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贷款300000秒万,收到290000万,当时扣除本月利息,怎样写份录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统计制度》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统计制度》的通知(日 银发[号)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中心支行: 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统计制度(试行)》(银发[号,以下简称《试行制度》)。从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一年多来执行该制度的情况看,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根据《试行制度》的要求,基本能够按照统计归属,按时报送数据,为中央银行监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开展情况提供了依据。 在财政部制定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开展的不断深入以及机构范围扩大的情况,结合中国人民银行非现场监管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特制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统计制度》(以下简称《统计制度》)。现将《统计制度》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在人员、机构、设备等方面对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予以保证。 二、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应按《统计制度》的要求,对当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统计工作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同时收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统计数据,编制相关统计报表。 三、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统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反映。 四、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到此文件后,应尽快将落实情况报告中国人民银行。 五、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按照《统计制度》的要求,在日前一并报送2000年12月、、3、4月数据。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状况,更好地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服务,中国人民银行特制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统计制度(以下简称统计制度)。本统计制度的制定充分考虑到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监测的数据要求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管理的需要,在财政部制定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基础上,结合目前金融系统实行的“全科目”上报统计制度,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为主线,经人民银行有关部门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共同研究后制定。人民银行统计部门负责定期收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统计数据(包括业务数据和非现场监测数据,简称统计数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人民银行统计部门报送的统计数据为本公司汇总数据,不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控股的企业单位数据。统计数据应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人民币业务数据和外汇业务数据,其中外币业务数据统一折算成美元后上报,折算汇率使用中国银行发布“外汇中间牌价”。本统计制度中大部分统计指标可以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计科目取得数据,但有一些指标取自二级科目以及账户、台账信息。部分统计指标涉及的业务目前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能还未开展,但为保证统计指标的相对稳定和延续性,也将这些指标提前设置。每一项统计指标的人民币业务数据和外汇业务数据均有对应的指标编码,编码规则与“全科目上报统计指标体系编码规则”相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使用通讯文件向人民银行报送数据时,统计指标、币种等均以编码识别。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按人民银行要求,将统计数据加工成标准接口格式,以计算机通讯方式,将有关电子文档发送至人民银行统计部门,直接进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对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报送数据范围的要求。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总部向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报送全机构汇总数据以及各办事处数据;各办事处向人民银行当地分行(营业管理部、中心支行)报送其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报送频度为月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于月后10日内将数据报送人民银行统计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在当地人民银行要求时间内报送数据。各办事处报送其总公司数据应与报送当地人民银行数据一致。中国人民银行统计部门应按期编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负债主要项目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利润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测表》及其他报表,并向有关部门提供报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统计制度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必要时也将随时调整。 