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的x264编码器是否会与显卡有关

> 全是极品硬件 编辑实战攒X58吓人HTPC
全是极品硬件 编辑实战攒X58吓人HTPC
另类应用解读 X58非主流高清应用
&&& 显然,高清发烧友对于视频播放质量和要求比普通的电影爱好者要更高,为此他们会购买性能更加出色的、不菲的显示设备等等。对于这类用户来说,如果播放高清,往往会抛弃硬解的方式,转而采用兼容性最好的处理器纯软解的方式。当然,这么做无疑在播放那些高规格的1080P高清视频时,对的硬件配置和要求会更高。
&&& 而且随着诸如蓝光1.1规范中“画中画”(PIP,Picture in Picture)技术的应用,等同于同时播多部高清的情况也开始出现,近期发行的《太阳浩劫》、《3》中都提供了画中画功能。类似情况可能变得越来越流行,这自然再次对播放高清提出了新课题,这次我们就同时播放多部高清的情况展开今天的话题。
非主流顶级高清应用正在进行……
&&& 一旦选择了处理器纯软解,播放高清的任务就变得不那么轻松了,要是再同时播放多部,那对处理器的运算要求自然成倍提高。现在最强的电脑莫过于具备四核八线程的平台,用它播放高清要是一般应用,似乎有点大材小用,而如果是同时播放多部,那说不定就能尽展所能了。
&&& 说起用酷睿看高清,自然离不开组建一台超高档HTPC的话题,这少不了小版型的参与。实际上,在我们之前的《以小搏大!史上最强小板华硕X58实战》中,已经就小版型X58组建小型系统的全过程进行过详细介绍,只是那时候没有多说播放高清这一用途。
&&& 其实很好理解,酷睿i7与X58主板组建而成的超高档小型系统,除了玩,自然也可以很好的胜任高清相关任务。今天,我们就对这方面来进行一系列的尝试,看看酷睿i7与X58主板的组合在看高清,以及做高清这些方面,都有哪些突出的优点。相信对于高清发烧友来说,能够从中受益,而普通高清爱好者也能感受一下其中的乐趣。
  【每日焦点】 [展示]最强高清播放整机全方位解读
&&& 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这套小系统的构成,采用的是银欣SST-SG01机箱,前面板几乎是正方形结构,机箱内部的结构安排非常紧凑,其中包括普通的占位,而、、的选择和安装都需要额外注意。
&& 由于机箱内部空间的局限性,所以对于部件的选择使用比较讲究,不过只要经过精心准备,成功搭建一套性能强大的小系统并非难事。
&&& 由于机箱侧板是镂空透明材料设计,并辅以通风结构,所以给“热情洋溢”的带来了丝丝的凉风,很大程度为后面的苛刻高清播放测试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 而在机箱背部,华硕提供了主板夜光背板,能够方便用户在夜里知道具体扩展接口的位置,并快速更换相关设备。
针对发烧高清爱好者设计的完美系统
&&& 在的另外一侧和机箱上方,我们同样看到了散热孔设计,即使是安装高端,机箱内部的温度也依然不会太高。自然也很好的控制了机器运行过程中的噪音,不会因为空间关系,带来使用过程舒适度的降低。
&&& 而对于高清爱好者来说,高清视频的共享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下载一部1080P高清大片,文件动辄十GB甚至好几十个GB,朋友之间共享这些视频非常正常。这套系统在前置面板上配备了四个USB 2.0接口和一个IEEE 1394接口,非常方便用户通过移动存储设备进行文件的拷贝,再加上后部接口处的eSATA接口,相当完备。
&&& 接下来,也该到了我们实际一一了解面对苛刻高清播放环境时,它的具体表现情况吧。 初步尝试 同时播三部顶级高清也OK
&& 我们先简单进行了同时播放多部1080P高清视频的尝试,想初步了解一下具体的实力如何。
系统准备就绪,并连接双屏
&& 我们采用终极解码2009春节版为播放软件,使用Coreavc解码器软解播放H.264视频,接着开启多个 classic播放器,实现同时播放多个要求很苛刻的高码率1080P H.264视频,比如码率高达100M以上的“Ducks.Take.Off”(鸭子),以及《世界自然遗产》、《007:皇家赌场》、《加勒比海盗》等。
&&& 同时播放三部1080P H.264视频时,可以看到的四核八线程发挥了巨大功效,占用率依然能控制在50%左右,确实没有令我们失望。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细致比较的测试阶段。 一部、两部、三部1080P视频轮番上阵
