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智慧产业创业园社区O2O适合创业吗?

社区O2O不等于智慧社区!
社区O2O不等于智慧社区!
[导读]“社区O2O”与“智慧社区”都是互联网时代下产生的新概念,其中“智慧社区”比“社区O2O”出现的还早。不过,在普通人眼里,社区O2O与智慧社区差不多是一个意思,甚至有非常多的从业者也徘徊着两个概念之间……
& & & &此前无人问津的&社区&如今却门庭若市,搞房产的、做IT的、干互联网的,以及零售、金融、服务等各行各业都在争先恐后想法设法的争夺社区市场,社区金融、社区电商、社区养老等衍生市场应运而生,而且还形成了两个更大的概念&社区O2O&和&智慧社区&。 
  &社区O2O&与&智慧社区&貌似互为对方马甲
  &社区O2O&与&智慧社区&都是互联网时代下产生的新概念,其中&智慧社区&比&社区O2O&出现的还早。不过,在普通人眼里,社区O2O与智慧社区差不多是一个意思,甚至有非常多的从业者也徘徊着两个概念之间,一会儿打着社区O2O的幌子,一会儿高举智慧社区的大旗,社区O2O与智慧社区有些互为对方马甲的意思。
  分不清社区O2O和智慧社区情有可原,因为本身概念性的东西就没有定义,而且这两个概念实际都在做同一个市场,内容、方向、用户都非常接近,说是同一件事也完全可以。不过,若再深入一点去看,二者还是有些不同之处的,社区O2O&&&智慧社区,但是基本可以&&&。
  &社区O2O&与&智慧社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其实,智慧社区可以说是社区O2O的基础条件,因为智慧社区主要做的是对社区IT软硬件环境升级改造的基础建设工作,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智慧社区的变现思路正是目前社区O2O在做的事情。
  而社区O2O在一定程度也非常需要社区拥有良好的基础环境,只不过在已经成熟的互联网环境下,即便没有&智慧社区&去做基建的工作,也可以依靠已有互联网体系实现对社区消费服务市场的探索。社区O2O是互联网深入线下的表现形式之一。
  &智慧社区&与&社区O2O&实际上就是&IT&与&互联网&的关系,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关系,本质上也是在做同一件事,只不过是从两个不同的大方向切入而已,未来的最终市场形态会合而为一。
  搞IT房产的称&智慧社区&,搞互联网零售的叫&社区O2O&
  为什么整个社区市场会出现&智慧社区&与&社区O2O&两个如此相似但却表述各异的两大市场主线呢?这是因为二者源自不同行业延伸而来。一般来讲,搞IT、房产的称之为&智慧社区&,而做互联网、零售的则表述为&社区O2O&。
  不信的话,可以以关键词检索查看一下二者的新闻公关层面的表述。期初谈论&智慧社区&的多是华为、海尔、华三、大唐、电信等做IT的企业,以及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们;而说社区O2O的更多是偏向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们。
  不过,由于互联网行业的声势更为浩大,渐渐的社区O2O的声音占据上风,这使得万科、龙湖、绿地等一些房产巨头们也开始更多的提及社区O2O,以顺应舆论宣传的需要。聪明的公关都明白&遇见屠夫说猪,遇到秀才说书&的道理,如今有不少企业同时打着&智慧社区&和&社区O2O&旗帜,在不同场合给自己贴上不同的标签。
  例如一些IT房产的行业会议就贴&智慧社区&,而一些互联网O2O的会议就标榜&社区O2O&。当然,还有更聪明的做法,直接将两个概念合二为一简化成&智慧社区O2O&或&O2O智慧社区&,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就更省事了?
