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积累率为什么有外部性

当前位置: >>
经济增长及其因素
西方经济学基础第十二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第十二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一、经济增长与其根本特征㈠什么是经济增长 ㈡各国经济差异看增长劳动力、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经济增长源泉 劳动力 资本、㈠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㈡经济增长常规因素 ㈢决定因素――技术进步、制度因素三、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㈠鼓励储蓄和投资 ㈡保护知识产权和鼓励研究开发 ㈢政治稳定(制度因素) ㈣重视教育 第十二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一经济增长与其根本特征 ㈠什么是经济增长 1、概念 经济增长(李善民P488):指一国家或地区一 定时期内(通常一年)产品和劳务的增长。即 是一种产量的增加,可以用总产量GDP表示, 通常用人均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是一个量的概念,而 经济发展是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从广泛 意义上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 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 和制度结构总体进步。 第十二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一、经济增长与其根本特征㈠什么是经济增长 3、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水平的 一种波动(通常以国民收入来 代表),它形成一种规律性模 式,即先是经济活动的扩展, 随后是收缩,接着是进一步扩 张。 经济增长:主要是指在长期条 件下,社会生产能力提高所带 来的国民收入增长,而不是指 现存的生产能力(资源)利用 率的提高所带来的国民收入的 增加(经济周期)。 第十二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一、经济增长与其根本特征㈠什么是经济增长 4、经济增长率计算公式: 、经济增长率计算公式: 经济增长率: ⑴经济增长率:rt=(Yt-Yt-1)/Yt-1 年平均增长率: ⑵年平均增长率:lg(1+r)=lgYt - lgY1 n 式中r 表示t年的增长率 表示t时期的总产量 年的增长率, 时期的总产量, ⑴ 式中 t表示 年的增长率,表示 时期的总产量, Yt-1表示 的总产量。 表示t-1的总产量 的总产量。 代表年平均增长率, ⑵式 中r代表年平均增长率,Yt代表最后一年的 代表年平均增长率 国民生产总值, 代表第1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 国民生产总值,Y1代表第 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 年代表年份。 值,年代表年份。 第十二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一、经济增长与其根本特征㈡各国经济差异看增长 经济增长的累积效应 为什么不同国家间富裕程度相 差如此之大?经济增长率的不 同是解开谜底关键。不要小看 人均GDP 2%的年均增长。美 国经济家曼昆教授,用70规则 说明小小增长率对长期经济发 展产生的影响。 ――GDP年增长率为X%,则 GDP在70÷X年内翻一番。也 就是说,GDP2%的年均增长, 它意味着人均收入(GDP)每 35年翻一番。增长率1%1002%1003%1005%1007%100年份 01011112213516520130135182246448817501652724481218331270201406781331213429100272739200914841109660 一、经济增长与其根本特征 ㈡各国经济差异看增长我们看一些实例,例如日本,从年人均GDP 增长率是2.81,1890年它的人均GDP低于阿根廷,并且 大约是美国人均GDP的1/3多点。但凭借2.81%增长率, 100多年后的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超级经济大国。而1900- 2000年间经济增长率只有1.16%的孟加拉仍处于落后贫穷 的境地。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劳动力、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经济增长源泉 劳动力 资本、㈠经济增长理论概述二战以后,由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社会主义兴起,并在20 世纪80年代前,经济增长以高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速度发展,以1965 -1980年为例,苏联年均增长率是5.8%、中国6.4%、民主德国4.9 %,对应的资本主义发达国,美国2.7%、英国2.1%、联邦德国3.3%。 由此激起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对于经济 增长关键原因分析,普遍终落在劳动力、资本、技术这三种要素身上。 代表公式,可用生产函数表示为: Y=Af(L,K),其中Y表示总产量,L表示劳动投入量,K表示资本投 入量,A表示技术状态。 其中具代表性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模型,1956 新增长理论――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1986)、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 型(1988)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 资本、 劳动力、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㈡经济增长常规因素综合归纳一下,经济学家们对于经济增长常规因素如下:1、投资与资本积累 物质资本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 建筑存量,简称资本。 常识告诉我们,工具和设备能提高工人的 生产率(生产率提高是经济增长基本特征, 高生产率自然单位产量增加,人均GDP也 增加。) 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 资本、 劳动力、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㈡经济增长常规因素1、投资与资本积累 研究结果表明:高资本存量是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 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与投资是相关的。投资占GDP比例较大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率往往也高。例如新加坡 和日本,把相当于GDP35%用于投资,所以两国经济增长率超过6 %。而卢旺达和孟加拉,仅用不到GDP的5%用于投资,经济增长 率不到1.5%。 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 资本、 劳动力、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㈡经济增长常规因素2、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通过教育、培训和实际经历获得知 识和技能。