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镇到涪城区双汇物流怎么走

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到游仙区魏城镇督查灾后重建工作_中国人大网
当前位置: >>>>>>
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到游仙区魏城镇督查灾后重建工作
  绵阳人大网讯 游仙区魏城镇是我市遭受“5.12”特大地震损失较为严重的乡镇之一,为确保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8月8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重建委副主任张贵乾率市人大常委会城工委、市建设局的同志冒雨深入魏城镇就集镇和农房建设进行督查。
  张贵乾副主任一行首先察看了地震中房屋受损严重的魏城镇东街、魏城小学和魏城医院,接着又马不停蹄地来到魏城镇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检查板房建设情况,并与板房内的群众亲切交谈,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看到该镇正全面组织实施灾后永久性住房建设,工地上处处一片繁忙景象时,张贵乾副主任详细询问了该镇在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生产供应和质量监管等方面的情况。在听取魏城镇负责人关于灾后重建工作的汇报后,张贵乾副主任对该镇灾后重建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要求在重建过程中要做到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突出特色、注重质量,全面有效地推进灾后重建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城工委、办公室信息处文/图)
  来源: 绵阳人大网
责任编辑: 李杰中国文明网·绵阳-绵阳文明网
游仙区魏城镇“CEO村官”张勇的治村故事
字体:[][][]&[]&[]
  游仙区魏城镇铁炉村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尽管距绵阳城区仅20余公里,但由于长期道路阻绝、水利落后,让它成为仿佛被发展遗忘的“世外桃源”。因为穷,村里特困户达60多户,1600多名村民中“光棍”就有100多;因为穷,这里农产品运不出,投资者望而却步,连“摩的”司机都拒载;因为穷,村里青壮年纷纷外出,村两委甚至连间办公室也没有。
  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已在城里开着3家公司的张勇毅然返乡挑起村支两委重担。短短年余,他拿出多年积攒的600余万元投入村建设,卖掉、抵掉了城里的大房子,却没让村民掏一分现钱;为引进客商发展产业,他带领村民不眠不休鏖战3天3夜,奇迹般打通4公里山道;由于过度操劳,这位30来岁的年轻人身患重病半年时间两次住院,体重从210多斤一下降到140多斤。
  短短年余,铁炉村33公里“四环村道”通往家家户户,3000余亩青梅蓝莓基地连绵成片,由张勇捐款60万元及特殊党费援建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即将建成……张勇说:我要让村里老百姓都真正富起来,我要将铁炉村建成人人都向往的“世外桃源”! &&&
  勇担重任:年轻老板返乡当穷家,成为不拿报酬的“一肩挑”
  铁炉村形似铁炉,村民按地势高低将村子分为上沟、中沟、下沟。然而无论种水稻的下沟还是种旱粮的上沟,由于一座大山的阻隔都是落后的夹皮沟、穷山沟:一半人家还住着土墙房,村民收入远低于区、镇平均水平;全村老少1600多人,光棍就上百。
  铁炉人吃够了交通不便的苦:出沟赶魏城,10多里路要走1个多小时。村里出产的蚕茧、芦笋、水果等只能靠肩挑背扛零散销售,遇到连日阴雨就只有烂在地里。郭秀群大娘想出高价打个“摩的”从魏城回村,司机一听“到铁炉沟”就断然拒绝。“买个摩托车都要靠扛进来”……说到没有路的日子,村民人人一大本账。
  张勇老家就在铁炉村下沟,家乡的贫困一直深深烙在他童年的记忆里:走1个多小时山路背着咸菜去上学,教室成危房只好把乒乓台当课桌,黑板就挂在核桃树上……贫穷让这个农家子弟倍加上进。从小学到初中,张勇成绩一直名列前矛,先后担任少先队大队长、校团委书记。然而初中毕业后,品学兼优的张勇却主动辍学了,他把读书的机会留给了弟弟。
  离开校园,张勇进了魏城中学校办印刷厂,凭吃苦肯干很快当上副厂长,并在20岁时入了党。1998年,23岁的他辞职创业,又利用业余自修拿到大专文凭,考取了会计电算化证、广告从业人员资格证、通讯从业人员资格证等,与人合伙经营广告公司、装修公司、通讯工程公司。10多年过去,张勇在绵阳有房有车有企业,过上了令人羡慕的优裕生活。
  2008年“5.12”地震,张勇家老房子受损。孝顺的他在为父亲重建新居时,更刻骨体验到铁炉的闭塞:有车没路,建材只能卸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再请人背。尽管灾后重建政策好,但受基础条件制约,群众生活依然艰难。
  贫困,深深刺痛着这个热血男儿的心。2010年,游仙区结合村居组织换届,广泛开展了“三培三带”、“两评一述”等活动。镇党委与上百名魏城籍在外办厂经商人士取得联系,邀请他们回家乡、看变化、出主意;动员20余名本地能人参加村级组织换届竞选;时任魏城镇党委书记付文东“两顾茅庐”邀张勇回乡支持发展……
  灾后重建发展振兴时机在召唤,建设“六个魏城”火热事业在召唤,“能人治村”理念机制在召唤,铁炉村父老乡亲在召唤。张勇“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创业激情再次被点燃了!
  2010年12月26日,深思熟虑后的张勇参加了铁炉村村委会换届选举。面对父老乡亲他响当当地承诺:当选后不拿村干部报酬,而是先拿出200万为村里修路;村里所有基础设施建设不强行向村民摊派一分钱;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如果做不到就主动辞职!
  惊讶、感动、期冀、振奋。半信半疑中,乡亲们将沉甸甸的选票投向了这个离乡多年的年轻人。在老支书王成友的支持鼓励下,张勇以全票当选村支书,次年3月又当选村主任。当选那天,有村民自发燃起了鞭炮,吹起了唢呐。
  勇往直前:客商阵前立下“军令状”,3天打通希望路
  &&& 乡亲们没有看错。张勇当选村支书仅一周,崭新的挖机、装载机、压路机就开山辟路进了铁炉沟。跟随张勇多年的司机胡守新说,为节约开支,老板投入100多万买下这些“大家伙”,真算是“铁了心了!”。而张书记这样精打细算成本账:如果雇设备,钱要多花1倍。
  自己掏钱请机手,自己掏钱买柴油,“铁家伙”很快派上大用场:2011年春节,连接铁炉村上下沟的小土路被拓宽压实,显露出舒眉展眼的新气象。
  3月,又到铁炉沟最美的季节。听说一位山东老板来绵阳发展蓝莓产业,张勇热情地把对方请到村里。山清水秀,空气纯净,客商对铁炉村的生态条件非常满意;但因为没有路,步行考察花了两三天。老板遗憾地调头要走,张勇急了,拍着胸口保证:“给我一个星期,我让你的奔驰车直接开到山顶!”
  寂静漆黑的铁炉沟变得灯火通明、机声隆隆。张勇带着机手三班倒,村民自发跟随日夜鏖战。仅仅3天,一条长4公里、宽6米的土路就从山脚盘绕到山顶。一周后老板再来,眼前的一切让他目瞪口呆。“张勇这个人,我服!”此后,山东瑞田公司蓝莓基地、绵阳果老源公司青梅基地相继落子铁炉村。
  铁炉村人祖祖辈辈搞传统种植,要想让村民拿出土地种陌生的作物并不容易。“地被老板拿去种蓝莓,今后一家人怎么生活?”村民张能强最初坚决不同意。张勇的朋友、从铁炉村走出去的老板涂先国感叹:“村民一直都没有翻过‘观念’这座大山。”
  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户主大会,张勇一次次帮村民耐心算账:公司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农资,村民以土地入股占35%、还可以在基地打工挣现钱……一番合计,70岁的老支书张伦群率先拿出自家2亩8分地入股。他充满信心地说,丰产期入股分成1500元/亩左右,加上林间套种芦笋上千元的收益,以及在基地打工40元/天的工资性收入,一亩综合收入4、5千块没有问题!
