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英雄联盟坦克无线生命版

坦克英雄12月设计者问答_图文攻略_全通关攻略_高分攻略_百度攻略
坦克英雄12月设计者问答Q:瓜子,分房系统问题太大了,对面总血量比我们多至少2000!是啊是啊,8776居然能撮合出8888……瓜子:以后可能会根据军衔增加权重。(卫星)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Q:劣虎砍的太严重了!54打正面几乎能炮炮穿了!(根据历史,劣虎裤裆只有150是因为它改自虎王车体,只有加上去的战斗室是250)瓜子:下个版本可能会Buff(我们这是还原历史)Q:据不可靠消息,本次12月的大型更新将在下旬完成并推出(至少20号以后了),可能新增的内容??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瓜子:“猜吧~~”(更多圈钱、更多下限活动!)好吧,正式的回答是“你可以期待一下法系战车”(大Serb:做好了告诉你)
坦克英雄-相关攻略推荐
坦克英雄-综合攻略坦克大全_坦克英雄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368贴子:
一人我饮酒醉。。。
快来安利出自己心中的佳...
三生收官,收视不错,可...
看到了扎眼的古力娜扎,...
颖儿和付辛博甜蜜秀。
围观明星发福。
围观明星用手指比心。
2016评分最高记录剧集 ...
太激动,先简洁的说:恭...
说出让你终身难忘的室友...
五年后才让人看懂她的真情
要想生活好,技巧不能少。
2017看中超 牛魔王购票有保障!
KHD公司的"驱逐战车38(D)"用于取代"追猎者".它采用38(D)坦克底盘,原型车装75毫米Pak39 L/48炮.生产型装75毫米Pak42/1 L/70炮,战斗力和“黑豹”相当,正面装甲80毫米厚,倾角和“追猎者”相同.该车有几处创新:一是发动机,采用""HL64燃油喷射式发动机,这在当时非常超前!(也就是电喷了);二是悬挂,为“全轮独立式液压悬挂”,时至今日也只有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与之类似;三是变速装置和发动机后置使维护简捷,同时加大了战斗室的有效空间.这种E-10的外形紧凑,全重16吨,车高仅1.75米!从侧面看似乎没有战斗室.载弹量55发,公路时速70千米!   现在在剪单讲讲E-10的另两种方案,其一是轻型多用途坦克,同样以38(D)坦克为基础,小巧的车体竟也能装上威力强大的L/70炮(火力竟和45吨的黑豹一样),德国人了不起呀(L/70炮的后坐力还是很大的,要想在轻型车体上安装可不是一件易事)。   另外一种是轻型标准化自行火炮,它将取代德军原有的105毫米以下口径全部牵引和自行火炮(比如牵引式的105毫米LeFH18和用2号坦克底盘改造的105毫米“”自行火炮)E-10战车电脑模拟图
E10坦克歼击车
1》发动机采用HL64燃油喷射式发动机,这在当时非常超前!(就是电喷了);悬挂为“全轮独立式液压悬挂”,时至今日也只有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与之类似;变速装置和发动机后置使维护简捷,同时加大了战斗室的有效空间.公路时速70千米!   应该说极为先进而又超前的动力设计已使E-10的机动水平接近了现代战车的水准,这一点上它已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美苏战车。   2》E-10的外形紧凑,全重16吨,车高仅1.75米!从侧面看似乎没有战斗室!!   小巧而快速的车体给E-10带来了强大的生存能力,仅就从外形上,车高仅1.75米的在战场上的隐蔽性远远超越了那些车高超过2.4米的苏军战车。   3》生产型装75毫米Pak42/1 L/70炮,战斗力和黑豹相当,正面装甲80毫米厚,倾角和"追猎者"相同(30度,换算后实际水平厚度在140毫米以上),载弹量高达55发(这可能是75毫米L/48炮的炮弹量,更大的L/70炮的炮弹怕是装不了这么多)。   E-10小巧的车体却拥有相当强大的战力,苏美的IS-2和等重型坦克在E-10面前也得小心翼翼。   需要说明的是,在二战期间并没有能与追猎者和E-10相抗衡的轻型战车,苏军轻型的性能仅与德军老式的用2号坦克底盘改造的“貂鼠”2相当。苏联直到战后才开发出类似战车(比如1945年才推出的装85毫米炮的Cy-85A以及战后推出的轻型伞兵用驱逐战车)。而且性能并不比E-10更好。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液气悬挂,E-10的车体可以像今天的日本90式坦克一样自由调整车身高度,这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车高,增强车辆的战场隐蔽性,而且这对战车在复杂地形上的火力发挥也是大有好处(E-10可以“蹲着”或“趴着”开炮,当时的战车可做不到这点)。E-10的性能数据。   战斗全重(吨):12吨   乘员(人):3人   发动机型号:Maybach HL 100 / 400hp Argus / 300hp   武器装备:75mm Pak 39 L/48 (原型车)
保时捷博士的又一力作——E-25战车。E-25计划中要开发的是一批25~50吨重的战车,有3家著名战车厂——保时捷 阿格斯和阿得勒参与,计划的项目有:中型驱逐战车 突击炮和重型自行火炮等,它们将用于取代老式的3号和4号坦克底盘的全部变型车。    下面我们看到的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保时捷E-25驱逐战车。
保时捷E-25驱逐战车的先进性与前面讲到E-10一样,E-10所具有的所有优点E-25也完全具备(E-25也可以像E-10一样自由调整车身高度,可以“蹲着”或“趴着”开炮),不过由于车体加大,E-25的战斗能力更加强大。   E-25的主炮是新型的75毫米Pak44/2 L/70炮(还可装配“食雀鹰”FG1250型红外夜视瞄准具,又是一个苏 美坦克没有的好东东),其威力和黑豹F型坦克上的KwK44/1相同,有消息说其可在1600米外就可以正面击毁苏军的IS-2坦克。由于没有战例,这一点不好完全证实,黑豹上的KwK42 L/70炮在使用钨芯弹的情况下可在1200米外击穿IS-2中期型(1944年型,这也是IS-2的标准量产型)的炮塔正面(有过实战战例),而KwK44在KwK42的基础上改进了后座装置,后坐力由12吨加大到了18吨,火炮威力增幅不详。   E-25的辅助武器是一门可以360度悬转的20毫米机关炮,火力比E-10上的遥控机枪要强多了。  
E-25的正面装甲与E-10相同,也是80毫米,不过为了加大车内空间而使车体正面倾角由E-10的30度增为45度,E-25的车体高度也比E-10略高,和追猎者相当(追猎者的车高为2.17米)。
