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者程序员失误造成亏损30万亏损后果是怎样

2009年第1期;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姜付秀张敏陆正飞陈才东*;内容提要:处于转轨经济与新兴市场中的中国企业具有;为金融学角度,以深沪两市年间的;与企业扩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进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我国企业的扩张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业的总投资水平、内部扩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程度更大;联立方程模型的研
2009年第1期
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
姜付秀 张 敏 陆正飞 陈才东*
  内容提要:处于转轨经济与新兴市场中的中国企业具有强烈的扩张冲动。本文从行
为金融学角度,以深沪两市年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管理者过度自信
与企业扩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我国企业的扩张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
业的总投资水平、内部扩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企业拥有充裕的现金流时,正
相关程度更大。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外部扩张(并购)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本文的
联立方程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所实施的扩张战略会加大企业陷入财
务困境的可能性。
关键词:管理者过度自信 企业扩张 扩张速度 扩张方式 财务困境
一、问题的提出
建立私人王国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熊彼特,1990),扩张冲动是企业家最重要的内生性行为特征之一。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情况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都有很强的扩张冲动。对处于转型经济与新兴市场中的我国企业而言,这一点可能更甚。这突出表现在:“做大做强”成为近些年来企业的流行语;企业的海外并购案频频发生,并购金额逐年攀升,等等。从我国上市公司的情况看,企业扩张的速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年,上市公司总投资规模的年均环比增长率分别为36.83%、27.67%、44.95%、16.66%,呈现出长期高速扩张的势头。其中,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企业扩张的经济后果如何?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扩张的速度以及扩张方式的选择?控制着公司资源的管理者的相关特征对企业扩张有什么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效率不高,其中一些公司由于连续亏损被ST、PT,陷入了财务困境,那么,不同特征的管理者所实施的扩张战略是否对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已有文献看,这些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企业扩张具有经济后果,即它可能影响到企业的业绩。同样,扩张也会对企业的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不重视对风险的控制,过度的扩张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但是,从已有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更多地是讨论企业行为对企业绩效或者企业价值的影响,而企业行为对企业风险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却较少探讨。现实中,企业最关心的可能是如何创造利润和价值,而忽略了随之而来的企业风险。但是必须认识到,企业风险与企业活动相伴而生,如果仅仅偏重于企业业绩或价值,而忽略了风险,将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陷入破产境地。
我们认为,西方学术界对企业价值的重视及对企业风险的忽略可能是由于他们认为企业价值包含了市场对公司基本面的判断,譬如说股价既包含了业绩,同时也对风险给出了价格。但是,由* 姜付秀、陈才东,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邮政编码:100872,电子信箱:jfx@,;张敏、陆正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871,电子信箱:,zflu@gsm.。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为872107)、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7XNA005)的阶段性成果。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当然,文责自负。
姜付秀等: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
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市场难以对公司所面临的风险给出准确评估。不仅如此,诸多企业失败并非因为企业业绩不好或者说没有创造价值,而是因为对风险的把握和控制方面出现了问题。因此,对企业的风险有必要单独进行研究。对我国企业而言,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公司股票价格难以反映公司的基本面,从这一意义上讲,对企业风险的考察可能更具必要性。
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由此导致管理者往往对企业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管理者掌握着企业的资源,而所有者对他们行为的约束可能是有限的。因此,从管理者行为角度出发研究企业扩张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传统理论往往将管理者视为完全理性的“经济人”,认为管理者行为遵守期望效用最大化原则和贝叶斯学习法则,而现实情况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有限理性的特征。行为金融学的蓬勃发展已经向人们展示了传统完全理性假设下所未能发现的一些经济规律。
过度自信是心理学的一个专业术语,指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而低估失败的概率的心理偏差(Wolosinetal.,1973;Langer,1975)。大量的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们普遍存在着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Weinstein,1980;Alicke,1985)。而这一现象也存在于管理学领域。许多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普遍要高于一般大众(Cooperetal.,1988;Landieretal.,2004)。但是,从文献情况来看,在经理人的决策模型中,行为假定(behavioralassumptions)却往往被忽视(BarberisandThaler,2003)。本文以财务理论和企业理论为基础,运用行为金融理论,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扩张进而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