  路通了,投资商来了,铁炉人心思也活了。铁炉村80%的坡荒地被新种下的1500亩蓝莓、1800亩青梅所覆盖,五色彩旗在田间猎猎招展,每个地块还插着数字标牌。穿着蓝色工装、正在蓝莓基地做活的王成金告诉记者,合作社实行数字化管理,常年有60多人在基地上班。他家7亩地全入了股,每月还能挣1500元的工资咧!&&&
  勇谋双全:“CEO村官”治村有一套,热了铁炉暖了百姓&&
  常年在外做生意,张勇在企业管理上自有独到心得。他将自己投资的3家公司一半的股份分给合伙人,放手让他们经营。对利益大方的“舍”,“得”来的是对方尽心竭力发展公司业务。企业经营红红火火,张勇也过得潇洒自在,“每天睡到自然醒”。
  回村“一肩挑”,善琢磨的张勇将企业管理理念用在了治村上。
  首先是摸清家底。2011年春节,趁着外出务工的人回家,张勇从大年29开始,每天一早就带着手电筒和相机,上门对村民挨家逐户进行“家访”:家里啥经济来源,有没有代帐,有啥困难和要求,对村委有啥希望……直到很晚才打着电筒回家。这样的走访一直持续到正月初七,他走遍了村里260多户村民,也由此掌握了第一手村情。
  带着温度“触摸”铁炉沟,张勇的心沉甸甸地。他一趟趟跑民政局,为30多户贫困户申请到低保;春节前,他拿出1万余元为其他20多户困难户发红包;逢年过节,又掏钱对8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慰问。而原本每年春节都要孝敬自家父母的大红包,却再没拿出手。
  张勇在信用社存了5万块钱用作村民贷款担保,信用社授信20万。了解到47岁的王成木和年届90的父亲住的土坯房已摇摇欲坠,就帮王成木贷款买了一处闲置房。“我现在在蓝莓基地打工,每天能挣40块左右!”以前王成木家只有个掉了漆的破电扇,现在家里却摆着两台电视机。“新的是去年买的,旧的是花30块钱从邻居那儿买的。我要把新的捐给村委会搞宣传用!”他热情地说。
  “张勇做群众工作非常讲民主,”魏城镇党委书记林勇介绍说:从村规民约到财务管理,从产业发展到基础建设,他都“晾开了”由大家定。在铁炉村采访记者看到,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一面墙公示村里的财务收支,每笔账写得清楚明白。
  而在此之前,村里的账就是笔糊涂账。就在张勇上任第二天早上,一大群要账的人就堵在了家门口。摆在张勇面前的烂摊子是:村集体欠帐30多万。他拿出自己的积蓄,首先解决了部分困难人群的欠款。
  “村务必须要公开。”他建章立制,村上费用支出必须经过村会计、出纳、村民主监督员等四支笔签。村里的乱开支堵住了。为方便村民办事,张勇3部电话24小时开机。会客商、跑项目他都自掏腰包,不在村上报一分“接待费”。
  他的工资只签字不领钱,全部用于村基础建设或补帖给其它村干部。他成为当地唯一不领工资的“一肩挑”村干部。
  老村办公楼在余震中垮塌,张勇把老家的新房子拿出来作临时村委会。国家补助的1万6千元农房重建资金,他毫不犹豫捐给村上搞基础建设。争取到25万元第二批特殊党费援建资金修新村委会,张勇再捐60万元,“这里还要建成村民的活动中心”。
  他打破“大锅饭”,把村社干部绩效考核80%的权重交给群众。干部拿多少,群众投票定。结果,有的人只领到基础工资的一半,有的则远远超过。不够部分,张勇私人拿钱贴补。
  张勇做工作不仅讲策略,还有耐心。为调解两家人的纠纷,他从早上一直跟对方摆道理摆到晚上,连中午饭都顾不上吃。最终两家握手言和。
  张勇还是游仙第一个自建网站的村干部。点击“绵阳市魏城镇铁炉村”网址,从村务公开、村规民约到办事指南,从政策法规、招商引资到农技知识,栏目信息量之大、编排水准之高、内容之详尽令人惊讶。而浩大的编辑、录入、管理工作,都是张勇在繁忙的村务之余,或利用休息时间、或在养病时完成的。
  更多先进理念被张勇带进铁炉村。他花近半年时间踏遍铁炉村山山水水,并请来重庆的专业人士搞规划。他设法找到铁炉村的卫星图片,亲手制作“铁炉村新村建设规划”、“西部‘世外桃源’旅游休闲识农养生基地项目计划书”等。在这些颇具水准的文件上我们看到,昔日的山沟沟分布着集中居民点、休闲中心、蓝莓青梅种植区、林下养殖区、农事体验区等,现代“桃花源”的图景令人神往。
  他回村后就冻结了砍树伐木,还拒绝了一个打算建养猪场的外地老板。一棵被村里人称作“棬(音quan)子树”的百年古树,有人出3万高价买。张勇一口回绝,还给古树修了护栏,上面挂上保护牌。他说服村民拆旧房后暂停建房,而是以后按新村规划集中居住。更绝的是,他发动在城里做生意的同乡涂先国拿出600多万元资金,在村里投资修建“农耕民俗博物馆”。
  张勇对乡亲们说,只有把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旅游休闲和乡村文化结合起来,铁炉村才能摘掉“穷帽子”。“三五年后,我们村绿化率要达到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铁炉村再没有人吃低保!”
  勇者无惧:除夕夜第二次累倒住院,病房又成他的办公室
  2月17日,绵阳404医院10楼一间病房里,张勇支起一张小桌子,打开电脑。在去北京看病前,他要给8个社长布置接下来的工作。
  这已是这位36岁的年轻村官上任一年多第二次住院了。而这样“病床前的村务会”,一周半月就要开一次。
  娇小美丽的妻子戴小兰默默陪在丈夫病床前。“从1999年认识他,他就一直在说、一直在想、一直在做,一定要把铁炉村变个样!”戴小兰说,承诺拿出辛苦打拼积攒的200万元搞村建,当初她和家人也“有意见”,毕竟张勇算不上什么“大老板”。但她相信丈夫做的是对的,更心疼他没日没夜为村里操劳。今年春节,戴小兰辞掉了通信公司年薪6、7万的工作,成为张勇的专职“护士”、“秘书”和“助理”。
  张勇患上的是肝腹水,210斤重的大汉子体重一下降到140多斤。生病以来,尽管他反复申明不要惊动大家,甚至连探病乡邻送来的一只鸡、一篮蛋都要在村委会上“报个账”,但铁炉村的群众总要设法来看望他们的张书记。“我们盼望张书记早点好起来。在我们心中,他就是焦裕禄、沈浩式的好干部!”村民王成金动情地说。
  乡亲们习惯了看到施工现场、田间地头、村头路尾,张勇日夜忙碌的身影。随便问一位铁炉老乡,说到张勇没有不翘大拇指的。乡亲们说,张书记的病,都是村里的事给累出来的!
  修路是张勇要干的“头等大事”。为尽快拉出铁炉村发展骨架,他出资以3000元/月的高薪聘请4名司机,三班倒、连轴干,每天机器要“喝”掉1吨柴油,每月硬开支30万以上。最初3个月,承诺的200万元很快就用光了。张勇东拼西凑,又陆续投进400多万。
  张勇毫无保留的付出、殚精竭虑的操劳,让铁炉村人震撼了!2004年村上曾计划人均筹资50元铺村道碎石,但钱筹不齐,要占地修路更不干,这事一搁就是好多年。这回大家却齐了心:“我们要跟着张书记干!”
  70岁的老支书张伦群去年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受张勇之托坚持将社长担子挑起来。修路时他家后屋挡住了去路,这个老党员二话没说拆掉了自已4间房。“张勇卖房子帮我们修路,我们牺牲这点算啥?!”
  65岁的王成发当了10年社长,早想退下来。张勇当选村支书后,他改变了这一想法。“我想接着干,把憋了多年的劲都使出来!”李本聪放弃城里做厨师3000多元的月薪,回到铁炉村领几百块钱的村副主任工资。
  新开村道、拓宽路面,难免占地、迁坟、拆房。“天下第一难事”在铁炉村却创造了零赔偿、零上访的奇迹:7户人家拆了房子;王成书迁了父母的新坟;何从贵埋掉了花3000多元新修的沼气池……机械停工间隙,村民自发轮班彻夜守护:“张书记的设备咱们也心疼!”
  2月21日,张勇到北京治病次日。早上8点,260多名村民已冒着寒冷到武引渠边清水沟了。“放在以前,就算喇叭喊烂了也没几个人来!”村民王成福说。
  去年6月,骄阳似火。全村男女老少带着干粮跟张勇上山挖水渠,一旁的箩筐里就熟睡着带上的娃娃。碰巧看到这一幕的游仙区副区长肖龙明感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看见过这样的场景!”一年多来,铁炉村群众义务投工投劳达2万余人次。
  几个月过去,一条33公里长的“四环路”将铁炉村家家户户串了起来;与产业发展配套的水渠、塘堰、提灌站面目一新,最高的岭子上都能通路、放水;新开的一条宽10米的大通道,让铁炉村上绵梓路不到2公里。村里多出好几辆面包车跑运输,乡亲们只用花3块钱、10分钟就到镇上了。
  然而,高强度的劳累奔忙,令身体魁梧的张勇渐渐感到不适,体重急剧下降。村民郭秀群心疼地说:“张书记经常忙到下午4、5点才吃‘午饭’。怕给群众添麻烦,他从来只吃点红苕稀饭、玉米糊糊!”
  2011年8月,张勇查出患上肝腹水住院。可身体还未完全康复,牵挂着村里的他就出院了。镇党委出于关心,“特批”铁炉村设立了村副书记、副主任。
  去年年底,村道建设资金告急。90多万的工人工资、油钱、材料费,让张勇焦头烂额。他的司机胡守新说,为兑现承诺,他卖掉了城里1套房,又贷款抵押了居身之所。有人劝他,你可以让村民也凑一点噻!但张勇说:“老百姓太穷了,我不忍心!”
  2012年春节,孕育着崭新希望的铁炉村显得格外喜庆,而张勇却再次病倒了,被家人第二次送进医院。而医院,一样是他的办公室。
  2月20日,张勇踏上去北京治疗的行程。“现在正是铁炉村建设最关键的时期,我要赶快治好病!”张勇知道,乡亲们正盼着他快点回去,那里有他梦想中的“桃花源”。
  勇者仁心:梦想照进现实,让铁炉成为人人向往的“桃花源”
  张勇:我有很重的家乡情结。小时候常常爬到村里高坡上,一呆就是大半天,就在幻想着要把村子建成个什么样子。后来到城里打拼,虽然日子过得还算滋润,但看到家乡还那么穷,说实话心里很疼。群众选我当村干,对我来说正是一个实现理想的机会。
  记者:你把未来的铁炉村定位为“西部世外桃源”,还要建“农耕民俗博物馆”,这些看上去似乎有些“异想天开”。为什么?
  张勇:我长期做生意,习惯用办企业的思维来搞发展。像建农耕民俗博物馆,一方面可以留住文化记忆,一方面可以吸引城里人开车到铁炉村来,呼吸新鲜空气,吃无污染的食品,看稻子怎样变成米饭。这不是异想天开,目前我们村“三件大事”青梅基地、蓝莓基地和农耕博物馆都已经干起来了。我还想有机会的话,要让我们的村民到华西村、小岗村等名村开眼界、见世面、换脑筋,回来把铁炉建设得更好。
  记者:自己拿出那么多钱,以后或许还要不断投入,你后悔吗?
