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神齐天大圣称号的由来。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共享资料网
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
目录目录???????????????????????????1 教学计划?????????????????????????3 教学进度表????????????????????????6 1、神鸟????????????????????????? 9 2*、 格萨尔王的故事????????????????????13 3、冬不拉????????????????????????15 4、火把节????????????????????????19 5*、 刘三姐????????????????????????22 百花园一 ????????????????????????24 6、猫??????????????????????????28 7、珍珠鸟????????????????????????33 8*、 海豚救人???????????????????????37 9、老人与海鸥??????????????????????39 10*、草虫的村落?????????????????????43 百花园二 ????????????????????????45 11、 黄道婆????????????????????????50 12、 提灯女神???????????????????????54 13*、香玉剧社号?????????????????????58 14、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60 15*、花木兰???????????????????????64 百花园三 ????????????????????????66-1- 16、 范仲淹的故事?????????????????????72 17、 体育课????????????????????????75 18、 虎口藏宝???????????????????????78 19*、顶碗少年??????????????????????81 20*、失去的一天?????????????????????85 百花园四 ????????????????????????87 21、 古诗三首???????????????????????90 22、 左公柳????????????????????????96 23*、 郑成功收复台湾???????????????????102 24、隐姓埋名三十年???????????????????106 25*、 海上英魂??????????????????????112 百花园五 ???????????????????????115 26、少年闰土??????????????????????120 27、凡卡????????????????????????125 28、孔明借箭??????????????????????129 29*、 战风车???????????????????????134 30*、 童年乐趣??????????????????????136 百花园六????????????????????????138-2-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 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 规定的六年制第五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 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 进地安排在第九、第十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 三条线索。从纵向看,第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 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 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 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 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 “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 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 改为围绕专题、 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称之为“大综合”。除去第六组,全册共 有课文 28 篇,精读和略读各 14 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 “口语交际?习作”、 “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 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 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 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本册教材是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序来安排单元和课文的, 思想品德教育散在无 序。综观全册课文,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热爱祖国大好 河山,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立志报效祖国。2.憎恨剥削制度,了解今天的幸 福生活来之不易,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3.热爱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教育学生爱惜时间、艰苦奋斗。5.教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全册 还编排了 9 篇选读课文, 并附两个生字表。 生字表 (一) 是要求认识的 200 个字。 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 3000 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 150 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 2300 个。-3- 二、学情分析本班现有有学生 42 人, 男 30 人, 女 12 人。 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较为薄弱, 但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写字水平整体不高,大部分学生不热爱阅读,学生的 阅读能力及应用方面比较死板,不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不 高。三、教学措施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在阅读技能方面,继续加强朗读训练,并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如,“先 讨论怎样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再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课文,再分角色演 一演”。此外,加强了默读的训练。在阅读理解方面,第三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 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 诗歌以及叙事性、 说明性等不同的文章的阅读。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把握内容、 体会感情、了解记叙顺序、领悟表达方法等。在阅读方法方面,继续加强精读和 略读能力培养的同时,培养学生有关浏览能力的培养。 再看口语交际。首先,从口语交际的情感态度目标来看,第三学段提出“与 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尊重”不仅要“认真耐心”地听,而且要尊重对 方的人格, 如, 全神贯注,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 聆听时可用神态作出反映; “理 解”则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听去想,理解对方说的内容,体谅对方当时的心情, 显然在情感态度的要求上又进了一步。其次,从口语交际的习惯培养上,前两个 学段都强调讲普通话的习惯,第三学段提出的“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 言”,不仅是一种习惯,而且是一个人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高低的表现。从口语 交际能力训练来看:倾听,从第一学段要了解内容,到第二学段把握主要内容, 再到第三学段抓住要点。表达,从第一学段简单地说,到第二学段讲得清楚、明 白,再到第三学段有中心,有条理。应对,是在交流、交际中的表达,在交际中 随时应答、提问或者说明,在发表意见前,有准备;在发表意见时,有一定的质 量。 从习作来看,第三学段提出了明确的习作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4-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在习作类型上,重点安排 了写记实作文,还安排了写书信、研究性报告、表扬稿等应用文的练习。 (二)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丰富人文内涵;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 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1.为了在信息激增的现代社会里,教给学生利用信息,解决学习、生活中遇 到的实际问题的本领,本学期在教材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丰富人 文内涵。旨在学习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息。 2.增加体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加 强语文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在课文之外,为学生提供相关语料,拓展阅读。设 计相关专题,利用每组教材整合的优势,加大上述教育内容的比重,使学生在积 累语言、积淀文化的同时,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 (三)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1.凸现语文学习的重点,将导思、导学和导练贯穿于教学始终。借助每组前 面的“导语”来导向,凭借课后思考练习题来导学、导练;凭借“回顾?拓展” 中的“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发现一些读写的基本方 法,逐渐养成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在语文实践活动方面,提出日常注意发现、 积累不同特点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提示语、古今笑话等,并鼓励学生试写 提示语、广告词。 2.课后练习紧扣文本, 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 学有所得。 如,引导学生找出表达准确、情感丰富的语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如,抓住重点句段,理解内容,体会表达效果。 如,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 时, 注意部分与整体的联系, 并用适当的方式, 呈现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 如, 领悟课文布局谋篇的方法,了解选材和表达中心之间的关系。如,引导学生分清 事情的前因后果,学习有条理地表达。在《孔明借箭》课后,要求学生:“默读 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又如,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领悟种种写人的方法。 3.以“交流平台”为凭借, 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学习心得,发现一些读写的基 本方法, 这既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引导, 也是一种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5- 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加强“口语交际?习作”的训练 在“口语交际?习作”的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为学生回归常态 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为学生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1.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写作的欲望。 2.要创设特定的情境。 3.注重多方位的评价,重在激励。 4.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5.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一方面, 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 经常写写感受、 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另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根据生活需要练笔。