E-25的车重为27吨,发动机为梅巴赫HL100型(400马力)。量产型号的E-25将换装功率更大的600马力发动机。这样E-25整车的单位功率为20hp/t以上,机动性能肯定超过苏军的驱逐战车Su-85/Su-100。E-25还拥有先进的液力变速箱,在战车的操作性上它也超越了俄国对手。     根据盟军战后找到的德军日的报告显示,已经有不少装载梅巴赫HL100型发动机的E-25车体完工。可纷飞的战火把一切都化为乌有。今天已经没有任何相片和确切资料来证明它们的存在了(其实当时很多资料都是被德国自己销毁的,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心血落入敌人手中)。E-25这种颇为超前先进的战车给后人留下了无法抹去的遗憾。可惜了。。。。。。
E-25的技术性能:     战斗全重(吨):27吨     乘员(人):     发动机型号:Maybach / 400hpArgus / 600hpMaybach HL 230 P 30 / 12-cylinder / 700hp     武器装备:75mm Pak 39 L/48 75mm Pak 42 L/706
豹王的后继者——标准战斗坦克E-50登场。
E-50和E-75是德国人设计的两种标准战车,E-50重50-60吨,计划取代“黑豹”和“虎”式。它和E-75的外形几乎一样(注意只是车体,量产型E-75的炮塔外形类似于虎王坦克),E-50和E-75的悬挂系统,装甲厚度和重量不同。E-50的综合防弹能力比黑豹F提高了50%左右,它采用和黑豹2型一样的加长型的88炮。     E-50车体每侧6个负重轮。悬挂系统为莱恩博士设计的外置盘式螺旋悬挂装置,不占用车内空间。它和E-75一样采用动力系统后置,节约了近一吨的重量,另外取消车体传动轴后,车高也降为2.60米。发动机为HL-234型,最高输出功率为900马力/3200转。因此E-50可以达到60KM的公路时速!!这甚至已经超过了60年代的战后二代坦克的水平了。(这种HL-234发动机的改良型HL234+型,比以前的HL234有大幅度的技术跃进,同时采用先进的燃油喷射和涡轮增压技术以及特种冷却液。最大输出功率竟达到与后世挑战者坦克帕金斯发动机相当的马力!!这又是当年德国的一项绝活,包括苏联 美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坦克发动机到了70年代才达到如此水平,比德国又晚了20多年)
E-50的侧视图,大家可以看出E-50车体每侧的6个负重轮是每两个一组,由平衡式弹簧加以组合。    E-50的火力与虎王同级,这我就不多说了,我们主要来看看E-50的装甲防御。    E-50的车体是在黑豹G型的基础上加长,其实际大小已与虎王同级,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觉得E-50的炮塔有点偏小(这只是视觉错误)。     E-50的正面上车体装甲为90毫米/30度(而且上车体装甲没有任何开口,)连机枪都没有,防御力相当不错),下车体装甲为70毫米/40度。车体侧装甲与虎王相同,为80毫米/75度。E-50的炮塔外形基本与黑豹F相当,不过加厚了侧甲厚度。E-50的炮塔前甲厚130毫米,筒形火炮防盾厚120毫米。炮塔侧甲 后甲均厚70毫米。     平心而论,E-50在火力 机动等方面都超过了苏联战争末期的T-44坦克,其整车装甲防御力除了正面上车体装甲稍弱外(T-44正面上车体装甲为120毫米/30度)外,其它也基本与T-44相当(T-44车体侧装甲为75毫米垂直装甲,炮塔前甲厚90毫米),综合战斗能力E-50更优。(E-50还装有体视式测距仪和红外夜视瞄准具,其火炮精度比黑豹还高)     对与在1947年才出现的T-54,E-50在火力上与其持平,机动占优,而装甲上有较大差距(T-54正面上车体装甲为120毫米/30度,炮塔前甲厚200毫米以上),这就需要进一步改进加强了。不过,由于设计合理,E-50是拥有提升到60吨级的潜力的,所以它的装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战后期,E系列的开发者们意识到必须对德国坦克(传动装置前置)的传统布局进行革新,否则很难在坦克总体设计上取得突破,于是,他们将传动装置重新设计并使之紧凑化,再与动力装置结合在一起,统统后置(传动装置可靠性低一直是德国重型坦克的一大顽疾,不过从1945年初的黑豹开始,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E系列这样做的背后证明德国重型坦克终于成熟了)。驱动轮也跟着“搬家”,发动机也引入了涡轮增压和新式冷却技术,大大提高了发动机功率(这又是德国重型坦克成熟的一种表现)。     更重要的是E系列的设计者们还就如何使坦克内部空间分配更趋合理展开了探讨:现代坦克的内部空间分配是,     动力和传动装置占38%     乘员和内部物品(包括燃油)占48%     弹药占6%     火炮的活动空间占8%     令人惊讶而又钦佩的是,60年前的E系列的内部空间分配与上述指标仅仅只是略有差异,十分接近。它们是当之无愧的现代主战坦克的真正雏型!!!(这一点上它们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美苏坦克)     请大家注意的是:机动 火力 防护 这三大性能只是坦克的外表,而合理的内部空间分配却是坦克的内涵,这一点对坦克来说同样不容忽视。一辆真正优秀的坦克应该是表里合一的。     二战中的各国坦克。苏军只做到了第一点,而美军只做到了第二点。而德国则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这两点。     苏联坦克战场受制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实就是:它们那狭小 糟糕的内部空间配置严重制约了坦克真正实力的发挥。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苏德战争初期,性能优良的T-34/76却会被3号坦克击败(技术原因很简单,T-34/76虽在机动 火力 防护 这三大性能上超越了3号坦克。但它却没有电台,也没有车长指挥塔,内涵的缺陷使T-34的车长很难指挥作战,而苏军的坦克部队之间竟要靠旗语联络,其群战能力极差。而苏军的这些致命弱点,却正是3号坦克的优点,这比表面上的三大性能更为重要)。同理,战争后期以制胜虎1为设计目标的IS-2走上战场才发现新锐的自己竟无法完全压制老旧的虎1,原因也正是IS-2的“内涵”出了问题。     二战中的苏联坦克没有一种达到其纸上的设计指标。而从二战中期开始,其坦克技术优势被战争初期技术劣势的德国全面赶超,随着德国新型坦克的不断开发,苏联再也没有扳回天平——因为双方同级别的坦克较量中,全部都是德国占优。    这是德国人计划在E-50车体基础上开发的大型自行防空火炮模型图
E-50自行防空火炮的性能数据     车重: 58 吨   火炮: 2x 55mm MK   装甲厚度: 180mm   发动机: 12 Maybach   功率: 1000马力   车速: 47 km/h   乘员: 4人    E50的最终作战性能(估计)    E-50的技术性能     车高:2.6米   车重: 50~55 吨   火炮: 88mmL/71   装甲厚度: 130mm   发动机: HL234   功率: 900马力   车速: 60 km/h
E-75——狂暴虎王坦克的接替者正式登场。
