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清盘公告的清盘指的是什么?

私募基金清盘根本停不下来
  清盘,这个似乎和基金挂不上钩的词,已经和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扯上了关系。  8月A股巨震,散户们早已把上半年的利润回吐完毕,而专业的私募操盘手也不能幸免。今年以来提前清盘的私募基金产品已经超过千只,其中7月和8月是清盘的期。  现象 近两月成清盘高峰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今年以来清盘的私募基金产品达1292只,约占纳入统计产品总数的5%。其中,今年以来成立的8183只产品中,有39只产品生不逢时,已终止运作。  A股始于6月中旬的大幅下跌行情令不少私募基金经理措手不及,7月和8月成为基金产品清盘的高峰期。私募排排网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清盘的阳光私募产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有10只产品存活期未超过1个月,二季度成立的产品成为清盘重灾区。  除了已清盘的产品外,还有不少产品净值处于危险区。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私募基金清盘线的设定会根据产品类型及机构的差别而有所不同,一般会设置在0.7-0.85之间。截至九月初,净值在0.9以下的私募基金产品共有1189只。  据了解,私募基金产品的清盘线通常设置在0.6元~0.8元之间。数据显示,截至9月7日,还有240多只私募基金接近止损线,800多只单位净值在0.8元以下。此次大幅清盘背后的原因,主要还是上半年市场过于激进,导致多数私募不惜冒风险高位建仓。  质疑 私募风控机制在哪儿?  大批私募产品遭遇清盘也引发了业内人士关于“私募迎来史上最严格大考”的讨论,虽然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动荡的市场不无关联,但是私募经理们对于风控的把控也是此轮清盘潮需要反思和拷问的重点。  回顾6月中下旬以来的行情和操作,多位私募基金经理表示,由去杠杆引发的恐慌性抛售和流动性危机远远超越众多基金管理人以往的牛熊市经验,这次大跌对于私募的风控能力可谓极端严厉的考验,每一轮牛市都会催生一批私募基金,而每一次潮水退去后,风控问题仍然会暴露出来。  由于大量中小私募基金可能存在风控缺位的缺陷,行业以“清盘线”作为通行的风控措施,但越来越多业内人士对于“清盘线”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曾令华表示,不可否认,清盘线对于投资的风控具有一定价值,特别是对于结构化产品,但清盘线导致风控的异化,同时也并非控制风险的最优手段。  曾令华指出,在具体投资上,清盘线的设置在机制上鼓励管理人追涨杀跌,一般管理人会采用先建安全垫、逐步提高仓位的做法;这种投资方法直接的结果是有效资产的运用不足,当市场回调时,由于清盘线“紧箍咒”的存在,管理人倾向于减仓,当产品净值到了清盘线附近,理性的管理人会低仓位博反弹,成为事实上的“僵尸”基金。  多位业内人士都建议,投资者不必过多着眼于产品的清盘机制如何,而应更多地关注投资顾问的日常操作风格和风控能力,对风险的考察不能单纯依赖清盘线。  思考 如何保护投资者利益  清盘后,基金的持有人会不会因此受到损失?有投资者认为,清盘看似止损,但其实带有强制性质,一旦基金清盘,将以最后一天的净值还给投资者,相当于强制赎回。如果是亏损状态,则是将账面亏损变为现实,投资者对该基金的先前投入也将打水漂,再也没法以时间换空间了。  对此,行业内人士众口不一。有业内人士认为,投资本来就是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投资人就应该对自己的决策负责。另外也有人认为,基金公司已经收取了一定的管理费,可以用这部分钱补偿投资者,这是负责任的做法。  有基金持有人表示,发行之时,基金公司气宇轩昂,踌躇满志。持有几年之后,突然告知不玩了,“这不是耍我们吗”,“你主动不玩,是不是这么多年收的管理费也应该退还给我?”  也有基金持有人比较理性。一位姓马的基金持有人表示,这个时候基金公司宣布清盘,也可以看出基金公司的坦诚,总比一直亏损而耗着强。马先生同时认为,“其他长期亏损的权益类基金也没必要死扛着,做不好就清盘,这不是什么丢面子又失里子的事情,反而是一件好事。”  而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基金持有人不同意产品亏损的状况下清盘,可以在表决中否决,最终选择权其实还是在持有人手中。  但是这一权利同样存在不确定性。记者了解到,7月5日,(,)曾就是否变更某基金合同、该基金是否继续运作等情况征求投资者意见。某位该基金持有人认为,已经巨额亏损了,表示接受合同变更,希望基金继续运作。但是,7月8日上述持有人却被告知,由于部分基金持有人不同意,合同变更无效,其购买的基金仍被强行清盘。  分析人士认为,部分基金清盘是行业走向新陈代谢的“健康之路”,投资者应该理性看待,开好持有人大会,提供多样化选择。基金公司应重视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尽量尊重各类投资者的意愿,并做好投资者教育,是基金业处理清盘问题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文/本报记者张艳综合中国经济网、《上海金融报》、第一财经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HN666)
09/15 08:4109/15 08:3209/15 08:2309/15 07:3809/15 07:2609/15 05:0209/15 04:4609/15 04:02
基金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为什么有些私募业绩很好却也清盘?|私募|基金|契约基金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私募自主发行大行其道
  91基金研究中心 庄正
  据统计今年以来提前清盘的证券私募有400多只,部分是因为到期清盘、部分是因为净值下跌清盘。因为市场下跌,很多清盘基金的净值都不好看。但令人惊讶的是,部分基金业绩表现不错也清盘了?!