人力资本虽然不象物质资本那样具有可直接观 察的性,但它同样对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水平产生重要的影 响。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特别重要, 因为它具有正外部性。 人力资本也需积累和投资,只不过它是以教师、图书馆和 学习时间为形式投入。 例如: 美国、加拿大是最早由政府提供基础教育的国家,19世纪 中,美加成年白人识字率达90%;反观南美洲诸国如古巴、 阿根廷成年白人识字率只有20-30% 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 资本、 劳动力、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㈡经济增长常规因素3、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 地、河流和矿藏。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与不可再 生的。例如石油是不可再生,它是自然界在几千万 年中形成的。 自然资源具有先天禀赋性,在某种意义上,富国 之所以富裕具有某种幸运的含义。自然资源的差别 引起了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一些差异。例如,中东 的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它们所以富有是因为它们 正好位于世界上最大储油区(地下蕴藏丰富石油)。 但虽然自然资源很重要,但它对一国经济增长作 用有限。例如日本尽管自然资源不多,但目前仍是 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 资本、 劳动力、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㈡经济增长常规因素4、开放与国际化 ⑴贸易能够提高本国消费者的生活水平; ⑵贸易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出口都是有资源比较 优势产品,而进口是资源比较劣势的产品,因此贸易还 提高双方资源配置效率。 ⑶贸易会带来许多“溢出”效应――先进管理及技术的 示范效应;推动国内同行企业提升竞争力,促进国内外 信息技术交流等。 但20世界50-60年代很多发展中国实行进口替代的内向 型政策,试图通过保护支持国内企业,实行闭关政策。 当时保护幼稚产业论是十分有影响的。但从几十年的经 济发展绩效分析,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出口导向 的外向型政策――减少贸易限制,从参与全球经济体系 过程中学习,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改革开 放就是典型。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 资本、 劳动力、技术进步、 ㈢决定因素――技术进步、制度因素 决定因素 技术进步1、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只有储蓄积累而没有技术进步的经 济,其增长过程存在上限,即在某个高收入会停滞,实 现经济持续增长必要条件是加入技术升级因素。技术进 步是现代经济长期增长的持久发动机。 技术知识是懂得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技术进步 把技术知识运用到生产和服务获得,提高经济活动的效 率。 例如,100年前,大多数美国人在农场干活,这是因为农 业技术落后,要求大量的劳动投入才能养活所有人。现 在,由于农业技术进步,少数人就生产足以养活整个美 国的农产品。这种技术变革使大量劳动解放出来,从事 工业和服务业的生产。(卢锋370)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 资本、 劳动力、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1、技术进步 、 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 技术知识与人力资本具有紧密联系,但又有重要区别。 技术知识反映了一社会对于事物存在和运行方式的理解, 人力资本则是指劳动者掌握技术和知识的能力,或者说 是这种理解传递到劳动者的一种状态。 曼昆教授这样比喻:技术知识是高质量的教科书,而人 力资本是人们用于阅读这本教科书的时间量。工人的生 产率既取决于人们可以得到的高质量的教科书,又取取 决于他们用来阅读教科书的时间量。一战后,美国劳动人口增长不多,但美国发达教育提高劳动力的质 量。据索洛估算,1909――1949年,美国人均产量增长1.8%中, 1.49%来源于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 资本、 劳动力、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决定因素――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 ㈢决定因素――技术进步、制度因素2、制度因素 ⑴制度: 是指用来规范人类行为的规则,这些规则涉及人类社会、 政治及经济行为。制度分为正式的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由权力机构制定和实施的,由法律、法规等 组成。 ⑵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 ①降低交易费用:一方面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减少社会 生活中的摩擦与冲突,以免由此带来的效率的损失,另 一方面它使人民对未来形成较合理的预期,降低不确定 性。 ②诺斯(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推动经济增长最 终因素。尤其是产权制度的确立。 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 资本、 劳动力、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决定因素――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 ㈢决定因素――技术进步、制度因素2、制度因素 ⑵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以诺斯和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有效率经济 组织(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但有效率组织的产 生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产权,以便对人的经济 活动造成一种激励效应“,根据对交易费用大小的权衡, 使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 产权被提到一个重要位置,产权是价格机制发生作用的 基本前提,前面我们在外部性提到,解决公共资源外部 性一个好的方法就是界定产权,一旦界定产权,就是社 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社会利益与私人利益相一致,价格 作用就能发挥。(例国有资产流失;为什么18世纪工业 革命没发生在中国。)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 资本、 劳动力、 决定因素――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 ㈢决定因素――技术进步、制度因素⑶政府与市场――计划与市场的选择 ①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政府是制度提供者,在经济社会中必须厘定政府与市场 边界,从而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 通过微观经济学学习,我们知道,政府在市场机制不能 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提供公共 物品,反对垄断,对外部性,政府采取税收、管制,明 确产权,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等。 