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天弘创业板指数c泡沫,创业者应该做些什么

创业板和A股有什么区别?创业板和A股有什么区别?财经白话百家号创业板属于A股,是A股的一个板块。A股有主板,创业板,中小板等。中国的创业板相对于美国的纳斯达克指数,是指专为暂时无法在主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补充。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一般规模较小,上市门槛较低,一般是不能取得主板上市资格的公司才在创业板上市。创业板顾名思义就是创业型公司上市的聚集地。创业板股票的主要特点就是市盈率较高,股本不大,成长性较好,有比较大的想象空间,所以创业板公司的一般都会被资金炒作,波动较大。例如之前的暴风空间,全通教育,安硕信息,被炒到天上去,股价达到数百元,炒作过后一地鸡毛,股价被打回原形,有的创业板公司股价距离最高点跌幅高达80%。投资创业板公司一定要特别小心,千万别踩雷。要买也要买入有业绩支撑,不是只会讲故事的公司。创业板公司中多是一些被公认为的科技股,当然有的确实是实实在在的科技股,有的可能是打着科技股的幌子在市场圈钱的公司,所以投资者一定要放亮自己的双眼,仔细甄别。收益有多大,风险就有多高。当前,创业板走势较弱,今天盘中就逼近三年新低,这也说明目前创业板依然有很大泡沫,走出与主板完全不同的走势,就是继续挤泡沫的过程。有的创业板股票可能已经跌出了投资价值,提问者可以参考市盈率,未来几年的盈利预期选择优质的创业板公司投资,也可能获得较高的回报。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财经白话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席地而坐,对酒品茗,共话财经!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创业板到底有没有泡沫? 两方观点激烈交锋
  央广网北京5月7日消息(记者赵珂 丁玲娜)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今天A股收盘时,沪指停在4112.21点,下跌117.05点,跌幅达到2.77%。这已经是这个星期以来股市连续第三天暴跌。然而,在这一片凄风惨雨之中,创业板上的股票却显得相当抗跌,甚至还逆势上涨,这种现象引发了各方争论。
  尽管今天创业板的指数也下滑了1.42%,但在前两天的大跌中,创业板指数一枝独秀,甚至在昨天突破2900点,创出新高。最近几个月,创业板一直表现抢眼,相比1月初的1400多点,创业板指涨幅已经翻倍,彻底跑赢了大盘。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创业板目前的估值已经超过历史上各国证券市场的最大泡沫,说创业板现在的点位是“地球顶”,创业板是“神创板”。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创业板的泡沫难以持续:
  李大霄:创业板现在的市盈率整体已经超过100倍,市净率整体也超过8倍,这个水平在全球任何一个市场、任何一个板块都是史无前例的,各个层面来看,它都不能持续维持这个水平。
  和李大霄持相同观点的还有财经评论家水皮。他以全通教育为例,来说明创业板的泡沫大地有多大。作为三月底的股价之王,全通教育在3月22日的价格冲到了惊人的350元,之后跌到250元左右,四月末再次发力,股价一口气冲上370元。今天尽管大跌3.45%,股价仍然有345.17元。
  不得不指出的是,全通教育的一季报相当难看,利润只有500万多,下滑22%,每股净资产不过3.88元,资产总计不过3.96亿,但是市值却达到惊人的360亿。鼎鼎大名的新东方市值只有4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不过240亿,全通教育值1.5个新东方?这个国际玩笑开得是不是有点大?