  张勇:我不打牌、不喝酒,在家就看点书和新闻。一天让我花200块钱都难花完。人只能吃一碗饭、睡一张床,除了满足衣食住行,多出的财富其实都是数字概念。我给家人买了保险,3个公司还可以不断“造血”投入村上的建设。如果怕后悔,我当初就不回来了。
  记者:你20岁时就在企业申请入党了,为什么?当村干部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张勇:我爱看新闻,爱琢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我觉得非常了不起。做农村工作我最大的体会是,要用心、用感情、用智慧。村民非常朴实,只要你心里揣着他们的冷暖,他们就把你当亲人对待;只要你心底无私,真心诚意为群众谋幸福,他们就会跟着你干。
责任编辑:蒋丽丹客户服务电话
游仙区景点旅游攻略
You Xian Qu
5~12℃5~12
游仙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宝成铁路和川陕、绵梓、绵盐等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与涪城区、江油市、三台县、梓潼县相邻,是中国西部科学城、电子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仙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宝成铁路和川陕、绵梓、绵盐等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与涪城区、江油市、三台县、梓潼县相邻,是中国西部科学城、电子城的重要组成部分。&br /&
景区周边免费停车点
其它热门游玩景点
游仙区全部景点
热门目的地攻略
热门景点大全
扫描下载途牛APP
最新预订:
1分钟前用户***510793预订[春节]高性价比,直飞张家界,纯玩无购物,门票全含,百龙电梯往返,凤凰赏夜景&&&&
2分钟前用户***655073预订2/13团期免费升级国际五星艾美,上海直飞,五星泳池,B行程4晚6三日券&&&&
3分钟前用户***988203预订上海迪士尼玩具总动员 单房&&&&
3分钟前用户***083263预订一线海景度假天堂,体验真人CS场地,趣味攀岩滑索,主题儿童餐厅,婉转水上闯关项目&&&&
4分钟前用户***811973预订[春节]单天往返&&&&
5分钟前用户***018692预订[春节]半跟团,含5大景点,1晚鼓浪屿,登日光岩,俯瞰360度鼓浪屿,含海鲜大咖晚餐,2晚市区舒适酒店,0购物0自费,享海边骑行&&&&
6分钟前用户***787188预订全程阿联酋航空/5晚毛球五星/2晚迪拜五星/含当地接送机/双体船巡游看海豚/探索毛球北部/迪拜丰田陆地巡洋舰冲沙&&&&
8分钟前用户***018582预订宿上海柏思特酒店&&&&
9分钟前用户***872781预订热销TOP,好评如潮,两江交汇地,探寻巴渝文化,感受红色印记,热销酒店集结,出发吧我们&&&&
10分钟前用户***708576预订开业啦!江南天池滑雪/君澜石语汤泉/大竹海/竹博园等景点,门票自选 冬季滑雪 银装素裹&&&&绵阳市涪城区  
(四川省绵阳市市辖区)
绵阳市涪城区古称“涪县”,因治地近涪水而得名,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西岸,是中国(绵阳)国家科技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市的主城区和核心区,是绵阳市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全区幅员面积59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 83.57万人。
-&收起最新报道
区境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至秦末,区境属(郡)。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设涪县,因治地临涪水(今涪江)得名,属广汉郡,境内县级政区建置自此开始。涪城区307年(晋永嘉元年),梓潼郡由梓潼迁至涪县,县城同为郡、县治地。347年(东晋永和三年),因战乱,巴西郡(治今阆中市)寄治于涪县,县城为实郡梓潼和侨郡巴西两郡治地。502~553年(梁)改巴西、梓潼两郡为巴西梓潼郡,并设潼州(治涪县),涪县为州、郡、县三级治地。553年(西魏废帝二年)改涪县为巴中县,因地处巴西郡所领4县之中部而得名。581年(元年)改巴中县为巴西县,因县治曾为巴西郡治地而得名。583年(开皇三年)废巴西郡,巴西县属潼州。585年(开皇五年)改潼州为绵州。607年(炀帝大业三年)改绵州为金山郡,巴西县属金山郡。隋代潼州、绵州、金山郡皆以巴西县城为治地。1283年(元至元二十年)实行“省县入州”制,巴西县撤销,原县境域为绵州直辖(通称“绵州本州”)。1377年(明洪武十年)5月,降绵州为绵县。1380年(洪武十三年)11月,复升绵县为绵州。1727年(清雍正五年)升绵州为直隶州,除直辖本州地域外,还领辖梓潼、安县、彰明、罗江、德阳和绵竹6县。1913年(民国三年)3月,裁撤,以绵州本州地域建置绵阳县,隶川西道(治今成都市,1914年改为西川道)。1930年(民国十九年)1月,西川道裁撤,绵阳县改隶四川省。1935年,川政统一,6月,以绵阳县为治地,建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直至日绵阳县解放。日,以绵阳县城为治地建立绵阳行政督察区。1950年2月,将绵阳县城厢、城北两镇及城郊几个村划出成立绵阳市,以县管市。1951年12月撤县辖绵阳市,建立绵阳县城关镇。日,经国务院批准,将绵阳城关镇及其所辖城郊、开元、园艺、五一4个公社划出建立绵阳市(县级),由绵阳地区管辖,但其政府一直未成立。1977年4月,建立绵阳市(县级)筹备小组。因县与市在同一政区内设置,工作不易协调,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绵阳县,其政区并入绵阳市(县级)。其政权机构随即建立,至此,县建制结束。日,经批准,撤销绵阳地区,建立(地级),5月,原绵阳市(县级)改为绵阳市市中区,治地和辖区不变。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绵阳市市中区,其辖区以涪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分设绵阳市涪城区、。涪城区位于涪江以西,以古为涪县治地而得名。
涪城区辖9个街道、14个镇、2个乡:城厢街道、城北街道、工区街道、南山街道、朝阳街道、高新区街道、经开区城南街道、园艺街道、创业园街道、丰谷镇、关帝镇、塘汛镇、青义镇、龙门镇、石塘镇、吴家镇、杨家镇、金峰镇、玉皇镇、新皂镇、河边镇、磨家镇、永兴镇、城郊乡、石洞乡。
地理环境绵阳市涪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4°29′~104°54′,北纬31°16′~31°48′。东西长38千米、南北宽43千米,周长160.04千米。(含绵阳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教创业园区)幅员面积597.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1992公顷,减少2公顷。涪城区地图区境是以、及其支流冲积河谷平坝为主要地貌类型,占幅员面积的62.71%;地貌由河漫滩和一级阶地组成。丘状台地由涪江、安昌河沿岸的二、三、四级阶地组成,占幅员面积的16.49%。地势由西北丘陵区向东南河谷平坝区倾斜,海拔450~600米,最高点在磨家镇破庙子639米,最低点在丰谷镇团结村1组、游仙区松垭镇普照寺村2组与三台县永明镇烂田坝村1组的交界处海拔426.2米(涪(城)游(仙)三(台)界桩IA,坐标:X、Y)。区境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四川台拗的川西台陷和川北台陷结合部。地质构造简单,褶皱开阔平缓,没有大规模的断裂构造,但与构造有关的裂隙比较发育。出露地层单一,只有中生界白垩系下统的七曲寺组,以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由于构造变形不强烈,区境内出现平行开阔排列的平缓背、向斜褶皱构造。阶地形成较早,大部被切割成丘包,在木龙河以东与宝成铁路梅家沟至皂角铺段以南为浑圆低丘地貌。丘体低矮,起伏不大,沟谷发育。区境土壤在自然地带上属黄壤。由于土壤母质是极易风化的紫色和紫红色砂、页岩,使土壤发育成与其母质相近的紫色土。土壤经过长期耕作,熟化程度高,已分别形成灰棕色冲积土、灰棕色冲积水稻土、老冲积黄泥土和紫色水稻土等土壤类型。区境自然特点:一是河谷冲积平坝和丘陵是主要地貌类型。前者由涪江、安昌河及其支流的河漫滩和一级阶地组成,地势平坦,海拔450~500米,且一般高出河面4~6米,地下水位高,水量丰富,尤以古河道带含水层厚透水性强。后者主要是低丘和中丘,丘状台地由二、三、四级阶地组成,其上覆盖棕黄色亚粘土和砂砾卵石层。二是区境地处秦岭南侧的四川盆地西北部,北有剑门山脉、西北有龙门山脉作屏障,阻挡来自西北方的寒冷气流,使得气候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热冬冷,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终年风小,无霜期长。三是区境地带性土壤虽属黄壤,但因成土母质多系易风化的紫色和紫红色砂、页岩,在环境的作用下,土壤发育多成幼年型,土壤特征与土壤母质接近,属紫色土。经长期耕作,紫色土已成为农作物旱作或水旱轮作的主要土壤类型。四是区境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气候特征全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少酷暑,冬无严寒,雨热同季,冬暖春旱,春秋短,夏季长,是绵阳市郊重要的农业和副产品基地。全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8°C,年日照1490小时,市区年降雨量938.4毫米,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9%,年平均雾日51天,冬干春旱现象较为严重。
区境内无原生植被,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林,森林面积15833.2公顷(含绵阳高新区),森林覆盖率28.34%。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油菜、花生和蔬菜等。区境内无大型野生动物,区系代表动物主要是鼠和兔,无脊柱动物以昆虫为最多,家养动物有77种。区境内河流均属涪江水系,除涪江干流外,还有安昌河、麻柳河和草石河。客水水源主要包括涪江和安昌河的过境水以及都江堰百里渠引水。涪江流经区境39.25千米。涪江、安昌河河床大量储蓄的砂、卵石、石灰石、石英石,以及丘陵地域广泛分布的粘土、石材等建筑建材原料,是境内的主要非金属矿产资源。区境内旅游资源较丰富,有蜀汉大司马祠墓、、子云亭等名胜古迹、风景点16处。水资源区境水资源主要是、地下水和外来客水。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干流为涪江、安昌河,主要支流木龙河、麻柳河、长滩河、草溪河、平政河,涪江流经区境39.25千米,年径流量1.04×1010立方米。客水水源主要包括涪江、安昌河的过境水和都江堰人民渠引水。盆地边缘以砾岩含水和裂隙水为主,人口居住位置高,利用地下水困难;丘陵地势起伏大,植被差,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地表难形成径流,年径流系数仅0.3左右。区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05.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总量104.17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0.9亿立方米。境内水资源较丰富,但水利用量较低,可开发利用量为7.27亿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1090立方米。全区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暴雨主要发生在5~10月。年内11月至翌年4月为枯水期(其中2月最枯),5~9月为汛期,大洪水集中在汛期,汛期水量约占年径流量80%左右,7~9月暴雨频繁,占径流量70%左右,枯水期长,有少量的地下水补给。
地表水环境质量。流经涪城境内主要河流涪江干流全年水质优,安昌河水质良,均与2012年持平,各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相应水质类别标准。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全年监测天数365天,其中:优105天,良217天,轻微污染39天,轻度污染2天,中度污染1天,重度污染1天,达标率88.22%,污染指数范围21~563。城区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与2012年相比: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为优和轻微污染的天数都有较明显增加,两极化分布比较突出,各项污染物年均浓度未发生明显变化。
2013年,全区有回、羌、藏等少数民族21个,约7600余人,其中:回族2679人,羌族1734人。70%以上居住在城区5个街道办事处,且属于散杂居,暂住、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区内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四大宗教,有开放宗教场所11处,其中:佛教8处,道教1处,基督教1处,伊斯兰教1处。有区级宗教团体2个,宗教教职人员176人,其中:佛教167人,道教4人,基督教3人,伊斯兰教2人。教职人员中有省人大代表1人,市人大代表1人,区人大代表1人,市政协委员3人,区政协委员4人。有常年护法居士500余人,信教群众近15万人。工作特点是面宽、量大、线长、位置特殊、人员杂、流动性大、信众多、工作压力大。