在一些西方资料中,E-75有时也被称为虎3(注意,在E-100 系列中有一种E-100 Ausf B型,它重90吨,采用了一种与虎王类似的炮塔,有些西方人称它为E-90,也称它为虎3。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其实E系列战车中并没有E-90这个编号 ,而虎3这个称号其实也该用在E-75的身上才称得上真正正确)。     E-75重75~80吨,其车体大小,装甲配置都与E-50基本相同(不过E-75由于较重,其车体每侧有8个负重轮,而E-50只有6个)。E-75真正与E-50有较大不同的是其炮塔 火炮配置及更为强力的发动机上。    西方网站上的E-75正式量产型模型图片,现在大家明白了吧,其实E-75正式量产型采用的并不是E-50那样的小炮塔,而是与虎王后期型相类似的大型带尾舱炮塔(这种虎王后期型大家应该没见过,它原预计于1945年夏生产,不过由于德国的战败而没有投产。西方资料中把这种虎王称为虎王坦克1945年7月生产型。   其实E-75采用这种炮塔是有其原因的,大家看看它那长长的火炮,是不是很奇特,这是德国人为E-75装配的88毫米L100火炮,其身管倍径100!!这种超级火炮的威力远远超过了虎王坦克上著名的88毫米L71,但它的后坐力也非常巨大,为了给这种超级火炮留下足够的空间以及出于炮塔配平的需要(苏联重型坦克的龟壳状炮塔是前重后轻,这样当它们处于斜坡上时,将由于重力的影响使火炮自然滑向低处,结果将无法攻击侧面的目标,E-75则没有这种麻烦)。E-75采用了这种大型带尾舱炮塔。     现在来看看E-75的具体战斗性能     火力:E-75可以采用3种火炮,88毫米L100 105毫米L68 128毫米L55。其中前两种火炮也是虎王升级计划中的换代火炮,其威力不仅远超旧式虎王的88毫米L71,也大大强过了老鼠上的128毫米L55和E-100上的150毫米L38 。其强大的火力足以有效制服战争末期出现的盟军各种新式坦克(苏军的T-44/T-54以及美英的M46/百人队长的装甲在这两种炮面前将像纸一样被捅破。而美军的重型坦克M29 M30以及苏军的重型坦克IS系列能否抵挡它们的攻击还是一个???号。)另外,后期型E-75坦克上的弹药将换用可燃/半可燃式药筒。(这是今天主战坦克的标准配备,其实,它们也是二战中的德国最先发明的)     装甲:E-75车体的各种装甲厚度与虎王相同,其侧装甲与虎王完全相同。也是80毫米/75度。但明显强化了车体正面装甲。E-75车体前装甲虽与虎王一样也是150毫米,但它将装甲倾角由虎王的40度压低到30度,同时取消了虎王车体正面的机枪射击口(坦克装甲设计最忌的就是在前装甲上开洞,E-75这么做提高了前装甲的强度)。经过这两项改进后的E-75正面车体防御力不仅超过了虎王,其实也超过了比它更重的E-100(E-100的车体正面装甲为150毫米/45度)。     E-75的炮塔前甲初期为180毫米,与虎王一样,但德国人为它留下了提升空间,E-75的车体由于取消了传动轴,加上行走部分进行了简化(每边都比虎王少了一个负重轮),减轻了1吨多的重量,所以其车体重量与虎王相当或略轻。但的E-75整车重量却比虎王重了10%。除了换装大威力火炮有一定增重外,E-75的炮塔前甲其实可以强化到250毫米(与猎虎一样),而且后期型的E-75将可以换装特种装甲(其实这也就是今天坦克所用的复合装甲的前身,德国人早在二战期间就展开了这种先进装甲的研制,并颇有所获)    应该说,强化后的E-75正面炮塔防御力不仅超过了虎王,同样也超过了比它更重的E-100(E-100的炮塔正面装甲为215毫米,因为是弧形,所以实际厚度为240毫米。)     机动力:E-75由于车体增重,其发动机采用的是先进的1200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HL234+型,强大的动力足以使庞大的E-75以50千米/小时的车速在道路上奔驰,结合改良后可靠的传动系统,E-75的机动性与动力不足的虎王不可同日而语。     E-75并不是虎王的简单加强型,它吸收了二战末期德国在坦克开发上苦心研究所得的大量高新技术。是一种综合性能相当平衡优秀的重型坦克,它和E-50一道当之无愧的成为现代主战坦克的真正先驱,其先进的技术和优异的性能,不仅使它们足以帮助德国陆军应付战场上的严酷威胁,同时也照亮了世界坦克技术发展上的未来道路。
附录,E-75相对于基本型虎王的部份技术创新。(括号内为虎王)     E-75 基本型虎王     火炮: 88毫米L100/105毫米L68 ( 88毫米L71)   弹药: 可燃/半可燃式药筒弹药 (普通钢制弹壳弹药)   装甲: 特种装甲(后期) (普通钢装甲)   火炮测距仪 :有 (无)   火炮稳定器: 有 (无)   夜战设备 : “食雀鹰”FG1250型 (无)   发动机 : 1200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 (700马力)
从二战中期开始,德军战车为了追求全面的战斗性能而使车重结结攀升。超重的车体给德军带来了数不尽的麻烦。不过事情总是两面的,这些数不尽的麻烦也使德军对重型车辆技术下了一番苦心加以研究,只要肯付出,那就总是会有回报的。到了E系列问世,德国终于完全突破了困挠其重型坦克发展的两个技术瓶颈——高功率坦克发动机和可靠的传动系统。对比战后苏联那些传动系和动力系毛病不断的IS-3 IS-4 IS-7,应该说德国人的苦心还是值得的。(苏军重坦克的毛病可以从苏军自己的报告中看出,这些毛病苏军自己也是承认的。这主要是因为苏军除了战争初期不成功的52吨的KV-2外,其大战中的主力战车都是30~40吨级,由于忽视了对重型战车的开发,你要他们战后一下跳到60~70吨级肯定不行。在战后的和平时光中,苏联走完这个过程用了5~10年的时间)     虽说长得很像虎王,但E-75实际上却是全新的一款战车,同时它也拥有E系列战车中最强的战斗性能。E-75的性能数据(估计)。     战斗全重(吨):75~80吨     发动机型号: HL234+ 1200马力     武器装备:88mm L/100 105mm L/686
E-100——E系列的终级产物    德国在1943以后制定了生产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坦克的方案,E系列坦克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E系列坦克包括E5,E10,E25,E50,E75,E100这些型号。其中投入研制力量最多的就是E-100超重型坦克。     E-100的研制工作是从1943年6月开始的,由阿道拉公司负责研制。在1944年,因为要集中力量研制“鼠”式坦克,希特勒下达了停止研制E-1OO坦克的命令。这样一来,E-100超重型坦克就流产于样车研制阶段,工厂仅生产出样车的车体部分。1945年,这辆样车的车体落入盟军手中,1945年6月被转送到英国。
