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找一个唐鹤德曾经的女朋友朋友三亚人2000年我们通过网络认识…那时没有现在手

  转自微信朋友圈,原作者:孤独斗战胜佛  作为一个久居并落户三亚的大陆人(海南本地人对所有岛外人的称呼)已完全习惯三亚的环境和生活,而且思维方式也慢慢改变的近三亚人了。但是,近年来越来越不喜欢三亚的春节了,这或许是大多数三亚人或对三亚有感情人的共同心声。原因的是众所周知的。  现在最火的词是“春运”,但对于我们来说,对于三亚来说,该称之为“春孕”最为合适。在三亚找不到“春运” 的影子,没有大包小包的返乡农民工,没有买不到票的打工者,没有在雪花飘舞的深夜排队抢票的场面,等等。可以看到反而是全国各地的豪车,全国各地老人,全国各地非富即贵的群体。三亚的春节是中国高端群体的俱乐部,所以,中国的春天是从三亚开始的。所以,挤入不了高端群体的屌丝们您也别装,装了也没用,您也别骂,三亚的春节就是这样,这就是现实。所以有感而发说几句,可能会有人不爱听,有人会骂,但我还是会这么说的。  你别骂三亚乱  现在最讨厌别人说三亚这乱那乱,这不好那不好。嗨,我还就奇了怪,都这么乱了这么不好了,你跑来是干嘛呢?媒体们你们也别添乱,三亚真的这么乱吗?为啥这么乱呢?你了解不?我也不怕你骂我,反正挨的骂也不少了,不差你这一个。也别说您是来为三亚送钱的做贡献的,别以为有了钱就是爷了,还真把自己当太阳,我们都得围着你转,是不?也别说提点建议我们三亚人还不虚心接受,提建议意见当然可以,但咱得把事实弄清楚吧,再说了,也没这么日娘捣老子骂街式的提建议方式吧。  告诉您,我不是三亚本地人,但我来这里十几年了,亲历了十六个春节,已经把自己当成三亚人了,对三亚的春节总有点话语权吧。三亚的以前也不这样,十几年前三亚的春节,街上没几个人,路上无红绿灯,汽车一个月不用洗,皮鞋几个月不用擦,东西都便宜的不得了,人也很朴实,但那个时候没多少人愿来三亚过春节。我还真的挺怀念那时只有十几万人口的三亚,虽然那时在大城市人眼中三亚只是一个边垂的小渔村而已。  可曾几何时,海南这个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被全国人民遗忘了,特区早已不“特”,发展也赶不上全国其它地方,就连人均工资,都落后于以前的一些欠发达的地区了。中国人民开始有钱了,但伴随着的是环境污染。于是,人们都瞅准了海南瞅准了三亚,发现这是一块净土,合适人类居住生活。于是,财团来了,大企业来了,炒房团来了,做生意的来了,打工求生计的来了,过冬的老人来了,就连要饭的也都有组织的一拨拨往三亚赶,乌殃乌殃的。三亚短短几年时间,人口、车辆增长近十倍,春节更是不用说,连这么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小城市的机场到访人数竟然突破一千万人次大关。机场变小了,道路一变窄了堵了,治安变乱了,东西变贵了,建筑变高了,酒店变多了。所有这些变化是在几年内突然发展起来的。变化是突然的,没有预兆性地,不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很多问题便突显出来。但反过来,哪里没有问题?北京上海就没有交通拥堵?天津重庆就没有抢劫盗窃?广州深圳就没有欺客宰客?那个城市的发展没有经历过这些问题呢?只不过在三亚的身上体现的过于集中了,被媒体放大了,被全国人民关注了,被寄托了过多的期望而已。  说这些并不是为三亚辩护,而是觉得大家对三亚要有信心,但也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用成熟城市的标准和要求来衡量三亚,这才脱离小渔村几天呀!再说了,三亚市市委市政府对春节的重视程度可以从现实中体现出来,海鲜市场整顿,公示价格且连网,酒店限价,提供自驾车露营地等等,就生怕得罪你们这些爷们。你们到好,好吃好喝,享受了空气阳光,拉拢了关系,满足了欲望,拍拍屁股扔下一堆垃圾甚至污染以及牢骚和不满就走了,我们也不期望您能高素质到哪儿去,但咱能大肚点不?咱能宽容点不?能别张口就骂人不?  您别赚三亚贵  您别喊三亚的东西贵!买几个水果花个百儿八十的,随便吃顿饭花个千儿八百的,吃顿海鲜花个万儿八千的,住个酒店花个十万八万的,你觉得贵了挨宰了,那您别来了呀,既然来了,那您得接受这个事实,这就是三亚的春节啊!可能说这话,有人不愿听了,要骂我了,会说我你这还是酒店人说的话吗?这是什么服务意识?什么态度?但我说的都是实话,至于好不好听,我也管不了那么多。  三亚本来就没有工业,生活用品等都来自于岛外,一到冬天,来此过冬的人几倍于本地人,所有东西有不贵的道理吗?另外,小半个中国北方的冬季蔬菜供应来自于海南,为了保障供应岛外,本岛人虽然在蔬菜产地,但买的菜价格不比其它城市便宜。房价更不用说了,依现在三亚人的收入根本没有几个人能买的起商品房,那一栋栋高楼大厦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被外来人所买走的,一个个小区里能找到几个本地人?你也别说本地人征地后补偿发了财,即使是有,那也是个别地区个别现象,大数人还是生活在这种收入不高物价奇高,被外地人称为天堂,而现实确如同地狱的地方,真幸福的还是外地人多。  酒店贵点,东西贵点,咋了?淡季时便宜,您倒来啊。夏天我们四处促销,五星酒店打折打的跟三星级一样了,也请不来您。可这地价、房租、水电气、人员工资该多少钱就多少钱,没说淡季时少一分的,这员工该养还得养着,就算没有客人也不能随便裁员啊。那时您在哪儿呢?咋不说给三亚送钱来,咋不说来消费的事呢?噢 ,这一说春节,就跟国外比,什么一晚上就够出趟国了,那您倒是出国去呀。您倒是找一个社会稳定,民风纯朴,语言无障碍,可以逞强耍横装逼能当爷的地方去呀。就算三亚春节东西这么贵,无论酒店餐馆出租车海鲜店等等,全年平均下来也不比别的城市赚的多,那些开发地产的炒房的外来者,哪个赚的不多?哪个又照顾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了呢?别把什么屎盆子都往三亚的旅游酒店身上扣。  您可别装逼  别以为您开个豪车就牛逼轰轰的就可以横着走,咱还得讲讲交通规则,咱还得讲讲公共道德吧。别以为您住豪华酒店吃大餐,就可以对服务员指手划脚吆三喝四,人家服务员怎么着了?是,服务慢了,服务质量没达到你的要求,可您知道人家多长时间没休假了?连续加班多久了吗?您知道春节的工作量是平时的多少倍吗?您来花钱享受没错,人家也该给您提供服务也没错,可人家也是人不是机器,也是爹妈生的,人家也就干的是份工作,又不是真的低您一等。再说毛爷爷早就教导我们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本质都是为人民服务。有钱就牛呀,有钱就可以不讲理呀?谁规定的?再者,告您了,春节在三亚千万别说自己有钱,比您有钱的主儿多的是,随便去亚龙湾的五星级酒店拉个人都是会比您有钱,好好学习下人家真正有钱的人是怎么走路怎么说话怎么做人的!  另外,咱也别说认识什么领导,是多大的官,别摆什么谱,好不?席都亲自排队买包子了,出门都不封路清场了,咱该低调的还是要学低调点。前年媒体说初步统计在三亚过春节的部级官员有四百多位,我觉得那还是保守了。你知道啥是部级以上官员吗?你知道四百多是啥概念不?所以,咱别装哈!就算酒店景区饭店这些提供服务的没有达到您老的要求,可能也是他们的错,但咱和气点,咱商量着来,行不?一个春节来三亚的人和车是平时的好几倍,就这么一个小城市,交通卫生环境服务等就算出点小问题,也得理解,也别得了理了就不饶人了,谁能没个错?