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一个,请教下铁圈耳机和入耳式耳机哪款好的区别是什么

1214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8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该文章已经转移查看: 7568|回复: 27
转一个199 1MORE圈铁的拆解
看上去很是精彩啊
所以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s:2]
圈铁直接串联,真是铁圈耳机
引用第1楼陈一发儿于 14:50发表的 :
所以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s:2]这个算得上午餐吗2333
为什么3楼能在1楼上面
看到什么对比XX品牌秒超平之类的就默默的关掉......
早该扒一扒这个吹牛皮的“HIFI”的外套了
引用第1楼陈一发儿于 14:50发表的 :
所以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s:2]
引用第4楼janice于 15:20发表的 :
为什么3楼能在1楼上面怎么问这么污的问题!
哪里大开眼界
。。。。。。。。。。。。。。。
索尼H2也是串联的 我拆过
作者说小米是为了圈铁而圈铁的
我觉得作者是为了喷小米而喷小米的
圈铁分不分频都不好听 圈党表示do not care [s:2]
不过话说回来
一百多块钱的东西而已 谁会真傻去对比K3003
要啥自行车啊....
其实说到底就是1MORE前面牛皮吹太大了,张口闭口K3003,去比划贵几十倍的东西,丧失了起码的理智。还搞了一个模仿K3003的包装盒。要是踏实点宣传,谁会和他计较?
我就想问下,耳机包单卖不?
这个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吧,一切短平快,拿来主义。。。。
最近各种炒作,想赚HiFi钱
将动铁单元从前腔中顶出来以后,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了——动圈单元和动铁单元竟然是串联起来的!这在圈铁耳机中怕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简直眼界大开。
从一开始连蹭听的心都没有的产品,比猥琐更糟糕的感觉。。。。。。
引用第16楼tommyclerk于 22:12发表的 :
最近各种炒作,想赚HiFi钱玩hifi的几个会上这个当,小米副业就是玩概念,真正的hifi厂在大众眼里没小米有名,而在大众眼里名气比小米响的还没作hifi。小米打得是这个时间差。说实话慢慢把活塞的素质做好一点不好么,非来日最野的狗。
文章已经被删了,转个贴吧的
不过1MORE这帮玩意儿啥水平大家都清楚也没啥好评论的,不过MiBoy的文章还让是我大开眼界
Powered by圈铁耳机新标杆 首测AKG N40入耳式耳机
 作者: 羊昱欣 编辑:
