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对法,玩要对径读数法

&blockquote&&b&&i&本文里的亲身经历,包含了全部的方法和细节。&br&每个普通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之路,都是史诗。只不过,相当部分都是壮烈的悲剧,我这个经历算是经历曲折的正剧。&/i&&/b&&/blockquote&&br&&p&这篇文章写到一半儿的时候,我发现,这简直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血泪纵横史,跌宕起伏的投资逆袭史,外加言情小说,差点写到职场。写得再细致一些可以变成爱情小说了。算了,不要写言情,还是当成史诗吧。&/p&&br&&p&只要想一下,从接触英语以来,每个普通的青年所有用过的英语书、辅导资料、做过的卷子、课外读物,摞在一起会有多高(我估算了一下至少两米),然后就会发现:每个普通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之路,都是史诗。只不过,相当部分都是壮烈的悲剧,我这个经历算是经历曲折的正剧。&/p&&img src=&/v2-807bd119e9d9ef1aed45e4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807bd119e9d9ef1aed45e4d_r.jpg&&&p&大多数人都会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经历那些典型的桥段,比如中考、高考、考研、出国、就业,等等。英语是噩梦,还是成为人生资本,在很多时候就差那一点点儿。然而这一点点儿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包括人生会遇到什么样的人,还有你的收入水平。&/p&&br&&p&回顾这个漫长的英语学习经历,有下面几个教训:&/p&&blockquote&&ol&&li&&b&考试成绩好绝不意味着掌握了那项技能(不包括考试技能)。&/b&&br&&/li&&li&&b&掌握了一项技能考试成绩必然好。&/b&&br&&/li&&li&&b&学习一项技能并且在生活中运用那项技能的时候,你的人生轨迹必然发生改变。&/b&是必然,不是也许、可能、大概,都不是。是必然。&br&&/li&&li&&b&是否掌握了一项技能是有客观标准的。&/b&内在标准是,你发现了其中的多少秘密,又在何种程度上运用了这些秘密。这就是专家与非专家的区别。自己都能直接感知到差别。&br&&/li&&li&&b&掌握任何技能的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绝不成正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个谎言)。&/b&当没有掌握基本规律和技巧的时候,回报率令人沮丧,这就是绝大多数人放弃的根本原因,因为学习是人的天性,每个人自带学习动力。而掌握其中的规律和技巧之后,回报率高的连自己的不相信。&br&&/li&&li&&b&知识和技能是两回事儿。&/b&绝大多数人死在把知识当知识学,或者把技能当知识学,于是跌入一个又一个大坑和迷宫。我这里说的死,是指,放弃、半死不活、或者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比例的失败。&br&&/li&&li&&b&一个人在学习任何技能的时候,只要努力,包括动脑的努力,都会阶段性的感觉到有所进步和突破。&/b&问题是,这突破是真突破还是假突破?真正的突破有内在标准,永恒不变的标准。&br&&/li&&li&&b&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都隐含着秘密,关于学习本身的秘密。&/b&比如,你认为究竟什么是学习?一句话能说得清吗?说得清是顶尖高手,说不清的就是糊涂。&br&&/li&&/ol&&/blockquote&&img src=&/v2-b3eeb4bead5e156ffee080f1c026012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b&有网友在后台给我留言:&/b&&br&&/p&&blockquote&&p&&i&这两篇文章(欲罢不能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式),让我反思起正在自学英语的我,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拨开迷雾云淡风轻。&/i&&/p&&/blockquote&&br&&p&在我18岁的时候,甚至在整个大学期间都会时不时的想到这个问题。英语曾经是我学习中的难言之痛。&/p&&br&&p&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从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到工作,整个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的学习经历。在英语学习法满天飞的时代,无数方法曾经让我躺枪。好在,我活过来了。&/p&&br&&p&从性价比上来说,我和我周围的同学、朋友,乃至更多我认识的人,在整个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投入产出比低的离谱程度让人惊叹。&/p&&br&&p&我是很晚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带着这个问题,我回顾一下我的整个英语学习的经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有些坑你可以避免,有些方法人人都可以借鉴。&/p&&br&&h2&&blockquote&&ul&&li&&u&考试第一又能如何?&/u&&/li&&/ul&&/blockquote&&/h2&&p&中学的英语学习主要是应试,中考和高考,绝大部分的青少年都会经历的人生转折点。我在初高中的英语学习都是很老的套路:背单词,做作业,做卷子。当然也会把课文的发音模仿一下。模仿的像不像就很难说了。比较起来,我发音不是最难听的,也算不上顶尖。勉强过得去。总之,在整个的中学英语学习阶段,我从来没有很喜欢过自己的发音。&/p&&br&&p&到了初三的时候,我开始觉得奇怪:我为什么从来没有觉得学英语是件愉快的事儿?事实上一点儿都没有。我学的英语,除了考试之外,有用吗?好像没什么用。后来我偶尔读到一篇课外的英语小故事,篇幅还是蛮长的,有3到4页的篇幅。那篇文章的难度刚好在我的词汇量以内。我发现,这文章我读得懂。这就是我整个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中最大的收获。可惜,同样类型的的文章,我没有找到很多。初中就过去了。&/p&&br&&img src=&/v2-7f4b1f598d674de5ef49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高中的时候,是紧张的应试学习。如从前一样,我从未感觉到英语学习是快乐的。但我知道,英语学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高考。英语是一门拉分的科目,因为有些同学英语是短板。比如说,我们隔壁班有个兄弟,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但是英语不及格。这位同学后来保送到了北大。所以,我的英语学习最低目标是绝不能往下拉分,最高目标是越高越好,150分的题目至少要到120。&/p&&br&&p&我们班主任是英语老师。其实他的英语真不怎么样,我从来没有喜欢过他的英语,无论是发音,还是讲课。上课就是讲课文,讲课后题,然后就是大量的讲卷子。讲课文的时候,会让同学们轮流读课文,然后翻译。我记得,有一次叫到我,读课文里的一句话,然后翻译成中文。那句话里面有这样一个词,Beautiful girl。我读完之后,翻到这里,我顿了一下。我刚刚想脱口而出,“一位漂亮的女孩”,但马上打住了。我在想,形容女孩子,这个beautiful不应该翻成“漂亮”,而是应该用“美丽”啊。就在我停顿的这一刻,英语老师替我补上了:“漂亮的女孩嘛”。然后全班哄堂大笑。我也不知道大家在笑什么。既然老师说漂亮了,我还能跟他争?这个必须翻成“美丽”?总之,老师没品,不跟他争了。&/p&&br&&p&为了学好英语,我买了各种参考书,包括好几本好玩儿的词典,还有几本流行的语法书。印象最深的是买了一本英语词根的单词书。当时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原来英语单词这么有规律啊。但新鲜劲儿一过也就彻底过去了。到了大学的时候,我也买过几本词根方面的书。但至今我都认为,词根对我背单词、学英语没起到过明显的作用。&/p&&br&&p&我的高中英语全都是在应试的套路里度过的。只不过我学的更努力,所以高考的分数不低。当然我也考上了一所很牛的大学。当然整个高中学习也是一个逆袭的过程,我虽然没有掌握英语的奥秘,但我发现了知识学习的秘密。这个故事太长,以后有机会说。&/p&&br&&p&回首高中生涯,我的英语水平实际上坑里,在下面的这个坑里。考试成绩好,只能代表掌握了考试技能,并不代表着掌握了英语技能。&/p&&img src=&/v2-9afc028cb1c5ef6c54f130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9afc028cb1c5ef6c54f130_r.jpg&&&p&成绩考得好,当然有他的好处,这个无需多说。但是,即便如此,我的英语学习还是图中的二愣子。所谓二愣子就是简单的认为,付出和回报成正比。实际上,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不是这样。&/p&&br&&h2&&blockquote&&ul&&li&&u&以为在学,但不得其门而入 &/u&&br&&/li&&/ul&&/blockquote&&/h2&&p&大学阶段的英语还是应试。很牛的大学,老师的水平很高。无论是听力、精读、泛读,老师的水平比高中老师高太多。而且还有很美的女老师。非常有助于注意力集中。当时我们宿舍的兄弟们,给我们的美丽的英语老师起了个很有感觉的名字,叫“失恋者儿”。因为,她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淡淡的,她的课是带着感情的,当然有对英语的感情,对课文的感情,此外还有一丝淡淡的忧伤。我们这般兄弟很敏感的捕捉到了这一丝丝的忧伤,我们怀疑,她失恋了。所以,一旦我们中的某一个人在课堂上被叫起来回答问题,课后,这都是我们在宿舍里会聊很久的话题。&/p&&br&&p&我顺利的考了四六级。还是应试的套路。&/p&&br&&p&但大学阶段和高中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大学的时间自由。关于英语,我读了很多课外的资料。听英文歌,看英文电影,还有卖英文杂志,《疯狂英语》、《英语学习》之类的东西。当然也买一些按照难度分级的小丛书。这些东西对我的英语学习肯定有帮助,比如潜移默化的多学了一些单词,培养了语感,但是有帮助到什么程度,我真说不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学习模式,没有让我达到我向往的那种英语学习的境界:愉快、从容。&/p&&br&&p&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英语四六级就考完了。所以,后来的英语都是靠看杂志维持水平。没有花更多的时间。&/p&&br&&p&我埋首图书馆的时候,大家在学各种出国英语。我的不少同学在那时候都出国了。&/p&&p&然后,就进入了考研的阶段。&br&&/p&&p&我研究生考了两次,第一次没过。中间有个很长的故事。篇幅有限,这次不说了。所以,我从本科到研究生,中间有一年的时间在出版社兼职工作。&/p&&br&&p&回顾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我还在那个坑里。