引导、指导学生 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服务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五)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 要比较充分地体现其综合性、 实践性、 开放性、 自主性的特点, 注重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分层教学,关注差生 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四、教学进度表: 周 次 单 元 内 容《神鸟》 《格萨尔王的故事》 第 1、2 周 第一单元 《冬不拉》 《火把节》 《刘三姐》-6-备注2 月 12 日报到, 13 日正式上课。 百花园一 《猫》 《珍珠鸟》 《海豚救人》 第 3、4 周 第二单元 《老人与海鸥》 《草虫的村落》 百花园二 《黄道婆》 《提灯女神》 《香玉剧社号》 第 5、6 周 第三单元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花木兰》 百花园三 第 7、8 周 复习、期中测试 《范仲淹的故事》 《体育课》 《虎口藏宝》 第 9、10 周 第四单元 《顶碗少年》 《失去的一天》 百花园四 第 11、12 周 第五单元 《古诗三首》-7-劳动节小长假 《左公柳》 《郑成功收复台湾》 《隐姓埋名三十年》 《海上英魂》 百花园五 《少年闰土》 《凡卡》 《孔明借箭》 第 13、14 周 第六单元 《战风车》 《童年乐趣》 百花园六 第 15~20 周 总复习、期末测试-8- 第 一 单 元1、神鸟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 7 个,会写生字 14 个,掌握词语 11 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 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把握课文主 要内容。 2.从神鸟讲的 3 个小故事中,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 表达出来的。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 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 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 丽的“神鸟” ,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 “神鸟” “神”是什么意思? 4.默读课文, 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 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9- 二、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 生区分“燥、躁” “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 的意思。 (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 )读词、读语句。 4.小结: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 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 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 ”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 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 “抖包袱” 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 因此, 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 扩大学 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 课和同学们交流。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理清文章结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1.指名读 1~3 自然段。 ⑴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⑵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10 - 2.默读 4~16 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3.全班汇报。 ⑴小声读一读第 4 自然段。 ⑵出示: ①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 )活动。②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 ③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 ④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 ⑶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 ⑷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①两人有约定。 A.自读语句, “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B.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用“既??也”说一句话。 ②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 ③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⑸分别读 3 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⑹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⑺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 ⑻表达的情感: ①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②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③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⑽是怎么表达的? 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4.学习课文第 17 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 17 自然段。 ⑵可汗说 “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 么这么说?- 11 - ⑶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 ①人们捉不到它。 ②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 ③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 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 3.总结: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 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 3 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4.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 四、板书设计 神鸟 L 狗的忠实 ↓ 猫的尽职 K 乌鸦的善良(道理: 告诉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 否则会伤无辜, 甚至会伤害忠良。 )- 12 - 2*、格萨尔王的故事教学目标: 1.会认“酥”等七个生字。 2.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 姓的故事。 3.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格萨尔的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赞扬他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一、简介格萨尔王,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引入主人翁。介绍格萨尔王。 2.教师谈话:格萨尔王原来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他为人民做了些什么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人民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学习要求 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课文。 ⑵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格萨尔的什么故事?你喜欢他 吗?为什么? ⑶学生用自已的学习方法学习。 三、学习反馈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找代表,反馈分段情况。 3.你喜欢这个藏族人民的英雄吗?为什么?(①他非常勇敢,为民除害。② 他非常善良,热爱人民,造福百姓。 ) 4.唱词中唱到“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 13 - 作者运用比兴的手法, 说明凶猛的动物都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觉如更不 能伤害自己的亲人。 三、课堂小结 本课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勇敢、善良、为民除害、造福人民的英雄形象,也让 我们感受到文中的唱词很有艺术特色,望同学位课后多收集一些民间故事。 四、板书设计 2* 格萨尔王的故事 消灭地鼠恶魔 格萨尔王 同意岭地部落迁移到玉隆 分配领地 杀死强盗 保护商人(赞扬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 14 - 3、冬不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15、16 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认识 6 个生字, 会写 15 个生字,掌握 11 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学时间:3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 看冬不拉琴的样子, 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这种琴就叫 “冬不拉” 。 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 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把你了解到的 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mí n 依 恋 (luà n mí ng) lià n) )里。 ) 自( ) ( )勇 如( )如( ) 骏马(jù n 匕首 (bǐ zù n) bì )3.把正确字填在( 一( )莫(- 15 - () ()不安()死如()()眉不展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 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 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冬不拉”指的 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 二、回忆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填空:本文先写( 的顺序记叙的。 2.能根据填空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抓住重点,朗读理解,体会情感。 1.默读 2~10 自然段,思考。 ⑴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画批。 不顾个人安危(第 2 自然段) 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 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联系第 1 自然段及 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 、 “心急如焚” 、 “愁眉苦脸”等词语的 意思。明白任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替父分忧,为民除 害这几个意思。 ) 胆大心细,不辞辛苦(第 5、6 自然段) ①王子是怎样找黑熊、 布置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 你看出了什么?(不畏艰辛的为民除害,他决心坚定,胆大心细。 ) ②写黑熊的这一自然段删去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这部分写出了- 16 -) ,后写() ,最后写() ,这是按照 黑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斗时危险万分的。 ) 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第 7 自然段) ①王子与瞎熊是怎样搏斗的? ②指名朗读,大家评一评。 ③你感到这场面怎么样? ⑵全班交流。 2.小结: ⑴冬不拉是怎样的一个人? ⑵理清文章层次。 四、想象画面,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 “冥思苦想” 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 苦想什么, 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 2.想出什么办法? 3.读琴声这一部分,说一说通过音乐阿肯是在讲述什么事情? 4.找出与琴声相对应的故事情节读一读。 5.理解“视死如归、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几个词语的意思,这 分别是怎样的场景? 6.