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博罗县美国人均收入入是多少

---[国内档案馆]---
国家档案局
广东档案信息网
吉林省档案局(馆)
山东省档案信息网
云南省档案馆
辽宁省档案馆
浙江档案信息网
上海市档案馆
香港历史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澳门历史档案馆
成都市档案局(馆)
武汉市档案局
济南档案信息网
杭州市档案局(馆)
哈尔滨市档案局
沈阳档案信息网
厦门市档案局
宁波档案网
贵州档案信息网
四川省档案局
江西省档案局
安徽档案信息网
内蒙古档案信息网
大连档案信息网
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
海南省档案馆
青岛市档案馆
北京档案局
福建省档案馆
天津档案馆
---[省内档案馆]---
广州市档案信息网
番禺区档案局
中山档案信息网
广州市荔湾区档案馆
广州城市建设档案馆
深圳市档案局(馆)
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
东莞档案信息网
茂名市档案局
韶关市档案信息网
珠海档案信息网
佛山市档案馆
--广东省各地政府--
惠州市人民政府网
深圳市人民政府网
汕头市人民政府网
珠海市政府网
中山市人民政府网
东莞市政府网
潮阳市人民政府网
澄海市人民政府网
揭阳市人民政府网
清远市政府网
茂名市政府网
高州市人民政府网
潮州市人民政府网
阳江市人民政府网
佛山市政府网
顺德市人民政府网
江门市政府网
台山市政府网
三水市政府网
鹤山市政府网
肇庆市政府网
湛江市政府网
廉江市政府网
河源市政府网
韶关市政府网
-各县区档案局(馆)-
惠城区档案局(馆)
惠阳区档案局(馆)
博罗县档案局(馆)
惠东县档案局(馆)
龙门县档案局(馆)
-- 报刊报纸大全 --
深圳新闻网
珠海特区报
-- 国内报纸 --
中国青年报
文汇报(香港)
-- 科 技 --
中国计算机报
电脑爱好者
-- 证 券 --
上海证券报
中国证券报
中国经济时报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发掘队,与博罗县博物馆联合发掘、清理园洲田头管理区塘角村梅花墩的春秋窑址,出土各种文物100多件。这是至今在广东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座龙窑。
历史发生时间:&&&&&&&&&&&&&&信息发布时间:
  日&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发掘队,与博罗县博物馆联合发掘、清理园洲田头管理区塘角村梅花墩的春秋窑址,出土各种文物100多件。这是至今在广东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座龙窑。当前位置: >
博罗县土地利用与人口变化分析
发布时间:
& 作者:本站编辑 & 来源: 本站原创 & 浏览次数:
摘要:土地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口变化与土地利用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探讨人口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合理调控区域人地关系,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第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全县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为依据,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和人口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利用;人口;博罗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博罗县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用地内部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调整。为合理的利用土地,开展全县土地利用和人口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提上日程。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的数据主要包括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2000年、2010年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数据主要由博罗县统计局、博罗县国土资源局提供。期间博罗县进行区划调整,已根据调整将相应部分数据做了调整,具有可比性。
二、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1、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
2010年博罗县土地总面积为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271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46%;城镇及工矿用地面积693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3%;农村居民点面积用地地面积875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7%;交通水利用地面积243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5%;未利用地面积1438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4%(如图1)。与2000年相比,耕地、城镇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用地面积均有所增加,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见表1)。
表1&&& 年博罗县土地利用变化 (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
&单位:公顷、%
数据来源: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图1& 2010年博罗县土地利用结构
2、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特征
(1)耕地面积变化特点
耕地数量整体变化不大。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占用耕地,主要集中分布于罗阳、园洲、石湾、福田、龙溪等地。另一方面,按照国家进行计划补充耕地的具体安排,全县利用园地、山坡地、滩涂地等复垦耕地,弥补耕地的减少。
(2)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特点
博罗县建设用地逐年增加。从类型来看,城镇及工矿用地增长占建设用地增长速度的53.96%,交通用地增长占建设用地增长速度的41.13%,水利设施用地占建设用增长速度的4.91%。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各镇都有所增长,多集中于罗阳、龙溪、长宁、园洲、石湾等地。建设用地的增长与耕地、未利用地的减少在空间分布上基本相符合。
(3)未利用地面积变化特点
全县未利用面积不断减少,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特征。主要集中分布于罗阳、龙溪、园洲、湖镇、泰美等地。这与近几年这些乡镇经济发展迅速有关,未利用地除转移为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外,还有部分用于复耕。
三、人口分布及变化特征
1、人口数量的变化
根据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1]-[2]总结全县人口数量变化特点:
(1)人口规模扩大,外来人口增加