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因本公司会计核算变化(如调整会计科目)而修订统计指标归属,应报送人民银行统计司审核后实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统计工作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国人民银行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要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完整、及时。统计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将被依法追究责任。本统计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本统计制度自2001年1月起正式执行。 附件1-1: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统计指标及编码 附件1-2-1: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测指标计算方法 附件1-2-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测统计指标释义 附件1-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统计指标校验关系 附件2-1:报送数据接口规则 附件2-2:地区编码 附件2-3:通讯方式 附件3-1: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负债主要项目表归属(本外币) 附件3-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负债主要项目表(本外币) 附件3-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利润表项目归属(本外币) 附件3-4: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利润表(本外币) 附件3-5: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测报表归属 附件3-6: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测报表 附件4-1: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统计指标科目归属 附件4-2: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统计指标科目归属 附件4-3: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统计指标科目归属 附件4-4: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统计指标科目归属附件1-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统计指标及编码
用户指标编码(人民币)
用户指标编码(外汇)
一、资产项目合计
(一)流动资产合计
2.银行存款
3.存放人民银行款项
4.存放同业
5.拆出资金
6.短期投资
其中:资本项下投资
(1)债券投资
(2)股票投资
(3)买入返售证券
(4)其他投资
7.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8.应收账款
9.其他应收款
10.待摊费用
11.代发行证券
12.待转发行费用
13.系统内往来(资产方)
14.外币兑换(资产方)
15.其他流动资产
(二)待处置不良资产
1.购入贷款
2.购入贷款应收利息
3.待处置不良贷款损失准备-
4.待处置贷款
5.待处置贷款应收利息
6.贷款呆账准备-
7.待处置资产
其中:待处置政策性债转股
8.待处置资产减值准备-
(三)长期资产合计
1.租赁资产
其中:资本项下租赁资产
2.长期投资
其中:资本项下投资
(1)债券投资
(2)股权投资
(3)基金投资
(4)其他投资
3.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4.固定资产净值
(1)固定资产
(2)累计折旧-
5.固定资产清理
6 拨付收购款项
7.其他长期资产
(四)其他资产合计
1.无形资产
2.长期待摊费用
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合计
(一)流动负债
1.短期借款
2.拆入资金
3.卖出回购证券
4.应付短期债券
5.应付账款
6.应付工资
7.应付福利费
8.应付利润
9.其他应付款
10.预提费用
11.应交税金
12.代发行证券款
13.系统内往来(负债方)
14.外币兑换(负债方)
15.其他流动负债
(二)长期负债
1.应付长期债券
其中:应付债券利息
(1)长期专项金融债
(2)资产支持证券
(3)其他中长期债券
2.应付购入贷款款项
(1)应付国有商业银行
(2)应付政策性银行
(3)应付其他机构
3.长期借款
4.租赁保证金
5.向人民银行再贷款
其中:应付再贷款利息
6.拨入收购款项
7.其他长期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1.实收资本
2.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
4.利润分配
5.本年利润
(1)利息收入
(2)咨询服务收入
(3)证券发行收入
(4)其他营业收入
(5)债权重组收益
(6)处置资产收益
(7)租赁收益
(8)投资收益
(9)汇兑收益
(10)营业外收入
(11)利息支出
(12)证券发行成本
(13)其他支出
(14)债权重组损失
(15)处置资产损失
(16)营业费用
(17)营业外支出
6.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待处置不良贷款损失
购入贷款账面原值
其中:债转股账面原值
购入贷款折现值
其中:债转股折现值
累计回收现金资产额
其中:股权分红回收现金累计额
债转股处置的现金累计额
按公允价值计算的非现金资产余额
按入账价值计算的非现金资产余额
三项费用累计数
附件1-2-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测指标计算方法
购入资产折现率(不含债转股)
购入贷款折现值1
购入贷款账面原值1
购入资产折现率(含债转股)
购入贷款折现值2
购入贷款账面原值2
资产阶段处置进度(累计)
阶段处置资产累计额的对应原值
购入贷款账面原值2
资产阶段处置进度(计算期)
计算期阶段处置资产额的对应原值
购入贷款账面原值2
资产最终处置进度(累计)
资产最终处置累计额的对应原值
购入贷款账面原值2
资产最终处置进度(计算期)
计算期资产最终处置额的对应原值
购入贷款账面原值2
债转股处置进度(累计)
债转股处置累计额
债转股账面原值
债转股处置进度(计算期)
计算期债转股处置额
债转股账面原值
资产回收率1(累计,按原值)
按公允价值计算的非现金资产余额和累计回收现金资产额
