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犯罪追诉时效期限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还有效吗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中国财经审计法规公报》2001年07期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摘要】:正 一、走私假币案(刑法第151条第1款)走私伪造的货币,总面额在2000元以上或者币量200张(枚)以上的,应予追诉。二、虚报注册资本案(刑法第158条)申请公司登记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关键词】:
【分类号】:D924.3【正文快照】:
一、走私假币案(刑法第巧1条第l款) 走私伪造的货币,总面额在2(Xx)元以上或者币量200张(枚)以上的,应予追诉。 二、虚报注册资本案(刑法第巧8条) 申请公司登记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良钢;;[J];中国社区医师;2006年05期
顾肖荣;;[J];政治与法律;2006年04期
孟平;;[J];人民检察;2006年23期
姚贝;;[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王勇;[J];河北法学;1987年04期
储槐植,罗树中;[J];晋阳学刊;1994年06期
;[J];中国法学;1995年05期
赵长青;[J];现代法学;1997年02期
赵长青,高一飞;[J];现代法学;1997年06期
周玮,王占洲;[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者香;徐珏;;[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许树青;;[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王春宇;周正;;[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陈灵;;[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韩武卫;;[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田肇树;;[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田肇树;李志龙;;[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孟庆华;;[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叶轶;胡斯亮;李希昆;;[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康军;;[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渊;[N];检察日报;2009年
田秉远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
张伟杰 杨连元;[N];工人日报;2010年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傅蔚冈;[N];东方早报;2009年
顾文虎;[N];检察日报;2008年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法学博士
罗猛;[N];北京日报;2010年
;[N];检察日报;2008年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周光权;[N];检察日报;2010年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董文辉;[N];检察日报;2011年
周国良 彭新林
钱小平;[N];法制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春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胡成胜;[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马泓波;[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孟庆华;[D];北京大学;2001年
董振宇;[D];吉林大学;2006年
音正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安斌;[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石泉;[D];吉林大学;2004年
卢勤忠;[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王桂萍;[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傅建平;[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白磊;[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
徐文转;[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王羽菁;[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周宜俊;[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崔淳;[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付东年;[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陈坦松;[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张永席;[D];苏州大学;2004年
周红阳;[D];湘潭大学;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摘录)
(2001年4月18日  公发〔2001〕11号)
三、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案(刑法第159条)  & 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给公司、股东、债权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数额在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   &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①致使公司资不抵债或者无法正常经营的;  & ②公司发起人、股东合谋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   &③因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  & ④利用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所得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
四、欺诈发行股票、债券案(刑法第160条)  & 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 1、发行数额在一千万元以上的;  & 2、伪造政府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者相关凭证、单据的;  & 3、股民、债权人要求清退,无正当理由不予清退的;  & 4、利用非法募集的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5、转移或者隐瞒所募集资金的;  & 6、造成恶劣影响的。
五、提供虚假财会报告案(刑法第161条)  & 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 1、造成股东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 2、致使股票被取消上市资格或者交易被迫停牌的。
二十一、擅自设立金融机构案(刑法第174条第1款)  & 未经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设立金融机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 1、擅自设立商业银行、证券、期货、保险机构及其他金融机构的;  & 2、擅自设立商业银行、证券、期货、保险机构及其他金融机构筹备组织的。
二十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刑法第176条)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  &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十八、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案(刑法第179条)  & 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 1、发行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不能及时清偿或者清退的;  & 3、造成恶劣影响的。
四十一、集资诈骗案(刑法第192条)  &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 1、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 2、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六十九、合同诈骗案(刑法第224条)  &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的,数额在五万至二十万元以上的。
七十、非法经营案(刑法第225条)
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者保险业务,非法经营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 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 1、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2、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
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
来源:规定编辑:1013阅读: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者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2、单位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三十四、违法发放贷款案(刑法第186条第2款)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违法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单位违法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三十五、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案(刑法第187条)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以牟利为目的,采取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的方式,将资金用于非法拆借、发放贷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单位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三十六、非法出具金融票证案(刑法第188条)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规定,为他人出具信用证或者其他保函、票据、存单、资信证明,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违反规定为他人出具金融票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2、单位违反规定为他人出具金融票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三十七、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案(刑法第189条)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保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单位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保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三十八、逃汇案(刑法第190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单笔或者累计数额在五百万美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三十九、骗购外汇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第1条)
  骗购外汇,数额在五十万美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四十、洗钱案(刑法第191条)
  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提供资金账户的;
  2、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的;
  3、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
  4、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5、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
  四十一、集资诈骗案(刑法第192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2、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四十二、贷款诈骗案(刑法第193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四十三、票据诈骗案(刑法第194条第1款)
  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2、单位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四十四、金融凭证诈骗案(刑法第194条第2款)
  使用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进行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进行金融凭证诈骗,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2、单位进行金融凭证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四十五、信用证诈骗案(刑法第195条)
  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的;
  2、使用作废的信用证的;
  3、骗取信用证的;
  4、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
  四十六、信用卡诈骗案(刑法第196条)
  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2、恶意透支,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四十七、有价证券诈骗案(刑法第197条)
  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库券或者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四十八、保险诈骗案(刑法第198条)
  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2、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四十九、偷税案(刑法第201条)
  纳税人进行偷税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的百分之十以上的;
  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偷税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偷税的。
  五十、抗税案(刑法第202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应予追诉。
  五十一、逃避追缴欠税案(刑法第203条)
  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五十二、骗取出口退税案(刑法第204条第1款)
  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五十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案(刑法第205条)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虚开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或者致使国家税款被骗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五十四、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刑法第206条)
  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二十五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五十五、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刑法第207条)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二十五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五十六、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刑法第208条第1款)
  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二十五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五十七、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案(刑法第209条第1款)
  伪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非增值税专用发票五十份以上的,应予追诉。
  五十八、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案(刑法第209条第2款)
  伪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不具有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功能的普通发票五十份以上的,应予追诉。
  五十九、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案(刑法第209条第3款)
  非法出售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五十份以上的,应予追诉。
  六十、非法出售发票案(刑法第209条第4款)
  非法出售普通发票五十份以上的,应予追诉。
  六十一、假冒注册商标案(刑法第213条)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2、单位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3、假冒他人驰名商标或者人用药品商标的;
  4、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
  5、造成恶劣影响的。
  六十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刑法第214条)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个人销售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销售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六十三、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案(刑法第215条)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二万件(套)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2、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驰名商标标识的;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4、利用贿赂等非法手段推销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六十四、假冒专利案(刑法第216条)
  假冒他人专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2、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假冒他人专利,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假冒他人专利的;
  4、造成恶劣影响的。
  六十五、侵犯商业秘密案(刑法第219条)
  侵犯商业秘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致使权利人破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六十六、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案(刑法第221条)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给他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严重妨害他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导致停产、破产的;
  2造成恶劣影响的。
  六十七、虚假广告案(刑法第222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2、给消费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的;
  4、造成人身伤残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六十八、串通投标案(刑法第223条)
  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损害招标人、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对其他投标人、招标人等投标招标活动的参加人采取威胁、欺骗等非法手段的;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串通投标,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串通投标的。
  六十九、合同诈骗案(刑法第224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的,数额在五万至二十万元以上的。
  七十、非法经营案(刑法第225条)
相关范文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6〕1号)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72次会议通过,现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 (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9次会议通过,自日起施行。) 为正确理解和执行刑法有关财产刑的规定,现就适用财产刑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 刑法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电力设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为维护公共安全,依法惩治破坏电力设备等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这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破坏电力设备,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8
本文精彩评论
最新范文推荐
精彩范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刑事案件追诉时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