尔京;[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22期
,任浩仁;[J];电站系统工程;2004年02期
袁鹏飞,盛德仁,陈坚红,李蔚,任浩仁;[J];动力工程;2004年05期
刘文化;[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5年07期
王治国;[J];河北电力技术;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艺处;雷文;;[A];2010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上海电气杯》征文论文集[C];2010年
岳建海;黄毅;;[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9年
杨宇;;[A];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交流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张立君;刘景春;王九崇;;[A];全国火电600MWe级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谢永慧;邓实;张荻;丰镇平;;[A];2009年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辛晓辉;曹树谦;;[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刘华锋;王炜哲;蒋浦宁;刘应征;陈汉平;;[A];第十五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摘要及论文集[C];2010年
高丽华;孙盘康;王国忠;赵宏伟;王晓良;杨建明;;[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三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蔡正德;;[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赵景辉;;[A];全国火电200MW级机组技术协作会第24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梁娟 周一工;[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坤;[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朱明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峰;[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杨凤;[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白云;[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周亚武;[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甘霖;[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梁天杰;[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王尧明;[D];武汉大学;2004年
张涛;[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靳向往;[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黄鼎鼎;[D];东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晶片级封装的可靠性分析--《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晶片级封装的可靠性分析
【摘要】:
随着电子产品朝着体积小,重量轻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封装结构。其中符合轻薄短小与高密度的要求,并且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的晶园级封装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上许多公司都正在发展或者已经开始提供具有晶园级封装和工艺的半导体器件。
在各种数值分析方法中,最常被封装领域采用的为有限元素方法。有限元素方法可以经由几何与元素的分割描述封装结构尺寸、材料、边界条件与负载等特性,并可借由元素适当的细化而得到精确的数据解。而在分析封装结构时,由于组成材料的材料性质大多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同时锡球也会因结构的热膨胀系数(CTE)的不匹配问题产生低周疲劳破坏现象,由此可知使用有限元素方法分析封装热疲劳问题时,计算量甚为庞大。为了准确预测封装体破坏现象,在锡球部的元素必须适当的细化,以求得准确的锡球应变状态,然而此一元素细化过程与材料特性需求的计算非常耗时,本研究在第三章的目的即在试着找出一种适当的锡球元素细分的方法,以求得准确的锡球应变状态,并节省程序的运算时间。在本文的架构中首先使用一个有实验数据的简单封装结构的模型做为锡球网格细分的验证,验证部分采用Pao双层板(double-beam)做为有限元素仿真的模型,验证的目的不只在于找出锡球网格细分的方法,更可以借着与实验数值做比对,确认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再者,在本文中使用有限元素分析软件ANSYS中的误差评估选项,做为辅助确认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参考指标。本研究的第四章中针对WLCSP模型进行可靠度分析,并对于WLCSP进行可靠度改良设计与分析。
晶园级封装实效的主要原因是作为接点的锡球疲劳破裂,这是因为不同材料间热膨胀系数不同所造成的热应力/应变。本文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锡球在温度循环负载下的非线性应力和应变行为,使用双层板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做比较,验证模拟的准确性。并由Coffin-Manson和Modified Coffin-Manson关系式预测疲劳寿命。最后探测锡球配置方式和缓冲层材料性质对于锡球疲劳寿命的影响,以获得高可靠度的封装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TN40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殷和国,杨银堂,崔占东;[J];半导体技术;2004年09期
高凌;;[J];每周电脑报;1999年21期
;[J];电子科技文摘;2000年07期
丁辉文;[J];半导体技术;2003年10期
吴尘;;[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J];计算机与网络;2006年18期
丁辉文;[J];半导体技术;2003年09期
来新泉;代国定;臧明相;岳建国;李先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J];每周电脑报;1999年13期
胡建萍;陶映旭;;[J];光通信技术;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令新;吴娟芳;姚波;杨书雨;罗国安;王义明;;[A];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员春欣;江建慧;;[A];第十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姚睿;王友仁;于盛林;;[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孟伟丽;宋世平;樊春海;;[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王文明;;[A];2010振动与噪声测试峰会论文集[C];2010年
秦理;程良伦;;[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刘文帅;张铭;;[A];第七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杨明;李力;王厚军;;[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4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赵拥军;;[A];21世纪中国电子仪器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C];2004年
蒋斌;肖佐楠;;[A];2005中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阿定;[N];计算机世界;2005年
记者张北平报道;[N];网络世界;2002年
本报记者 卜居;[N];计算机世界;2002年
曾小丰;[N];中国电子报;2007年
王雅慧;[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雅文;[N];金融时报;2006年
刘洪宇;[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许泳;[N];计算机世界;2008年
