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经济大省,为什么浙江和江苏与浙江经济比较上海在大

股票/基金&
江苏 一个经济大省的“逆袭”
作者:齐林
  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或许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点,然而,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言,无疑具有特殊的借鉴意义
  江苏正成为中国的一极。
  2012年江苏GDP增长10.1%,超过5.4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江苏人均GDP自2010年起超越浙江居中国各省区之首, 而在中国省市地区生产总值排行榜上,江苏省用了4个“五年”时间,从第三位跃至第二位。
  这让连续二十多年位居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地位的广东备感压力。据报告,2012年广东全省生产总值达5.7万亿元,仅领先江苏省0.3万亿元,在“万亿”这一计量单位下,1,000亿元的差距已基本可以忽略。
  “我为广东经济总量去年继续领跑全国而自豪,但追兵是越来越近了,按照去年的经济增速估算,江苏将在2016年超过广东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日强在参加广东省时表示。
  外贸疲软、转型升级难度大、外移速度加快⋯⋯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连续3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疲态尽显。然而,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却逆势而动,稳中有升,许多人禁不住感叹:为什么是江苏?
  经济大省凤凰涅
  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江苏出现的时间远远晚于其他省。这种情形不仅不是江苏的不利,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着江苏的荣光。在明代,其他省份的府县归行省或布政使代管,而江苏的地域连同安徽的府县却由南直隶中央直管。虽然南直隶没有皇帝长驻,但府制设置却丝毫不逊色于北京(当时,“江苏”这个名词还没有出现)。
  相当长一段时期里,跟浙江相比,江苏自叹弗如,与山东相比,江苏也会汗珠直冒。在江苏日益成为外来资本增殖炕房的同时,江苏本地人的创业被压制,大多数江苏人只得成为跨国企业的劳工和国内其他地区资本的雇员。与山东的海尔、海信、浪潮、鲁花,浙江的、、等相比,江苏有点底气不足。
  然而,如果在众多省份中选出一个最能代表中国的样本省份,江苏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行政上的分分合合,文化上的南北兼汇,经济上的层次分明,加上丰富的历史遗产、蓬勃的发展现状以及兼容并包的个性,在某种程度上堪称是微缩的中国。
  改革开放后,虽然广东和浙江的发展也具有轰动效应和示范意义,前者的外向型经济积累的存量至今仍遥遥领先,后者的民营经济和富裕程度一向让外省艳羡不已。但上个世纪后半叶,广东拥有的政策倾斜和浙江普遍出现的假冒伪劣,大大削弱了二者的声誉和口碑。
  对比之下,江苏的典范意义就更显突出。江苏没有得到过明显的政策扶持,也很少有明目张胆的投机钻营,它先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富裕了农民,后因境外资本蜂涌而入刷新了城市。而所有的一切依靠无非是当地人民和政府不辞劳苦的努力和极尽所能的创新。
  “两个率先”的提出,鼓励民营资本的措施,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东陇海线加工工业带建设,奋进中的江苏人以实际行动打消了人们的顾虑,优势再造和挖潜增效成为了江苏全省上下的常态和共识。
  低调民企破题
  太湖潮起潮落,风起云涌。2012年,全国民营企业50强中,江苏有16家,其中沙钢集团、电气集团分列第二、第三位,雨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第九位。
  而201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江苏共有118家企业入围,上榜数位列全国第二,其中上榜企业的营业总收入已达19,082.46亿元,占500强营业总收入的27.32%;上榜苏企资产总额已达13,454亿元,占500强资产总额的22.87%,这两项指标的绝对值和占比,均为全国第一。
  官方数据也显示,2010年,江苏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6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2.8%;私营企业登记数量为104.81万户,私营企业数连续十年居全国首位。
  江苏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清末状元张謇的“实业救国”的工厂即选址在南通和苏州,而这一历史的传承,影响着苏商在后来的产业选择,也给人留下了偏重于制造业而轻商贸的印象。但现在这一情况也出现了变化。民营经济中,服务业的比重在不断地增强,苏宁、宏图三胞、红星等商贸民企的崛起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江苏民营经济发展序幕真正拉开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财务危机而导致的苏南乡镇企业的全面改制。
  而在日前公布的《江苏省民营企业“”规划中》,一个来自政府的更为强劲的信号出现,“建立民营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充分发挥对民营企业创业创新、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