  通过调研私募管理人,我们发现自主发行,由信托私募变身契约私募是这部分私募主动清盘的原因;私募基金自主发行降低了发行费用,拓宽了投资范围,解决多账户管理的麻烦,未来或有更多私募因此清盘。
  一、什么是契约基金
  众所周知,原来私募基金发行阳光私募产品主要通过信托通道、基金子公司通道。而在信托私募产品或者资管私募计划中,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是基金管理人,而实际管理人在基金合约中却只能以投资顾问形式存在。&但是,2014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宣告了私募管理人能够以管理人身份自主发行契约型基金,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信托私募管理人选择开始自主发行产品。据统计,目前新发私募超过8成以契约型基金的形式由私募管理人自主发行。契约型基金产品结构如下:
  二、契约型基金优点
  之前的私募产品结构中,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虽然不直接管理资金,也不负责基金募集,却往往能够以管理人自居,并收取高额管理费。通常信托公司或基金子公司在产品发行中能够收取不低于1%的管理费;而在信托证券账户受限的年份,信托公司收取的额外账户管理费则高达200~300万元/年。自主发行契约型基金节省了投资人管理费支出,帮助管理人降低了发行成本。&
  契约型私募的第二个优点是投资范围灵活。信托公司或基金子公司发行私募证券基金通常会有投资范围、投资比例等诸多限制,一般会规定不得投资其它信托产品,不得投资海外品种,股指期货净空头头寸不得超过基金净值的20%,单只股票投资上限不得超过基金净值20%,等等。
  但是契约型私募基金遵循证监会适度监管理念,监管上没有具体到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这使得私募基金在投资范围和比例上被赋予了更大的灵活性,尤其是投资范围可以包括股指期货做空、和股指期权等,可降低基金组合的风险程度,扩展证券组合的可行域。&而投资范围中可投资其它契约型私募基金,也使得私募管理人可利用母子基金的产品设计,减少管理人直接管理账户数量,降低管理成本。&
  三、那些清盘后自主发行的私募
  相当部分私募基金公司正批量将旗下信托私募转换成契约私募,并且部分清盘私募产品短中长期业绩均不错。比如:理成风景1号、中睿合银12期等。统计显示,理成风景1号成立于日,合同存续期为10年,但该基金选择了在日清盘。该基金在存续期大幅上涨331.57%,战胜指数206个百分点。公司对提前清盘的解释是产品契约变更,投资范围进一步拓展到全市场,涵盖其它契约型基金、海外股票等。
  数据来源:91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数据截止:日
  中睿合银12期——成立于日,合同存续期为20年,但该基金已于在日提前清盘。该基金在存续期上涨94.38%,战胜沪深300指数50个百分点。公司对提前清盘的解释是产品契约变更后有利于节省管理人,同时募集规模突破信托300万以下客户50人限制有利于扩张规模,以及投资范围拓展到股指期货等;公司表示后继还将有更多信托私募产品变更为契约基金。
  数据来源:91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数据截止:日
  四、清盘、自主发行私募两个影响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托私募清盘变身契约私募,私募指数生存偏差加大。所谓生存偏差是指在私募基金绩效研究中不考虑已清盘基金的做法可能会导致人们对基金绩效的错误估计。我们估计越是优秀的私募管理人越会主动清盘信托私募而选择自主发行,因为不怕客户流失,这将导致私募整体业绩被低估。
  另外,信托私募清盘变身契约私募,部分契约私募基金净值公布不再由第三方提供,这将导致部分私募基金估值公信力下降。一千只私募基金接近清盘!(名单)_基金速查网
一千只私募基金接近清盘!(名单)
    有一千多只净值跌破0.8元,还有300多只跌破0.7元,即通常意义上的清盘止损线,还有的产品净值在0.1元以内。而年初的大跌,仅上周不少私募基金跌幅超过10%,其中不乏大佬人物。  年初的大跌3.0,不少股票策略私募基金显然已经扛不住了,再度拉响警报!基金君统计了基金数据,有一千多只私募基金净值跌破0.8元,还有300多只跌破0.7元,即通常意义上的清盘止损线,还有的产品净值在0.1元以内。而年初的大跌,仅上周不少私募基金跌幅超过10%,其中不乏大佬人物。  这些私募基金的投资者应该最关心,其未来命运如何?会不会清盘?该不该清盘?都听基金君为您细细道来。  千只股票私募基金岌岌可危   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仅仅信托和自主发行两个渠道的、普通股票策略私募基金中,已经有1072只单位净值跌破0.8元,并且其中有363只基金单位净值跌破0.7元。而市场上通常的说法是,阳光私募基金的清盘止损线一般设在0.8元~0.7元,这就意味着去年股灾以来,千只私募基金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而年初市场满盘皆墨,仅仅10个交易日,大盘跌幅接近19%,私募基金在这个冬日更加雪上加霜。数据显示,这千只处于危险中的股票私募基金,仅有430只公布了2016年的最新净值,占比不到一半。基金君看了一下这些“坚持公布净值”的产品最新情况,多数净值日期在1月8日,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有383只基金最新涨跌幅为负,其中过半数的基金跌幅超过10%,有5只跌幅超过30%。这说明这些私募投资经理可能原来仓位比较重,而且还买了创业板股票,造成跌幅超过大盘;在市场大势不好的情况下,操作本就跌破净值线0.8元的基金时,会非常被动,唯一的做法可能就是减仓,被迫减仓!  如果把放宽条件到2015年12月,公布净值私募基金的数量也仅为516只,勉强接近一半。实际上,基金君发现,以明显反弹的10月为时间节点,这千只私募基金中,股灾以来已有40%左右的超过三个月没有公布净值。不再公布净值,基金君猜测,可能是业绩不好不愿再公开,也可能是产品已经清盘止损。  危机产品最低净值不到0.1元不少大佬折戟1
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私募基金清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