祁金华;[N];网络世界;2008年
;[N];人民邮电;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计慧杰;[D];上海大学;2011年
蒋建忠;[D];江南大学;2009年
程婷;[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陆思安;[D];浙江大学;2003年
罗春;[D];东南大学;2006年
王安;[D];山东大学;2011年
谢满德;[D];浙江大学;2006年
殷录桥;[D];上海大学;2011年
郭御风;[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李君;[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昌顺;[D];辽宁大学;2011年
邢冬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王虎;[D];山东大学;2011年
钱伶琳;[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付浪;[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彭颖;[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李少君;[D];苏州大学;2012年
张贺;[D];辽宁大学;2011年
王瑞蛟;[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张伟峰;[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var searchResultHtml=$("#tabSearchResult").html();
var titleThis="";
$.get("converge-by-key",
{"item_id":$(this).attr("id"), "rnd":new Date().getTime()},
function(data){
$("#convergeResult").html(titleThis+data);},
$(".converge").removeClass("selected");
$(this).addClass("selected");
$("#navigation").treeview({
persist: "location",
collapsed: true,
unique: false
$(".navBg").click(function()
var arrow = $(this).find("span.arrow");
if(arrow.hasClass("up"))
arrow.removeClass("up");
arrow.addClass("down");
else if(arrow.hasClass("down"))
arrow.removeClass("down");
arrow.addClass("up");
$(this).parent().find(".menus").toggle();
var convergedHTML="none";
var url="'"+document.location+"'";
var isKOS="false";
var isConvergeFieldStr="false";
var index=url.indexOf("simple-search");
var filed=$("#tfield1").attr("value");
if(isKOS=="true" && isConvergeFieldStr=="true" && (index!=-1) && (convergedHTML=="" || convergedHTML.indexOf("无")!=-1))
var kosAreaHTML="";
$("#list_2").html("DDC Clustering"+kosAreaHTML);
var covergeURL=document.location+"&converge=true"+"&rnd="+new Date().getTime();
var divConvergeHeightOld=$("#list_2").height();
$.get(covergeURL,
function(data){
if(data.substring(0,2)=="ok")
data=data.substring(3);
$("#list_2").html(data+kosAreaHTML);
$("#list_2").html("无"+kosAreaHTML);
/*if(data.indexOf("无")!=-1)
$("#list_2").height(20);
$("#list_2").width("auto");
var divConvergeHeightNew=$("#list_2").height();
var heightDiff=200-divConvergeHeightO
if(divConvergeHeightNew>=200)
$("#tdConverge").height(200);
$("#LeftPane").height($("#LeftPane").height()+heightDiff);
$("#RightPane").height($("#LeftPane").height());
$("#MySplitter").height($("#LeftPane").height());
$(".vsplitbar").height($("#LeftPane").height());
document.getElementById("LeftPane").style.height=$("#LeftPane").height();
document.getElementById("RightPane").style.height=$("#LeftPane").height();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Splitter").style.height=$("#LeftPane").height();
alert(document.getElementById("MySplitter").style.height);
$(".converge").css("cursor","pointer");
$(".converge").css("color","#1F5B97");
$(".converge").mouseover(function(){
$(this).addClass("over");
}).mouseout(function(){
$(this).removeClass("over");})
$(".converge").click(function(){
//$("#tabNav").css("display","none");
$("#tabSearchResult").css("display","none");
$("#convergeResult").html("");
var searchResultHtml=$("#tabSearchResult").html();
var titleThis="";
$.get("converge-by-key",
{"item_id":$(this).attr("id"), "rnd":new Date().getTime()},
function(data){
$("#convergeResult").html(titleThis+data);},
$(".converge").removeClass("selected");
$(this).addClass("selected");
$("#navigation").treeview({
persist: "location",
collapsed: true,
unique: false
题名: 温度冲击条件下PCB无铅焊点可靠性研究
作者: 毛书勤
学位类别: 博士
答辩日期: 2015-05
授予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
导师: 郭立红
关键词: 无铅焊点
其他题名: Research on reliability of PCB lead-free solder joints in the condition of thermal shock
学位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
中文摘要: 伴随着ROHS指令的生效,电子电气产品的无铅化组装技术被迅速推开。时至今日,无铅化的推广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可避免的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包括:高温带来的问题、立碑问题、铅污染问题、晶须生长问题以及无铅焊点的可靠性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可靠性要求甚高的军品研制单位是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本文以PCB无铅焊点可靠性研究为切入点,借助焊点剪切力测试等手段,以多周期温度冲击试验为加速条件,开展了如下创新性研究工作:
(1)针对传统的退化试验理论与试验方法在评估诸如PCB焊点等产品可靠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基于比较的加速退化试验数据建模及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以估计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工作寿命为目的,而是通过比较两种产品的伪失效寿命,进而评估产品的可靠性。该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有长时间成熟的使用经验,性能退化量难以重复测量,同时难以模拟其实际工作状态的产品。经试验证明该方法可用于评价无铅焊点的可靠性,为无铅焊点可靠性评价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2)针对无铅焊点焊接条件可选范围大,焊接条件对于焊点性能影响不甚明晰的现状,开展了焊接条件对焊点性能影响评价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焊端镀层、不同焊接钎料、不同PCB焊盘镀层以及不同焊接方法条件下焊点的剪切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为无铅钎料力学性能评价、无铅钎料对于特定PCB焊盘的润湿性能评价、焊接方式对于焊点性能影响评价提供了数据参考。
(3)针对焊点的疲劳状态监测缺乏有效手段,现有监测手段如阻值法存在阻值波动大、监视记录系统复杂等缺点,提出基于剪切力水平评估的温度冲击条件下焊点疲劳状态监测方法。通过进行1500个周期的温度冲击试验,设置6个剪切力数据采样点,得到了有铅焊点和无铅焊点疲劳状态的数据拟合曲线。采用比较研究方法,以有铅焊点为参照,对比无铅焊点的疲劳状态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在有限周期内,无铅焊点的伪失效寿命大于有铅焊点。无铅焊点的力学可靠性优于有铅焊点。
(4)针对无铅焊点的晶须生长问题,提出利用DBSF6101三防保护剂采用敷形涂覆的办法对锡晶须生长进行抑制的方法。以1500周期温度冲击试验做为加速条件,参照观察有铅焊点表面的变化情况,观察无铅焊点的晶须生长情况。将敷形涂敷做为晶须生长的抑制手段,观察其对于晶须生长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显示:在文中的加速试验应力作用下,无铅焊点表面确实存在锡晶须生长现象,采用敷形涂覆DBSF6101材料的方法能有效抑制锡晶须生长。
英文摘要: Along with the ROHS directive, the lead-free assembly technology to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is quickly extended. Today, the promotion of lead-free for a long time, inevitably,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Mainly including: problems caused by high temperature, problems of tomb, problems of lead pollution, problems of tin whisker growth and problems of lead-free solder joint reliability etc.. These problems must be faced and solved to military equipment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reliability of PCB lead-free solder joints, by means of the shear force test, in the condition of multi-thermal shock, mainly research innovative work is listed:
(1) Traditionally, it is difficult to estimate reliability of products, as solder points of PCB. One method based on comparison of accelerated degradation test data modeling and analysis is presented. This method is not to estimate the work life of the product under normal use conditions, but to compare pseudo failure life in the sam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action. The method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those who have the experience of long time use mature, and it’s difficult to measure repeatedly, to simulate actual working status. The experiments prove that the metho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lead-free solder joints. And it’s a new path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lead-free solder joints.
(2) There are many options for lead-free solder joint welding condition. And welding conditions for solder joint performance is not clear. The research on welding condition to impact the performance of solder joints is carried out. Shearing force statistical data of welding solder joints is gotten, through measuring resistance at different welding end coatings, different welding solder, different PCB pad coatings and different method.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 influence of welding condition on solder joints is intuitively reflected. It provides data for reference on evaluation for lead-free solder of mechanical performance.
(3) There is no effective method to monitor the fatigue state of solder joints. The existing monitoring methods have shortcomings. Such as resistance method its value fluctuates and its recording system is complex, etc.. Research on PCB lead-free solder joints fatigue properties in the condition of thermal shock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thermal shock of 1500 cycles test, setting 6 shear stress data sampling points, data fitting curves with lead solder and lead-free solder joint fatigue state are obtained. By the comparative study, comparing lead solder joints to lead-free solder joint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n a limited period, the acceleration pseudo failure lifetime of lead-free solder joints are longer than that of lead solder joints. The mechanical reliability of lead-free solder joints is better than lead solder joints.
(4) For the problem of tin whisker to lead-free solder joints, DBSF6101 protective agent is used to suppress growth of tin whisker. In the 1500 cycles of temperature shock test for accelerated condition, there are not any tin whiskers observed on the surface of lead solder joints. But growth of whiskers is observed on lead-free solder joints. The conclusion: In the condition above, the method of conformal coating material of DBSF6101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tin whisker effectively.