  好声音的由来:圈铁结构与可更换滤网  在结构上,N40采用了单动圈加单动铁单元的混合双单元构造,比起K3003来少了一个动铁单元,分频结构也应该只是双分频。——现在市面上采用这种结构与分频方式的塞子并不少,飞朵A73、索尼XBA-H1等千元级耳塞都是这个结构,从这里来看N40似乎技术上放到今天已经不稀奇了。▲K3003结构图,N40应该采用了相似的结构设计  而N40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其沿袭自旗舰型号K3003的同轴单元排布与可更换的出音滤网设计。前者是平衡动圈单元低频势能与动铁单元中高频细节与瞬态的最佳解决方案,而后者则能够在可控范围内调节声音表现以适应更多的听音场景与习惯。▲导管结构、材质以及直径都是一样的,区别是双动铁复合单元变成了单动铁单元 先来说一下单元结构的优势吧——AKG在设计中将动圈低音单元往后放置,而动铁中、高音单元则通过同一个分频器的形式放置在靠近导管出口的一端,而为了保证低频的传播,导管必须设计成比较粗的尺寸,从而保证了三频的合理传播,避免产生频响失真的问题。▲三种不同的滤网  而在导管比较粗的前提下,通过不同密度的金属网与出音孔的大小可以做到“低通”或者“高通”的效果,实现不同的听音效果。N40在这点上附送了三款滤网,分别是低频增强、参考音效与高频增强。而根据小编的实际试听感受,这三款滤网其实有一点“名不副实”。▲毕竟是N系的耳塞,在高品质之余也会充分考虑随身驱动性,N40在这点上做的很好  最后来说明一下N40的参数,通过了苹果MFi认证的它只拥有20欧姆的阻抗,114dB的灵敏度,相比较一般的“手机配塞”是要难驱动一些,不过iPhone以及搭载独立DAC的安卓手机则也可以轻松驱动它。  最大输入功率10nW,略低于K3003的15mW,这个数据则说明了它其实并不适合上台式耳放进行驱动。  频响范围10-40KHz,达到了Hi-Res Audio的频响范围标准,AKG也为N40申请了代表着高清晰度音频的“小金标”。22g的单元重量结合绕耳式佩戴并不会给耳道带来负担。
第1页:第2页:1MORE Capsule圈铁 入耳式耳机 评测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1MORE Capsule圈铁 入耳式耳机 评测
前言&关于1MORE:本身是小米背后的耳机设计团队,独立化的运作曾经一度疯狂打算收购某国际B字头品牌(最后幸亏某香港人据说高价作X没卖成)。在科技树技能专精方面,这家公司是依靠富士康原来负责IPOD和Kindle的负责人谢冠宏为首的台湾系领导层,所以高层本身电子工科技能点到爆。&声学方面则是通过砸钱挖人各种方式,毕竟大资本不难请到各路高手。反倒是这家公司的蓝牙科技树表现相当抢眼,要不是后来某次发布会上否掉了我比最喜欢的声音版本的蓝牙头戴,差点就相信这个牌子要上天了。&(事实上很多牌子不是调音不行,而是偏HIFI的老调音觉得太平庸无法刺激新人对声音的感知从而考虑购买,这就是为何动次打次耳机依然是国内销量风格之最,最近回老家看到表弟在房子里听什么,&如果我是DJ&..这歌名一出来我就忍不住要动手教育他听音观!!!&.中国耳机主要大众消费群体都是这样的类型,要的就是嗨和节奏感也就难怪为啥好调音的HIFI耳机一般年轻人不愿意接受。&有时候我自己做耳机开发,也必须在欧美出口的耳机调音设计下重口味的低频走向。&不然经销商还说音质怎么这么烂。。。。&)包装:这货的包装左下角带个HI-RES小金标,小金标由日本音频协会JES管理&只要是符合产品标准的产品也不难过,对于产品来说没有太多的意淫之处却有一定程度上的产品素质肯定意义。此外就是与MISFIT的产品合作授权商标,对产品的设计具有一定的肯定附加分&,包装做工细节还不错。&包装后可值得参考的信息大概只有耳机阻抗32欧,灵敏度98,线材125cm等基本信息。&其实我不想打字。规格参数表在此偷个懒。。。。。。&包装打开后你会看到一个类似金属材质的内页,实际上这个纸盖真心让我内心涌现出一匹机智的神兽&。。