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功率晶体管电子点路已知晶体管y参数怎么求g lc

高频电子线路期中考试题()_文档库
文档库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 高频电子线路期中考试题()
高频电子线路期中考试题()
高频电子线路期中考试题
1、画出一个调幅广播发射机组成原理框图及各点对应波形,并说明各框的功能作用。
2、设一放大器以简单并联振荡回路为负载,信号中心频率f 0 =10MHz,回路电容C=50pF,试计算:(8分)
(1)所需的线圈电感值
(2)若所需的线圈品质因数为Q=100,试计算回路谐振电阻及回路带宽
(3)若放大器所需的带宽Bw=0.5MHz,则应在回路上并联多大电阻才能满足放大器所需带宽要求?
3、已知LC 串联谐振回路的f 0 =1.5MHz,C=100pF,谐振时电阻r=5Ω。试求L ,Q 0,Bw 0.7
4、图为一单调谐回路中频带放大器。两级晶体管均为3AG31,调谐回路为TTF-2-3型中频变压器,L=560μH ,Q 0=100,抽头如图所示,N 1-2=46圈,N 1-3=162圈,N 4-5=13圈。工作频率为465KHz 。3AG31的参量如下:g ie =1.0Cie=400pF, g oe =110μs; Coe=62Pf;|Yfe |=2.5μs; φfe =340°,试计算放大器:⑴电压增益⑵功率增益⑶通频带⑷回路插入损耗。
4、试计算250k Ω金属膜电阻的均方值值电压。转换成电流源等效电路后,其均方值噪声电流为多少?若并联上250k Ω金属膜电阻,总均方值噪声电压又为多少?设T=290K,B N =10Hz 。
5、下图是一个接收机的前端电路,高频放大器和场效应管的噪声系数和功率增益如图所示。试求前端电路的噪声系数。
6、高频大功率晶体管3DA4 ,f T =100MHz,饱和临界跨导g cr =0.8A/V,用它做成2MHz 的高频功率放大器,选
。定Vcc=24V,2θ=140,Icm=2A,并工作于临界状态,试计算P 。、P =、P C 、R P 、η。
7、谐振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P 。已测出,在电路参数不变时,为提高P 。采用提高Vbm 的办法。但效果不明显,试分析原因,并指出为了达到P 。明显提高的目的,可采用什么措施?6分
8、下图是一个三回路振荡器的等效电路,设有下列四种种情况:
(1)L1C 1>L2C 2>L3C 3 (2) L1C 1<L2C 2<L3C 3
(3) L1C 1=L2C 2>L3C 3 (4) L1C 1<L2C 2=L3C 3
试分析上述四种情况是否都能振荡?各回路振荡频率与谐振频率之间的关系?
属于何种类型的振荡器?
Word文档免费下载:
高频电子线路 期中试卷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期中考试 班级: 姓名: 考号:...河南农大华豫学院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学学 电信学院 08 级题号...高频高频隐藏&& 高频电子线路(电子) 试卷 (期中) 一、填空题(共 35 分) 1.LC 串联谐振回路中,当工作频率小于谐振频率时,回路呈 . 振回路中,当工作频率小于...高频电子线路 期中试题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高频电子线路 期中试题 1、LC 串联谐振又称电压谐振,而并联谐振又称电流谐振。 2、高平电子线路中应用的网络分为...2012年春季高频电子线路期中试题 隐藏&& 钦州学院期中考试试卷 2012 年春季学期《 高频电子线路 》期中考试 A 卷、考试、开卷 ( 密封线内不答题 )???密???封... 学年第二学期《高频电路》期末考试题(A)使用教材:主编《高频电子线路》 、 适用班级:电信 12(4、5、6)命题人: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X ...《高频电子线路》_(曾兴雯)_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2007级高频期中试题_工学_...考试 √ 考查 □ 开卷 □ 闭卷 √ 共 3 页第 2 页 三.高频谐振功率...高频电子线路试题含答案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高频电子线路试题(九)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调幅的几种调制方式是 AM 、 DSB...高频电子线路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单项选择题( 第二章 选频网络 1、LC 串联电路处于谐振时,阻抗( A、最大 A、感性 B、最小 容...高频电子线路期中测试题 1.关于串联谐振回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 A.当谐振时,回路的电流达到最大值 B.当谐振时,回路的阻抗最小 C.当谐振时,感 抗值和...高频电子线路习题汇总考试重点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高校期末期中考试考试重点 《高频电子线路》习题汇总 1-1、无线电通信发展的三个里程碑:① Lee de forest...四川发现冥界之花,其浑身晶莹剔透,叫水晶兰,有“幽灵草”“梦兰花”“冥界之花”等别称。在中国许多小说里,或被神化为有起死回生之效的仙草,或被视为具有杀人魔力的植物。植物世界存在许多有趣的现象,植物进化,植物标本,外来入侵植物等,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热门资料排行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1高频电子线路课后答案【谈文心】_伤城文章网
高频电子线路课后答案【谈文心】
高频电子线路(谈文心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年)部分习题参考题解张相臣2005年6月 目录第1章: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第2章:非线性电路与时变参量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3章:高频功率放大器 第4章:正弦波振荡器 第5章:振幅调制与解调 第6章:角度调制与解调 第7章:混频 第8章:反馈控制电路 第01章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1-1 解:已知 r=25Ω,L=800?H, C=200pF,则 1 1 f0 ? 2? LC? 1 2? 800 ? 10?6R? 200 ? 102?12? 3 9 8 kH z? ?0L ? R ? Q ?r ? ? ? ?r ? r ?2? 2? ? 3 9 8 ? 1 0 ? 8 0 0 ? 1 0 ?? 25 ?3?6? ? ? 25 ? 160k ? ?2 第01章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B W ? 2? ?1 RC?1 160 ? 10 ? 2003 ?12? 3 1 2 5 0 ra d / s ? 4 .9 7 4 kH z1-2 解: 已知 C1=15pF,C2=5pF,Ri=75Ω,RL=300Ω根据题意,Ri和RL折算 到回路两端后的R&#39;i和R&#39;L 应相等。根据功率等效 原理,有N1N? R ?i ? R L 1 Ri则有即p1 ?21 RLp22又知: p 1 ?2N1 N, p2 ?2C2 C1 ? C 21 ? N1 ? 1 ? 5 ? ? ? ? ? ? 75 ? N ? 300 ? 5 ? 15 ? 第01章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所以有p1 ?N1 N?75 ? 5 ? ? ? ? 0 .1 2 5 300 ? 5 ? 15 ?21-3 解:⑴并联电阻后,使回路损耗增大,即α 增大,所以极点 将远离虚轴。另外,损耗增大则使谐振增益减小、同频 带增宽、选择性变差。⑵回路电感L的损耗电阻r增大,则将使回路的Q减小, 将引起同⑴一样的变化。已知? ?0L ? ?? 0 L ? Rp ? Q r ? ? ? ?r ? rL ? rL ?2 2 2,Gp ?1 Rp?rL?? 0 L ?2所以:rL ? ? G p ? ? AV ? ? BW ?? 