阶段处置资产累计额的对应原值
资产回收率2(累计,按现值)
按入账价值计算的非现金资产余额和累计回收现金资产额
阶段处置资产累计额
资产回收率3(计算期,按原值)
计算期回收的按公允价值计算的非现金资产余额和累计回收现金资产额
计算期阶段处置资产额的对应原值
资产回收率4(计算期,按现值)
计算期回收的按入账价值计算的非现金资产余额和累计回收现金资产额
计算期阶段处置资产额
处置资产变现率(累计、现值)
累计口收现金资产额
资产最终处置累计额
处置资产变现率(累计、原值)
累计回收现金资产额
资产最终处置累计额的对应原值
处置资产变现率(计算期、现值)
计算期回收现金资产额
计算期资产最终处置额
处置资产变现率(计算期、原值)
计算期回收现金资产额
计算期资产最终处置额的对应原值
债转股回收率(累计)
债转股回收的现金额
债转股账面原值
债转股回收率(计算期)
计算期债转股回收的现金额
债转股账面原值
资产回收费用率
人员、业务和管理费用累计额
累计回收现金资产+按入账计算的非现金资产余额
现金回收费用率
人员、业务和管理费用累计额
累计回收现金资产
购入贷款净额
购入贷款净额
待处置贷款比例
待处置贷款本息
左边各项分子之和
租赁资产比例
租赁资产-资本项下的租赁资产
投资资产比例
投资-资本项下的投资
待处置资产比例
待处置资产
其中:债转股
其中:债转股
其他资产比例
附件1-2-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测统计指标释义 计算期:指年初至季末。 购入贷款: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国务院规定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购入的不良贷款。 购入贷款账面原值:指购入不良贷款的本金和表内利息。 购入贷款折现值: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财政部规定的折现方法计算的购入贷款账面原值的现值。 非现金资产:指从购入贷款经折现转化的除现金、待处置贷款以外的各种资产余额。 资产阶段处置: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购入贷款进行处理,转化为现金、损失和非现金资产。 阶段处置资产的累计额: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开始处理资产以来,已完成阶段处置的资产数额的现值。在会计上表现为:购入贷款折现值2-待处置贷款一待处置贷款应收利息。 阶段处置资产累计额的对应原值:指按原值计算的阶段处置资产累计额。可直接从统计台账中取数,或用阶段处置资产累计额除以购入资产折现率(含债转股)计算出来(以下概念中涉及到“对应原值”的,参见此定义)。 计算期阶段处置资产额:指计算期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完成阶段处置的资产数额,等于:计算期末阶段处置资产累计额减计算期年初阶段处置资产累计额。 计算期阶段处置资产额对应原值:等于计算期阶段处置资产额除以购入资产折现率(含债转股)。 资产最终处置: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资产处理后,结果只有现金、损失或财政部认可的、不需要处理的其他资产。 资产最终处置累计额: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开业以来,经最终处置后,收回的现金和发生损失的累计额。在会计上反映为: 购入贷款折现值2-待处置贷款本息-按入账价值计算的非现金资产余额。 资产最终处置累计额的对应原值:等于资产最终处置累计额除以购入资产折现率(含债转股)。 计算期资产最终处置额: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计算期经最终处置收回的现金和发生损失的累计额,等于:计算期末资产最终处置累计额减计算期初资产最终处置累计额。 计算期资产最终处置额的对应原值:等于计算期资产最终处置额除以购入资产折现率(含债转股)。 债转股:仅指政策性债转股。 债转股账面原值: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股债权的账面原值。 债转股处置:指债转股股权退出。 债转股折现值: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财政部规定的折现办法计算的债转股账面原值的现值。 债转股处置累计额: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开业以来;累计的债转股处置值;在会计上表现为:债转股折现值-待处置资产的二级科目股权。 计算期债转股处置额: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计算期内的债转股处置值,等于计算期末债转股处置累计额减计算期年初债转股处置累计额。 资产回收: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收回的现金资产以及非现金资产。 处置资产变现:指对不良资产处理后,收回的现金资产价值。 累计回收现金资产额: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开业以来,经资产处置,累计收回的所有现金资产价值。 计算期回收现金资产额: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计算期内,经资产处置,收回的现金资产价值。 债转股回收:指债转股处置和股权分红回收的现金。 债转股回收的现金累计额: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开业以来,债转股回收的累计现金资产价值。 计算期债转股回收的现金额: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计算期内,债转股回收的现金资产价值。 其他资产(非现场监测指标):指从购入贷款经折现转化的除现金、待处置贷款本息、待处置资产、租赁资产、投资资产以外的资产。附件1-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统计指标校验关系
校验交系顺序
1=2+23+33+49
2=3+4+5+6+7+8-14+15+16+17+18+19+ 20+21+22
8=10+11+12+13
23=24+25-26+27+28-29+30-32
33=34+36-42+43+46+47+48
36=38+39+40+41
43=44-45
49=50+51
52=53+69+85
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
69=70+75+79+80+81+83+84
70=72+73+74
75=76+77+78
85=86+87+88+89+90+108+109
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
111<=110
113<=112
115<=114
116<=114