    预计的E-100坦克战斗全重140t,乘员6人。战斗室特别大,火力强大,防护力超群。动力装置后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悬挂装置为外置筒式螺旋弹簧式悬挂装置。负重轮的排列型式,也采用了二战期间德国坦克上惯用的交替排列式。在E-100样车的研制阶段,炮塔没有制造出来,所以,仅安装了一个同等重量的假炮塔来进行试验。主要武器是一门KWK型150mm火炮或174mm火炮,但最后似乎准备选用128mm火炮。另外,E-100坦克的各部位装甲厚度也十分可观。二战期间的反坦克武器很难击穿。它的动力装置为HL234型水冷汽油机,它的履带宽度达到了1020mm。    和“鼠”式坦克一样,E-100坦克的致命弱点在于它极差的机动性,所以即使E-100超重型坦克被制造出来,也是没有什么作为的。     德国战争后期其实已经放弃了“老鼠”和E-100这两种变态战车的开发,他们已经明白这两种其实是出自老希和保时捷博士个人幻想的“无敌战车”并没有太多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而且在战场也达不到1+1=2的战术效果。与其耗费资源到不如加紧研究先进而又实用的E-50/E-75更合算,德国人这样做还是很明智的
有趣的E-100 Ausf B型。     前面曾提到,E-100系列中有一种有趣的变型车E-100 Ausf B型,它的具体情况如下:     车重90吨以上,采用E-100的车体,换用了一种与虎王类似的炮塔,有些西方人称它为E-90,也称它为虎3。(当然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使用一门与E-75相同的88毫米L100火炮。炮塔前甲180毫米。     基本看来,这种车除了车体侧装甲防御力比E-75稍强外,其火力 机动等性能都与E-75相当或不如,车重却反而上升了不少。德军怕是很难有兴趣将其投入战场     E-100的性能数据。     下面这些E-100的性能数据是西方网站上找到的,比国内资料要详细。     E-100的性能数据:     战斗全重 137790kg 137.8ton     车长 10.27m(炮向前) 8.70m(仅车体)     车宽 4.48m     车高 3.32m(战斗高度) 3.29m(运输高度)     引擎 Maybach HL 234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38-40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20 km     乘员 5-6人     火力装备 128mm KwK 44 L/55 ; 150mm KwK 44 L/38 ;170mm KwK 44 & 75mm KwK 44 L/36.5 ; 1x7.92mm MG34     弹药 128mm:?发 ; 75mm:?发 ; 7.92mm:?发     装甲 40-240mm
一号坦克(德语:Panzerkampfwagen I,意为一号装甲战斗车辆)是德国于1930年代研制的一款轻型坦克,缩写为“PzKpfw I”,其官方军械署赋予的编号为“第101号特殊用途车辆”(SdKfz 101)。一号坦克自1932年开始设计,并于1934年开始生产,其原先仅作为德军建构新一代的装甲战斗与技术时所使用的训练车辆,但后来将其投入了西班牙内战、二战的波兰、法国、苏联、北非以及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使用。一号坦克于西班牙累积了使用经验,帮助德军分别于1939年和1940年击败了波兰与法国。1941年后,一号坦克的底盘被用于建造突击炮和自行反坦克炮,通过升级改装来延长其服役寿命。在西班牙军队中服役的一号坦克一直到了1954年。[1] 生产厂商:
亨舍尔、克虏伯、曼、莱茵金属
引擎类型:
Krupp M305
最高时速:
车身重量:
武器装备:
两挺7.92mm MG13机枪
最大行程:
基本型产量:
底盘编号:
武备:两挺7.92mm MG13机枪(备弹2250发)
引擎:Krupp M305
重量:5.4吨
变速箱:6档(5进1退)
长度:4.02米
速度:37km/h
宽度:2.06米
行程:145km
高度:1.72米
电台:FuG 2
正面(毫米/角度)
8/82°-90°
8/82°-90°
1934年,德国武器局正为陆军战斗坦克(三号坦克)和支援坦克(四号坦克)迟迟无法完成而发愁。为在短时间内填补装甲部队中产生的空白,武器局希望各军火商提供一种重量10吨以下、拥有一门20毫米机关炮和一挺7. 92毫米机枪的轻型坦克,根据这些要求向MAN、克虏伯、亨舍尔发出了设计邀请。同年三家公司都拿出了样车。亨舍尔公司的样车称为LaS 100H,即“100H农业拖拉机”,这是为防止凡尔赛不平等条约条款干涉的一种伪装名称。没有炮塔的敞开式车体由6个小直径负重轮支撑,使用板弹簧平衡式悬挂。 MAN公司的样车称为LaS 100MAN(100MAN农业拖拉机),外形和英国“卡登·洛伊德6”超轻型坦克相似,每侧有6个小直径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采用2个一组的板弹簧平衡式悬挂,同样没有炮塔。克虏伯公司的样车称为LKA2(K)或LaS100K(100K农业拖拉机)。与其他2家公司不同,克虏伯将以前自己设计的一号坦克样车(中标)加以改进,仍使用4个大直径负重轮(最后一个接地作为诱导轮)支撑车体,炮塔比一号坦克的大并且装有一门KWK30型20毫米机关炮和一挺拥有大型防弹板的7. 92毫米机枪,使用视野宽广的蔡斯(Zeiss)潜望镜。但出人意料的是MAN公司最终中标,但军方规定MAN公司必须在新坦克上安装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炮塔。其后的开发工作由MAN公司和戴姆勒·奔驰公司合作进行。
三号坦克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命令研制一种15吨的新型坦克。研制人员将一种新型的装甲车装备了37mm或50mm火炮和两门MG34机枪后改装为坦克。海因兹.古德里安为新组建的装甲师装备了大量的该型坦克,为以后的德军坦克打下了基础,在坦克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型号: Ausf H Ausf L/M 重量: 21800kg 22700kg 人员: 5 men 5 men 发动机: Maybach HL 120 TRM / 12-cylinder / 265hp Maybac
h HL 120 TRM / 12-cylinder / 265hp 速度: 公路: 40km/h 土路: 23km/h 公路: 38km/h 土路: 23km/h 行程: 公路: 165km 土路: 115km 公路: 165km 土路: 115km 载油量: 320 litres 320 litres 长: 5.52m (with the gun) 6.41m (with the gun) 5.56m (w/o the gun) 宽: 2.95m 2.95m 高: 2.50m 2.50m 武器: 50mm KwK 38 L/42 2 x 7.92mm MG34 (1 x MG - hull) (1 x MG - coax) 50mm KwK 39 L/60 2 x 7.92mm MG34 (1 x MG - hull) (1 x MG - coax) 弹药: 50mm - 79 发 7.92mm - 2700 发 50mm - 79 发 7.92mm - 3750 发装甲: 10-37mm 10-47mm
2017亚冠购票专业平台,就选?牛魔王?