&& 为了更加直观反映播放高清方面的情况,我们特别加入Core 和Core 2四核的性能对比,对比的处理器主频都同为2.66GHz。
◆测试平台:
Core i7 920@ 2.66GHzCore 2 QX6700 @ 2.66GHz
Motherboard
华硕Rampage II GENE华硕P5Q PRO
金士顿&-1333 3GB(×3)金士顿-800 (1GB×2)
Seagate Barracuda(希捷酷鱼) 7200.11
GeForce GTS250
主板集成声卡&
超频三 南海2 HP-1204X
Cooler Master 酷冷500W
操作系统 OS
Windows Vista SP1
主板驱动 MB Drivers
芯片组驱动程式V9.1.0.1007 (WHQL)
驱动 VGA Drivers
NVIDIA ForceWare 180.06正式版
◆测试说明
&&& 此次测试由于Rampage II GENE主板支持内存三通道设置,所以我们测试搭配了三条(单条1GB),实际性能测试频率、时序都为DDR3--7-20。
&&& 在视频播放方面,我们分别尝试了播放一部、两部、三部1080P H.264高清,并记录它的处理器占用率情况,以作对比。同时考虑到很多高清发烧友自己也会编码制作视频,因此除了视频播放外,我们还加入了视频编码对比测试,分别为MainConcept H264 Encoder、x264 HD Benchmark。
多部高清考核Rampage II GENE主板+性能 BT《鸭子》1080P视频播放性能见分晓
&&& 首先是对单部1080P高清的占用率检验,通过播放要求极高的《鸭子》能够最直接检验这两套系统的差距。
&&& 《鸭子》其实是广大高清爱好者对于“Ducks.Take.Off”这段视频的俗称,我们本次测试选取的是该视频的1080P版本,采用X264编码,因为码率高达100M以上,因此播放时的负载极高。
&&& 性能测试及其结论:
播放一部1080P高清,Core 2 QX6700 平均占用率已经高达59.8%
面对超BT《鸭子》视频播放,Core
920依然能保持在29.6%的水平
&&& 在播放《鸭子》过程中,我们看到Core i7 920在播放过程中,占有率只有不到30%,而Core2 QX6700则高达60%,差距将近一倍。 鸭子/世界自然遗产重压酷睿2已倒下
& 接下来我们验证同时播放两部1080P H.264视频的情况,测试的两部视频是:“Ducks.Take.Off”(鸭子)和《世界自然遗产》。
Core 2 QX6700播放占用率已经100%,倒下!
920在播放过程中,占有率依然能保持在51%
&&& 在这两部视频的重压下,我们看到同为2.66GHz的Core 2 QX6700不堪重负,无法达到流畅播放的程度,对于画中画应用来说已经毫无意义;而Core i7 920的占用率依然能保持在50%左右,不但流畅播放而且还有富裕。 三部1080P视频齐上阵 i7能否顶住?
&& 接下来则是“一个人的表演”了,我们同时播放“Ducks.Take.Off”(鸭子)、《世界自然遗产》和《007:皇家赌场》,看Rampage II GENE+Core
920究竟还能不能流畅播放呢?
&&& 从多次播放的过程看,Rampage II GENE+Core i7 920仍能把占用率平均控制在70%左右,而三部顶级高清也能够同时流畅播放!随后我们不死心,接着尝试再加一部,这时Core i7 920终于顶不住了,就此打住,呵呵。 播放性能见分晓 再来看H.264编码
&&& MainConcept推出的H264 Encoder是微软windows平台中优秀的H.264编码软件,基于完整的复写引擎,搭配AAC的音频编码格式,将能制作出超小型高画质的视频文件,MainConcept的H.264 codec支持H264大部分编码流程。
&& 性能测试及其结论:
&& 除了高清播放,高清视频编码对于不少高清爱好者来说也是常会用到的,对此测试想必也有一定实际意义。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到:具备八线程的Rampage II GENE+Core
920系统,编码速度明显超出了Core2 QX6700非常多,幅度高达33%。 x264视频编码又能再度领先多少?