附件2-1: 报送数据接口规则 报送文件采用长文件名,采用纯文本文件格式,其命名方法及文件格式如下。文件名命名方法:(共19位,不区分大小写) 数据文件名和头文件名 1 标志位(数据文件:J; 头文件:I;) 2-4 机构类代码 5-10 地区代码 11-17年(4位),月(1位,10,11;12月用a、b、c) 11-18日(2位) 18 业务类 19 频度扩展名: .DAT 数据文件 .DAT 头文件文件格式: (一)项目数据头文件。 字段1:关键字代码 (4位) 字段2:业务类 (1位) 字段3:机构类代码 (3位) 字段4:地区代码 (6位) 字段5:日期 (10位) 字段6:频度 (1位) 字段7:指标体系 (1位) 字段8:数据属性 (1位) 字段9:币种 (2位) 字段10:单位 (1位) (二)项目数据文件。对于不同业务类数据的报送,使用相同的文件格式。 宇段1:关键字代码 (4位) 字段2:指标代码 (9位采用用户指标编码) 字段3:数据值 (可识别小数点和负号)有关说明: (一)关于关键字代码,用于惟一识别各批数据,减省数据文件的冗余量。 (二)各字段之间用1个或多个空格隔开,各字段值内不可以包含空格。 (三)字段不能为空。 (四)各字段取值范围参照下列的列表。 (五)文件名记录报送机构的信息;头文件记录了本机构地区信息和带报的机构信息;数据文件存储对应头文件的数据信息。 (六)当报送文件中包含多个业务类数据时,文件名中的业务类定为头文件中第一条的业务类。 1.业务类
人民币信贷
2.机构类 × × × 具体列表如下: 华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g01 长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g02 东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g03 信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g04 3.地区 × × × × × 1 2 3 4 5 6 原则上将六位地区代码分成三个级别,第一、二位为省级;第三、四位为地区级;第五、六位为县级(如还要设县以下级时,可将第五位设为县级;第六位设为县以下级)。各上下级都涉及到的地区原则上由上级规定。 4.频度
5.指标体系
(B)统一类
6.数据属性
举例: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北京办事处报送日外汇、人民币月报文件名: 头文件:IGC3114 数据文件:JGC3114 项目数据头文件:
  0001 1 G01 00-12-31 4 1 1 10 0 (人民币)
  002  2 G01 00-12-31 4 1 1 30 0 (外汇美元合计)
项目数据文件:
  000 2000
  000 450
  000 1000
  000 343…
附件2-2: 地区编码
内蒙古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
附件2-3: 通讯方式人民银行总行目前使用两台Modem收集各金融机构数据,Modeml电话号码为,Modem2电话号码为,两台Modem均设为自动应答方式。Modem型号为联想“射雕LR-2000 56K”,通讯软件使用随机所配Super-Voice软件;该Modem支持V.90和K56技术标准。希望各报数单位使用兼容MOdem和通讯软件,准确及时地上报统计数据,对于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收集各资产管理公司数据的方式,人民银行总行没有硬性规定,各报数对日单位请与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协商解决。附件 3-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负债主要项目表归属(本外币)
用户指标编码(人民币)
用户指标编码(外汇)
一、流动资产
2.银行存款
2.银行存款
3 存放人民银行款项
3.存放人民银行款项
4.存放同业
4.存放同业
5.短期投资净额
(1)短期投资
6.短期投资
(2)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7.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6.应收账款
8.应收账款
7.其他应收款
9.其他应收款
8.待摊费用
10.待摊费用
9.代发行证券
11.代发行证券
10.待转发行费用
12.待转发行费用
11.其他流动资产
5.拆出资金
13.系统内往来(资产方)
14.外币兑换(资产方)
15.其他流动资产
13.系统内往来(负债方)
14.外币兑换(负债方)
二、待处置不良资产
1.购入贷款及应收利息净额
(1)购入贷款
1.购入贷款
(2)购入贷款应收利息
2.购入贷款应收利息
(3)减:待处置不良贷款损失准备
3.待处置不良贷款损失准备
2.待处置贷款及应收利息净额
(1)待处置贷款
4.待处置贷款
(2)待处置贷款应收利息
5.待处置贷款应收利息
(3)减:贷款呆账准备
6.贷款呆账准备-
3.待处置资产净额
(1)待处置资产
7.待处置资产
(2)减:待处置资产减值准备
8.待处置资产减值准备-
三、长期资产
1.租赁资产
1.租赁资产
2.长期资产净额
(1)长期投资
2.长期投资
(2)减: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3.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3.固定资产净值
(1)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
(2)减:累计折旧
(2)累计折旧-
4.固定资产清理
5.固定资产清理
5.其他长期资产
6.拨付收购款项
7.其他长期资产
6.拨入收购款项
四、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1.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
2.长期待摊费用
2.长期待摊费用
一、流动负债
1.短期借款
1.短期借款
2.应付账款
5.应付账款
3.应付工资
6.应付工资
4.应付福利费
7.应付福利费
5.应付利润
8.应付利润
6.其他应付款
9.其他应付款
7.预提费用
10.预提费用
8.应交税金
11.应交税金
9.代发行证券款
12.代发行证券款
10.其他流动负债
2.拆入资金
3.卖出回购证券
4.应付短期债券
14.外币兑换(负债方)
13.系统内往来(负债方)
15.其他流动负债
13.系统内往来(资产方)
14.外币兑换(资产方)
二、长期负债
1.应付长期债券
1.应付长期债券
2.应付购入贷款款项
2.长期借款
3.长期借款
3.租赁保证金
4.租赁保证金
4.向人民银行再贷款
5.向人民银行再贷款
其中:应付再贷款利息
其中:应付再贷款利息
5.其他长期负债
6.拨入收购款项
7.其他长期负债
6.拨付收购款项
三、所有者权益
(三)所有者权益
1.实收资本
1.实收资本
2.资本公积
2.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
3.盈余公积
4.未分配利润
4.利润分配
5.本年利润
6.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减:待处置不良贷款损失
7.待处置不良贷款损失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
注1.对目前各公司未开展的业务(如拆出资金、拆入资金等指标),归入“其他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负债”,今后将视业务开展情况调整指标归属。> 注2.“外币兑换(资产方)”减“外币兑换(负债方)”,如>0,数据归入资产方的“其他流动资产”;如> 注3.“系统内往来(资产方)减“系统内往来(负债方)”,如>0,数据归入资产方的“其他流动资产”;如 注4.“拨付收购款项”减“拨入收购款项”,如>0,数据归入资产方的“其他长期资产”;如<0,以正数归入负债方的“其他长期负债”。附件3-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负债主要项目表(本外币)日期 单位:万元/万美元