指名四人读四种琴声,指名四人读四种相应的故事情节。 ⑴指名朗读 ⑵说一说这几个情节。 7.带着想象,配乐朗读。 8.试着背一背,介绍自己是怎么背诵的? (想象画面背、回忆故事情节背、抓住四个词语背等) 9.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 让你感受到什么?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 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特点。 ) 五、弄清来历,明白意义,体会情感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乐器的来历。 六、总结全文,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1.全文还有几处描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17 - 3.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冬不拉 自告奋勇 不辞辛苦 毫不畏惧 献出生命 七、板书设计 3、冬不拉 故事 骑着、翻过、涉过、穿过 安置捕兽夹 巧妙伪装 伪装被瞎熊识破 王子与瞎熊激烈搏斗 瞎熊被杀死 王子也牺牲了 低回婉转 音韵铿锵 如泣如诉 琴声 雄浑激昂 纪念琴 视死如归 低回婉转 音韵铿锵 如泣如诉承担重任 准备作战 英勇搏斗 为民除害- 18 - 4、火把节教学目标: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 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 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 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来历, 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 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 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 56 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 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19 -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 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 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⑴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 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⑵学生在文中画出。 ⑶集体交流。 ⑷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 (指导读地热情、盼望、兴奋的语气。 )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⑴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 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图片或演示文稿)- 20 - ⑵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⑶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 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⑷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有关的句子。 ⑸小结; 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 情。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⑴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 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⑵指名说说这个拟说。 ⑶小组内交流。 ⑷集体交流。 ⑸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 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⑹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文段。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来历, 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 的象征。 四、板书设计 4、火把节 准备:扎火把、民族服饰、美酒佳肴 场面: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 围着篝火跳舞 来历: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火把节书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饶精神的象征)- 21 - 5*、刘三姐教学目标: 1.会认“喉”等六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3.听一听刘三姐的山歌。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内容, 感受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 的。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 体会刘三姐勇敢、正直的品质和人民群众爱憎分明和机 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放《刘三姐》选曲: 《山歌好比春江水》 。 2.谈话: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大家知道它出自哪里吗?(根据学生的 汇报,进行点评、小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生字表中的会认字,并记住它们。 2.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重点部分写了刘三姐的哪几件事? 3.全班同学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汇报初学情况。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如坐针毡,丧魂落 魄,而乡新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叫好? 2.刘三姐和乡亲们唱的山歌中你喜欢哪些?可以给同学们读读, 也可以唱一 唱,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22 - 四、巩固练习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成语: ⑴描写刘三姐和乡亲们的: ⑵描写土豪劣绅和秀才的: 五、板书设计 山歌唱得好 5*、刘三姐 人品更好热爱家乡疾恶如仇 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做斗争 深受爱戴- 23 - 百花园一教学目标: 1.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词典的方法理解“粗枝大叶”等成语,进一步加 深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2.在实践活动中, 锻炼学生动口、 动手、 动笔的能力, 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大胆想象,清楚完整地写一个故事。培养学生想象、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达到整理资料的两项要求。 2.搜集资料的途径的落实,按主题分类的指导。 3.大胆想象,清楚完整地写一个故事。培养学生想象、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3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理解与运用 1.学生自读成语。 2.指名读成语。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不理解的成语的意思。 4.集体反馈。 5.指名任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6.教师:本单元的渴望中还有很多的成语,请找一找。 7.教师出示,齐读成语。 8.小结:同学们,我们在阅读文章是,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语,那么我 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词典的方法来理解这些成语。除此之外,- 24 - 我们还要善于积累这些词语。 二、拓展与交流 1.教师: 同学们, 本单元为我们讲述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 这些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心灵和聪明才智。 你们读了这些故事有些 什么想法?我们应该怎样去想呢?首先让我们读一读丫丫他们几个人的 话。 2.指名读丫丫等人的话。 3.指名反馈:你从他们说的话重了解什么? 4.引导学生再读丫丫和宁宁的话。 5.拓展练习,让学生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想。 6.学生小组内自由说。 7.教师小结:同学们,读完课文后,我们可以发表对课文人物或者与人物有 关的事物的看法;也可以给课文编写故事。 三、阅读平台 1.了解泼水节,激发阅读兴趣。 ⑴教师板书“泼水节”这个名字。 ⑵教师:你们谁来介绍一下泼水节。 ⑶教师: 这么有意思的节日, 让我们赶紧读一读, 去感受一下傣族风情吧! 2.读文,感受泼水节欢乐的气氛。 ⑴学生自由度短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认真品读。 ⑵交流反馈。 ⑶教师:傣族人用水洗去灰尘,消除疲劳,免除灾祸。泼水节的水,是吉 祥的水,是幸福的水,是快乐的水。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人们的 快乐,读出人们的祝福。 ⑷齐读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⑸指名读“积少成多”的谚语。 ⑹学生熟读成诵。 四、课堂小结- 25 -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 1.导语: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民间故事,你们看有的神鸟,有的格萨 尔王, 有的冬不拉, 有的火把节, 有的刘三姐。 在我们这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 还有许许多多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呢!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故事会,请各组同 学来讲讲你们组搜集、整理的故事或歌谣。 2.提出要求: ⑴讲故事或歌谣时吐字清楚,内容健康、具体。 ⑵语气生动、用手势助说话气势。 3.全班交流。 4.介绍过程。 刚才同学们故事讲的好,能把你们搜集过程或整理过程向全班介绍吗? ⑴组长将填写表格利用投影给同学们看,并进行讲解。 ⑵组员补充并说说体会。 二、制作并展示 各组把找到的民间故事及歌谣作为内容办一份小报, 在全班展示并评出最佳 编辑、记者、优秀小报。 (出示老师找的歌谣,让学生读一读,出示教师准备的 一份小报请同学参看。 )第三课时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神鸟》的故事吗?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 “神鸟” 给可汗讲了三个小故事, 什么内容, 都是歌颂什么, 批评什么呢? 3.可汗不甘心失败,他又第四次捉住了神鸟,神鸟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什 么故事呢?你们现在就是这只神鸟,想想,你准备讲什么故事呢? 二、根据原文,选择材料- 26 - 1.同桌互相说说。 (故事中角色是谁?故事内容是怎样的?) 2.全班交流,请 2~3 名同学说说。 3.评议:哪些材料选的好,为什么? 4.小结: 选材必须与原文意思一致, 不能与课文内容脱节。 怎样保持一致呢? ⑴歌颂小动物某一方面的好品质。 ⑵被主人误解错杀了。 ⑶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令人同情。 三、内容具体,情节感人 1.出示例段,请大家修改。 2.看来,要使故事情节感人就要有具体内容。 ⑴写故事时,要想好这个故事分为几个环节,每一步是什么,理清文章 顺序。 ⑵写故事时每个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要写出来。 ⑶要把感人之处、令人同情之处写具体。 四、写出作文,互相评改 1.学生自己写文。 2.读文,学生评议。 (按习作讨论平台中的三个问题评议) 3.修改作文,抄写作文。- 27 - 第 二 单 元6、猫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感受作者 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感受作者对猫 (自然) 的喜爱之情,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 色彩。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同形态的猫。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 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的快乐。猫就是其中的一个。你们喜 欢猫吗?猫给你留下怎么的印象呢? 2.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特别喜欢猫,还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 起走近老舍先生家的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圈划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 地方,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28 - 2.