&&& X264作为众多H.264编码器中的一个分支,因为免费的缘故,应用非常普遍,众多网上提供下载的高清影片都采用它进行编码,所以加入对X264编码性能的测试显得非常有意义。x264 HD Benchmark就是一款检测X264编码高清视频性能的测试软件,可以对的编码压缩性能进行测试。
&& 性能测试及其结论:
&&& 而在x264编码中的表现,Rampage II GENE+Core
920自然仍旧超出Core 2 QX6700不少,这次的幅度是20%。 发烧级高清佳选:Core i7+小板X58
&&& 小板Micro- 在配备Core 之后,它的高清播放表现真可以用“所向披靡”来形容,即使同时播放多部1080P顶级高清,仍然能流畅应对,相比系统有了至的飞跃,这显然完全得益于四核八线程的设计。如果只是播放单部影片,显然仍有很大的富裕,因此即使面对未来更高要求的高清影片,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 目前X58与Core i7组合搭建发烧级HTPC的主要阻碍估计就是了,毕竟Core i7至少还要2000元,而华硕Rampage II GENE这款超级精品主板的价格也不菲,毕竟它实现了在狭小的PCB上,将华硕高端主板的特点悉数保留,从各方面为高清用户提供了全面的顶级享受,特别适合那些不惜代价追求完美的终极高清发烧友。
&&& 当然,如果你并没有那种极限需求,也可以考虑其他的Micro-ATX X58主板,以便大大减少花费。比如同样来自一线大厂的微星X58M(售价1300元,细致了解可以参考“平价小板好搭档!微星X58M评测”一文),尽管功能比Rampage II GENE少一些,但其实也已经比较完备了,而且价格的巨大优势也会使它俱备不错的吸引力。
&相关阅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 祭奠被编辑玩坏的硬件
&&·书架上的性能神器 性能级HTPC游戏实战
&&·2GB显存够用吗? GTX650实战极品飞车17
&&·把超跑搬进房间 GTX660实战极品飞车17
&&·平民级HTPC神机 家用高清卖场装机实战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频道热词:&&&&&&
显卡评测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显卡排行榜
商家报价:
184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19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42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17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113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59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18用户点评<div id="click_content_aid_
<div id="favrite_content_aid_
H.264转码加速:NVENC大战Quick Sync
H.264转码加速:NVENC大战Quick Sync
12:59&&|&&作者:
&&|&&关键字:,,,
  GPU加速技术对普通消费者最直观的影响就是视频转码应用上了,NVIDIA.、AMD以及Intel都有自己的加速技术,而在新一代CPU和GPU架构上,三方都有更新的技术方案。&br&&br&  NVIDIA在Kepler架构上引入了NVENC编码单元,实测画质与CUDA相当,但是速度更快,只不过在速度和功耗上依然比不过Intel的Quick Sync,AMD的VCE因为缺少软件支持显得更悲剧。
本文约2034字,需3分钟阅读
&  在GPU通用计算刚刚进入桌面平台时,NVIDIA以及AMD都把视频转码加速功能当作重点,因为这几乎是GPU计算带给普通消费者最直接、最有感触的功能了,比如MediaCoder、BadaBoom、MediaEspresso等软件都支持NVIDIA的加速以及AMD的Stream加速。
  GPU转码加速的好处是速度快,但是画质也低了,无法与单纯的CPU转码相媲美,随着技术的进步,GPU转码的画质才慢慢提升上来。再往后Intel也加入战场,SNB架构的GPU部分增加了专用的单元,无论转码速度还是画质都要比A/N两家的GPU加速效果要好。