栏目报表项目
比去年同 期
栏目报表项目
比去年同 期
一、流动资产
一、流动负债
1.短期借款
2.银行存款
2.应付账款
3.存放人民银行款项
3.应付工资
4.存放同业
4.应付福利费
5.短期投资净额
5.应付利润
(1)短期投资
6.其他应付款
(2)短: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7.预提费用
6.应收账款
8.应交税金
7.其他应收款
9.代发行证券款
8.待摊费用
10.其他流动负债
9.代发行证券
二、长期负债
10.待转发行费用
1.应付长期债券
11.其他流动资产
2.长期借款
二、待处置不良资产
3.租赁保证金
1.购入贷款及应收利息净额
4.向人民银行再贷款
(1)购入贷款
其中:应付再贷款利息
(2)购入贷款应收利息
5.其他长期负债
(3)减:待处置不良贷款损失准备
三、所有者权益
2.待处置贷款及应收利息净额
1.实收资本
(1)待处置贷款
2.资本公积
(2)待处置贷款应收利息
3.盈余公积
(3)减:贷款呆账准备
4.未分配利润
3.待处置资产净额
5.减:待处置不良贷款损失
(1)待处置资产
(2)减:待处置资产减值准备
三、长期资产
1.租赁资产
2.长期资产净额
(1)长期投资
(2)减: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3.固定资产净值
(1)固定资产
(2)减:累计折旧
4.固定资产清理
5.其他长期资产
四、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1.无形资产
2.长期待摊费用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
附件3-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利润表项目归属(本外币)
用户指标编码(人民币)
用户指标编码(外汇)
一、收益合计
1.利息收入
(1)利息收入
2.咨询服务收入
(2)咨询服务收入
3.证券发行收入
(3)证券发行收入
4.其他营业收入
(4)其他营业收入
5.债权重组收益
(5)债权重组收益
6.处置资产收益
(6)处置资产收益
7.租赁收益
(7)租赁收益
8.投资收益(损失填负数)
(8)投资收益
9.汇兑收益(损失填负数)
(9)汇兑收益
二、费用和损失合计
1.利息支出
(11)利息支出
2.证券发行成本
(12)证券发行成本
3.其他支出
(13)其他支出
4.营业费用
(16)营业费用
5.债权重组损失
(14)债权重组损失
6.处置资产损失
(15)处置资产损失
三、营业利润
1.营业外收入
(10)营业外收入
2.减:营业外支出
(17)营业外支出
四、利润总额
注:营业利润=收益合计-费用和损失合计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附件3-4: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利润表(本外币)日期 单位:万元/万美元
本年累计数
一、收益合计
1.利息收入
2.咨询服务收入
3.证券发行收入
4.其他营业收入
5.债权重组收益
6.处置资产收益
7.租赁收益
8.投资收益(损失填负数)
9.汇兑收益(损失填负数)
二、费用和损失合计
1.利息支出
2.证券发行成本
3.其他支出
4.营业费用
5.债权重组损失
6.处置资产损失
三、营业利润
1.营业外收入
2.减:营业外支出
四、利润总额
附件3-5: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测报表归属
分子(指标顺序号)
分母(指标顺序号)
购入资产折现率(不含债转股)
购入资产折现率(含债转股)
资产阶段处置进度(累计)
(112-27-28)/(112/110)
资产阶段处置进度(计算期)
[(112-27-28)/(112/110)]的本期-[(112-27-28)/(112/110)]的上年末
资产最终处置进度(累计)
(112-27-28-118)/(112/110)
资产最终处置进度(计算期)
(112-27-28-118)/(112/110)的本期-(112-27-28-118)/(112/110)的上年末
债转股处置进度(累计)
债转股处置进度(计算期)
(113-31)的本期-(113-31)的上年末
资产回收率1(累计,按原值)
(112-27-28)/(112/110)
资产回收率2(累计,按现值)
112-27-28
资产回收率3(计算期,按原值)
(114+117)的本期-(114+117)上年末
(112-27-28)/(112/110)的本期-(112-27-28)/(112/110)的上年末
资产回收率4(计算期,按现值)
(114+118)的本期-(114+118)上年末
(112-27-28)的本期-(112-27-28)上年末
处置资产变现率(累计,现值)
112-27-28-118
处置资产变现率(累计,原值)
(112-27-28-118)/(112/110)
处置资产变现率(计算期,现值)
114的本期一上年末
(112-27-28-118)的本期-(112-27-28-118)的上年末
处置资产变现率(计算期,原值)
114的本期一上年末
(11-27-28-118)/(112/110)的本期-(112-27-28-118)/(112/110)的上年末
债转股回收率(累计)
债转股回收率(计算期)
(115+116)的本期-(115+116)上年末
资产回收费用率
现金回收费用率
购入贷款净额
24+25-26
待处置贷款比例
118+27+28
租赁资产比例
投资资产比例
(36-37)+(8-9)
待处置资产比例
其中:债转股
其他资产比例
118-(34-35)-[(36-37)+(8-9)]-30
附件3-6: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测报表
购入资产折现率(不含债转股)
购入资产折现率(含债转股)
资产阶段处置进度(累计)
资产阶段处置进度(计算期)
资产最终处置进度(累计)
资产最终处置进度(计算期)
债转股处置进度(累计)
债转股处置进度(计算期)
资产回收率1(累计,按原值)
资产回收率2(累计,按现值)
资产回收率3(计算期,按原值)
资产回收率4(计算期,按现值)
处置资产变现率(累计,现值)
处置资产变现率(累计,原值)
处置资产变现率(计算期,现值)
处置资产变现率(计算期,原值)
债转股回收率(累计)
债转股回收率(计算期)
资产回收费用率
现金回收费用率
购入贷款净额
待处置贷款比例
租赁资产比例
投资资产比例
待处置资产比例
其中:债转股
其他资产比例
附件4-1: 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统计指标科目归属
一、资产项目合计
(一)流动资产合计
2.银行存款
总部取102001经费户
办事处取2002
3.存放人民银行款项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总部取102003经费户
4.存放同业
总部减2003
办事处减2002
5.拆出资金
6.短期投资
其中:资本项下投资
(1)债券投资
(2)股票投资
(3)买入返售证券
买入返售证券
(4)其他投资
7.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8.应收账款