选 择 性 变 差 第01章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1-4 解: 由于rL不变,所以L ? ? Q ? ? G T ? ? AV ? ? BW ?所以,L大的回路能取得较高的增益和较窄的通频带。 1-5 解:不管信号是单频信号、宽频信号,只要它的频率落在窄 带放大器同频带内,该信号就可以得到放大。1-6 解:因为采用部分接入,晶体管的参数折算到谐振回路两端后, 其值大大减小,所以,晶体管参数的变化对回路的影响也 相对大大减小,当更换晶体管时,晶体管参数的不同对回 路的影响很小。 1-7 解:已知 p1=48/162=0.296,p2=13/162=0.08,f0=465kHz, Q0=100,L=560? H,以及晶体管的参数。 可计算出: 第01章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Gp ?1? 0 LQ02?1 2? ? 4 6 5 ? 1 0 ? 5 6 0 ? 1 03 ?6? 100? 6 .1 1 2 ? sG T ? G p ? p1 g o e ? p 2 g i 22? 6 .1 1 2 ? 1 0 ? 4 2 .4 ? s⑴ AV 0 ? ??6? 0 .2 9 6 ? 2 9 0 ? 1 02?6? 0 .0 8 ? 1 .7 ? 1 02?3p 1 p 2 y fe GT? ?20 .2 9 6 ? 0 .0 8 ? 3 2 ? 1 0 4 2 .4 ? 1 0?6?3? ? 1 7 .8 7 2⑵ AP 0? p1 p 2 y fe ?? ? GT ?? gi2 ? ? ? g ie ?g i 2 ? g ie? 0 .2 9 6 ? 0 .0 8 ? 3 2 ? 1 0 ?? ?6 4 2 .4 ? 1 0 ??3? ? ?2? 3 1 9 .3 9 8 (注意:由于g&#39;ie≠g&#39;oe,不能按匹配情况计算) 第01章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⑶ QL ?1? 0 L GTf0 QL ??1 2? ? 4 6 5 ? 1 0 ? 5 6 0 ? 1 03 3 ?6? 4 2 .4 ? 1 0?6? 1 4 .4 1 5BW =465 ? 10 1 4 .4 1 52? 3 2 .2 6 kH z2? QL ? 1 4 .4 1 5 ? ? ⑷ ? ? ?1 ? ? ? ?1 ? ? ? 0 .7 3 3 Q0 ? 100 ? ? ?1-8双参差调谐放大器中,两级单调谐放大器的衰减系数α相 等(参看教材29页图1-19,在双参差调谐放大器中,两级单调 谐放大器的衰减系数α必须相等),其中第二个回路的有载品 质因数QL2=50,调谐频率分别为 fo1= 6.2MHz, f02= 6.8MHz, 试判断此放大器是欠参差还是过参差?若保持α不变,要达到 平坦参差,两级放大器应调谐在什么频率上?最大平坦带宽 BW 等于多少? 第01章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解: 已知 fo1= 6.2MHz, f02= 6.8MHz,两回路的α相等,其中 第二个回路的有载品质因数QL2=50。⑴ ?fs ?f 02 ? f 01 2 ? 6 .8 ? 1 0 ? 6 .2 ? 1 06 6? 0 .3 M H z26? ? s ? 2 ? ? f s ? 2 ? ? 0 .3 ? 1 0?ra d / s6? ?1 ? 02 2 QL2? 2?f 02 2Q L 2? 2?6 .8 ? 1 0 2 ? 50? 2 ? (0 .0 6 8 ? 1 0 )6ra d / s所以 ?ωs &α ,为过参差 ⑵ 平坦参差应为 ?ωs =α 即?fs ??2??2 ? (0 .0 6 8 ? 1 0 )62?6? 0 .0 6 8 M H z6f 0 1 ? f 0 ? ? f s ? ? 6 .5 ? 1 0 ? 0 .0 6 8 ? 1 0 f 0 2 ? f 0 ? ? f s ? ? 6 .5 ? 1 0 ? 0 .0 6 8 ? 1 06? ? 6 .4 3 2 M H z ? ? 6 .5 6 8 M H z6 第01章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⑶ BW = 21/2α ――平坦参差的同频带BW ? ?2? ? 22? 6 2 ? (0 .0 6 8 ? 1 0 )Imp12?Hz2? ? 9 6 .1 6 6 kH z?? S45?? 01p 1?BW?图1-19 双参差调谐放大器 的极零点图?? Sp290???? 02? p2?≈? oRe 第01章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1-9 解:两级相同的单调谐放大器平坦参差级联时,因为中心频 率不在两级的谐振频率上,而处在两级的半功率点处, 即 AVoΣ= (AVo1/ √2)(AVo2/ √2)= AVo/2,所以总的电压增 益将小于同步级联时的谐振增益。1-10 解:(1) 在回路两端并联一个电阻,将使G T ? ? AV ? ? S ? 2GT2? S越 大 越 稳 定y re y fe(2) 缺点是G T ? ? AV ? ? Q L ? ? B W ? ? 选 择 性 变 差1-11 解: 因为当频率变化较大时,yre的电纳部分将发生变化,原 来的中和电容不再能实现中和。 第01章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1-13 解: 已知 f0= 465kHz,C = 200pF,BW = 8kHz(1) L ?1 (2 ? f 0 ) C2?1 (2 ? 465 ? 10 ) ? 200 ? 103 23 3? 12? 585.739 ? HQL ?f0 BW?465 ? 10 8 ? 10? 5 8 .1 2 5S ?21 ? ? ?0 ? 1 ? QL ? ? ? ? ?0 ? ?2?21 ? f f0 ? 1 ? QL ? ? ? f ? ? f02?21 465 ? ? 465+10 1 ? 5 8 .1 2 5 ? ? ? 465 ? 10 ? ? 4652? 0.3 7 5 第01章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2) 若并联电阻,使 BW=10kHz,则QL ? f0 BW ? 465 ? 10 10 ? 103 3? 4 6 .5QL又可表示为Q L ? 2? f 0 R ? C p R? ? p QL 2? f 0 C ? 4 6 .5 2? ? 4 6 5 ? 1 0 ? 2 0 0 ? 1 03 ?12? 7 9 .5 7 7 k ?R&#39;p是并联电阻后的回路总的等效并联电阻。未并联电阻时, BW=8kHz,则回路总的等效并联电阻可按如下计算QL ? Rp ? f0 BW QL 2? f 0 C ? 465 ? 10 8 ? 10 ?3 3? 2? f 0 R p C3465 ? 10 8 ? 1032? ? 4 6 5 ? 1 0 ? 2 0 0 ? 1 03?12? 9 9 .4 7 1 k ?设,外接并联电阻为Rx ,则 第01章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RX ? Rp RX ? Rp? R? p所以,由此式可求出外接并联电阻为 RX=397.887 kΩ1-14 解: y fe , f 0 ? 1 0 M H z , B W ? 5 0 0 kH z 已知 AV 0 ? 1 0 0 ?以及晶体管的y参数,可先算出如下结果y fe ? 2 0 ? 5 ? 2 0 .6 1 6 m S2 2GTGT ?QL ?y fe 100 1? 2 0 6 .1 6 ? S? f0 BW ? 10 ? 106 3vi? 20图p1-14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得L ? 1? 0 L GT500 ? 10? 0Q L GT?1 2 ? ? 1 0 ? 1 0 ? 2 0 ? 2 0 6 .1 6 ? 1 06 ?6? 3 .8 6 ? H 第01章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CT ?1?0 L2?1 ( 2 ? ? 1 0 ? 1 0 ) ? 3 .8 6 ? 1 06 2 ?6? 6 5 .6 2 3 p FC ? C T ? C o e ? 6 5 .6 2 3 p F ? ? 6 5 .6 2 3 p F ? 40 ? 10?640 ? 10?6?062? ? 1 0 ? 1 06? 6 4 .9 8 6 p FGp ?1 R1? 0 L Q0?1 2 ? ? 1 0 ? 1 0 ? 3 .8 6 ? 1 0?6? 60? 6 8 .7 2 ? S? G T ? G p ? G o e ? 