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物联网 零售业是不是一物一码?

一物一码驱动新零售消费时代来临
导语:2016年阿里云栖大会马云在演讲中曾提到:"未来的10年、20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下来,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的物流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创造出新的零售来。”
于是“新零售”的概念一时间在电商和零售业刮起一股旋风。目前业界基本上言必称新零售。然而新零售是否就是消费者心中的好零售?如何实现从传统零售到新零售的转换?在新零售时代物联网标识行业可以做些什么?
其实,成功的新零售不仅需要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布局,更需要数字化的科技支撑。在互联网+的时代,一个融入新技术、数字化、真正打通全渠道的新零售,才能带给用户真正的新体验。
全渠道打通之后,可以给所有的零售企业带来很大的价值,首先意味着更多的机会;第二更高的效率;第三是更精准的营销。
一物一码贯穿新零售全渠道
如今 扫码作为一种交互正在产生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习惯用扫码来确认产品真伪、参与活动、完成支付、查询信息等,越来越多的快消品企业开始重视并通过运用二维码对企业战略和运营进行全面创新,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
基于“一物一码”技术,品牌商可以为每一件产品赋上一个独一无二的能储存和发送信息的二维码,每一位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实时追踪到所购产品的原料、生产、包装、检验等整条供应链所产生的信息,提升他们对产品质量的信赖度。
在当今这个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很多传统企业都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新零售时代,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新技术的应用等,都在倒逼着企业快速的转变思维,一物一码则是运用这种思维助推企业迈入更快捷、更高效、更时尚的新零售时代。
数字化运营与极致体验带来的变化
我们知道传统的零供应链特别复杂,从厂家到消费者手中要经历层层递进。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零售业断点太多,不仅周期长,切过程中还易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给企业内部管理造成负担。而一物一码打造的供应链则是一体化的模式,是从客户、物流、支付等环节实现全链条数字化的改造。例如超市生鲜,可以在源头采购时,找实现源头数字化的供应商,并通过自身规范进行生产、加工、运输等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个性化营销,随时随地与消费者对话
传统零售时代,商品严重同质化、上货慢等问题影响着零售结构性库存,久而久之造成的是老产品不断积压,而新产品一时间无法适应市场。如今,商品和服务等都比过去丰富很多,尤其是快时尚的流行元素,更容易被市场所接受。不仅如此,如果能够快速提供符合消费者喜好的产品,提升客户体验,则能大大提高成交率。
此时“一物一码”技术则展现出其特有的优势。企业可通过为每一件商品赋予独一无二的二维码,帮助品牌打通与消费者的连接,开展丰富多样的营销活动,如:互动抽奖、红包、优惠券馈赠等;并且也可以通过连续扫码、会员积分、连续签到等累计扫码展开基于粘性的维护。同时,扫码带来的海量数据可以帮助品牌产生有价值的消费者洞察,品牌可据此进行精准营销,从而提升个性化用户体验,同时也让整个市场更加时尚化、个性化。
为产品更新换代提供更具价值的思路
所有供应链的基础,最终都是要与消费者做捆绑,特别是在产品研发环节。市场不会给予一成不变的答卷,故而产品需要不断试探市场反应,适时调整研发策略。一物一码通过对客户做精准识别,实现回头客分析、客流分析,再从对人、钱、物的管理出发,利用大数据分析助力企业产品更新升级。
“新零售”需要依托与众不同的内容,提供与众不同的价值,才能够打动消费者,在跨界和共享的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更要“抱团取暖”。
当然,新零售赋予实体商业更多可能的同时,也为企业带去更多风险。如何快速把握机会,迎接机遇,直面挑战,解决问题,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是当下所有人目光的焦点。
来源:微信公众号:标识天下 //《喷码与标识》杂志
在线地址:http://www.pm114.com/photo/
声明: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对于未标明来源者本刊保留法律追究权!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物联网标识行业第一新媒体资讯平台
物联网标识行业最权威的喷码与标识网站