再者就算受了点小的损失,咱别那么夸张行不?这要求那要求这赔偿那赔偿的漫天开价,真的有那么娇气?这都是谁惯的毛病?也别真的闹事好不?自从国际旅游岛来,三亚好像是被媒体给整怕了,一点点小事都能无限放大,弄的三亚领导们也很头痛,所以教导企业尤其是服务企业要顾全大局,遇事要息事宁人,经营中要忍气吞声。可您也别都拿三亚当软柿子挰啊,得了便宜是咋地?养成习惯是咋地?我们是店小二,我们是服务者,没错,可咱有事就说事,别扯别的行不?您牛,您真牛,可比您官大权大的人咱接待的多了去了,也没见几个像您这样的。您还真别拿三亚酒店当成好欺负,这些酒店当孙子也就罢了,可别总拿他们说事,狗急了还跳墙,兔子急了还蹬鹰呢。我不是说了嘛,做酒店的,一年谁不接待几个领导呀,别以为他们都是店小二,人家总能在领导面前混个脸熟吧,别以为人家说不上话,告诉您您可记住了,这些人给您做蜜的话肯定甜不了,但做起醋来肯定是偏酸的。能明白不?所以,咱和和气气地过个节,有事咱说事,没事别装逼行不?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 更多
  看过了,还是要顶,外地人还是少来吧
  一个久居三亚的内地人的心声
  某些地方人就是没有海量的心理解别人,只会在乎自己感受,还发报纸让我们有海量心,这不是扯吗?外来人去要求这座城市人去满足他的要求,而不是去融入这座城市  
  嫌这嫌那的,就别来,每年都爱来又爱挑刺,就纯属找骂,这种人就一个字,贱。
  楼主言之有理,顶一下
  @法律之剑003 5楼
22:38:00  楼主言之有理,顶一下  -----------------------------  楼主说的太实在了。我顶楼主。
  只要不是恶心龌龊的东北倭寇,来多少人都欢迎啊
  特别是四川重庆广东的多多益善
  只要不是恶心龌龊的东北倭寇,来多少人都欢迎啊  
  心领神会  
  坐等黑省人在三亚的”大“新闻!  
  楼主说得好,三亚就大年三十能安静其他时间都被那些人污染了。  
  借楼主宝地播报一个小广告!谢谢楼主!扩散有新年大礼包哦!封我ID者马年没钱赚!—_—  三亚湾海景公寓有空房!!2月5,6,7号有:  阳台海景房 680元  海景双标房 580元  园景双标房 580元  可连住三天,地址:三亚湾路新风街口,昌达海景花园 夏天  另,有7座别克商务2月4,5,6空车,价格优惠,欢迎来电咨询!  
  到海南反而谦海南落后,到处抱怨的人大多是暴发户。古话说入乡随俗、礼不宜教,他们是很没有素质修养的。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很怀念90年代的三亚;  那时的凤凰路不叫凤凰路,叫二环路。二环路二边基本没有什么建筑,白鹭公园还是波光粼粼的盐田,偶有几只白鹭翩翩起舞。车辆稀少,漫长的二环路还没有见过什么是堵车,感觉堵车是一件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偶有出差,从大东海到凤凰机场只要15分钟。二环路边唯一的一家酒店叫南山火锅城,现在还在,依稀可见当年二环路的样子。山水国际后面的临春村民,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临春村后面空空荡荡的,部队的农场里种田的战士发出的口号声清晰而清脆。二环路以东都是大片的农田,可以种庄家也可以钓鱼。  那时的三亚湾还是原生态的,三亚湾就象一位大侠,行不改名坐不改姓。90年代的三亚湾仍然叫三亚湾,海边有抗风桐、有木麻黄、仙人掌。密密麻麻的仙人掌和抗风桐,还有不知名的竹子,是三亚湾天然的保护神。90年代你穿越到海边可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三亚湾就成了青春期男女谈对象的地方。搞对象的男女听着涛声,在没有路灯的时代还可以搞点小动作。我就是90年代的某个晚上把处男的初吻交给了初恋,当时不懂爱情,振振有词的叫“大海作证”。  90年代的三亚湾没有酒店,最高档的也是第一家酒店是冶金部修建的三亚度假村,就是现在的三亚度假村。别看现在的三亚度假村不起眼,在三亚湾众多的五星级酒店中显得像半年徐娘,虽有丰韵却掩盖不住岁月的沧桑,但历史却很厚重。如果把三亚湾的酒店比做一个世界,三亚度假村就是中国人,是第一批开拓者,祖上也曾阔过。那时的三亚湾还没有被侵蚀,海边沙子就象青春的少女,柔软而精细,比现在牙龙湾的沙子还好,多少年也没有沙子流失的情况发生。不像现在的三亚湾,沙滩泥化,垃圾遍地,还不时要搞搞补沙工程,庸俗的人群拥挤着。一看就象个土豪,虽然有钱却缺少神韵。  90年代的新建路是很繁华的。三亚市的老邮局和老武装部分坐在新建路二边,像二位美女等待中人们的检阅。邮局的电话和汇款业务都很繁忙,也让我见识了第一代下海的“失足少女”曾经的繁华。操着湖南和四川口音少女,描着淡淡眉,鼓鼓的钱包掩饰不住生活的惬意。那时我一个月的工资才300多元,而“小姐”却是成万元地往家里寄钱,整个邮局大厅人头攒动,女士衣着光鲜,充满青春朝气,成叠的百元大钞握中手中,排队等候。那时,我想,我一年也挣不了这么多钱,不知邮局的工作人员有何感想,贫穷的诱惑是否在侵蚀着她们的良心。电话亭里各地的方言夹杂期间,很是热闹。  90年代三亚的公交车也很方便。整个三亚只有二路公交车,2路和4路,都是从榆林三号门到民航大厦。当时民航大夏就是现在的东方酒店对面,基本可以覆盖整个三亚城区。90年代的公交车很纯朴,也很安静,大多是上学的少男少女,公交车内鲜有披皮的事情。不像现在的公交车,都是外地来的老头老太太,还有很多为老不尊者,在公交车内大声喧哗,为刷卡之事与公交司机吵架。90年代,三亚还有很多自行车的,自行车道也很方便,没有被机动车占领。我就经常骑自行车,从大东海骑到农垦医院,只要30分种 ,比现在的公较车还快。  90年代的三亚还是个边陲小城,恬淡而安逸。那时农垦医院,三亚人民医院看医生,不用排队,不象现在,做个B超,挂个号,排队的时间远超过看医生的时间。  90年代,月川桥刚建好。感觉月川桥桥面很宽。桥头有也家叫“江山”的酒店,有业余歌星在哪儿演唱,可以一边吃饭一边听歌。那是一家很高档的酒店,单位偶尔有应酬才可以到里面吃点野味,因而有终生的记忆 。很多年后,这家酒店不知怎么搞着搞着就搞没了。90年代还没有迎宾路,月川桥到二环路口这一段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到二环路就到头了。  90年代三亚的房价是很低的。98年前后,三亚市区的房价才800元(平米),那时,我的工资已涨到700元了,幻想一个月工资可以买一个平方,一年可以买10个平方,10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买一套房子了(不吃不喝不能生病),还有幻想,还有幻想。不象现在,房价高达15000元(平米),每月工资只能买0.25个平方,一年不吃不喝,最多只能买4个平米的房子,买一套80平米的房子不吃不喝要20年,梦想照进现实,90年代的三亚,虽然清贫却有梦想,今天的三亚,虽然繁花却多了浮躁,就象我一样,90年代生活清贫,却很充实,现在,生活富裕,却缺少快乐。  你是不是也有这们的感觉。
楼主发言:30次 发图: | 更多
  步地写的内容让我勾起三亚的回忆,那时候的三亚真美真安静,人淳朴,唉!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是什么人害了三亚?  