我们以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扩张速度、扩张方式选择以及扩张的经济后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显著地影响了企业的扩张速度,具体表现在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的扩张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扩张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表现在它与内部扩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企业拥有充裕的现金流时,正相关程度更大;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本文通过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企业风险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所实施的扩张战略会加大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从行为金融学角度研究了企业扩张问题,探讨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扩张方式选择的影响;(2)与已有文献不同的是,我们更加关注企业风险,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扩张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
余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在第三部分,我们结合相关理论以及中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本文的假设;第四部分对样本以及主要的变量进行了界定;第五部分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对本文的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是本文的结语。
二、文献回顾
在心理学家发现人们普遍存在过度自信心理特征后,经济学家们研究了这一特征在企业管理者中的表现。Cooperetal.(1988)对美国企业家的调查显示,创业企业家们认为别人的企业成功的概率只有59%,而自己成功的概率则高达81%。其中,只有11%的人认为别人的成功概率为100%,而相信自己成功的概率为100%的高达33%。但后续研究却发现,这些被调查企业中有66%以失败告终。这说明创业企业家们普遍存在着过度自信心理。Landieretal.(2004)对法国企业家的调查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在他们的调查中,56%的创业企业家认为自己的企业能够发展下去,而只有6%的企业家对自己企业的前途感到担忧;而在跟踪调查三年以后,前者的比例下降为38%,而后者的比例上升为17%。
不仅在创业企业,在成熟企业里,这种过度自信特征也很普遍。Merrowetal.(1981)考察了美
2009年第1期
国能源行业设备投资情况,他们发现,企业管理者们往往非常乐观地低估设备投资成本,而实际成本往往是他们所预计成本的两倍以上。Statmanetal.(1985)调查了其他一些行业,发现管理者们在成本和销售预测方面普遍存在过度乐观现象。
以上述研究发现为基础,Roll(1986)开创性地提出了管理者“自以为是”(Hubris)假说,分析了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他认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会高估并购收益,而且相信并购能带来协同效应,从而使得本身不具有价值的并购活动得以发生。
Heaton(2002)是继Roll之后的又一篇经典性论文。该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投资异化模型,该模型将管理者过度自信、自由现金流结合起来,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自由现金流下,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分别导致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
在实证研究方面,Malmendier和Tate()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在两篇分别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的论文中,分别发现管理者越过度自信,投资和现金流之间的敏感性越高;管理者越过度自信,越容易实施并购。Lin,Hu和Chen(2005)采用类似的方法用我国台湾的数据检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发现了同样的结论。
此外,Doukas和Petmezas(2006)、Brown和Sarma(2006)也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的关系,总体而言,都发现管理者越过度自信,越容易实施并购,特别是多元化并购;同时,过度自信管理者所发起的并购带来的回报要低于非过度自信管理者。
在国内,相关的研究并不多见。郝颖等(2005)采用管理人员持股数量的变化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运用中国的数据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问题,得出了与Malmendier和Tate(2005)一致的结论。但是,在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有限的,持有股份的原因也是复杂的,因此,上市公司高管持股的数量是否能真正衡量出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值得商榷的。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虽然近年来有些文献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的关系,但可能是由于指标界定的困难,这一领域的文献仍旧是有限的。在我国,由于相关数据难以获取,管理者过度自信更难界定,因此,已有的有限的文献或者是定性研究,或者在定量研究中,管理者过度自信指标的界定难以令人信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结论的有效性。同时,从企业成长理论的角度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扩张问题及其经济后果,以及过度自信对企业扩张方式选择的影响问题,相关文献也很少见。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尝试。
三、假设的提出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企业扩张最主要的根源来自管理者的自利心理(Jensen,1986;Narayanan,1985)。同时,在企业理论中,Marris(1963)认为,经理控制型企业的目标是增长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因为增长最大化更符合管理者的利益。但现实中也能观察到,并不是所有的管理者都是自利的,或者他们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自利的,心理学也已经证实了人们往往会有“利他”倾向。