  AMD在最新一代的GCN架构中增加了专用的VCE(Video Encodec Enigine)引擎,支持1080P 60fps视频转码,而且支持完整的H.264规范(前一代转码只支持H.264 Baseline),唯一的问题是软件支持度不够好,发布5个多月了才有MediaEspresso支持。
AMD的VCE引擎
  Ivy Bridge处理器中,Intel也将转码单元Quick Sync做了升级,虽然Intel官方资料中并没有提及具体的变化,但是,发现转码速度变快了。此外,IVB的Quick Sync也统一到了Media SDK API下。
  再有一个新选手就是NVIDIA的NVENC编码引擎了,它是Kepler架构新增的功能,按照NVIDIA给出的资料来看,NVENC比自家的CUDA编码还要优秀,因为它跟Quick Sync一样属于是专用的编码加速单元,而CUDA加速则是比较通用的,速度上不如专用单元快。
NVENC编码加速功能
  早前我们也打算把NVENC编码加速专门测试一下,只是一直没能成行,不过首发测试中也做了MediaEspresso转码加速测试,转码一段视频需要32秒,和分别需要40、45秒,也就是在GPU计算性能更差的情况下,GTX 680的转码速度依然要高于GTX 580、HD 7970,NVENC功不可没。
  网站最近做了详细的NVENC编码加速测试,并与Intel Quick Sync做了对比,虽然没能对比AMD的VCE编码引擎(软件支持是AMD的软肋啊),但是本文的测试方法和结果依然值得推荐,特别是画质对比方面专业得多,小编受益匪浅啊。
测试软件及方法:
MediaEspresso也有bug和限制,比如GOP 固定限制,对比测试并非以其为主要手段
  讯连科技的MediaEspresso 6.5软件支持Quick Sync以及NVENC加速。CPU为Core i5-3570K(HD 4000显卡),主板为华硕P8Z77 Pro-V。对比的显卡主要是、GTX 680、GTX 480,虽然GTX 480是上上代的显卡了,不过CUDA编码加速实际上对显卡要求并不高,即便是GTX 450与高端显卡的差距也非常小。
  另外,软件编码使用的是Build 2197版本的H.264,分别测试了1-pass和2-pass。
  画质对比值得着重说一下。平时我们做画质对比主要是用肉眼看,这种方法虽然直观一些,但是误差太大,而且不同的截图差别也不一样,不够有说服力。
  Hardware.fr用的是PSNR和SSIM数值,(Peak signal-to-noise ratio,峰值信号噪点比例)是信号强度与噪点强度的比值,可以用来衡量有损压缩编码过程中的失真度。而(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结构相似指数)也是用来衡量两张图片之间的相似度。
  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上面的维基百科解释研究一下,总之,PSNR和SSIM是科学的测量方法,要比肉眼查看可靠得多,说服力也足够强。
  上面就是几种编码方案的PSNR和SSIM结果。
  虽然速度更快,但是NVENC引擎的转码画质与CUDA转码是一样的,丝毫没有降低。
  上面的计算只是基于平均状况,并不是全部内容,再来看一下500张逐帧截图中的SSIM指数吧。
  这里只是一张图片,推荐去原文看对比,因为他们做的是网页特效,下面的六个选项是可以点击选中或者取消的,方便对比任意几种编码方案的结果,鼠标指上去还会显示各个方案的具体SSIM数值,这是单一截图展示不了的。
  由于软件的Bug和限制,N卡和Quick Sync转码的截图中每隔30帧就会出现一次剧烈波动(场景太复杂),0到187帧之间的场景容易压缩,因此SSIM比较稳定,188到243帧以及244到350帧之间波动就非常大,SSIM指下降的厉害。
  虽然Quick Sync在复杂场景中SSIM有所下降,但是依然要领先与NVIDIA显卡,H.264 1-pass编码依然有明显优势。
  那么实际画质是如何呢?来看一下317张截图的真实截图对比吧。
  这里依然去查看,因为他们作出了动态效果,最下面是各种编码方案的画质选择,点击左侧部分,转码后的截图就会出现在网页左边,右边则是另一种方案的画质截图,比如上图中我选择了原图与GTX 670(NVENC)编码,效果就是这个样子。
(ps,这里有点瑕疵,出现了两个GTX 670选项,实际上应该是一个GTX 670和一个GTX 680)
  结果是:NVIDIA GPU加速编码的画质损失依然是最严重的,而最新的H.264编码做的比较好,特别是2-pass画质十分接近原始画质。
转码速度及功耗
  使用的影片是720P分辨率的《阿凡达》,结果如下:
(说下表格的数据,第一列是转码时间,之后是待机功耗,第三列是转码时的功耗,最后一列是功耗差值)
  来看NVENC,其转码速度明显优于GTX 480,性能高了133%之多。功耗方面,固定转码单元的GTX 680比GTX 480只低了21W,从差值上看也只有11W,并没有表现出比预期更明显的优势。
  总的来看,Quick Sync依然是最好的编码加速方案,功耗和转码性能上都排名第一。另外,H.264 1-pass编码速度要比CPU还快,画质也高一些,而2-pass编码的速度不出意外地倒数第一,但是画质上傲视群雄。
  如果以W(功耗)/H(时间,小时)为基础来看(转码功耗乘以时间(s)再除以3600,上图中的法文符号","在英文中是".",也就是说上图中的数值是6.87、8.95这样的小数而非整数),Quick Sync转码每小时消耗了0.83W电力,而GTX 670、GTX 680消耗的电力在3.10、3.24左右,其他方案消耗的就更高了,GTX 480效费比最差。
  原文的总结有三段,其实意思可以归纳为三句话:
  无论转码速度还是转码效率,Quick Sync依然是最佳的方案,NVIDIA的NVENC要胜过前代的CUDA方案,但还是比不过Intel。
  H.264软件转码中1-pass速度要超过CPU转码,2-pass虽然速度最慢,但是画质是最好的,适合对画质有较高要求的场合。
  至于AMD,技术上是好的,软件支持是杯具的。
本文读者还喜欢
至于AMD,技术上是好的,软件支持是杯具的。
从头到尾都没有AMD的测试,怎得出AMD技术上是好的结论?http://news.mydrivers.com/1/228/228865.htm但是只能小部分发挥。所以说技术上是好的,支持是悲剧的
(你可匿名或登录后发表评论。没有帐号可,或使用和直接登录)
读书是为了心平气和地跟某些人讲道理,健身是为了让某些人心平气和地跟你讲道理,可惜我读书少,脾气也不小。
扫一扫右边的二维码
关注超能网微信账号
三八节,氹女王、女神指南
2000元价位手机该如何选?
1000元买哪部手机?
现在市面上有哪些智能音箱可选?他的最新文章
他的热门文章
您举报文章:
举报原因:
原文地址:
原因补充:
(最多只允许输入30个字)我来说说CUDA 转码为啥不受人待见。【显卡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078,491贴子:
我来说说CUDA 转码为啥不受人待见。收藏
原因1、业界用免费X264.exe习惯了。直到目前,X264.exe依旧是大势所趋,地位崇高,因为X264.exe除了慢没有缺点。其实也不慢,转RMVB等其他格式也是一样慢。CUDA转码软件中免费的只有Media Coder稍好点,但是。。。 原因2、不支持预订码率。据我所知,免费版的Media Coder只支持Const Quality,不支持预订码率。预订码率可以让你获得你期望的文件大小,不支持这点很囧。 原因3、画质不好。我曾今试验过,X264 2pass @ 1000kbps 基本等同于 CUDA @ 2000kbps,也就是说,同大小下,CUDA的画质根本不是X264的对手。有些人说目测无区别,但是在习惯和1080p打交道的人眼里,哪怕头发的边缘出现一两个噪点都是区别。画质不好的原因请看原因4: 原因4:支持参数惨不忍睹的少:1、CUDA不支持自定义CABAC2、CUDA不支持自定义B帧数量、B-Bias、B-pyramids,要知道B帧的引入是X264效率的灵魂;3、CUDA不支持自定义Chroma ME,导致CUDA对于高速运动画面的处理惨不忍睹;4、诸如量化细节之类的参数,统统没有。5、基本只能自定义level。。。为什么CUDA的编码器跟x264差别如此大?请看原因5: 原因5: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显卡的结构和CPU不同。CPU的分支预测要强于显卡好多好多。而且此类软件数据吞吐量很大,要用到缓存、内存之处比比皆是,但是要想程序员来利用GPU里面的寄存器、缓存、显存、内存来编程,编程难度实在太大,尽管NV频频更新SDK,但是研究新SDK、API的难度无异于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目前要根据NV CUDA 或者 OpenCL写压缩软件很难,加上GPU先天不足使得理论上CUDA画质完败X264,程序员没有为CUDA开发强大的X264编码器的热情。 为啥说CUDA适合做移动设备转码?答案:再渣的画质上了PSP那种小屏幕也就无所谓了。
显卡,苏宁易购,品牌网购商城,品牌专属网络销售,支持货到付款,省钱又放心!显卡,苏宁易购正品低价,支持货到付款!7天无理由退换货,100个城市半日达!