2 0 6 .1 6 ? 6 8 .7 2 ? 2 0 ? 1 1 7 .4 4 ? S1 1 1 7 .4 4 ? 1 0?6R ?? 8 5 1 4 .9 8 6 ? 第02章 非线性电路与时变参量电路的分析方法2-1 解: V s ? I ? R1 ? V DV D ? V s ? I ? R1VD为二极管的端电压。该方程为二极管的外特性,为直线A点 : I ? 0, V D ? V s B点 : VD ? 0, I ? VS R1iAVsQ●IIQoVQBvD(a)(b)图p2-1 第02章 非线性电路与时变参量电路的分析方法2-2 解: (1) 设 v ? v1 ? v 2 ? V1 m co s ? 1t ? V 2 m co s ? 2 t非线性的伏安特性中只有a2项才能产生差频成分,所以a 2 (V1 m cos? 1t ? V 2 m cos ? 2 t )2 2 2? a 2 (V1 m cos ? 1t ? 2V1 m V 2 m cos ? 1tcos ? 2 t ? V 2 m cos ? 2 t )2 2其中,差频分量为 a 2V1 m V 2 m co s (? 1 ? ? 2 ) t 振幅为a 2V 1 m V 2 m(2) 设 v ? V m co s ? ta 2 v ? a 2V m co s ? t ?2 2 21 2a 2V m (1 ? co s 2 ? t )2二倍频成分的振幅为1 2a 2V m2 第02章 非线性电路与时变参量电路的分析方法2-3 解: 由题意可做出如下图iIMg m ? 10 m S ? gm ?1 RL ? 1 g m? 0.91 m S3 5 .2-2V2? o●o●1V●5.2Vv(1) ? ? a rc co sIM ? 5 .2 ? 3 RL ? 1 g m? 5 4 .7 7o? 2 mA?3?tI0 ? ? 0 I M ? ? 0 ? 2 ? 10 I1 ? ? 1 I M ? ? 1 ? 2 ? 1 0 I 2 ? ? 2 I M ? ? 2 ? 2 ? 10? 0 .4 m A ? 0 .7 3 m A ? 0 .5 5 m A?3 ?3(2) 由图可以看出,要使 I1增大,需要减小|VQ|或增大Vi ,这样既增大了IM又增大了导通角。 第02章 非线性电路与时变参量电路的分析方法2-4 解: 已知输 入 信 号 v s ? 3 co s ? t, 则 v G S ? V G S ? v s2 2,得2 ? ? ? ? vG S VGS ? v s ? 4 ? 3 cos? t ? ? i D ? I D SS ? 1 ? ? ? 15 ? ? 1 ? ? ? 15 ? ? 1 ? ? ? ? V G S off ? V G S off ? ?8 ? ? ? ? ? ? 2 2 4 ? 3 co s ? t ? ? ?1 3 ? ? 15 ? ?1 ? ? ? 1 5 ? ? co s ? t ? 8 ? ? ?2 8 ? 9 ?1 3 ? 2 ? 1 5 ? ? co s ? t ? co s ? t ? 64 ?4 8 ? 9 9 ?1 3 ? ? 1 5 ? ? co s ? t ? ? co s 2 ? t ? 128 128 ?4 8 ? 135 ? 15 135 ? 45 ?? ? co s ? t ? co s 2 ? t ?? 128 ? 4 128 ? 8所 以 I 0 ? 4 .8 m A, I 1 ? 5 .6 2 5 m A, I 2 ? 1 .0 5 5 m A 第02章 非线性电路与时变参量电路的分析方法2-5 解: 已知非线性器件伏安特性 i = a0+ a1v + a2v 2+a3v 3 输入信号为两个余弦波,频率分别为f1=150kHz和f2=200 kHz,根据非线性器件幂级数分析法中组合频率|pf1±qf2| 原则,得 a0项: 直流 p=1,q=0 f =150 kHz a1项: n=1 取 p+q=1 p=0,q=1 f1=200 kHz2n=2 取 p+q=2a2项:p=2,q=0 p=0,q=2 p=1,q=12f1=300 kHz 2f2=400 kHz |f1±f2|,为50kHz 和350kHz 3f1=450 kHz 3f2=600 kHz |2f1±f2|,为100kHz 和500kHz |f1±2f2|,为250kHz 和550kHz f1=150 kHz f2=200 kHzn<2 取 p+q=0 直流 p=3,q=0 p=0,q=3 n=3 取 p+q=3 p=2,q=1 a2项: p=1,q=2 p=1,q=0 n<3 取 p+q=1 p=0,q=1所以i 中会出现50kHz、100kHz、250kHz、300kHz、350kHz分量。 第02章 非线性电路与时变参量电路的分析方法2-6 解: (1)由题意可作图如下 由图可看出,在vc在0V~1V变化时, iC g m ? 1 0 m S gm=10mS,在vc≤0V和vc≥2V时, gm=0 。因此gm(t)的脉冲宽度为 vobegm10m So123sin ? ? 1 2 ? 0 .5 ? ? ? ? 6g m (t )vbe1 o 2 3?vc? 3g m1 ? ? 1? 21??t3? 22?5? 35? 2? 2 ? 3??2??gm? s in ? t ?? s in ? t5? 3 3?? 2 ??1gm?tvc? ? 3 3 ) ? (? ? 1) ? ? (1 ? 2 2 ? ? 3 ) ? 0 .0 8 5 3 g m ? 0 .8 5 3 m S??g m (2 ? 第02章 非线性电路与时变参量电路的分析方法(2)由题意可作图如下iCg m ? 10 m S由图可看出,gm(t)的脉冲宽度为co s ? ? 1 2 ? 0 .5 ? ? ? ? 3ovbe gm1 2 3g m (t )10m So ovbe1 2 3?vc? 3g m1 ?? 32??t5? 32?7? 3? 30?2?2??g m sin ? c t?3?g m ? 5 .5 1 3 m S?tvc 第02章 非线性电路与时变参量电路的分析方法2-7 解: 第02章 非线性电路与时变参量电路的分析方法2-8 解:? R4 ? R4 R4 2 2 vo ? ? ? vi ? K vi ? K ( K vi ? vi ) ? R2 R3 ? R1 ?2 2 3 ? vi K vi K vi ? ? ? R4 ? ? ? ? R2 R3 ? ? R1 第03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3-1 解: 第03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3-2 解:(1) Pd c ? I c 0V C C ? 2 5 0 ? 1 0?3? 24 ? 6 W(2) ? c ?(3) ? c ?Po PdcPo Pd c?5 6? 0.8331 ?V I 2 C C c 1 ? 1 I c 1 ? 0 .8 3 3 ? I ? 2 ? I ? 0 .8 3 3 ? c1 c0 VCC I c 0 2 Ic0?3? 2 ? 2 5 0 ? 1 0 ? 0 .8 3 3 ? 0 .4 1 6 5 A ? optV C C V C C 24 (4) R e ? ? ? ? 57.623 ? I c1 I c1 0.4165(5) 由?1 ?0?I c1 Ic0?0.? 1.666由图2-7查曲线,得 θ≈76 o 。 第03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3-3 解:由图2-7查曲线,得 θ≈90 o 。3-4 解: 第03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1)现在谐振功放是工作在欠压状态; 3-5 解: (2)由晶体管的输出特性可求出(可看出VBB=0V):gm ? ?IC ? Vi ? 0.2 ( A ) 0.1 (V ) ?2 SB点的电流值Ic ,为IcB点? g m (V B B ? V D ) ? 2 (0 ? 0 .6 ) ? ? 1 .2 A22 ? 14 0 .8 ? 0 ? 1 .2 ? 1 2 VB点的电压值VCC ,为V ccB点? 22 ? ?V , 由 图 p3 ? 5可 看 出 ?V ?B点所以 V cc? 22 ? ?V ? 22 ? 12 ? 34 VV cm ? V cc ? 1 4 ? 2 0 Vcos ? ?V D ? V BB V im?0.6 ? 0 1? 0.6由图可看出,晶体管的起始导通电压VD=0.6V(横轴 在0.6V处) (3)若要功率增大、效率高,负载Re应增大。 第03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3-6 解: (1) Re增大一倍,ICM↓,Po↓ (2) Re减小一半,ICM不变,但Vcm↓→Po↓ 3-7 解: 由教材图3-5的负载线,可以分析出 (1) 调整Re或VCC,或Vim,或VBB; (2) 不同的调整方法,输出功率将不同。