随着博罗县城范围的不断拓展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人口规模相应迅速扩大。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外来人口在博罗县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博罗县常住人口1038198人,其中外来人口359094人,占全县人口的比例达到34.59%。与2000年相比,常住人口增加274895人,外来人口增加164454人,占新增人口的59.82%(见表2)。
表2& 年人口变化情况&&&& 单位:人
(2)人口分布不均匀,增长速度不均衡
罗阳镇2010年常住人口为208739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20.11%,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增加了54918人,占全县常住人口增加总数的19.98%。其中外来人口增加33392人,占全县外来人口增加总数的20.30%,增幅较高。这主要和罗阳镇是县政府所在地,生产生活条件较其他乡镇优越,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和城近郊人口逐渐搬迁所引起的。
博西片区人口迅速攀升,园洲镇、石湾镇常住人口分别增加91867人、30884人,占全县常住人口增加总数的33.42%、11.23%,其中外来人口分别增加74102人、26682人,占全县外来人口增加总数的45.06%、16.22%。龙溪镇常住人口增加69629人,占全县常住人口增加总数的25.33%,其中外来人口增加30801,占全县外来人口的18.73%。而其他各镇人口增加缓慢。可见,随着近几年博罗经济的大力发展,人口增长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博西片区人口增长较快,博东片区人口增长缓慢,差别较大。
(3)人均受教育程度偏低,分布不均衡
图2& 2010年博罗县平均人口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水平以下的占常住人口的81.61%,受教育程度为高中水平的占常住人口的14.15%,受教育程度为大学以上水平的占常住人口的3.92%(具体受教育程度情况如图2),人均受教育程度偏低。高中以上水平所占比例较少(见表3),且分布不均衡,多集中在罗阳镇,石湾、园洲、龙溪,这与这些乡镇经济发展较快有关。
表3&& 2010年博罗县各镇受教育程度比例&&
2、人口密度的变化
人口分布变动使博罗县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发生了变化(见表4、如图3),其中园洲、石湾、罗阳人口密度增长幅度较大,麻陂、杨村、观音阁等博东片区人口密度变化不大。
图3& 2000年、2010年博罗县各镇人口密度
为了更好的描述各镇人口分布的变动特征,这里引用了集中指数和方差变异系数等指标(见表5)[3]-[4]。集中指数C值是反映某项经济活动在地域上集中程度的指标,C值范围在0-1之间。本文用来反映人口的集中分布情况,C值越大,表示人口越是向某部分地域集中;反之,则表示人口分布较为平均。同时,为了消除人口密度平均值的影响,引入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用来反映样本的分散程度,本文用来反映各镇人口密度与全县平均人口密度的偏离程度。
集中指数的计算公式:
C=0.5∑∣pi-si∣(pi表示i镇在全县的人口比重;si表示i镇在全县的面积比重)
变异系数计算公式:
CV=d/m(其中:d=D^0.5;D=∑(mi-m)2;mi表示i镇人口密度、m表示全县人口密度)
表4& 2000年-2010年博罗县各镇人口密度及变动情况 单位:人/平方公里
表5& 2000年-2010年博罗县各镇人口密度、集中指数、变异系数
单位:人/平方公里
通过表5,罗阳镇、园洲、石湾、龙溪的集中指数、变异指数较大,说明人口主要集聚在这几个镇,且人口密度较高。而其他各镇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变异系数的值较小,说明人口分布比较均等。
四、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的关系
通过前面分别对于博罗县近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及人口分别变化的分析,大致可以看出二者的变化规律有着某些联系,下面将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1、定性分析
从宏观角度来讲,人口、经济、城市化和政策等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具体而言,人口是人文因素中最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最有活力的因素,它从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方式和产品需求等方面引起土地利用强度及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2、定量分析
下面分别以2010年的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建设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为自变量,以常住人口密度、外来人口密度为因变量运用spss中的数据分析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6)。
表6 各镇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密度和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
通过表6可知,人口密度和外来人口密度的相关系数为0.989,sig检验值为0,说明人口密度和外来人口密度正相关,这也验证了前面所说的外来人口是常住总人口增加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类与常住总人口密度、外来人口密度的相关性相似。其中耕地、林地与人口密度呈负相关关系,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与人口密度、外来人口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耕地、交通运输用地和人口密度的sig检验值大于0.05,说明与人口密度、外来人口密度的相关性不强,但仍能说明概略的相互影响关系。建设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与人口密度、外来人口密度的sig检验值小于0.05,符合相关性检验标准,说明相关性较强。同时利用回归分析,得出各土地类型和人口密度的回归模型。
(1)耕地变化回归模型
Y=620.4-0.62R1(R1:耕地面积)
(2)林地变化回归模型
Y=703.123-0.62R2(R2:林地面积)
(3)城乡用地变化回归模型
Y=-23.687+0.474R3(R3:城乡用地面积)
(4)交通用地变化回归模型
Y=363.577+0.633R4(R4:交通用地面积)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根据多个变量的最优组合建立回归方程,从定量角度去解释人口、各地类间的关系。
Y=318.129-0.032R1-0.022R2+0.59R3-1.427R4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土地利用程度也逐渐加大,城市土地的扩展实际上就是经济要素的集聚和转移,需要有效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使人口密度增长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更趋合理。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1)土地集约节约程度低
全县人均城乡用地163平方米;人均城镇及工矿用地206平方米,超过了全省人均城镇及工矿用地水平118平方米;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140平方米,超过了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120平方米以下的要求。土地的利用效率总体偏低,依靠增量谋求发展的现象比较严重,各业发展依赖扩大占地规模,缺乏内部挖潜、盘活存量的用地观念。土地利用缺乏科学安排和长远计划,影响了土地潜力发挥和土地利用的良性循环,同时也影响了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2)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有待改善