&/p&&img src=&/v2-d911ce72b8ca531b50ca152ffbbc62d3_b.jpg& data-rawwidth=&985& data-rawheight=&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5& data-original=&/v2-d911ce72b8ca531b50ca152ffbbc62d3_r.jpg&&&p&只不过这时候,通过英文电影、歌曲、杂志等等,有增加了不少英语学习的新奇感和乐趣。所以,虽然是在坑里,但并不认为自己在这个坑里。 &br&&/p&&br&&h2&&blockquote&&ul&&li&&u&考研英语的逆袭 &/u&&br&&/li&&/ul&&/blockquote&&/h2&&p&考研英语的难度很大,尤其是要考很好的学校和很好的专业,英语还有单独的分数线,不但看总分。&br&&/p&&br&&p&但那个时候,我考虑的不是这个问题。我回顾了我整个青少年时代的英语到底是怎么学过来的。到底学到了怎样的水平?算一下时间,把自己吓了一跳。自从青少年以来,我已经至少学了十年英语了!即便从初中算起,初高中六年,再加上大学四年,总共学了十年。&/p&&br&&p&我问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学了十年的英语,你能不能很流利的讲十句标准的英语?当然得是像样的英语。我发现,我做不到。然后,我立即发现,我问对了问题。这个就是关键,十年的学习不会讲十句标准的英语,这件事儿本身让我大卫震惊,久久不能退去的震惊。&/p&&br&&p&我很好奇其他人是什么情况。随后,我在业余时间做了大量的调查问卷,一句话的调查。就问这句话:学了十年的英语,你能不能讲出十句标准的英语?&/p&&br&&p&即便在火车上,遇到聊的很嗨的同龄人我也会偶尔问一下。让我吃惊的是,绝大部分人一听到这个问题,马上脸就红了,然后摇摇头。这种感觉我是很熟悉的,最初我问自己的时候,简直吓出了一身冷汗。十年时间啊,那是生命啊,人生总共有几个十年。虽然,没有人对我图财害命,但是自己在杀死自己的十年。用不恰当的方式学英语,就是在杀死自己的时间!不但如此,学了十年都不会讲十句标准的英语,简直就是耻辱!尤其对一个智力正常的人来说,这种耻辱配得上任何糟糕的词汇,比如脑子进水、猪脑子等等。&/p&&img src=&/v2-61818bda212a9d729f8b22_b.jpg& data-rawwidth=&790&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0& data-original=&/v2-61818bda212a9d729f8b22_r.jpg&&&p&于是,我下定决心,考研的过程绝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应试学英语。找回我的时间,找回我的生命,找回我的智力尊严!&br&&/p&&br&&p&&b&怎么学呢?我简单的算了一下。&/b&&/p&&p&如果我背文章,背了10句,那就踏踏实实的学了10句。如果说我踏踏实实的学上一天英语,比如牢牢的背下10句话,那么我多年来的目标,一天就实现了。一雪前耻。超过了99%的人。&/p&&br&&p&背了100句,就踏踏实实的学了100句。如果这样学上10天,果真掌握了100句英语,那么英语就应该突破了。当然,考研英语里面最难的是作文。最让人头疼的也是作文。填空、阅读理解,这些都是有技巧的。作文也是有技巧的,但是前提是你写出来的句子必须语法没问题,否则要扣分。如果按照背诵文章的方法,我的作文会达到什么水平呢?我算了一下,把自己吓了一跳。&/p&&br&&p&10个标准句子,如果排列成文章。其排列组合的数量是10的阶乘。10的阶乘等于多少?362万8800种。&/p&&img src=&/v2-449bc5fa0c298ffe87c0588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449bc5fa0c298ffe87c0588_r.jpg&&&p&100个标准句子,如果排列成文章,会有多少种可能的文章呢?那是个天文数字,不知道要写多少行,估计要占满一页纸了。把其中糟糕的组合去掉,那么剩下来优秀组合形成的文章也会不计其数。世界上再打的图书馆都装不下。正是如此。不然,文学作品为什么会层出不穷,似乎永远都写不完呢?就是这个道理。就像棋盘里的棋子虽然有限,象棋才几十颗棋子,还必须马走日、象走田、卒子永远不回头,即便加上这些规则,还是能够产生近乎无穷种棋局。这些都是一个道理。&/p&&br&&p&算完之后,更加强了我的背诵文章学习英语的信心。&/p&&br&&p&&b&找什么文章呢?&/b&&/p&&p&随便找,听说别人背新概念,我就找新概念上的文章。从中挑选了一篇比较喜欢的,篇幅不长的,开始背。&/p&&br&&p&背之前,我发现这个想法有问题。我得知道,我的水平长没长。一旦水平不长,到考试的时候再发现,已经晚了。不仅晚了而且是悲剧。考研不是开玩笑,我花的是时间。考不过不但损失了时间,损失的东西太过了,还包括面子等等。&/p&&br&&p&所以,我得想办法检验学习效果。最简单的就是先做几套模拟题,测试当前的水平。连作了几套模拟题,测了之后发现,平均40多分。考研的同学都知道,40多分不算很低。成功考上研究生的,英语达到60分的不算多。我刚刚还查了一下,至今如此,比如“2016年考研英语是什么让他们难过60分-搜狐教育”。那么40多分就是我的基础水平。距离考上很牛的学校还有很大的距离。&/p&&br&&p&测完基础水平之后,我就开始背了。第一天,我就发现,这个方法有问题。理性上来看,这个方法很绝,简直滴水不漏。操作起来却是痛苦的。谁背谁知道。当然,最痛苦的不是背不下来。而是背下来之后,很快会忘掉。于是,就只能不断的重复。&/p&&br&&p&我决定,背完一篇文章,可以连续抽两支烟。在那之前,已经染上抽烟的恶习了。就这样,在我背英语的小房间,常常烟雾缭绕。切勿模仿。&/p&&img src=&/v2-fcefc7cda878b416aeeae5ad75eadac4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3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v2-fcefc7cda878b416aeeae5ad75eadac4_r.jpg&&&p&一个月之后,我能背下4到5篇文章。为什么是4到5篇呢。因为4篇是背的很熟的,张口就来。而第五篇还没那么熟。不是张口就来的不能算数。因为,在写作的时候,你必须轻松的就能想到一个句子,否则你没有时间去设计标题、篇章结构、言之有据等等这些内容。所以,背下来,但不熟的句子,严格说来不算数。如果背英语,就必须学一句是一句。只有数到张口就来的程度,语感才能出来。看文章,一扫而过,迅速捕捉他的意思,还有考试中你需要捕捉到的东西。&/p&&br&&p&这样一个月算下来,平均每个星期背一篇。每篇文章的长度在20到30句之间。实际上,以那个时候的水平,每天背10句还真是挺困难的。因为还有其他的学习任务。&/p&&br&&p&对于准备考研来说,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因为通常大家都是用半年的时间准备考研的,我是用了4个月准备考研。一个月等于过去了四分之一。我必须马上检验这种学习方法到底是否是有效。于是拿出一个周末的时间,连续做了三套模拟题。我一看成绩,平均分50多。一个月已经提升十多分了。这里要注意,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没有背单词,也没有做卷子,也没有看任何有关考研英语的辅导书。顶多,偶尔看个英语小文章。比如新概念里的其他文章,背诵之余肯定会看一看的,但80%以上的英语学习时间都是在背文章。&/p&&br&&p&一个月提升10几分,即便线性增长下去,到考研的时候考70多分是没问题的。这足以让我坚定信心,英语就得这么学——背诵文章!&/p&&br&&p&当然,这一个月是最关键的。对于学习任何技能来说,尤其是发奋学习,那么第一个月甚至是决定性的。我已经看到希望了。回顾下来,关键是,方法是对的,肯定比以往我用过的任何方法都高明。&/p&&br&&p&另外一个关键之处是,我成功的度过了痛苦期。度过痛苦期有几条经验:&/p&&p&&b&第一,我想拿这个英语学习过程做测试&/b&。检验一下,这个方法到底可不可行。如果可行,它将彻底改变我的英语学习生涯。&/p&&br&&p&&b&第二,在背的过程中,我发现我能够品味语言的细节了&/b&。以前糊里糊涂的学的时候,注意不到语言的品味。背的过程中就会捉摸,这句话的意思为什么是这样表达的,而不是另外一种表达方式。近义词、同义词有很多嘛,他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对语言的品味增加了乐趣。这些品味语言的乐趣,使得背文章的过程不是绝对的痛苦。&/p&&br&&p&&b&第三,咬牙切齿加抽烟。&/b&告别脑子进水式的学习,告别耻辱,给自己励志。&/p&&img src=&/v2-31e225c15f48dd667ece4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当然,抽烟是个习惯问题,不值得模仿。如果大家在学一个不得不学,又想快速突破,但是又不得不面对人性的那种趋乐避苦、容易放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弱点,可以模仿一下罗永浩。&br&&/p&&br&&p&当年,老罗把自己关在西二旗的一个出租屋里练英语,准备去当新东方英语老师。&/p&&br&&p&闭关之前,他跑到中关村地摊上,买了一麻袋励志书。论斤卖的那种。老罗先后去了三次,总共买了一堆,放在门口,以备受不了煎熬的时候翻出来看看。&/p&&br&&p&凡事三天热度,几乎是所有人的通病。老罗平均苦读三四天的时候,就动摇一次。遥想城里的红尘滚滚。每当此时,老罗走到门口准备开门冲入红尘。恰在此时看到门口躺着的那堆书。随手翻开一本,李傲写道:不怕苦,吃苦半辈子;怕吃苦,吃苦一辈子。这样的句子让老罗立马关上门,一通撞墙打滚儿、掉眼泪、抽自己嘴巴。然后又能苦学三天。&/p&&br&&p&三天之后,在他准备放弃当英语老师的人生计划之后。走到门口,又看到这堆书,随手翻到另外一本儿没看过的书。翻不到三页,从书里劈头盖脸跳出这么一句: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老罗瘫倒在地,嚎啕大哭,冲到卫生间洗了个澡,出来继续背单词,做题目。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最后老罗干脆把光鲜一点儿的衣服全都用剪刀剪掉,只剩下秋衣秋裤。就这样,老罗过了俞敏洪那关,当上了新东方的英语老师。&/p&&img src=&/v2-deee0593d32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deee0593d32_r.jpg&&&p&如果我早知道这个故事,说不定我也会弄几麻袋励志书,然后背单词。当时,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我继续背英语文章。&br&&/p&&br&&p&我第一个月的英语背诵学习取得了空前胜利。简直是一个惊喜。最大的收获是,这个方法确实可行。用我的理工科思维,拿自己做了一个全面的实验。尤其是不用上辅导班,不用买很多参考书。这是我最得意的地方。&/p&&br&&p&下一步相对简单了。这个方法继续用,考研英语最低目标70分。但每天学英语的时间不得超出2小时。因为还有别的工作,我不是全天候复习考研的。&/p&&br&&p&另外一个要改进的地方是,不能学的太痛苦。我发现,新概念上的文章,不怎么好。大多数文章都没什么意义,都是在讲猫、狗啊,什么比赛啦,等等,反正跟我的生活没什么关系。我到网上去找,找那些有优美的发音,内容又好的文章。什么是好文章?打动我心、打动人性的文章是最好的了,最好还有实用功能。另外,有音频的文章,睡觉、走路的时候多听几遍,能够加深印象。&/p&&br&&p&我马上行动了。找了好几篇不错的文章。比如下面这篇罗素的《我为何而生》。&/p&&blockquote&&i&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去,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这些感情有如阵阵飓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i&&/blockquote&&br&&p&文章的三种感情,前两种立刻打动了我,这不就是我的心声嘛。赶紧背下来。整篇文章也不长,总共才十几个句子。