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的引入,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上述问题。过度自信的管理者的最显著特征是高估收益,而低估风险(Merrowetal.,1981;Statmanetal.,1985;MalmendierandTate,)。在这一心理作用的驱使下,他们在制定扩张决策时,会乐观地认为自己总能成功,而不考虑可能的风险和客观条件的约束,由此导致企业的高速扩张。与传统的完全理性假设不同的是,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假设管理者是忠于股东的(Heaton,2002),他们进行扩张,不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只是因为过于自信。
虽然我们尚未看到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中国人特别是中国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但从我国的传统文化及我国企业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实践看,中国企业管理者们的过度自信程度可能更大。儒家文化历来被奉为中国文化的圭皋,而儒家文化崇尚的是“君君臣臣”的思想,对领导者的
姜付秀等: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
绝对权威强调有余,而对民主决策重视不足。在中国,几乎无论是在什么类型的组织里,“一把手”基本上具有绝对的权威,这也是我国企业中所谓的“一言堂”现象的根源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所赋予的这种地位使得企业高层管理者高高在上,极易产生自信心理。同时,由于我国特殊的转型经济背景,出现了众多的“教父”级的国企领导人,他们在带领老国企摆脱困境、冲出重围的过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虽然这些老国企后来经过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洗礼,但这些国企领导人的大多数仍然担任新企业的领导人之位,他们为企业所立下的汗马功劳以及多年的成功更是会加深他们的过度自信心理。
但是,以上所述只是为中国企业管理者产生过度自信心理提供了条件,这一心理要对企业实践产生实际的影响则需要合适的外部环境,而中国经济转型期间的特定背景恰恰提供了这种环境。虽然经过三十年的改革,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的市场经济还是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具体体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完善,各种法规制度还没有健全,企业真正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还没有形成;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还没有真正建立,企业的责权利的合理分配与相互制约机制等根本性问题还没有解决;经理人市场还没有形成,众多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领导者仍然带有浓厚的官员色彩等。同时,就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而言,由于国家政策的鼓励,以及民营企业自身机制的灵活性,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但是,必须看到,由于一些民营企业的发展可能是采用非市场手段,而这些企业的老板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企业发展的真正原因所在,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
概而言之,在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约束机制的情况下,多年的成功经历会使得企业管理者们过高地估计他们的能力,自信地认为他们能让企业更快地成长,而忽略了可能的风险,由此带来企业的高速增长。另外,当企业拥有充足的现金流时,管理者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张,从而导致企业的增长速度更快。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待检验的假设:
假设1:与管理者非过度自信的企业相比,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扩张速度更快;而且当企业拥有充裕的现金流时,情况更是如此。
Malmendier和Tate(2003)的研究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管理者越过度自信,越容易发生并购活动。同时,他们发现,在企业存在自由现金流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将投资过度,而在企业没有自由现金流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投资不足,因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认为资本市场低估了公司的价值。但是,我们认为,他们的结论是以美国成熟资本市场公司为例进行研究所得出的,这是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行为产生了极大的约束所导致的结果。而在我国,相关的制度背景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差很大。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公司具有强烈的外部融资冲动,只要有可能就会进行外部融资,甚至为了达到融资的目的,不惜采取财务舞弊手段。在公司融进外部资本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扩张。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需求潜力极大,以及我国国企改制、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为企业扩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既然内部扩张和外部扩张都是企业成长的重要渠道,过度自信的管理者都会重视并采用。基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会同时采取激进的内部扩张和外部扩张方式。
企业合理的扩张速度将为企业带来价值,而过度扩张将为企业带来损失。Higgins和Schall(1975)认为,并购扩张可能加大企业的破产风险;Mueller(1977)在一篇综述中指出,基于市场的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并购之后升高的贝塔值意味着并购扩张的结果是使得整个企业具有更高的风险与波动性。对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来说,它们的扩张可能是在不考虑自身及市场的实际情况下所进行的盲目扩张;同时,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及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健全又难以对这种盲目扩张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所有这些可能会造成企业扩张的低效性,而且,前已述及,过度自信的管理者的
2009年第1期