  目前,创业板市值超1000亿的公司已经有东方财富,乐视网,万达院线等,市值在300亿―800亿的公司也是一大批。按传统划分,这个市值级别的都属主板二线蓝筹,深圳的中兴通讯市值也不过1000亿而已。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说,创业板的多空力量极端不平衡,造成现在的巨大泡沫:
  李大霄:现在的这个市场规模不够大,只有400多家企业,转板工作还没有开展,退市也相对缓慢。在扩容还不顺畅,做空机制还没有建立,国际化还没开始,融券的力量和融资的力量相比还很薄弱,所以形成了这么大的泡沫。
  尽管一直有人唱衰创业板,但这个板块股价的表现却有目共睹。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程成认为,创业板的有些板块的确存在问题,但这是市场分化导致的,有些公司市盈率可能值五百倍,所以它还有很大上涨空间,而有些公司是被跟风者炒起来的,这些公司可能要跌90%。申银万国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表示,创业板能够上涨,主要还是由于其中许多公司具有高成长性:
  桂浩明:从刚公布的财务报表来看,权重股的利润增幅明显放缓,甚至有大幅下降,反观创业板的利润增幅明显超越了权重股,这说明它们的成长性是不一样的。这次创业板能够走强,成长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截至4月30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已完成2014年年报披露,2790家上市公司交出了业绩“成绩单”。上市公司2014年整体业绩保持增长超5%,但增长差异性很大。银行、煤炭等传统行业业绩增速明显放缓;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保持高成长。数据显示,2014年创业板公司合计营收3678亿元,较2013年增长26.6%,净利润合计421亿元。446家创业板公司中,共有309家业绩保持增长。
  还有观点认为,创业板良莠并存,产生巨大分化,所以创业板的泡沫的确是存在的,但不排除市场热情会让垃圾股也继续上涨。判断创业板中有潜力的个股,需要专业的眼光,独到的分析,缺乏经验的投资者建议不要盲目跟风。本轮牛市从年初以来,整个市场只有100只左右的股票下跌,占总体比例不到5%,但整个市场有近15%的人亏损,这就是频繁交易盲目跟风的结果。
  对于创业板的强劲势头应该怎么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应该听听可能进入但还没有进入创业板的企业有什么观点。3W咖啡联合创始人、拉勾网市场总监鲍春华鲍春华说,现在公司重点还是放在服务上,等做好了业务,再借力资本市场,才会水到渠成:
  鲍春华:拉钩网还是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公司,我们还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和服务上,所有的资本运作都是为了让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好,至于资本的发展我觉得是水到渠成的事。
编辑:李岸
关键词:创业板;泡沫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创业板市盈率182倍 远超2000互联网泡沫
分享到微信 创业板市盈率182倍 远超2000互联网泡沫一财网 23:17:00 简介:Wind资讯统计显示,目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已经高达182.26倍,市净率9.06倍。个股方面,位列创业板市盈率前三位的中青宝、天龙集团以及天山生物其市盈率已分别达9790.37倍、1777.45倍以及1522.70倍。
创业板再现巨震,高企的市盈率让投资者联想起美股互联网泡沫梦碎那一刻。时过境迁,A股创业板的市盈率有其合理存在的理由?还是仅仅是一场梦?
估值远超互联网泡沫
Wind资讯统计显示,目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已经高达182.26倍,市净率9.06倍。个股方面,位列创业板市盈率前三位的中青宝、天龙集团以及天山生物其市盈率已分别达9790.37倍、1777.45倍以及1522.70倍。
而日纳斯达克指数历史性高位时期,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市盈率仅为82倍,净率也仅6.97倍。另据汤森路透数据,2000年美股科技类板块平均市盈率最高也仅为70.2倍。