3-8 解:(1) 此时放大器工作在欠压状态;(2) 调整Re,即,使Re↑,才能使Po、Ic0接近设计值。 (1) 3-11 解: 天线断开,集电极负载电阻Re将增大,晶体管将进入强 过压状态,所以,集电极直流电流Ic0 ↓ ,天线电流等于零。 (2) 天线接地,集电极负载电阻Re将减小,晶体管将进入欠过压 状态,所以,集电极直流电流Ic0 ↑ ,天线电流将增大。 (3) 中介回路失谐,集电极负载阻抗Ze将减小,晶体管将进入欠 过压状态,所以,集电极直流电流Ic0 ↑ ,Ic1↓,输出电压减小, 天线电流将减小。 第03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3-12 解: (1) PA=Po-PK=3-1=2 W (2) ηk=PA/Po=2/3=0.667 (3) ηc=Po/Pdc=3/10=0.3 η=ηkηc=0.667×0.3=0.2 3-13 解: (1) 当输入信号频率增加一倍,谐振回路呈现阻抗仍为 Re; 由于输入信号振幅及偏置不变,所以,导通角2θ不变,ICM不 变, α0不变;但此时相当于高频功放,输出功率正比于α1, 而不是α2,因此PO↑,Ic0不变,Pdc不变;所以效率提高。(2) 因为Re不变、输入信号振幅及偏置不变所以晶体管的工作 不变状态。 第03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3-14 解: (a) 电压、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如 图示。若R上的电压为V,则每 个传输线变压器的始端和终端电 压均为V,因此,信号源端的电 压为3V。当信号源端提供的电 流为I,则,每个传输线上、下 两绕组的电流也均为I,因此, 流过R的电流为3I。所以输入电阻 R i ?3V II3I+V-+ VI I-+V+VV+-I图p3-14(a)输出电阻R ?V 3I所以 R i ? 3 ? 3 R ? 9 R 第03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b) 电压、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如图示。 由图可看出,信号源 端电压为3V,负载端 电压为2V。如果下面 传输线电流为I,负载 端电流为3I,信号源 端电流为2I。所以 输入电阻 R i ? 3V 2 I 输出电阻 R ? 2V 3 I2I9R 43I+-VV+I2IV+++VI图p3-14(b)--2V所以 R i ?3 2?3 2R ?9 4R 第03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c) 电压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如图示。 I 由图可看出,信号源 +V 端电压为2V,负载端 V + 电压为V。如果信号端 4R I 电流为I,负载端电流 I 为2I。所以 + + V V 输入电阻 R i ? 2 V I 输出电阻 R ? V 2 I I 图p3-14(c) 所以 R i ? 2 ? 2 R ? 4 R2I--+V--- 第03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3-15 解:(1) 画出第一种16:1结 构如图示。 由图可看出,如果负 载端电压为V,信号端 电流为I,信号源端电 压为4V,负载端电流 为4I。所以 输入电阻 R i ? 4 V I 输出电阻 R ? V 4 I 所以 R i ? 4 ? 4 R ? 1 6 R16 RI4IV+V--+ +VI+IVV-+-I IV+V+I答题图p3-15 (1) 第03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2) 画出第二种16:1结 构如图示。 I16 R2I4I+-2VI2V--+ +V2IV-++V-答题图p3-15 (2) 由图可看出,如果信号端电流为I,负载端电压为V,则信号 源端电压为4V,负载端电流为4I。所以 输入电阻 R i ? 4 V I 输出电阻 R ? V 4 I 所以 R i ? 4 ? 4 R ? 1 6 R 第03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3-16 解: 已知Po=100W,所以晶体管T1、T2各输出50W。即得P1 M ? P2 M ? (V cc ? V ces ) ? 2RA22? 50 W因此,要求A&#39;对地电阻应为? RA ? (V cc ? V ces ) 2 P1 M ? (22 ? 2) 2 ? 502?4?所以,Tr6的特性阻抗 Zc6= 8Ω,R4=8/4=2 Ω 各传输线变压器的特性阻抗为:Tr1 Zc 40 (Ω)Tr2 20Tr3 10Tr4 10Tr5 4Tr6 8R1 10R2 10R3 10R4 2 第04章 正弦波振荡器4-1 解: (1) 反馈振荡器由放大部分、选频网络、反馈网络组成; (2) 放大部分对反馈的信号进行足够放大, 选频网络使振荡器稳定工作在一定频率上, 反馈网络形成正反馈,以便产生自激振荡条件; (3) 能够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正反馈、A(jω0)F(jω0)>1。 4-2 解:(1) 起振条件是: A ( j? ) F ( j? )>1 ? ? 2 n ? , n = 0,1, 2 ? ? ? 平衡条件是: A ( j? 0 ) F ( j? 0 ) ? 1 ? ? 2 n ? , n = 0,1, 2 ? ? ? 稳定条件是:? A (? 0 ) ? ViVi =ViA<0? ? (? ) ??? ??0<0(2) 物理意义 第04章 正弦波振荡器起振条件的物理意义是: 在满足起振条件时,振荡器在接通电源后,振荡回路 电压将逐渐增大,进而形成自激振荡。平衡条件的物理意义是: 在满足平衡条件时,经过放大、反馈后形成的反馈信 号,应等于输入信号,使振荡器工作在等幅状态,输出是 一个频率稳定的等幅信号。 稳定条件的物理意义是: ①振幅稳定条件的物理意义:当有外界干扰使振荡幅 值发生了变化时,通过振荡器自身调节,仍能满足振幅稳 定条件。当干扰消除后,振荡器又恢复原来的振幅。 ②当有外界干扰使振荡频率发生了变化时,在新的频 率上仍能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当干扰消除后,振荡器又恢 复到原来的频率。 第04章 正弦波振荡器4-3 解: (a) 不能振荡,基极直流对地短路; (b) 不能振荡,变压器的同名端不对,是负反馈; (c) 不能振荡,不满足三点式构成原则; (d) 不能振荡,基极无偏压; (e) 不能振荡,集电极无供电。 4-4 解: (1) Xce、Xbe 为同性质元件,Xbc 应与前两个元件性质相反。 (2) 由起振条件 1g m ? g oe可以看出,反馈系数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起振。 4-5 解: (a) 不能,不满足三点式构成原则; (b) 不能,三极管供电错误,PNP管集电极应是负压供电,变压 器反馈相位也不对,是负反馈;FV? g ie FV 第04章 正弦波振荡器(c) 能,变压器反馈式; (d) 能,电容三点式; (e) 能,多级串联正反馈式。 4-6 解: (a)基极对地直流短路;同名端错。改正:串入隔直电容; 改正同名端。 (b) 基极交流悬浮;射极交流接地。改正:基极对地接旁路 电容;去掉Ce。 (c) 不符合三点构成原则。改正:按电感三点式修改电路; (d) C、E直流短路。改正:串入隔直电容。 (e) C、B直流短路;射极交流悬浮。改正:串入隔直电容; 去掉Re。 (f) 集电极无供电;C、B直流短路。改正:按电容三点式修 改电路; 第04章 正弦波振荡器4-7 解:(1) 可 能 振 荡 L1 C 1 ? L 2 C 2 ? L 3 C 3 f 01 ? f 02 ? f 03 f 01 ? f 0 2 ? f o sc ? f 0 3 电 容 三 点 式 (2) 可 能 振 荡 L1 C 1 ? L 2 C 2 ? L 3 C 3 f 01 ? f 01 ? f 01 f 01 ? f 0 2 ? f osc ? f 0 3 电 感 三 点 式 第04章 正弦波振荡器(3) 可 能 振 荡 L1 C 1 ? L 2 C 2 ? L 3 C 3 f 01 ? f 01 ? f 01 f 01 ? f 02 ? f osc ? f 0 3 电 容 三 点 式(4) 不能振荡。不管fosc安排在何处,三个回路的等效电 抗都不能满足三点式电路的构成原则。 4-8 解:f0 ? 2? ? 2 ? 1 .3 ? 1 0?61 L C 1C 2 C1 ? C 2 1 ? 100 ?