  但与浙江民企相较,江苏民企大部分更愿意留守在江苏当地,走出去的欲望相对不太强烈,这也导致部分江苏民企尽管规模较大,但收益率却比更为灵活的浙江民企少一些。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江苏最大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高校数、大学生数和职校生数都名列全国前茅,江苏人历来崇文尚教。
  在苏南,以科技带动经济发展已经达成了共识。许多官员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问题能够信手拈来。一位苏南地方国有投资平台的负责人在谈起环保新技术时,头头是道,并坚定地将环保、新能源作为其今后实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在留住科技人才方面可谓下足了工夫,由科技人员创办企业,对高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这些海归以及高智力人士创办的企业如今已经成为战略性发展的主导力量,并进而使得江苏相关产业位居国内前列。
  作为全国率先发展的地区之一,江苏转型巨篇早已破题,而且不断取得新进展。2012年,区域创新能力连续第4年居全国首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5%,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200亿元,占GDP的2.3%,较上年提升0.1个;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继续按每年约1个百分点的步调递增,去年为43.8%,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上年的35.6%提高到了37%⋯⋯转型发展,让江苏GDP“含金量”不断提升。
  苏北崛起与全面富裕
  滚滚长江东逝水,将10.26万平方公里的江苏分成了两个落差极大的“世界”:当苏南的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时,苏北才到1,000多美元。到2012年,苏南地区总体上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苏北地区要15年之后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多年来,振兴苏北,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一直是江苏省的一大难题。
  如果说通过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条产业路径,在区域发展路径上,江苏亦走出了一条新路,即苏北和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
  任何成功的做法或经验都有其特定的时空条件。当前,苏北面临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与苏南工业化初期有显著的差别。无论是苏南工业化初期发展集体乡镇经济、规划建设中心村,还是当前发展高新技术、大规模开展国外招商、城乡统筹发展等许多具体做法或经验,欠发达地区都不能照搬照抄,要借鉴的应是他们的创新思维。
  2006年,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部署了南北挂钩、结对帮扶,开始了南北共建园区的实践探索。苏北正式进入了“飞地”经济时代,成为江苏的新兴发展极。
  苏北有别于苏南的发展模式在于,在苏北农业化的社会中,推动工业化进程时,注意用高新技术去改造传统产业,或者是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样的策略已经在苏北城市的经济数据中有所体现。2011年,苏北五市之一的盐城服务业增加值突破千亿,新特产业实现应税销售1,239亿元。
  如今,江苏支持苏北发展的路径受到了外界普遍关注,目前国内部分省份内部也在进行产业转移,但转移效果尚不及江苏。
  历史如镜,鉴往知今。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或许有着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点,然而,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言,无疑具有特殊的借鉴意义。
03/08 18:4603/08 03:3503/07 04:1703/06 08:3503/04 00:1303/02 14:1803/01 03:1802/19 00:10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火车在她背后擦身而过,情况十分惊险。
派出所进行调查取证,依法对谢某某予以拘留。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在调任江苏前,李强曾在“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工作了整整40年,并担任过3年半的省长。在他眼里,江浙两省的商人是怎样的一群人?
  江苏省委书记李强
撰文 | 常正尚
  “苏商是自带‘学霸’属性的群体。”1月23日下午,在江苏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上,省委书记李强如此描述他心目中的江苏商人。
  近100名江苏民营企业家代表参加了当天的座谈会,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沙钢集团董事长沈彬、康缘药业董事长萧伟等著名民企掌门人在座谈会上发言。
  富贵门(ID:fuguigate)注意到,这是李强自去年6月履新江苏省委书记后,江苏首次举行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
  在调任江苏前,李强曾在“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工作了整整40年,并担任过3年半的省长。江苏和浙江并为省域经济第一方阵的长三角南北双星,多年来,地缘相近的两省既携手共进,又同台竞技、各有所长。那么,在李强眼里,江浙两省的商人是怎样的一群人?