因为A卡不支持,葡萄酸
现在OpenCL也有转码软件,不过比CUDA更渣。。。
LZ作为专业人士,真的要下结论,应该多对比一下转换软件(编码器),不能眼里只有mediacoder,免费的有很多,收费的也有很多,多对比一些
用X264命令行的撸过…
LZ是干什么的。。。。。。。
来个双路至强吧&&&
更多路也可以
到底是opengl还是opencl?
企业采购,PPTV智能高清直降千元,商务办公,营销礼品,员工福利,办公电器就在苏宁企业购!苏宁企业购,正品低价,品质保障,一站式本地化采购服务平台,采购专线:
这个我还真么有多少比较。因为自己用的是3A平台,只有以前笔记本用过Y550的GT240M稍微尝试过Media Coder。我们组另外一个家里有GTS250的比较得出的结论。另外我自己使用过OpenCL转码器,发现速度确实可以(5750),但是画面。。而且自定义参数也是很惨。说你们可能下过我们压的片子还真不太可能。我主要帮我们学校制作一些视频之类的,偶尔在同学圈里帮他们制作一些。比如秒速5厘米,帮他们制作PSP版和Mobile 540p版。我结实的好友倒是有个在澄空字幕组的。那是个大名鼎鼎的字幕组。
OpenCLOpenCL是苹果主推的依赖GPU的并行计算API。
我倒是认识用双路皓龙的。12核心。。。2.6GHz。。我等用640的穷13情何以堪嘞。。
专业,膜拜下
表示对lz的眼睛佩服.是搞专业制作的?至少我是不能在看电影时还能在屏幕边缘挑出一两个噪点
cuda只是提供一个浮点运算的能力。具体什么这个参数那个参数的,你要怪也得怪编码器,怪不到cuda头上。cpu软编码出来多少年了,cuda才几年?编码器成熟度能一样吗?
那就慢慢压吧
RMVB也不是一无是处。在自定义平均码率前提下,X264(就我所知)貌似码率上限是设定码率的两倍。(至少我目前研究的参数只能让瞬时码率最多偏移100%)对于有些动漫来说,很多时候舒缓,关键时刻画面很复杂,X264处理起来就不是特别给力。也就是说,决定X264的平均码率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最坏情况,一个是平均情况。你如果把平均码率定的太高,那么对于少数激烈场景会很好,但是对于多数不需要高码率的场景会浪费。RMVB则没有这个尴尬。RMVB的最大码率和平均码率独立。这样两相不误。
迅雷云转码笑而不语
澄空的动画我最喜欢,其次是华盟的!但是要说压制,他们不算太厉害吧,以前DVDrip时代的TLF,kiss,waf都是比较好的,BDrip的就更多了,思路,CHD,还有wiki,这些才是标杆。
回复22楼:正常情况下差不多体积为啥我试验后觉得X264完爆RMVB,尤其是色块方面
澄空字幕很不错,出片多. 不过片源不建议下这个组的....华盟压制和字幕都不错.其他类似妇联,破狗都是很不错的大组.