  回复第1楼,@星子与我  步地写的内容让我勾起三亚的回忆,那时候的三亚真美真安静,人淳朴,唉!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是什么人害了三亚?   --------------------------  也不能说是害,什么都有两面性的,受益的群体理,受害的群体说的害。反正对于我这类型的个体和我周边的就实际生活质量是提高了很多,但是不能和你们荔枝沟沿街一带的居民一年收几十万租金的比,和你们农场职工一个月领着一千八但是可以开着两田的比。有人说这个只是暂时的繁荣,但是对于收租金的来说没人租了房子还在,固定资产咧,成本早以收回。对于那些吃皇粮的至少在好的经济背景下也享受过。  还有楼主所指的三亚度假村坐落的三亚湾当时可是抢劫案频发。  受苦的是在三亚看是努力拼搏但是又不能出尽全力的外来就业群体(非公务员及国企),虽然现在的物价补贴没有,但是红利本地居民还是能涉及的到的。想享受空气周末可以开车到中部去耍两天,  
  细细的读完了贴子,感慨万千
  所以,要留些美景,留些质朴给子孙。
  说得好。怀念过去的三亚。  
  盐业专卖一点用也没有!盐业局就是民族吸血虫!
  以前的2路车是202路,4路车是204路,更早的公交车是私人承包的中巴,类似于现在走港门线中巴的性质,由交管部门规定时间,班次,站点
  记得俺到三亚的时候,胜利路到水产码头的店铺里,还有摆放着一排排电话的公话屋。。。。。
  很怀念以前的三亚
  回不去了  
  我没去过三亚
  只能留在记忆里了
  楼主,发展是硬道理,客观的说,三亚经过26年的发展,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收入在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在提高,这是事实,但同时也产生很大问题,比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物价高昂,这些问题需要用发展的思路进行解决,如果不发展,问题会更多。
  上了年纪的人,都有怀旧的想法。  时光给带给我们记忆,留下回忆。
  @步地快乐   嘿嘿,我想问下,90年代没有迎宾路时候,是不是去保亭五指山都要走榆亚路啊?迎宾路那会还都只是芒果园橡胶园吗?还有加气站那条坑坑洼洼的老路是怎么回事?讲讲呗、、
  我也来怀怀旧。  刚来三亚时,印象中的公交车只有2路和4路,都很破旧,椅子还是布艺的那种,很多棉花都露出来了,还没有公交站台的概念,招手停,而且什么上去都是空荡荡的,去荔枝沟的车还是三轮农用车加个棚子改装的,后面站的人多了前轮就翘起来了,我们叫它“三蹦子”。三亚湾还是一条土路,还有牛车出没,除了电影中,第一次见到真的牛车。  三亚当时的所谓商场只有施达和天成,紧挨着,很多人以为是一家,超市是没有的。若干年后开了一家万福隆,全三亚市民都动了,看西洋景啊。  吃饭的地方好一点的有红太阳,一品锅(不是现在的地方,在仙居府旁边的楼上,主要是打边炉),还有河东路的一醉。当时的海鲜加工就摆在海月广场附近的两边马路上,后来又被围起来在金凤凰酒店靠外贸路的位置,再后来才有了春园。  当时满街都是台球桌和看录像的,你如果坐下来看,5毛钱茶钱茶水随便喝,不出钱站在那里看也没人赶你。时髦一点的娱乐是去国际大酒店(现在的时代海岸位置)打保龄球,五块钱一局。K歌去美美大厦,几大本歌曲目录,拿着遥控器按数字选歌。还有些男人的娱乐大家都懂的,就不拿出来交流了,有兴趣的话可另辟专题讨论。
  怀念那时的三亚
  刚来三亚的时候开在汽车总站的万福隆超市都倒闭了。海滨电影院也停业了。要不是外地人来三亚建的免税店、中影、万达影城,三亚真是落后到了连黄流都不如的境地。三亚论城市规划建设,连保亭都不如。多亏了外地精英来这边。
  法律之剑来怀旧,97年刚来三亚,第一次去吃海鲜是朋友请我到到山海天,当时那里是半拉子工程,宝宏也是半拉子,珠江右边也是半拉子,满目疮痍,触目惊心。
  只能在记忆中怀念
  90年代,那时候我很小,去过一次三亚,跟爸妈单位去旅游的,现在没什么印象了。
  怀念过去的三亚。
  40年前,深圳还是个小渔村,邓小平在那走了一圈,改革开放,成为经济特区。短短40年过去了,如今的深圳,已发展成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已发展为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  。发展改革是大势所趋,任何人任何事都挡不住历史的年轮与发展步伐。三亚的发展让很多洗脚离田的农民成为了土豪,让很多渔民成为了包租公……
  写的真好啊,现在的三亚,太浮躁,太浮躁
  90年代楼猪还不懂JJ吧,过去沦为历史,把握现在和未来吧。朋友!
  90年代初大学毕业到三亚,见证了三亚的发展。
  那时候解放路上的红绿灯重来没有亮过,中午1点钟的时候开车在解放路上一个人一台车都看不见。都可以闭着眼睛开只要自己不撞树上就行。
  90年代的鹿回头广场还是一片乱滩涂地,杂草丛生,没有建筑物。从潮见桥往下是榆亚盐厂。计划经济时代,榆亚盐场是崖县(三亚市的前身)响当当的单位,整个70-80年代,榆亚盐厂上缴的利润占崖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是崖县第一国有企业,财政大户。榆亚盐场生产的“三亚”盐,远销香港和东南亚,远在海外的海南人也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家乡味道,在精神上或多或少缓解了他们的思乡之情。盐场大门外红色的“中国共产党榆亚盐厂委会员”,字体庄严,见证了榆亚盐厂在三亚市的地位和曾经的辉煌。90年代初期,榆亚盐厂没有了,在原来盐厂的地址建起来三亚市最早的四星级酒店—三亚市国际大酒店。国际大酒店的保龄球馆曾是我们青春的乐园,邀三五狐朋狗友到国大(三亚国际大酒店,不是国际大学)来打一次保龄球,既经济又有面子。保龄球馆的地板很光滑,稍不注意踩上去就会人仰马翻,狐朋狗友就会大笑起来,在快乐中暂时忘却了生活的烦恼。后来,国大也不知道怎么搞着搞着就搞没了,被时代海岸所蚕食,后来就成了三亚的标志性建筑(时代海岸)。来三亚的第一代土豪大都居住在这里,白天睡觉,晚上到酒吧一条街狂欢,也是海天盛宴的雏形(这是后话)。  90年代的三亚市港务局半岛也很繁华。港务局里面有个水居巷,各种吊脚楼杂乱其间,很有威尼斯的感觉。水居巷临海有个码头,乘船到南边海只要5毛钱。90年代初我在三亚谈了个女朋友,在水居巷对面的南边海打工。我经常在水居巷坐5毛钱的交通木船到南边海找女朋友谈恋爱,打发那性激素分泌过剩的青春时光。晚霞夕照,凉风徐徐,我和女友在水居巷口乘渔民的小木船,有时在三亚大桥这边上岸,这一趟三亚河海上游只需要2元钱,享受了爱情又游览了风景,快乐又实惠。可惜的是,我们的爱情就像水居巷的吊脚屋,被时间风干得一点痕迹都没有,只能留存在记忆里。水居巷把我们甜蜜的爱情和宁静的生活都交给时间带到了遥远的地方,我也曾试着努力找回却怎么也找不到。港务局里有当时在三亚久负盛名的“新中国城”歌舞厅,夜灯初上,操着不同口音少女乘“摩的”从三亚的各个角落汇聚到“新中国城”歌舞厅,少女如燕瘦、如环肥,各有风情,年轻的我目不暇及,大饱眼福。她们只能算是三亚的第二代“淘金者”,大多数人没有淘到多少金子就销声匿迹了,把青春留给了三亚,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记。其实三亚人民应该感谢这批“淘金者”,来三亚的旅游者也要向他们学习,只留下脚印和钞票,其他什么也不要留下。