&/p&&img src=&/v2-6c23c54346c7bdf1d66fe9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如此又坚持了一个月,功力大涨。&/p&&br&&p&在这期间,有几个哥们儿来过我宿舍,立即被这雾霭沉沉的小黑屋打动了。当然,我学的英语他们不感兴趣。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增加更多的烟雾。&/p&&p&如此,我每个月定期测试,有时候半个月也要拿模拟卷测试一下。证明水平确实有提高。然后我就放心了。成绩提升的步伐很稳定。我后来把更多的时间拨给了其他科目。每天学英语的时间保持在一个半小时左右。&/p&&br&&p&背了七八篇文章之后,我发现,我的听力大有长进。首先是我背过的文章。我平时走路听起来,不但觉得格外的流畅,而且能听到很多的细节。包括很细微的发音的细节,都会注意到。其次,对那些陌生音频的听力似乎也加强了。&/p&&br&&p&这个过程中我又发明了几种新方法来背诵。&/p&&p&比如,抄写是必要的。因为单词量是要增加的,另外写作文的时候不能有错字。抄写的时候,琢磨单词结构,句子结构,篇章结构。抄写的过程中容易容易缓解急躁情绪。因为,一旦决定背文章,而且发现了背文章的好处。那么这种心理就产生了:背的越快越好。但在朗读的时候,常常会发现,没有想象的被的那么快。然后就急躁,急躁状态下,背的更慢。抄写的时候,这种情绪就不大容易出现。因为,抄写的时候很容易进入一种新的体验,比如体验单词结构的细节,语法的细节,篇章结构的细节,乃至文章的含义、逻辑,作者的心态等等。抄着抄着就不急躁了,甚至忘却了时间。或者抄写一两遍之后,再大声的诵读。感觉又有不同。&/p&&img src=&/v2-3f90ab8e2cbe4812ce37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读熟、背熟悉了之后,还有一道必备工序就是默写。默写是对单词的检验,也是对书写工整,书写速度的检验。当然在默写的过程中,还会体验到上面说的那些细节。&br&&/p&&p&越临近考试的时候,我的英语信心就越强。后来根本没有信心这回事儿了,我相信我的英语成绩肯定没问题。于是,我把大量的时间多放到政治和专业课上了。我是理工科,专业课是绝对拉分的。&/p&&p&考研那天的场景我至今记得。走出考场的时候浑身轻松。&/p&&br&&p&我的考研成绩是这样的:专业课是第一,总分第一,英语成绩没有达到80分,仍然是第一。当然,是在我所报考的学院和专业,很牛的学校。&/p&&p&就这样,我步入了我的研究生生涯。这段经历,如今回顾,仍然荡气回肠。&/p&&p&但后面我才发现,我的英语学习仍然没有完全突破。我仍然在坑里,只不过是在坑的比较靠右上方的位置。换句话说,已经接近突破了。&/p&&br&&h2&&blockquote&&ul&&li&&u&难忘的英语角还有英语角的女生 &/u&&br&&/li&&/ul&&/blockquote&&/h2&&p&按道理说,我可以高歌猛进、迈着欢快的步伐进入我理想的大学、理想的专业,开启我的研究生的学习生涯了。确实如此。但中间发生了一件事,给我带来不大不小的打击。&/p&&br&&p&刚刚入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是从东北的某大学保送过来的。他对科研很感兴趣。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在高中的时候看了一个外国人写的爱因斯坦传记,马上就对物理学感兴趣了。听了这个故事,我们一拍即合,聊的越来越频繁。&/p&&p&他对北京充满了好奇,在网上找了一圈学习资源。发现北京有不少英语角,海淀中关村周边好几所学校都有英语角,北大、人大、中央民族大学都有。然后,他鼓动我去英语角,结伴而行。我一开始不明原因,后来到了英语角,我马上明白了。&/p&&p&人大英语角是首选之地,据说人最多,而且女生多,最合适浑水摸鱼,滥竽充数。总之,我俩心照不宣。那个周五的黄昏,出发。&/p&&img src=&/v2-526b5f170fa94e44fef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骑着自行车10分钟就到了。在夜色降临之时,英语角已经人山人海。不知道大家怀着学英语的热情,还是别的,比如像罗素那样的,对爱情的单纯而又强烈的渴望。人大英语角果然名不虚传,最重要的是名副其实,除了人比我们想象的多意外,其他方面跟网上的描述一致,比如女生的确很多。&/p&&p&大家三五成群,虽然没有达到人声鼎沸的程度,但也绝不是叽叽喳喳,那种声响难以形容,却让人不能忘怀。英语角在人大主楼前的一个芬芳四溢的小广场,周围满是花木,但这些对我们来说毫不重要,我们要找的是人,绝不是什么花花草草。&/p&&p&人是三五成群甚至10多个人围在一起的。比较大的圈子,想加入都得挤进去。但是大家说英语的声音还是能听的到的。到了英语角,我才发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的英语。仅仅是在大中华区里,英语的语种简直可以用数不胜数来形容。以前听大学老师说过,有Chinglish,我一直以为这个描述有点儿道理,但是总觉得不大对头。原来Chinglish里还有如此多的语种,与英语角相比,从中学到大学,我们班上同学的各种Chinglish根本算不上什么了。在欢喜之余,我有点跃跃欲试了。准备扎到一个圈子里,拉个人聊。&/p&&p&正在我下定决心之时,我听到了,英语角里不但有Chinglish,还有很标准的英语。这个英语角有外国人,而且不只一位。我站在圈外听他们在说什么,基本全都听得懂。于是,我的耳朵开始留意标准的英语了。从这个圈,走到另外一个圈。然后发现,这里竟然有这么多标准的英语,英式的,美式的英语都有。&/p&&p&令我惊讶的是,有很多中国人讲的英语发音非常好,当然句子也好。侃侃而谈,运用自如,神态自然。我不再跃跃欲试了,而是心理打鼓,不敢张嘴了。也不敢到圈子里面去说了。我和我的那位哥们儿不约而同,做出了一个聪明的决定,看看散户吧,那些刚来的,还没来得及加入任何一个圈子的。或者是和我们一样在四下张望,还在犹豫要不要加入任何一个圈子。这样的人,往往跟我们的水平差不多。当然最好取交集,找女生聊,异性相吸,一箭双雕。想法很好,但是手心直冒汗。&/p&&p&眼看快到晚上8点钟了,再过一个小时,9点钟的时候,人群将散去。眼看第一次来英语角就要无功而返。我们哥俩儿不知道是谁先出手的,看着两个女生就过去开聊。还好还好,大家的水平差不多。那两位女生是坐公交来的,路上花了半个多小时。是大学生。第一次聊天,都是没话找话。好在是四个人,总能说出让对方听得懂的英语。这第一次聊天,我都不知道聊了什么。无非是,你上几年级了,在哪个学校,你的家乡在哪里,等等,说出来的全都是中学英语。后来发现,这两个女孩儿都是信基督的,后来还约了有机会去教堂,等等。时间很快就到九点钟了。两位女生准备回学校,我们就此道别。我们俩再到别的圈子凑了一会儿,然后就回学校了。&br&&/p&&br&&p&路上,我们谈笑风生。回到学校的时候,这哥们儿跟我说了一句:我还以为你的英语有多好呢,名校毕业的嘛,原来也不怎么样。当然关系好,有话直说非常好。但是,我当时还是很震惊。这哥们儿告诉我一件事儿,我的英语绝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他说完之后,我呆了半天。很受打击,很受挫折。等到我一个人儿的时候,我抽了时间,把我说的英语录了很长一大段,仔细听。果然,我发现我的发音真不行。很沮丧。有个直言相告的朋友真不错。怎么办?一个字,练!&/p&&br&&p&考研考过了,而且学习压力又不大。我可以有大把的时间练英语了,照着音频里面的发音练。目标是什么?英语角。主要是英语角里的女生们。每周六天,每天至少拿出三个小时练发音,然后顺便听听各种英语对话。&/p&&br&&p&第二次到英语角。找不到之前的女生了,反正彼此印象平平,找不到就算了。这次的经历跟第一次差不多。不过这次,我俩决定单独行动。这样,彼此更能放得开。不然,对方的英语彼此都受不了。这次,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人大的女生。聊天开始了,她是四川人,我是哪里的,她在读经济,我在读理工。什么兴趣爱好,朋友多少,等等。每个想到的日常话题都聊一遍。连比带画,急了用中文,反正双方还是能听懂的。聊着聊着,就没什么话题了。然后彼此告别,再找下一个。偶尔也旁听一下别人的英语。&/p&&br&&p&这次回去之后。我二话没说,继续苦练发音。&/p&&br&&p&第三次到英语角。基本延续了上述过程。这时候,我发现自己已经不那么紧张了。无论跟陌生人搭讪,还是开口说英语,都比第一次好上10倍。这次“遇到”的又是一位女生。起初的时候,她从远处走来,一身职业装。气质优雅,而是很美丽的职业装。趁着没人留意,我赶紧上前搭讪。搭讪是有风险的,就是被拒。拒就拒了吧,反正黑灯瞎火,没人看得见,脸红都没事儿。还好,这位女生很友好,聊了之后才知道,她也是人大的。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果然如此。我就问,那你为什么看起来像是在工作呢?其实我是想问,你为什么穿着职业装呢?可惜,职业装这个单词我不会。你看,这就是多学英语句子的好处,你可以换个句式、绕开不会的单词,却问了同样的问题。&br&&/p&&br&&p&她说她在兼职,在公司上班。才下班回来。我一看手表,8点半。下班够晚的。总之相谈甚欢,这种欢快是在心里的,不能表现出来。这位女生给我的感觉是很稳重,聊起天儿来很淡然,既不是生硬,也不是三心二意,总之就是淡淡的,谈起什么事儿都是波澜不惊,但确实又在很专注的聊天儿。&/p&&br&&p&多年之后,我才知道,那是经历过职场的从容,哪怕还仅仅是个大学生。她跟我说,兼职是为了增加收入,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我表示理解和认同,其实我根本不理解,这是多年之后我才发现的。聊着聊着,她把高跟儿鞋脱掉了。当时是初夏,而且是坐着。她跟我说,穿着高跟儿鞋很不舒服。我表示理解和赞同,其实女生穿高跟儿鞋到底有多难受,很多年之后我还是不能了解。总之,海阔天空,相聊甚欢。我发现,生命中遇到一个陌生人聊天,是一件很奇妙的事。不知不觉就到了忘我的境界。然后,9点钟到了。我们彼此告别。&/p&&br&&p&回学校的路上,我和我那哥们儿聊当天的“收获”。说到我的收获,我滔滔不绝。跟英语无关,聊的全都是那位女生。我一通摆货,说那个女生如何如何与众不同,无论是职业装,还是那气质,还有说话的语气。然后,那兄弟问我,你跟她要电话号码了吗。我愣了一下儿,没要。然后,后悔的直想跺脚。可惜跺不了,我们在骑车。我猛的拍了两下车把,开始埋怨我那兄弟。我说,你怎么不早跟我说呢。早说,我肯定要号码呀。他说,你跟这样的女生聊天怎么不叫上我呢,你叫上我,我肯定要号码呀。我说,我就知道你要号码,所以不叫你啊。......就这样回到了学校。&/p&&br&&p&下个星期再去的时候,我在人群之中找了很久再也没有找到那位女生。&/p&&img src=&/v2-3c3f2ecd37b009a36e024fd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h2&&blockquote&&ul&&li&&u&英语终于成为我所爱 &/u&&br&&/li&&/ul&&/blockquote&&/h2&&p&我依旧练着我的英语发音。进步有多大,并不清楚。总之,动力是充足的。直到有一天在英语角的人群中,听到了很漂亮的英语。像一个外国人在说话,是女生,走近一看才知道是中国人。我在圈子之外等了很久,终于在人群将要散去的时候,开始与她对话。这一次,在分别的刹那间,我鼓起勇气,跟她要了电话号码。故事太长,此处省略2万字....&/p&&br&&p&总之她也已经大学毕业,正在应聘一所英语学校的老师,经历丰富。英语水平相当高。我写信给她...她每次都用英语回信,所以我逐渐也用英语给她写信。分享好的英语文章,分享好的英文歌曲...见面的时候,讲英语。&/p&&p&我赞美她的英语发音。我直接说,我很想学她的英语发音。她很愉快的答应了。在聊天之余的闲暇时间,她教了我几次,我的英语发音已经突飞猛进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事情,很重要的事情。&br&&/p&&br&&p&英语发音是有技巧的。比如说,rose(玫瑰),大部分人都读成了“肉丝”,但英文的R这个音,必须把舌头卷回去再弹开才能发的出来。发的出来的意思就是像外国人那样的发音,那种感觉绝不是“肉丝”。我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注意音标了,我对音标辨识的还算清晰,知道差别、也能听出来差别,但是自己却发不出那种很地道的语音。