今日搜狐热点新零售行业研究报告
我的图书馆
新零售行业研究报告
一、新零售时代开启,Retail Tech颠覆商业形态马云在杭州云栖大会的一番“新零售”演讲引发轰动。现阶段,“新零售”已成为零售业界公认的必然趋势。近日,阿里巴巴与百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百联集团成为阿里的第一个新零售战略合作伙伴,再将“新零售”概念推向风口浪尖。马云对“新零售”的解释只用了四个关键词,均与新技术相关:“ 线上线下的深度结合、现代物流、大数据、云计算。”我们认为, 零售行业向新零售的变革核心原因是: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提供廉价可用的硬件基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可靠高效的软件基础,共同颠覆零售行业的商业形态。将传统零售的所有环节如供应链、营销等与线上平台一同构建数据闭环,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重构线上、线下的“人、货、场”三要素,真正发挥“线上 线下 数据”的整体优势,为零售商打造了更全面的竞争力。实际上,由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组成的“Retail Tech”概念已在海外逐步兴起。例如日本一年一度的零售技术展“RETAILTECH&JAPAN”是专门展出分销和零售企业使用的信息设备和系统的展览,展示可提高目前分销行业供应链和营销技术水平的最新IT系统。展出内容包括POS机、支付系统、总店系统、物流、移动营销、全渠道零售、数字标牌、大数据、物联网和云技术等。2017年“RETAILTECH JAPAN”将于日至10日举办。1.线上零售增速放缓,线下冲击仍未消除全球零售市场全球零售市场增速将放缓。全球零售总额在2015年达到22.5万亿美元,比2014年增长5.6%。据eMarketer预测,到2019年,全球零售总额将达到28万亿美元,但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每年的增长速度回放缓,平均增长率为5.6%。亚太区仍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增速领跑全球。2015年,亚太区的零售总额达到了85730亿美元,占2015年全球零售总额的38.1%,增速为8.3%,领跑全球。线上零售额占比仍有上升空间,对线下零售的冲击仍未消除,但全球电商零售总额的年增速正逐渐放缓。据eMarketer数据,全球电商零售总额,包括在线和移动商业,在2015年达到16710亿美元,占2015年全球零售总额的7.4%。截至2019年,eMarketer预测全球电子商务将翻一番,达到35,780亿美元,占全球零售总额的12.8%。据eMarketer数据,亚太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2015年其电商零售额为8,770亿美元,占据了2015年全球一半以上的零售额。同时,亚太区域的电商零售额增速为全球最快,到2019年,其电商零售额将增长至23,362亿美元。中国零售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速度虽逐渐放缓,但增长率仍然乐观。2016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2,316.3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4%,增速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增速比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从占比来看,全国网上零售占比逐年增加,但网上零售的增长速度大大减慢。2016年全国网上零售总额51,555.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增速下降7.1个百分点。2.零售回归本源,Retail Tech推动转型在线上零售增速放缓、线下冲击仍未消除的背景下,竞争回归零售的本质:更高效地服务消费者。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消费者消费习惯产生明显的变化。据AC尼尔森2015年中国消费者分析的结果,我国消费者行为特征已转变为:需求个性化,购买社交化、口碑化、娱乐化,购买多品牌化、一体化,对商品质量、服务、性价比的要求不断提高,购买多渠道化、移动化、碎片化,以及购买及消费过程简单化、透明化、快速化。消费者行为产生明显变化,零售商如今必须提供非凡的客户体验,将重点从4P营销(产品、价格、促销、地点)转向4C营销(一致性、内容、便携性、贴切性),才能令自己脱颖而出。而根据去年的IBM消费者体验指数(CEI)调研表明,根据客户期望的标准,零售商的整体平均表现得分仅40%:一致性:一致性得分最高,消费者满意度达到49%。然而,对于所有零售商而言,4C的各个指标均有提升空间。52%的零售商通过三个或更多渠道在线提供产品。内容:内容方面的全球平均得分为42%,尤其在通过移动方式传达内容方面,零售商表现不佳。55%的零售商没有通过店内数字设备提供更多的产品信息。便携性:便携性是繁忙消费者的关键选择因素,而零售商在该指标上的全球平均得分仅为32%。