三亚第一代“淘金者”是新凤桥头的麒麟大酒店伴舞女朗。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到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自小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的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个现实。每天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佳丽蜂拥至麒麟大酒店,长长的队伍一直站到了新凤桥头。佳丽衣着光鲜,青春靓丽, 酥胸半露,令人忍俊不禁,浮想联翩。资产阶级落后腐朽的生活方式,近在眼产前,仿佛一夜回到了30年代的上海滩。第一代淘金者大多都赚的盆满钵满。很多年后,她们或在大东海开店,或在商品街搞批发,在异乡收获爱情,生活幸福而安逸。  90年代三亚的商业中心在红旗街。红旗街靠榆亚路这边是卖各类大包小包的。那时的包真便宜,都是地摊货,最贵的不超过100元,不象现在,不管有钱没钱,人手一个LV,动辙几千甚至上万,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再往里就是买服装的,各种长袖短袖应有尽有,大多很高档。像我这样的工薪阶层只能扫眼而过。工薪阶层的服装大多是地摊货,在第一市场的二楼。临近第一市场有几家买家用电器的,多是电风扇和烧水壶之类的小家电,顾客也不多,老板基本上以潮汕人为主。再往里走就是各种服装、百货(糖裹瓜子之类),文具、菜叶、香烟之类的批发店,品种丰富,价廉而物美。看店的多是未婚的小女孩。于是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有事没事就往红旗街跑,卖东西是假,找女孩谈恋爱倒是真。我有二个老乡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找到爱人的,老乡有事没事就往红旗街跑,与看店的小姑娘套近乎,闲聊。聊着聊着终于修成正果,成就一段姻缘。老乡聚会,二位海南妹子用海南普通话开玩笑:“当年你怎么不往红旗街跑,你要是跑对了门,说不定我们还是一对呢?”一晃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海南妹也人到中年,生活幸福,只是时不时总在回忆红旗街的青春岁月。红旗街也像一位少女,渐渐远去了往日的容颜,风光不再。  讲到海南普通话,又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情。90年代初,海南外地人不多,海南人普通话水平也不好。普通老百姓大多不会讲普通话,电台的播音员(海南藉多)普通话水平也不高。每天下午,市委大院里有个电台开播:“海南人民广播电台,现在开始;;;;;”。我们外地人都听成:“海南人民忙不过来,现在开始;;;;;;;”。90年代,海南刚建省,各项建设如火如荼,当然“海南人民忙不过来。。。。。”。这也成了一个典故,有时看到某个家伙很忙,我们就会说:“你是海南人民忙不过来。”
  九十年代的海口,虽然喧闹,但也安逸。
  我2009年初来三亚,那时三亚还是很平和的!
  谢谢楼主。  读了这篇帖子,突然使我怀念起60——70年代的三亚。那时,三亚环境清静、原生态,空气新鲜,人和,宜居。现在不行了,乱七八糟的。交通堵塞,出行不便,居民受不了。
  感恩过去,享受现在
  怀念原生态,可惜我来三亚的太晚,没见着三亚的洁白沙滩。
  发展是硬道理,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发展的动力。
  楼主好文采,写得情深意笃,关注下文!
  上了年纪的人都怀旧的习惯,  偶尔想起渐渐远去的三亚,那还未被房地产侵蚀的三亚,、虽然贫穷,却很快乐!
  感同身受
  楼主所说的实际上是九十年代末。
  过去不一定代表都是好的,像胜利路,新建路这样的原滋原味有啥意思
  三亚一个字:乱
  三亚湾那段,那时放学骑自行车去游泳、吃仙人掌果,台风过后到岸边去看被拍打到岸边的水母……早期的三亚湾沙子也很白的
  楼主不上图不好看啊
  90年初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三亚工作,见证了三亚的发展。  整个90年代,三亚还是个边陲小城,人口不多,环境很好,没有污染,空气清新,物价也不高。花100元可要买一大堆冰淇淋,机动车也很少,鲜有堵车现象。三亚湾,大东海沙滩洁白,游人很少,也没有来过冬的老头老太。  2008年以后,三亚的机动车增加很快,候鸟老头老太也多起来了。有些地方把到三亚度假看成事业,人生成功的标志。  大量的人到三亚,三亚有限的公共资源日益紧张,交通混乱。  昨天本人在公安局十字路口等红灯,整个红灯期间,见三对老年夫妻(衣着体面,有一定的底蕴)无视红绿灯的存在,随意乱撞,实在危险,也有损老年的人形象。
  静时怀念过去,最好还得回归现实、社会的发展很多时候不一个人意志为转移...这些年中华大地变的太快,适应不了啊!
  明显不是发展而是杀鸡取卵式的破坏,现在的三亚市区,贴钱都不愿意去
  90年代的胜利路也很繁华。在我的印象中,胜利路最早就是一个马路市场,农产品的集散地。胜利路二边多是临时搭建的草棚或铁棚之类的棚户区,周围零散地布置着买青菜买猪肉和买猪仔的商户,没有什么特殊的印记。每天上午,水产码头卖海货的倒是很忙碌,成框成框的叫不出名字的海水鱼由此发放三亚各个农贸市场。渔民都很忙碌,抬框的抬框,称重的称重,紧张而有序。码头上收税的工作人员以女同志居多,工作时一幅趾高气扬的派头,而渔民则小心谨慎地向税务工作者缴纳各种税款,牧与羊在此形成泾渭分明的生活态度,很是热闹。而一到夜晚,整个胜利路都很安静,也没有什么人,浑黄的路灯也是没精打采的样子,一点精气神也没有,二边的树却很旺盛,很有春意盎然的样子。很晚的时候,我与女友从三亚湾踏浪回南边海,由林业局路口步行通过胜利路,虽然没有音乐的节奏,然而节拍却是非常的吻合,一路情话绵绵,莺语微滑,那是一段幸福的时光。我们幻想往后在三亚的幸福生活。在胜利路某个角落置得片瓦片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烧水劈柴,女友炊烟买菜,黄昏时到三亚湾看看夕阳的余晖,顺便还可以捡捡海螺搞点海鲜改善伙食,生活幸福而惬意。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快乐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终将会渐行渐远,离我而去。逝者如斯,一晃20多年了,胜利路二边当年的小树如今已亭亭如盖,而在我看来却是并不旺盛而且了无生机。胜利路二边杂乱无章地盖起了很多的房子,可以淹没我们的脚印却淹灭不了我们的爱情。很多年后,虽然我和女友各自都有自己的归宿,但我坚信:女友如果走到胜利路,定然也会想到那段幸福而充满理想的时光。90年代末期,胜利路临近水产码头的地方有家“符记”狗肉店,我就是在那儿学会了“二锅头+红牛”的喝酒方式。有天晚上喝得酩酊大醉,同事问我何故,我醉意朦胧地回答:“我曾经把爱情雪藏在这里,收获了爱情却丢掉了婚姻’。同事说我的回答很经典,他们是“收获了婚姻,却丢掉了爱情”。
  有点怀念建设街一家挨着一家梦幻般的"发廊",还有"一醉"酒家生意兴旺的场景。  
  物是人非,  不知重会是何年?