工业经济2013年,全区7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49.72亿元,增长16.02%;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63.2亿元,增加值增速12.8%,列全市县市区第三;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6.4亿元;规模企业减少16户(注:根据统计局要求,2013年底退出规模企业20户,新增规模企业4户,年底规模企业数量为59户。);“1+4”优势产业实现产值146.47亿元;产业园区实现营业收入5.2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生产总值比重的60%;民间投资达到全社会投资比重的60%;新设立小型、微型企业200户,其中:小型、微型工业企业80户;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6.2%。涪城区产业集群以产业规划为科学引领,以工业园区为有效载体,以产业集聚为重要核心,以重大项目为坚强支撑,重点围绕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中小工业集中发展区开发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力度,打造百亿级产业园区,推进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食品加工、新型建材“1+4”优势主导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2013年,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新增竣工投产企业5户,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户,入园规模工业企业达15户,入园企业技工贸收入达到8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达到20亿元;新开工建设工业厂房15万平方米,建成10万平方米。中小工业集中发展区2.58平方公里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得市政府批复,拆迁工作全面展开,截止年底,已拆迁107户,园区内1~9号10.74公里道路启动BT招商,1号、2号进入施工阶段。招商引资进展顺利,签约重大项目2个,储备项目15个。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企业不断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产品研发进程。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2013年,向国家、省、市申报各项专项资金和技改项目42个,其中:27个项目获得资金869万元。全区建成龙华薄膜、富临精工和三力股份等3户省级技术中心,建成海特尔、建诚电子、涪泉乳业、华拓光通讯、隆盛科技、希望饲料、宏发印务等7户市级技术中心。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年共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50家(含新注册68家),其中:先进制造89家、电子信息50家、新材料30家、现代农业52家、新能源及资源利用11家、高新技术服务18家。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规模企业45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26家。规模以上工业全年7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49.72亿元,增长16.02%;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63.2亿元,增速12.8%,列全市县市区第三。其中:产值过50亿元1户:绵阳烟厂;产值过10亿元1户:双汇食品;产值过5亿元1户:三力股份;产值过亿元8户:富临精工、希望饲料、龙华薄膜、建诚电子、富临建材、长虹电子、闰森恒发、涪泉乳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38亿元,增长16.3%,亏损企业0户。全区规模工业利润总体上保持与产值同步稳定增长,但增长主要依靠双汇食品、绵阳烟厂利润大幅增长拉动。全区超过半数规模工业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48户(占64%)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呈负增长。工业税收根据税务系统提供的不完全数据,2013年全区工业总税收19.95亿元,其中:7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金19.23亿元(地税数据截至11月),增长20.2%;规模以下企业税收7200万元。税收过百万元的工业企业24户,其中:入库税金10亿元以上的有绵阳烟厂1家,入库税金亿元以上的有双汇食品1家,入库税金1000万元以上的有富临精工、龙华薄膜、富临建材和三力股份等4家,入库税金500万元以上的有长虹电子系统公司等2家,入库税金100万元以上的有16家。
电子信息产业2013年,全区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工业企业1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7.9亿元,增长10.3%。代表企业有建诚电子、长虹电子系统、华拓光通信、捷智光电等。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5.3%,产业规模较小。产值过亿元企业有建诚电子、长虹电子系统2户。全区电子信息产业实施新上、技改项目共5个,其中:技改项目3个,新上2个。建诚电子年产户外通信电源3万台技改项目,启瑞电子年产100万套地面数字接收天线生产线等项目于年内竣工投产。四川华光通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绵阳)科技城光通信产业园项目(年生产光通信关键器件1000万只生产线)、绵阳梦达电子有限公司年产60万件光通讯配件及网络设备生产线项目等项目尚未完工。涪城区机械制造产业2013年,全区有规模以上机械制造企业2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7.34亿元,增长5.5%,代表企业有三力股份、富临精工、环阳科技、鑫宇铸造等。机械制造产业总产值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11.6%,产业规模在“1+4”优势产业中位列第二。产值过5亿元的有三力股份1户,产值过亿元有富临精工1户。全区机械制造产业实施新上、技改项目共12个,其中:技改项目7个,新上5个。三力股份的SUV转向管柱生产线改造项目于年内竣工投产。新型建材产业2013年,全区有规模以上新型建材工业企业15家,建材产业受房地产和政策调整影响大,呈现负增长态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73亿元,下降20.3%。代表企业有富临建材、宝龙建材、天力特种玻璃、锦顺建材等。新型建材产业总产值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5.2%,产业规模较小。产值过亿元企业有富临建材1户。新材料产业&2013年,全区有规模以上新材料工业企业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5亿元,增长10.8%。代表企业有龙华薄膜、远达新材料、海瑞尔重型包装等。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3%,产业规模较小。产值过亿元企业有龙华薄膜1户。全区新材料产业实施新上、技改项目共6个,其中:技改项目4个,新上2个。龙华薄膜年产500吨新型隔热薄膜生产线项目、四川海瑞尔重型包装有限公司的年产100万平米重型机电产品包装箱生产线于年内竣工投产。食品加工产业2013年,全区有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09亿元,增长22.5%。代表企业有绵阳烟厂、双汇食品、涪泉乳业、希望饲料等。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72.8%,产业规模在“1+4”优势产业中位列第一。值过50亿元1户,产值达到30亿元1户,产值过亿元2户。继续推进“打造娇子品牌,建设绵阳标杆市场”工作,扩大“娇子”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真度,提高市场份额。其他产业2013年,全区“1+4”优势产业以外其他产业的规模企业有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2亿元,增长20.66%。代表企业有闰森恒发、丰谷丝厂等。其他产业总产值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2%,产业规模最小。产值过亿元企业有闰森恒发1户。
概况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发展现代都市近郊农业为重点,认真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全面领先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2013年全区农业总产值累计完成259147万元,增长4%;农业增加值148455万元,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1812元,增加1284元,增长12.2%。新农村建设全力推动省级第二轮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覆盖杨家镇、关帝镇、金峰镇、玉皇镇、石洞乡5个乡镇。全年示范片完成投入10.14亿元,其中:国家、省、市投入资金2.22亿元,区本级财政投入9449万元,社会资金投入6.98亿元。整合各级项目和建设资金,建成新村聚居点14个(涉及农户2467户,人口4936人),建成新农村综合体2个、新民居建设365户,完成农房风貌提升487户。完成整治和掏淤排灌沟渠6500米,安装U型槽9600米,新建蓄水池360口,除险加固小(二)型水库5座,改扩建提灌站15处,整治塘堰76座,治理阴山河9公里。总投资5535万元的杨关大道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完成各类道路建设19公里,道路通镇、通村率100%,通组率60%,村通公交车率80%。新建高标准农田6500亩,蔬菜大棚1165亩,连片发展蔬菜2万亩,工业原料林面积1万亩,蚕桑2万亩,花卉苗木4000亩,核桃5000亩,花椒4000亩。年出栏生猪13万余头,小家禽375万余羽。建成AA级景区1个、星级农家乐2个。农业产业化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壮大农村经济,逐步形成优质蔬菜、生态养殖、花卉林木和乡村旅游四大主导特色产业连片发展,产业布局优化、特色突出、一三产业相融互动的良好格局。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的培育力度,全区累计整合各级产业化资金2070万元,支持带动能力强、带动机制好、带动实效大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建基地、创品牌,形成产、供、加、销等一条龙服务的产业链条。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管理,建立信息库,协助争取国家、省、市扶持政策及项目建设。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专合组织150个,其中:龙头企业46个(省级4个、市级29个、区级13个),专合组织104个(省、市级33个);省、市两级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70亿元,为农民创商品收入50亿元,带动农户37万户(含区外),建商品基地49.2万亩(含区外)。农业招商引资 &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开展招商引资,优化优惠扶持政策,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引导资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全年引进五谷丰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园、四川御龙醉香园等重点农业招商引资项目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08亿元,到位资金40380万元(含追加)。农村产权确权颁证涪城系全省2013年农村家庭承包土地和其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试点工作县区。截至年底,涪城辖区(含高新区、经开区、科创园区)内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制证工作基本完成,航测、摸底、图片矢量化等工作进入公示纠错阶段;杨家镇完成房屋产权确权登记的内外业调查、初审、登记簿建立和制证准备工作,农村家庭承包土地和其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等待验收后予以颁证;玉皇镇、关帝镇农村房屋产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进入招标阶段。土地双挂钩试点区首批土地双挂钩试点项目包括杨家镇团阳寺村、万和村和石洞乡3个项目,实际涉及拆(搬)迁农户904户,统规统建和自建安置544户,货币安置360户,规划安置点6个。根据中介公司现场核实,实际复垦土地面积847.02亩,安置点用地160.8亩,节余用地指标686.2亩。