面对如此市盈率,创业板指数的每次大起大落总能引发市场担忧。瑞士信贷中国证券研究部主管陈昌华在接受采访时称,科技股及创业板有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味道。2000年泡沫破裂时股市随后跌了50%~70%,这些中国的小盘股未来可能面临更大调整风险。
其实,这波始于2014年7月的超级行情起初由大盘蓝筹引领,风格转换至创业板后才引爆了市场的热情。数据显示,年初至今,上证综指涨幅达到23.50%,深证综指涨幅为25.67%,而中小板指数以及创业板指数却远超上证、深证,涨幅分别达到54.33%、69.06%。
某券商研究员对记者称,从创业板走势来看,近期持续创出新高,这种行情存在调整预期。如果从今天情况来看,面对港股相对A股的大幅折价,导致部分盈利资金转移至港股市场,所以8日创业板大幅下跌。
数据显示,8日下午盘中2点09分,南下港股通额度的105亿元首次用完,长期的南冷北热局面终于出现改变的迹象。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单从某一天的跌幅就判断创业板见顶或许为时过早。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投资策略及咨询部总监郑毓栋则对《第一财经日报》称:&创业板的确上涨过快过猛,估值已经很高了,需要注意风险;不建议继续追高;需要观察4月份逐渐披露的上市公司2014年报和2015年1季报;此时建议均衡配置,不要过多持仓创业板。&
自创业板突破2000点以来,市场中关于创业板泡沫的言论似乎就从未停歇过。而与美股互联网泡沫的比较也已经成为市场的主要针对问题之一。
不过时过境迁,如今的创业板与2000年的美股互联网仍旧存在较大差别。
首先,从基本面情况来看,2000年美股互联网泡沫时期,互联网应用并不广泛,客户群体也并不像现在如此之巨,当时的概念要远大于实际。一名经历过互联网泡沫的投资者对记者表示,2000年以及之前一段时期内,美股只要能够沾上互联网概念,股价都会冲上天。没有人会去在乎基本面。但就从生活中来看,那时几乎很少能够用到互联网。只能说那时候美股描绘的是一幅图。
反观现在,互联网已经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真切接触到的带有实体性质的虚拟产品。
其次,截至2000年泡沫破裂时,多数被爆炒的互联网概念公司并没有实现盈利。然而,目前创业板公司进本都已经开始盈利,其中艾比森稀释后每股净收益达2.28元/股,迪瑞医疗、九强生物、蓝思科技也分别达到2.03元/股、2.02元以及1.94元。
再者,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原因之一就是新股IPO数量的爆发式增长。鉴于美股,尤其是纳斯达克监管规则的宽松政策,一堆只存互联网概念,但无具体盈利方向的公司都渴望趁着那一波热潮上市圈钱。与之对应的却是1999年至2000年初,美联储接连采取加息措施。这也就导致累积的泡沫最终破裂。
&对于和美股科技泡沫时走势的方面,中国目前所处的宏观和政策面尚未达到当时科技股泡沫破裂时美国宏观环境和政策面的地步。中国宏观经济尚未过热,货币政策仍处于较宽松状态还没有收紧。创业板的盈利水平目前仍处于上升期,需要密切观察2014年年报和2015年一季报,估值上,虽然绝对的PE接近,但是中国创业板传统上估值就比较高,不可简单的和美国纳斯达克进行简单对比。&郑毓栋称。
与之不同的是,如今在宽松环境之下,A股市场并不缺乏流动性&&开户数以及每日成交量皆创历史新高,其中每日成交量基本都维持在万亿以上。
尽管如此,市场人士认为并不能对创业板过分乐观。如今的创业板不能说没有泡沫,有些个股估值过高,投资者仍需注意个股风险。
编辑:许云峰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1-;。
第一财经APP第一财经日报微博第一财经微信服务号第一财经微信订阅号来自雪球&#xe6关注 创业板泡沫大?你所以为的,未必是真的!来自 泡沫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泡沫大的时候,多数人都视而不见;泡沫破裂之后,人们又只看到风险。
比如,创业板的泡沫。
1月16日,创业板指数一度跌到1783点,打穿了15年股灾的低点。与过去三四年的舆情截然相反,此时此刻,全市场充斥着对泡沫的厌恶,似乎创业板还要腰斩再腰斩,才能进入所谓合理的价值区域。
跌到今天,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是39.9倍,市净率是4.91倍。这个泡沫,真的很大吗?