  90年代、、、、星子、、阿桥、、还不懂什么是帖子、、还不懂什么是法律公式  
  90年代的解放路是很繁华的,是三亚市的经济文化中心。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怀念某个地方,肯定是那个地方给我的青春留下很多值得回忆的印记,而爱情和艳遇则是回忆中永恒的主题。90年代初,解放一路临近榆亚路尽头有一幢4层(或是5层的)楼房(现在还在),一楼是各种商铺,二楼以上开了家不算高档的旅馆,叫滨海旅店。滨海旅店见证了我青春岁月的一段插曲。90年代初的某个春节,单位放假,一个人没事干,闲的蛋痛,便跑到大东海看美女。下午的时候,有一蛮有气质的美女叫我帮她照相,是那种手动调节的卡片照相机。那个时代的美女还没有完全被物质和金钱所侵蚀,举止和谈吐或间多或少地都留下了青春朝气,神态上还有天之骄子的那种自信和神情。随手的帮忙并有了交流的话题,美女姓Z, 来自上海(复旦大学毕业),我们就照相的技术交流,完成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夕阳叠翠,晴空万里,小东海边上不知名的花开得很娇艳,吐着芬芳,空气中也弥漫着一种旧历年底特有的气氛,浸润着一种欢喜的节庆,海浪轻轻吻着沙滩,不忍离去地在沙滩上来回轻荡。如何能更好的拍出浪花的效果,在暴光速度与快门大少间我们展开积极的探讨,在1/60秒与1/120秒间进行权衡。大东海游人如织,很多人可能认为我们是一对恋人,其实不是,我们只是一场没有结果的邂逅。Z姓美女就住在解放一路的滨海旅店,我们花了1块钱乘2路车从大东海到解放一路滨海旅店。这时我才发现原来解放一路还有一家小小的旅馆,价格也很便宜,房间也很也很干净。接下来的几天,我并成了Z姓美女的专业导游,带着Z姓美女逛了三亚的天涯海角、大东海、鹿回头。在鹿回头给Z姓美女讲爱情故事,引经据典,逗得Z姓美女哈哈大笑。闲聊中得知:Z姓美女是和男友吵架一气之下跑到三亚来散心的。那时我还是个稚嫩的小年轻,谈恋爱的经历都没有,却在滨海旅店与Z姓美女讨论爱情与人生。现在想起来真是好笑,年轻时的那次讨论就像一群太监讨论性生活,那能有自己的感悟,真是荒唐。不过感觉Z姓美女却听的很认真,还认为我的见识很超前,是婚姻问题专家,叫我以后做个婚姻调解服务的管理人员。由于 Z姓美女是仓促出游,准备不足,最后回上海的路费都没有。当时我很大方地借给Z姓美女500元钱,并相互留了地址。Z姓美女很热情地邀请我到上海去游玩,可惜我一直没有机会,未能成行。那时还没有银行卡,汇款都要通过邮局。春节假期过后,我很快就收到了Z姓美女的还款。20多年了,也一直未有Z姓美女的任何消息,如今Z姓美女也人到中年,洗尽铅华,早已过了浮躁的年龄,相信她在上海也一定过得幸福而快乐。滨海旅店的那幢房子还在,旅店却早没了,我也搬到了远离市区的乡下居住,有时偶尔从解放一路经过,也会想起滨海旅店的“太监论政”,在内心也有会意的一笑。  90年代初,三亚这个地方流行打“老虎机”。当时的老虎机主要集中在解放一路,解放二路这边。我对赌博没有兴趣,看着同事将不多的工资输的干干净净,真是不可理喻。老虎机比较有名的有:新建路有家“大富豪”,解放一路临近第一市场二楼也有一家,名字我忘了,然后,在解放二路的新华书店与现在的滨海电影院之间还有一家,里面是“友谊商场”。为了吸引顾客,老虎机店主还搞抽奖。我有个朋友竟然还抽中一台“冰箱”,这在当时也还算是个大件。我所认识的赌徒都没有好的结果,输得妻离子散,夫妻吵架的屡见不鲜。有位同事,因为动用公款打老虎机,输了好多钱,最后被劳教。可见赌博害人之深。成年后,与好多游历外国的朋友谈心,才知道:白种人在拉期维加期赌博,是小赌怡情,并无功利的目的,而且鲜有女同志参赌。而我们这个民族的基因里可能含有赌博的成分,不分男女,都喜欢赌博,大多带有各种功利性。如果政府不管制,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90年代末期以后,老虎机的老板赚的盆满钵满,已金盆洗手,改行做其他行业了,加上政府的管制,现在已不见老虎机的踪影。
  写得真好。。  整个90年代我都在小学 初中。  记得榆林基地小学生是可以随意进去玩耍的。里面很多水果。绝对是个天然的热带水果基地。
  90年代很多人以穿梦特娇为荣
  增长见识,坐等更新。
  上周没电,没有写,下周继续
  楼主好文采,写得很贴切!顶起!
  80年代初,一曲《在哪桃花盛开的地方》丰迷大江南北,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90年代末,《在哪桃花盛开的地方》的主唱蒋大为也曾到三亚来走穴。蒋大为的主唱地点就是现在的解放二路新华书店门口,对面是三亚宾馆,通港大厦。蒋大为主唱的哪天,我们提前来到通港大酒店二楼的中餐厅,以吃早餐名义在窗口看蒋大为唱歌。当时举办方还临时搭了个舞台,下铺有红色地毯,周围有警察进行安保。蒋大为穿一身黑色西装,身材矮小,并不高大。蒋当时现场唱了《在哪桃花盛开的地方》《敢问路在何方》等歌曲。现场也没有人售票,观众都是围起来,好象人并不是很多(可能是那个时候三亚人确实不多),应该是某个公司搞的公益活动。我们在通港大酒店的二楼,居高临下,蒋的举止投足,动作形态看的清清楚楚。应该说蒋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到遥远的天涯海角,并没有半点的紧张情绪。整个演唱会,蒋都表现在放松而安逸。遗憾的是,现场并没有伴舞者,整个演唱会就是蒋一个人的独唱表演。蒋大为大约唱了一个小时后就溜走了。也不知道蒋的这次演唱出场费是多少,看到大把的人民币不知是否象我一样高兴。  90年代,新华书店对面是三亚宾馆。三亚宾馆内环境很幽静,院里有棵很大的榕树,四周是青青的草皮,高高低低的椰子树散布于其间,灯光也不是很亮。偶尔有几对孤男寡女徜徉其间,大多也是野鸡与色狼一样的角色。宾馆四周并没有什么高楼大厦,整个宾馆就是一个安静的小院。有时,我和女友在新华书店逛逛书市,看累了就到对面的三亚宾馆小息一下。我们坐在草地上,一人拿着一杯“椰风档不住”椰汁,仰望星空,指指点点哪颗是牛郎星,哪颗是织女星,想必他们天上的爱情并没有人间这么幸福。银河二边一年的期盼只能换来一天的幸福,虽说是“金凤与露相逢,胜却人间无数”,不过我总感觉这种等待是漫长而残酷的,这种爱情只能出现在天上,尘世间或许真的没有。要不,怎么会有人生出“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感叹,看来,神仙的日子也不过如此。凉风过去,一阵清香,我与女友就牛郎与织女的故事调侃着爱情,也无聊着人生。我说:你看,牛郎在银河岸边等一年才和织女相会,你看牛郎对爱情多么执着,以“牛郎在银河岸边等一年相会织女”为谜面,猜一成语。女友想上也半天也没有想出来,我告诉她:“谜底是:聚精会神”。女友还是不明白,我也不再解释,也不好解释。很多年过去了,三亚宾馆也不见子踪迹,也不知道后面的大榕树是否被迁移?代之而起的雄伟壮观的宝盛广场。