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目相机标定定中相机调好是否就不能动了

相机标定过程问题及注意总结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相机标定过程问题及注意总结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相机标定过程问题及注意总结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数码相机标定及相关技术的研究--《重庆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数码相机标定及相关技术的研究
【摘要】:
人类视觉过程可看成是一个复杂的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也就是指三维世界投影得到二维图像,再由二维图像认知三维世界的内容和含义的过程。信号处理理论与计算机出现以后,人们用摄像机等获取环境图像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完成对视觉信息的获取和传输过程,用计算机实现对视觉信息的处理、存储和理解等过程,形成了计算机视觉这门新兴学科。其中从二维图像恢复三维物体可见表面的几何结构的工作就叫做三维重建。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图像采集、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三维重建的理论和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图像处理、机器人技术、文字识别、工业检测、军事侦察、地理勘察、现场测量和虚拟植物可视化等领域。
相机标定是三维重建必不可少的步骤,它包括对诸如主点坐标、焦距等与相机内部结构有关的内部参数的确定和对相机的旋转、平移这些外部参数的确定。价格低廉的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环境、快捷的标定速度和较高的标定精度是现在相机标定研究追求的几大方向。数码相机的标定就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对相机标定技术进行了全面地研究和总结,介绍了相机标定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分类和相机模型的基础知识。提出了两种新的标定过程简单的标定方法。并将这种思想应用于经典的张正友相机标定方法中,得到较好的改进效果。还系统地总结了评价相机标定方法的几个标准,提出了加权平均误差法评价相机标定结果的方法。论文的创新部分内容概括如下:
(1)提出了基于线段的一维标定物的标定方法求内参。这种方法将相机的成像模型看成理想无畸变的成像模型,根据数码相机的出厂参数信息和成像的几何关系,方便地求出数码相机的内参数,并将这个结果作为张正友法中迭代求精的初始值。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取性。
(2)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三维标定物的标定方法。这种三维标定物是用两个相互垂直的相交平面中作三条相互垂直且相交的直线组成的。这种方法的标定物制作简单,计算的复杂性也较低。实验表明这种标定方法标定结果比较精确。
(3)在总结了现有的评价相机标定结果的四种方法:图像的噪声、实验图像的数目、与经典方法的结果相比较、计算投影点或反投影点的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加权平均误差法评价相机标定的结果的方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TP391.41【目录】: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8
1 绪论8-13
1.1 研究背景8-10
1.1.1 计算机视觉与三维重建8-9
1.1.2 数码相机标定及其重要性9-10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10-11
1.2.1 研究内容10
1.2.2 研究意义10-11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11-12
1.4 小结12-13
2 相机标定技术的分类及研究现状13-17
2.1 相机标定技术的分类13-14
2.1.1 传统标定方法13-14
2.1.2 基于主动视觉的标定方法14
2.1.3 自标定方法14
2.2 研究现状14-16
2.2.1 传统标定方法的研究现状14-15
2.2.2 基于主动视觉标定方法研究现状15-16
2.2.3 自标定方法的研究现状16
2.3 小结16-17
3 基础知识与经典的相机标定方法17-26
3.1 射影几何17-18
3.1.1 齐次坐标17
3.1.2 二维射影17-18
3.1.3 三维射影18
3.2 相机模型18-23
3.2.1 理想透视模型——针孔成像模型18-22
3.2.2 实际成像模型22-23
3.3 经典标定方法——张正友法23-25
3.3.1 相机参数的初始估计23-24
3.3.2 优化函数迭代求精24-25
3.4 小结25-26
4 基于标定物的数码相机标定改进方法26-31
4.1 基于一维标定物的线段标定法26-27
4.2 改进的基于三维标定物的数码相机标定27-30
4.3 小结30-31
5 相机标定方法的评价标准31-34
5.1 相机标定的评价方法31
5.2 度量距离的方法31-33
5.3 加权平均误差法评价标定方法33
5.4 小结33-34
6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34-46
6.1 实验设备34
6.2 线段标定法求内参实验34-36
6.3 基于线段标定法改进张正友法的标定实验36-42
6.4 三维模板的标定实验42-44
6.5 实验结论44-45
6.6 小结45-46
7 总结与展望46-48
7.1 论文总结46
7.2 对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46-48
参考文献49-5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鹏;[D];中北大学;2011年
宋东;[D];吉林大学;2012年
崔丽娜;[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杨广群;[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章毓晋;[J];中国工程科学;2000年08期
胡培成;黎宁;周建江;;[J];光电工程;2007年12期
林华,敬卿;[J];国防科技参考;1995年04期
章毓晋;[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2年06期
胡占义,吴福朝;[J];计算机学报;2002年11期
雷英杰,郑全第,张刚,周创明;[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吴福朝,于洪川,袁波,韦穗;[J];自动化学报;1999年06期
邱茂林,马颂德,李毅;[J];自动化学报;2000年01期
孟晓桥,胡占义;[J];自动化学报;2003年01期
吴福朝,王光辉,胡占义;[J];软件学报;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备伟,吴福朝;[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杨春平,吴健,洪亮,冯彦彦;[J];半导体光电;2004年03期
苏中;夏艳;吴细宝;;[J];半导体光电;2008年01期
余永生;毕卫涛;;[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6年01期
胡明星,申军青,袁保宗;[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李文杰,贾云得,高世桥;[J];兵工自动化;2000年01期
张学民;宋述稳;;[J];兵工自动化;2006年09期
刘文彬;周宏甫;蒋梁中;;[J];兵工自动化;2008年06期
钟韬;袁威;左炜亮;;[J];兵工自动化;2011年03期
余永生;毕卫涛;;[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海霞;王春艳;卢晓;;[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黄进;胡英;马孜;汪洋;;[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秦钟;王法胜;;[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刘伟锋;张卓;王延江;;[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孙勇;李原;王庆林;陈辉;;[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李学东;全权;蔡开元;;[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金晅宏;戴曙光;穆平安;;[A];第十三届全国汽车检测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赵越;江南;;[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1年
赵越;江南;;[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玉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王文标;[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吴德烽;[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孙贤斌;[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陆济湘;[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朱清波;[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田文;[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陈志国;[D];江南大学;2010年