原来包装也可以这么欺骗视角讨巧。&包装上盖内层附带了一个弹簧自动收口的耳机包&这货手感不错,虽然我自己也作死设计了不少耳机包配产品。实际上很少人愿意用这类东西,都是随便丢起来,这货我居然还一直记得把耳塞放进去真是设计的有些神奇的应用感。&然后这个是耳机的内盖打开后的陈列,有耳机和硅胶套总计四对,耳机夹子看起来也不错。当然神奇的耳机保护套我们待会说说这货实际作用。&实际上这款产品主要中文名被称之为胶囊&,估计大家脑海里已经脑补药丸,这颗药行不行能不能退烧之类话我可以明确说还没这么夸张。&不过做工细节上无可否认这货的工艺细节相当不错,采用双色调的铝合金腔体结构看起来相当具有层次感和色彩的表现。&紫色的光泽感显得比较时尚,这点跟MISFIT的合作设计风格有关。&当然我个人还是喜欢金白色的搭配,或者红白蓝白的配色设计。腔体后边留了一些余位设计了磁吸功能,适合一些人挂稳在脖子上不会乱晃。&有当然很多人会觉得这货的尺寸很小喇叭到底怎么放置,事实上根据官方的爆炸图显示这货采用了偏置出音口的角度适应人耳的角度,并且喇叭也采用斜向同轴放置设计,动铁单元在金属滤网后边,而动圈单元则是紧靠腔体下位于动铁后边,我们叫这样的设计叫做同轴排列。&和大型的音箱喇叭一样有助于解决喇叭的相位差造成的一些声音偏差问题,所以双动圈纵向的并合排列在声音定位上就不是那么准确了,某JVC的双动圈小伙伴们有感觉定位什么的么。&喇叭的出音嘴采用了金属X花网盖&,这个地方主要是拦截一些异物也有调整声音阻尼作用,下方腔体外壳可以看到左右标识旁边还有一个泄音孔用于平衡声音阻尼,这个做法主要是调整阻尼来降低低频过饱和混闷得音色调整,有助于提高解声音中高频的线条和解析度。&比较出彩的还是要数这货的线控相当精美,造型也做得相当漂亮,这超越了我以前看过不少国内品牌的线控设计。&而线控内置方案可以自动识别苹果或者,所以音量键和接听键都能方便在两个阵营上使用。这里为了方便展现精我特地拍成了紫色,实际上耳机精美度可以自己脑补20%的光泽减分。&毕竟这货也是卖499的耳机,没做工还不如回家种番薯,但是对比之下同价位有这么精美的做工还真心不多。&另外3.5mm插头是镀金直插,插头壳子做的还不错,尾部加固了出线口防止摇摆损耗,1MORE目前的线材做的都比较粗而且强度比较高。&耳机在分线扣也有做加固,分线扣以上是塑料外皮,分线扣以下则是尼龙加凯夫拉材质加强了产品的耐操度和舒适性兼备。&最后除了贴心的磁吸功能,&很多人会觉得金属耳机冬天带着不舒服会冷吧,事实上耳机保护套的作用正是改善了佩戴同时避免了金属感的接触,同时对于罕见的部分金属过敏者有很好的兼容作用。事实上这个团队除了大小耳罩设计做的相当聪明机智,这次的耳塞保护套也是机智满满很贴心。&而胶囊耳机的设计极为迷你小巧就很容易整个放置在耳廊中,睡觉的时候你根本感觉不到耳塞的支撑异物感,我个人将这类设计叫做耳廊全贴合化设计&,因为前年给一个电池品牌设计过类似的微动圈产品也是比这个还要小一些扁一些,刚好可以整个腔体放置在耳朵内廊里边,睡觉时头向下也不会撑到耳朵不适。&最后还要求改成了蓝牙版在卖,如果你们发现市场上某款可以带着睡觉的水滴形蓝牙就是我们设计的。音质方面:看过我评测的人都知道我比较唠叨&,不过鉴于篇幅已经蛮多了就不想废话了。总结简洁一些吧,这货的声音和我前年评测过的SONY A2水平相差不多(A2跳水也好惨,这货要比和猥琐中端战力无论做工和声音也差不多),胶囊这货就卖499的样子性价比做工售后还是不错的。&相比上一款三单元圈铁调音改进了很多,毕竟属于微动圈声音更加细腻健康不少。另外也看到一些值友在踩三单元,事实上那货很耐煲,煲好的话声音的还是可以接受的。