Panzer-Ⅳ型坦克(德语全称为:Panzerkampfwagen IV),为纳粹德国二战中生成的一种中型坦克,大陆常称为四号坦克。它原本设计目的是支援步兵,并与专门执行反坦克任务的三号坦克协同作战。在三号坦克的整体性能逐渐不能满足二战中期装甲战斗需要时,四号坦克因所使用的技术较为成熟,并且有较大的改良空间,而被改造成主战坦克供给装甲师使用。二战期间,四号坦克先后生成过多种用途的改型战车,包括突击炮、自行反坦克炮、弹药运送车、架桥坦克等。因其可靠的性能和多样的用途,被德军士兵昵称为“军马”。 生产厂商:
车型尺寸:
7.02米*2.88米*2.68米(长宽高)
引擎类型:
迈巴赫12缸汽油引擎
最高时速:
42公里/小时(公路);16公里/小时(越野)
车身重量:
装甲厚度:
50毫米/10°(正面)
主战武器:
75毫米,48倍口坦克炮
最大行程:
服役时间:
1936年~1945年
规格数据 长度(包括炮管)和宽度 :6.63米/2.88米高度:2.68米
四号架桥坦克重量:23.5吨乘员数5人:驾驶员、通讯员、炮手、装填手、车长发动机:迈巴赫 HL120TRM 300马力最高时速公路:4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
克虏伯公司设计四号底盘上加装豹式炮塔公路:210千米,越野:130千米所用燃料:74号辛烷汽油燃料载量:470升爬坡性能:30度涉水深度:1米越障高度:0.6米越壕宽度:⒉2米主要武器:75毫米 KwK 40 48倍身管坦克炮,备弹87发【PzGr39穿甲弹、PzGr40破甲弹、Gr34高爆弹】。辅助武器:2 挺7.92毫米 MG34通用机枪(车体机枪/同轴机枪),备弹2250发【注:有的则是3挺MG34通用机枪,第3挺安装在车长指挥塔上,其目的是防御敌机俯冲空袭。】
四号坦克A型
1937年-1938年
四号坦克最早的型号
四号坦克B型
1938年及1942年
装甲加厚,并装配了更大的发动机
四号坦克C型
1938年-1939年
改良了少部份的性能
四号坦克D型
1939年-1940年
侧面装甲加厚
四号坦克E型
1940年-1941年
侧面及正面装甲加厚
四号坦克F1型
1941年-1942年
四号坦克F2型
装配75毫米L/43反坦克炮
四号坦克G型
1942年-1943年
炮塔装甲加厚,并用于冬季作战
四号坦克H型
1943年-1944年
加长炮管,采用75毫米L/48火炮,并加厚装甲
四号坦克J型
1944年-1945年
增大燃油箱,炮塔驱动改为手动,简化生产
二战德军豹式坦克 豹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又称五号坦克)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投入使用的一款坦克,它主要于1943年中期至1945年的欧洲战场服役。它原本被打算用作为对抗苏联T-34坦克的武器,及取代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并与它们和一些重型坦克一同作战,直至战争结束。而它亦被认定为德国在二战中最出色的坦克,并与苏联的T-34/85齐名。在1944年之前它被标识为五号坦克豹式,并被陆军部编号为Sd. Kfz. 171。在日,希特勒下令它改称“豹式坦克”。豹式坦克,75毫米 KwK42 L/70火炮攻击——“谢尔曼”A4坦克的有效距离正面
豹式坦克炮塔:2500米炮盾:1000米驾驶员前方装甲:900米坦克前下部装甲:2800米侧面炮塔:3500米+ 车体上部:3500米+ 车体下部:3500米+ 后面炮塔:3500米+ 车体:3500米+ 豹式坦克,75毫米 KwK42 L/70火炮攻击——T34/85坦克的有效距离正面炮塔:2000米炮盾:1200米驾驶员前方装甲:1000米坦克前下部装甲:1400米侧面炮塔:2700米车体上部:2900米车体下部:3500米+ 后面炮塔:3300米车体:2300米豹式坦克,75毫米 KwK42 L/70火炮攻击——IS2m重型坦克的有效距离正面炮塔:800米炮盾:400米驾驶员前方装甲:600米坦克前下部装甲:1000米侧面炮塔:1600米车体上部:1600米车体下部:2000米后面炮塔:400米车体:1000米均使用APCBC弹 30度侧身
虎式重型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 Tiger I)即“虎I”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制造的重型坦克。虎I坦克自1942年进入德国陆军服役至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为止。在1943年3月虎I坦克起初名为Pzkw Ⅵ Ausf. H,但后来重新设计成为Ausf. E (Ausführung Ger. "version")。这名字同样跟Mark Ⅵ-E、Panzer Ⅵ-E、PzKpfw Ⅵ-E或Sd.Kfz. 181 (Sonderkraftfahrzeug 181)
一样知名,尽管公众通常只知它们的名字是虎I或简单称为虎。虎这个绰号是由斐迪南德·保时捷所取的。虎I的基本设计概念同时延用到其他车辆上面,包括虎Ⅱ(虎王)坦克和突击虎式突击炮。虎式坦克乘员手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纪念品。[1]重量:56吨(早期); 57 吨(后期)炮塔重 11吨
乘员:5 人(车长,炮长,司机,装填手,无线电操作手)发动机:Maybach HL 210 P45-12 600hp(早期) Maybach HL 230 P45-12 700hp(后期)功率 700马力 推重比 13HP/ton 时速:38公里(公路)/15~21公里(越野) 最大时速:45公里行程:110-160 km(公路)80km(越野)每百公里耗油量:公路 450L 越野 650L 油箱容量 540L 越壕宽 2.3m越障高 0.79m爬坡度 35° 全长:8.45m 炮管指向前方 8.451m 炮管指向后方 8.379m 不带炮管车体长 6.280m 高:2.86m 火炮中轴线高度 2.195m 地面至底盘高 0.470m 带车长指挥塔时炮塔高度 1.200m 宽:3.4-3.7m 用战斗履带车体宽度 3.560m 到外侧轮盘车体宽度 2.822m 战斗履带宽度 0.725m(附:使用运输履带车体宽度 3.230米)武器:88mm KwK 36 L/56坦克炮 2 X 7.92 MG34(早) 3 X 7.92 MG34(后) 6 X NbK39 90mm 高爆榴弹发射器(S雷)火炮俯仰角:俯仰角 +18°~-9° 火炮旋转方向:旋转方向 360° 弹药:88mm——87发 7.92mm——发
装甲:(57吨型)炮盾 135-150毫米 0度 镍铬锰高压铸钢(非重叠部分)炮塔正面 102毫米 9度 PP7182 镍铬锰钼轧制钢(被炮盾完全遮挡)炮塔侧面 82毫米 0度 E22 镍铬锰轧制钢炮塔背面 82毫米 0度 E22 镍铬锰轧制钢炮塔顶部 40毫米 90度 E22 镍铬锰轧制钢车体首上 102毫米 9度 PP7182 镍铬锰钼轧制钢车体首中 63毫米 80度 E22 镍铬锰轧制钢车体首下 102毫米 -25度 PP7182 镍铬锰钼轧制钢(有时外挂附加履带)车体侧上 82毫米 0度 E22 镍铬锰轧制钢车体侧下 63毫米 0度 钢种E22 镍铬锰轧制钢(被负重轮遮挡)车体后部 82毫米 -15度 E22 镍铬锰轧制钢车体前顶部 40毫米 90度 E22 镍铬锰轧制钢车体后顶部 25毫米 90度 E32 铬锰轧制钢车体底部 25毫米 90度 E32 铬锰轧制钢主炮的穿透力:(呈30度角射中) 50%概率击穿 高质量靶板弹药 100m 500m m 2000m Pzgr39穿甲弹 120mm 110mm 100mm 91mm 84mm Pzgr40穿甲弹 171mm 156mm 138mm 123mm 110mm 无线电设备:超短波Fu.2接受器 超短波Fu.5发射器及接受器瞄准镜:卡尔蔡司T.Z.F.9b瞄准镜