  &智慧社区&由政府主导推动意在信息化;&社区O2O&则是自发形成的新市场
  此外,之所以会存在&智慧社区&与&社区O2O&两个如此相近的概念,还存在一部分因素。相比社区O2O是由互联网市场自发延伸形成的来说,智慧社区则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的,主要目的是为民生建设提升城镇信息化水平,而社区则是城镇的主要组成单元。此外,在&智慧社区&之上还有更大的&&的概念。
  2014年初,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全面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发展信息惠民应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得到国家及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去年中,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科技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 2020年,将推动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充分发挥极具辐射和带动作用,在保证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去年底的某智慧城市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表示,&现在全国不同类型智慧城市试点加起来有409个。其中,住建部系统有202个,科技系统有20个,工信部有68个,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的示范城市有39个等。这些数据加起来扣除重合的,所有的国家试点有286个。&
  2014年5月,住建部就已提出到2020年智慧社区比例超过50%的长期目标,前不久住建部颁布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指出,2015年全国要启动 50多个试点项目。为了响应政府号召,获取政策扶持,所以才会有不少IT、房产企业积极的推出&智慧社区&,这是需要技术和资金的,对于一般社区创业者而言门槛太高。
  相比需要大投入的&智慧社区&是由政策主导推动而来,由互联网市场自发延伸形成的&社区O2O&能最大化的激发行业竞争与创新,对于目前大多数的社区O2O项目,并不需要太大的资金和太强的技术,多数都以服务为切入点。不过,如今的社区O2O与智慧社区越来越靠近,有非常多的社区O2O项目也开始涉足到社区内硬件环境建设,这或许反过来会促进智慧社区的发展。
  &智慧社区&太过烧钱,任何企业都难以玩得转
  智慧社区最大的问题是太过烧钱。有记者调查称,一个2000多户的小区,建设智慧社区的费用约为1000多万元,其中200万&300万元为设备成本。我这边得来的数据也差不多,仅为智慧社区的成本大概在900/户左右,再加一些硬件成本的升级改造,每个小区的成本少则几百万。
  无论智慧社区还是社区O2O,要以互联网形式变现就需要形成规模化,那至少得有1000个小区的规模,要知道仅仅是一个小区就得几百万,实现规模化之前得少多少钱啊?不妨算笔账,假设一个小区2000户,平均每户3人,每个智慧社区的改造成本300W的话,=600万 (人),亿。如此恐怖的烧钱量任何企业都承担不起,况且600万用户的规模在互联网行业根本不足为道,30亿才砸出600万用户,没有一个风投敢参与这样的项目。
  再想一想,就算有600万用户了,怎么变现?提供智慧社区覆盖了600万用户,但这并不代表600 万人都用你的服务,买你的产品。此前听到某创业者的一个逆天的想法,就是智慧社区内的这些基建(包括)全部免费给用户,然后强行让用户下载企业的 APP,企业通过这个APP推送广告或卖东西赚钱。
  有这种想法纯属脑子烧坏了。&强行&本身就是最差的服务体验,而且600万的用户规模能产生多少广告收益?要知道这可是投入了30亿啊?何时能收回成本?
  就算用户下载了APP又能怎样,很多APP在手机里都是不常用的,APP能不能带来收益不是依靠社区基建的强行推广,而是APP产品本身符不符合用户需求。先花巨资提供社区基建,然后强行绑定推广APP,纯是绕了个险隐患非常难以估量的大圈子,就连巨头们都不敢这么玩,竟然有创业者敢这么异想天开,敢问有哪个投资机构敢接这个盘?
  &智慧社区&与&社区O2O&都很难做 需政府与市场两手共推
  就如前文所言,&智慧社区&与&社区O2O&实际上是同一个市场从不同的方向切入去做而表现的两种形态而已,未来必然会成为同一个市场。不过,如今无论是智慧社区还是社区O2O,都遇到非常多的问题,从实际结果来衡量,均是雷声大雨点小。
  对于大城市的新楼盘而言,智慧社区几百万的投入成本并不高,但智慧社区的难题出在老旧社区的改造上,这笔费用业主是不愿出的,物业更不可能出,国家补贴也不现实,依靠资方投资更是白日做梦。智慧社区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可以一点一点的切入,一上来就要以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去做,资金消耗太大,选择更细分实用的切入点一步一步来或许可行,至少我见到了还算靠谱的项目。
  放弃整套智慧社区解决方案的思维吧,华为、海尔们都做不起来,创业团队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所以现在有很多都是仅提供智慧社区中的某一项服务以最小的成本来换取用户,之后再通过社区O2O完成变现,这么切入创业的都更为实际的在考虑成本收益等现实问题。
  前文也有提到,智慧社区在一定程度上是社区O2O的基础条件,而社区O2O本身更接近消费市场。所以,如今的智慧社区与社区O2O重合度越来越高,因为很多社区O2O项目都是以智慧社区的某一个点去切入的。
  政府强行推进智慧社区是不现实的,最终还得依靠市场的力量,政府起到的还是引导作用。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双手共推来的为智慧社区、社区O2O的创业提供更多的扶持与鼓励,这样整个社区市场或能更快的进入实际运用阶段。
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qianjiacom),随时随地知晓智能行业天下事!