? 2000 ? 10?12? 1 4 .3 0 4 M H z 第04章 正弦波振荡器回路谐振电阻 6 ?6 R e 0 ? Q 0 ? 0 L ? 1 0 0 ? 2 ? ? 1 4 .3 0 4 ? 1 0 ? 1 .3 ? 1 0 ? 1 1 .6 8 4 k ?? gL ? 1 RL pL2?1 Re 0?1 2 ? 2502?1 11.684 ? 103? 1.086 m SpL是负载RL到回路的接入系数,pL=0.5。 反馈系数: FV ?VL V be ? C1 C1 ? C 2? 1 FVI EQ 26?100 100 ? 2001 FV? 0.04762起振条件:AVFV &1 ,即gm G ? gm ? g L ? FV g i2? ? gm ? gL? FV g igi为基极回路的输入电导,通常gi &&1/RE,且gi ? 1 rE ? ? gm 第04章 正弦波振荡器? gm ? gL1 FV? ? FV g m ? g m ? g LI EQ 261 FV?1 1 ? FV? 23.766 m S又知gm ?? 2 3 .7 6 6 m S所 以 I E Q ? 0 .6 1 8 m A4-10 解: 通过减小晶体管和谐振回路耦合程度。 4-11 解: 回路电容 C ?? O SC ?L 1 C 1C 2 C1 ? C 2C 1C 2 C1 ? C 2? 414.022 pF? C ce? C be答题图p4-11 第04章 正弦波振荡器? ? O SC ?L( C 1 ? ? C ce )( C 2 ? ? C b e ) ( C 1 ? ? C ce ) ? ( C 2 ? ? C b e )1 C 1C 2 ? ? O SC ? ? O SC ? ? O SC C1 ? C 2?1 ( C 1 ? ? C ce )( C 2 ? ? C b e ) ( C 1 ? ? C ce ) ? ( C 2 ? ? C b e ) 1 C 1C 2 C1 ? C 2? O SC?? O SC?? 8 .8 0 4 ? 1 0?4 第04章 正弦波振荡器4-12 解: (1) L的同名端标在最上面; (2) Cb、Ce为交流旁路电容;它们开路将不能振荡; (3) 改变L中心抽头,会改变起振条件; (4) C3=12pF 时,振荡频率为f O SCC 3 ?1 2 p F? 2? ? L1 (C 2 ? C 3 )C1 C 2 ? C 3 ? C1 1 2? 1 0 0 ? 1 0?6?(1 0 ? 1 2 )1 0 10 ? 12 ? 10? 6 .0 7 M H z ? 10?12C3=250pF 时,振荡频率为 第04章 正弦波振荡器f O SCC3 ? 250 pF? 2? ? L1 (C 2 ? C 3 )C1 C 2 ? C 3 ? C1 1 2? 1 0 0 ? 1 0?6?(1 0 ? 2 5 0 )1 0 10 ? 250 ? 10? 5 .1 2 9 M H z ? 10?12(5) C1将使低端频率抬高,C2将使高端频率拉低。ffL fSfL ? fS ? fIC3最大C3最小 第04章 正弦波振荡器4-13 解:(a)并联型皮尔斯电路(b)串联型电路(c)多级串联型电路 (e)此电路不能振荡答题图p4-13(d)串联型电路 第04章 正弦波振荡器4-14 解: (1) 画出等效电路如图示。(2) 振荡频率计算如下:1 2? L C1 ? 1 2? 1 ? 1 0?6? 420 ? 10?12? 7 .7 6 6 M H z答题图p4-14? 7 .7 6 6 M H z须使 f O S C ?1 2? L C1则LC1回路失谐为容性,电路为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所以 f O S C ? 3 .6 8 6 ? 3 ? 1 1 .0 5 8 M H z (3) T2是缓冲放大,同时起隔离作用,有利于振荡器稳定。 第0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例5-2 解: 1. D2极性接反,如教材图(5-18)(a),此时画出等效电路如下:v D1 ? vc ? v?v? vD1 v?S1 (t ) ? 1 2v D 2 ? ? vc ? v?vC vD1vc正半周,D1导通,D2截止; 相应的开关函数为S1(t) vc负半周,D1截止,D2导通; 相应的开关函数为S1(t+Tc/2)2 3? co s 3? c t ? 2 5? co s 5 ? c t ? ? ? ??2?co s ? c t ?S 2 (t ) ? S1 (t ? ? 1 2 ? 2Tc 2) 2 3? co s(3? c t ? ? ) ? 2 5? co s(5 ? c t ? ? ) ? ? ? ??co s( ? c t ? ? ) ? 第0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2 ? 由此可以写出?1?2co s ? c t ?2 3?co s 3? c t ?2 5?co s 5 ? c t ? ? ? ?i1 ? g D v D 1 ? S 1 ( t ) ? g D ( v c ? v ? ) ? S 1 ( t ) i2 ? g D v D 2 ? S 2 ( t ) ? g D ( ? v c ? v ? ) ? S 2 ( t )i L ? i1 ? i 2 ? g D ( v c ? v ? ) ? S 1 ( t ) ? g D ( ? v c ? v ? ) ? S 1 ( t ? T c 2 ) ? ( g D v c ? g D v ? ) ? S 1 (t ) ? ( ? g D v c ? g D v ? ) ? S 1 (t ? Tc 2 ) ? g D v ? [ S 1 ( t ) ? S 1 ( t ? T c 2 )] ? g D v c [ S 1 ( t ) ? S 1 ( t ? T c 2 )] ? g D V ? m co s ? t ? g D V cm co s ? c t [ 4?co s ? c t ?4 3?co s 3? c t ?4 5?co s 5 ? c t ? ? ? ? ]可见iL中无(ωc±Ω)频率分量,故不能实现调幅。 第0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2. vc与vΩ 互换位置,如教材图(5-18)(b),画出等效电路如下:vCv?vD1 vD1vCvc正半周,D1导通,D2截止; 相应的开关函数为S(t) vc负半周,D1截止,D2导通; 相应的开关函数为S(t+Tc/2)S1(t)和S1(t+Tc/2)同上。v D1 ? vc ? v? v D 2 ? ? vc ? v?i1 ? g D ( v c ? v ? ) ? S 1 ( t ) i2 ? g D ( ? v c ? v ? ) ? S 1 ( t ? T c 2 )i L ? i1 ? i 2 ? g D ( v c ? v ? ) ? S 1 ( t ) ? g D ( ? v c ? v ? ) ? S 1 ( t ? T c 2 ) ? ( g D v c ? g D v ? ) ? S 1 ( t ) ? ( ? g D v c ? g D v ? ) ? S 1 ( t ? Tc 2 ) ? g D v c [ S 1 ( t ) ? S 1 ( t ? T c 2 )] ? g D v ? [ S 1 ( t ) ? S 1 ( t ? T c 2 )] 第0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 g D V cm co s ? c t ? g D V ? m co s ? t [ 4?co s ? c t ?4 3?co s 3? c t ?4 5?co s 5 ? c t ? ? ? ? ]可见iL中含有(ωc±Ω)频率分量,故可以实现标准调幅:AM波。 第0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5-1 解: (1) 已知调幅信号为v ( t ) ? 2 0 (1 ? 0 .2 co s 2 ? 4 0 0 t ? 0 .1 co s 2 ? 3 2 0 0 t ) co s 2 ? 1 0 t6(V )得出 F m a x ? 3 2 0 0 H z, 所 以 B W = 6 4 0 0 H zPA V ? Po ? PD S B ? 20 22?0 .2 2220 22?0 .1 2 0 2 222? 205 W(2) 已知调幅信号为 得出载波 功率6边频 功率(V )边频 功率― ― DSB波v ( t ) ? 4 co s 2 ? 1 0 0 0 t co s 2 ? 1 0 tF m a x ? 1 0 0 0 H z, 所 以 B W = 2 0 0 0 H zPA V ? PD SB ?或 v (t ) ? 4 ? ? 22ma 22?6V cm 2 RL2?1 RL(m aV cm 21 4 2 ) ? ( ) ? 4W 1 2261 2[co s( 2 ? 1 0 ? 2 ? 1 0 0 0 ) t ? co s( 2 ? 1 0 ? 2 ? 1 0 0 0 ) t ] (V )22 RL ? 22 RL ? 2 ? 2 ? 