来,我们用数据说话。
创业板的成长性远高于主板
创业板2012年底以来一直维持高增长,这是不争的事实。创业板的成长性良好,成长性远高于主板。(见下图)
那么事到如今,创业板的高成长还维持着吗?是的,现在创业板公司还在高速生长着。截至1月16日,创业板共有155家公司披露2016年度业绩预告,占创业板公司总数的26.72%。155家公司中,盈利实现增长的公司共有129家,占比高达83.23%。155家公司中,业绩高速增长,增速中值在25%以上的共有86家,占比高达55.47%;业绩增速中值同比下滑在25%以上的仅有10家,占比仅为6.45%。
我们再把2016年前三季度的创业板增长速度与主板进行对比,就知道创业板的领先不是一丁点。如果创业板公司能维持45%的高增长(2016年前三季度44.30%的同比增长来说),给怎么高的估值都不过份啊。如果一家公司今年1块钱利润,明年就是1.45的利润,后年是2.10的利润,大后年就是3块钱的利润。就算给100倍的市盈率,那又怎么样,三年后就可以平滑到30倍左右。
创业板公司不仅在业绩增速方面保持强劲势头,在盈利能力方面也不弱。创业板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29.93%,近年来一直保持在30%左右的水平;销售净利率为12.53%,连续4年呈现上升趋势;净资产收益率为7.80%,创下最近5年新高。
我想现在真正叫人担心的是,这样的高增长是真是伪,是否可以持续。如果这种高增长只是通过外延式收购完成的,那么一旦收购标的不能达标,或者未来无法靠大量资金继续收购,那么高增长的梦就会碎一地。
我们来看以下数据,也许疑问就迎刃而解了。根据统计数据,创业板公司2015年初至2016年前三季度未进行实质重组的共有410家,共计实现净利润452.18亿元,贡献了创业板73.12%的净利润,与其公司数量75.09%的占比基本一致;另一方面,这部分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加了123.55亿元,占创业板净利润增加额的65.08%,表明内生增长为创业板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
现在的事实已经很明朗了,外延并购并非创业板业绩增长的主因。所以,即便在2016年7月以后,外延并购受监管更加严格,无法通过并购模式做大做强公司业绩,不少创业板公司仍可实现高成长。
商誉损失计提是真正隐患
虽然,我们否认了并购重组趋严对创业板高成长的打击,但作为财务分析者,有个担忧仍逃脱不了,就是在外延并购时计入商誉的资产。上市公司在收购时,对于高于其净资产的部分,一律计入商誉。也就是说,商誉就是收购时的溢价,它已经化作钱币飞入别人腰包,却仍被当成自己的所有计入净资产。这是空头支票,这是定时炸弹,一旦被收购公司业绩不达标,上市公司就必须按要求核减,而核减就必须从净利润中扣除。
截至2016年三季度,中小创板块中,共计生成商誉3872亿元,合计占总商誉比达到40.8%。而从产生商誉的公司家数来说,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分别为510家和360家,数量上合计占比53%。按照创业板家数比例来算,整个创业板应该有1602亿元左右的商誉存在。创业板由并购活动产生商誉的公司数量占比最大,明显超过主板及中小板;2016年,创业板有商誉的公司占比增大,但计提了商誉减值的公司却没有相应增加,未来可能存在较大的商誉减值风险。
前文我们已经提到过,2016年三季报创业板总利润是618.39亿元,全年的总利润应该是800亿元左右,商誉却高达1602亿元,商誉是净利润的2倍,这确实是个问题啊。但是,那这个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呢?我们就来算一笔账。
首先,创业板只有约一半左右公司都有商誉,另外一半是没有商誉的,没有商誉的公司不存在此地雷。其次,不至于所有的商誉都会马上减值,但只要有一半的公司,那至少也有约800亿元的量。但这800亿元也不会一个会计年度全部减值完,即便业绩不达标,一个会计年度减值额应该最多在300亿元。再次,这300亿元也是要分会计项目进行减值,要根据公司的现金流资产组进行,比如根据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分类减值。那么最终,这300亿元商誉减值,进行分项目会计核算后,也就200亿元减值顶天了。
这笔账算下来以后,大家就明白了,创业板2016年总利润800亿元左右,而商誉减值的总量应该是200亿元左右,占比25%。事实上,这也不是不可承受之重,何况现在创业板的PETTM市盈率估值已经在40倍左右,已经消化了这部分的市场担忧。
现在创业板PETTM市盈率40倍,按照现在的45%高增长速度,明年也就是28倍,后年只有19倍。现在,业绩要减去25%的商誉减值损失,那么就不存在高增长了,就算连续三年,每年只有10%增长,三年后再恢复高增长,现在PETTM市盈率40倍,真心不贵啊。现在上海房地产的租售比都50倍呢,一个代表着高成长的创业板公司,给出平均40倍的市盈率,贵乎哉?不贵也!