内容类型: 学位论文
URI标识: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Google Scholar
CSDL cross search
Related Copyright Policies
Social Bookmarking
Items in 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基于多场耦合的采煤机截割部关键零件可靠性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基于多场耦合的采煤机截割部关键零件可靠性研究
【摘要】:厚煤层资源支撑着我国的煤炭经济发展,在综采工作面中,大采高采煤机可靠性受到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采煤机截割部关键零件的可靠性是保障采煤机正常工作的前提;同时,综采工作面的物理场复杂,采煤机工作环境恶劣,基于多场耦合技术的采煤机关键零件可靠性研究已经成为其设计与研发过程中的支撑技术。本论文以某煤机公司“易维护SL1000型采煤机摇臂计算机仿真模拟分析”项目为背景。基于有限元技术、虚拟样机技术、多场耦合技术和疲劳累积损伤理论为基础,利用Pro/E、MATLAB、ANSYS和ADAMS建立了采煤机截割部的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了截割部齿轮的啮合接触力和摇臂壳体柔性件外连点载荷。基于刚柔耦合仿真数据,结合线接触和温度场理论,计算出采煤机截割部温度场载荷,利用ANSYS的多场耦合技术对采煤机截割部的齿轮和壳体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得到其温度场和基于温度场的结构场云图,发现了各关键零件的温度、应力和应变最值及其位置。温度场使关键零件的应力和应变最值上升,与实际情况相符。在对齿轮和壳体类零件的安全校核时,应充分考虑温度场对强度和刚度的影响。基于多场耦合分析结果对关键零件进行疲劳特性分析,得到了其疲劳寿命和安全系数云图,找到了最小疲劳循环次数和最小安全系数的位置,发现了疲劳寿命的薄弱环节。本论文为计算机械设备中的温度场载荷提供了新的方法,为机械设备中的关键零件的可靠性研究提供了参考,此研究方法可以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竞争力。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TD421.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丽娟;马联伟;;[J];煤炭学报;2013年07期
夏萌梁;刘清伟;;[J];煤矿机械;2012年12期
赵丽娟;孙晓娜;张佃龙;;[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2年05期
赵丽娟;孙中刚;李国平;;[J];煤炭学报;2012年03期
王振乾;周常飞;;[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1年04期
赵丽娟;张农海;;[J];机械设计;2010年07期
赵丽娟;马永志;;[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02期
赵丽娟;董萌萌;;[J];煤炭学报;2009年06期
夏正泽;刘慧娟;;[J];微特电机;2009年04期
王黎钦;陈观慈;古乐;郑德志;;[J];航空动力学报;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丽娟;陈磊;田震;;[J];机械强度;2017年01期
李文华;刘娇;柴博;;[J];测控技术;2017年01期
张东升;赵西贝;于海洋;;[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12期
王永刚;;[J];煤炭工程;2016年12期
赵丽娟;李明昊;;[J];机械强度;2016年06期
朱鹏飞;刘振侠;高文君;赵靖宇;张鹏发;;[J];推进技术;2016年12期
张凯;李人宪;;[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6年06期
赵丽娟;田震;张建军;郭辰光;;[J];机械设计;2016年10期
赵丽娟;范佳艺;朱帅;;[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6年10期
刘春生;李孝宇;;[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丽娟;孙中刚;李国平;;[J];煤炭学报;2012年03期
秦峰;李春英;;[J];机械管理开发;2011年02期
张安宁;彭树权;梁超;尹中会;;[J];煤矿机械;2010年12期
鲁明;胡聪良;孙伟;冯霏;邱晨;;[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0年03期
赵丽娟;张农海;;[J];机械设计;2010年07期
李晓豁;刘霞;焦丽;DO Trung-;[J];煤炭学报;2010年07期
冀俊伟;;[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0年02期
赵丽娟;王乘云;;[J];工程设计学报;2010年02期
康晓敏;李贵轩;;[J];煤炭学报;2010年03期
赵丽娟;王铜;;[J];制造业自动化;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霞;丁保华;龚娴娴;;[J];煤矿机械;2012年07期
齐占波;穆松柏;高顺武;;[J];煤矿机械;2013年12期
涂林鹏;王转兰;包文礼;;[J];科技资讯;2011年15期
陈洪月;毛君;宋宝新;姚丽明;吴宏刚;;[J];微计算机信息;2011年09期
龚海滨;魏成刚;胡方海;常龙;;[J];煤矿机械;2012年06期
牛晓军;;[J];科技与企业;2012年22期
屠春霖;宋志强;;[J];建筑机械化;2013年09期
黄向阳;闫炳雷;杨文林;;[J];煤矿机械;2013年10期
王焱金;季清华;白雪峰;廉自生;;[J];机床与液压;2014年01期
陶峥;;[J];煤矿机械;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建广;;[A];第24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6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王洪俊;;[A];第23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5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3年
刘春生;;[A];中国煤炭新型工业化之路——安全、高效的集约化生产技术与装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周后勤?向良忠;[N];经理日报;2008年
李勇;[N];经理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晨旭;[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钱沛云;[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黄建农;[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田劼;[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王苏彧;[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刘送永;[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曾锐;[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魏晓华;[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王春华;[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徐志鹏;[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葛兆亮;[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朱术林;[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李烈;[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刘群;[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董烁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李小强;[D];重庆大学;2015年
邹佳航;[D];重庆大学;2015年
崔维隆;[D];重庆大学;2015年
王维琴;[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钟立雯;[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械疲劳与可靠性设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