首先项目用地布局分散,这种布局方式直接或者间接的增加了相关基础设施的占地要求, 无法发挥应有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削弱了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其次村镇建设大多只注重外延扩展,忽略了内部改造,加剧了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和土地资源的大量闲置浪费。
(3)人口分布不均衡,社会发展不均匀
由于全县各镇经济发展不均衡,博东片区与博西片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人口在一定程度上盲目是随着城市土地利用的扩展向罗阳镇、园洲镇、石湾镇等经济发达镇迁移,造成人口在各镇间分布不均匀。不但给经济发达的镇造成诸如交通堵塞、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巨大发展压力,也会造成发展不均匀,贫富差距大等问题。
(4)人均受教育程度偏低,社会治安存在隐患
目前博罗县人口分布现状中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特别是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尤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深圳、东莞等产业园的转移,许多大型企业落户博罗,且企业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来博罗工作,人员素质偏低,给社会治安造成一定的隐患。
为了使博罗县人口变化及土地利用更加合理,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城镇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土地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以往粗放式土地利用方式越来越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节约集约型土地利用方式逐渐成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和解决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必然趋势。今后,应重视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积极盘活存量用地、加大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力度。
(2)平衡各镇经济发展
应增强各地对人才及招商引资的吸引力,调整全县产业发展结构,平衡各镇发展;防止出现土地的盲目扩张和人口的盲目集中。实现博东片区以博罗东部工业园为中心,周边各镇为工业园区不同的功能分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在博西片区,进行建设用地整理,挖掘土地潜力,为西部各镇组团发展为新型城市打下基础。
(3)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的科技水平,消除安全隐患
首先,应增加投入,促基础教育水平上新台阶;其次,实行岗前培训,实施各类岗位的上岗资格制度,全面提高从业人口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再次,制订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新政策和新形式,壮大博罗县高素质人才队伍。
撰稿: 周营 刘汉坤黎炳强
&&&&&&&&&&&& &&&&&&&&&供稿单位:博罗县国土资源局
参考文献:
[1]博罗县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博罗县统计局.博罗县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
[2]博罗县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博罗县统计局.博罗县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3]王真.基于GIS的北京市土地利用与人口变化研究[D]2007
[4]黄荣清.1980年代以来北京市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分布的变化.人口研究:第29卷第5期2005,9:19一26当前位置: >
乘风扬帆 跨越前行——2010年博罗县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2011年展望
发布时间:
& 作者:本站编辑 & 来源: 本站原创 & 浏览次数:
去年以来,博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在工业给力、需求回暖、财税实力提升、镇域经济加强等共同作用下,全县经济实现了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顺利完成年初预定目标以及“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回望过去的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质和量的提升,“十一五”期间,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税收等实体经济实现了五年翻番的跨越发展;2011年,站在“十二五”规划新的起点上,全县人民正齐心合力,乘风扬帆,大踏步向前……
一、数字盘点
1、295亿:初步测算,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95.29亿元,同比增长15.6%,增幅全市排第二位;“十一五”(年)期间GDP总量累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140.62亿元,经济总量比“十五”时期(570.1亿元)翻一番,五年年均增长15.2%,增速快于“十五”时期(12.8%)2.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3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53.29亿元,增长25.1%;第三产业增加值109.7亿元,增长6.2%。预计人均GDP可超3万元,增幅达14.8%。
表1:年GDP及增幅
&&&&&&&&&&&&&&&&&&&&&&&&&&&&&&&&&&&&&&&&& 单位:亿元;%
2、145亿: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全县工业增加值145.93亿元,同比增长25.5%,增幅比去年同期快7.9个百分点,比GDP快9.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14.4亿元,同比增长30.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7.4%)2.8个百分点,增幅全市排第三位。
表2:年工业增加值及增幅
&&&&&&&&&&&&&&&&&&&&&&&&&&&&&&&&&&&&&&&&&&&&&&& 单位:亿元;%
3、52亿: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2.5亿元,增长6.5%;“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产值219亿元,年均增长8.1%(现价)。
4、250亿: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0.98亿元,同比增长16.4%,“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5.4%;贷款余额85.73亿元,同比增长15.4%,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3.7%。