新华书店还在惨淡的经营着,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喜欢读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新华书店也没有再现往日人流攒动的场面,多是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来购儿童之类的书,鲜有成年人光顾。在我们这个重视读书,学而优则仕的国度,如今“读书无用论”却又沉渣泛起,不知道是时代的悲哀,还是民族的悲哀。现在女友也收获了婚姻,有了自己的家庭,不知现在想起“聚精会神”的谜底,内心是否会有会意的一笑。  90年代,新华书店隔壁有一家“安达冲印中心”,90年代还没有数码相机,照相全是那种原始的卡片机。“安达”的照相技术和冲印技术在三亚是最先进的。冲印中心每天客流如云,生意兴隆。最有印象的是大厅里有一张美女出浴的广告相片,画面若隐若隐,美女身材丰满,来此冲印相片的人都会在此驻足几秒钟,欣赏这若隐若现的背后深藏的美丽。如今科技进步,各种高档的数码相机已完全取代了以前旧式的卡片机,冲印中心的黄金时代也渐行渐远,而“安达”这块牌子,现在还在坚挺着,那份坚毅和执着,就象可爱的三亚人。  现在的人对四川汶川地震和印度洋海啸可能还有点记忆,2011年的日本东京海啸,我们的电视台24小时不停的现场直播,这种异样的心情其实是一种自卑的表现。日本人在地震海啸面前那种纪律严然,临危不惧的精神,日本民族的那种坚毅守纪,秩序井然的样子,我们的前总理朱容基也大加赞赏,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90年代初期的某年,太平洋地震带活跃,三亚也曾闹过地震,只是大多数人没有印象。闹地震的那年的一个下午,我们外出公干,回来晚饭时就在靠近电影院边上名为“重庆酒家’的川菜馆吃饭。说是酒家,其实就是小平房配几张桌子,餐馆不大,很简易,就象排档一样,陆陆续续有零星的几个人来吃饭。上菜之前我们几个人在一起喝茶聊天吹牛皮,突然,餐桌上的茶杯晃动起来,有一只茶杯晃到桌子边沿马上就是掉下去,茶水也在杯子里晃动。一哥们说“地震了,快跑”。  我们一伙如鸟兽散往门外跑去,有女服务员在跑动过程中摔倒在地上,我们来不及避让便压在她上面,混乱中,有数人并叠在一起,底层的女孩大喊大叫,但无人理会。幸运的是,我们跑出来后,地面并停止了晃动,大家这时才感到是虚惊一场,陆续爬起来。我们神情若定,压在底层的女孩还在痛哭流涕,心有余悸。很多年后,我曾思考:我们这种杂乱无章的求生方式与日本人在地震时那种处惊不惊的心态,简直是天壤之别。日本人小学生在学校长期进行的防灾教育和地震演习,而我们却从来也没有接受这样的教育和演练,在危险面前,即便是成年人,也只能作鸟兽散。
  90年代。。。。闲着没事干,,奶奶时常带着我去三亚湾挖海白和小白螺。。。一粪机下去。。就够一锅的螺汤了!!!!!
  谢谢冷华宫先生,  你说的太对了,是有点固执,而且总是感到自卑,卑微、过于节俭,或许是与童年的生活有关。  很羡慕他人能快乐地生活,快乐地享受生命,享受大自然。
  一个人即便永不还乡,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楼主的字里行间始终交缠着怀乡、爱情、初恋、承诺……  只可惜,时间的秋千荡走了初恋,送来了真实,这就是人生。年少的爱情总是美丽,不染杂尘的清纯。感受得到作者心中遗憾的痛悔,爱而未果的刻骨铭心。那念念不忘的初恋,哪怕她已为人妻,哪怕她娇容已失,她在作者的世界里却始终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
  岁月淹没了你往日的容颜  蝉声带走了你远去的笑声  我珍藏着那张缤纷的书签  年轻的爱情  就象是刻在记忆里的明信片  风光无限,字字经典
  人生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所拥有的,珍惜眼前人,把握触摸得到的幸福才是最实在的。也许,你眼前的糟糠的妻也许也曾经是另一个男人念念不忘的初恋呢。
  初恋,往往因为得不到才会觉得总是美好的,毕竟所有的幸福总是在幻想中比现实中要多。有些人,有些事,每每想起,微微痛过,也就足矣。
  进步的标志不止是物质和精神的进步,还有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和共存。我心中过去的三亚和现在比,物质进步多了,自然环境还好(有蓝天白云,但水不清,树不绿了),精神各有千秋,进步太小。
  上了年纪,闲着没事,总想写的什么,就从自己的青春岁月开始。  90年代初大学毕业,在三亚恋爱结婚生子,见证了三亚的发展。逝者如期,青春离我们渐行渐远,然而,难忘的青春岁月,毕竟是人生最人的篇章,稚嫩但充满激情,憧景明天。今天,我们变得成熟了,却失去了幻想,也丢掉了希望。
  冷华宫: 举报
评论   唉,湖北人总是有点犟吧!   我是海南人。
  关注进展。
  岁月淹没了你往日的容颜  蝉鸣带走了你远去的笑声  我珍藏着那张岁月的书签  回忆曾经花开无果的爱情  守着期待已经遥远的风铃  比风还瘦比歌还真无聊青春  寒鸭点点流水青青梦里魂绕的孤村  月影稀稀孤独徘徊直到黎明
  90年代的大东海还是一位亭亭玉立,充满青春朝气的少女,没有被物质和金钱所侵蚀,纯洁得象一张白纸。整个大东海,东起大东海大门,西至鹿岭路,根本就没有几幢房子,更没有什么时候高楼大厦。大东海大门前并排三棵很大年代很久远的酸梅树,树叶亭亭如盖,当地卖海螺的妇女,挑着担子,多在树荫下等待客人。其实,大东海本地人不叫大海东,叫“三棵树”,皆因三棵酸梅树而得名。大东海路二边有几家饺子馆和士多店,饺子馆起着什么“818,828”之类的名称,士多店也就卖一些相片胶卷之类的东西,往里就是大片的空地。80年代末,南京市政府有领导看到大东海洁白的沙滩,如此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将来一定会发展成旅游圣地,于是投资在大东海建了第一家酒店,就是现在“金陵度假村”。整个90年代,金陵度假村的戏水乐园是很有名的,那时社会相对保守,而且游客也不多,到金陵度假村戏水的都是达官显贵,他们衣着光鲜,举手投足都有一种傲慢的神情,显出无比的优越感。穿着“比基尼”的少女,在游泳池里荡来荡去,荡着青春也荡着高兴,也是一幅美丽的风景。最早的时候,中国跳水队还将“金陵度假村”的戏水乐园作为冬季跳水训练基地,88年汉城奥运会跳水冠军高敏就曾在此集训。90年代初,大东海最高档的酒店里就是现在的“大东海大酒店”,一楼的商务中心有二位漂亮的美女,负责打字。那时我年轻,青春的激素分泌过剩,又没多少事可做,总想找女朋友聊以打发无聊的青春。于是去“大东海大酒店”商务中心闲聊就成了我的主要任务。可惜,商务中心的二位美女志向远大,无论我怎么热情,怎么传递信号,她都没有任何感觉,不来电。时间长了,自然就断了这份向往。很多年后,我在新华书店看到其中一位美女带着老公在书店购书,收获着幸福的爱情;另一位美女则回了老家,嫁人生子,在宁静的小城安静地生活。商务中心有时兼卖点书,年轻时的我还是蛮喜欢读书的,假装自己是个读书人,以便骗得美女的爱情。