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偷东西教育视频手机怎教育

您的位置:>>>正文
孩子偷拿钱后如何教育才不伤自尊?
&&&&&&&&&这是发生在儿子八岁的事情&&
   总是一回家就把钱包随手扔在鞋柜上的丈夫,发现钱包里少了一千元。&是你拿了我的钱吗?&他分别问了家里的三个&嫌疑犯&&&妻子、十一岁的女儿和八岁的儿子,每个人的回答都是&没有&。
   但他留意到儿子在回答&没有&时,眼睛不敢望着自己,心里就有了猜测。儿子一向乖巧懂事,怎么会偷拿自己的钱呢?他打电话向一位相熟的朋友请教。
   朋友在听到他的述说后,第一句话居然是:&你儿子会偷钱,错在你把钱包任意放置,这在法律上称做&引诱犯罪&! ;&&自己一直都有这种乱放钱包的习惯啊,但为什么只儿子受引诱,他的姐姐却没有受到引诱偷钱呢?&&这跟每个孩子天生的个性与年龄大小有关,孩子的物质欲较强,或年龄较小还不太分得清你物与我物的界限,就容易犯错了。&朋友说。
   欲望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
   一个还不满十岁的孩子开始喜欢钱,并且用一些幼稚的办法来拥有钱,对父母来说,既是一件让人担心的事,也是一件让人可以高兴的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个孩子能否比别的孩子成长得更快和更好,关键要看他对外部世界是否产生欲望,有没有物欲或占有欲。因为,欲望是一个人成长的原动力。
   这位家长在孩子偷拿钱之后,感到慌乱。说明什么呢?说明家长平时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没有明晰孩子偷拿钱的心理动机。很多时候,表象上是孩子偷钱,实际上是他需要花钱,花钱的目的可能是友谊、满足感、安全感。当然,最本质的问题是,这种情形是偶然发生的还是已形成习惯?而在事情发生后,孩子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如果家长只会大吼:&你偷东西了,别的我什么也不想知道!&那这就是最蠢的家长了。有一个相当流行的观点,&偷窃&是特殊的过错,要求家长严厉体罚。而事实正好相反,孩子由于害怕和屈辱,变得不敢吐露真言,更加趋向于不诚实。
   钱不够用怎么办?孩子之前可能以各种理由向父母要钱,如要压岁钱、买本子钱、吃饭的钱等。倘若父母给钱是有条件的,孩子达不到条件就不给钱,而忽略了孩子的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孩子,可能就会斗胆私自拿父母的钱,拿同学的钱。
   别轻易给孩子贴&偷&的标签
   大人们内心都特别害怕&偷&这样的字眼,孩子的行为容易激发成人的焦虑。这位父亲,先不要忙着处理孩子的行为,等自己内心的焦虑平息以后,再采取合适的措施。父母可以和孩子讨论通过何种方式去拥有他喜欢的东西,钱只是实现欲望的工具和桥梁,建议家长不要就钱的问题纠缠不清。
   十二岁以下的孩子,一般没有管理金钱的能力,每周给他一定的零花钱就可以了。如果他需要什么东西,父母应该给他机会让他说出愿望,并共同来讨论哪些愿望是可以马上实现的,哪些愿望需要等一等。或者,哪些需要父母可以无条件满足,哪些需要父母要跟他谈条件。比如,孩子说他喜欢某个游戏软件,朋友都有,他也想拥有,这得需要几十元钱,父母可能会因为游戏影响学习而简单地对孩子说&NO!&,这样做会使孩子通过正常途径满足自己的努力落空,甚至心理受挫,这样他就很容易铤而走险偷拿钱。
   偷拿家里的钱是每个孩子都会犯的错。其实,孩子刚开始偷拿父母的钱,内心会承受很大的道德冲突,若不是因为想得到什么东西的欲望很强,一般也不会轻易涉险。作为父母,首先要减低这件事的重要性,不要说那些&小偷针,大偷金&之类无限上纲的话,不要动不动就用&良心&、&道德&来谴责孩子,更不要提&偷&这个字。十二岁以下的孩子心理都很脆弱,会以为自己不是好人,形成创伤体验。
   要避免用成人的道德标准来责打孩子。如果家长一开始摆出严厉的态度,孩子见势不妙,为本能地保护自己&不挨揍&、&不挨骂&,逼急了只能说谎。另外,从方法上看,这位父亲随意放置钱也会让孩子时时刻刻面临内心的冲动。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理财榜样。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对家庭收入支出做比较详细的记录,让孩子知道父母很重视对钱的管理,偷拿的话就会冒很大的风险。同时,也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良好的理财习惯。
  曹浩 ,心理专家、情感专家,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者,《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重庆时报》、《贵阳晚报》、《贵州都市报》、《东方文化周刊》、新浪网、 凤凰网等特约心理专家,39健康网心理频道专栏作者,擅长婚恋情感。
责任编辑:李芬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相关内容推荐
广州加利福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培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偷东西教育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