七号狮式超重型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I Lowe)为二战纳粹德国研发的一款超重型坦克。
狮式坦克切的原点都要回到从1941年克鲁伯(Krupp)公司以掳获的苏联T-35坦克作为研发德国超重型坦克蓝本开始。在追求威力以及具备一定技术成熟面的条件下,1942年克鲁伯公司就提出了“虎鼠式”(Tiger-Maus, VK7001)重型坦克以及“狮式”七号坦克(PzKpfw VII Lowe, VK7201)的研发企划案。不过这项计划最后沦为保时捷与克鲁伯之间对于预算的斗争,尤其保时捷推出更大一号的鼠式坦克企划案之后,狮式坦克的企划案就因为希特勒对于鼠式坦克的兴趣而在同年3月初就被取消,但是克鲁伯的研发经验与技术却为后来的鼠式重型坦克铺下一条康庄大道。正面装甲:120毫米。侧面装甲:80毫米。人员:5人;3人置于炮塔内,为车长、炮手以及装填手,另外2人为驾驶以及副驾驶。长(含炮管):7.7米(设计图预估值)。宽:3.83米(设计图预估值)。高:3.08米(设计图预估值)。引擎功率:800~1000匹马力。速度(理论):30公里/小时主要武装:105毫米/L70 KwK坦克炮一门。次要武装:7.92毫米 MG 34同轴机枪一挺。预估行驶距离:160km(平面)/ 80 km(越野)
鼠式坦克是二战期间德国制造的一种超重型坦克,是世界上最重的坦克。超重型坦克是在军备竞赛中设计或制造的产物,虽然一些超重型坦克被制造出来,但由于其往往并不实用。大多数的坦克都缺乏机动性、策略流动性以及是机件可靠性。
鼠式超重型坦克战斗全重:188t 车长:10.085m 10.09m(原型车装备) 车宽:3.7m 车高:3.63m 引擎:MB509/MB517 Diesel
鼠式坦克内部结构 最大速度:公路/越野:38/30km/h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192-320/97-155 km 乘员:6人 火力装备:128mm KwK 44 L/55 ; 75mm KwK 44 L/36.5 (装备128L55的鼠式坦克是原型车装备,真正的量产型装备为128MM KwK45(KwK44) L71和75MM KwK44 L36.5) 弹药:128mm:68发 ; 75mm:200发 ;15mm:15000发;7.92mm:25000发 装甲:60-260mm 爬坡度:45度 通过垂直墙高:n.a.m 越壕宽:3.00m  涉水深:1.63m 火炮名称
128MM KwK45 L71
128MM KwK44 L55
75MM KWK44 L36.5
(因为苏军坦克的渗碳夹沙疏松装甲质量太差,故数值可能小幅度偏高)
鼠式坦克作战想象图
早期的三号突击炮三号突击炮是二战时期德国比较出名的一种突击炮。理论由时任第八步兵师师长的曼施坦因提出。德国军队在二战初期,作战方案沿用了一战时期的步兵大炮推进方式。考虑到步兵推进速度有时候会超越火炮,所以要提高火炮的机动性。 1939年,德军攻打波兰以后,发现自己的装甲部队里面缺乏一种支援步兵攻打碉堡的武器,这样,一种新的自行火炮项目上马,使用panzer III型坦克底盘,安装75毫米L/24(24倍口径)火炮,称三号突击炮A型。首次在1940年5月法国战役时参加战斗,第一支突击炮部队是隶属大德意志步兵团的640突击炮连,并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它主要伴随步兵进攻,用于摧毁敌军的坦克、碉堡、机枪火力点以及反坦克炮。主要的改型有B,C,D,E型,没有对火炮做出修改。后来三号突击炮参加了东线战场的战役,苦于德军装备的坦克炮不能击穿厚装甲的KV-1、KV-2或者斜装甲的T-34坦克。基于这样的原因,需要开发一种歼击型突击炮,德国军工部门又想到了三号突击炮。新的三号突击炮称三号突击炮F型,把原来的Stuk75mm L/24 火炮换成了75mm L/43火炮,1942年9月首次参战便击毁了20余辆T34,自己无一损失。三号突击炮的最后一种型号是G型,改型火炮改装了猪头型火炮防盾,侧面安装了大块外挂装甲,同时也换装了更长的48倍径火炮。德军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共有大约9500辆StuG III型系列自行突击炮参战,该种突击炮结构简单,机动性较好,有一定防护力,自身车身低矮不易被击中,而且造价低廉,只有四号坦克的一半左右,而火力和防护性又基本一样。是二战中德军装备的一种相当优秀的突击炮。除了配备L/48 Stuk 40主炮的型号外,还有一种名为Stuh 42的自行榴弹炮,它配备了一门105mm榴弹炮,可以轻而易举的摧毁敌军的防御工事,用于充当坦克的火力支援作用。 芬兰陆军在1944年从德国接收了59辆三号突击炮,并以之抗击苏联。而这些和苏联交战的突击炮至少击毁了87辆苏联坦克,而它们其中只损失了8辆。即使在战后,芬兰陆军亦继续以三号突击炮为主力战车至60年代初。而苏联则把部份俘虏回来的三号突击炮给予叙利亚,而后者更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投入这些突击炮。
四号突击炮(4张)四号突击炮是为了满足德国军方对突击炮的需求而由克虏伯公司所研制的。由于三号坦克并非由该公司生产,克虏伯公司便以自己生产的四号坦克的底盘为基础,再加上作出轻微修改过的三号突击炮的炮塔,以此发展出四号突击炮。克虏伯公司从1943年12月至1945年5月一共生产1139辆四号突击炮。(其中31辆是由战损的四号坦克改装的)在实战中绝大多数四号突击炮都被部署到步兵师。与同样衍生自四号坦克底盘的四号驱逐坦克相比,四号突击炮的火力虽然相等,但其防护力较差。但是由于其前方装甲的面积与主炮搭载位置的关系,相较于头重脚轻的四号驱逐坦克重量平衡度好得多,操控性与机动力也较佳。 编辑本段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成员:4 全长:6700mm 车体长:5880mm 车宽:2950mm 车高:2200mm 战斗全重:23t 装甲厚度:10-80mm 地面压强:0.8kg/cm2 最大速度:38km/h 公路行程:210km 越野行程:130km 爬坡:30° 武装:Stuk 40 /L48 7.92mm MG 34 or MG 42 火力:以下是对30°靶板的穿透力 7.5cm Stuk 40/L48 弹种 Pzgr.39 Pzgr.40 Gr.38 HL/C 弹重 6.8kg 4.1kg 5.0kg 初速 750m/s 930m/s 450m/s 距离 100m 106mm 143mm 100mm 500m 96mm 120mm 100mm 1000m 85mm 97mm 100mm 1500m 74mm 77mm 100mm 2000m 64mm 100mm 装甲防护车体前装甲80mm,侧装甲30mm,顶部20mm,此外还有5-8mm厚的裙板。此外四号突击炮通常都会涂装防磁装甲,在44年9月以后取消了。 编辑本段幸存车辆 目前已知仍然幸存的四号突击炮一共有三辆,两辆位于波兰境内一辆在拉脱维亚。一辆由im博物馆所保存的用三号突击炮和四号坦克零件所复原的。另一辆完好的四号突击炮正在波兹南军事博物馆进行了修复工作,处于可用状态。2011年10月一辆拉脱维亚的没有发动机和传动的四突在网上开价425000欧元供出售。基本参数:成员:4 全长:6700mm 车体长:5880mm 车宽:2950mm 车高:2200mm 战斗全重:23t 装甲厚度:10-80mm 地面压强:0.8kg/cm2 最大速度:38km/h 公路行程:210km 越野行程:130km 爬坡:30° 武装:Stuk 40 /L48 7.92mm MG 34 or MG 42 火力:以下是对30°靶板的穿透力 7.5cm Stuk 40/L48 弹种 Pzgr.39 Pzgr.40 Gr.38 HL/C 弹重 6.8kg 4.1kg 5.0kg 初速 750m/s 930m/s 450m/s 距离 100m 106mm 143mm 100mm 500m 96mm 120mm 100mm 1000m 85mm 97mm 100mm 1500m 74mm 77mm 100mm 2000m 64mm 100mm 装甲防护车体前装甲80mm,侧装甲30mm,顶部20mm,此外还有5-8mm厚的裙板。此外四号突击炮通常都会涂装防磁装甲,在44年9月以后取消了。