与她相识之后,我才知道,这些发音在本质上需要口腔动作的配合才行,她还跟我说,英语发音有“口腔体操”等等。&/p&&img src=&/v2-f3e447ce5f6ebc8f8cccf0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再后来的时候,我把这些发音做了一个总结。实际上中国人在学英语发音的时候有一个突破口,或者说是秘诀。这个秘诀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许多英文里面有的发音,中文里面也有,但是有些英文里面的发音,中文里根本没有对应!&/p&&br&&p&例如in的发音跟因为的“因”很接近,we的发音跟因为的“为”发音很接近,还有he的发音跟中文的“黑”很接近,接近到近乎没有差别的程度。但是,英文里面有些发音,是中文里面根本没有的。比如rose, rock, rise,这里面的R,在中文里面根本没有与之对应的发音。再如最常见的数字,two,绝大多数人都读成了兔子的“兔”,这样的发音听起来就很土,自己也觉得别扭,但是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实际上,那个t的发音,在中文里面根本没有对应。正是这种没有对应,造成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发音障碍!这种障碍的最大原因就是,自以为知道,然而却是误读了!说出来的都是错的,很土的发音。&br&&/p&&p&我后来统计了一下:在中文里面没有对应的英语发音一共有多少个呢?总共不过十几个!&/p&&p&所以,我刚才说,我练了没多久就感到突飞猛进。正是因为,英语里面有而中文里面没有与之对应的基本音,总共就十几个。为什么仅仅这十多个的发音会造成巨大的差别呢?因为它们近乎无处不在。你听一个人的发音,不用听很复杂的,把从1到10的数字读一遍,就知道这人的发音水平了。&/p&&p&一段时间之后,我在电视上听很多各国政要、包括联合国秘书长的英语发音,我不禁一笑,我的发音肯定超过了他们。当然,他们都是非英语国家的。&/p&&p&又过了几个星期,我发现,我的发音已经超过了我的所有英语老师,除了她。她是太专业了,她已经是英语老师了,专门教发音。在几家很牛的英语机构。&/p&&p&再后来,我在研究生的讨论小组上做报告,文中大量的引用英文,也读英文。后来,我的一位老师跟我说,你的发音比很多在外国留学多年的人的发音还要好。他在美国做了十几年教授,当时在我们学校兼职。他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把我的大致经历告诉了他。他表示理解。&/p&&p&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掌握了技巧之后的刻意练习的结果。在没有掌握技巧之前,你投入很多时间,但就是没有明显的进步。咱们不是不努力,不上进,但有些窍门没有掌握,这些努力和上进的回报令人沮丧。相反,掌握了技巧,在加上勤于练习,就进入了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过程。&/p&&p&日新月异绝不是一个形容词,它是写实的。我的英语发音的突破,严格说来,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什么是突破?就是英语的学习再也不是枯燥的事情,再也不用坚持,而是成为一种乐趣。&/p&&p&乐趣到什么程度?见到英语资料就像读,不断体验那种读的很爽的感觉。这样,即便学同样的资料,会比其他人多学好几遍,而且兴味盎然。&/p&&p&如果掌握了这十几个基本发音的奥妙,在配上当前已经开发出来的各种英语学习APP,比如我最喜欢的“英语趣配音”、“英语模仿秀”,那么英语的学习简直就是娱乐。而且,这些APP里面,有大量的好文章,背景音乐、画面多非常的优美,美到震撼。&/p&&p&在以后的日子里,英语水平的提高给我带来很多东西。比如研究生课程上如鱼得水。还有跟外国人对话的时候的自信。甚至当我看到很多明星讲英语的时候,都产生了一种优越感。更容易通过英语学到先进的知识,比如阅读援助,专业文献,外国网站上的最新动态。还有,英语增加了我生活中的乐趣。在研究生的时候我开始用英语写诗,后来跟我那两位可爱的国际友人交流的时候,老爷爷和老奶奶非常兴奋,跟我讨论了许多美国文化,还有分享了极为珍贵的人生经历。&/p&&img src=&/v2-06ccfac6ba658f02c7273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当然英语技能也增加了我的收入,我兼职教英语的时候,一节课最多能赚1千块。被学生评价为,比学校里英语老师的发音好上100倍。当然,我没有持续去教英语,我的主业是科研。&/p&&br&&p&再比如,在今天,我做个人公号。我会从许多外国网站寻找素材。这就比英语水平差一些的人,有优势。等等。这种好处很多。&/p&&br&&p&但最大的好处就是刚才所说,英语的学习再也不是负担。我不能说,我的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实际上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我的英语精进的进度,我是可以控制的。只要花一些时间,就会有不小的提升。只因为我掌握了其中的基本法则和技巧,同时,这种学习和精进,再也不是负担。从此,我的英语精进,进入了加速回拨的阶段,终于走出了那个大坑。&/p&&br&&p&当然,你们从这个故事中也得到了这样一个经验。无论英语处于怎样的水平,英语总能让你接近女生。当你的英语很烂的时候,你可以用请教的方式接近女生。当你的英语很好的时候,这样就会有女生靠近你......&/p&&br&&p&后来,我的那位美丽的英语发音启蒙老师远渡重洋,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学习、生活。我在一个称之为“中华”,曾经漫山遍野是鲜花的国度,继续致力于探索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以及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和学习法则。中间的过程省略100万字...&/p&&br&&h2&&blockquote&&ul&&li&&u&学习与精进之路 &/u&&br&&/li&&/ul&&/blockquote&&/h2&&p&回顾这个漫长的英语学习经历,只不过实现了3个突破。首先是背文章,代替了大量的无效学习,积累了预感、标准句式、好的篇章结构,真正奠定了语感;其次,英语发音的突破更重要,突破发音才开启了英语学习乐趣的大门;最后就在生活中不断应用,与人交流,口头书信,查找资料,翻译作品等等。当然现在我们还有英语趣配音、魔方秀这样的很好玩儿的APP。&br&&/p&&br&&p&这个漫长的经历,给我留下8个教训:&br&&/p&&p&&b&第一,考试成绩好绝不意味着掌握了那项技能(不包括考试技能)。&/b&&/p&&p&&b&第二,掌握了一项技能考试成绩必然好。&/b&&/p&&p&&b&第三,学习一项技能并且在生活中运用那项技能的时候,你的人生轨迹必然发生改变。&/b&是必然,不是也许、可能、大概,都不是。是必然。&/p&&p&&b&第四,是否掌握了一项技能是有客观标准的。&/b&内在标准是,你发现了其中的多少秘密,又在何种程度上运用了这些秘密。这就是专家与非专家的区别。自己都能直接感知到差别。&/p&&p&&b&第五,掌握任何技能的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绝不成正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个谎言)。&/b&当没有掌握基本规律和技巧的时候,回报率令人沮丧,这就是绝大多数人放弃的根本原因,因为学习是人的天性,每个人自带学习动力。而掌握其中的规律和技巧之后,回报率高的连自己的不相信。&/p&&p&&b&第六,知识和技能是两回事儿。&/b&绝大多数人死在把知识当知识学,或者把技能当知识学,于是,进入一个又一个大坑和迷宫。我这里说的死,是指,放弃、半死不活、或者投资回报严重不成比例以至于难以维系的失败。&br&&/p&&p&&b&第七,一个人在学习任何技能的时候,只要努力,包括动脑的努力,都会阶段性的感觉到有所进步和突破。&/b&问题是,这突破是真突破还是假突破?真正的突破有内在标准,永恒不变的标准。&/p&&p&&b&第八,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都隐含着秘密,关于学习本身的秘密。&/b&比如,你认为究竟什么是学习?一句话能说得清吗?&/p&&br&&blockquote&&p&学习的本质是基于大量练习的对模仿对象的模仿。如果你没选好模仿对象,没有进行大量模仿式的练习,那么你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产生打的跃迁。学习的第二个本质是创造,创造性的运用一项技能,创造性的精进,创造是人的本能。凡是符合这两个本质的学习,必然进入欲罢不能的学习阶段。&br&&/p&&p&学习是热情奔放、激情四溢的!&/p&&/blockquote&&br&&p&&b&==&/b&&b&核聚相关文章&/b&&b&===&/b&&/p&
&ol&&li&&a href=&/p/?refer=hejupai& class=&internal&&逆袭利器:自强学习法和进步本 —核聚专栏文章&/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如果可以,怎样做?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是一种什么体验?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 知乎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碎片阅读如何形成知识体系?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样才能让学习体系化,效果更好?-核聚的回答-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对获取知识的方法论的疑惑?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每天坚持英语学习为什么还是学不好?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有什么道理后悔没有早点知道?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ol&&br&&p&知乎专栏: &a href=&/hejupai& class=&internal&&核聚&/a& &br&&/p&&p&微信订阅号: &b&核聚&/b&&/p&
本文里的亲身经历,包含了全部的方法和细节。 每个普通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之路,都是史诗。只不过,相当部分都是壮烈的悲剧,我这个经历算是经历曲折的正剧。 这篇文章写到一半儿的时候,我发现,这简直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血泪纵横史,跌宕起伏的投资逆袭史,外…