9.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
系统内部往来
10.待摊费用
11.代发行证券
12.待转发行费用
13.系统内往来
系统内部往来
10702科目余额大于22103科目余额时,将10702与22103之差作为资产项目列入
系统内往来
14.外币兑换
174科目余额在借方时,列入资产项目
15.其他流动资产
(二)待处置不良资产
1.购入贷款
2.购入贷款应收利息
购入贷款应收利息
3.待处置不良贷款损失准备-
待处置不良贷款损失准备
4.待处置贷款
待处置贷款
5.待处置贷款应收利息
待处置贷款应收利息
6.贷款呆账准备-
贷款呆账准备
7.待处置资产
待处置流动资产
待处置固定资产
待处置房地产
其他待处置资产
待处置股权投资
其中:待处置政策性债转股
待处置股权投资
8.待处置资产减值准备-
待处置资产减值准备
待处置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三)长期资产合计
1.租赁资产
经营租赁资产
待转租赁资产
经营租赁资产折旧
其中:资本项下租赁资产
2.长期投资
其中:资本项下投资
(1)债券投资
(2)股权投资
(3)基金投资
(4)其他投资
3.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4.固定资产净值
(1)固定资产
(2)累计折旧-
5.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清理
6.拨付收购款项
拨付营运资金
拨付收购资金
7.其他长期资产
待处置财产损溢
(四)其他资产合计
1.无形资产
2.长期待摊费用
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合计
(一)流动负债
1.短期借款
2.拆入资金
4.应付短期债券
5.应付账款
6.应付工资
7.应付福利费
应付福利费
8.应付利润
应上缴利润
9.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付款
系统内往来
10.预提费用
11.应交税金
12.代发行证券款
13.系统内往来
系统内部往来
10702科目余额小于220103科目余额时,将10702与22103之差列入负债项目
系统内往来
14.外币兑换
174科目余额在贷方时,列入负债项目
15.其他流动负债
(二)长期负债
1.应付长期债券
应付收购资金利息
其中:应付债券利息
应付收购资金利息
(1)长期专项金融债
(2)资产支持证券
(3)其他中长期债券
2.应付购入贷款款项
(1)应付国有商业银行
(2)应付政策性银行
(3)应付其他机构
3.长期借款
4.租赁保证金
5.向人民银行再贷款
向中央银行借款
应付央行利息
其中:应付再贷款利息
应付央行利息
6.拨入收购款项
拨入营运资金
拨入收购资金
7.其他长期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1.实收资本
2.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
4.利润分配
5.本年利润
(1)利息收入
(2)咨询服务收入
(3)证券发行收入
证券发行收入
(4)其他营业收入
其他营业收入
(5)债权重组收益
债权重组收益
(6)处置资产收益
处置资产收益
(7)租赁收益
(8)投资收益
(9)汇兑收益
(10)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
(11)利息支出
(12)证券发行成本
(13)其他支出
其他营业支出
(14)债权重组损失
债权重组损失
(15)处置资产损失
处置资产损失
(16)营业费用
贷款呆账准备支出
待处置资产减值准备支出
待处置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支出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支出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支出
(17)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
6.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待处置不良贷款损失
待处置不良贷款损失
购入贷款账面原值
根据购入、折现实际情况填列
期末购入贷款原值
其中:债转股账面原值
期末债转股原值
购入贷款折现值
期末购入贷款折现值
其中:债转股折现值
期末债转股折现值
累计回收现金资产额
根据银行存款回收户分析填列(不含委托债转股)
其中:股权分红回收现金累计额
政策性债转股分红
债转股处置回收的现金累计额
债转股处置回收的现金累计额
按公允价值计算的非现金资产余额
累计回收非现金资产额(按公允价值)
按入账价值计算的非现金资产余额
累计回收非现金资产额(按入账价值)
三项费用累计数
附件4-2: 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统计指标科目归属
会计科目及账户归属
一、资产总计
(一)流动资产合计
2.银行存款(银行存款经费户)
银行存款经费资金户
3.存放人民银行款项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4.存放同业
银行存款银行存款经费户
5.拆出资金
拆放同业款项、拆放金融机构款项
6.短期投资
买入返售证券
其中:资本项下投资
(1)债券投资
短期债券投资
(2)股票投资
短期股票投资
(3)买入返售证券
买入返售证券
(4)其他投资
7.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8.应收账款
9.其他应收款
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
161+162+164
10.待摊费用
11.代发行证券
12.待转发行费用
13.系统内往来
存放系统内款项
14.外币兑换
15.其他流动资产
待处理财产损溢
(二)待处置不良资产
1.购入贷款
购入农业贷款
购入工业贷款
购入商业贷款
购入供销杜贷款
购入乡镇企业贷款
购入基本建设贷款
购入技术改造贷款
购入商业用房开发贷款
购入住房开发贷款
购入其他房地产开发贷款
购入科技开发贷款
购入以资抵债贷款
购入其他贷款
购入呆账贷款
2.入贷款应收利息
购入贷款应收利息
购入呆账贷款应收利息
购入贷款新增应收利息
3.待处置不良贷款损失准备-
4.待处置贷款
待处置农业贷款
待处置工业贷款
待处置商业贷款
待处置供销社贷款
待处置乡镇企业贷款
待处置基本建设贷款
待处置技术改造贷款
待处置房地产贷款
待处置科技开发贷款
待处置以资抵债贷款
待处置其他贷款
待处置事实呆账贷款
待处置呆账贷款
债权重组贷款
5.待处置贷款应收利息
待处置贷款应收利息
待处置事实呆账贷款应收利息
待处置呆账贷款应收利息
6.贷款呆账准备
贷款呆账准备金
7.待处置资产
待处置股权投资
其中:待处置政策性债转股
待处置股权投资
8.待处置资产减值准备
待处置物减值准备
待处置股权减值准备
(三)长期资产合计
1.租赁资产
其中:资本项下租赁资产
2.长期投资
长期债券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其中:资本项下投资
(1)债券投资
长期债券投资
(2)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3)基金投资
(4)其他投资
3.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4.固定资产净值
(1)固定资产
(2)累计折旧