其实商誉也不是什么绝对的恶魔,减值有利有弊。说弊端,当然是以蓝色光标为著名案例。2016年年初,蓝色光标在2015年的业绩预告中提示,公司收购的博杰广告计提了7.9亿元的商誉减值,导致公司2015年业绩下降九成。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商誉本质上是一个会计处理问题。大肆并购后的巨额商誉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业绩风险,有些公司就会在当年扭亏无望的前提下一次性计提所有可能产生风险的商誉减值损失,让公司“一次性亏个够”。这样一来,在释放当期风险的同时,也为公司来年的业绩增长铺平道路。
江南化工即是一例。公司预计2016年业绩增长50%-80%,除了主业增长外,2015年计提商誉减值2680万元,今年商誉无明显减值现象,由此实现业务增长。
前文中提到的蓝色光标,预计2016年全年净利润为7.5亿-8.5亿元,同比增长%。除了业务增长和投资受益外,2015年计提巨额商誉减值后的低基数,也是公司今年业绩大增的主要原因。
因此,总体来说,商誉计提对创业板不利,这是事实,我们要注意规避商誉特别巨大,之前并购动作特别多的公司,避免踩雷。但如果把视角拉远一点,对于整个创业板来说,商誉减值并不是过不去的坎,也不是对整个板块用脚投票的最大支撑点。
创业板的机会已在孕育中
一直以来,我们的理念就是寻找真正的高成长个股,创业板指数的涨跌根本不可能动摇此信念。创业板自2015年回调以来,已历经一年半有余,从4000点跌到如今1850点,说创业板凛冬已至,应该不会有人反对。那么,创业板的冬天还要延续多久呢?
我们知道当年创业板指游荡在天际时,平均市盈率已到了155倍左右,而在2012年底最低时,只有29倍左右。如今40倍左右的滚动市盈率,确实没有把所有的水分挤掉。但是,这是平均值,意味着很大一部分创业板个股市盈率已到了40倍下方,如果这些个股恰好还在高增长,恰好没有高到可怕的商誉,恰好行业还在快速扩张中,那么,恰好,这就是你的机会了。
对于创业板指,我认为确实还没到最可怕的时刻,下跌还有空间。但不能因此否认其中很多个股已经物有所值。日,创业板指在1850点附近,如今创业板指仍在1850点附近,但涨幅超过50%的创业板个股多达187家,其中2015年9月份以后上市的公司有99家,也就是说,就算除去全部次新股,仍有88家个股涨幅超50%。很显然,创业板内部已经严重分化了,也许以前创业板是可描述的整体,但经此一役,创业板指已被权重品种所影响,不足以概括全部面貌。
现在,是时候去寻找创业板中的个股机会了,真正的成长股,即便仍会下跌,但现在去慢慢来说建仓,你已不在悬崖边上,你已拥有一定的安全边际。
======================================================================
有关基本面更详细的视频解说,可移步小蜂财经官网首页推荐区。
郑重声明:本文观点不作为股票推荐依据。小蜂财经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指教,如有打扰请见谅。刘胜军:面对创业板泡沫 监管者该做些什么?_股市评论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刘胜军:面对创业板泡沫 监管者该做些什么?
  导读:中国的投资者,当下有必要重温一下金德伯格关于金融盛衰轮回的模式:先是现实世界发生某一根本变化,譬如战争或新技术,在若干领域内创造出新的赚钱机会;投资出现上升,轻易到手的银行信贷对此推波助澜;不久后,投资就转为投机,并开始变得疯狂;最终,一切以崩盘和投资者逃离告终,留下当局来设法稳定局面,整顿金融体系。
  对于股市泡沫,牛顿曾经这样感慨,“我能算出天体运行的轨道,但算不出人类的疯狂!”