预习汇报。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猫?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大猫的?哪 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猫的呢?(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4.课文中哪两个句子最能概括大猫和小猫的特点呢?找一找画出来。 (课件 出示:①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②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这两句在文中 起什么作用呢?(讨论:是每段的总起句,课文就是围绕这两句话来写 的。 ) 5.句子比较。 (课件出示) ①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②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读一读,看看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好些?为什么呢?“实在”还可以换成 哪些词呢? (一个 “实在” 就更加突出了大猫性格的古怪, 使语气更加肯定。 ) 三、读中感悟,理解大猫的“古怪”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大猫的古怪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相关的句子, 边读边作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汇报,师生讨论交流。 ⑴哪些词能说明猫的古怪呢?(老实 贪玩 尽职 ) ⑵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猫的老实呢? ①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猫睡觉时的样子) (找出重点词语:乖、睡大觉、无忧无虑、不过问) ②谁能把猫的这种无忧无虑用朗读表达出来呢? ③“乖”本来是用来形容小孩子的词,这里却用在了猫的身上,从中 你看出了什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试一试,读出你的喜爱 来。 ⑶从哪又能看出猫很贪玩儿呢? ①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猫玩耍里的样子) (找出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 ②“任凭”可以换成哪些词呢?谁能用“任凭说一句话? ③想一想,都有谁,会怎么呼唤它呢?- 29 - 3.按前面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猫的尽职又表现在哪儿呢? ⑴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猫捉老鼠时的样子) (找出重点词语:屏息凝视、非??不可) ⑵ “屏息凝视” 是否不呼吸了呢?让我们屏息凝视 10 秒钟, 有什么感觉? 那猫要这样“一连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你觉得这只猫怎 么样啊? ⑶读一读,读出猫的尽职来。 4.猫的这些古怪的特点,课文中是用怎样的句式连起来的呢? ⑴引导学生找出后进行比较。 ①“说老实吧,它的确( ( )可是( ) ” ) ;可是( ) ;它很贪玩,的确是呀?? ) ;可是( ) ;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②“它很老实,它的确( 可是??”⑵仔细读一读,体会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感觉到什么? ⑶情境创设:这么贪玩的猫,家里来了客人,老舍先生会怎么说呢? ⑷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笔下的猫仿佛就是一个顽皮的 孩子,于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猫的喜爱之情。 ⑸大声地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这种感情来。 5.猫还有什么古怪的地方? ⑴学生读句子,小组合作,找出相关语句。 ⑵从哪能看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呢? 课件出示: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 ①理解“蹭” 。怎么是蹭呢?想想看怎么蹭?做个动作看看?会有什么 感觉呢?此时的猫在作者的眼里像什么呢? ②怎么才能读出这种喜爱呢? ⑶课件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 花。 ” ①说说你对“小梅花”的理解?- 30 - ②作者把猫的脏脚印说成了是清香秀丽的梅花,从中看出什么呢? ③让我们读出老舍先生的喜爱吧! ⑷“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 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 ①猫的叫声有长短,有粗细,这么多的变化,像是在??? ②本是平常的叫声可在作者的耳朵里却是这样的丰富多彩,从中你感 觉到什么呢? ③带着这种情感读这一句吧。 6.猫的性格古怪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呢? ⑴课件出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 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 ⑵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找出生点词语:藏起来、 不要说??就是??) 四、课堂小结,提纲挈领 1.老舍先生家的猫真是古怪。 (引读:它既??又??,学生接读) 。 2.老舍先生用平实的语言, 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大猫性格的古怪和他对猫 的喜爱之情。那么,他笔下的小猫又是如何的可爱呢?第二课时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 上节课, 我们领略了老舍先生笔下那个性格古怪的大猫,那么谁能用概括一 下大猫的性格特点? 填空: 它既 ( ) , 又 ( ) ; 既( ) ,又( ) ; 既( ) ,又( ) 。二、品读欣赏,体会小猫的可爱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句话最能概括小猫的性格? ⑴课件出示: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学生读这一句 ⑵这一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呢?(过渡句,也是本段的中心句。 )- 31 - ⑶为什么用了一个“更”字?这说明了什么呢(小猫更惹人喜爱)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从哪看出刚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呢?划出文中 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汇报,交流。 出示重点词句:玩鸡毛、线团??没完没了、摔跟头??再跑再跌、撞疼 了也不哭 4.课件出示:小猫玩耍里的场景。多淘气的小猫啊!面对这只小猫作者没有 责打而是满心的喜爱,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了?理解“生机勃勃”并说 一句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篇,情感升华 1.结合板书, 梳理全文。 作者在写大猫和小猫的时候, 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用了哪些事例来写具体的呢?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练笔,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四、板书设计 猫 老实 大猫:古怪 小猫:可爱 温柔可亲 淘气 不哭 贪玩 尽职 胆小 勇猛一声也不吭- 32 - 7、珍珠鸟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 13 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 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 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读题目,板书课题: 《珍珠鸟》 。 2.作者简介。 冯骥才,男,1942 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 江北区慈城镇) ,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 间文艺家,画家。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 研究。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 小说和绘画作品,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 3.导语:在地球上,生活着的不仅仅是我们人类,还有着众多的生命。 (植 物、动物??)对,在众多动植物中,有一种十分特别,因为它们会飞。 它们就是鸟儿。生活中,鸟儿总是离我们很远,而把它们强行关在笼子里 又太过残忍, 那难道鸟儿和人类就不能和平、亲近地相处吗?我们来看看- 33 - 今天的课文,看看人类与鸟儿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并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如:垂蔓、葱茏、啄着、嚓嚓、颤动、咂咂 嘴。 2.学习“巢”的笔画,规范“框”的笔顺。 3.结合课文相关语句, 理解 “决不、 神气十足、 再三、 信赖” 等词语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订正过的字词在句子中朗读准确。 2.默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本文叙述了“我”与珍珠鸟一 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为我们展现了 一幅鸟人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 ) 3.全班交流。 4.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 : “我”把朋友送的一对珍珠鸟放进精心准备的鸟 笼。 第二部分(第 2~14 自然段) :由于“我”给珍珠鸟创造了舒适、自由的生 活环境,得到了它们的信任,它们与“我” 越来越亲近。 第三部分(第 15、16 自然段) : “我”内心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文章开篇有何特色? 2.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 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描写珍珠鸟 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3.品读作者精心呵护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34 - 先播放珍珠鸟的视频画面,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 外形的?你还记得作者饲养珍珠鸟的感受吗?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 界。 ”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说的是谁信赖谁吗? 二、学习课文 1.学生默读,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⑴“探脑袋” :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多强呀! ⑵ “屋里飞” : 小珍珠鸟在屋里的具体表现让我忍俊不禁, 它都去了哪呀? (笼子四周――柜顶上――书架上――灯绳旁――画框上――窗框上) 地点变化了这么多, 但我们为什么没有错乱的感觉,作者是如何巧妙描 写的? ⑶“喝茶水”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 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 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 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①这段话的内容和文中哪个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怕人的鸟) ②珍珠鸟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⑷“啄笔尖” :同桌合作朗读这一段。 ⑸“肩头睡” :作家不是最珍惜自己的创作时间吗?不是最怕自己的创作 思路被打断吗?(出示资料:冯骥才先生的话: “我的生活秩序是很严 的。无论有多么忙,我还是要保证每天有写作的时间。 ” )小鸟在作家 创作时睡在他肩头的画面却被作者称作美好的境界,对比冯骥才先生 的这句话不矛盾吗?你有什么感受吗?(冯骥才将呵护小鸟看得比写 作更重要。 ) 3.回读第 1~6 自然段: ⑴看来,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变化了,我们感受到 小珍珠鸟的活动方式、性格也发生变化了,它越来越亲近“我” ,越来 越信赖“我”了。透过小珍珠鸟的变化,你感到仅仅是小珍珠鸟信赖作 者吗?(大鸟也信赖“我” ,它们允许自己的孩子飞出笼子,与“我”- 35 - 亲近。 ) ⑵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你不禁想读一读课文 的哪些段落?(默读第 1~6 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 4.