74%的零售商不支持POS、智能手机付款等现代支付方式。贴切性:总体而言,零售商在内容这方面的标准上得分最低,全球平均得分仅为30%。17%的零售商至少通过一种数字渠道提供个性化的名称、产品内容和营销信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VR等Retail Tech的应用是提高零售商表现的关键。Retail Tech的发展已对零售行业变革轨迹正发生明显变化。旧轨迹为技术变革-生产变革-零售变革-顾客变化,而新的轨迹已经形成:技术变革-顾客变化-零售变革-生产变革。在新零售时代,零售商需要适应变化,拥抱新技术,实现数据销售、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体验。& 二、Retail Tech打造“新零售”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引领各领域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和支撑,新一轮信息化浪潮已经显现出重塑产业生态链的巨大影响力。Retail Tech对传统零售行业生态重构,传统零售行业将通过线下与线上的融合,配合大数据的采集与应用,对客户进行个性、高效地服务,不再局限于强调产品的功能性,而更多的重视消费者体验。零售云计算、大数据云计算帮助零售商打破各个网点之间的数据孤岛,实现线上、线下数据统一汇集,形成统一的数据平台,并且提供较为廉价的计算能力,为大数据应用提供环境。2015年,我国云服务产值规模达到8381.1亿元,中国云计算产业仍以基础设施层为主。大数据是新零售的核心。新零售模式下,大数据平台是整个新零售生态的大脑,是服务决策的关键所在。大数据应用涵盖销售分析、库存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精准营销等内容,可有效提高零售企业运营活动的效率, 如利用客流量、点击量等数据,研究消费习惯,实现精准营销。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大数据行业市场规模增速明显,2015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为115.9亿元,增速达53.10%。零售物联网物联网则是整个新零售产业闭环的最后的关键点。物联网作为一种感知层的物理实现,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将商品信息数据化,从而将整个线下零售的所有商业行为都搬到互联网上,从而才可以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处理和分析,形成一个线上线下商业行为的全图景。如果没有物联网的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将不可能完成。货品、商品方面,对每件产品实行唯一编码,编码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目前产品编码主要以二维码和射频识别方式为主,通过产品编码,可以打通从生产、物流、仓储到销售环节的产品管理和追踪。该模式下,对于零售商而言,实时的数据追踪可实现对产品脱销、滞销、不合格等情况的快速响应,同时可采集消费者行为数据,主动监测造假区域以及通过对全流程的监控来挖掘最大化的利润空间;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自助验证产品真伪、快速获得成为会员获取积分、获取更多产品推广信息等,获得的服务更加高效便捷。线下实体店方面,借助传感器融合、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可实现智能导购、采集消费者行为数据、跟踪商品状态等应用。新技术帮助零售商提供更高效、优质的线下服务,增强客户粘性。零售物联网作为线下数据采集的主体,与线上渠道一起构建完整的商品和消费者数据库,共同为零售大数据提供数据源。同时,零售物联网也是数据决策的重要实施者,是线下与消费者完成智能互动的重要载体。物联网设备的安装基数方面,IHS预测全球物联网设备的安装基数将从2015年的154亿增长到2020年的307亿。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54亿。市场规模方面,据ZINNOV数据,2016年全球企业在物联网技术的产品和服务上的支出预计将达1200亿美元,2021年这个数字将增长到2530亿美元,达到16%的年复合增长率。物联网技术服务单独支出预计在未来五年将以1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1年达到1430亿美元。以20%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亚洲将以最高的速度增长,到2021年将占总支出的35%左右。1.传统电商与线下零售商转型迫在眉睫,巨头纷纷布局新零售线上线下融合成为传统电商与线下零售商转型的必然趋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Retail Tech将为电商和传统零售商创造以下5点价值:在纯电商的流量红利消失、大型零售超市关店潮来袭的当下,中国零售线上线下同时面临增速压力,线上线下全渠道的融合成为创造新增长的动力。