5.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清理
6.拨付收购款项
7.其他长期资产
(四)其他资产合计
1.无形资产
2.长期待摊费用
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一)流动负债
1.短期借款
2.拆入资金
同业拆入款项
3.卖出回购证券
卖出回购证券
4.应付短期债券
5.应付账款
6.应付工资
7.应付福利费
应付福利费
8.应付利润
9.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付款
10.预提费用
11.应交税金
12.待发行证券款
13.系统内往来
系统内存放款项
14.外币兑换
15.其他流动负债
(二)长期负债
1.应付长期债券
其中:应*债券利息
(1)长期专项金融债
发行债券分列填写
(2)资产支持证券
发行债券分列填写
(3)其他中长期债券
发行债券分列填写
2.应付购入贷款款项
应付购入贷款款项
(1)应付国有商业银行
(2)应付政策性银行
(3)应付其他机构
3.长期借款
金融机构借款
4.租赁保证金
租赁保证金
5.向中央银行再贷款
向人民银行再贷款
其中:应付再贷款利息
应付再贷款利息
6.拨入收购款项
7.其他长期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1.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拨入营运资金、拨入营运资金
601+605+606
2.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
4.利润分配
5.本年利润
(1)利息收入
(2)咨询服务收入
咨询服务收入
(3)证券发行收入
(4)其他营业收入
其他营业收入
手续费收入
(5)债权重组收益
债权重组收益
(6)处置资产收益
处置资产收益
(7)租赁收益
(8)投资收益
(9)汇兑损益
(10)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
(11)利息支出
(12)证券发行成本
(13)其他支出
手续费支出
贷款呆账准备支出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支出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支出
待处置资产减值准备支出
待处置股权减值准备支出
其他营业支出
(14)债权重组损失
债权重组损失
(15)处置资产损失
处置资产损失
(16)营业费用
(17)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
6.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待处置不良贷款损失
待处置不良贷款损失
购入贷款账面原值
其中:债转股账面原值
购入贷款折现值
其中:债转股折现值
累计回收现金资产额
现金分类账
其中:股权分红回收现金累计额
现金分类账
债转股处置的现金累计额
现金分类账
按公允价值计算的非现金资产余额
按入账价值计算的非现金资产余额
三项费用累计数
业务费用、管理费用、人员费用
751+752+754
附件4-2: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统计指标科目归属
会计科目代码
会计科目名称
一、资产总计
(一)流动资产合计
2.银行存款
3.存放人民银行款项
存放中央银行
4.存放同业
存放商业银行
5.拆出资金
拆放商业银行
6.短期投资
短期债券、短期股票
其中:资本项下投资
(1)债券投资
(2)股票投资
(3)买入返售证券
(4)其他投资
7.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8.应收账款
应收利息、预付利息、应收逾期利息
9.其他应收款
垫支费用、预交税款、待查错账、应收款项、
暂付评估费、暂付法律事务费
10.待摊费用
11.代发行证券
12.待转发行费用
13.系统内往来
借出款项、拆出款项、拨出款项
14.外币兑换
兑换(借方)
15.其他流动资产
(二)待处置不良资产
1.购入贷款
2.购入贷款应收利息
购入贷款应收利息
3.待处置不良贷款损失准备-
购入贷款本金损失、购入贷款利息损失
4.待处置贷款
待处置贷款
5.待处置贷款应收利息
待处置贷款应收利息
6.贷款呆账准备
购入贷款呆账准备
7.待处置资产
待处理物、待处理资产、待处置资产评估折扣、债转股、待处理股权
其中:待处置股权投资
债转股、待处理股权
8.待处置资产减值准备-
(三)长期资产合计
1.租赁资产
其中:资本项下租赁资产
2.长期投资
债券投资、股票投资
其中:资本项下投资
(1)债券投资
(2)股权投资
(3)基金投资
(4)其他投资
3.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投资风险准备
4.固定资产净值
(1)固定资产
房地产、交通工具、电子设备、营业器具、其他固定资产
(2)累计折旧-
房产地折旧、交通工具折旧、电子设备折旧、营业器具折旧、其他折旧
5.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清理净值、固定资产清理费用
6.拨付收购款项
7.其他长期资产
购入贷款呆账准备、其他准备、在建工程
(四)其他资产合计
1.无形资产
2.长期待摊费用
开办费、租金、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其他待摊费用
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一)流动负债
1.短期借款
借入中央银行款项、借入商业银行款项、借入其他金融机构款项
2.拆入资金
拆入商业银行款项、拆入其他金融机构款项
3.卖出回购证券
4.应付短期债券
5.应付账款
6.应付工资
7.应付福利费
应付福利费
8.应付利润
9.其他应付款
待查账款、暂收款项
10.预提费用
11.应交税金
12.代发行证券款
13.系统内往来
借入款项、拆入款项、拨入款项
14.外币兑换
兑换(贷方)
15.其他流动负债
回收购入贷款本金、回收购入贷款应收利息、回收购入贷款应收催收利息
(二)长期负债
1.应付长期债券
债券面值、应计债券利息
其中:应付债券利息
应计债券利息
(1)长期专项金融债
(2)资产支持证券
(3)其他中长期债券
2.应付购入贷款款项
(1)应付国有商业银行
(2)应付政策性银行
(3)应付其他机构
3.长期借款
4.租赁保证金
5.向人民银行再贷款
借入中央银行再贷款、中央银行再贷款利息
其中:应付再贷款利息
中央银行再贷款利息
6.其他长期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1.实收资本
2.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
4.利润分配
以前年度损益、利润分配
5.本年利润
(1)利息收入
购入贷款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
(2)咨询服务收入
(3)证券发行收入
(4)其他营业收入
其他营业收入、手续费
(5)债权重组收益
(6)处置资产收益
(7)租赁收益
(8)投资收益
(9)汇兑收益
(10)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
(11)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
(12)证券发行成本
(13)其他支出