编辑:凌巧兰
100/100字符
全部评论(0)
智客行APP下载
最专业的活动管理平台当前位置: &
&&浏览帖子
&&社区主版&&军事&&社会&&国际&&娱乐&&行业&&城市&&站务
智慧社区O2O对于开发商布局的特点
社区O2O可以说是目前可见的O2O概念中,最为特殊的一种。其特殊之处在于,它并非致力于解决某种需求,而是致力于完善一个生活场景,解决的是复合性的需求。所谓社区O2O,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普及的时代,通过线上到线下资源的整合,完成产品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其核心正是以社区生活场景为中心,构建用户与商家、上门服务提供者之间连接的平台。构建智慧社区020的两大要社区O2O有两大必要因素,一是互联网,二是社区。一线房企都有大量的线下资源,这是互联网企业无法企及的。从各种社区O2O发展现状来看,依托地产公司天然的近邻优势从线下切入,聚线下社区人流导引线上,建立用户信任,提升用户黏性,才能够完善社区平台生态系统形成强壁垒性的O2O闭环。布局020,开发商的天然优势。对于开发商而言,在布局智慧社区O2O方面具备的先天优势,开发商占据绝佳的地理位置,所有住户对其具有真实感和信任度,其产品或服务更容易被住户所接受;其次,物业公司掌握着小区里的数据流包括人口、房产和汽车方面的数据,这对智慧社区O2O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物业公司在社区服务方面比较系统和成熟,可直接移植到“最后一公里”物流体系中。可以说物业是社区O2O最好的载体。互联网企业虎视眈眈,开发商如何应对?在社区O2O的领域,开发商的竞争更多来自互联网企业,比如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已在社区建立的实体门店“天猫服务站”,物流行业龙头顺丰搭建社区服务站“嘿客”等。但对于开发商来说,互联网企业不应该只是敌人,更应该是朋友。社区类app包含社区消费和商家服务两方面,关键是搭建好平台。开发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线下资源优势,但是社区并不是完全封闭的,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社区的壁垒都可以通过社交工具打破,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企业与开发商之间的社区大战还刚刚拉开序幕,开发企业应该摒弃其优势,用互联网的思维来经营社区O2O,比如通过数据分析客户需求,整合商户,增加客户黏性,最终实现盈利模式的复制。
--/--07-11 16:47
--/--07-11 22:27
--/--07-11 22:44
--/--07-11 15:54
<font color="#3/<font color="#ff
--/--07-12 00:57
--/--07-11 13:47
--/--07-12 01:03
--/--07-11 01:21
--/--07-11 00:33
<font color="#9/4868
--/--07-12 00:11
友情链接&&&&&
中华站内短信
(中华网社区)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中华站内短信
对&&添加关注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社区O2O到底值不值得再创业?!
[ 亿欧导读 ]
“微洗衣”项目停止、叮咚社区资金链断裂并裁员,社区O2O是新方向,但现在做成功的不多。社区O2O是大坑还是未来趋势?如果要进行这方面的创业,要注意哪些问题?以下文章中8位从业者创始人及行业专家从不同角度回答该问题,值得阅读!
黑问用户:兔子爱上猫
之前有消息说“微洗衣”项目停止了,目前正在做最后的项目清算。这个项目之前非常被看好,据说项目上线一个月的时候就有投资人找来,当时就被估值到了2000万。可如今突然失败了呢?
现在大家都认为是一个新方向,但好像现在做的成功的并不多。如果要进行这方面的创业,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最近又传出消息,上半年融资一亿元曾经风光无限的叮咚社区,近期资金链断裂并裁员70%。大家说社区O2O创业到底是个大坑还是未来的趋势啊?