但是政府在某些领域适度干预市场,并不等于政府完全 代替市场。从以上经济学理论学习,以及历史的经验表 明:计划经济遏制市场经济活力,存在难以克服信息处 理与协调困难,因此长期绩效不如市场经济制度。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 劳动力 决定因素――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 ㈢决定因素――技术进步、制度因素2、制度与政治稳定 、 ⑶政府与市场――计划与市场的选择②市场机制作用:激励与协调 市场机制作用: 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至少具有两方面基本作用:激励作用与 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至少具有两方面基本作用: 协调作用。 协调作用市场机制的积极功能之一:在于它提供创新激励。从经 济学角度看,创新激励和创新动力取决与创新给主体带 来的净收益。一般而言,支配人们经济活动的动机,有 关个人利益部分,通常占有重要甚至主要的地位。换言 之,不管一项创新本身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社会福利, 但如果不让行为主体从中获益,创新激励仍然会不足。 市场机制的积极功能之二:通过价格的准确传递信息, 协调供需各方达致均衡,从而使资源配置效率最优。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三、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 ㈠鼓励储蓄和投资 既然我们知道资本积累与投资,是促进经 济增长和提高一国经济社会水平的因素, 那么政府应该鼓励储蓄。但同时我们要知 道,资本积累所引起的增长并不是免费的 午餐:它要求社会牺牲现期物品与劳务的 消费。 三、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㈠鼓励储蓄和投资1、吸引国外投资。提高储蓄率使投资增加,必然要牺牲本国当前消费,但这并不是唯 一方法,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增加投资吸引外国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国内 公司到国外上市融资)。无论哪种方式都会提高 资本输入国的生产率。 即使来自外国投资,其部分收益要流回外国所有 者手中,这种投资还是增加了输入国的资本存量, 这就提高生产率和工资;此外来自国外投资也是 落后国学习先进国开发并运用先进技术的一种方 式。 三、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㈠鼓励储蓄和投资 2、人口增长抵消经济增长 新古典增长理论分析指出,人口增长会影 响资本积累带来的经济增长。因为工人数 量的迅速增长迫使资本存量更稀薄地分摊。 换句话说,当人口迅速增长时,每个工人 装备的资本减少,每个工人分摊的资本量 减少,引起低生产率和人均GDP的降低。 因此对于发展中国,控制人口增长率也是 提高经济增长的一个办法。 三、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㈠鼓励储蓄和投资3、资本存在边际收益递减与追赶效应 同时发展中国家鼓励储蓄投资要注意:资本也会 受到(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制约。 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 从增加的一单位资本中生产的额外产量减少。换 句话说,在工人已经用大量资本存量生产物品与 劳务时,给他们增加的一单位资本所提高的生产 率是微小的。随着高储蓄率使积累的资本更多, 从增加的资本中得到的收益一直在减少,因此增 长放慢。也就是说,不断地提高储蓄率,并不会 使经济增长率持续增加。 三、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㈠鼓励储蓄和投资3、资本存在边际收益递减与追赶效应 、追赶效应:在其他条件相同下,如果一国开始教穷,资 本增加带来投资增加,使该国经济容易出现于迅速增长, 这种初始状况对持续增长的影响称追赶效应。 因为在落后国家,工人甚至缺乏原始的工具,因此生产 率极低。少量的资本投资会大大提高这些工人的生产率。 对于富国,由于每人资本量已如此高,所以增加资本投 资对生产率只有较少影响。这也是受资本边际收益递减 的规律影响。 (举例,美国与韩国,曼昆几点解释:为什么后起国经 济增长率高于发达国。 )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三、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㈡保护知识产权和鼓励研究开发技术分两种――普通技术 普通技术:即一旦个别人发现并使用, 其他人容易模仿与掌握,它变成一种常识。另一种专利 专利 技术,它在一定时期内由个别厂商拥有。例如某制药公 技术 司发明了一种新药,专利制度暂时给予该公司排他性地 生产这种药物权利,一旦专利期满时,其他公司也能生 产。⒈保护知识产权 由此,对于后一种技术,政府应彻底保护企业知 识产权,创造良好的激励机制,知识产权受不到 保护,人们无创新动力。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三、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㈡保护知识产权和鼓励研究开发 另外西方发达国用减税方法,鼓励企业从事研究与开发。 ⒉鼓励资助普通技术及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很大程度是一种公共物品,具有正外部效应, 例如重大基础理论发展,引起科技进步,从而对国民经 济产生巨大推动。(爱迪生,爱因斯坦发明)许多军事 国防技术作为基础技术,它一旦转入民用对经济产生巨 大促进作用。 我们知道公共物品,就是意味一旦一个人发现了一个思 想,这个思想就进入社会知识宝库,而其他人可以免费 使用。这种外部性,使基础研究资源较少(曼昆P190 上)。为此,政府在鼓励新技术研究和开发中也应大力 支持。通过资助基础研究。 ㈢政治稳定(制度因素) 政治稳定(制度因素) 政治稳定无疑也是促使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 上面已详细说明。举台湾,库兹涅茨经济增长三含义。 ㈣重视教育 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成功至 少和物质资本投资同样重要。在美国,从历史上看,每一年 正规教育使人的平均工资增加10%。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特别重要,因为 人力资本带来正的外部性。例如一个良好教育人,会产生一 些关于如何最好地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新思想。如果这些思想 进入社会知识宝库,从而每个人都可以利用,那么这种思想 就是教育的外部收益。因此正规教育的社会收益远远大于个 人收益。这证明以公共教育为形式的大量人力资本投资补贴 是正确的。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三、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
赞助商链接