&p&&b&这是一篇记录成长经历的干货长文,喵写了3个晚上,希望能对看到它的人有帮助~&/b&&/p&&p&&br&&/p&&p&&br&&/p&&p&&b&不是优秀的人,但是在努力变优秀的路上。&/b&&/p&&p&&br&&/p&&p&24岁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我一直过着“被安排好的生活”,在学生时代中扮演着“好学生”的角色,找了父母眼里的“好工作”;又觉得怀才不遇,挣扎在不甘平庸与无力改变的纠结之间。在加班中迎来了自己的本命年生日,零点的时候大哭了一场,将所有的委屈、不甘心悉数倾吐。擦干眼泪接着加班,心里却暗暗做了一个决定。&/p&&p&&br&&/p&&p&&b&我自己的命,要自己定。&/b&&/p&&p&&br&&/p&&p&生日的前一个月,一位好友问我,“倩倩,你打算以写字为生吗?”我摇着头笑着说,“不会啊,只是想给自己找个乐趣而已。”&/p&&p&&br&&/p&&p&生日的那个月,我收到了第一笔稿酬,150元。心里美滋滋地想着,真好,又可以上天猫超市买零食了。&/p&&p&&br&&/p&&p&5个月后的今天,我通过写字得到的收入已经快赶上了主业的工资。我以超乎自己想象的速度成长着,接触到了以前不敢想的圈子,认识了越来越多厉害的人——我似乎运气很好,总有“贵人”相助,我甚至不曾想过他们会成为我的朋友。他们毫不吝啬地帮助我,和我分享全新领域的知识,引领我成长。&/p&&p&&br&&/p&&p&这5个月间,我读过的书、学到的知识,比过去四年加起来还要多。我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向更远的方向拓展,知识体系变得更庞大、更精深。大学时我曾长时间痛苦于完成自己不喜欢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痛苦于拼了命努力也只能做到“好”而不是“出类拔萃”,也曾为自己资质平庸感到自卑。现在我觉得,自己或许是有那么一点点天赋的。&/p&&p&&br&&/p&&p&倒不如说,&b&更相信的是“天道酬勤”&/b&。&/p&&p&&br&&/p&&p&总结自己的经历,综合与圈中好友们交流的内容,我觉得“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主要有三个要素——&b&一是明确目标,二是持续学习,这其中包括了管理人生与管理情绪,三是反思总结。&/b&&/p&&p&&br&&/p&&p&这篇文章比较长,有7k字,先用思维导图梳理一下文章的架构:&/p&&img src=&/v2-bfd08e522f669d681d22049_b.png& data-rawwidth=&1641& data-rawheight=&5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41& data-original=&/v2-bfd08e522f669d681d22049_r.png&&&p&&br&&/p&&p&Simon Sinek在Ted演讲《伟大的领导者如何激励行动》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黄金思维圈模型。他将我们看问题的层面分为了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what”,即“是什么”层次,是事物的现象、成果,或者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第二层次是“how”,即“怎样做”层次,是我们做事情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措施;第三层次是“why”,即“为什么”层次,是我们做事情的目的与理念。&/p&&img src=&/v2-85a7a83c309acff34a45e2_b.jpg& data-rawwidth=&328& data-rawheight=&3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8&&&p&&br&&/p&&p&我们大部分人思考问题都是从“是什么”出发,却很少考虑“为什么”。Simon认为,“&b&世界上所有伟大的令人振奋的领袖和组织,他们思考、行动、交流沟通的方式跟所有其他人的方式完全相反。&/b&”他举了苹果公司的例子,大部分pc经销商的思路都是“我们做最棒的电脑,设计精美,使用简单,界面友好。你想买一台吗?”而苹果公司的沟通方式则是“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突破和创新。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我们挑战现状的方式是通过把我们的产品设计得十分精美,使用简单,和界面友好。我们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最棒的电脑。想买一台吗?”由此,他指出,&b&人们买的不是你做的产品,人们买的是你的信念。做公司的目标不是要跟所有需要你的产品的人做生意,而是跟与你有着相同理念的人做生意。&/b&&/p&&p&&br&&/p&&p&这个Ted演讲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和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于是我们每天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这是我们实现“好好学习”的过程,可我们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好好学习”;或者说,因为“好好学习”的目标是“考上好大学”,于是实现这个目标以后就失去了方向。这也是很多人上了大学以后频频挂科的原因——原有的生活“失控”了。&/p&&p&&br&&/p&&p&“迷茫”似乎是学生时代的必经之路。大三的时候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出国,考研,还是工作呢?有的人择其一而奋斗之,有的人做了两手甚至三手准备。但是——选择考研的,真的是因为醉心学术,想把整个青春奉献给学科的发展吗?还是因为想要一个更高的学历,增加未来找工作的筹码?还是因为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为了让自己多几年的思考时间?——选择工作的,真的喜欢自己签约的那份工作吗?真的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了吗?还是仅仅因为收入高、待遇好?或是为了逃避象牙塔,早日离开日复一日读书考试的生活状态?&/p&&p&&br&&/p&&p&老实说,我也迷茫。大二的时候迷茫,和室友在熄灯后一起感慨“学了夕阳产业,未来路在何方”;到了大四,签了三方协议,参加完毕业典礼,还是迷茫。&/p&&p&&br&&/p&&p&毕业前,我对体制有着极其强烈的抵触情绪。&b&因为在那时的我的心目中,它是“腐败”、“关系”与“官僚主义”的代名词。&/b&读了许多书的缘故,我对于世界的认知有着不切实际的古典主义情结。后来一段实习的经历让我看到社会的冰山一角,这才心灰意冷地发现,哪里都有人情与关系,这并不是体制的专利。&b&强烈抵触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不想过着“一眼看到自己40岁”的生活。&/b&&/p&&p&&br&&/p&&p&迷茫的我不知道该怎样选择,本着“不要太忙碌”的目的找了现在的工作,算不上喜欢,但的确是当时的最优解。如今毕业一年,歪打正着的选择居然没有让我后悔,因为相对宽松的环境让我有足够的时间 “思考人生”。&/p&&p&&br&&/p&&p&&b&我开始明白一个道理:没有什么工作是能“一眼看到老”的,真正决定未来的从来都不是正在做的工作,而是人的心境&/b&。若我只是浑浑噩噩度过每一天,领着死工资过着混吃等死的生活,那我便真的如自己“预知”的未来一样,在岁月蹉跎中哀叹自己一事无成,二十年如一日地等待退休领养老金;若我心怀野望不甘平庸,平台和地理空间从来都不是束缚能力的枷锁,心有多大,就能走多远。&/p&&p&&br&&/p&&p&&b&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终就会成为那样的人。&/b&&/p&&p&&br&&/p&&p&我很庆幸自己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也很庆幸后来在朋友的指点下,终于渐渐新的领域找到了门路。《富爸爸》一书中将自己热爱且可以挣钱的称为自己的“事业”,区别于“工作”。&/p&&p&&b&&br&&/b&&/p&&p&&b&你找到自己的“事业”了吗?&/b&&/p&&p&&img src=&/v2-ceb1f4d5001aaa1a3e8ffb102e4ad91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ceb1f4d5001aaa1a3e8ffb102e4ad916_r.jpg&&&br&&/p&&p&&b&明确目标&/b&,就是告诉自己“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b&就是黄金思维圈中的“why”。&/b&在具体执行某一件事的过程中,再给自己定一个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的(Relevant)、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的(Time-bound)目标(即满足SMART原则的目标)。&/p&&p&&br&&/p&&p&&b&持续学习与总结反思,则是黄金思维圈中的“how”。&/b&&/p&&p&&br&&/p&&p&我在自己的最高票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叶倩倩:如何提高学习能力?&/a&中提及过,&b&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元能力&/b&,是关于能力的能力。这里说的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也包括“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也叫学院式学习,是以通过考试或者科学研究为目的,主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归纳、解题。以自己为中心的学习也叫成人学习,主要强调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p&&p&&br&&/p&&p&学生生涯只是我们生命中很短暂的一部分,“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可能随着离开学校而告一段落,在考证、参加培训的时候偶尔被提及;但“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却贯穿了我们的一生。&/p&&p&&br&&/p&&p&后者包含了三个维度:&/p&&img src=&/v2-413f189fb9e8554ebd629a39bd1594e9_b.png& data-rawwidth=&459&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9& data-original=&/v2-413f189fb9e8554ebd629a39bd1594e9_r.png&&&p&&br&&/p&&p&&br&&/p&&p&当你掌握了这种方法时,无论是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是学习某种技能、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p&&p&&br&&/p&&p&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大抵有三种——通过阅读从书籍中获取;浏览微信、网页、知乎等“碎片化信息”获取;通过分析经验(包括自己的经验与别人的经验)并进行归纳、总结获取。&/p&&p&&br&&/p&&p&对于第一种方式,我们可以采取“RIA阅读法”,而对于碎片化的信息,我们可以追问“前因后果”与“适用边界”:&/p&&p&&br&&/p&&p&(此方法引自“拆书学院”线上课程)&/p&&p&&br&&/p&&blockquote&&b&前(前车之鉴)&/b&: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他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br&&br&&b&因(相因相生)&/b&: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的?还有其他可行性吗?