谁来朗读你画到的语句,体现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 。 5.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是彼此创造的: ⑴不论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 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因为是“我”精细呵护它们的)画 一画描写“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学生朗读,体会“我”对鸟的 爱。归纳出:不看――不管――不伤害――不停――不写。 ⑵此时, 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作者坚信 只要通过自己的精心呵护,自己对小鸟的尊重,自己付出的爱,就一定 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扩展升华 1.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只需要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 2.是呀, 信赖使世界多了一抹温馨的色彩, 在大千世界里, 何处不需要关爱, 何处不需要信赖?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作者那富有哲理又打动我们的话 吧!齐读: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 3.你能仿照作者“信赖, 句子吗?学生写后汇报。 四、板书设计 珍珠鸟 我 不看 不管 不赶 不写 相 互 信 赖 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鸟 胆大 放心 亲近 信赖 。 ”的形式写一句有关信赖的- 36 - 8*、海豚救人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 3 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领会作者运用的表 达方法。 3.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2.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见过海豚精彩的表演,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可你们知道吗? 海豚还被称作“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呢!板书课题: 《海豚救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三、自学课文 1.想想海豚是怎样救人的? 2.想想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 3.讨论后指名回答。 四、学习、交流表达方法 1.回忆《鲸》的表达方法。 2.小组互相讨论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五、知识扩展 你还对海豚有哪些了解呢?在班上和同学交流。 六、板书设计- 37 - 8*、海豚救人 海豚: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 1966 年一艘韩国海船 1972 年南非一位姑娘 1992 年两名海员 海豚救人的原因: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38 - 9、老人与海鸥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0 个会写字,6 个会认字及 9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 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 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 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 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还要学 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⑴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⑵指名读,强调: 旋(xuá n)涡 模(mú )样 扇(shān)动 塑(sù )料袋炸了营似(shì )的- 39 - ⑶齐读加强记忆。 2.指名说说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如:俯、歇、瞻 3.理解新词的意思。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确。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 想想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同桌两人相互交 流,提出疑问。 3.认真默读课文, 想想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同时理清文章的结 构。 (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 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 老人去世后, 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 ) 四、引导学生学习第 1~13 自然段,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老人与海鸥 之间的深厚感情 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 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⑴喂海鸥: ①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 ,描写海鸥的“应声而来、扫” , 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联系上下文 想象重点句描写的画面,感受到作者的比喻是恰当、形象的。 ②练习朗读。 (出示课件)边读边想象翠湖边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老 人与海鸥之间这份真挚的感情。鼓励学生把这句话背诵下来。 ⑵唤海鸥: ①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朗读 4 至 9 自然段。 ③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 ⑶谈海鸥: ①学生谈感受, 教师小结: 说起海鸥, 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 十多年了, 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 (亲人一样,板书)- 40 - ②齐读第 13 自然段。 五、结合板书小结课文第一部分内容第二课时一、齐说课题引入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出示课件 (老人喂海鸥的图片、 海鸥送别老人的图片配乐)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两部分的主 要内容。 过渡: 这样的情景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难怪作者说: ( ) 的事情发生了。学生填写。 (意想不到)能换个词语吗?(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始料未及等)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整体感受海鸥对待老人具有怎样的情感? 2.进行二次默读, 边读边批画: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 情的?一会儿将自己体会到的准备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交流: 选取最令你感动的一组镜头, 和同学们交流自己体会到的。 ⑴镜头一: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①为什么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 迎老人, 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 而此时老人不见了, 只剩下遗像, 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 ) ②师生对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⑵镜头二: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 ①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 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⑶镜头三: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 ①它们为什么要扑来?(海鸥不舍得老人离去,希望老人留下来,永- 41 - 远和它们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张像也好。 ) ②请你结合文章所描写的相关语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如果你当 时在场,在这白色旋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海鸥与老人的感情 太深了。 )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读。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这一组组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为之感概。我们不禁要问:海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常举动呢?你能联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谈一谈吗? 默读全文思考。 2.学生必然会回读到课文的第一部分,及时鼓励学生能够结合上文进行理 解。 通过回读第一部分的相关语句,进一步体会到正因为老人对海鸥的细 心无私的照料与关爱, 他们之间才建立起了如同亲人般的情感,在老人去 世后,海鸥才会出现不寻常的做法。 五、小结全文 如今,在翠湖边,市民为了纪念这样一位关爱动物的老人,为他修筑了 一座铜像。 (出示课件)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会有许多市民像当 年的老人一样,给它们喂食。老人虽然已经故去,但他关爱动物的善举将永 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边课题。 六、板书设计 9、老人与海鸥 老人 (坚持喂养) 爱 (翻飞 盘旋 海鸥 鸣叫)- 42 - 10*、草虫的村落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 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 6 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 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 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将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 “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 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⑴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 条路。 ” ①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 43 - ②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快乐 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⑵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可抓住“驻足痴望” 、 “攀谈得很投机似的” 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 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 融融。 ⑶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 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 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 ①学生可以通过“音韵” 、 “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②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 “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 ,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⑷从“村民的勤勉劳动”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是什么力量使一只只 小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能理解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自己家的 责任感, 促使甲虫们如此勤勉的工作着。 大家各司其职, 在劳动的同时, 它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 四、情感升华,感受写法 1.作者是如何将一个寻常事物写出了别样风采的呢? 2.师生交流。 ⑴认真观察事物, 特别是观察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小生灵,而且有自己独特 的视角。 ⑵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⑶喜爱小昆虫,有一颗关爱小动物的善良的心。 ⑷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3.大家分析的都很好, 其实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们来一起对读一下文 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读出作者这份情怀。 五、板书设计 10*、草虫的村落 村落 我 → →- 44 -拟人 静谧 → 游离 百花园二教学目标: 1.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两种句式相互转换, 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2.能以阅读日记的形式交流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 学习作者如何 细致观察、如何细致描写和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的。 3.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小组内介绍清楚这种动物的外貌体态、生活 习性和生存环境。 4.阅读 《螳螂的启示》 , 认识连续观察日记, 知道这种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 5.通过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连续观察,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两种句式相互转换, 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2.能以阅读日记的形式交流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 学习作者如何 细致观察、如何细致描写和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的。 3.通过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连续观察,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教学时间:3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温故知新”中的句子训练 1.通过第一组句子,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表达特点。 ⑴轻声读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呢? ⑵再默读句子,想想两个句子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①标点不同:一个用问号,一个用句号;- 45 - ②部分词语不同; ③朗读时的语气不同; ④表达的效果不同,反问句所表达的感情要更强烈一些。 ⑶师小结: 第一句叫反问句,第二句是把第一句变换一种说法改为了陈述 句。两句的意思完全相同,但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一些,可以增强 语言的表达效果,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尝试着写一写。 2.通过第二组句子,尝试改写。 ⑴审清题目,在改写时要注意什么? ①不能改变原句意思。 ②标点要正确使用。 ③不丢字,不写错别字。 ⑵学生改写,教师巡视。 ⑶指名汇报。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点拨订正。其中,变为反问句 可以有多种答案, 只要意思保持不变, 通顺即可。 反问词可用 “怎么” 、 “怎么能” 、 “难道”等。 二、 “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交流” 1.指名朗读导语。 2.默读丫丫的阅读日记, 边读边想一想:丫丫的这则阅读日记中都记录了哪 些内容? 3.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 ⑴读了什么?(自己感兴趣,印象深的一篇课文、某个段落,或几篇课文 进行对比阅读都可以) ⑵读后产生了哪些问题? ⑶思考后寻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即深入阅读后,揣摩到的写作手法。 4.想想丫丫这样做阅读日记,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好处吗? ⑴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做及时记录,可以为今后的复习提供材料。 ⑵能将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作更细致的揣摩,便于自己积累、掌握各种 写作手法,今后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⑶培养自己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并通过自己反复品读和思考寻求答案。- 46 - ⑷坚持进行练笔,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5.想想你在学习过本单元后,哪些阅读的内容让你最有收获或最感兴趣,不 妨也照着丫丫的样子,写一则阅读日记吧。 6.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巡视。 7.指名朗读日记。师生共同评价,适时修改。 8.小结:希望大家能将阅读日记坚持写下去,一个学期后,我们做一次班级 阅读日记展览交流会,那时大家一定会写得很多,写得更好!第二课时一、通过导语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回忆各自在课前所准备 的内容 二、准备发言 1.认真默读“活动建议” ,明确此次发言的要求和具体内容有哪些。 2.检查自己必须介绍的三项内容是否都做了准备?想想自己还想补充哪些 内容?进一步调整、 完善自己在课前所列的发言提纲。心里面试着先说一 说。 三、明确小组发言的要求后,进行小组内的介绍 1.认真默读“活动评价” ,对说者、听者提出的要求要分别明确。 2.小组内发言,之后本组按要求进行评价,选出本组发言最佳者。 3.每组选代表在班中发言,同学进行评价,选出本班发言最佳者。 四、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写过日记, 但昨天我们预习的日记―― 《螳螂的启示》 和我们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 成。 ) 五、明确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 这样在一段时间内, 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 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它属于应用文的一种。- 47 - 六、阅读内容,明确写法特点 1.指名朗读,每名学生朗读一则日记,其他同学听听他们是否朗读得正确、 流利,想想每则日记各写了什么内容。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朗读,明确每 则日记各写了什么内容。 2.默读这六则日记,边读边思考:从这几则连续观察日记中你都学到了什 么?把自己最欣赏的地方画下来。 3.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⑴先小组内交流。提示:可以从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来谈,但必须要结合 日记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交流收获。 ⑵全班进行交流。 ①仔细认真地观察。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 ②认真思考。能通过观察事物,进一步思考,从中获得启示。 ③能坚持进行观察,做事能持之以恒,有始有终。 ④热爱生活,喜欢小动物。 ⑤能运用各种写作方法描写观察对象。如:比喻、设问。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两则日记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小结 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请大家想一想:写这样的应用文,对于 我们有什么样的好处吗?如:培养自己认真观察事物、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能 将某种事物的变化及时记录下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第三课时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尝试创作一种应用文,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名称吗?(板书) 二、指导审题 1.指名朗读题目要求,看看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 2.默读题目,画一画:你还知道了什么?想提示同学们哪些地方?- 48 - ⑴写作的内容:种植花草果木、饲养小动物、观察气候变化、做科学小实 验等。 ⑵要记录事物变化的情况。 三、回顾《螳螂的启示》 ,明确写法 1.默读《螳螂的启示》 ,回忆从这几则日记中你都学到了什么? 2.将《螳螂的启示》中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语句练习朗读。 四、习作讨论平台 1.默读讨论平台中提示的问题以及三名同学所想到的内容。 2.拿出自己的连续观察记录,我们先回顾一下,你对哪种事物在什么时间进 行了连续观察?重点观察到了它的哪些变化? 3.展示 3 至 4 名同学的观察记录表格,简单评议。 4.班级中统计一下, 哪些同学记录的是事物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哪些同学 记录的是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 5.小结: 变化比较快,比较明显的事物往往适于我们记录它连续几天的不同 变化,如:天气在一周内的变化、科学小实验前后的变化等。而变化相对 时间段稍长一些的事物, 适于我们记录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 如: 饲养蚕宝宝、泡水仙头等。 6.指名朗读书上三名同学的话,看看他们三个都想到了哪些习作中的内容。 ①第一个同学实现选择好了观察内容,准备进行连续观察; ②第二个同学选择了日记的写作内容; ③第三个同学明确了连续观察日记要注意的内容上的衔接,要写完整。 7.你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也给自己提示些内容吗?先进行小组交流,再 作全班交流。 提示: 写法方面、 格式方面、 内容方面, 如: 描写细致, 获得了启示等。 五、学生先试写一则,教师巡视 六、讲评一两则学生当堂所写的日记,修改- 49 - 第 三 单 元11、黄道婆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 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认识“媳、轧、卉、赢、祠”5 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 憔、悴、套、效、率、踏、卉”13 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 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 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 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准备 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都通顺。 2.检查词语- 50 - 3.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 。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 迫而流落崖州, 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黄道婆向父 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 功绩的追念。 ⑴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 ⑵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 。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 流落崖州, 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随后她回到家乡, 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 怀念她的功绩。 ⑶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复的删去,碌牡胤 要用词语概括。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 ) 3.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 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 4.讨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5.讨论结果 ⑴连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⑵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 四、交流有关黄道婆的资料 黄道婆(约 1254―?)又名黄婆。我国元代著名的棉纺织技术家。松 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 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亚市) ,向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