而且傻瓜型软件也好,Rip高手也好,都要知道如何设置合理的参数。(那些例如魔影工厂之类的是事先帮你设置好合适的参数,这也要求软件编写者对于X264的参数设置要很了解)。这就要求编码器不但要能提供种类繁多的参数,还要有大批大批的人经过实践后总结出对于不同类型的片源需要怎样一套参数设置比较合理。比如,动漫和动作片的要求就不一样;高码率和低码率的参数也大相径庭。 目前CUDA软件刚刚启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先是要开始实现参数支持,然后再得有使用者总结出经验参数供大家学习。
你用均衡质量的x264再去比吧....RV在运动场景的处理方法根本就是无脑用大block糊掉.
这是当然。99%情况下都是如此,除非碰到口味确实怪异的片源。RMVB没有Chroma ME,而是使用了“雾化仿真”技术。所以在色块方面落后与H264,高码率下尤其明显。不过中低码率下,RMVB会更模糊(雾化仿真使用过多),而H264容易出现噪点。
一点也看不懂你们在说什么,很专业的样子也不知道cuda到底是什么但是x264作为下一代视屏编码标准 是N年前就定下的也从没听说过cuda有取代x264的野望对于一个普通网友来讲下载的视频转换到移动设备上,知道用cuda速度会很快,画质也不差。这就足够了。 只有新人才会纠结这些。只有刚接触高清的人才会恨不得全世界知道他看高清,逢人就说我看电影只看1080P和原盘。
这玩意儿究竟是干嘛用的。。。
登录百度帐号x264其实也很吃显卡 - 知乎8 months ago关注x264其实也很吃显卡分享举报{&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pi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646912&:{&isPending&:false,&title&:&x264其实也很吃显卡&,&author&:&qinlili233&,&content&:&\u003Cdiv\u003Ex264其实也很吃显卡\u003C\u002Fdiv\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50\u002Fv2-2c9d3ccc60b60b1537f9a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50\u002Fv2-2c9d3ccc60b60b1537f9a_r.jpg\&\u003E&,&updated&:new Date(&T09:05:52.000Z&),&canComment&:tru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collapsedCount&:0,&likeCount&: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646912&,&lastestTipjarors&:[],&virtuals&:{&isLiked&:false,&isFavorited&:false},&likers&:[{&isFollowed&:false,&name&:&王品呈&,&headline&:&学生狗、程序猿&,&type&:&people&,&userType&:&people&,&url&:&\u002Fpeople\u002Fc9f49b3d9e823f4dec74c50&,&avatarUrl&:&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50\u002Fda8e974dc_l.jpg&,&isFollowing&:false,&gender&:1,&urlToken&:&wang-pin-cheng&,&id&:&c9f49b3d9e823f4dec74c50&},{&isFollowed&:false,&name&:&猪蹄&,&headline&:&都是假的&,&type&:&people&,&userType&:&people&,&url&:&\u002Fpeople\u002Faf00ccb9e5d5bb4e03aa78&,&avatarUrl&:&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50\u002F056aa32bfe6b288df23d_l.jpg&,&isFollowing&:false,&gender&:1,&urlToken&:&zhu-ti-70-82&,&id&:&af00ccb9e5d5bb4e03aa78&},{&isFollowed&:false,&name&:&军神Andrea&,&headline&:&,&,&type&:&people&,&userType&:&people&,&url&:&\u002Fpeople\u002Fbc90d1b1a97&,&avatarUrl&:&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50\u002Fbcb21ce154d9bca84ad9e9b_l.jpg&,&isFollowing&:false,&gender&:0,&urlToken&:&jun-shen-19-96&,&id&:&bc90d1b1a97&},{&isFollowed&:false,&name&:&雷昊&,&headline&:&吃藕\u002F江...\u002F人渣\u002F情商低\u002F无主等撩(虽然知道不可能2333)\u002F中意搞机\u002F或许男孩子也不错?