关于湖南省经济增长因素的主成分分析摘 要: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影响湖南省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然后运用 SPSS 17.0 软件 分析影响湖南省经济增长因素的主成分, 并...为理解这些差别,我们需要研究影响经济增长 的主要因素及其产生影响的机制。本文综合了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最新成果, 简要分析了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是研究影响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然后根据这些常见因素 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来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企业;经济发展;常见因素;对策 企业在我...3 3 3 4 4 5 5 5 5 6 7 9 2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 举世瞩目。 经济...经济增长直接因素摘要: 经济增长是各国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 学者们一直在理论上探寻经济增长的成因以促 使目标的实现。 本文通过探讨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结合促进经济...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有:()。 A.投资量 B.劳动量 C.生产率 D.技术进步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B, C
解析 技术进步是通过提高生产率来...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赵忠岩 郭建国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5 年第 02 期 摘要:利用广东省 21...主义与当代 浅谈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摘要:本文从经济和人文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这种种因素发展出现代跳跃式的西方文化, 以民主、 自由、法治、科学、技术和...学号:2012512xxx 本科学年论文系(院) 专姓业名 工商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 XX 论文(设计)题目 浅析中国旅游经济增长 的因素及发展趋势 指导教师 XXX 成绩 职称 讲师...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得益于哪些因素 呢? 经过仔细的分析之后,得出结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有四 个:出口、投资、国家宏观调控和消费。在改革开放的前期,...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人力资本的外部性与行业收入差异
下载积分:580
内容提示:人力资本的外部性与行业收入差异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03:27:1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58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人力资本的外部性与行业收入差异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供给的内生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用_博士论文_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供给的内生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用
关键词: &&&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26次
引 用: 0次
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增长率由改革开放前()的6.1%提高到9.8%(),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3.3%,超过了日本曾经创造的连续29年平均增长9%的世界纪录。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以至于对中国之迷的探究成为了20世纪末以来最热门的话题。是什么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这种高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当前对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主要从要素供给的总量方面展开,仅有少量研究从一定角度分析了要素供给的结构因素对产出增长的影响,但这些分析中对要素供给结构因素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而从要素供给结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的角度还没能全面展开,其结论对中国经济增长历程的解释也就不够全面和深入。因此,要理解中国经济增长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就必须探究中国生产活动中要素供给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以及速度问题。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本文首先定义了要素供给内生结构的内涵:生产活动中要素供给的内生结构是指那些决定了生产过程和产出特征的、由经济系统内生决定的要素投入结构。由于、是现代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两种投入要素,因此本文所指要素供给的内生结构即指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供给的内生结构。其次,本文进一步界定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内生结构的范畴,将二者的内生结构细分为“联合内生结构”、“存量结构”和“产业分布结构”。随后,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中国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供给的这三种内生结构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即:从理论上分析了长期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供给联合内生结构的必要条件,并通过建立svar模型分析了中国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供给的联合内生结构性质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二者供给的联合内生结构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某些制约,即当期人力资本积累对物质资本积累有正的外部性,但当期物质资本积累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外部性为负,这制约了人力资本积累的增加,并已经开始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在规模报酬递增生产函数条件下分析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供给的存量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其结论表明二者存量结构变量φt能够对产出增长产生直接正影响,由于φt的增长意味着物质资本的相对较大积累,这就能够解释改革开放以来以物质资本扩张为主要特征的要素供给结构为何能够支撑多年的中国经济高增长,对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结论与理论模型相吻合,只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供给的存量结构因素对产出增长的影响力出现了较快的下降;在逐步回归法和状态空间模型方法基础上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供给的产业分布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产业分布结构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合计仅为9.6%,特别是物质资本供给的产业分布结构变动因素对产出增长的弹性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的长期中甚至为负数,对经济增长形成了制约。