4 W 第0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5-2 解: (1) 已知Po=9kW,PAV =10.125 kW,则PA V ? Po (1 ? ? ma ? ma 23 2) ? 9 ? 1 0 ? (1 ?3ma 22) ? 1 0 .1 2 5 ? 1 03(1 0 .1 2 5 ? 1 0 9 ? 103? 1) ? 2 ? 0 .5(1) 已知Po=9kW, ma1=0.5, ma2=0.4,则PA V ? Po ? PD S B 1 ? PD S B 2 ? Po ? ? 9 ? 10 ?3m a1 222Po ?3ma2 22Po0 .5 22? 9 ? 10 ?30 .4 2? 9 ? 1 0 ? 1 0 .8 4 5 kW 第0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5-3 解:i ? 1 0 ? 2 (1 .5 sin ? t ? 5 sin ? c t ) ? 0 .0 2 (1 .5 sin ? t ? 5 sin ? c t ) ? 1 0 ? 3 sin ? t ? 1 0 sin ? c t ? 0 .0 4 5 sin ? t2 2? 0 .3 sin ? t sin ? c t ? 0 .5 sin ? c t2其中调幅信号为 i I ? 1 0 sin ? c t ? 0 .3 sin ? t sin ? c t? 1 0 sin ? c t ? 0 .3 sin ? t sin ? c t ? 1 0 (1 ? 0 .3 10 sin ? t ) sin ? c t由上式可以看出 ma=0.3/10=0.03 第0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5-4 解: (a) 标准平衡调制器,可实现DSB波调幅; (b) 参考教材例5-2的第二个问题,可知,可实现AM波调幅; (c) 参考教材例5-2的第一个问题,可知,不能实现调幅; (d) 这里和标准平衡调制器相比,①vΩ 、vc互换了位置,②D2反 接。这和教材例5-2的第二个问题类似,只是D2反接,所以 vc正半周,D1、D2导通 vc负半周,D1、D2截止 故,这里仅需要一个开关函数: S(t)v D 1 ? v c ? v ?, v D 2 ? v c ? v ? i1 ? g D ( v c ? v ? ) , i 2 ? g D ( v c ? v ? )i L ? i1 ? i 2 ? [ g D ( v c ? v ? ) ? g D ( v c ? v ? )] ? S ( t ) ? [ g D vc ? g D v ? ? g D v c ? g D v ? ] ? S (t ) ? 2 g D ? vc ? S (t ) 第0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 2 g D V cm co s ? ct [1 2?2?co s ? c t ?2 3?co s 3 ? c t ?2 5?co s 5 ? c t ? ? ? ? ]可见,iL中无(ωc±Ω )成分,故不能实现调幅。 5-5 解: (1) 在教材图5-11平衡调幅电路中,若D2反接,则v D 1 ? v ? ? v c, v D 2 ? v ? ? v ci D 1 ? a 0 ? a1 ( v ? ? v c ) ? a 2 ( v ? ? v c ) ? a 3 ( v ? ? v c )23 3i D 2 ? a 0 ? a1 ( v ? ? v c ) ? a 2 ( v ? ? v c ) ? a 3 ( v ? ? v c ) iL ? iD 1 ? iD 222 2 3? 2 a 0 ? 2 a1 v ? ? 2 a 2 v ? ? 2 a 2 v C ? 2 a 3 v ? ? 6 a 3 v ? v C2可见,iL中无vΩ? vc乘积项,故不能实现调幅。(2) 参考教材例5-2的第二个问题,可知,可产生AM波。不能 产生DSB波。 第0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5-6 解:等效电路如下,属于全桥调幅电路v?R ? vCvc正半周,D1~D4均导通vOvc负半周,D1~D4均截止所以仅需一个开关函数S(t+ Tc/2)答题图p5-6 设,二极管的导通电阻RD=1/gD,则,vo为? RD ? v? ? vO ? ? R ? R D ?v ? ?R ?? RD?0vc ? 0 vc ? 0用开关函数表示vc的控制作用,即v O ? v ? ? S ( t ? Tc / 2 ) ? V ? m cos ? t ( 1 2 ? 2 cos ? c t ? 2 3? cos 3? c t ? 2 5? cos 5 ? c t ? ? ? ? )? 第0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可见,vO中包含有 Ω 、(ωc±Ω)、 (3ωc±Ω) ???,所以,该电路可 以实现DSB调幅。v? vCt tvOtv&#39;O是vO 经滤波后 ? vO 的输出电 压。 答题图p5-6 桥式调幅波形t 第0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5-7 解: 2 2 5-8 解: ma 0 .5 Po ? ? 5 ? 0 .6 2 5 W (1) PD S B ?2 2(2) Pdc ?P? ?Po?1 2?25 0.5? 10 W1 2 ? 0 .5 ? 1 0 ? 1 .2 5 W2m a Pd c ?集电极平均输入功率:Pd c ? P? ? 10 ? 1.25 ? 11.25 W集电极平均输出功率:Po ? PD S B ? 5 ? 0 .6 2 5 ? 5 .6 2 5 W 第0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5-9 解: 4700 ? 5 8 .7 5 (1) g D R L ?80? ?3?3?33? 5 8 .7 5? 0 .5 4 3 ( ra d )g D RLK d ? co s ? ? co s(0 .5 4 3) ? 0 .8 5 6 Ri ? RL 2Kd2?4700 2 ? 0 .8 5 62? 3 .2 0 7 k ?(2) 当C断开时,RL上的波形如下:I DMoiDI DM ?tV sm RD ? RLI DM(iD ) A V ??,(V o ) A V ? ( i D ) A V R L 第0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Kd ? ?(V o ) A V V sm?( iD ) A V R L V sm?I DM R L??V smRLV sm? ( R D ? R L ) V sm?RL? (RD ? RL )4700? (8 0 ? 4 7 0 0 )? 0 .3 1 3Ri ?V sm I D1?V sm I DM 2? 2V sm ?RD ? RL V sm? 2( RD ? RL )? 2 (8 0 ? 4 7 0 0 ) ? 9 .5 6 k ? 第0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5-10 解:(1) v s ( t ) ? 1 co s 1 0 7 t (V ) 等幅波,输出电压为vo ? 1 V voot(2) v s ( t ) ? 1 co s 1 0 t co s 1 0 t3 7(V )vooDSB波,输出电压为vo (t ) ?sin (1 0 t ) (V ) ? sin (1 0 t ) (V )3 30≤ t < T 2 T 2≤ t <T 2t为方便起见,这里用正弦表示。(3) v s ( t ) ? 1(1 ? 0 .5 co s 1 0 t ) co s 1 0 t (V )3 7vo标准AM波,输出电压为v o ( t ) ? 1 ? 0.5 cos(10 t ) ( V )3ot 第0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4) v s ( t ) ? 1(0 .5 ? co s 1 0 t ) co s 1 0 t (V )3 7voo过调制的AM波,输出电压略。 5-11 解: 由vi表达式3 7tv i ( t ) ? 1(1 ? 0 .3 co s 1 0 t ) co s 1 0 t (V ) 0 .3 可求出调幅指数,为 m a ? ? 0 .3 1(1) 当R2滑动端在中间位置时,由电路参数,根据教材(5-41) 式,有 直流负载电阻为 R1 ? 交流负载电阻为 R1 ? 所以 m a ? 0 .3 ?1 2 12R 2 ? 5 1 0 ? 2 .3 5 ? 1 0 ? 2 8 6 0 ?3R2 ? R g ? 510 ?2350 ?
? 1000? 1212 ?? 0 .4 2 4不产生负峰切割失真。 第0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2) 当R2滑动端在最高位置时,由电路参数,根据教材(5-41) 式,有直流负载电阻为R1 ? R 2 ? 5 1 0 ? 4 .7 ? 1 0 ? 5 2 1 0 ?3交流负载电阻为 R1 ? 所以 m a ? 0 .3 ? 5-12 解: 略1 2R2 ? Rg ? 510 ?4700 ?