&声场:胶囊的声场属于典型的偏重舞台的中小型编制还原,不过受制于腔体小空间,纵深不算特别夸张,声音宽度还算不错。头中效应很轻微不易疲劳,主要是低频和高频在声场分配中没有刺激的表达。而声场定位可能不是特别精准,主要的位向辨识度和层次感还不错。&低频偏向少许金属感,弹性缺乏了一些层次感的饱满表现,属于速度和质感形态的走向,聆听一些轻流行或者是怀旧类影音走向的歌曲会相当不错,或者是部分低频要求不高的ACG也可以。听一些中小型的交响,低频气势和鼓点瞬态还是有很不错的听感。这货不适合摇滚乐器的表达,也不适合重口味的强烈节奏追求者。&中频这次胶囊很突出一些人声的线条,又柔化了中频部分较为偏向女声的线条,少了一些圈铁的过于僵化的毛病,中频的密度因此做的并不是很高,整体偏向柔韧顺畅的表达,初听之下觉得简单平庸没有太多细节突出的表现,实质这种简单顺畅的人声会是一个长期耐听的调音走向。如果你是喜欢听很饱满厚重的人声基本无爱,考虑女毒走平庸耐听的方向倒是不错,却也非故意渲染的惊艳讨好的类型。&高频毕竟是圈铁,32欧的设计表明了动铁设计上台还会有一些潜力,高频的质感弹性做的很不错,所以清晰度的主观感受还是蛮不错的,特别是听一些女声的口水歌乐器和空间延展的细节还是相当平顺。没有低频圈铁普遍出现的高频部分脱出衔接造成乐器过于突出尖刺的毛病。&如果追求电声部分的乐器音色,这货高频故意砍顺的节奏是为了很多人实际上都故作很懂的三频衔接牺牲了一些高频追求平稳。其实这种调音高频会有些不够空灵素净,甚至有些暖色调的染色,却也是主流调音中耐听的走向。&总结:论做工和贴心度这款产品可以说是目前唯一可以睡觉带的圈铁耳机,因为耳机尺寸做的小也就更容易适合很多人的耳廊内部,即便是单动圈小尺寸的耳机里也很少有产品佩戴舒适度上能杠得过去。&虽然胶囊在入门级中端圈铁里边细节不算特别突出。但是考虑到声音的顺畅度和简单梳理起来的细节表达还是没有一些产品混乱的细节表达走向,可以说微动圈铁的组合优化的很不错。搭配VIVO手机或者水果机听起来还不错,手机直推就能听起来很不错的东西,算是声音偏重听感平衡而非盲目追求细节的走向。&所以这款耳机的售价和做工声音还不错,特别是这么小腔体里做圈铁声音做的也算耐听,虽然牺牲了一些细节也成就了一定的听感调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后话:关于如何判定耳机价格:&不过这年头很多人觉得自己听了几副旗舰耳机,买了十几款中低端就觉得自己有能力评判产品价格是很肤浅。毕竟真正能够判断产品声音做工价格的可以算是罕见的行业人士,可以说发烧友是没能力判断价格的。最少你要懂得耳机本身的做工成本作为基础估价,其次就是什么样的调音走向是合理也很重要,像笔者这类听了不下数千耳机最后还在这个行业混的,对做工的声音都一直维持对市场产品监控者也未必能把一个产品值多少钱估算到一个合理精确的范畴。&毕竟价格标杆这几年已经被做坏了,AKG千元主力监听和旗舰头戴卖到几百块钱杠死了不少小耳塞,此外很多新品牌的小耳塞总是调出一些我们十年前觉得失败的声音走向还觉得成功,新人没判断力就觉得这是好声音的走向其实已经让部分老烧和初烧的价值观有所对立。声音好的做工好的不一定能兼顾,而品牌营销溢价远比声音溢价的占据多数。购买耳机往往很多人甚至不冲音质,反倒是冲着降噪无线甚至外观搭配,所以这些氛围下判断产品价格已经是需要大量的综合经验。而以声论价的产品概念已经被很多不懂的人觉得玄学化,实质这是一个需要漫长累积的判断和维持最新的市场触觉过程对比,甚至在今天的市场主流里也不是真正的消费标杆核心。