  “苏商是江苏的‘金字招牌’”
  据《新华日报》报道,在江苏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强说,江苏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他表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创业创新的主体力量、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一大批新苏商脱颖而出,不仅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而且积淀形成了宝贵的新苏商精神,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他对江苏民营企业家提出了“四个要”的期许:
  要坚定发展信心,面对发展中遇到的一时困难,发扬能吃苦、有韧劲、任何时候都不轻言放弃的企业家精神,焕发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气神,放眼长远,奋力闯出发展的新天地。
  要坚守实体经济,深刻认识实体经济是江苏经济的根基所在,耐得住寂寞,禁得住虚财浮利的诱惑,坚守实体经济,坚守工匠精神,专注坚守、追求卓越,把产品品质提上去、品牌打出来。
  要持续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打造“撒手锏”,推进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等在内的全面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要强化社会责任,通过办好企业解决更多就业问题,为国家创造更多税收,让员工更多地分享企业发展成果,更好地履行环保责任,更加热心慈善公益事业,努力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秉承苏商的优良传统,坚持内外兼修,做政治上有方向、发展上有本事、责任上有担当、文化上有内涵的新一代苏商。”李强说。
  富贵门(ID:fuguigate)发现,主政江苏伊始,李强就表现出了对苏商群体的关注和重视。
  据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官方微信公号“苏商会”透露,去年7月23日,在江苏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李强表示,江苏的新要素,最核心的就是人,是掌握新理念新技术、运用新资本新模式的人。对江苏来说,尤其要重视三类人:
  第一,苏商这个群体,这是江苏的“金字招牌”,要擦得更亮,把他们的积极性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第二,年轻人的力量,年轻人在哪里,活力就在哪里。要保护年轻人的创业激情,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江苏经济的“领跑者”。
  第三,天下英才,江苏人才总量不少,但高端人才特别是顶尖人才还不多,要放眼全球、海纳百川,不拘一格、不惜重金的引聚人才。
  去年8月9日,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向李强递呈了《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关于做好“店小二” 全心全意为苏商服务的工作汇报》。5天后,李强在这份工作汇报上批示:“凝聚苏商力量,发挥苏商作用,对推动全省更好地转型发展,意义重大。有关建议请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研究室先研究,提出具体意见。”
  李强的批示
  “浙商兴,则浙江兴”
  富贵门(ID:fuguigate)注意到,李强在浙江担任省长期间,就极其重视有“中国第一商帮”之誉的浙商群体,并对其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对“浙江为何盛产首富”这一话题的一番解释。
  日,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透过浙江看中国――信息经济论坛”上作主旨演讲时,李强说:“最近也有不少人我来问,阿里巴巴为什么能够诞生在浙江,还有人问浙江为什么多次产生中国大陆的首富,因为去年(2013年)是娃哈哈的宗庆后先生,今年(2014年)是马云先生,我想答案就是一个字――人。”
  “因为浙江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独特精神,”他说,浙江地下几乎没有大的资源和矿产,地上也没有大片黑土地和原始森林,但是浙江人的伟大之处就是把“人”变成了资源,“浙商精神是我们浙江巨大的财富”。
  在此次演讲中,李强还总结了浙江人创业的三个特点:
  一个是草根经济。人人创业、大众创业的草根创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以小博大、无中生有的商业奇迹,在浙江平均不到14个人就有一个老板,平均不到15个人就有一个企业。
  二是创业文化。主要是四种文化交融的结果,首先是海洋文化,浙江人敢闯敢干,具有冒险精神;其次是山地文化,有吃苦精神;还有是移民文化,浙江人团结互助,喜欢抱团;再有就是重商文化。
  三是开放诚信。目前,在世界各地有两百多万浙商,在大陆各地还有六百多万浙商,他们在浙江本土经济之外又创造了一个省外的浙江经济。
  同年12月7日,李强在上海市浙江商会换届大会暨“全球经济新常态与企业发展之道”高峰论坛上发表讲话时说:“这几年,我始终关注浙商的动态。我始终认为,浙商是浙江最为珍贵的资源,是浙江最值得珍惜的‘金字招牌’,也是浙江发展最为倚重的力量。浙商兴,则浙江兴;浙商强,则浙江强。”
  “所以,从浙江来看,政府所有的改革,说到底就是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浙商创业创新营造更好的环境,让浙商在更加良好的政务生态环境、产业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中茁壮成长。”他表示。