其中:杨家镇2个项目以BT模式,按照拆迁补偿政策对拆旧区农户进行拆迁,节余指标用于当地项目建设;石洞乡项目包括文昌宫、天池山、观音碑3个村,按照2.1万元/人补助标准对拆旧区农户实施搬迁,搬迁农户200户,复垦土地259亩,节余土地指标214.2亩,主要指标用于石塘商贸物流城建设。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组建信息员队伍,覆盖全区53个区级部门、乡镇、农业企业和专合组织,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全年共发送“新农通”信息1580条,区本级采用信息634条,新华社四川分社终审下发信息189条,实现信息有效对接和信息资源共享。种植业2013年,全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壮大优势特色效益产业和农民增收为首要任务,立足“提质扩面、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工作基调,奋力推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年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8.69万亩,粮食总产7.36万吨;油料播种面积7.57万亩,总产1.3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4.91万亩,总产30.68万吨。产业布局特色&围绕绵阳市蔬菜产业规划及涪城区“十二五”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始终坚持科学规划为前提,大力发展优质蔬菜和水果花卉产业,与生态养殖、乡村旅游互融互动、良性循环。2013年,巩固提升青义、龙门老蔬菜基地,建成金峰十里长廊万亩亿元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杨家万亩水果花卉基地、关帝3400亩种养循环全省集中连片最大的芦笋基地,启动玉关产业带优质蔬菜基地建设。杨家镇团阳寺村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壮大产业化市场主体&通过积极引导专合组织、龙头企业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三品”认定和品牌建设。全区共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9个、基地面积17万亩,绿色食品认证6个,基地面积0.5万亩,有机食品认证4个、基地面积0.2万亩,在全市率先实施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引导和推进农超对接、产销链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佳昊农业、华恩农业、金峰莲花池专业合作社、关帝庄稼汉合作社等企业和专合组织分别在绵阳城区开设农产品直销店14家。农资市场监管&全年出动农业行政执法人员210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户)180余家,检查种子231个(玉米种子126个,水稻105个)、农药40余个、肥料4类。责令整改20余件,立案查处农资案件10件,实现农业行政执法和检查覆盖率100%,农业执法案卷评审全市前茅。农业项目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0.65万亩;完成配方肥推广15万亩;新增优质蔬菜基地2万亩;实施秸秆还田28万亩次;实施绿色防控3.5万亩。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涪城区依托西科大、绵阳农科院、绵阳农校等大中专院校,采取试验、示范、培训等措施,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品种和技术。2013年共试验良种38个,试验面积0.4922万亩;推广良种21个,推广面积4.7万亩。工厂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免耕直播机收、秸秆综合利用、种养循环、避雨栽培、稻鸭共作等先进适用技术广泛运用。落实惠农政策全年累计发放惠农资金3322.14万元。其中: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185.11万元,粮食直补资金188.6万元,两项共计补贴种粮农户43250户,面积亩;种粮大户补贴资金0.34万元,补贴大户3户,面积276亩。“一事一议”奖补850万元,涉及107个项目,66个村、208个社,项目总投入1767.55万元,群众投工21.25万个,村集体投入67.53万元,修建村内道路50公里,水渠7.38公里,塘堰约28口,其它水利设施约4个,受益人口达3.7万人。农机购置补贴1098.09万元,惠及农户2195户,补贴机具2571台。蔬菜生产 &全区以发展壮大优势特色效益产业和农民增收为首要任务,坚持品牌与规模并重,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全年蔬菜播收面积15万亩,产量31万吨,产值10亿元以上。万亩示范区建设 &2013年,建设完成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3个,其中:蔬菜万亩示范区2个、水果万亩示范区1个。全区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达到6个。全面实施市级蔬菜产业发展项目4个,建设钢架大棚等设施72.5亩,保鲜库1000平方米。争取2013年绵阳市蔬菜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6个、良种繁育项目1个。创新发展机制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区共有蔬菜产业龙头企业8家、专合组织33个、营销大户48户。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实行订单生产,构建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新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营机制,促进蔬菜规模发展。标准化生产&通过开展农业科技“三大行动”,推进科技入户,加大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不断推进农业生产的无害化、标准化,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和农民收益。蔬菜种植水平、标准化生产程度明显提高。全区共有无公害蔬菜28个、有机蔬菜6个,面积4万亩以上。推广蔬菜实用技术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蔬菜基地,送科技、送信息、送种苗,提供现场技术指导。在金峰镇莲花池村、大石桥村、关帝字库村等地开展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培训,在金峰、关帝、杨家、石洞、玉皇等乡镇开展新品种蔬菜栽培技术及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主要对各乡镇技术骨干、村干部、种植农户等进行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全年共举办技术培训20次,培训农户8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万余份。依托龙头企业的市场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逐步完善对蔬菜生产基地和合作社的技术指导服务,推进全区蔬菜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林业概况区林业局扎实做好全区林业及其生态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发展等工作,大力推进林业两大工程、新农村建设,创新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013年,全区森林覆盖率28.34%;绿地总面积1714.77公顷,绿地率34.3%,人均绿地面积8.46平方米。退耕还林全区退耕还林总面积1.8万亩,涉及15个乡镇(含高新区河边镇、磨家镇,经开区塘汛镇)、64个村、313个村民小组、10969户农户。全年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04.56万元,惠农资金及时兑现率达100%。通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专项建设项目,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杜绝砍树复耕现象发生。完成2012年巩固退耕还林建设后续产业:特色经果林建设900亩,品种改良1088亩,丰产措施1200亩,蚕房建设610户,建设基本口粮田1227亩,农村能源建设补助119户。完成投资179.2万元。6月,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核查组对涪城区2005年实施的982亩退耕还林生态林保存情况进行核查,工程管护率、建档率、保存率、林权证发放率均为100%。森林管护全覆盖&2013年,区林业局依法管护森林面积17.5万亩,管护任务全面达标。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面积2.3万亩,复检木材及其产品240批次2670立方米,检疫苗木50万株,全区森林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在燕儿河库区设立森林火灾因子数据采集站。印发《绵阳市涪城区重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全年森林火灾损失率低于控制率0.1‰。林政资源管理&年, 全区采伐限额指标人工林为14180立方米(商品材),其中:主伐2699立方米,抚育采伐2624立方米、其它采伐8688立方米。出材量8406立方米。全年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1367份,采伐蓄积9438立方米,其中:其它采伐9438立方米。出材5474立方米,占年采伐计划的66.5%。林木采伐惠及农户22769户,增加木材收入289.58万元,增加涉林劳务收入270.17万元。2013年上报省厅征占用林地4宗,上报面积16.887公顷,省厅审批16.887公顷,采伐蓄积631.7立方米。无违法征占用林地。全年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出动森林公安民警400余人次,依法受理各类涉林案件43起,处罚违法人员43人次,罚款5余万元,其中:刑事案件立案1起,破案1起;行政案件立案42起,查处42起。国有林资源调查 &9月,全面完成国有林资源调查工作。全区现有国有林资源分布在13个乡镇(涪城丰谷镇、关帝镇、龙门镇、城郊乡、青义镇、石塘镇、新皂镇、杨家镇、玉皇镇、吴家镇、石洞乡,高新区河边镇、磨家镇)、33个村,成片国有林资源44个小班,531.1亩,其中:有林地529.3亩,无林地1.8亩;零星国有树木117株。主要树种有柏树、马尾松、青杠、尾巨桉、桤木。完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各项基础工作,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相关资料上报省林业厅备案。林权配套改革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保险工作的精神,辖区森林全部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2013年,全区有林地面积19.2万亩,实际参保19.2万亩,保险金额28.22万元。年初,积极协调保险公司做好受灾林木理赔工作,对丰谷镇、关帝镇、金峰镇等乡镇受2012年冬季霜冻灾害的农户开展理赔工作,理赔森林保险10万元。创新林业发展模式建设高标准苗圃基地和产业建设示范基地,带动石洞、金峰、杨家、吴家片区林业成规模发展,全年新增花卉林果3800亩,达到9700亩;青花椒种植总面积4000余亩,核桃总面积8000余亩。全区蚕桑种植面积2.6万亩,蚕茧产量突破1227吨。水果面积2.8万亩,水果产量2.9万吨。鼓励苗圃企业繁育珍稀苗木,提高城市绿化苗木的供给能力和绿化水平,发展珍稀绿化苗木基地2200亩。做大龙门花卉苗木及木材市场,提高林业产品附加值和加工产业链。组织发动林业企业、合作社、大户等组团发展,注重林业品牌孵化和培养,发展林禽、林菌、林药,实现农民人均林业增收50元目标。“生态涪城”建设&以绵阳市创建“全国森林城市”为契机,成立绵阳市涪城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林业局。区委、区政府印发《绵阳市涪城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意见》,统筹规划实施全区道路绿化,把森林城市与城郊绿化有机地结合,着重延伸山体、水体保护内涵,抓好城市周边自然山体的绿化,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筹建凤凰山森林公园按照绵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积极筹建省级“绵阳涪城凤凰山森林公园”,公园规划占地449.43公顷。截至年底,编制完成申报文件、可行性研究方案、宣传片和宣传图册。道路绿化工作围绕创建森林城市,建设生态走廊发展目标,全年共实施高规格林带道路绿化工程23公里,其中:杨关产业大道景观通道绿化7公里,杨家镇万和村小环线景观通道绿化3公里,关帝镇大树村景观通道绿化3公里,吴家镇至金峰镇栾树森林通道绿化10公里。义务植树以“创建森林绵阳,建设美丽涪城”为主题,开展2013年春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在玉皇镇、石洞乡、杨家镇、青义镇和龙门镇建成义务植树基地6个,总面积1500余亩。栽植树种以香樟、栾树、天竺桂、樱花、桂花为主,共计栽植8万余株。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的机关干部、企业职工、部队指战员、在校学生和群众共计2万余人。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推进杨关产业带产业发展,完成杨家镇核桃产业1580余亩,关帝镇花椒产业4000余亩,带动农户300余户。完成杨关产业带绿化投资274.5万元,其中:关帝蔬菜产业基地防护林投资61.5万元,栽植乔灌木3300余株,栽植地被3400平方米;新村防护林带建设投资40万元,栽植栀子花1万余株;阴山河堤防护林带投资173万元,绿化河堤9公里,栽植垂柳3000余株、灌木6000余株,植草1.4万平方米。完成丰谷镇廻龙沟村新农村建设绿化投资84万元,栽植绿化乔木900株,地被3000余平方米,带动农户60余户完成核桃产业发展150亩。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绵江路沿线继续巩固原有的龙门小桥村、青义五星果园等乡村旅游;绵中路沿线以杨家镇原香国际香草园、万和葡萄观光园、碧水蓝天度假中心、乡约田园、醉香园、百善园等农家休闲场所带动发展生态观光走廊,初步形成新的乡村旅游聚集区。