现在还记得,我在那儿买过二本书,一本刘晓庆的自传《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一本劳轮期的《查泰来夫人的情人》。《查泰来夫人的情人》曾是禁书,当时青春期的我读得还蛮起劲,充满激情,挑灯夜读。现在大部分都忘记了,什么故事什么情人也没有任何印象,只得有“鱼儿在游”的句子,让年轻的我曾想入非非。 “南中国大酒店” 是90年代中期才开业的,当时很高档,里面的服务员都很漂亮,青春靓丽,明显比“大东海大酒店”里的服务员要漂亮许多。后来,“珠江花园酒店”也在大东海开业,慢慢地形成酒店群聚和旅游中心。  在三亚生活的人都知道,90年代初期,海南的房地产泡沫严重,当时我们的工资才400元/月,而房价却上涨至5000元/平米,一年的工资连一个平方米都买不到。现在的地产大亨潘石屹当时就在海南淘金,也在盖房子,不过,这家伙觉醒得比较早,很灵敏,溜得很快,不然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三亚也不例外,受房地产热浪的影响,大东海片区到处都是工地。老板们个个都趾高气扬,大白天眼睛也盯着星星,皮包鼓鼓的,装满希望和人民币。那时我曾与银行打过交道,公司每月要到银行取现金发工资,取现的人在银行排队,不是银行求公司,而是公司求银行。取回来的都是整版连号的百元大钞,全是从金库里直接调拨的。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这话在土豪的身上也不例外。后来,朱镕基副总理主管金融,实施银根紧缩。谁知这一紧缩不打紧,把老板皮包里夹的希望和人民币都紧缩掉了,硬硬的都不见了,只剩下瘪瘪的皮包。老板跳楼的跳楼,外逃的外逃,留下一大堆半拉子工程在大东海。直到90年代末期,政府才对大东海的半拉子工程实施爆破,这才有了现在的大东海广场。爆破时还闹了笑话,第一次爆破的炸弹没有爆,围观的人说这炸弹怎么象鸡蛋一样,让各路电视报社记者大跌眼镜,引来现围观群众的一片唏嘘之声。
  怀念90年代,其实是怀念90年代三亚的房价。  最好的地段(外贸路中),800元(平米)
  90年代初的地震,是我儿时的记忆了,那会儿我也没多大 大概就四岁?地震具体怎么摇晃的我想不起,只记得当天中午吃饭,我老爹突然问我妈:吃饭就好好吃摇什么桌子?我妈答曰没有,可能是火车经过吧,因为就住在老铁路这附近,火车轰鸣而过 家里玻璃窗震动是习惯性的了。接下来的记忆 就是我妈进房间里赶紧收拾家里的存折、首饰,我被我爸抱下了楼,一瞬间全小区的人都聚集了。到了晚上 好像是没动静了 大家也陆陆续续回家了,有些胆儿小的大叔大妈们 干脆就在小区底下铺上草席 挂上蚊帐凑合一夜。记得当时我困的不行,爸妈也很担心 一夜没睡的守着我也守着家,大门开了个通宵,我是在我妈怀里睡着的。他俩就这么守了一晚上 要有个什么事儿拎着我就可以飞奔。
  那时,工人文化宫还是一家免税商场,红旗街是市中心,那时三亚湾还可以在夜里遇见刚刚破壳的海龟,据说海龟一定会回到它出生地产卵,如今估计那批海龟已经断子绝孙了罢。  那时吃小鱼不要钱,到三亚湾给拉渔网的渔民加油鼓劲说吉祥话就好,边网上的鱼随便拿,他们只要网底的收成,总是满满的。
  90年代的某一年,曾闹过一段时间的地震,但后来都没有结果。
  有没有发现,以往九几年的三亚刮台风后,海边都有海螺捡,现在都没有了,太少了  
  网上有谈三亚市工人文化宫的历史和记忆,我把我所看到想到的叙述一下:  工人文化宫是80年代初期政府为重视工人业余生活而建立起来的,全国每一个县城都建有工人文化宫。改革开放初期,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那时,拥有工人身份是一件很牛B 的事情,在工人文化宫的出入的都是衣着光鲜的青年男女,有着很强的社会地位优越感。其实工人文化宫与文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活动内容就是放个电影,办个露天舞会,为年轻人谈恋爱创造条件提供场地,如果硬要与文化扯上关系,则有强奸文化之嫌。我老家的工人文化宫就一露天蓝球场,80年代,全国都流行跳交谊舞,文化宫每到周末都有青年男女在此跳舞。当时社会还相对保守,男女在一起没有更多的亲昵动作,不象现在,年轻人在微信上,QQ空间秀恩爱,公共场所搂搂抱抱的,抓住每一秒幸福的时光享爱情。80年代中期,我刚从农村的到县城上高中,进入青春期,正时情窦初开的年龄,繁重的功课也压抑不住青春的欲望。有时周末,我们几个功课不好的同学并相约到工人文化宫看“大哥哥大姐姐”跳舞,其实就是看美女。有位“大哥哥”把“大姐姐”抱得很紧,有个同学在下面说他们抱得太紧了,被“大哥哥”听到了,挨了“大哥哥”一耳光。那时我们还是学生,胆子也小,再加上对城里人天然的恐惧,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就是“工人文化宫”给我最初的记忆。  90年初我到三亚时,三亚的工人文化宫已不见任何工人的踪迹,只是工人文化宫外面那块牌子还在,里面却是一个露天广场,乱糟糟的,也没有任何文化的影子。文化宫里地面还没有硬化,都是沙子地,四周密密麻麻的坠着各种门面,有开小卖部的,有开小饭馆的,有开发廊理发按摩的。各色人等汇集于此,大多没有多少文化。沙子地面上还搭起了不大的帐蓬,里面搞的也是不很健康的歌舞表演之类的东西。文化宫的入口处,则是摆满了各种彩票和各种什么直码之类的彩票宣传资料。很多年了,我发现,海南人对彩票有着天然的感情,从省城到县城再到乡下集镇,都有人数众多的彩票爱好者汇集在一起研讨彩票信息,很多人乐此不疲。每一个集贸市场都有彩票讲解人在免费讲课,讲课人的讲得人头头是道,听的人如痴如醉,就是不见中奖。其实,只要你认真思考一下,讲彩票的人真要是那么有本事,何不自己去买彩票中奖?何劳费神在这演讲?听课者你把那听彩票课的精神,用来读书,不早上大学了,还在这儿研究什么彩票?总的指望天上掉陷饼,省了拼博的努力,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从彩票这件事看,我们这个民族还处在愚昧的边缘,没有开化,实不为过。喜欢赌的人,省去了拼博努力的过程,喜欢嫖的人,省去了谈恋爱享受爱情的过程,都是急功近利,之徒,总想走捷径。中国人生活了几千年,如果有捷径,早就有人捷足先登了,哪里有轮到我们这辈的道理。文化宫里的彩票和发廊为喜欢赌与嫖的人提供了场所,这与文化真是没有半点关系。不过,我感觉,喜欢赌和喜欢嫖的人,他们生活可能会更快乐一些,率性地生活,没有太大的压力。我在三亚生活已有20多年了,与工人文化宫几无亲密的接触。唯一的一次是90年代末期有一年的中秋,工人文化宫举行猜灯谜比赛,年轻时的我对猜谜还有兴趣,带着孩子去逛了下,里面乱槽槽的样子丝毫没有任何变化,也没有见猜谜的组织者,不到几分种就出来了。这也许是文化宫唯一能与文化沾上的边的事。后来,三亚的开发如火如荼,文化宫也变得面目全非,代之而起的是高楼大厦和高档信宅小区,文化宫的名字只能留存在象我这样上了年纪人的记忆里,成为老三亚人无聊的谈资。