猎豹”坦克歼击车采用“黑豹”(Panther)坦克的底盘,保留了原车的动力装置和低矮车体,增加了一种新的上部结构。该车由克虏伯公司于1942年1月开始设计,11月16日制成全尺寸模型。日,在阿利斯试验场向希特勒展出样车。获得批准后,于日定名为“猎豹”坦克歼击车,编号为Sd.Kfz.173。1944年2月,正式投入生产,到1945年3月,共生产了384辆。1944年11月,克虏伯公司又设计出装128mm火炮的“猎豹”改进型。战斗全重 45500kg 车长 9.87m 车宽 3.27m 车高 2.72m 引擎 Maybach HL230P30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55/30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250/100 km 乘员 5人 火力装备 88mm Pak 43/3 L/71;1x7.92mm MG34 弹药 88mm:57发;7.92mm:600发 装甲 16-100mm 爬坡度 30度 通过垂直墙高 0.9m 越壕宽 2.45m 涉水深 1.6m
斐迪南坦克歼击车 斐迪南坦克歼击车在二战中后期更名为“象”式坦克歼击车,日,德国军方决定研制新型重型坦克,以便与苏联的T-34坦克和KV重型坦克相抗衡,研制代号为VK4501,由波尔舍和亨舍尔两家公司竞争。两家公司都生产出了样车,波尔舍公司的样车称为VK4501(P),亨舍尔公司的样车称为VK4501(H)。对比试验的结果,军方选中了VK4501(H),定型后便是大名鼎鼎的“虎”式重型坦克。
其第一次命名为Jagdpanzer Ⅵ,后来改成Jagdtiger,其设计编号为Sd.Kfz.186。原计划于1943年12月开始生产,不过最后改成在1944年7月开始,又由于需要优先生产PzKpfw V “黑豹”坦克而推迟。到了1945年1月决定优先生产“猎虎”坦克歼击车的时候,德国恶劣的形势已经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生产了。
德军“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猎虎”坦克歼击车是基于虎Ⅱ坦克的底盘以及部件,它安装了一门128mm的PaK 44 L/55型火炮(取自“鼠”式超重型坦克)以及两挺用于防空和自身保护的MG34/MG42机枪。其火炮是二战中威力最强大的反坦克炮,它可以轻易地在盟军绝大多数火炮的范围以外击毁盟军的坦克。火炮被固定在重装甲防护的车体上部中央。其上部舱室侧面是由单片斜角装甲连接在车体侧面的。火炮可以左右各转动10度,俯仰角为-7到+15度。使用的穿甲弹威力相当大,在1000m的射击距离上,命中法线角为30度时,可击穿167mm厚的钢装甲,在2000m的距离上,可穿甲148mm。弹种有两种:穿甲弹和破甲弹(均为分装式弹药)。这种128mm反坦克炮本来有炮口制退器,装车时,为了减少射击时炮口焰,以免暴露自身,取消了炮口制退器。“猎虎”坦克歼击车的防护性能相当不错,战斗室正面的装甲厚度达到了250mm,不仅超过了“虎王”坦克炮塔最厚部位的装甲厚度,也超过了“鼠”式超重型坦克的最厚部位的装甲厚度,堪称是二战期间最厚的装甲了。“猎虎”坦克歼击车从总体布局上看,和“虎王”坦克相同,但是由于取消了旋转炮塔,侧装甲板一直延伸到车体顶部,再加上乘员增至6人,使得舱门位置有了相当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固定炮塔的后部开了一个较大的双扇舱门,便于乘员上下车和补充弹药,但对防护有一定影响。从外观看,“猎虎”坦克歼击车和“虎王”坦克区别很大。“猎虎”坦克歼击车个头要大,火炮口径也大,侧装甲板一直延伸到车体顶部构成其炮塔体的一部分,火炮的防盾也显得硕大无比。车体两侧各安放2排2列共4组8块履带板,既是备份履带板,又起到辅助防护的作用。不过它那糟糕的机动性使强大火力和坚固的装甲防护性大打折扣。 “猎虎”坦克歼击车需要6名乘员操纵,车体前部为驾驶员和机电员,战斗室中有车长、炮手和两名装填员,可见其弹药装填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内部空间可以携带38至40发炮弹。
德军“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它也如同虎Ⅱ坦克一样过重,耗油量也很大,这些原因导致“猎虎”坦克歼击车速度很慢。它的这些致命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乘员经常抛弃整车或者将其炸毁以免落入盟军手中。1944年晚期,克虏伯公司建议为“猎虎”坦克歼击车安装更长身管的128mm KwK L/66型火炮,不过这个方案没有被接受。之后他们又设计用88mm的KwK 43 L/71型火炮取代原来的128mm Pak 44 L/55型炮。1945年4月,有4辆被安装了88mm Pak 43 L/71型火炮,取名为“安装88mm Pak 43/3的虎式坦克歼击车”,设计编号为Sd.Kfz.185,而装备128mm Pak 44 L/55火炮的设计编号则为Sd.Kfz.186。“猎虎”坦克歼击车安装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运转齿轮,亨舍尔型(74型)以及波尔舍型(11型,这个型号是从1944年2月至9月生产的),这两种行动装置不仅扭力轴的布置形式不同,负重轮尺寸也不一样,亨舍尔公司制造的负重轮直径为800mm,而波尔舍公司制造的则为670mm,形状也不同,这给部队的维修保养和备件供应带来不便。波尔舍型的比亨舍尔型便宜一半价格,制造更节约时间。“猎虎”坦克歼击车是由圣瓦勒汀的工厂生产,它的测试则是在奥地利的道勒沙姆进行。希特勒自己的想法是把“猎虎”坦克歼击车改成火焰喷射坦克,不过他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从1944年7月至1945年4月,一共只生产了85辆“猎虎”坦克歼击车,而原计划是生产150辆。其中从1944年7月到12月生产了49辆,1945年1月到1945年4月生产了36辆。 1945年夏天,美军对缴获的“猎虎”坦克歼击车进行了测试,发现它能在2100米的距离上击穿美军M26“潘兴”坦克的前部装甲板。“猎虎”坦克歼击车战后幸存的很少,英国的波维顿坦克博物馆有一辆作为展品的“猎虎”坦克歼击车(保时捷),另外美国的阿伯丁试验场也有一辆(亨舍尔),而且苏联的库宾卡博物馆也有一辆(亨舍尔)。