&br&&br&&b&后(以观后效)&/b&: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效用)是什么? &br&&br&&b&果(自食其果)&/b&: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br&&br&&b&适(适得其反)&/b&: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的事例?&br&&br&&b&用(使用条件)&/b&:要这样做,得具体哪些条件(考虑成本收益,考虑态度能力……)?什么情况下是不管用的? &br&&br&&b&边(旁敲侧击)&/b&:从前有没有类似的(或乍看起来差不多的)信息?其他领域/行业/作者如何看待类似问题? &br&&br&&b&界(楚河汉界)&/b&: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blockquote&&p&&br&&/p&&p&在一个信息远多过知识的时代,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信息流。如果你不具备这种能力,每天只会把时间白白消耗在“淘”的过程中,却很难真正发现金子。和学生时代感慨“为什么做了很多题却没能考好成绩一样”,在成年后喟叹“为什么懂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更何况你看到的“道理”还不一定是正确的。&/p&&p&&br&&/p&&p&独立的知识叫做“知识点”,相关的知识点连缀而成,形成“知识网”或“知识树”,多个知识网络与知识树构建成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知识集大成的结果。&/p&&p&&br&&/p&&p&这是我入职以后着手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方法,开始操作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难度,熟练以后就会震撼于它带给自己的收获。篇幅限制,此处不再展开。我曾在两篇知乎回答中具体写过,一是&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叶倩倩:如何提高学习能力?&/a&讲的是从成人学习的三个维度分别应该怎样提升,二是&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叶倩倩:碎片阅读如何形成知识体系?&/a&,讲的是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p&&p&&img src=&/v2-ceb1f4d5001aaa1a3e8ffb102e4ad91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ceb1f4d5001aaa1a3e8ffb102e4ad916_r.jpg&&&/p&&p&&b&除此之外,我们要学会管理人生。&/b&“管理人生”的意思是“让我们所做的事情在自己的掌控中,过上期待的生活”。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新年的时候给自己制定了一大堆计划却一项也没有完成?说好的下午上自习,看了一个小时书就玩起了手机?明知下午有一个重要的课程,听了10分钟就开始昏昏欲睡?工作忙忙碌碌,每天面对邮件与消息轰炸,一年下来却觉得自己毫无长进?&/p&&p&&br&&/p&&p&这里我们要提到一个概念叫做“精力管理”,精力管理不是用日程表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而是“全情投入”,确保高效完成每一件事。我们的体力、情感、思维、意志都是有限的,过度消耗的结果是,我们只能用更长的时间、更疲惫地完成相同的工作。 如果把精力划分为四个象限,在第一象限中完成的学习、工作任务无疑是最高效的。&/p&&img src=&/v2-3bb2ffb4119f_b.jpg& data-rawwidth=&1634& data-rawheight=&13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4& data-original=&/v2-3bb2ffb4119f_r.jpg&&&p&&br&我们总是把时间过多地消耗在了工作与娱乐上,而忽视了同样重要的休息;我们会花费很多时间做“紧急的事”,却对忽略了看起来不那么紧急但十分重要的事。比如说系统地学习,比如说陪伴亲人,比如说处理好自己的亲密关系。&/p&&p&&br&&/p&&p&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究竟什么才是自己最看重的?其次,应当注意劳逸结合。离开书本或工作,转而投向游戏并不是让自己得到休息的好方法,因为高刺激的活动会消耗许多精力。真正可以完全放松的“休息”是类似于有氧运动、冥想、睡眠等“不需要大脑高速运转”的方式。在工作与学习中,我们可以采取“番茄时间法”把时间切割为25分钟左右的片段,在片段内保持绝对的专注,相邻片段间尽可能地放松。同时,在与家人、朋友沟通时“全情投入”。维系亲密关系的普遍规律是,你投入的时间越多,感情就越深厚。&/p&&p&&br&&/p&&p&&b&要学会情绪监控。&/b&我曾经在自己的经历类回答中写过,我自大二开始饱受抑郁症的折磨。治疗这种病的常见处方药之一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这种药的盒子上有一张俏皮的脸,大约是希望“吃了药的人心情会变好”。&/p&&img src=&/v2-050a249e5e0f402f8cedea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050a249e5e0f402f8cedea_r.jpg&&&p&&br&面对这种“不能被彻底治愈、且随时会复发”的病,通过有意识的训练逐渐好转些之后,我更加重视自己的情绪变化。我在之前的回答里分享过自己生病的经历,患病以后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它会不请自来地找上我,得出的结论是和我敏感的性格、“回避型”人格有很大的关系。&/p&&p&&br&&/p&&p&真正认识到“情绪管理”是在读了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之后(这个系列总共有6本),书中提到,提高元认知(metacognition)有助于抑郁症的康复,同时有助于正确处理其他不良情绪。他将情商定义为“情绪智力”,事实上,“了解自身情绪、管理情绪与识别他人情绪”才是情商的主体,我们平时说的“社交商”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于是我开始按照那些提示认知、处理自己的情绪。&/p&&p&&br&&/p&&p&&b&首先,了解自身情绪。&/b&想象一下“灵魂出窍”的感觉,当我们面临悲伤、愤怒、恐惧、焦虑的时候,&b&把现在的自己设定为一个“旁观者”&/b&,站在自己身边看着被情绪左右的自己。知道自身的情绪,也知道自己对该情绪的看法。例如“我生气了”,“生气对我不好”。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中立,客观地进行评价,就好像在观察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一样。&/p&&p&&br&&/p&&p&&b&然后,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成为“激情的奴隶”。&/b&愤怒是最难控制的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消除愤怒: 一是质疑触发愤怒的想法。二是生气的时候摆脱对方,分散注意力,等自己冷静下来。惹我们生气的事放在心里越长时间,我们就会越生气。三是在愤怒的想法刚萌芽的时候控制它,并把它们写下来。面对悲伤,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玩电脑、睡觉。对抗轻度抑郁,我试用了有氧运动、认知再造、积极替代、通过专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辅以外部帮助(主要是来自男朋友的),目前来看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p&&p&&br&&/p&&p&从确诊抑郁症到现在,经过长时的训练,现在我基本上能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很好,除了抑郁的情绪,其他负面情绪也减少了许多。对于愤怒的控制尤其显著,曾经特别容易生气的事情现在很快就能平息下来。&/p&&p&&img src=&/v2-ceb1f4d5001aaa1a3e8ffb102e4ad91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ceb1f4d5001aaa1a3e8ffb102e4ad916_r.jpg&&&/p&&p&苏格拉底说,&b&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b&。经验是很重要的学习资源,但是不加以明觉精察,那经验就不可能变成智慧。反过来说,如果能提升反思和提问的水平,每次遇到问题都是一次很棒的学习机会。我在第一个链接文章中给出了一种方法,即“库伯学习圈”的应用版(此方法引自“拆书学院”线上课程):&/p&&img src=&/v2-9eb87cc96_b.png& data-rawwidth=&939& data-rawheight=&8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9& data-original=&/v2-9eb87cc96_r.png&&&p&&br&除了用“便签法”,这种思路的执行还有另外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即“反思日记”。反思日记主要有两种形式,&b&一种是梳理一天中发生的所有事情&/b&,对这些事情逐一进行反思;另一种是&b&针对某一件事进行反思&/b&。这里来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两篇“反思日记”:&/p&&p&&br&&/p&&p&第一篇是按照日程来进行反思的:&/p&&p&&br&&/p&&p&&i&事件:&/i&&/p&&p&&i&早上开了周例会,回顾过去一周的工作任务。会议提及某单位因发生操作流程不规范被投诉的事件。下午准备审查会前的报告、技术规范等资料,还完成了一些领导临时安排的任务,整个下午几乎都被琐事填满。有点不开心。&/i&&/p&&p&&i&分析与反思:&/i&&/p&&p&&i&别人的教训就是我的经验,在以后工作中要更加细心,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办事,以免出现纰漏。琐事把时间切成了碎片,事情一乱起来就没有严格按照前一天制定的计划执行,导致下午没有时间看书学习了,有些沮丧。在以后工作中要注意整合碎片时间,统一回复邮件、集中拨打通知电话,只要确保在下班前完成即可。&/i&&/p&&p&&br&&/p&&p&第二篇对我来说更加实用一些,我在每次写完文章以后都会分析它们为什么高赞、为什么扑街,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笔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p&&p&&br&&/p&&p&以我最近的一篇文章&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叶倩倩:有哪些你明知是假却希望是真的故事?&/a&为例。两天前我在睡觉时梦到了去世的爷爷,醒来以后悲恸得久久不能平息。我在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在思考,如何能让读者感受到我的这种情绪,并引起大家对于陪伴亲人的重视。&/p&&p&&br&&/p&&p&&i&前几天在二刷东野圭吾的《白夜行》,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作者对于结局只是轻描淡写几笔,在情绪突然涌出、达到巅峰的时候戛然而止。