  面对说不尽的太平盛世,看不够的繁华夜景,在肉欲流行的今天,我们这些现代人在物质的重压下,早已没以灵魂的栖息地。没有信仰,没有理想,只有金钱,在灵魂的深处都在向往渴望那种纸醉金谜的生活,很难做到物我二忘,所以,我们缺少快乐,而总在渴望快乐的生活。
  天涯海角是三亚的名片,我最初对天涯海角的理解还是一个成语,并没有旅游景点的意思。90年代初,我刚到三亚,还没有去过天涯海角,对天涯海角在哪儿也无从知晓。晚上在单位看电视,电视里有黑社会老大威胁老二时说:“你就是跑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把你抓回来”。大伙都是会意的一笑,黑社会老二要是跑到天源海角来,再往前就是茫茫大海,到了天尽头,无路可走了,还能往哪儿跑。我想能混到黑社会老二,智商一定是不低的,断然不会跑到天涯海角来就束手就擒的。不过,90年代末,有个叫马加爵大学生,杀死了同学之后,跑到天涯海角,被三亚公安局抓获了。有消息说举报者是一摩的司机,获得了政府10万人民币的奖励。我想马加爵的智商肯定不如黑社会老二的智商,黑社会老二知道天涯海角已是天尽头,无路可走了,除了束手就擒,别无他策。所以电视里黑社会老二最终没有跑到天涯海角而得以善终,而马加爵跑到天涯海角来却身陷拘留所最终未能逍遥法外。可见,在重大问题上,智商还是蛮重要的。  我和天涯海角的第一次接触是在90年代初期。那时天涯海角大门外空荡荡的,没有几辆车,游客也不多。进大门有一条长长石板路直到海边,临海边有座汉代将军马援的雕像。来海南之前,我对海南的历史并不甚了解,也不知道何为“五公”,何为“六公”?。到天涯海角后才知自马援始海南才纳入帝国的版图,看来马援的南征北战为中华民族的生存拓展了辽阔的空间。马援手握长枪,骑着战马,双眼凝视南海,2000多年后还在为我们站岗放哨,真是位敬业的将军。再往前就是大海,海边沙滩清澈,大小石头杂乱其间,在海浪的冲激下都挺着圆圆的大肚子,光滑而没有棱角,就象我们可爱的官员一样。沙滩上兀立着一块大沙头,就是著名的“南天一柱”。“南天一柱”并不高大,徒有其名,我想应该是女娲补天时随手丢下的一块碎石,被哪位落迫的文人骚客画龙点睛,才有今天的美景。另一块石头上的“海判南天”,是清雍正年间,县今程哲率幕僚刻上去的,年代并不是太久远。旧时的县令都是文化人,至少是举人出身,受过良好的儒家教育,大多清正廉洁,不象现在的干部,没有信仰(表面的信仰**主义),没有底线,一个小小的9级干部,贪污上亿。程哲不经意的题刻,为三亚人民带来大量的人民币,这才是真正父母官。海边往东(三亚方向)是没有开发的滩头,几块石头和向几棵三角梅树交映其间,不是一片处女地。往西是一条便道通向天涯海角,天涯海角巨石前也只有稀稀拉拉的不多的游客,有胆大的游客攀上石顶,鸟瞰大海,大喊大叫。巨石后面是郭沫若60年代游天涯海角时题词,“天源尚非远,海角尚有天”,刻在一块小小的墨色石头上,,字迹很小也很潦草,不象在大家的手笔,大多数游客并没有太多的注意。整个景区就这么一点东西。我参观以后,感觉这与“天尽头”没有太大的关系,道路四通八达,人口也很密集。后来我想:在过去交通并不发达,天涯海角周围也没有良田,四周应该是荆棘丛生灌木如林,所以能到天涯海角一定不是一件容易事。如果犯了事,跑到这儿藏起来,神不知鬼不觉的,枕着大海听着涛声,也是神仙日子。90年代末期后,景区里才搞了好多小商铺,有卖望远镜的,有与孔雀照相的,往天涯方向还修了个海洋馆,最后也不了了之。有一年景区不知是从哪儿引进了一批大象,在“南天一柱’的边上每天都是有大象表演,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么个庞然大物,心里还些发悚。整个90年代,天涯海角游客并不多,游人之中还夹杂着一些算命算卦的。有次我陪医科大学的教授到天涯海角游览,碰到一湖北来的中年女子算命。中年女子竞然鼓动教授算命,教授很大方地给了她200元钱,说是心理咨询费。沙滩上还有好多黎族小女孩提着海螺叫卖。进入21世纪后,基本就没有再去过了,每次从天涯海角大门经过,看到外面停满意了旅游巴士,大门也变得高大气派,里面游人如织。当年叫卖海螺的小姑娘也长大成人了,不知嫁了没有,是不是还象当年一样快乐。
  天涯海角,一年收多少钱?
  关注进展。
  女大十八变,  长大了,该嫁人了,是不是也像当年一样快乐!!
  还有文化宫,百乐门……  
    水居巷口的吊脚屋,见证了我的爱情,也淹没了我的爱情  逝者如斯,吊脚楼还残存当年的模样,爱情却已随风远去,登陆在被遗忘的角落,孤独地哭泣。
    当年的小木船已换成铁甲船,  当年的青春岁月也随着小木船一样,早已流落到遥远的地方,旧时的物记已不见岁月的踪迹,那沧桑的海水还在,不过,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
    轮渡的码头还在,全然没有旧时的影迹,也没有当年的喧闹与拥挤。  人到中年,铅华洗净,多了成稳,少了浮燥,记忆中的那段青春,依然的最美的回忆。
    当年承载我们爱情的“钢朵拉”也不见了。小小的“钢朵拉”承载了我们的爱情,也承载了我们的青春,却装不下我们的希望。是我们太贪婪,还是“希望”太沉重?如果时光重来,“钢朵拉”还能承载我们的幸福和快乐吗?
    曾经繁华的新中国城歌舞厅,也失去的往日的容颜,风光不再
  上世纪90年代,三亚发展比较好的就是解放一路周边,水居巷和文化宫那片,因为是海港,就有各路人,渔民、打工仔等,流动人口多且杂,充着廉价妓女和毒品交易。那双子半拉子工程楼,卖给鸿洲地产后,拆的时候还搬出好几具干尸,还是长毛的,估计就是当年附近从事卖肉的妓女,吸毒死或者仇杀死……还有当年号称三亚最高的擎天半岛,也是吸毒仔的天堂,后来房地产再热,重新开发,叫榆林基地的战士去搬的尸骨,听说有十多具……那楼盘几年前居然还卖得这么火~!
  90年代末期,解放一路与榆亚路交点处,还有一幢房子发生火灾,死了好几个人,后来这幢房子也拆了。
  吊脚屋好熟悉!
  东北候鸟来海南了,我们的工资涨了?房价降了吗?菜价低了?我们的生活水平真的提高了吗?这些都没有,他们来了,只会给我们海南抹黑!   
  楼主说的是事实,我是80后的,土生土长的三亚市,90年代的三亚和如今的三亚根本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现在的三亚,概括就一个字:乱。
  90年代的三亚,集纯真、善良、美景以一身,仿佛情犊初开的少女,充满迷人的朝气。黎明时分的海岸线安静祥和的气息伴着柔润的涛声,让人心旷神怡;早晨的街市中杂乱不堪的喧闹时有传来阵阵纯粹欢笑,是本地人发自内心而随心所欲的表情流露;午后的茶座里休闲娱乐的方式显现出生活的千姿百态;黄昏的渔港码头上来回穿梭着勤劳忙碌的“鱼人”,如同蚂蚁一般;掌灯时刻的霓虹灯五颜六色闪烁着浪漫和诱惑,各地游子尽情享受着天上人间的心境;夜深人静时的海天交界处,渔火点点笼罩着椰树摇曳的梦。您说,怎不怀念已然逝去的旧三亚?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曾经的朋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