5、118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4亿元,增长29.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8%)11.8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373.91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2.77倍;五年年均增长32.8%,快于“十五”时期(16.2%)16.6个百分点。
表3: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增幅
单位:亿元;%
6、91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亿元,同比增长19.2%,快于去年同期3.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0.2个百分点,增幅全市第二。
7、24亿:全县税收合计24.85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国税收入13.96亿元,同比增长18.2%,“十一五”时间累计达58.86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70.1%,年均增长11.8%,增幅快于“十五”时期(8.2%)3.6个百分点;地税收入10.89亿元,同比增长26.5%,“十一五”期间累计达37.22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2.2倍,年均增长25.8%,增幅快于“十五”时期(23.3%)2.5个百分点。
表4:国、地税收入及增幅
单位:亿元;%
8、15亿:全县一般财政预算收入15.02亿元,同比增长21.3%;“十一五”期间累计财政收入50.57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2.4倍,年均增长28.9%,增速快于“十五”时期(16.3%)12.6个百分点。
表5:年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及增幅
单位:亿元;%
9、63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面积63.8万平方米,增长26.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4%)10.9个百分点,增幅全市第三。
10、52宗: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合同52宗,“十一五”期间累计引进382宗,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26亿美元,增长24.5%,“十一五”期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9.19亿美元,年均增长14.39%;外贸出口总额16.4亿美元,增长27.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9.4个百分点。
11、429万:全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400万,达42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和53%,分别是2005年的2.5倍和6.9倍,五年年均分别增长20.2%和47.2%。
12、17069人: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7069人,转移人数比去年增加3千多人。<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2010年两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1万人。
13、9000元: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可突破9千元大关,达9065元,增长18%,是2005年的2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5%,快于“十五”时期9.2个百分点。
二、特点分析
(一)工业给力,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协调同步
一方面:去年,全县GDP实现了15.6%的增速,比年初预期目标高出3个多百分点,可以说全县经济发展已经处在一个较快的水平上。从其产业构成看,工业经济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贡献作用功不可没,从去年初开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表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增加值增幅均保持二位数的增长,并且是在高于2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下半年,在新上企业投产、主要行业稳定增长以及企业整体效益进一步好转的共同作用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4亿元,实现了30.2%的高速度增长,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为81.2%,对GDP的贡献率为63%。分析其增长原因除了与世界经济实体整体回暖,企业接单数量和效益方面均好于2009年以外,更多是体现在:一是新上企业的拉动。去年全县新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其中,产值过亿的就有6家,新上企业实现产值高达25.8亿元;二是主要行业增长稳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造品业、塑料制品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六大行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60.08亿元,增长27.6%,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52.5%;三是企业效益明显好于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综合指数为141.61%(1-11月),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个数同比下降27.3%,而利润总额同比上升84.2%。
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一味地要追求高增长,高速度,在考虑经济增长的同时,县委、县政府更加注重把博罗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生态良好、环境宜居的幸福新博罗。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博罗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的协调同步发展。全年安排550万元对14个企业和单位进行节能技术改造、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示范推广和政策研究等,同时,对年综合能耗达万吨标准煤以上的10家企业列入重点耗能监测对象进行实时监督,预计2010年GDP能耗同比下降3.12%,完成市下达的“十一五”能耗下降任务;与此同时,省立3号绿道和省立5号绿道博罗段全线贯通,目前全县建成省、县两级绿道共8条,总长335.24公里,为超过70%的村提供绿色经济发展机遇。