这种感觉令人如鲠在喉,合上书很久我都沉浸在难以抑制的悲伤中。于是我就模仿着用这种方法表达“悲伤”,用人物对话、衣着样貌、人物动作、静物描写撑起全文,没有使用我习惯的表达主观看法的句子,用最平淡的陈述收尾,忽然转折然后戛然而止。&/i&&/p&&p&&br&&/p&&p&&i&这是我尝试的一篇习作,总体来说共情方面是比较成功的,评论区说“决定要多陪陪爸妈/爷爷奶奶”让我倍感欣慰。但是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的全局控制能力不足,目前只能写一些小的场景片段,我的干货也很明显地暴露了这个缺陷,字数较多的时候读者就会失去耐心,说明我的文章吸引力不足,写作能力有待提高。&/i&&/p&&p&&br&&/p&&p&&i&真正吸引人的好文是不会囿于篇幅限制的。为此我要多读名作,记录它们“引人入胜”的方法。世界上有用的道理有很多,但是大家普遍听不进去;有用的方法也很多,但是大家普遍看不进去。所以我在接下来的写作修习中要注重将“晦涩”的知识与方法演绎得生动易懂。&/i&&/p&&p&&br&&/p&&p&经验经由反思和追问可以沉淀成信息,信息经过分析和整理可以升华为知识,知识经过联结和行动会内化为能力,行动带来新的经验,阅读带来新的信息,反思带来新的知识。如此不断在体验和反思中循环,就达到了知行合一。&/p&&p&&br&&/p&&p&当我们明确了目标,用正确的方法一步一步去践行,成果——也就是黄金思维圈的“what”,无论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学业还是工作成果,都自然会水到渠成。&/p&&p&&br&&img src=&/v2-ceb1f4d5001aaa1a3e8ffb102e4ad91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ceb1f4d5001aaa1a3e8ffb102e4ad916_r.jpg&&&/p&&p&总结一下文章的内容:&/p&&p&&br&&/p&&p&&b&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终就会成为那样的人。真正决定未来的从来都不是正在做的工作,而是人的心境。&/b&&/p&&p&&br&&/p&&p&&b&引入了一个“黄金思维圈”的概念,牛人的行为处事方式都是从“why”为始,以“what”为终,与普通人恰好相反。为了让自己成为“牛人”,我们也要学会这种思维方式。&/b&&/p&&p&&br&&/p&&p&&b&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三个要素——一是明确目标,二是持续学习,三是反思总结。前者对应“why”,后两者对应“how”。&/b&&/p&&p&&br&&/p&&p&&b&制定的目标需要满足SMART原则。&/b&&/p&&p&&br&&/p&&p&&b&持续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既包括学习知识,也包括解决自身问题。想要高效地学习,必须要学会构建知识体系。除此之外,还要学会管理我们的生活,管理好我们的情绪。&/b&&/p&&p&&br&&/p&&p&&b&反思与学习循环往复,就达到了知行合一。可以通过“库伯学习圈”进行反思,也可以通过反思日记帮助自己成长。&/b&&/p&&p&&br&&img src=&/v2-ceb1f4d5001aaa1a3e8ffb102e4ad91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ceb1f4d5001aaa1a3e8ffb102e4ad916_r.jpg&&&/p&&p&到这里喵已经写了7k字了。如果觉得有用的话,记得点个赞呀~&/p&
这是一篇记录成长经历的干货长文,喵写了3个晚上,希望能对看到它的人有帮助~ 不是优秀的人,但是在努力变优秀的路上。 24岁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我一直过着“被安排好的生活”,在学生时代中扮演着“好学生”的角色,找了父母眼里的“好工作”;又…
&img src=&/50/v2-5b4ac1dc7da_b.jpg& data-rawwidth=&672& data-rawheight=&9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2& data-original=&/50/v2-5b4ac1dc7da_r.jpg&&&p&今年北京市文科高考状元熊轩昂说: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出生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所以在教育上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是很多外地的,或者农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这就决定了我学习的时候,确实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p&&p&&br&&/p&&p&高考是场考试,聪明人很多,读书人也很多,敢说真心话的人却不多。&b&小伙子说句真话容易,但无奈如今自己骗自己的人太多,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更不在于出身。&/b&&/p&&p&&br&&/p&&p&远古时代,原始人能不能活下去往往听天由命,故追求温饱繁衍,这是生存需求。于是男人打猎,女人采集,最多把地上捡的石头磨尖做成武器,其本质仍是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就像老鹰会用热气流让自己飞的更远,乌鸦会将坚果从高处丢下砸碎,本质上是肌肉竞争。&/p&&p&&br&&/p&&p&但人类始终对静止也会消耗全身25%能量的大脑投资,这导致人类肌肉不行,力量也不行,很长时间都人不如狗。直到人类发现控制火的方法,认知的重要性才第一次强过肌肉。看眼前的树林不顺眼,放火烧光,看其它动物动物不顺眼,放火吓跑,即使身体最弱的人类,只要有两块燧石就能让一切发生。&/p&&p&&br&&/p&&p&一块生肉,其他动物要用一整天时间咀嚼,而人类用火烤熟,不仅咀嚼难度大大下降,也更易于消化吸收,火带来的烹调能力,让人类有更多剩余能量投资大脑发展,真正脱颖而出,人不如狗的日子一去不返。百万年来积累下的认知升级,促使人类基于自然资源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资源,而社会资源的分配最终外化成阶层。&/p&&p&&br&&/p&&p&&b&如果说书是人类阶层进步的阶梯,那认知差距就是铸造阶层的钢筋水泥天花板。&/b&&/p&&p&&br&&/p&&p&已解决温饱问题的现代人执迷社会资源的分配的不公,却没有人愿意思考核心问题,中国年轻人每张脸上都写着老子要开法拉利,要买学区房,要泡很多妞。但日入一亿的王健林讲年轻人要「先赚一个亿当个小目标」,大家却笑得尿了裤子。&/p&&p&&br&&/p&&p&你仔细看:那个前一秒钟还说自己要开法拉利的人,转头就会打开王者荣耀,游戏里除了自己谁都傻逼,朋友圈还得发一句被坑逼害惨。那个想买学区房的正琢磨着怎么致富,慢还不行,必须快速发财,他花299付费音频读书成功学,仿佛财富自由之路正在面前展开。想泡妞的哥们梳着小油头,夹着小皮包在三里屯打开约炮软件,但当我们在下沉广场发现他的时候,他已被酒托骗去卡里最后的3000块钱。&/p&&p&&br&&/p&&p&&b&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仿佛都病了,在我看来,至少有三种病:&/b&&/p&&p&&br&&/p&&p&&b&第一种病叫被害妄想症。&/b&&/p&&p&&br&&/p&&p&总觉得世界都想骗自己,多安排工作的老板尤其傻逼,我7点必须下班,必须回家,每个让员工加班的公司,一定是流氓公司。我必须要有生活,不能太忙,工作内容还得喜欢,不喜欢的不干。讲经历的成功者,要不是家里有关系,要不就是家里富二代,反正他讲的奋斗故事肯定是骗。&/p&&p&&br&&/p&&p&&b&第二种病叫不是偶像的偶像包袱。&/b&&/p&&p&&br&&/p&&p&做事不想怎么做好,先怕犯错丢人,坐地铁遇到好看的姑娘,明明想认识,又怕被拒绝,自我安慰过两站一定上去搭讪,结果人家坐一站就下车,你后悔半天。工作时不提问,不质疑,老板让干啥干啥,员工心态大过天,本质上是怕露怯,结果自己还认为自己执行力强很棒棒。&/p&&p&&br&&/p&&p&&b&第三种病叫鼠目寸光,不拿就算丢。&/b&&/p&&p&&br&&/p&&p&换工作就是要涨工资,要涨title,换女朋友必须漂亮,不然没面子,能从别人身上赚到的利益,一定赶紧赚到手,不然就算丢。最近一年我面试过几百个人,每次都不会主动跟他们聊薪资,而在最后让他们问我一个问题,事实证明那些要求涨两千工资的,即使入职,也很快成为过眼云烟&/p&&p&&br&&/p&&p&&b&两千工资,需要五十个月才能在北京三环买十分之一间厕所。&/b&&/p&&p&&br&&/p&&p&诚然,对大部分中国年轻人来说,十万一平的房价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我们用最质朴的角度分析一下,请问哪有一间房子没有主人?虽主人不尽相同,钱财也未必合法,但他们一定掌握着足够的社会资源,有着更高层面的认知水平。&/p&&p&&br&&/p&&p&你羡慕那些买房早的人,但若倒退回十年前房价两万的年代,你该不敢买房还是不敢买,这是认知差距。更优秀的人思考如何再提升认知水平同时,你还在怕别人害自己,怕丢人丢面子,觊觎那眼前的仨瓜俩枣。&/p&&p&&br&&/p&&p&多数人并不知道:&b&选择慢的路才比较快,难想清的事更值得想。但太多聪明人不思考,就给我们傻逼可乘之机。那些嘲笑努力的人啊!不妨再等等,等到三十年之后,再看看你算个老几?&/b&&/p&
今年北京市文科高考状元熊轩昂说: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出生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所以在教育上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是很多外地的,或者农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这就决定了我学习的时候,确实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 高考是场考试…