&,&type&:&people&,&userType&:&people&,&url&:&\u002Fpeople\u002F843df3fd836a&,&avatarUrl&:&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50\u002Fv2-ea40ff19698ead6ca061c256085ebb71_l.jpg&,&isFollowing&:false,&gender&:1,&urlToken&:&lei-hao-26-77&,&id&:&843df3fd836a&}],&tags&:[],&adminClosedComment&:false,&topReactions&:{&like&:4},&id&:&646912&,&reactionCount&:4,&viewPermission&:&all&,&isDeleted&:false,&created&:,&url&:&\u002Fpins\u002F646912&,&comments&:[],&tagSpecials&:{},&excerptTitle&:&x264其实也很吃显卡&,&repinCount&:0,&type&:&pin&,&contentHtml&:&\u003Cdiv\u003Ex264其实也很吃显卡\u003C\u002Fdiv\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50\u002Fv2-2c9d3ccc60b60b1537f9a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50\u002Fv2-2c9d3ccc60b60b1537f9a_r.jpg\&\u003E&,&isAdminCloseRepin&:false,&FULLINFO&:true}},&User&:{&qinlili233&:{&isFollowed&:false,&name&:&琴梨梨&,&headline&:&效率和极致之中,我选择极致&,&gender&:0,&avatarUrl&:&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50\u002Fv2-87b3e05c396d53c9e5f28f_l.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qinlili233&,&isBlocking&:false,&userType&:&people&,&url&:&\u002Fpeople\u002F5a8c98dff1c891c9de58bc&,&isBlocked&:false,&urlToken&:&qinlili233&,&id&:&5a8c98dff1c891c9de58bc&}},&Comment&:{},&favlists&:{}},&me&:{},&global&:{&experimentFeatures&:{&ge3&:&ge3_9&,&ge2&:&ge2_1&,&navi&:&1&,&growthSearch&:&s2&,&nwebQAGrowth&:&experiment&,&qawebRelatedReadingsContentControl&:&close&,&liveStore&:&ls_a2_b2_c1_f2&,&nwebSearch&:&nweb_search_heifetz&,&vdlc&:&e&,&rt&:&y&,&isOffice&:&false&,&enableTtsPlay&:&post&,&stic&:&o&,&newLiveFeedMediacard&:&new&,&newMobileAppHeader&:&true&,&androidPassThroughPush&:&all&,&hybridZhmoreVideo&:&yes&,&nwebGrowthPeople&:&default&,&nwebSearchSuggest&:&default&,&qrcodeLogin&:&qrcode&,&enableVoteDownReasonMenu&:&enable&,&play&:&0&,&isShowUnicomFreeEntry&:&unicom_free_entry_off&,&growthBanner&:&default&,&newMobileColumnAppheader&:&new_header&,&androidDbRecommendAction&:&open&,&biu&:&1&,&info&:&1&,&androidDbFeedHashTagStyle&:&button&,&appStoreRateDialog&:&close&,&default&:&None&,&isNewNotiPanel&:&no&,&biua&:&1&,&zcmLighting&:&zcm&,&adR&:&b&,&wechatShareModal&:&wechat_share_modal_show&,&uRe&:&0&,&androidProfilePanel&:&panel_b&}},&columns&:{&next&:{}},&columnPosts&:{},&columnSettings&:{&colomnAuthor&:[],&uploadAvatarDetails&:&&,&contributeRequests&:[],&contributeRequestsTotalCount&:0,&inviteAuthor&:&&},&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switches&:{&couldSetPoster&:false},&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updat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nex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edition&:{&baidu&:false,&yidianzixun&:false,&qqnews&:false},&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userAgent&:{&ua&:&Mozilla\u002F5.0 (compatible, MSIE 11, Windows NT 6.3; Trident\u002F7.0; rv:11.0) like Gecko&,&browser&:{&name&:&IE&,&version&:&11&,&major&:&11&},&engine&:{&version&:&7.0&,&name&:&Trident&},&os&:{&name&:&Windows&,&version&:&8.1&},&device&:{},&cpu&:{}}},&message&:{&newCount&:0},&pushNotification&:{&newCount&: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264 avc x264编码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