近年来,国内外巨头已开始行动,布局新零售:国内包括阿里、京东、永辉、百联、国美、宜家等,国外包括沃尔玛、亚马逊等。其中,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的新零售布局走在前列,成为行业标杆:2016年6月,沃尔玛将1号店主要资产转让给京东,并参股京东5%的股权,与京东展开在新零售领域的合作。下半年,沃尔玛不断增持京东股票,截至日,沃尔玛共持有京东近24亿股A类普通股,占京东A类普通股的12.1%,占京东A、B类总股本的10.1%。沃尔玛与1号店的合作模式选号失败,“传统零售 纯互联网电商”出路难寻。此次沃尔玛选择与京东合作,不同的一点是京东拥有成熟的物流、仓储体系,可线上负责发现消费需求、归集消费需求,线下负责打通最后一公里,通过即时配送、售后来满足、响应消费需求,由此形成一个完美的闭合生态链条。在沃尔玛2016年业绩发布会上,沃尔玛亚洲及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岳明德表示,2016年是沃尔玛近5年来业绩表现最好的一年,2017则是加速业务融合发展的一年。“我们将继续推进与京东的战略合作和全渠道发展,为顾客提供线上购物、送货上门、移动支付等多种解决方案,提升线上线下无缝连接的顾客购物体验。”沃尔玛 京东合作模式值得期待。此外,2016年以来,沃尔玛多次收购电商公司:2016年8月,沃尔玛宣布以约3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新兴电商网站Jet.com;2017年1月,Jet.com宣布以7000万美元收购鞋履电商ShoeBuy;近期又一家专注于户外用品的服装类电商Moosejaw被沃尔玛收归麾下。2.服装零售行业是新零售的先锋队,超高频RFID应用持续爆发超高频RFID解决方案在服装零售领域的应用效果被市场反复验证,在服饰行业接受度提高背景下,渗透率只有5%左右,未来空间广阔。服装零售业是目前超高频RFID增长最快的应用市场,2016年增速达60%以上。各细分应用市场而言,服装零售业使用的UHF RFID标签约占市场的8成,据IDTechEx数据,2015年销售的47.05亿个超高频RFID标签中,约37.5亿个用于服装行业。库存和供应链问题是服装零售市场的痛点问题,同时ZARA、H&M等快消品牌的兴起对库存、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高频RFID技术的应用可解决鞋服零售行业库存高、补货不及时、数据不精准、物流效率低、盘点耗时长、防伪防窜防盗等核心痛点。国外方面,ZARA、H&M、迪卡侬、Prada等品牌商以及梅西、科尔士等百货公司已开始规模化应用超高频RFID技术;国内方面,海澜之家、泰莲娜、拉夏贝尔、URBAN REVIVO等品牌商也开始逐步应用。与此同时,线下的智慧门店也开始逐步兴起,迪卡侬、Prada等品牌商开始使用超高频RFID技术在实体门店提供智能导购、智能试衣、批量收银等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极致体验。比如,在Prada试衣间的智能屏幕前,每件衣服上的RFID芯片会自动被识别,屏幕上就会自动播放模特穿着这件衣服走T台的视频,与消费者产生互动。而衣服被拿的次数、停留时间、是否被购买等信息,都会通过RFID进行收集并传回Prada总部,加以分析和利用。通过RFID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还帮助Prada提升了销售量。而迪卡侬则在2010年专门设立了自己的RFID公司——Embisphere,目前约85%的商品使用了RFID标签标记,除了应用于库存和供应链管理之外,还在门店实现了批量收银,减少消费者排队时间,提升体验。3.快消品零售商化使用二维码技术强化O2O营销快消品行业是较早使用二维码强化O2O营销的行业,2014年恒大冰泉与A股上市公司天源迪科在二维码商业模式上的合作,掀起了快消品行业二维码应用浪潮,五粮液、茅台、古井贡、王老吉等厂商纷纷也采用二维码商业模式。二维码技术采用“一物一码”的模式,可实现 溯源、防伪、会员服务、互动、销售等功能。一般而言,快消品行业二维码应用主要实现以下价值:三、新零售应用案例解析零售物联网亚马逊——Amazon Go无人超市,消费者购物完全自助亚马逊2016年12月在官网公布了Amazon Go的实体店计划。第一家门店座落在西雅图市中心第七大道和Blanchard街的拐角处,占地面积大概有1800平方英尺(约合167平方米),主要售卖即食食品和生鲜。Amazon Go这种新型零售商店与传统零售店相比,无须排队结账,无结款台,实现消费者完全自助,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超市”。在Amazon Go购物分为三步:安装Amazon APP后,消费者进入店内打开Amazon Go的App,扫描二维码进入Amazon Go商店购物;在货架选购,亚马逊应用RFID、图像识别等新技术“会自动甄别出商品是被拿走还是被放回,并将信息传到消费者的虚拟购物车中”;消费者离开商店之后,商品会在APP上完成结算,系统会自动发送一张电子小票,包括购买商品的价格和信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Amazon go不但节约了人力成本,购物体验也更快速便捷,节约消费者的购物时间,从而提高人的流通量和商店单位面积的消费额,甚至大幅度提高人们对于实体零售服务的好感而留住那些被电商夺走的顾客。