&p&用一篇干货长文说一说:&b&聪明人的“标准版” 与&br&“拓展包”。 &/b&&/p&&p&(带图片,流量预警)&br&&/p&&p&这个问题我很感兴趣,也算是研究了很多年了。今天写一篇理性与感性交融的9000字长文,是我多年思考、探索尝试的总结,相信大部分人看了都能有些收获。全文较长,建议收藏了再看。&/p&&p&聪明人有不同的种类和层次,其中有共性也有特性。我自己勉强算比较聪明,但又不是那种超级天才,仰望各类天才级大神的时候,也就顺带分析和记录一下他们的特点,做些总结。&/p&&p&我发现,各种聪明人的属性,根据常见程度来看,可分为标准版与拓展包。不论是标准版还是拓展包,其中的一部分对于普通人还是有借鉴意义的。虽然硬智商确实有差别,但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是可以学习和改善的。下面分别做介绍&/p&&p&&br&&/p&&p&&b&上篇:聪明人的标准版&/b&&/p&&p&在聪明人的标准版中,主要分为3个部分:&/p&&p&&b&一、思维结构化与系统化&/b&&/p&&p&&b&二、逻辑链的长度&/b&&/p&&p&&b&三、较低的心智情绪干扰&/b&&/p&&p&&br&&/p&&p&&b&一、思维结构化与系统化&/b&&/p&&p&普通人思考问题的时候,非常容易本能的一头扎进繁琐的细节中,缺乏系统与结构的感觉。所谓结构与系统,粗讲一下,即是对整个系统有框架定位,有一种大的地图的感觉。结构化思考的人,看到某一件事情,会先考虑总体大结构,再考虑细枝末节。这样说起来虽然简单,但是一般人确实容易深陷细节中纠缠而不自觉。&/p&&p&-------------------------------以下是一个案例----------------------------------------------&/p&&p&比如公司营销部门开会讨论如何维护高端客户,计划在中秋节之前进行礼品赠送。一个客户甲经理提出,对于客户A,应该送一台苹果电脑,而不是一部普通的华为手机。其他客户经理则表示不同意:&/p&&ul&&li&“这样也太浪费了吧”&/li&&li&“一台苹果电脑好贵啊”&/li&&li&“感觉这种程度太过了反而不合适吧”&/li&&/ul&&p&客户经理甲则反驳说:“虽然成本很高,但是要考虑到客户A能够给我们带来的未来利益啊!只要他继续消费超过10万元,礼品的成本就收回来了,按他的消费习惯应该没问题的。”&/p&&p&其他客户经理则继续发难:&/p&&ul&&li&“他消费是因为我们的产品本身质量好,你不送他苹果电脑他也要买啊!”&/li&&li&“就是啊,你送一台华为手机也能起到维护关系的作用,他一样要继续购买的啊!”&/li&&li&“唉,人心不可测啊,说不定你送了一台苹果电脑他还是要离开呢?”&/li&&li&“我的客户也要维护啊,为什么只送了一张电影票?”&/li&&/ul&&p&……&/p&&img src=&/1189ebcb9e196d8abeb83cbd6f78667a_b.png& data-rawwidth=&415& data-rawheight=&27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5&&&p&整个会场乱成一锅粥,营销会议根本开不下去,两小时过去了毫无进展——这就是一群普通人陷入了具体的细节问题纠缠不清。&/p&&p&&br&&/p&&p&让我们假设营销部门的总经理是一个聪明人,那么他就会停止争论,进行一个结构化、系统化的梳理:“现在让我们停止细节争论,看一看这次营销计划的总部署。&/p&&p&&b&1 本次礼品赠送的目的&/b& &/p&&p&本次礼品赠送的目的是维护客户关系,让客户在对我们的产品硬需求之外,建立起更强的亲近感。&/p&&p&&b&2 本次礼品赠送的原则&/b&&/p&&ul&&li&1)重要度排序&/li&&/ul&&p& 越是重要的客户,我们允许的礼品金额越大。重要度的排序包括三个方面:客户资产实力、客户往期购买金额、客户往期带来的转介绍客户。将此三个方面综合评价,我们要有一个清晰的重要度排序。&/p&&p&
下面,请李经理把我们所有客户的相关资料表格打印出来,人手发一份。&/p&&ul&&li&2)符合客户特性&/li&&/ul&&p& 理论上,越贵的礼品客户就越喜欢,但是也有部分客户有特殊的喜好,可能跟价格没有关系,比如,王经理有个大客户特别喜欢喝茶,张经理有个客户爱看音乐会的。诸如此类的特性喜好,请每位客户经理在自己礼品申请单上标注出来。&/p&&ul&&li&3)总金额限制&/li&&/ul&&p& 本期活动的预算是10万以内,不得超出。如果总金额超出,则优先考虑重要客户的需求,其他需求适当压缩。&/p&&p&&br&&/p&&p&&b&3 本次活动人员安排&/b&&/p&&p&
所有客户经理负责自己的特有客户维护,无归属的自然增长客户,平摊到每个客户经理身上,目前测算大致每个客户经理分到5-6名自然客户。&/p&&p&
李经理把相应名单发送到各位客户经理手上&/p&&p&&br&&/p&&p&&b&4 时间安排&/b&&/p&&p&
理论上所有礼品在中秋节之前发送完毕,但不要提前超过一个星期,否则没法和中秋节关联起来。如果有客户在外地的,可以延迟到节后一周内。&/p&&p&最后,请所有客户经理依照上述原则,填写《客户礼品申请表》,中午前提交给我审批。”&/p&&p&所有的纠缠停止,条理清晰各自办事,20分钟搞定。&/p&&p&----------------------------------------案例结束------------------------------------&/p&&p&&br&&/p&&p&上面案例中的营销部总经理的思维,就是一个典型的结构化和系统化思维。当他的手下纷纷陷入细节中纠缠的时候,他跳脱出来,从大框架上去思考,从整个营销系统的角度去平衡。&/p&&p&细说开,结构化可以拆解成两个要素:&/p&&ul&&li&&b&一是分类&/b&:整个营销部署,分成了四大类:目的、原则、人员、时间。&/li&&li&&b&二是层级&/b&:上面四大类是第一级,其中原则下分3类是第二级(重要度排序、客户特性、总额限制),重要度排序下又分3类是第三级(资产实力、消费额度、转介绍客户)。&/li&&/ul&&p&&b&分类和层级构成了最典型的结构化&/b&。&/p&&p&&br&&/p&&p&系统化建立在结构化的基础上。当整体结构明确以后,你&b&既考虑整个结构的总体,也考虑每个类别、层级之间的联系,这就是系统化&/b&。&/p&&p&比如,某个超级大客户喜欢音乐会,而中秋过后在本地有一场大型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vip票价才1500,比一台手机便宜多了,但是这就是最合适的礼品。这个超级大客户是经历甲的客户,但是碰巧经理乙很懂音乐,最后就决定由乙经理陪同参与。&/p&&p&虽然它既违反了重要性原则(重要客户送了便宜礼品),又违反了时间原则(本来规定是节前送的),还违反了人员安排(本来规定各自客户各自维护),但是从整个系统来看,这个安排就是合理的。&/p&&p&结构化和系统化,是聪明人标准版的第一个零件。&/p&&p&&br&&/p&&p&其中结构化是最容易学习的(系统化比较复杂),并且收获巨大,属于相对低投入、高收获的投资项目。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结构化,并且难度不大,但大部分人也就是没有结构化的思维。可以说,这是思维方式领域的一个价值洼地——有价值的公司股票价格异常的很低——值得大部分人迅速上手的。&/p&&ul&&li&推荐书籍:《金字塔原理》、《结构化思维》、《思维导图》&/li&&li&附注:优先推荐《金字塔原理》,《结构化思维》是一个中国人根据《金字塔原理》演化出来的,可作为参考。思维导图是比较典型的结构化工具,书籍很多,随便选一本即可。对应的思维导图软件很多,常用的是imindmap,mindmanager,xmind等。&br&&/li&&/ul&&p&&b&二、逻辑链条的长度&/b&&/p&&p&聪明人的第二个标准版特性,是他们往往&b&逻辑能力很好——能够推演出很长的逻辑链条&/b&。&/p&&p&人类的智力运动中,比较典型的是棋类。下棋下的特别好的,我们就会本能地感觉很聪明。以中国象棋为例,入门菜鸟的逻辑链条很短,只能推算1-2步,普通人大致3-4步,能够推演6-8步以上,就算是高手了,职业选手则要计算12-15步以上。&/p&&img src=&/dade0e77b5a69fda81b8538_b.png& data-rawwidth=&261& data-rawheight=&3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1&&&p&嘿嘿,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找了一个象棋软件,设置到计算8步,在qq象棋平台上测试,结果胜率99%+,走了几百盘只输了一盘。&/p&&p&&br&&/p&&p&唯一输的那一盘,盘面劣势到让我决定认输的时候,我回忆对手的行棋风格和手法,默默的在聊天窗口打出一行字:&/p&&blockquote&“好厉害,有几步走的非常精妙啊!请问你用的是什么象棋软件?”&br&对面略一沉吟,回复到:“我用的象棋旋风软件”&br&我一惊,回到:“我也是用的象棋旋风啊!怎么差距那么大?”&br&对面呵呵一笑,回到:“我电脑配置高,设置到计算12步!”&br&我叹了一口气,说:“我电脑配置不行,只设置到系统默认的计算8步……”&/blockquote&&p&如果你觉得整个过程略显猥琐,那么你应该将关注点放在我对人类思维的探索上,而不是我用象棋软件去游戏平台上虐菜……不对,是去做实验测试这个行为上。总之,计算的步数越高,也就是逻辑链条越长,你的思维就是越深刻有效。&/p&&p&我们都希望自己的逻辑链条更长一些,但是很难做到。而聪明人,则可以轻松的将逻辑链条维持的非常的长。&/p&&p&比如一道竞赛题,它的逻辑链条是A—B—C—D,然后(D+E)—F—G,G是最终结论。文字描述就是,从初始条件A一直推导到结论D,然后D+E两个条件推导出F,最后得到G。&/p&&p&一般人的思维状态时,慢慢的从A—B—C—D这样一级级的推导,终于得到结论D了,然后卡一下,D和E什么关系?就这一下卡顿,前面A—B—C—D的推导路径就忘记了,然后开始怀疑:&/p&&blockquote&额?D是怎么来的?我怎么莫名其妙搞出这个结论了?这个思路是对的吗?会不会走歪了啊,现在都没思路了?唉,算了,再从初始条件A开始重新推导一次吧。&/blockquote&&p&&br&&/p&&p&而聪明的人的逻辑链条就更稳固、更长。他能够顺着A—B—C—D,然后(D+E)—F—G的路径轻松的演进过来,在每一个环节都不会卡顿。&/p&&p&逻辑链条越长,推理难度越大,因为任何一个点的断裂就导致了整个结果的错误。&/p&&p&上面提到的是逻辑链条长的表现,而关键在于,为什么聪明人能够维持住这样长的逻辑链条不断裂呢?核心因素有2个&/p&&p&&br&&/p&&p&&b&1 工作记忆&/b&&/p&&p&人的大脑,我们先把它勉强比喻成电脑。电脑的性能,既跟cpu相关,又跟内存相关。如果cpu非常好,比如I7-6700HQ的高配置,但是配一个垃圾内存——64k的老古董,那么它的总体性能一样很差。&/p&&img src=&/eba1ac799cdcc600d8a26bdcc3d3c76c_b.png& data-rawwidth=&398& data-rawheight=&2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8&&&p&
(人脑的内存要是有上图这么强就好啦!)&/p&&p&对应到大脑,虽然大脑的理解能力、运算能力很强,但是短时信息存储能力很差(内存低),性能就不会好。人脑这台机器,一个很大的弱点恰恰就在于内存低——即是大脑的工作记忆低下。&/p&&p&比如,上面那个竞赛题,如果直接给你看答案,每一个步骤都是能看懂的,这说明你的理解能力没问题,但是工作记忆的局限让你没法在不看答案的情况下把整个链条串联起来。&/p&&p&这个地方,体现的更多是硬智商的差距——先天的基因因素。虽然每个人的大脑工作记忆都不会很高,但是在这个关键的瓶颈地点,稍微多一点点的优势,就能够产生巨大的变化和影响。&/p&&p&比如一个题的逻辑链条是6步,你的工作记忆局限让你只算到第5步就崩溃了,而一个聪明人,他只比你强20%而已,也就是刚好能够算到6步,那么表现出的结果就是,他和你有100%的差距——做出来和没做出来。&/p&&p&&br&&/p&&p&如果是局限在中学教育阶段的话,根据我的经验,一般的题目(数学压轴题之类的)逻辑链条就是控制在5-6步以内。&/p&&p&&br&&/p&&p&&b&2 基础知识量&/b&&/p&&p&除去本工作记忆本身有一定的差别外,还可以想办法通过知识量的扩展节约对于工作记忆的使用。&/p&&p&还是上面的那道题,对于一个学霸来说,可能结论D根本就不是一个需要推导的结论,是他早就已经知道的某条课本外的定理。那么,他需要推导的就只有两步了:(D+E)—F—G。&/p&&p&基础知识量,跟教育环境、学习习惯、学习刻苦程度等都相关。一个学霸,由于他的基础很好,所以他学新东西的时候往往就轻松,这种轻松有时候被误认为是天赋,实际上是基本功扎实而已。&/p&&p&&br&&/p&&p&反过来想,也会有一些本来很聪明的天才,由于基础薄弱,普通人学新知识只需要推导2步,而他由于欠了旧账,需要新老知识一起推导,一共要8步。他是一个能够本能的推导6步的天才少年,但是他的思维链条还是崩溃了。于是大家说:“哎呀,这都学不会,他好笨啊。”&/p&&p&这种情况非常常见。比如小学加法没学好的,到了学乘法的时候就跟不上;初中等式和函数没学好的,高中的复杂函数变化就完全听不懂了——他们在听课的时候需要比一般人需要多推几步,但是达不到,于是链条崩溃了。&/p&&p&这个状况是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个很大痛点。我手下管的一个教育类公众号,发的诸如《为什么小学3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分水岭?》&br&、 《小学的优秀学生,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访事项法定途径清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