? 1000? 1335 ?? 0 .2 5 6将产生负峰切割失真。 第0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5-13 解:原题所给条件不明确。回路有载品质因数 5-14 解:QL ? f0 BW3?465 10? 4 6 .5LC回路谐振总电导 ? 0 C 2? f 0 CGT ? ? QL1 3?2 ? ? 465 ? 10 ? 200 ? 10 46.5? 12? 12.57 ? S46.54 .7 ? 1 03二极管并联检波器的输入电阻3 3 输入电导 g i ? 1 R i ? 1 1 .5 6 7 ? 1 0 ? 6 3 8 ? S Ri ? RL ? ? 1 .5 6 7 ? 1 03?GT应等于 G T ? n1 g o e ? n 2 g i2 2阻抗匹配时,应有 n1 g o e ? n 2 g i2 2 第0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所以由 G T ? 2 n1 g o e ? 1 2 .5 7 ? S2得n1 ?GT 2 g oe?12.57 ? 10 2 ? 20 ? 10?6 ?6? 0.561而由 G T ? 2 n 22 g i ? 1 2 .5 7 ? S得n2 ?GT 2 gi?12.57 ? 10?6 ?62 ? 638 ? 10? 0.099 ? 0.1 第0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5-14 解:A、B、C、D各点的波形VA、VB、VC、VD如下VAtVBtVCtVDt 第0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5-18 解: 解调部分相加器输出 v ( t ) ? f 1 ( t ) co s ? c t ? f 2 ( t ) sin ? c t 解调部分上面乘法器器输出v ( t ) co s ? c t ? f 1 ( t ) co s ? c t ? f 2 ( t ) sin ? c t co s ? c t2?1 2f1 ( t ) ?1 2f 1 ( t ) co s 2 ? c t ?1 2f 2 ( t ) sin 2 ? c t经低通滤波器后,仅输出f1(t)/2部分,故不失真地恢复f1(t)。 解调部分下面乘法器器输出v ( t ) sin ? c t ? f 1 ( t ) sin ? c t co s ? c t ? f 2 ( t ) sin ? c t2?1 2f 1 ( t ) sin 2 ? c t ?1 2f 2 (t ) ?1 2f 2 ( t ) co s 2 ? c t经低通滤波器后,仅输出f2(t)/2部分,故不失真地恢复f2(t)。 第06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6-1 解: 设,调制信号的幅值为VΩm,周期为T,则 (1) 调频时 ① ? ? ( t ) 与 v ? 成 线 性 关 系 , 波 形 v ?( t ) 相 似 ;② ? ? (t ) ?(a ) 在 0~?t 0? ? (t ) d t ?期间?t 0K f v? (t ) d tT 2? ? (t ) ??T 2K0f4?? M ? ? ?? M ? t dt ? K f ?? M ? t ? K ? ? T ? ?2?? Mft2T为一二次曲线。(b ) 在 T 2 ~ T期 间? ? (t ) ??TKT 2f4?? M ? ? ??? M ? t dt ? ? K f ?? M ? t ? K ? ? T ? ?2?? Mft2T为一二次曲线。 第06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2) 调相时 ① ? ? ( t ) 与 v ? 成 线 性 关 系 , 波 形 v ?( t ) 相 似 ;② ? ? (t ) ?(a ) 在 0~ (b ) 在 T 2d dtT 2( K p v ? ( t ))? ? (t ) ? ? K p ? ? (t ) ? K p 4?? m T 4?? m T期间~ T期 间?ω(t)为一方波。调频、调相时的?ω(t)、 ?φ(t)的波形如下图所示: 第06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v?TV?m2v?TV?m2o? ? (t )tTo? ? (t )tTo? ? (t )to? ? (t )totot调频时的波形答题图p6-1调相时的波形 第06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6-2 解: 因为没有给出调制信号的方程表达式,所以不能确 定v(t)是FM、还是PM波。 6-3 解: (1) 已知 F=1000Hz,VΩm=0.1V 调幅时:BW=2F=2000Hz调频时: m f? K f V?m ? ? 1 ? 1 0 ? 0 .13103? 0 .1B W ? 2 ( m f ? 1) F ? 2 (0 .1 ? 1) ? 1 0 0 0 ? 2 .2 kH z(2) 已知 F=1000Hz,VΩm=20V调幅时:BW=2F=2000Hz调频时:mf ? K f V?m ? ? 1? 10 ? 203103? 20B W ? 2 ( m f ? 1) F ? 2 ( 2 0 ? 1) ? 1 0 0 0 ? 4 2 kH z 第06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已知 fc=83.75MHz,?fm=50kHz,Fmax=15kHz 6-4 解:(1)mf ? ??m ? ? 2? ? f m 2 ? Fm ax ? 50 ? 10 15 ? 103 3? 3.3333B W ? 2 ( m f ? 1) F m ax ? 2 (3 .3 3 3 ? 1) ? 1 5 ? 1 0 ? 1 3 0 kH z(1) 2 ? f m ? 2 ? 5 0 ? 1 0 3 ? 1 0 0 kH z 变化范围 ( f c ? ? f m )~ ( f c ? ? f m )? (8 3 .7 5 M H z ? 5 0 kH z ) ~ (8 3 .7 5 M H z ? 5 0 kH z ) ? 8 3 .7 M H z ~ 8 3 .8 M H z由已知参数,算出 6-5 解:C jQ ? C j0?1 ? VL C jQQVD ???225 ? 10? 12 0.5?1 ? 61?60.6 ?? 67.84 ? 10-12F(1)fc ?1 2??2?2 ? 10? 67.84 ? 10? 12? 13.664 M H z 第06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2) 由 已 知 参 数 算 出 M ?V?m V D ? VQ?3 0 .6 ? 6? 0 .4 5 4 5 4 5由于非线性引起的中心频率偏移 ?fc ? ? 1 2? 1 2? ? 1 8 12??fm V? m?1 8?(?2? 1) M ? c ?2? 0 .5 ? (??0 .5 2? 1) ? 0 .4 5 4 5 ? 1 3 .6 6 4 ? 1 0 ?2 60 .1 3 6 2?6?10 H z6(3) ? f m ??21 3M ?c ?? 1 .5 5 4 2?1 2??60 .5 2? 0 .4 5 5 ? 1 3 .6 6 4 ? 1 0 ?? 1061 .5 5 4 2?? 10 H z6(4)Kf?? 10 ?0 .5 1 8 2?6(Hz V )(5) k f 2 ??f2m ?fm??fc ?fm?0 .1 3 6 ? 1 0 2??2? 1 .5 5 4 ? 1 06?0 .1 3 6 1 .5 5 4? 0 .0 8 7 5 2 第06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6-6 已知变容二极管的特性为C j ? C j0?1 ? 2 v ?将它全部接入振荡回路调频,外加固定电压VQ= -4V,当载 频fc=10MHz,调制电压 vΩ(t)=VΩmcosΩt时,试计算 (1) 调制灵敏度Kf; (2) 若要求kf2<0.01,则最大频偏不能超过多少? 解: 加到变容二极管两端的电压为v ? V Q ? V ? m co s ? t所以 C j ( t ) ? C j 0 ?1 ? 2 (V Q ? V ? m co s ? t ) ? ? ? 其中 C jQ ? C j 01 ? 2V Q?1 2?1 2? C jQ ?1 ? M co s ? t ??1 2M ? V ? m (0 .5 ? V Q )1 4? (t ) ? ? L C j (t ) ? ? ?? ? c (1 ? M co s ? t ) 第06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将 ω(t)在cosΩt=0处展开为泰勒级数,得:? ( t ) ? ? c (1 ?3 641 V?m6M2?1 4M co s ? t ?3 64M2co s ? t ? ? ? ? )2? ? c ? ? ? 1 m co s ? t ? ? ? 2 m co s 2 ? t ? ? ? ?(1) K f ??? ? 1m 2??? 11 2? V ? m?M ?c 4?2? ? 1 0 ? 1 0 8? V ? m6?V?m 0 .5 ? V Q10 ? 10 4?0 .5 ? 4? 5 5 6 kH z V(2) K f 2 ??? 2m ? ? 1m?3 64M2?4 M?12 64M当要求Kf 2<1%时:Kf 2?12 64M ? 0 .0 1M ? 0 .0 1 ?64 12? 0 .0 5 3 3 第06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M ? 