同时,亚马逊的app收银模式取代了新的支付系统(如支付宝、微信支付和Apple Pay),将消费者的购买、支付等数据留在app中,帮助商家做出精准的客户画像,为销售和进货策略提供依据。Amazon go的实现主要应用了以下新型技术:机器视觉Amazon Go店内布满了各种相机和麦克风,当你扫码进入杂货店后,监控系统就会认出你是谁并一路“跟踪”,当你站在货架前准备购物时,货架上的相机系统便会启动,它会拍下你拿取了什么商品和离开货架时手中有什么商品。而店内的麦克风则通过采集的声音,利用系统获知用户所处的方位和他们的大致动作。同时,通过各个麦克风接收音频的时间差,系统还能得出用户在商店中的行动习惯。未来,亚马逊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得出用户的偏好并进行相应的货物位置和库存调整。深度学习Amazon Go使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当顾客进入商店,摄像头采集用户图像,通过与数据库中客户比对,识别用户。其次,通过深度学习,识别个人的购物习惯,分析一个人的购物喜好,推测他会买的东西,提前进行预判。传感器融合感测融合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在许多场景中,来自其它输入设备的数据能协助系统判别货架特定位置商品的种类。通过对多种数据的融合,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就能得到大幅提升,提高了杂货店的管理效率。思创医惠——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零售物联平台思创医惠认为智能零售相比传统零售意味着更有针对性的导购、更高效的运营、更可靠的门店选址、线上线下一体化、数据可视化、可视化库存等。公司以此为目标,自主开发和引进相结合,建立互联互通的零售物联平台,帮助零售商实现对“人”、“货”、“场”的智能管理。&“人”:消费者身份和行为识别客流分析、人员安全、店员管理;&“货”:EAS商品防损,RFID商品库存和显示,ESL商品价格信息;&“场”:卖场空间布局、能源管理、环境管理、远程管理。SHOPKEEPER可视化数据平台:提供智能导购、巡店管理、客流分析、电子标签、RFID库存管理、顾客行为分析、智能VIP等功能。智慧服装门店系统产品方面:采用“服务 商品 数据”的运营模式,通过结合EAS\RFID\WiFi、视频识别等多种数据采集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获取消费者和商品信息。借助人工智能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者建议,建立会员数据库,为经营者提供有效的运营数据,提升营运效率。包括的内容可有:互动设计、显示热点、虚拟墙、自助商城分享、数据营销等。RFID技术仓储、物流应用解决方案产品方面:包括RFID电子标签的封装设计、吊牌生产管理、科学编码、工厂装箱、物流配送的追-收-查-储-拣-发-盘-退的作业,实现了服务生产、流通各环节的深度整合,打通服装产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信息传输管道。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深度分析马云说的“新零售”到底是什么?
自从马云在2016年云栖大会分享了他关于“新零售”的理念后,国内掀起了对新零售讨论的热潮,马云的原文是这样说的:
“未来的10年、20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下来,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的物流在一起,才能真正创造出新的零售。物流公司的本质不仅仅是要做到谁比谁做得快,而未来的本质是真正去消灭库存,让库存管理得更好,让企业的库存降到零,只有达到这个目的才能真正达到所有物流的真正本质。所以我将第一个“新”称之为“新零售”。现在都市里有很多零售行业,传统零售业受到了电商或者互联网的巨大的冲击。我个人觉得是他们没有把握未来的科技,没有看到未来,只看到昨天如何适应这个新的技术,如何和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如何和现代的物流进行合作,如何利用好大数据,必须打造新零售。原来的房地产模式为主的零售行业并不会受到冲击,今天不冲击你,活的时间也不会太长。新零售的诞生又会对纯电商带来冲击,对纯线下也会带来冲击。”
对于马云这段话,网上也有很多解读可以参考,笔者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阿里巴巴是不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外界一直认为阿里是家电子商务公司,马云就这点一度弱化阿里电子商务公司的概念,在2013年9月,马云在一次论坛上明确表示阿里不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而是帮助别人做电子商务的公司,因此,阿里构建了一个电子商务的生态体系来做这件事情。3年后,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更明确地表态未来只有新零售,而没有电子商务。