作为德国E系列末日战车计划中最后一种型号,E100作为未来超级重型坦克系列的基础。“火蜥蜴”是以E100的底盘为基础,发展出的新型坦克歼击车。原型车在帕德博恩市郊豪斯滕贝克的亨舍尔公司的工厂中生产。主要的武器为一 门170毫米反坦克炮,射程可达四公里,能够对付该范围内的一切装甲目标,原计划装备一门类似“鼠”式坦克上的75毫米同轴火炮,但是因为过于挤占弹药和乘员空间而被放弃。其战斗室外形状和与车体的结合方式令人想起“猎豹”坦克歼击车,车体正面有30度的倾斜装甲,厚度可达200毫米。 该车由一台2400马力发动机驱动,使用新的传动装置,将发动机后置,计划中可以达到28公里的时速。但是这仅存在于图纸上 并未有原型车。其实一共有3种计划,火蜥蜴是大号的猎豹,鳄鱼是将猎虎的战斗室后置到E100的底盘上,还有一种是如同“斐迪南”坦克歼击车一样的后置战斗室。
名称 “突击虎(Sturmtiger)”也叫“强虎” 服役年限 1944年——1945年 主要性能 自重: 65000 kg 突击虎原型车(8张) 全长: 6.28m 车高: 2.85m(无起重机) 3.45m(有起重机)车宽: 3.57m 武器: 380mm Stu M RW61 L/5.4 臼炮 美军缴获的突击虎(7张) 1门 7.92 MG34 机枪主炮口径: 380毫米(14发/门)车体装甲: 25~150毫米发动机: Maybach HL 230 P45/12缸/700马力 突击虎迷彩涂装) 路上最大时速: 36公里/小时越野最大时速: 12公里/小时路上最大行程: 100公里越野最大行程: 60公里乘员: 5人
有木有苏联坦克···先顶一个
KV即“K·伏罗希洛夫”坦克,由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的女婿——设计师科京领导研制。以1937年制造的SMK双炮塔样车为基础在1939年制造出KV双炮塔重型坦克,原本使用弹簧悬挂但后来改为扭杆悬挂,在1939年入侵芬兰时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1940年KV-1坦克投产,它只有1个炮塔,部分车辆加装了螺栓固定的附加装甲。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至1943年底KV型都是苏联重型坦克编队的中坚。在发展到KV-9后,出现了全新的KV-85,它是T-34/85(炮塔部分)和IS系列的概念车。 KV系列虽然装甲厚实但机动性和火炮威力都不理想。 KV-1重型坦克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研制的,主要用于对付当时德军PzKpfwIII和PzKpfwIV中型坦克。1939年2月开始研制,同年4月,苏联国防委员会批准了该坦克的样车定型。1940年2月,位于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开始生产,当年生产了243辆。到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前一共生产了636辆。1941年9月,迫于前线形势,基洛夫工厂迁往位于乌拉尔山脉的车里雅宾斯克,与当地的拖拉机厂等工厂合并为一个规模宏大的坦克制造厂,人们称为坦克城。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坦克城一共生产了13500辆KV系列坦克和自行火炮。以KV-1坦克为基础研制出多种改进型坦克,尤其是其中的KV-85重型坦克和KV-2型152mm自行火炮很出名。KV系列重型坦克是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重要装备,该坦克曾参加对芬兰和德国的作战,1940年,苏军一个装备KV-1坦克的坦克排参加了突破芬兰主要阵地的战斗,在战斗中,没有一辆KV-1坦克被击穿。苏德战争初期,在苏军和德军的交战中,KV系列重型坦克对阻止德军的进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该系列坦克机动性较差,火炮威力也显得不足,在二战后期终于被IS系列重型坦克所取代。
二战前夕,苏联西北方面军指挥部要求为4辆试验用的KV-11安装上152mm的榴弹炮。KTZ设计局最优秀的设计师被召集起来完成这个项目。两个星期后,一种新的试验车型设计完成了。一开始设计者决定安装152mm的mod型榴弹炮,最终更现代的152mm M-10 Model 型榴弹炮取代了它。新的更大的炮塔也被设计出来以适应这种重型炮,该炮塔被命名为MT-1。
KV-3的计划开展得很早,可以上溯到KV量产的时候,俄国人当然不可能造完一个坦克才想到下个坦克,所以在KV量产同时新的坦克也在计划中了。最开始搞相关计划是一个叫150工程的玩意,也叫T-150,属于KV的强化版本。后来又搞了1个KV-220计划,实际上应该叫220工程,到41年的时候,俄国人开始在他们基础上搞KV-3。KV-3游戏里的一个炮塔就是KV-220的。 KV-3在游戏里很多人都能发现,KV-3的装甲比IS的早期型号还厚。但这个代价却是,KV-3的重量暴增到了68吨,和虎王一个级别,所以KV-3的防御一点不好,浪费吨位比虎王还严重。很显然,这个东西随着德国新式战车出现已经没有多少价值,巨大的重量带来的缺点不能弥补防御的提升,而且随着IS系列的出现,KV-3完全没有容身之所。不过俄国人的疯狂并不是在KV-3停止的,俄国人还有更疯狂的计划,KV-4,KV-5。KV-4也是苏联在战争开始前就进行的计划,重量更是彪升到了90T,游戏里没有。说下KV-5,这个东西是游戏里特殊车辆。重达100T的重量使KV-5成为游戏里最重的苏联坦克,估计也是苏联制造过的最重的坦克。俄国人向来对陆地巡洋舰有兴趣,在其他国家搞轻型坦克的时候,法国和俄国人是唯一2个大搞重型坦克的国家。虽然俄国人除了KV-5以外还有一些更疯狂的计划,比如30年的时候俄国就计划了300T重的超级重型坦克,类似德国人45年图纸上的P1000,当然这个计划毫无疑问是被枪毙了。此外还有比如3个炮塔KV-6坦克,不过从俄国人的网站的资料看上这个东西是俄国人的骗局。真正的KV-6是另外个东西。
1941年4月,苏联最高军事委员会下令研发装备130毫米以上装甲的坦克,以应对所有德国将要出现在战场的坦克。此时107吨级超重型坦克KV-4的设计制造被提上议程,基洛夫设计所的科京团队对这个提案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终于在N.L杜哈夫制造实验所定型了样车。并决定用安装zis-6级别以上的107炮。以zis-24来命名,只是很可惜,随着战争的爆发,KV-4体型又过于庞大,不好维护等等特点。只能放弃了这一提案。
在1941年6月,这种超重型坦克就已经开始研制,在KV-4的基础上,KV-5坦克采用了双炮塔设计。车体右前方是一个920毫米高的小炮塔,无线电操作员/机枪射手负责操作。驾驶员坐在车体前部左侧,他也有一个突出的观察塔,所以驾驶员的视野还是很好的。在他们身后是一个大炮塔,安装一门ZIS-16型107毫米火炮。炮塔座圈直径达到了1840毫米,所以炮塔内部相当宽敞,保证乘员有足够的工作空间。 KV-5也有很强悍的装甲,最大厚度达到150~180毫米。为了驱动这个100吨重的钢铁怪物,车内将安装两台V-2型发动机,总功率1200马力。 KV-5的设计工作在1941年8月就已经基本完成,并开始生产样车的零部件。但是因为苏德战争的爆发,像很多相关设计工作一样,KV-5的设计生产工作全部停止。将有限的生产资料转向传统的KV型重型坦克的生产项目。因此,KV-5也只是停留在图纸上的战争机器,而它卓尔不群的100吨“体重”,也使它成为苏联历史上最重的坦克。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坦克英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