交通运输 &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四川省“十二五”期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强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网络,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当好先行。全区现有道路937公里,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22公里。国省道、县道、乡道、村道日常养护率100%。乡镇、村通水泥(柏油)路比率100%,城市公交车乡镇通车率100%、通村率90%。交通建设规划围绕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试点建设工作要求,区交通运输局以服务发展、惠及民生为重点,联网成片、形成规模为目标,结合城镇体系规划和村(镇)分布特点,综合考虑路网中各节点和线路的重要程度、功能水平、建设规模、资金筹集的可能性等因素,注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村镇总体规划相协调,与区域干线公路网相衔接,组织相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科学编制交通建设规划。3月,编制完成《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试点规划》。在年规划期内,全区拟建公路604公里、乡镇站场5个、招呼站150个、乡镇快运收货点12个、货运站场3个、码头2处、候船厅1处、大中小修公路500公里,规划总投资7.69亿元。重大道路建设 &市级重大道路建设项目区境内总投资52亿元。其中:城市二环路西半环建成通车,总长21.3公里;绕城高速公路南环线加快推进;108国道改线工程完成2公里(总长14公里)。积极与市、区各相关单位和有关乡镇协调、沟通,做好重大道路建设项目拆迁安置和扫尾工作,完成“两补”费用的结算,规划做好两侧的农村公路和安置小区建设,完成因道路建设损毁沟渠、道路的恢复工作,增设、拓宽通行路口和下穿通道,增加二环路匝道7处,完成108国道改线工程古井村至梅家沟村段建设协调工作。农村道路建设2013年全区完成农村公路建设86公里,总投资1.2亿元,农村公路网络日趋完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保障。投资7262万元,完成杨关大道及小环线建设,其中:杨关大道总投资5535万元,道路全长6.789公里,路基全宽22米(两侧绿化带各5米),标准为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小环线总投资1727万元,全长11.52公里,宽度6.5~7.5米,连接杨家镇、丰谷镇、关帝镇等3个乡镇。按照县道两侧各扩宽5米、乡村路两侧各扩宽3米、新建乡村道路路基宽度14~16米的标准,完成县道路基扩宽15公里,乡村道路路基扩宽80公里,新建乡村道路路基工程15公里。全区各乡镇无偿调出土地1300余亩,保障农村道路改扩建和安保、绿化等工程需要。涪城区农村公路建设在2013年度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禹杯”绩效考评中荣获全市第一名。园区道路建设 &全年投资8994万元,完成金家林园区、龙门川西北物流园、石塘商贸城等园区道路10.3公里,增强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招商引资吸引力。建设质量监管按照“不建则已,要建就管20年”的要求,严把设计关、施工质量关、工程计量关。认真落实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责任,签定工程建设进度、质量、计量、环境等目标责任书。制定《涪城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手册》,发放至建设村村干部、村民代表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人员,明确道路建设的监督办法、职责和监督内容,强化施工建设现场监管,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制定并实施严格的质量处罚措施。继续采取聘请村民代表监督施工质量的有效办法,高质量地建设管理好每一条农村公路。道路养护按照农村公路“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管养运行机制,落实区、乡镇、村分级管养责任。区财政全面负责县、乡、村道路养护人员及养护工程费用,按照乡、村道路养护里程、养护技术标准及养护费用标准,由区交通运输局核算人员和承包费用,逐月考核后下拨;乡镇财政按养护经费总额的40%进行配套;村组集体资金用于弥补养护资金不足,补充村组道路管养资金。2013年,全区投入资金300余万元,主要用于波形护栏及警示标牌安装,提高道路安全服务水平。全区共列养道路781.43公里,其中:县道145.3公里、乡道272.29公里、村道363.84公里,完成公路养护投资1305万元,占目标任务数的109%。全区县、乡道养护覆盖率100%,村道养护覆盖率85%,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85,路面技术状况(PQI)85。道路绿化区政府印发《2013年全区农村公路绿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对道路绿化提出具体要求。以“示范镇、文明路”为实施重点,创建省、市养护示范乡镇1个、示范站1个;创建文明路51.8公里,其中:县道10.7公里、乡道15.3公里、村道25.8公里。完成杨关大道、石栏路、罗吴路、产业带小环线绿化升级37公里,完成全区12个乡镇乡村主干道绿化75公里。全面实施行道树刷白及公路示警桩、公里桩、百米桩、界桩补栽、油漆和刷白工程。上级道路建设项目资金支持 &涪城区2013年争取各类项目资共10993.9万元,到位资金2498.9万元。其中: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省级补助4416万元,到位1602万元;交通安全工作经费15万元;乡镇连接公路建设省级补助资金90万元;市二环路建设沿线乡镇设施补助资金642.44万元;绕城高速沿线乡镇设施补助资金149.41万元。争取到年农村公路改善工程计划121.3公里,省补资金计划4852万元;安保工程波型护栏建设计划69.11公里,省补资金计划829万元。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现有城市公交车辆(小型客车)1215辆,城镇客运公交142辆。2013年,全区客运总量3386万人,旅客周转量11.3亿人·公里,货运总量1143万吨,货物周转量16.1亿吨·公里。全年新(改)建站台37个,完成投资330万元。严格客货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和运输服务中介机构的审验。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办结案件48件,依法处罚无错案。办理“96515”投诉70件,办结率100%,无经营违章行为发生。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平稳 &&认真做好春运、国庆、“黄金周”等重要节假日期间安全大检查,扎实开展道路运输、水上交通应急演练,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客货运输、汽车维修企业开展安全培训。全面排查公路、桥梁、涵洞及附属设施安全隐患,没有发生因交通运输安全和工程施工管理责任造成人员死亡事故,确保全年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部为零。及时解决局原渡管所改制前后退休47名职工的相关待遇,确保全年无非正常到省、进京上访事件发生。没有因涉及道路建设征占土地、房屋拆迁、工程款支付等不稳定事件发生。接办网络问政8件,涉及道路新建、维护、咨询、安全等方面,按时办结回复,群众满意率100%。交通行政执法严格按照“职能归口、监审分离、批管并重”原则,积极推进行政审批职能、审批事项、审批人员“三集中”改革。连续3年对区交通运输局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进行清理登记,共梳理出行政审批事项13项、公共服务事项16项、日常监督管理事项5项、行政处罚事项236项、行政强制事项3项。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整治公路沿线乱搭乱建行为,规范悬挂道路标识、标牌,清理施工路段施工材料堆放,巩固治理公路“三乱”成果。强化车辆维修企业坐商归店,加强3个客运站内及周边的环境整治。巩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建设,区交通运输局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运管所、路政管理大队保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2013年共收到区人大代表建议5件、区政协委员提案3件(1件为协件),另有2012年“代表建议承诺办理件”4件。各责任领导和经办人通过实地调查,与代表和委员们面对面的交流,全部予以回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办理的情况均表示满意。6月10日,区政协开展民主评议区交通运输工作,区交通运输局积极配合评议小组走访调查,与区委“四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及时整改落实,区政协委员对交通运输工作满意率95%以上。
概况&涪城教育全力围绕“着力公平优质、推进区域均衡,率先建成西部现代化教育强区”战略目标,教育“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学校校园环境优美,设备先进,硬件条件基本实现现代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均衡优质发展,高质量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省级督导评估。2013年,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44所(公办56所,民办88所),其中:幼儿园87所(公办6所,民办81所),小学27所(公办),初中18所(公办,含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普通高中3所(公办2所,含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1所;民办12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学校8所(公办2所,民办6所)。在校学生2013年,全区在校生80745人(公办学校在校生54644人,民办学校在校生26101人),其中:幼儿园17788人(公办园含附设学前班4284人,民办园13504人),小学34584人(公办小学31165人,民办小学3419人),初中19629人(公办初中14412人,民办初中5217人),特殊教育学校143人,普通高中5249人(公办高中2488人,民办高中2761人),职业学校3352人(公办职业学校2152人,民办职业学校1200人)。全区现有专任教师4861人(公办学校3311人,民办学校1550人),其中:幼儿园1035人(公办园167人,民办园868人),小学1890人(公办小学1727人,民办163人),初中1318人(公办初中1025人,民办293人),特殊教育学校32人,普通高中355人(公办高中191人,民办164人),职业学校231人(公办职业学校169人,民办职业学校62人)。教育经费收支&涪城区2013年全区财政经常性收入9.46亿元,增长5.05%;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22.35%。教育投入5.06亿元,增加0.19亿元(已剔除2012年偶然性因素0.56亿元,包括追加年津补贴提标和安排当年义务教育奖励绩效工资等),增长3.92%,其中:上级财政拨款0.76亿元,区级财政拨款3.92亿元,财政专户管理收入0.25亿元,其他收入0.13亿元。教育投入中,财政拨款4.68亿元,增长5.17%,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3.78亿元,增长0.17%。教育总支出5.41亿元。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经费政策,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2013年全区义务教育总收入3.55亿元,增加0.26亿元,增长7.83%。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2.87亿元,增长6.09%。