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韦纳的三维度六因素成败归因理论的六因素模式

出自 MBA智库百科()
韦纳的归因理论(Weiner's Attribution Theory)
  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理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常提出诸如此类的归因问题,如:“我为什么成功(或失败) ”“为什么我生物测试总是考不过人家”等等。美国心理学家(B.Weiner,1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
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
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
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
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
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
其他,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
  以上六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纳入以下三个向度之内:
  1、因素来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则均为不稳定者。
  3、能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为力。
  韦纳等人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把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以后的考试还会期望失败;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那么以后的考试就不大可能期望失败。这两种不同的会对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韦纳的归因理论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
  1、人的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
  2、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
  3、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韦纳将以上因素和三个维度结合起来,组成如下“三维度模式”,见下表。
  归因的三维度模式
三维度内部的外部的
稳定的不稳定的稳定的不稳定的
不可控的可控的不可控的可控的
四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
  韦纳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划分成三个维度,比海德的思想有所发展,并且有助于人们对成就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他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一个人把考试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那么以后考试还会预期失败,这是因为能力是一个稳定性的原因;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那么以后考试就不大可能预期失败,这是因为运气是一个不稳定性的原因。
  有成就需要的人会把成就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不甘于失败,坚信再努力一下,便会取得成功。相信自己有能力应付,只要尽力而为,没有办不成的事。相反,成就需要不高的人认为努力与成就没有多大关系。他们把失败归因于其他因素,特别是归因于能力不足。成功则被看成是外界因素的结果,如任务难度不大、正好碰上运气等等。
  作为对成就需要理论的一个补充,归因理论特别强调成就的获得有赖于对过去工作是成功还是失败的不同归因。如果把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就会增强今后努力行为的坚持性。反之,如果把成功与失败归因于能力太低、任务太重这些原因,就会降低自身努力行为的坚持性。运气或机遇是不稳定的外部因素。过分地归因于这一因素会使人产生“守株待免”的坚持行为,也是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所不屑为的。总之,只有将失败的原因归因于内外部的不稳定因素时,即努力的程度不够和运气不好时,才能使行为人进一步坚持原行为。
  韦纳认为,教育和培训将使人在成就方面发生激励变化并促进激励发展。培训的重点是教育人们相信努力与不努力大不一样。
韦克难.第五节 归因理论(P368).《管理心理学》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4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5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韦纳的归因理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当前位置: >>
>> 2016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6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刘娜娜;高莲中;
民办大学英语学习者成败归因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背景归因理论最初是由海德(F.Heider,1958)在《人际关系心理》中提出来的。海德指出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需要、情绪、兴趣、态度、信念、努力程度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他人的期望、奖励、惩罚、指示、命令,天气的好坏、工作的难易程度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1974)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如果将此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可组成如表1所示的归因模式。表1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维纳(1980)还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感;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感到生气。在稳定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同样会产生自豪感,从而提高动机;归因(本文共计3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6.00元/期全年定价:4.00元/期 共24.00元
      韦纳三维度归因模式_百度百科
韦纳三维度归因模式
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韦纳将以上因素和三个维度结合起来,组成如下“三维度模式”,见下表。
归因的三维度模式
纳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划分成三个维度,比海德的思想有所发展,并且有助于人们对成就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他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一个人把考试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那么以后考试还会预期失败,这是因为能力是一个稳定性的原因;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那么以后考试就不大可能预期失败,这是因为运气是一个不稳定性的原因。
有成就需要的人会把成就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不甘于失败,坚信再努力一下,便会取得成功。相信自己有能力应付,只要尽力而为,没有办不成的事。相反,成就需要不高的人认为努力与成就没有多大关系。他们把失败归因于其他因素,特别是归因于能力不足。成功则被看成是外界因素的结果,如任务难度不大、正好碰上运气等等。
作为对成就需要理论的一个补充,归因理论特别强调成就的获得有赖于对过去工作是成功还是失败的不同归因。如果把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就会增强今后努力行为的坚持性。反之,如果把成功与失败归因于能力太低、任务太重这些原因,就会降低自身努力行为的坚持性。运气或机遇是不稳定的外部因素。过分地归因于这一因素会使人产生“守株待免”的坚持行为,也是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所不屑为的。总之,只有将失败的原因归因于内外部的不稳定因素时,即努力的程度不够和运气不好时,才能使行为人进一步坚持原行为。
韦纳认为,教育和培训将使人在成就方面发生激励变化并促进激励发展。培训的重点是教育人们相信努力与不努力大不一样。
.mbalib[引用日期]
.mbalib[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维度六因素图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