答1:【黑问用户】晓峰 - 原微洗衣项目创始人
跟大家聊聊社区O2O吧。
一、做O2O用户体验是核心
互联网中,判断一个节点是否有价值就一定要看这节点有多少联接,联接越多价值越大。所以如果你的O2O项目有越来越多的用户跟你联接,而且黏在你身上,你的价值才会越来越大。而创造这种形势的根本方法,在于你的用户体验是不是在不断的贴近用户,追求极致(花钱砸广告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除非加上良好的用户体验才能真正推起来)
O2O目前有两种形式:垂直和平台,垂直O2O的优势在于能够掌控全流程的服务品质,并向用户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但问题是你只能满足用户的部分需求,而且这种方式必然要做全流程的控制,没有大的资本和足够的时间投入很难堆的起来。
平台O2O的优势在于可以一站式的满足用户的大部分需求,而且模式较轻,适合像我一样的草根创业者,但问题在于这种方式不能完全受控,无法向用户提供稳定而良好的用户体验
无论垂直还是平台,O2O项目都在服务于两个主体:1、享受服务的用户,他们使用的理由是通过O2O我更方便、安全、便宜的享受服务 2、提供服务或产品的服务商(商户),他们使用的理由是通过O2O可以轻易获取更多的订单机会,更有效的进行商业运营;所以做O2O项目必须要兼顾这两个主体的用户体验,少了哪一个都做不起来
二、不能直接解决问题的APP不是好的APP
生活服务中用户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一个需求的产生如果不能被即时锁定和直接满足,很可能下一秒就会消失。因此,当这个需求需要在你的APP上留言等待或打一个电话才能确定是否被满足的时候,这种需求的订单转化率会变得极低,双向的用户体验都会变得很差。用户通常会转而诉求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
三、O2O是一种思维,不是固定的商业模式。线下的每一种商业模式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和固有的服务流程,这是对的,因此做O2O项目是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提高这些传统商业模式的运转效率,而不是用创造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消费习惯去颠覆旧有的东西(至少在现在的环境中,这么做不合实际)。因此,一千种传统商业模式就可能有一千种O2O的玩法。做O2O,需要摸清楚商业生态环境,摸清整个的供应链如何运转才可以。
答2:【黑问用户】 - 做过电商,社区O2O领域专业人,副业自媒体
首先,非常同意楼上晓峰的三点说法,这都是血泪的经验,对社区O2O有兴趣的要仔细看看。
我就在晓峰回答的基础上来说下我的看法吧,“做O2O用户体验是核心”,这个其实是O2O本本质,O2O最关键实际上可以分为两部分,线上流量,线下服务,流量+服务的结合才是O2O的核心。
如果不是能随便融资几千万的创业者,想做社区O2O,必须要看下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哪里,若什么优势都没有?想做社区O2O平台,那我劝您趁早放弃,叮咚小区是最直接的例子。
晓峰说的第二点实际上也是说不建议做平台,平台是不能提供直接服务的,不能提供直接服务就不能服务好用户,服务不好用户就留不住人。所以,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得注重线下服务能力,在有服务能力之后再去切入社区O2O吧。
最后,第三点O2O是种思维,其实我已经将O2O做了更直接的理解,就是前面说的O2O是线上流量,线下服务,流量+服务的结合才是O2O的核心。很简单,线上你得会运营流量那一套,线下你得有服务能力,什么都没有就不要参与了。
答3:【黑问导师】伍震 - 广州市共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O2O概念一直很热,但目前做的好的平台还没有,不光是社区O2O。大家都在摸索,社区O2O只是其中一种尝试,没有合适的模式前失败也很正常。
个人认为O2O本质上是对传统行业的提升改造,利用互联网提高传统行业的效率,而不是颠覆,所以如果不懂传统行业的话失败是必然的。
现在创业很多人太浮躁,不愿意在传统行业中沉下去静心做事,好像懂得互联网就能横扫一切传统行业了。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害人不浅。
互联网是个好工具,但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想做好O2O,一定要懂得传统行业才行。
答4:【黑问用户】张书乐 - 一个关注互联网和游戏产业的呓语者
O2O本身确实就是一种思维,它目前并没有固定形态,其实电商,它的形态也是在变化的,特别是后来者为了获得生存空间,而发展出新的模式。从根本上来说,O2O不是弄一个App或平台就可以的,社区O2O,其实就是在某个社区,某个生活化体验的直接提供者,最好是在一定覆盖范围内独家的(或最好的)、且是生活必需的,以及是顾客需要到店子里来享受服务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首先应该把线上的O去掉,想想线下这个O,你能够给附近的人提供什么,他们愿意来你这里消费,这和普通的社区小店没有什么二致,然后才是线上那个O帮你广而告之,强化**联系和服务的环节。
答5:【黑问用户】王可-北京车八度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汽车后市场从业者,观察者。&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的商业模式。
我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做了一件极其多余的事情。洗衣店,尤其是社区洗衣店是一个严重依赖商圈的服务业态,其服务半径与客户数量都是固定的,用户选择上一定是就近原则,便利性第一。原本交互方式就是极简的,初次当面交易,二次以后有可能固化成会员,用户体验简单明了,服务的质量与沟通体验很直观了,中间真的不需要一个线上平台,一个中介性质的中间商存在。