(二)镇域经济给力,县域经济快跑动力增强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县域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从综合发展潜力看,根据“广东镇域改革发展论坛”暨《2010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显示,博罗县罗阳镇位居广东百强镇的第39名,是惠州市唯一进入综合发展力百强的乡镇,而从惠州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全十强来看,博罗占据了4个席位,遥遥领先于其他县(区);从经济总量看,初步测算全县GDP超20亿元的镇有5个,超10亿元有7个,最高的罗阳镇高达78亿元;从工业经济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超过全县平均水平的镇有7个,最高的横河镇增幅高达67%。特别是龙溪镇,在富士康项目的拉动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迅速突破10亿大关,达10.3亿元,增长48.9%,增幅仅次于横河镇,而随着西部、中部、东部以及鸿达四大工业园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其辐射带动作用效益将逐渐显现,这必将给周边乡镇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从投资情况看,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过全县平均水平的镇有6个,投资超十亿元的有4个镇,超五亿元的有6个镇。
(三)出口给力,协调拉动
去年以来,全县外延经济表现抢眼,外贸出口年初就改写了2009年连续负增长的不利局面,从2月开始到11月,连续10个月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速,全年外贸出口实现16.4亿美元,同比增长27.4%,是2005年的2.2倍,五年年均增长17%;内需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6%。在蓄能电站等大项目以及各项重点项目的拉动下,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118.4亿元,同比增长29.6%,其中工业投资48.9亿元,增长16.8%,均完成全市下达任务,“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374亿元,比“十五”时期累计增长2.8 倍,年均增长32.9%,比“十五”时期快16.7个百分点;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2%。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扩内需、促增长”是各级政府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在消费市场方面,博罗除了积极做好“惠货、博货全国行”工作外,更加注重加强节庆效应,以此同时,不断壮大限上企业规模。一年来,全县举办了罗浮山荔枝、观音阁淮山、横河枇杷、福田菜心以及石湾韭黄等多个农产品展销文化节,在提高农产品知名度的同时,进一步刺激了全县消费市场;与此同时,下半年新上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和住宿餐饮业企业8家,直接壮大了限上企业的总量,全年全社会消费品总额91亿元,同比增长19.2%,取得了增幅全市第二的可喜成绩。外需迅速回升,内需强劲启动,“内外兼修”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全县经济发展实现了由单一带动转向内外需协调拉动的格局。
(四)财税给力,经济运行效益与质量提升
从全年发展情况看,全县财政收入呈“V”字型走势,2月份同比增长28.6%,随后呈逐月回落态势,特别是到了上半年,增幅回落到10.1%的低位。下半年开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从多方面着手,加大对企业的税收征管力度,并取得显著成效,7月份增幅开始明显回升,8-12月增幅均超过了20%。全年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5.02亿元,增长21.2%,是2005年的3.6倍,五年年均增长28.9%;税收总计24.85亿元,增长21.7%。其中:国税收入13.96亿元,增长18.2%;地税收入10.89亿元,增长26.5%。
(五)政策给力,民生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果断出台25条刺激经济和惠民措施,确保了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同步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给力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实施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县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新农村建设。开展镇、村、自然村道路硬底化改造、城乡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改造镇道89.72公里、村道975.4公里、自然村道380公里,建设水利工程159宗、饮水安全工程34宗;二是给力低收入群体脱贫致富。在全县开展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投入扶贫资金6600万元,13个省级贫困村、2086户农户实现脱贫。在关受贫困残疾人方面,推行“整村推进残疾人脱贫工程”,目前,已在福田镇福田村、石坝镇吉石村、罗阳镇田牌村全面实施该项惠民工程,已有70多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基本实现脱贫。下来,将在全县逐步推行该项惠民工程。农村底保标准由125元提高到208元,城镇低保标准由169元提高到280元;三是给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去年以来,大力实现“双转移”政策,通过组织培训、搭建就业平台、制定就业保障机制等措施,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7万人,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065元,同比增长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以此同时,实施职工收入与GDP、财政收入增长相挂勾制度,确保职工工资稳定增长。
三、制约因素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全县GDP增速一季度增长13.3%,二季度上升为13.6%,第三季度在工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提速到14.3%,全年现实了15.6%的增幅,经济运行实现低开高走,强势回升的良好态势。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第三产业发展减缓、现代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通胀预期增强等制约全县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因素仍在。
(一)第三产业增幅跌破两位数。受住宿、餐饮以及财税等的影响,再加上第四季度交通运输整体有所回落,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只有6.2%,跌破二位数的增长,增幅比GDP慢9.4个百分点,而6.2的增幅也创下了自1996(5.2%)年以来的新低。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全县经省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只有8家,其中,6家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涉及行业包括电子信息,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不多,产值比重低,不利于全县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镇域经济差距仍然明显。近年来,东部乡镇的发展虽然明显加快,但与西部乡镇相比,差距仍然明显,仍然巨大。2010年,西部乡镇的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税收合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分别是东部乡镇的4 倍、6.8倍、8.4倍和4.8倍;东、西部乡镇发展不平衡,不利全县经济实现协调同步发展。