年间,她返回家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花车、 弹花弓、纺车,改革了织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 乡人, 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 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 51 - 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黄母祠。 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 布。第二课时一、导入 1.(播放民谣)听了这段民谣,你知道了什么?(黄婆婆能帮人织布,她是 个织布能手。) 2.还想了解什么?(黄婆婆为什么要叫这儿的人织布。两只哨子,两匹布是 什么意思?黄道婆她自己织布的水平有多高??) 二、初读课文,试着解疑 1.自由读书,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 2.初读课文后,你可以回答哪些问题? ①她教的是自己的家乡人。 ②她是在崖州学会了织布,并且生活得很好。 ③生:她从小受公婆、丈夫的虐待所以? 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1.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手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 又回到了家乡,文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疑问?(为什么她要放弃衣 食无忧的生活回到那个让她受苦的地方?) 2.读读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 3.学生读句子。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 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 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⑴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批注在自己书的边上。 ⑵指名有感情地读。 ⑶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特别思念家乡。 )- 52 - ①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 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 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②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 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 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⑷从中你觉得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 (爱家乡) 4.从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黄道婆爱家乡? 5.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人? ①聪明,改进了纺纱的工具。 ②手艺高超,教大家织物上绘画。 ③为家乡做了很大的贡献。 ④杰出的人才。 6.资料补充。 ⑴找有关黄道婆推动家乡变化的内容 ⑵看到这一切, 如果作为黄道婆的家乡人,你现在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 么? 四、自主归纳 1.黄道婆对家乡的爱表现在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等方面。 2.学生填写手中的小练习。 五、板书设计 黄道婆 棉神 传授棉纺技术 无私奉献 革新棉纺工具 勇于革新 先棉祠- 53 - 12、提灯女神教学目标: 1.认识“歧、欲、敦、窟、渍、瞩”6 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誉、鄙、歧、 毅、伦、敦、窟、批、臭、渍、降、瞩”12 个生字,正确读写“声誉、 鄙视、歧视、毅然决然、伦敦、贫民窟、大批、污渍、臭气冲天、下降、 瞩目”等词语,会用“不是??就是” “不仅??还”造句。 2.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3.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重、难点: 1.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质疑 1.读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提灯女神指什么?为什么叫她提灯女神?)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争取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学生字。 2.检查听写 歧视 幸福 赞誉 呻吟 安慰 解除 给予 传奇⑴歧视的近义词是什么? ⑵传奇的“传”还可以读什么音? 三、默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南丁格尔的几件事 1.试着用抓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的方法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54 - 2.按不同事件,给文章分段。 第一部分(第 1~4 自然段) :讲南丁格尔不顾世俗的偏见和家人的反对, 毅然地放弃优裕的生活,当了一名护士。 第二部分 (第 5~9 自然段) : 具体讲南丁格尔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 第三部分(第 10~12 自然段) :讲南丁格尔逝世后,她在护理事业方面的 卓越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四、学习文章第一段 1.读读第一段,你都读懂了什么? ①南丁格尔想当护士。 ②她的家人反对她当护士。 ③南丁格尔不顾家人的反对当了护士。 2.在读懂的基础上,还有不明白的吗? ①为什么家人反对她当护士? ②南丁格尔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气与家人抗争? 3.再读第一段,寻找答案,用笔画出有关内容,仔细读读。 ⑴对于“护士”这个职业,当时人们怎样看?(有损家族荣誉) ⑵对于护士这个职业你了解吗? ⑶那么南丁格尔选择护士,实际上是选择了什么? ⑷那她又是在放弃什么?从中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个怎样的人?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二课时一、回顾全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全文写了南丁格尔的几件事?(选择护士 职业、霍乱是照顾病人、照料伤员) 二、学习第二部分 1.仔细读书,你认为南丁格尔是怎样的一个人,画出相关语句,做批注。- 55 - 2.全班交流。 3.交流中指导第 5 自然段朗读。 ⑴你对“霍乱”这种病了解吗? ⑵ (出示有关 “霍乱” 的资料) 读读这段文字介绍, 联系南丁格尔的行为, 你有什么体会?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通过被污染的食物 或水传染,主要症状是呕吐、腹泻、脱水、高烧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导 致死亡。近两个月以来,一些非洲国家发生霍乱疫情,目前已造成 200 多人死亡。报道说,自上周以来,利比里亚东南部地区的霍乱疫情已造 成至少 100 人死亡。 当地官员分析,病因可能是患者曾饮用过被污染的 河水。几内亚比绍卫生部日前透露,霍乱正在该国迅速蔓延,全国 9 个省中已有 7 个省发现疫情,目前患者已超过 5000 人,其中 89 人不治 身亡。在尼日利亚东部地区,也有 20 多人死于近来暴发的霍乱,另有 数十人住院。在马里,霍乱已至少造成 10 人死亡。在塞内加尔和肯尼 亚首都也分别有 13 人和 3 人死于霍乱。此外,今年初以来,喀麦隆、 赤道几内亚、冈比亚等国也都出现了霍乱疫情。 ⑶读出你对她的敬佩之情。 ⑷当你读到“日夜奔忙”这四个字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白天工作她 吃不上饭,晚上工作特别紧张??) ⑸有感情地朗读。 4.学习第六自然段。 ⑴从第六自然段中感受到什么? ⑵提到“前线”凭你的生活经验,你们对前线有什么认识? ⑶对比读下面两句话,再联系前线思考一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①南丁格尔得到这个消息以后,立即组织了一个护士志愿队,赶到前线 去救护伤病员。 ②南丁格尔得到这个消息以后,被派往前线去救护伤病员。 (她是自愿 去的,说明她心中有病人;她是自愿去的,冒着生命危险去的。 ) 三、总结- 56 - 四、板书设计 12、提灯女神 不顾偏见和家人反对------当护士----热爱护理 发生霍乱----不顾个人安危,照料生命垂危的病人 克里米亚战争-----到前线救护伤员 捐助资金-----创办护士学校 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品质- 57 - 13*、香玉剧社号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的“募、盾、猖、搞、苟、踊、蓄、申、翱”等 9 个生 字。理解“募集、募捐、后盾、一丝不苟、踊跃、积蓄、申报、百废待兴、 辗转反侧”等词语。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 4.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 学习常香玉爱祖国、 爱人民的崇高精神。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我们通过学习课文, 认识了我国古代的女纺织家黄道婆和英国护理事业方面 取得卓越成就的南丁格尔, 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女性,她就是我国豫剧表演艺术 家常香玉。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想:课文写了一件 什么事? 2.全班齐读课文。 ⑴自学本课生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要注意的吗? ⑵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并思考常香玉是怎样带领剧社捐献飞机的? 2.小组合作自学。- 58 - 3.汇报、交流。 四、拓展、总结 1.画出本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把它抄在积累运用本上。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 五、板书设计 13*、 “香玉剧社号” 拿出积蓄 捐献飞机 卖掉汽车 多次立功 全国义演 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 (为抗美援朝)- 59 - 14、居里夫人的三克镭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 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 囊、弘、捐、赠、数、癌、签” ,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 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 等词语。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 和精神的崇高。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 哪些事情 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读懂课文, 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 精神的崇高。 2.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 哪些事情显示出 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有关居里夫人的生平)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 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勤奋努力,于 1893 年获得物理学硕士 学位,1894 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03 年,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 学奖金。1911 年 12 月,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终生为 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她先后获得奖金 10 种- 60 - 之多、奖章 16 种之多,以及 100 多个名誉头衔。 二、初读课文 1.居里夫人确实是个伟大的科学家, 她的伟大并不只在于她在科学研究领域 的杰出贡献, 还在于她的人格,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 2.自由读书,要求正确流利。 3.检查预习情况。 ⑴听写: 镭 简陋 弘扬 捐献 癌症 保留 穷困 一贫如洗 腰缠万贯 解囊相助 ⑵解囊相助的反义词是什么? ⑶“简陋”什么样?文中说什么简陋?该怎么读。 ①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简陋的实验室。 那简陋前面再加上“异常”呢?怎么新理解,那读怎么读这句话。 ②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能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来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四、深入读书,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顺序) 2.分段段意。 第一段 (第 1~4 自然段) : 先从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 1920 年 5 月的一天 采访居里夫人讲起, 讲居里夫妇在十八年前炼 出了第一克镭,当时每克镭价值七十五万法 郎,这位夫人应该早已富甲一方了,事实上十 八年后居里夫人却买不起一克镭。 