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实际支出,小学每生分别为917.41元(城市)、924.88元(农村),初中每生分别为1432元(城市)、1493元(农村),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加大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工作力度,落实到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9410名学生预算内公用经费60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91万元、省级资金95万元、市级资金20万元;城市义务教育阶段45764名学生预算内公用经费1713.5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856.79万元、省级资金342.72万元、区级资金514.07万元。为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和随迁留守儿童共41028人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住校生和城市低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950人生活补助资金220.73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92万元、省级资金103.375万元、市级资金14万元、区级资金11.36万元。落实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28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34万元、省级资金24万元、市级资金17万元、区级资金105万元。德育全区各中小学校坚持开展升降国旗、“红领巾相约中国梦”、节日小报评选、“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网上祭英烈、童心向党歌咏比赛、“三关爱”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参与率100%。教育质量2013年,涪城高考本科硬上线862人(不含艺体),重本上线517人。中考普通高中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线4575人,省级示范性高中指导性计划上线2897人,国家示范性高中指令性计划上线1439人。高中教育2013年,全区6564名初中毕业生考入高中阶段学校5726人,其中:普通高中4726人,职业高中1000人;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87.2%。根据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绵阳市职业技术学校接收来自汶川、理县、黑水县等阿坝州10余个县的藏区学生78人。健康教育坚持以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和培养良好健康行为习惯为基础,加强和规范学校健康教育体系,保障学校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以开展常见疾病预防和控制入手,做好晨检、预防接种证查验、师生体检和情况汇总分析等工作。在全系统开展“食品安全百日整治行动”。全区学校食堂共有A级食堂7个;B级食堂16个;C级食堂22个。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心理教育问题,列入德育工作重点。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力度,引导学校依托专兼职心理教师和外聘专家,在上好心理活动课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动,对老师、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讲座。艺术教育举办涪城区第十一届校园艺术节,表演音乐类节目71个,展评美术作品300余件。创建安昌路小学、金峰小学“市级艺术特色学校”2所。全区各学校参加省市各类文艺表演、调演、比赛等活动近10余场(次),参与师生1500余人次。12月,涪城区艺术教育工作经验在“四川省县域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交流座谈会”交流发言。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专项经费1401.77万元,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其中:改造石洞小学、御营小学、六中等3所学校运动场,投资53.93万元;改造杨家、玉皇、龙门、石洞乡镇幼儿园园舍4所,投资1227.84万元;启动玉皇、龙门、杨家等3所农村幼儿园建设,投资120万元。现代教育技术&全年投入专项经费1660余万元,集中采购课桌椅1600套、计算机1856台、更新计算机网络教室8套、多媒体电子白板式电教室6套(含班班通)、平板电视式班班通系统83套;根据省均衡教育检查要求,按照2007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完成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验室更新改造和教学仪器升级换代工作,采购图书23.76万余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备设施配备全部达标;完成区教育信息中心和各城域网接入学校网络设备升级更新工作;更新、充实、完善区远程教育中心资源库资源,完成2012年度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育技术装备项目的7所学校配备工作,基本形成班班设备新、校校网络通、资源共享畅、实验个个做的局面。教育惠民&2013年全区免除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向3597名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学生提供免费作业本合计12.1万元;补助3110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寄宿生生活费362.07万元;发放2183名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学生国家助学金153.885万元,免除5104名学生学费431.405万元;发放1440名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国家助学金 213.75万元,减免310名普通高中家庭贫困学生学费9.3万元;为1635名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提供保教费163.5万元;门诊医保统筹报销32所学校、1338名贫困学生医疗费用67.13591万元;提供125名贫困家庭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70.86万元。社会捐资助学&通过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资助困难教师46名、46万元;为子云小学捐赠图书价值0.6万元。利用“金秋助学”基金资助困难大学生23名、4.6万元。资助贫困大学453名、35.25万元。绵阳市涪城区益生教育基金会自募资金资助贫困学生62名、6.4万元,资助特困老师3名、2.1万元。民办教育&全区有各类民办学校131所,其中:中小学1所,中等职业学校6所,幼儿园81所,非学历教育机构43所。民办教育学生共26101人,其中:中小学学生11397人,中职学校学生1200人,在园幼儿13504人。民办教职工共2393人,其中:中小学教职632人,中职学校113人,幼儿园1648人。资产情况:中小学校9123万元,中职学校6910万元,幼儿园5123万元。图书数量:中小学14.4万册,中职学校4.2万册,幼儿园8.8万册。学校占地面积:中小学14.04万平方米,中职学校3.0万平方米,幼儿园12.6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中小学93868平方米,中职学校19553平方米,幼儿园100977平方米。与2012年相比,全区民办学校增加12所,其中:民办幼儿园2所,非学历教育机构10所。民办学校管理及发展全区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基本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和从学前教育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体系。对全区民办学校继续进行年检初审检查。对全区民办学校校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要求各民办学校年审提供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存在安全隐患的限期整改。职业教育&2013年,全区共有教育部门管理中职学校8所,其中:公办学校2所,民办学校6所。在校学生4112人,其中:新生956人,毕业1764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绵阳职业技术学校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62.5万元,用于购置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等;获得省级、区级专项资金800万元,用于实训楼建设。学校校园环境、设施设备、实训条件等得到明显提升。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全区中职学校主要开设加工制造、教育、文化艺术等11个大类、24个专业,其中:绵阳职业技术学校中餐烹饪、计算机应用2个专业为省级骨干示范专业。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加强日常管理、规范学生行为和强化学生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就业。2013年,绵阳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藏区学生49人,其中:一次性安置就业47人,因病无法就业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涪城区全区12个乡镇成人教育机构面向农村开展各种培训。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26568人次。特殊教育&2013年,全区特殊教育学生273人,其中:随班就读130人,特殊教育学校就读143人。坚持以促进残疾儿童“缺陷补偿、康复身心、自食其力”为目标,以教育、教学、康复为中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德育实效,全面构建素质教育典范,赢得社会广泛认可。参加绵阳市第二届乡村少年宫建设成果展暨青少年技能大赛,蜀绣、陶艺《我塑我心》获特等奖,《健魂》获一等奖;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荣获学生职教作品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参加2013年全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比赛展演活动,《奋进的脚步》获一等奖;在全省特殊教育职业交流会上做经验交流。学校培智组课题《学龄期低段智障儿童生活适应中家庭支持策略研究》获省政府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二等奖”大学中专招生与自学考试区招生办(区自考办)扎实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成人高等学校招生、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招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招收空军飞行员及民航飞行员、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等工作。不断巩固阳光工程成果,进一步深化招生改革、严格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招生公平、公正、安全和秩序。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改进和完善录取批次安排、志愿设计、分段多次公开征集志愿等办法,提高考生志愿满足率,维护考生合法权益。2013年全区报考普通高等学校考生20534人,增加996人,其中:文科6165人、理科14368人。统考本科上线14197人,预科39人,专科3551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有考生1777人,减少1198人,其中:文科251人,理科986人,专升本540人。录取1440人。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招生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招生有考生11816人,增加827人,其中:涪城区考生5975人,市直属学校考生4849人,高新区考生992人。统一考试工作由区招办组织,录取工作由市招生办组织。中职学校自主招生录取956人,五年制高职录取52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3年组织自学考试报名考试3次,共有考生13002人,减少6236人;报考25558科次,减少10121科次。获得单科合格证书5083人次,毕业生105人,其中:本科88人,专科17人。组织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报名考试工作,报考6166人,合格3011人。