总之,对中国经济增长历程的分析表明要素供给的总量因素特别是物质资本积累的扩张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供给的内生结构因素,包括二者供给的联合内生结构、存量结构、产业分布结构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较多地表现为制约作用,探究其原因,中国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的非均衡是造成这一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现代社会普遍认为人力资本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中国当前这种依赖物质资本积累推动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亟待改变。在今后的发展阶段中,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积累先行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以及实现对发达经济体赶超的重要前提。但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先行积累不能盲目的追求量的增长,而是要遵循生产活动中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匹配的生产规律。所以,本文认为今后中国宏观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的制定必须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内生结构的优化为目标,并在当前人力资本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总量和结构调整。
摘要&&4-6Abstract&&6-11图表清单&&11-13第一章 绪论&&13-26&&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3&&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9&&1.3 核心概念界定&&19&&1.4 研究方法&&19-22&&1.5 研究内容、结构及技术路线&&22-26&&&&1.5.1 研究内容&&22-23&&&&1.5.2 论文结构&&23-24&&&&1.5.3 技术路线&&24-26第二章 、计量&&26-38&&2.1 人力资本计量&&26-30&&&&2.1.1 人力资本计量的主要方法&&26-27&&&&2.1.2 人力资本计量的其他途径&&27-29&&&&2.1.3 中国人力资本计量&&29-30&&2.2 物质资本计量&&30-35&&&&2.2.1 资本存量与永续盘存法&&31&&&&2.2.2 中国物质资本计量&&31-35&&2.3 中国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计量制度探讨&&35-37&&2.4 本章小结&&37-38第三章 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供给的联合与&&38-50&&3.1 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的相互关系&&38-40&&3.2 理论分析&&40-42&&3.3 实证分析&&42-48&&&&3.3.1 svar 模型分析&&42-46&&&&3.3.2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46-48&&3.4 本章小结&&48-50第四章 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供给的存量结构与经济增长&&50-62&&4.1 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供给的存量结构&&50-51&&4.2 理论分析&&51-55&&&&4.2.1 基于规模报酬不变生产函数假设&&51-53&&&&4.2.2 基于规模报酬递增生产函数假设&&53-55&&4.3 实证分析&&55-61&&&&4.3.1 状态空间模型分析&&55-58&&&&4.3.2 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58-61&&4.4 本章小结&&61-62第五章 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供给的产业分布结构与经济增长&&62-72&&5.1 中国经济增长的总量与结构分析&&62-65&&&&5.1.1 总量指标&&62-64&&&&5.1.2 结构指标&&64-65&&5.2 要素积累、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65-70&&&&5.2.1 增长回归分析&&66-68&&&&5.2.2 状态空间模型分析&&68-70&&5.3 本章小结&&70-72第六章 内生结构优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宏观政策选择&&72-87&&6.1 人力资本驱动经济增长的国际经验&&72-73&&6.2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宏观基础&&73-79&&&&6.2.1 中国物质资本积累的变迁趋势&&73-76&&&&6.2.2 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变迁趋势&&76-79&&6.3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宏观政策选择&&79-85&&&&6.3.1 优化财政支出在物质、人力资本投资之间的分配&&79-80&&&&6.3.2 优化人力资本投资的产业、部门结构&&80-81&&&&6.3.3 重点开发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人力资源&&81-84&&&&6.3.4 完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制度&&84-85&&&&6.3.5 通过就业平稳增长促进人力资本积累&&85&&6.4 本章小结&&85-87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87-91&&7.1 论文主要结论&&87-88&&7.2 论文创新&&88-90&&7.3 论文不足与展望&&90-91参考文献&&91-98致谢&&98-99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99-100附录 1 第三、第四章实证分析数据计算&&100-104附录 2 第五章实证分析数据计算&&104-105
,F124.7;F224
,F127;F224
,F127;F224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原始积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