  他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功就是激活了人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天还是这片天,地还是这片地,很重要就是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有机会有更大的作为,“民营、民富、民享的民本经济是浙江最大的活力”。
  “看温州经济也好,看浙江经济也罢,首先要看经济的主力军由谁组成的。如果要问下一步浙江的民营经济怎么样,就要去看经济的主体――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们,是不是还很活跃,是不是依然还很有创造力。哪怕是他现在蛰伏一时,受到一些打击,但都不要过于担心,只要浙商精神还在,闯劲还在,我们就不怕。”李强说。
  江浙商人的高规格“对话”
  有趣的是,李强从浙江调任江苏后,两省商人还进行了一场高规格的“对话”。
  去年12月29日,2016民营资本投资江苏大会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主角是来自江浙两省的民企大佬。
  其中,浙商由浙商总会会长、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领衔,包括北京浙江企业商会会长、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国军,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广昌,澳门浙商联合会会长、澳门银润控股集团董事长廖春荣等;苏商有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会长沈文荣,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等。
  马云与沈文荣
  李强会见了部分与会嘉宾并出席大会。据《新华日报》报道,李强代表江苏省委、省政府欢迎嘉宾们的到来。他说,近年来江苏经济保持了稳中求进的好势头,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民营资本在江苏的投资十分活跃,对改善该省投资结构,稳定和推动江苏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强表示,民营经济是活力经济,也是富民经济,是江苏实现“两聚一高”可以充分依靠的力量。希望民营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带动更多百姓致富。
  据澎湃新闻报道,大会开始前,李强和马云一边聊着,一边步入会场。大会过程中,两人不时互动交谈。
  在此次大会上,马云代表与会民营企业家发表主旨演讲时,谈了他眼中的苏商和浙商。
  马云说,江苏其实很了不起,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江苏是中国第二大经济体,所以江苏代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好坏。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代讲吴越为一体。”他说,其实苏浙以外的人,总是会把苏浙看在一起的。
  在马云看来,苏商和浙商的共性在于精明智慧,善于经营,敢拼善闯,包容开放,但是区别其实也挺大的。
  “江苏自然条件优越,苏商是‘离土不离乡’,而我们浙江靠山沿海,土地有限,浙商喜欢走出去,”他说,苏商有点单打独斗,闷声发大财,但浙商善于抱团取暖,相互扶持增长。
  同时,江苏企业比较低调务实,而浙商比较高调,“尤其像我这样,浙商是一个自带‘网红’体质的群体。江苏企业会造,浙江企业会卖,我们浙江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其实‘会说’也是一种生产力。”
  马云认为,江苏代表开放,浙江代表改革,江苏擅长学习其他地方的优秀的经验,而浙江善于创新,擅长改变,擅长营销,所以“我们浙江奇葩的企业比较多一点”。
  “这几年很多人把我们江苏和浙江拿来做比较,其实我觉得两个地方没有必要比较,但是两个地方要合体,如果江苏和浙江合起来,那就是‘改革开放’这四个字。”
  “如果苏商浙商不行,那我不知道还有谁行。”马云说。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杂谈]为什么江苏,浙江挨着上海经济那么好,我们挨北京就这么差??!!
有人说河北由于大北京效应变的发展迟缓,生活水平低下,为什么江苏和浙江挨着同样是第一梯队的上海经济水平发展那么高?真的很奇怪,河北的GDP那么高,钱都跑哪了?老百姓的生活为什么没有改善?日
因为上海不是首都。
100-50=5050+50=5050=50上海和北京就是这样
河北环北京,历来工作重点就是政治,不是经济,确保首都周边政治环境的稳定是河北,尤其是石家庄历届政府的首要任务。 想发展,迁都差不多。
废话!你河北发展的势头盖过北京,那样首度就不是首都了!
这麽一说还真把我问住了北京之于河北在经济发展初期,有漏斗效应辐射效应还没有体现出来现在政策上已经有所体现了我觉得再过几年,也许会好些石家庄现在也很努力,在换了新市长以后,开春有些变化.cn/bbs/ltPages.asp?lsID=4&id=411大家在有些耐性吧。。。
.cn/bbs/ltPages.asp?lsID=4&id=419我是石家庄人在外地生活过我也希望自己的城市好
北京就是垃圾他只会剥削附近省市的利益 不会给他们带来好处--天津就是最好的例子
把北京炸了 咱们就富了
蒋委员长:我搞经济不行,你搞腐败不行.所以我这里的经济不如你.一个经济中心     一个政治中心
北大堤!!!!!!!!!!!!
大部分钱都上缴中央了,自己没有留什么?没钱怎么发展,石家庄的税收在河北也排不到第一。
石家庄离北京太近,我的朋友说如果有人不知道石家庄在哪儿,可以告诉他在北京的南郊。
呵呵,这个问题俺知道。但不能直言不讳的说。俺怕政府教育我。
怕什么?没出息,在这也怕,没救!
苏州是共富!北京先富不帮河北后富!
大家还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和江苏哪个经济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