原因是居里 夫妇十八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 第二段(第 5、6 自然段) :讲麦隆内夫人为居里夫人奔走、募捐购买一 克镭的饯的经过以及数年以后美国公众再 次向居里夫人捐赠一克锂的情况。 第三段(第 7、8 自然段) :揭示了居里夫人始终不要专利的崇高思想和 美好的内心世界。 五、引导质疑- 61 - 1.题目是《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对于这三克镭文章有描写吗?读文章,找 出来,读读。 2.你能结合居里夫人的处境,想想有什么疑问?(这三克镭她都做什么用 了?第一克镭研究出来时她做什么?) 3.读课文自己试着解答问题。第二课时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可不可以对居里夫人做个简单的评价 (居里夫人十分伟大;居里夫人很傻) 二、讨论、辩论中加深理解 1.过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令我们惊讶,哪种评价更符合居里夫人的 做人准则呢?我们从书中寻找答案。 2.用笔画出有关描写居里夫人的句子。 3.引导发现,深入探究,感悟居里夫人的伟大。 ⑴端庄典雅的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①对于这段文字,认为居里夫人伟大的同学,你是怎么理解的? 镭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 实镭的存在, 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 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 1898 年到 1902 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 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 并测定了镭 的原子量。1903 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 奖金。 ⑵结合资料,对于这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就 在于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 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了人类而没有考虑自己。 )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抓住人物语言,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 1.还能找到什么理由来说明居里夫人的伟大?- 62 - 2.体会重点句理解。 ⑴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 “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 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 ①读懂了什么? ②用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③用异常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④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什么? ⑤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到那异常不平淡的是什么? ⑵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 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 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 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①读懂了什么? ②读出居里夫人的无私。 ③读出居里夫人的忘我。 ④引出资料理解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⑶居里夫人、牛顿、爱迪生、研制“神州”的科学家的阅读资料。 ①读读这些人的故事,你们发现了什么? ②在这些 “醉心” 于事业的梦想者心里有的只是什么?能用一个词来评 价这样的人吗?(大公无私、伟大??) 五、从三克镭的用处上体会伟大 六、对比体会“伟大” 第四自然段对那些冷漠的富商的描写是否可以不要,为什么? 七、归纳结论 现在你再来评价“居里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八、板书设计 第一克镭:自己提炼,公布方法。 大公无私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第二克镭:公众捐献,用于研究。 伟大人格 第二克镭:公众捐献,创设研究所。- 63 - 15*、花木兰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昼、袜、赫、凯、孝、帼”6 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 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 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 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 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2.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 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 点。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 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心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 我国古代妇女豪杰的课文,题目是《花木兰》 。 二、介绍背景 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 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北魏朝 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 生在这个时期。 三、再次认识剧本 1.这篇文章和我们四年级时学的哪篇文章相似?( 《西门豹》 )- 64 -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2.剧本有什么特点? ⑴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⑵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⑶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3.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什么? ⑴故事内容。 ⑵重点通过人物特点感受。 四、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理解词语 逊色 巾帼 须眉 幸会 不期而遇 张灯结彩2.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自由读,评价人物 1.默读课文, 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你是从哪里看出的, 划出相应句子, 做批注。 (爽朗、善良、孝敬父母、热爱祖国) 2.交流。 ⑴全文有几个人物? ⑵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小组表演,突出人物特点 七、全班评价 八、课外拓展,读《木兰诗》 九、板书设计 15*、花木兰 替父从军 花木兰 巾帼英雄立下了赫赫战功- 65 - 百花园三教学目标: 1.能从实际例句中体会三种句式的不同,能够照例子改写把字句、被字句。 2.掌握通过人物主要事迹突出人物品质或精神的方法。 3.了解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将文章写具体,突出人物品质的方法。 4.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通过人物主要事迹突出人物品质或精神的方法。 2.了解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将文章写具体,突出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练习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介绍人物事迹的文章,回忆一下你都认识了谁? (黄道婆、居里夫人等) 2.回忆一下文章介绍了黄道婆的哪些事情? 3.总结: 这样不改变句意, 带把字的句式叫把字句, 带被字的句式叫被字句。 ⑴来看看这三句话,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一样) ⑵出示句子。 ①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②黄道婆把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学会了。 ③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被黄道婆学会了。 ⑶仔细读读它们有什么特点? (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改变了句式,一句有“把”字,一句有“被”字。 ) 4.练习。- 66 - ⑴再来看看这句话,谁来试着把它改成把字句、被字句。 (意思相同,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 ⑵出示句子。 常香玉向祖国捐献了一架战斗机。 5.居里夫人又做了些什么?谁来用刚才学的三种不同的句式说一说? ①居里夫人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 ②居里夫人把镭的提纯方法毫无保留地公布了。 ③镭的提纯方法被居里夫人毫无保留地公布了。 二、拓展与交流 1.启发谈话, 回忆课文内容 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过程中,我们结识好几位巾帼英杰。谁来说说你都了解了谁的什么事迹? 2.确定交流内容。 想一想这些巾帼英杰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是怎样鲜明地表现出来的? 3.组织交流 先在小组里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 4.评一评:谁的发言最好?为什么? 三、阅读平台 刚才我们回顾了很多伟大的巾帼英雄,今天我们还要了解一位女性,她虽然 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 但她的行为却也值得赞美,这篇文章也是用主要 的事件突出了人物品质, 这是怎么回事呢?来读读短文,想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 事?画出文中描写女主人神态、 语言的句子, 想一想女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为什么? 1.想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文中描写女主人神态与语言的句子, 写一写女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 象,为什么? (这篇短文也是通过了一件具体的事情,突出了女主人遇到危险从容镇定 的品质。 ) 四、积少成多 1.古今中外伟大的女性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最后再来了解一位宋代杰出的爱- 67 - 国女词人――李清照。 2.她写的很著名的一首诗,就是《夏日绝句》来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夏日绝句 (北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第二课时一、口语交际 1.启发谈话。 同学们,常说“男生女生不一样” 。首先是说性别不一样,但更多的 是指男生女生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在对待突发事件 的胆量上,在学习过程中的细心耐心上,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那么, 个性差异与性别差异在为人做事及学习上都有什么表现呢?如果把这两 种差异进行比较, 到底哪一种差异更大?或男生女生各有什么优势和弱势 呢?今天我们就围绕“个性与性别”这个话题,根据自身的体验和观察, 来讨论讨论吧。 2.课前准备。 教师要提前布置学生, 要求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观察, 确定发言的主题, 写出发言提纲,做好发言准备。 3.讨论交流。 讨论时, 要列举出具体的例子说明自己的意见,所列举的例子可以是 自己经历过的,也可以是别人的,事例要有说服力。表达要有条理,在强 调自己的意见时,语气可适当加重,增强表达效果。在听别人发言时,要 边听边思考,注意抓住别人的主要观点,看看别人的意见是否合理,所列 举的事例有没有说服力, 如果是反驳他人的意见, 要拿出自己的事实依据, 增强说服力。- 68 - 4.评价。 在讨论交流后,要评一评谁的发言好,好在哪里。在评价别人时,要 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三、习作 1.弄清习作要求。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写自己的故事。写自己的故事,可写的内容很 多,这次只围绕“性别平等”这个话题来写。比如,身为男孩儿的同学, 是不是拥有家中姐妹或同龄女孩儿无法享有的一些特权?或身为女孩儿 的同学, 当男孩儿在外面自由玩耍时,自己是否只有羡慕的份?所有的学 习活动,自己是否有平等参与的机会?你是否认为很多男孩儿能做到的 事, 女孩儿同样也可以做到吗?这些问题需要同学们认真地想一想,然后 再写一写自己这方面的故事。如果你要写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也可 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谪仙人的称号由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