第二、阿里巴巴未来的生态体系包含哪些方面?这次云栖大会的演讲,实际上是马云为未来阿里的生态做定义,阿里的生态实际上是以这次马云发布的“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为核心,而我们看到阿里现在的布局,确实是围绕着这“五新”来开展,阿里云、菜鸟物流、蚂蚁金服、支付宝、1688及阿里妈妈等都可以对应到马云提到的“五新”中,确实,阿里并不是一家严格意义上的电商公司。
第三、马云为何反复提到现代物流?阿里在2013年牵头组建“中国智能骨干网”,希望能解决24小时送货上门的问题,并联合了国内“三通一达”及顺丰等物流公司一起打造菜鸟物流网络,可以看到近三年,阿里把物流体系的建立放到了首位,物流,是解决电商最后一公里的痛点中的痛点,刘强东从2007年起就自建物流体系,花了长达九年的时间,投资上百亿,如今已经能够满足京东自营商品的配送,物流不解决,就无法实现整个电商体系的流畅运转,也是如阿里、京东、亚马逊这样的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新零售,恰恰是解决零售行业的库存问题,物流配送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线下零售业如何受到电商或者互联网的巨大冲击?如果说冲击,笔者认为有两个维度来分析,一是电商的冲击是在业务模式层面;二是互联网的冲击是在思维层面,上面第三点讲到的物流,其实只是整个零售渠道的一个环节,就目前态势来看,物流公司享受到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红利,纷纷在主板或海外上市,至少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物流体系将借助资本、大数据的力量不断对现有物流服务进行完善,物流这个环节不应该成为制约线下零售行业的瓶颈,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解决速度和服务质量的问题。回到刚才提到的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讲的是业务模式,纯电商平台对线下零售的冲击是看得到的,比如杭州的“格格家”,做的是海外食品电商,2015年3月上线客户端,2015年12月销售额就突破了2000万,安徽芜湖的互联网坚果品牌“三只松鼠”2016年提前完成50亿销售任务,双十二当天天猫旗舰店支付金额突破1亿,这样的规模是线下零售店根本无法超越的,而电商销售的火爆,分流了大部分消费者到网上购买,势必降低线下店的人流量,线下店生意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人流量,衰落就不可避免了,再来看第二个维度的思维层面,互联网思维在2015年起就在意识形态领域冲击着传统经营思维,其以客户为中心、注重体验、打造爆品和去中心化等核心理念对传统行业而言简直是灵魂深处的革命,在这样一场思想洗礼运动中,一些有创新意识的经营者能迅速觉醒,迅速地搭上互联网这艘船,尽管磕磕碰碰,但也是在行驶中,总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式,最可怕的很多人根本不为所动,继续坚持固有的思维理念,视互联网为洪水猛兽,避之甚至打之不及,其实在这里,有个思维的误解,互联网思维并不是彻底改造线下,而是让线下与当今消费发展潮流接轨,星巴克咖啡够牛吧,之前收银只接受信用卡或者Apple
pay,现在也在改变,不也支持微信支付了,说到底,线下零售最终是消费者说了算,迎合消费者的改变是经营者唯一能做的,不理解互联网思维没有关系,知不知道什么是去中心化也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聆听消费者的声音。格力董小姐一直也不认同互联网经济,强硬为中国制造实体经济代言,不也在改变吗?2016年开通微信公众号“董明珠自媒体”,发布公司信息和个人声音,与粉丝打成一片,不也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的体现吗?
那么,马云讲的“新零售”到底是什么?
笔者总结如下:所谓新零售,就是依托现有和未来的新技术、新模式,线上电商线下实体化,线下实体线上电商化,与现代物流、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供应链资源及物联网进行互联互通,这里的新技术包含云计算、协同管理、LBS、VR、AR、人工智能、全息技术等,新模式包含社交、社群、内容、众筹、合伙人机制等,新零售时代,没有纯粹的线上电商,也没有纯粹的线下实体,而是二者的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新商业模式。
三只松鼠在2016年9月开设Feeding
Store线下体验店,开店单周吸引了5万人次客流,110万销售额,线上珠宝品牌钻石小鸟现已在14个城市设立线下体验中心,2006年成立的线下品牌良品铺子,于2014年在淘宝进行线上品牌推动,全品类实现电子商务嫁接,3月8日实现了当天近8000笔支付宝当面付,稳坐全品类第一,这样的业务形态进化,也许就是新零售的开始。
(全文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联网与零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