(四)通胀预期增强。从大环境看,去年11月美联储宣布重启量化宽松政策(QE2),热钱将源源不断流入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强,而“涨”字更是被网民评为2010年年度汉字;而从本地实际看,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2.1%,二季度上升到102.5%,三季度为102.8%,全年为10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3.1%)。CPI不断攀升,将给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造成一定的冲击,生产生活成本的上行,将会抵消了增加的一部分收入,对居民增收和内需消费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2011年展望及政策建议
(一)展望2011年
从国际看,随着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及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的较快回升,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进一步确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去年11月3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说,2011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双速”复苏特征,即发达经济体增长较迟缓,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迅速。但面临着欧洲债务危机以及如何避免经济过热和管理好资本流入问题;从国内看,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同时,2009年国家4万亿投资的后续效应仍会产生,相关专家预测2011年全国GDP的增速为8%-9%之间;从本县实际看,2011年全县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相对平稳,结合自身增长动力分析,全县存在着有利于经济平稳增长的诸多因素。一是工业发展后劲强。2011年龙溪富士康、中兴通讯等大项目以及西部工业园、鸿达工业园的不断建设,工业经济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二是第三产业发展迎来新的契机。一方面是“创强”效应,随着全县创建旅游强县和文明县城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星级酒店项目不断开工建设,在提升博罗形象的同时,将进一步带动旅游、住宿、餐饮、交通等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原来交通网络的基础上,2010年全县实施总投资200亿元的“3+10+2”交通网络建设,便捷的大交通网络,必将给现代物流、商务活动、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三是内生动力增强。2010年全县新开业私营企业853户,个体工商户5369户,这些新上企业将在2011年产生实质效应。结合种种因素, 2011年,全县经济增长将由以第二产业单极拉动为主转向以二、三、一产业协同拉动发展的格局,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预计2011年GDP增速为12%-13%左右。
(二)政策建议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创建旅游强县和文明县城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集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于一体、旅游要素丰富的上规模、上档次的旅游旗舰景区,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和现代物流业,为现代服务业培植新的增长点。
&&&以莞、惠、深共建优质生活圈为契机,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充分发挥博罗在珠三角城市群中人居环境优越的特色,做好先导性规划,构建城市特色文化体系,在现有城市园林景观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休闲、商务产业。
以建设“珠三角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契机,加快发展与农业相关的服务业。一方面,推动现代农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重点发展以农家乐、观光农业相结合的旅游项目,提升农业发展层次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博罗是个农业大县,粮食、大牲畜、家禽、生猪等是博罗农业中的主要产业,必须重点发展直接为他们服务的农业技术服务业、畜禽良种繁育业、畜禽疫病防治业、饲料商业和农机综合服务业。
2、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建议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相结合,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促进协调发展。同时,要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作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如,结合西部工业强镇的特点,重点发展高端科技、新能源、生物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产业等行业;而东部乡镇则适宜发展绿色食品深加工以及高端生态农业。
3、大力发展东部经济。东部镇重点要依托东部工业园这一平台,发展“两低一高”产业、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在重点项目布局、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税收返还、政策优惠等方面,要适度向东部乡镇倾斜,全力提升东部乡镇的发展潜力和活力,促进全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反价格垄断规定》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两部规章,并将于2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通胀预期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国家出台两部新规,也正是希望通过立法去解决物价持续上涨的一些实际操作问题,有利于遏制通胀,改善民生。对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加强市场巡查,特别是与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应该建立实时的、动态的监测机制,对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变相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断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 撰稿:余日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均收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