汇兑损失、折旧、计提各项准备
(14)债权重组损失
(15)处置资产损失
(16)营业费用
手续费支出、人事费用、业务费用
(17)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
6.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待处置不良贷款损失
购入贷款本金损失、购入贷款利息损失
购入贷款账面原值
其中:债转股账面原值
购入贷款折现值
其中;债转股折现值
累计回收现金资产额
其中:股权分红回收现金累计额
债转股处置的现金累计额
按公允价值计算的非现金资产余额
按入账价值计算的非现金资产余额
三项费用累计数
附件4-4: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统计指标科目归属
一、资产项目合计
(一)流动资产合计
2.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经费费用
3 存放人民银行款项
存放人民银行款项
4.存放同业
102-102005
银行存款除经费费用存款外
5.拆出资金
暂无此业务
6.短期投资
其中:资本项下投资
暂无此业务
(1)债券投资
(2)股票投资
(3)买入返售证券
暂无此业务
(4)其他投资
7.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减)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8.应收赃款
9.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
10.待摊费用
11.代发行证券
代发行证券
12.待转发行费用
待转发行费用
13.系统内往来
上缴回收资金款项
系统内借出款项
待转销费用支出
14.外币兑换(汇率差)
15.其他流动资产
(二)待处置不良资产合计
1.购入贷款
购入开行贷款
购入建行呆账贷款
2.购入贷款应收利息
开行贷款应收利息
呆账贷款应收利息
3.待处置不良贷款损失准备(减)
待处置建行不良贷款损失准备
待处置开行不良贷款损失准备
待处置建行呆账贷款损失准备
4.待处置贷款
待处置建行购入贷款
待处置开行购入贷款
待处置呆账购入贷款
5.待处置贷款应收利息
待处置建行购入贷款应收利息
待处置开行购入贷款应收利息
待处置呆账购入贷款应收利息
6.贷款呆账准备(减)
建行贷款呆账准备
建行呆账贷款呆账准备
开行贷款呆账准备
7.待处置资产
待处置建行资产
待处置开行资产
待处置股权投资
开行待处置股权投资
其中:待处置政策性债转股
待处置股权投资
开行待处置股权投资
8.待处置资产减值准备(减)
待处置建行资产减值准备
待处置开行资产减值准备
(三)长期资产合计
1.租赁资产
其中;资本项下租赁资产
暂无此业务
2.长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划转实体投资
长期债券投资
其中:资本项下长期投资
(1)债券投资
长期地坐投资
(2)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划转实体投资
(3)基金投资
(4)其他投资
3.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减)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4.固定资产净值
(1)固定资产
(2)累计折旧(减)
5.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清理
6.拨付收购款项
拨付债券资金
拨付央行再贷款资金
7.其他长期资产
(四)其他资产合计
1.无形资产
2.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
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
(一)流动负债合计
1.短期借款
2.拆入资金
暂无此业务
3.卖出回购证券
暂无此业务
4.应付短期债券
暂无此业务
5.应付账款
6.应付工资
7.应付福利费
应付福利费
8.应付利润
206(待调整)
9.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付账款
代收贷款利息
10.预提费用
207(待调整)
11.应交税金
12.代发行证券款
代发行证券款
13.系统内往来
待转销费用支出
系统内借入款项
集中回收资金款项
14.外币兑换(汇率差)
15.其他流动负债
暂无此业务
(二)长期负债合计
1.应付长期债券
其中:应付债券利息
004(待调整)
(1)长期专项金融债
暂无此业务
(2)资产支持证券
暂无此业务
(3)其他中长期债券
暂无此业务
2.应付购入贷款款项
应付购入贷款款项
应付开行购入贷款款项
应付购入呆账贷款款项
(1)应付国有商业银行
应付购入贷款款项
应付购入呆账贷款款项
(2)应付政策性银行
应付开行购入贷款款项
(3)应付其他机构
暂无此业务
3.长期借款
向金融机构借款
4.租赁保证金
租赁保证金
5.向人民银行再贷款
向人民银行再贷款
其中:应付央行再贷款利息
(待调整)
6.拨入收购款项
拨入债券资金
拨入央行再贷款资金
7.其他长期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合计
1.实收资本
拨付所属营运资本金
上级拨入营运资本金
2.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
4.利润分配
5.本年利润
(1)利息收入
(2)咨询服务收入
咨询服务收入
(3)证券发行收入
证券发行收入
(4)其他营业收入
其他营业收入
(5)债权重组收益
债权重组收益
(6)处置资产收益
处置资产收益
(7)租赁收益
(8)投资收益
(9)汇兑收益
(10)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
(11)利息支出
(12)证券发行成本
证券发行成本
(13)其他支出
其他营业支出
(14)债权重组损失
债权重组损失
(15)处置资产损失
处置资产损失
(16)营业费用
(17)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
6.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以前年度收支调整
7.待处置不良贷款损失(减)
待处置建行不良贷款损失
待处置开行不良贷款损失
待处置建行呆账贷款损失
购入贷款账面原值
按照财政部折现审批结果一次性填报
购入建行贷款本息
购入开行贷款本息
购入建行呆账贷款本金
其中:债转股账面原值
购入建行贷款本息
购入开行贷款本息
购入建行呆帐贷款本金
购入贷款折现值
购入建行贷款本息
购入开行贷款本息
购入建行呆账贷款本金
其中:债转股折现值
购入建行贷款本息
购入开行贷款本息
购入建行呆账贷款本金
累计回收现金资产额
上缴回收资金款项(累计)
其中:股权分红回收现金
(待调整)
债转股股权分红(累计)
其中:债转股处置的现金累计额
(待调整)
债转股股权转让(累计)
按公允价值计算的非现金资产余额
(待调整)
累计回收非现金资产额(按公允价值)
按入账价值计算的非现金资产余额
(待调整)
累计回收非现金资产额(按入账价值)
三项费用累计数
(待调整)
人员费用(累计)
(待调整)
业务费用(累计)
(待调整)
管理费用(累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00000日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