最显著特征是高估收益,而低估风险,那些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企业扩张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扩张的规模和速度,往往会低估风险,或忽略对企业风险的控制。因此,对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来说,快速扩张可能会增大企业风险,加大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基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过度自信管理者采取的扩张战略将增大企业风险,加大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
四、样本与变量界定
本文的样本来自深、沪两市年间的上市公司。为了消除IPO的影响,我们选择在日以前上市的公司,并且剔除了金融类、ST、PT类公司,最后得到3308个观测值,涉及895家公司。之所以选择这一样本区间,主要是考虑到本文中要用到盈利预测数据,而该数据是从2001年正式开始披露,2002年披露工作开始步入正轨,从数据的客观性和可获得性来看,选择2002年作为样本期间的开始比较合适。
以上述样本为基础,我们收集了样本公司在年间的并购数据。在此期间由上市公司作为主并方的并购事件共发生6810起,我们剔除其中属于关联交易的并购事件5703起,最后获得1107起并购,这些并购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数据。在这1107起并购中,涉及到328家样本公司,我们将每家公司在同一年度的并购事件进行合并,共得到436个观测值。
本文的盈利预测数据来自天相数据库和手工收集整理,其余来自CCER和CSMAR数据库。
(二)变量界定
1.管理者过度自信指标的界定
在本研究中,最大的困难之一在于如何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在Roll(1986)正式开创管理者过度自信条件下的企业投资研究以后,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没有直接的实证研究对其进行验证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上世纪末开始,有些研究者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提出了一些替代变量,主要有如下七种:(1)CEO持股状况(MalmendierandTate,;郝颖等,2005);(2)相关的主流媒体对CEO的评价(HaywardandHambrick,1997;BrownandSarma,2006;HribarandYang,2006;JinandKothari,2005);(3)企业盈利预测偏差(Linetal.,2005);(4)CEO实施并购的频率(DoukasandPetmezas,2006);(5)CEO的相对薪酬(HaywardandHambrick,1997);(6)企业的历史业绩(HaywardandHambrick,1997);(7)企业景气指数(余明桂等,2006)。
不可否认的是,上述这些替代变量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在目前尚无更好的解决办法的情况下,这些替代变量也不失为一个选择。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情况出发,我们选择了以下两个变量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
第一个替代变量是根据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是否变化来判断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是否过度自信(CON1)。Hribar和Yang(2006)用美国公司的数据研究后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进行盈利预测时更容易出现高估偏差。Linetal.(2005)用我国台湾地区的数据也发现了同样的结果。这表明,在该方面欧美人和亚洲人是相同的。
我们选择年披露了1季报、半年报、3季报及年报盈利预测的公司作为样本选择的对象。从盈利预测类型来看,主要有预亏、预盈、预增、减亏和预降等形式,对于预增和预降两种类型,有些公司公布了变化幅度,如“增长50%以上”、“增长50%―100%”等,而有些公司只使用了“较大幅度”等较模糊的表述。我们统计了这些盈利预测信息,并且规定,如果公司在样本期内至少有一次实际的盈利水平低于预测的盈利水平,则将该公司的管理者定义为过度自信。实际盈利低于预测的类型共有3种:预盈,但实际亏损;预增,但实际盈利下降;预增,但增长幅度低于预测的幅度。在盈利预测中,实际上有部分属于“预告”性质,而非严格意义上的预测,借鉴张翼、林小弛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50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等内容。 
 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 12页 免费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论文) 2页 免费 ...(2009)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扩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企业 财务困境的影响进行了...  讨论会主讲人为 2012 级的于鹏和郑集,他们围绕《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 扩张与财务困境》一文展开讨论。于鹏先就该文的背景知识做了简要的介绍,接 下来,他回顾了...  陈才东. 管理者过度自信、 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 [J] .经 1 济研究,1-143. [3] 江伟.管理者过度自信,融资偏好与公司投资[J] .财贸研究,2010...  姜秀华和孙铮(2001)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与财务困境之间的关系, 以股权...姜付秀和张敏(2009)认为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加大企业扩张速度,当企业拥有充裕现金流...  “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 , 《经 济研究》第 1 期; 8.张敏、于富生、张胜,2009: “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投资研究综述” , 《财贸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协办日目录东北财经大学内部控制...13 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 ... 10 我国上市公司基于 EVA 的并...  姜付秀,张敏,黄磊,2009,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 《世界经济》 ,第 10 期。 姜付秀,张敏,陆正飞,陈才东,2009,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 ...  龙源期刊网 .cn 管理者过度自信、公司治理与企业过度投资 作者:章细贞 张欣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 01 期 摘要:...  文章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视角综述了有关公司投资、并购、融资和利润分配决策方面的...管理者会低估负债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 促使公司选择较高 的负债水平,...您现在正在浏览: &&& 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会造成什么后果?