&关于微动圈错误和解毒:微动圈事实上是国产耳机供应链04-08年期间逐渐在工艺上改进的小尺寸微型单元在5-7mm单元或更小,国外的厂家巨头可能要早一些。微动圈主要是瞬态方面在膜片和线圈磁体结构效率有一些优势。&但缺点方面却更明显,尤其是中频密度和低频上明显不足更多。更多的优势是更方便耳机腔体的空间布局,我们可以从中设计内管道或者通过圈铁或双动圈来让声音的密度细节更加丰富。微动圈耳机产品一般设计中腔体前后腔不大来压缩腔体,通过紧贴深入耳朵达到一个细腻清晰的声音走向注重线条解析的表达,但是中低频力度和细节都不是特别突出丰满。&所以前段时间某些朋友要我写个科普,事实上微动圈很多优点都是一些厂家忽悠自己的镀膜和磁体在小振膜下多牛&(但这么小的喇叭你磁体和线圈都不行还不如跳楼),单元尺寸和音箱的声学基理是一样的,尺寸更大更好做声音。PS:作者简介其实评测我本来没有考虑过在值得买发布,一旦发布值得买平台会有一些限制不能在别的平台发布&。值得买上边不少发烧友也已经走入了初中烧的进阶时期,鉴于产品的特价发布我偶尔也会来这里跟大家在评论下边偶尔嗨一下&,ID有好几个主要都是自己不同时期的ID名称。一路走进音频发烧历程将近20年,本身这几年也在做耳机产品的开发工作又要兼顾一些智能类的母婴产品开发,本职工作三份每天压得要死的节奏&。早在还没评测师这种浮躁的非技术自刮耳朵的职称开始,03年就已经在PCONLINE给很多播放器和耳机写评测,玩的早也就见证了国产耳机耳塞的开端,早年也推广过大半数的国产耳机(所以里边的各家底子套路和实际技术以及工厂都了解不少,所以对于某些耳机调音师之类的可以敬谢不敏,毕竟现在不少人炒作自己的品牌有耳机调音师都是当初我们那一代人在国产历史误读上做的孽。&实际上国际上没有耳机调音师,调音的工作是电声工程师才是正确职称,耳机调音是一个小众的经验体系,但是国内没有什么耳机调音师之类的可营销空间。&尽管真正的技术职称和工作流程很平淡偶尔有些惊喜,但是没有大家意淫的高大上都是产品开发的枯燥罢了,另外我国没有第一调音师,那都是VIVO当初为了营销干的。&&现在回想起自己当初也被邀请去给VIVO X3的声音给意见和文案建议,最后我的建议和某国内第一调音师就在这场发布会里乱炒作咯,当时发布会出来那些东西把我懵了。&耳机调音本质是个科学和经验结合的过程,很多耳机设计过程会参考很多声学基础原理数据和音箱上的技术微缩化。&其实很多国内外品牌没有自己的单元技术都是吹自主研发,一些品牌批量代工生产却是外购喇叭罢了,技术的瓶颈不少都要跟供应商配合才行,有些声音版本不同的原因也在此)。所以大家对耳机筛选我可以简单概括为你戴的舒适,声音可以接受是最基本的条件,当然声音显得耐听是最重要的&不知道JBL那群屌毛会不会砍死我。。。。。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17)
Garmin佳明 fēnix(R) 5 Plus多功能GPS户外手表
【轻众测】iWALK Crazy cable小魔兽三合一移动电源充电线
菠萝斑马 笑脸美肤枕 日本设计可调节人体工学枕
邦先生 M1PRO 邦先生智能晾衣机
Wastemaid 唯斯特姆 T-800食物垃圾处理器
minij小吉 G1K-MZB水珠壁挂洗衣机(非智能版)
赞214评论211
赞372评论204
赞206评论170
赞1039评论177
赞2248评论392
赞843评论318
赞962评论330
赞348评论153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入耳式耳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