12旅游景点
绵阳圣水寺据民国版载:“:治西十五里。建自前明,雍正时重修”。寺庙位于山前平坝,解放后改建为小学。新建的圣水寺位于西北部宝成铁路西侧山岗。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恢宏于90年代。开始系群众自发修建的一座主要供奉观音菩萨的小庙(即后来的观音殿)。其后果忍和尚自成都昭觉寺到绵阳弘扬佛法,得到人民政府和广大佛教信徒的支持,采取“政府划拨土地,民间乐捐资金”的办法,逐步扩大寺庙规模。圣水寺殿堂内众多佛像塑造精美,庄严肃穆;玉佛殿内的三尊大玉佛均为缅甸佛教徒所赠送。圣水寺是绵阳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碧水寺位於绵阳城区涪江东岸。从城区望去,绵延於龟山脚下、涪江之滨的建筑群依山造势,错落有致。碧水寺主体建筑飞檐翘角,上指蓝天,下连碧波。古树佳木,遮天蔽日。山光水色、园林古迹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天然艺术画廊。碧水寺始建於唐代,唐宋时期曾称水阁院。因崖壁泉水终年流淌、叮咚悦耳,故民国时期又称作滴水寺。宋代,僧众信士依碧水崖扩建寺庙,易名碧水寺。碧水寺历经兴废,到1981年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时,仅存破烂不堪的一楼一底小庙。1985年,市文管所开始对碧水寺进行维修保护,历经数载,建成了占地60余亩的碧水寺文物风景区。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朴典雅的门庭上,悬挂著冯其庸先生书画的“碧水寺”匾额。沿石阶而下,从曲折的林荫道来到江边开阔处,矗立著一座3层楼歇山式大殿。大殿底层有唐代石刻观音立像、摩崖佛教造十八龛、石刻金刚经三十二品。观音立像为圆雕,高5米。头著化佛金冠,耳佩金环,颈系璎珞,两眼轻合,面带微笑,神态安祥,超凡脱俗;袒胸,披贴身袈裟,束腰,下著玉裙,腰间缀精美饰佩;左手持净瓶,右手施无量印。体态丰满,雍容慈祥,具有典雅的盛唐遗风。摩崖造像为深浮雕,大的造像每龛两米见方,小的造像高不盈尺。刻像多的几十尊,少的仅一尊。最有代表性的为五十一菩萨图。人物为深浮雕,紫竹等饰物镂空雕。主佛座于莲台上,侍者、菩萨6层分布,或座或立,形神兼备,雕刻精细,有施金彩绘痕迹。国家文物出版社研究员黄先生说:“碧水寺五十一菩萨图与龙门石窟五十一菩萨图构图,雕刻手法相近,但是,比龙门五十一菩萨图保护完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碧水寺的石刻,题记绝无人为毁损,确属不易。除所处的独特环境,更反映了当地民风纯朴,人们对佛教文化艺术的尊崇。大殿2楼陈列著数十尊观音雕像和四通释道儒三教合一的千佛碑石刻像。3楼陈列著著名画家的观音绘画,这些质地不同,造型生动、技法卓越的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攀高登临,环顾碧水寺园内草禾欣欣,层台茸翠,参差曲折的楼台亭阁掩映在花草树林中;俯视一江碧水滔滔东逝,江上渔舟,中流击水,岸边白鹭嬉戏巨翔,远眺对岸,绵阳城高树林立,五彩缤纷,三桥横跨,人来车往。城市繁荣喧哗,更显古寺的宁静清幽。碧水寺的风光犹如水墨丹青描绘的画卷,碧水寺的文化艺术内涵似一部历史巨著,碧水寺的闲情逸趣像抒情的诗歌,只有当您置身其中,才能深切体味和悉心领略。南山公园绵阳市位于、、三水汇流处的南山之巅,始建于1955年,扩建于1986年,总面积183671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绿地面积平方米,道路面积4200平方米,水体面积9200平方米)。是集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园林开放式公园,年接待社会各届群众达15万人次。园内风景秀丽,植物品种繁多,自西向东绵延而伸分区组景,有三江园南塔小区、教育纪念区、游乐小区等,根据景区功能、地形条件配置相应的地被植物、乔灌木、常绿乔木、观赏草坪,形成错落有致的植物带,独具匠心的林中小品,风格各异的园林主题小区将公园装扮得赏心悦目,清新怡人。园内名胜古迹独具自然和人文特点。始建于明代的九级砖石古南塔傲然挺立,俯瞰三江,饱含大地之灵气,历史之凝重;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仿古建筑群是观赏三江美景、休闲娱乐、修身养性的好去处:清澈剔透的“龙吐水”引来八方游客一尝为快;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为游人提供垂钓之乐: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馆陈展着我国不同革命历史时期牺牲在绵阳或绵阳籍的44位烈士的英雄事迹,呈几何块状大理石建成的革命公墓时刻接受着人们的敬缅,激励着后人的奋进,是人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国家、省、市三级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内还有汉代御医郭玉读书处遗址、黄桷树观景台等景点,形成了南山公园既是人们缅怀先烈,追思古人的圣地,又是茶廊晶茗、湖畔垂钓、静园读书的佳所:既有意味悠远的名胜占迹,又有让人流连忘返、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的特色。圣水寺子云亭位于绵阳市涪城区的西山风景名胜区西山公园内。西山又名,景区占地0.3平方公里,景区内茂林修竹,丹桂飘香,清泉淙淙,景色优美。以子云亭为中心,还有古仙云观、蒋琬墓、蒋恭侯祠、扬雄读书台、玉女泉及隋唐时期的道教摩岩石刻等。子云亭是为了纪念西汉文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扬雄而建造。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汉成帝时期曾出任黄门侍郎,是皇宫内侍从皇帝,传达皇帝诏令的官职。扬雄少年用心专注,博学多才,“博览无所不见”,曾经“专精大、耽于《老》《庄》”。精通训诂和文字学,喜好辞赋,仰慕,有相如遗风。早年曾有《反离骚》、《广骚》、《蜀都赋》、《成都城四隅铭》等作品,中年时期被诏入宫,有、《河东赋》、《校猎赋》和《长扬赋》等作品成为其代表作,“把司马相如开创的劝百讽一”的大赋传统,推向极至,此后再无人能继续下去了。扬雄对探讨宇宙人生真谛的哲学研究贡献十分突出:“先是作《太玄》,融儒道为一体。”又作《法家》融儒、道、法三家学说于一体,对《易经》《论语》等经典著作也作出他自己的理解和诠释。有“扬马”并列的提法。他是继司马相如之后,最大的辞赋家。扬雄的赋是学者之赋,知识渊博,技巧娴熟,但有“做作”之感。扬雄对辞赋的贡献,主要在于他拓展了这种宫廷艺术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使其超出宫廷,咏物叙事,立志抒情,使之更加散文化。是在40多岁离家往京时,曾经滞留涪县。现在,在绵阳市西山和涪城区永兴境内的古钟阳镇遗址,两处有“扬子云读书台”和“洗墨池”遗迹。景观描述  据记载:子云亭在历史上四川有三处,一处是成都扬雄故居的“子云亭”,此亭早已不存,遗址亦众说纷纭;另一处是修建在郫县城郊扬雄故乡的子云亭,清代乾隆年间迁建于扬雄墓侧,亭已不存在,只剩下土台一座。至今犹存的就是绵阳西山景区的子云亭。在这个景区内有一大一小、一新一旧两座子云亭,由此可见绵阳人民崇文尚艺,礼拜先贤的市风和醇厚民情。子云旧亭在扬子云读书台上,读书台位于凤凰山左翅膀端之山畔,为一上面平坦的坚硬盘石。岩石前端有摩岩浮雕“扬子云真像”和扬雄传略,据民国版《绵阳县志》记载为宋代镌刻。岩石右侧摩岩浮雕大龛90多尊,均为唐懿宗威通十二年镌刻的道教石刻。子云旧亭就修建于盘石之上,不知最早建于何年。《绵阳县志》记载民国6年(1917年)重修的子云亭是木结构的长方形亭台,在“0”初期被毁。到20世纪70年代,绵阳县城建局在原址上又重建了一座砖混结构的六角亭,至今犹存。1987年,绵阳市人民政府在凤凰山凤头上新建子云亭,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高23米,共三层,集楼、台、亭、阁于一体,外形典雅,雄伟壮观。在子云亭景区庭院入口处由成都著名书法家方滨生书写的刘禹锡《陋室铭》镌刻于此,以彰显西蜀子云亭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庭园中是扬雄巨型花岗石雕像,一代辞赋大家的风采栩栩如生地展示在游人面前。子云亭下的陈列室中,陈列着扬雄的《太玄》、《法言》等哲学、汉赋作品。子云亭的楹柱上楹联中,有一副由高显齐先生撰联白允叔先生书写的长联,最能体现扬雄的华章与绵州新貌,与子云亭胜景相得益彰,组成西蜀又一著名景区的盛况:八百里飞天大道,袖拂云霞,高歌过剑门,翠廊连新市。看旗山雄,鼓岭峻,宝塔秀,神龟灵,西蜀名亭,蓬荜辉新,须知铭陋刘郎早向先生深致敬;两千年吐凤奇才,胸罗宇宙,余韵腾涪水,书台仰古风,想长卿赋,子安文,少陵诗,永叔史,中华贤哲,词章卓古,尚有赏心介甫犹令后进倍倾城。越王楼位于四川省,始建于显庆年间的古越王楼,因时任绵州刺史的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而闻名于世,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唐代四大名楼。作为中国文化名楼之一的越王楼,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恢复重建后的越王楼,气势与当年相比毫不逊色。99米的高度目前仍为全国仿古建筑之最(现今滕王阁高57.2米,黄鹤楼高52.6米,鹳鹊楼高72米,岳阳楼高32米);天下诗文收录最丰富,共收录包括、、、等历代大诗人题咏越王楼诗篇多达154篇(112篇,86篇,、虽有名诗文,但并不多),可谓“一座越王楼,半部中国文学史”;诗文作者档次最高,除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外,还几乎涵盖唐代以后的著名诗坛泰斗,算得上“天下诗文第一楼”。越王楼据史料记载:唐代越王楼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堪称唐代四大名楼之首。富丽堂皇的越王楼吸引了千余年间的著名文人骚客登临,留下著名诗篇150多件。为天下名楼之罕见,由此被誉为“天下诗文第一楼”。在历代名人歌咏越王楼的诗词中,最有名气的当属、、等的诗作。诗圣杜甫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到绵州,作有《越王楼歌》: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间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据查,对这座宏大富丽的越王楼及它的遗址的描述,历代诗文中仅收入全唐诗的就有20多篇,绵阳市专门记载了15位诗人名宦讴歌越王楼的诗词。因此有“一座越王楼,半部文学史”的美誉。同时,因其卓越风姿及规模,名声之盛,历代画界精英竞相描绘。宋代、元代、清代所作越王楼图轴更是使历史上的越王楼名播四方。
13特产小吃
涪城麦冬“涪城麦冬”历史悠久,闻名于国内外,其药用和保健 功效独特,销往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和雅安三九药业优质无公害麦冬生产示范基地。涪城麦冬,又名川麦冬、绵麦冬,产于四川省,产区主要集中在三台县以花园镇为中心的九个镇(乡)。涪城麦冬是中国名贵传统中药材之一,已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涪城麦冬据《中国常用中药材》、《四川省医药卫生志》、《三台县志》等记载:早在1502年(明弘治三年)的《本草品汇精要》中,即有涪城麦冬的相关记载。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涪城麦冬已在花园河(今花园镇)、白衣淹(今光明乡)、老马乡等地广为种植,它广泛分布于涪江流域和长江嘉陵江交汇的三角地带,为四川著名川产地道药材之一。因受气候、温度、土质、加工技术的影响,各地所产麦冬品质各有差异。据《中国药典》记载,位于东经104°56′、北纬31°15′所产麦冬品质最高。绵阳米粉绵阳米粉,是四川省绵阳市的著名特色小吃,该品分为红汤和清汤两大类,红汤米粉有酸辣牛肉、红烧肥肠,清汤米粉有鸡汤笋子、三鲜口味,分别满足不同食客对辣味的需求。绵阳市的著名小吃绵阳米粉与云南米线有相似之处,但又不是一回事。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用大米做原料,且都如面条般形状。不同的是云南米线是将熟透的米线放入滚烫的鸡汤捂热后食用,而绵阳米粉是用竹漏勺,将米粉在开水锅中“冒”热,盛在碗中,再将汤料浇上后食用。从味道上,它们都有鲜、香、滑嫩的共性,但由于米粉比米线细,所以更要入味些。梓州板鸭“梓州”牌腌腊肉制品选用本地特产的优质畜禽,辅以四川当地传统的名贵中药香料,运用古传配方,结合现代保鲜技术加工而成,成品腊香味浓,香嫩化渣,营养丰富。畅销全国十多年,“梓州板鸭”曾多次被评为“消费者喜爱产品”,是馈赠首选佳品。梓州板鸭涪城刺梨刺梨有营养珍果之美名。据化验分析,刺梨中含有果糖、蛋白质、油脂、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等10多种营养成份,尤以维生素C和P含量最为惊人,又被称为水果中的维生素C、P大王。采用刺梨鲜果酿制的刺梨醋不仅能调味,还具有消食理气、化滞解闷、增强肌体对癌细胞的免疫能力之功效。经常食用,可以预防、控制癌病变、延年益寿。金丝牛肉内江风味小吃品种繁多,选料考究,口味独特,尤以内江宾馆的金丝牛肉、水煮蹄花、鲜肉汤元、香炸苕饼、金银孜耳面、四广鹅掌;内江民乐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的蜜味汤圆、大千红烧牛肉面、大千绍子面;钟楼饭店的象生梨;隆昌的羊肉汤;资中清代风味餐馆的周蒸笼、谭鸭子、罗抄手、博士汤圆、陈泡耙、魏水粉等为最,是到内江旅游不可不吃的特色小吃。
14著名人物
涪翁,西汉末、东汉初涪县(今绵阳市区)人。其真实姓名及生卒年均不详。据《后汉书·郭玉传》记载,当时涪江边上有一位老人,人们不知他叫什么名字,因他在涪江上打渔为生,人们称他为涪翁。涪翁为人治病不取报酬,见有病人就用石针为其诊治,即刻便能治愈。他曾传下了有关针灸方面的、等著作,并把医术传给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