我把这种将简单的交互复杂化的所谓O2O称作“小三思维”,无论你是个网站还是个APP都是一个夹在中间几乎没有正向价值,只在增加麻烦的“小三”,既取悦不了客户,也取悦不了商家,长的再漂亮也是一个始乱终弃的结果,上不了位的,用户与商家刚开始选择应用就是冲着补贴去的,补贴一停,谁都不搭理你的,也就是说做个小三还是要在倒贴的前提下才成立,在这个过程中,又几乎不存在“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其他盈利模式,只有死路一条了。
很多市场看上去很美,总觉得能加进去,其实恰恰忘了互联网商业最大的优势是去渠道化,是将复杂的变简单才有价值,也就是说做减法有价值,你一厢情愿的去做加法,终究难免一死。我经常说互联网思维很坑爹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的,语文老师教数学课,出来的学生经常故事讲的精彩,账正好算反了。
答6:【黑问用户】王有效 - 迈道营销集群创始人/CEO 二手车界网创始人
这个问题讨论比较有意思。
我换个思路分享一下:
&1、我们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大家都在追求高大上的规模,平台,整合。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做不到,甚至遇到死题。换个思维,营销本质是解决消费需求和便捷,产品本质是解决消费刚需和品质安全。我们不要忘了,只要打动消费者的才是好的服务,只有让消费者认同的才是好的产品。做平台是顾及不到这方面的。
&所以从小点做起,寻找消费认同后的价值最大化。别以为,有了投资就是成功了,最终还是要解决消费垂直需求问题。
2、管理半径不要太长,尤其是创业者,各方面资源不够,不是靠整合的思路就能完成整合的行为的,做我们擅长的事,做到极致。引用雷军一句话“专制、极致、口碑、快”
3、别去参考成功经营,因为看到的都是一侧面。多去分析失败的案例,更加真实。现在很多项目都在复制,太可怕的造搬了。
答7:【黑问用户】徐张生 - 微信生意宝CEO
我个人认为,我觉得现在大家都给某种产品或者服务植入太多的概念,什么O2O,什么社区O2O,我们很多创业者都在概念中迷失了自己。其实这一切都是“服务/产品+手机”,就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结合手机通路更好的向自己的客户卖服务和产品,所以如果单纯的做好手机APP是不行的,你的服务和产品得跟上,你的客户服务体验得要好。有了移动互联网工具的支撑,你的产品和服务的体验会卖的好,卖的快,这一点很重要。
而为什么有些O2O项目做不下去,我觉得这还得归根于商业模式不行,不管什么O都要回归商业的本质,商业的本质就是投入和回报。在互联网行业,你通过砸钱要么能获得收入,这就如同电商砸了多少钱带来多少销售。如果一个项目在短期内是不创造营收的话,那就一定要获得活跃用户。如果两者都获得不到,那就够呛了。
答8:【黑问用户】 - 宁哲网络合伙人
一、从传统行业结合O2O来说
1. 是否转型?
取决于自身的行业属性、产品属性,服务属性明显、大众性消费产品需要更快的转型。特别传统的加工型、原材料型产业,要重视自身的技术革新,而非盲目追求互联网化,或者进行所谓O2O的闭环,无疑自寻死路。
2. 信息化之路
信息化已经完成的公司,进行转型,成功几率会相应提高,若要进行互联网及O2O转型,首先必须解决企业自身的信息化使用。盲目上马互联网项目也是自杀。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对于自身的现状出于居安思危的状态,但实际上,情况的确也没有媒体鼓吹的被“颠覆”那么糟糕,所以容易出现对自身的产品服务盲目自信,这也是误区。由于传统行业产品属性的问题,进行自身的产品革新需要时间,或者根本不想改变,所有的变革,实际上还是取决于产品的本质,产品的革新是必经之路。
二、选择什么样的模式
1. 产品选择:
面对转型时,很多企业管理者总是喜欢考虑是否要做APP,自身的流量如何解决,而忽略O2O的目标。互联网产品的选择,仅仅是O2O闭环实施的一个部分,过度的迷信产品,忽略商业本质,任何不赚钱的互联网模式,都是耍流氓。
2. 模式选择
O2O有很多方式,常见的有平台式、电商式、社交化等等,同样跟选择产品一样,硬套网络上流传的模式,复制照搬,还是自己所谓“创新颠覆”,都是对于企业传统互联网转型的极端不负责,往往失败后,归罪于模式,实际上,这里是典型的木桶效应的缺口,对于O2O闭环中的营销环节,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线上或者线下的模式所能解决的,建议结合行业特点、属性、规则,从现有的产业链挖掘,利用互联网的规则和模式去创新结合,营销都是相通的,互联网并不神秘和高大上。
赵峰、曾玉、张建伟、汪兵、康敬伟舌战,探讨中国物联网与智能设备
2017发展热点看热词
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有何不同?
快来扫描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吧!
第三方登录
发送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如果你遇到下面的问题
我在注册/找回密码的过程中无法收到手机短信消
我先前用E-mail注册过亿欧网但是现在没有办法通过它登录,我想找回账号
其他问题导致我无法成功的登录/注册
亿欧公众号
小程序-亿欧plus拒绝访问 | www.znjj.tv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znjj.tv)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7d162b7b63b6610-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慧树创业营销的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