单鹂娜;[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李鹤喜;[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彦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宋抗;[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饶吉来;[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孙静;[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宗雯雯;[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徐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张杨;[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汪安国;[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张云珠;[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潘铁文;[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健;王元园;韩宁;梁毅;;[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1期
周宇飞;刘鹏举;唐小明;;[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李鹏;王军宁;;[J];传感器世界;2007年03期
刘学军;汤国安;;[J];地理信息世界;2009年01期
张远智,胡广洋,刘玉彤,王庆洲;[J];测绘通报;2002年01期
向东亮;胡红伟;裴辉;;[J];东方电机;2006年02期
陈云峰;王高;周汉昌;;[J];电光与控制;2008年12期
曾万梅;吴庆宪;姜长生;;[J];电光与控制;2009年05期
陈应洲,王学俊,张伟;[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杨晖,曲秀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飞;;[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大志;[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袁野;[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朱铮涛;[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应申;[D];武汉大学;2005年
朱杰杰;[D];浙江大学;2007年
汪海洋;[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管涛;[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张金玲;[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唐武生;[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玉荣;[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高净业;[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吕慧明;[D];济南大学;2011年
盛君;[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宋善威;[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田恒燕;[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马孝辉;[D];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
段峰;[D];湖南大学;2002年
冯卫东;[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石继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路红亮;[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阮秋琦;;[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唐四春;袁保宗;;[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3年S1期
张仲颖;范洪;袁保宗;;[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3年S1期
邱卫国,昂海松;[J];传感器技术;2005年06期
熊兴华,钱曾波,王任享;[J];测绘学报;2001年01期
余立锋,俎栋林,王卫东,邓元木,尤江生,包尚联;[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0年01期
陈维南;李立源;叶桦;;[J];东南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周杰,卢春雨,张长水,李衍达;[J];电子学报;2000年04期
孙圣和,陆哲明;[J];电子学报;2000年08期
张兆礼,孙圣和;[J];电子学报;2000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艳梅,董再励,孙茂相,毛艳娥;[J];机器人;2003年05期
张曦;黄亮;徐洋;郭冬霄;;[J];微型机与应用;2011年14期
王丹丹;臧怀刚;;[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08年05期
李春霞;;[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年10期
傅瀛;王永芳;廖小僮;张兆杨;;[J];电视技术;2011年05期
王凯;;[J];光机电信息;2011年06期
李会军,吴涓,刘威,宋爱国;[J];测控技术;2005年02期
周超;康泽;初从颖;郝祥峰;;[J];科技资讯;2009年14期
张贞子,罗兵;[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靳志光;卫建东;张冠宇;蒲亭汀;;[J];遥感信息;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飞;;[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李起成;杨猛;陈毅松;汪国平;;[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杨健;杨化超;宁小刚;张继贤;邓喀中;;[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陈新松;;[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钱晶晶;余烨;刘晓平;;[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于英;黄桂平;贾超广;平丽浩;柳玉书;;[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张丹;段锦;顾玲嘉;景文博;;[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吴少平;张爱武;臧克;;[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吴婷;徐科军;赵锐;;[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张海明;杨洗陈;窦以红;刘立峰;高贵;;[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军;[D];天津大学;2010年
袁炳祥;[D];兰州大学;2012年
何海清;[D];武汉大学;2013年
王建宇;[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谢文寒;[D];武汉大学;2004年
肖振中;[D];西安交通大学;2010年
韩龙;[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王立中;[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杨淼;[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王勇;[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小鹏;[D];汕头大学;2002年
申晓彦;[D];中北大学;2010年
王富治;[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陈乐;[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杨留君;[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计野;[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管海燕;[D];武汉大学;2005年
张浩;[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柴华;[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孙睿;[D];清华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传统相机标定方式的自动标定方法
传统相机标定方式的自动标定方法
摘 要:摄像机标定技术是从二维平面图像中获得三维信息的关键步骤,摄像机的标定精度对保证系统测量精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统相机标定方式的自动标定方法。采用带有区域标记点的改进标定模板获取标定图像
【题 名】传统相机标定方式的自动标定方法
【作 者】王靖韬 侯振杰
【机 构】内蒙古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呼和浩特010018
【刊 名】《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 第35期 205-208页 共4页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 摄像机标定 Tsai两步标定法 特征点检测
【文 摘】摄像机标定技术是从二维平面图像中获得三维信息的关键步骤,摄像机的标定精度对保证系统测量精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统相机标定方式的自动标定方法。采用带有区域标记点的改进标定模板获取标定图像序列。利用边缘检测技术,确定特征点检测区域。根据摄像机透视投影模型,对摄相机进行线性标定,再进行非线性修正,得出摄像机各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标定方法具有更快的检测速度,稳定性好,鲁棒性高,使传统相机标定过程实现了自动化。
【下载地址】
本文导航:
计算机视觉,摄像机标定,Tsai两步标定法,特征点检测
上一篇:暂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机标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