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会造成什么后果?
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不但会使企业亏损,还会对企业的各方面造成影响,经营资金不能增值(获取利润),还会造成企业资金的流失。企业的财务管理薄弱,多数企业处于事后算账阶段,企业的财务活动缺乏管理或少管理。
(一)经营不善造成企业资金沉淀
资金沉淀是指资金停滞在周转的某一阶段,不再循环周转。
在生产经营上还存在沿用粗放型经营的方式,即通过资本性投入,靠增加产量来降低成本。当大量产品滞销积压时,又以简单的促销手段,使企业营运资金周转停滞,资金成本上升,逐步形成&资本支出&增产&增销&资金沉淀&贷款增加&利润减少&的恶性循环,企业的生产效率水平,工作质量水平,经营决策水平缺乏效益意识。
(二)财务管理薄弱造成企业资金流失
1.企业的成本费用缺乏有效控制
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内容僵化、手段老化
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内容及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控制,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费用控制;
②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费用控制,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费用控制;
③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
④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成本核算,缺少管理成本核算;
⑤注重生产成本的核算,而忽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以及销售成本的核算。
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缺乏市场观念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缺乏市场观念,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误区。
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侧重于宏观需要
成本费用控制的动力应来自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许多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上,成本费用控制侧重于宏观需要,而忽略成本费用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
声明:此内 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及相关网站所有。
上一篇: | 下一篇:
每日最新资讯怎样筹划亏损后的税收--《中国中小企业》2004年10期
怎样筹划亏损后的税收
【摘要】:
【关键词】:
【分类号】:F275【正文快照】:
对中小企业来说,亏损的发生是很被动的。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希望发生亏损,亏损的发生使企业承受了很大的损失,是中小企业经营决策者所不愿意见到的。然而,亏损一旦实际发生了,中小企业如何在合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家企业所得税有关亏损弥补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资金运营上下功夫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绮;[D];厦门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明琴;[J];财经论丛;1996年03期
吴旭东;[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4期
吴申军;[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3期
马新慧;[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11期
肖小飞;[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2期
杨菲菲;[J];财贸研究;2004年06期
王辉;[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吴艳芳,白燕;[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贺旭光,欧阳令南;[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年07期
沈肇章;[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强;[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熊祥军;;[J];中国市场;2011年27期
黄海军;;[J];金融经济;2005年10期
张金蓉;李伟毅;;[J];税收征纳;2011年06期
李秀真;;[J];商业会计;2011年19期
方小琳;刘春晓;吕俊芬;;[J];商业经济;2011年12期
崔淑莲;;[J];商业会计;2011年16期
徐斌;;[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7期
杨焕云;;[J];财会月刊;2011年19期
张玥;;[J];财会研究;2011年14期
程芳;;[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淑明;张宣庆;;[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A];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粉末冶金专委会学术交流会、成都市2007科技年机械工程学会粉冶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张永峰;;[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专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熊臻;[N];上海金融报;2007年
廖永红;[N];海峡财经导报;2008年
高君;[N];中国税务报;2010年
熊臻;[N];财会信报;2006年
孙丽华;[N];财会信报;2006年
张美中;[N];海峡财经导报;2007年
马桂莲 周宏图 王晓莉;[N];财会信报;2009年
陈萍生 陈新明;[N];中国税务报;2006年
高琳;[N];海峡财经导报;2006年
王俊学?侯志勇;[N];中国税务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绮;[D];厦门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孔燕;[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李卫芹;[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倪云;[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刘思言;[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巫霞;[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李太东;[D];中南大学;2007年
巩秀梅;[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朱兆辉;[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徐世新;[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王玉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