0 .0 1 ?64 12? 0 .0 5 3 3 ?V?m V D ? VQ?V?m 0 .5 ? 4所以V必须限制在: V ? m ? 0 .0 5 3 3 ? (0 .5 ? 4 ) ? 0 .2 4 V所允许的最大频偏: ? f c ? K f V ? m ? 5 5 6 ? 1 0 3 ? 0 .2 4 ? 1 3 3 .4 4 kH z V6-7 解: (1) 该电路为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R2调节变容二极管静态电容, vΩ(t)控制电容Cj以改变瞬时振荡频率f(t),谐振回路由C1、C2、 Cj和L组成。 (2) 回路总电容为C? ? C 1C 2 C j C 1C 2 ? C 1C j ? C 2 C j ? 1 ? 0 .5 ? 2 0 1 ? 0 .5 ? 1 ? 2 0 ? 0 .5 ? 2 0 ? 0 .3 2 8 p FL ?1 ( 2? f 0 ) C ?2?1 ( 2 ? ? 3 6 0 ? 1 0 ) ? 0 .3 2 8 ? 1 06 2 ? 12? 0 .5 9 6 ? H 第06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3)由小频偏直接调频原理(教材P178-179),可计算如下M ? V?m V D ? VQ ? 1 0 .6 ? 6 ? 1 6 .6由于这里变容二极管没有串联电容,所以P1 ? C jQ C 1, 2 ? C jQ C 1C 2 C1 ? C 2 ? 20 1 ? 0 .5 1 ? 0 .5P2 ? 0? 6 0 , P2 ? 0P ? (1 ? P1 ) (1 ? P2 ? P1 P2 )? 1 ? P1 ? 1 ? 6 0 ? 6 1,6?fm ? A1 ??2PM fc ? ? 33 2 ? 61?1 6 .6? 3 6 0 ? 1 0 ? 1 .3 4 1 M H z?2P2 ? 61? 0 .0 2 4 6 第06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A2 ? ?3? 8P2 2?2 21 4 ?? 1 4? ( ? ? 1)P ??1 2??2P (1 ? P1 ) 1 2 ? 323? 33 ? (3 ? 1) 618 ? 61?6 1 ? (1 ? 6 0 )? 0 .0 2 4 3Kf 2?A2 2 A1M ?0 .0 2 4 3 2 ? 0 .0 2 4 6?1 6 .6? 0 .0 7 4 86-9 解: (1)C? ? Cj 21 L C jQ 2?1 2?C jQ (1 ? M co s ? t ),2?c ?? ( t ) ? ? c (1 ? M co s ? t )? 2(2) ? ? m ??2M ?c(3)Kf 2?M 4(?1? 1) 第06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6-10 解: (1)1? 0C?? R ,vo g m vs?vo g m v o j? C R?1 j? g m C R故该支路等效电容为 gmCR,因此 CΣ= C0+C+gmCR (2)由给定元件参数,得总电容C ? Q ? C 0 ? C ? g mQ R C ? 14 ? 10 ? 2 ? 10 ? 4000 ? 10 ? 5 ? 10 ? 2 ? 10 ? 56 pF 1 1 6 f0 ? ? ? 3 .0 0 8 ? 1 0 H z ?6 ?12 2? L C ? Q 2? 5 0 ? 1 0 ? 5 6 ? 1 03 ?12 ?12 ?6 ?12(3) 受调时:当gm=3800? S时C ?1 ? C 0 ? C ? g m R C ? 14 ? 10f1 ? 1 2? L C ?1?12? 2 ? 10? 2??12? 3800 ? 101?6?6? 5 ? 10 ? 2 ? 103?2 1?12? 54 pF50 ? 10? 54 ? 10? 3 .0 6 3 ? 1 0 H z6 第06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当gm=3800? S时C? 2 ? C0 ? C ? g m RC ? 14 ? 10f2 ? 1 2? LC? 2?12? 2 ? 10? 2??12? 4250 ? 101?6?6? 5 ? 10 ? 2 ? 103?2 1?12? 5 8 .5 p F650 ? 10? 5 8 .5 ? 1 0? 2 .9 4 3 . ? 1 0 H z因此,f 在2.943MHz-3.063MHz之间变化, ?fm=(f1-f2)/2= (3.063-2.943)/2=60 kHz 6-12 解:v 2 ? ? A ? ? c ? K f f ( t ) ? ? sin ? ? c t ? ? 0 ? K f ? ? ?v3 ? A ?? c ? K ?2 2?f (t ) d t ? ?fff ( t ) ? ? ?1 ? co s 2 ( ? c t ? ? 0 ? K ? 2?f1?f (t ) d t ) ? ?v4 ?12 2 A ?? c ? 2? c K ? 2f (t ) ? K2 f2 f (t ) ? ?v4中含调制信号f(t),但还有失真项 f 2(t)。 第06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6-13 解:已知 mf=10,F=1kHz,得mf ? K f V?m ? ? 1 0 ? K f V ? m ? 1 0 ? ? 1 0 ? 2 ? ? 1 ? 1 0 ? 2 ? 1 0 ( ra d / s ? V )3? ? m ? K f V ? m ? 2 ? ? 1 0 ( ra d / s ? V ) ? ? f m ? 1 0 ( kH z ? V )鉴频输出电压幅值V om ? ? ? m ? S D ? 1 0 ? 1 0 ? 5 ? 1 03 ?310 ? 50 ? 103?3V所以,输出电压v o ( t ) ? V o m co s ? t ? 5 0 co s 2 ? ? 1 0 t3mV6-14 解: QL 2?fP?P ? ? 时 ,为 鉴 频 宽 度 的 边 沿 , 所 以 得 (1) 在 ? m ?f02?f p? p ? BW p? p ? f0 QL? ?10 ? 10 606? 3 ? 0 .5 ? 1 0 H z6(2) S D ? 2 1 .5 V M H z 第06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6-15 解: 2 ? f P? ? P f 0 QL 2?fP?P k? k ? 1 .8 ? ? ? kQ L ? ? ? ? ? 1 .5 (1) ? m ?f0 2?fP?P f0 k k 1 .2 ? k ? ? 1 .5 k? (2) S D ? 1 .2 1 S D(3) 如果 k 不变,增大QL,BP-P不变,SD增大。6-16 解:(1) m f ?K f V?m ? ? 6 .3 23? K f V ? m ? 6 .3 2 ? ? 6 .3 2 ? 2 ? ? 1 ? 1 0 ? 2 ? 6 .3 2 ( ra d / S ? V )? ? ? m ? K f V ? m ? 2 ? 6 .3 2 ( ra d / s ? V )? ? f m ? 6 .3 2 ( kH z ? V )2?fm=12.64kHz <20kHz,不产生失真。 第06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2)mf ?K f V?m ?? 103? K f V ? m ? 1 0 ? ? 1 0 ? 2 ? ? 1 ? 1 0 ? 2 ? ? 1 0 ( ra d / S ? V )? ? ? m ? K f V ? m ? 2 ? ? 1 0 ( ra d / s ? V )? ? f m ? 1 0 ( kH z ? V )2?fm=20kHz =20kHz,将产生失真。 第07章 混频7-1 解:已知,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i ? a 0 ? a1 v ? a 2 v2外加电压为 v ? V B B ? V L m co s ? L t ? V sm (1 ? m a co s ? t ) co s ? s t将外加电压 v 代入元件伏安特性表达式,得i ? a 0 ? a1 ?V B B ? V L m co s ? L t ? V sm (1 ? m a co s ? t ) co s ? s t ? ? a 2 ?V B B ? V L m co s ? L t ? V sm (1 ? m a co s ? t ) co s ? s t ?2整理,经中心频率为(ωL-ωs)的滤波器滤波后,得 中频电流为 i I ? a 2V L m V sm (1 ? m a co s t ) co s(? L ? ? s ) t? a 2V L m V sm (1 ? m a co s t ) co s ? I t混频跨导为gc ?iI V sm? a 2V L m 第07章 混频7-2 解: 本振频率为f L ? f vc ? f vI ? 5 7 .7 5 ? 3 8 ? 9 5 .7 5 M H z伴音中频为f a I ? f L ? f a c ? 9 5 .7 5 ? 6 4 .2 5 ? 3 1 .5 M H z7-3 解: 略 第07章 混频7-4 解: 第08章 反馈控制电路8-1 解: 第08章 反馈控制电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频晶体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