  这句话在中国的“神创板”得到了验证。自2015年1月发动以来,创业板指数从1600点飙升至如今的3500点,平均市盈率高达125.27倍。这已经将2000年的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远远抛在身后,正在刷新人类历史的癫狂记录。
  投资者已经不屑于争论是否存在泡沫,他们唯一感兴趣的是尽情享受泡沫。央行持续的降息降准,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的推出,官方媒体充满暧昧的暗示,都让投资者越来越坚信“这次真的不一样(This time is different)”。
  这次真的不一样吗?在金德伯格关于泡沫经济的经典名著《疯狂、惊恐和崩盘》第三版的封面上,经济学大师保罗?塞缪尔森写道:“5年内的某个时候,你会因为没有读过和再读过金德伯格的著作而大呼后悔。”中国的投资者,当下有必要重温一下金德伯格关于金融盛衰轮回的模式:先是现实世界发生某一根本变化,譬如战争或新技术,在若干领域内创造出新的赚钱机会;投资出现上升,轻易到手的银行信贷对此推波助澜;不久后,投资就转为投机,并开始变得疯狂;最终,一切以崩盘和投资者逃离告终,留下当局来设法稳定局面,整顿金融体系。
  鉴于股价走势与实体经济的反向运动,泡沫化的程度比当前市盈率反映的更甚。创业板2015年一季度盈利,由2014年年度增速的24%下降到6.4%。在公布业绩预告的427家公司中,有多达88家公司的增速在负50%以下。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创业板疯牛狂奔的同时,产业资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逃离。2015年以来,创业板则总共有229家公司发生了重要股东的净减持,净减持金额合计为459亿元。今年5月以来创业板共计发生了358宗高管(含亲属)的二级市场交易,其中减持方向的有325宗,合计减持金额高达70.14亿元,增持的仅有33宗,增持金额仅为1.17亿元。
  或许有人说:我们应对市场抱有敬畏之心,存在即合理。诚然,股市泡沫在人类历史上此起彼伏,其中,人的“动物精神”起着关键作用。而贪婪与恐惧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
  不过,这不应成为监管层对当前的超级泡沫视而不见的借口。原因是,中国当前的股市大泡泡有很多体制性因素,而消除体制扭曲是监管层的义不容辞的职责。
  首先,IPO审批制制约了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调解。供给和需求根据价格波动而调整,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股市亦然:当市盈率偏高时,就有更多的企业愿意IPO,供给增加抑制股价上升;当市盈率偏低时,IPO供给自动减少,供给减少可抑制股价下跌。可见,放开IPO供给,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是缓和股市大起大落的关键。遗憾的是,证监会至今还在人为调控新股发行节奏。上千家企业排队,这显然意味着IPO供给被人为压低。对IPO的控制导致新股上市即出现爆炒,39个涨停即为IPO审批制的恶果。而新股爆炒的神话,又进一步刺激了股民的投机热情。
  其次,监管不力为投机盛行大开方便之门。中国股市犯罪,无论从被查处的概率还是惩罚力度,都是极为不给力的。这导致中国股市长期以来成为犯罪者的天堂。牛市时期,投资者的狂热,更易为犯罪者提供天赐良机。去年以来创业板市场发生482起重组并购,创业板300多家上市公司(除掉新上市的),平均每家公司1.5次。这意味着什么,你懂的。这些概念炒作式的收购,幻想给猪插上翅膀就能学会飞翔,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笑话。值得对比的是,在美国上市的58同城收购赶集网43.2%股份、58同城最大股东腾讯向其投资4亿美元前,中国公民夏小雨(XiaoyuXia)和胡艳婷(YantingHu)通过“精准”购买58同城认购期获利超过200万美元。美国证监会SEC立即发现并对两人提起诉讼。如果中国证监会能拿出美国证监会的监管力度,中国股市将会暴跌。
  再次,机构投资者的代理成本。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被视为理性投资、长期投资,其实不然。原因有二:1)在牛市中,基金更容易募集资金,募集了资金就要投资,这本身就会成为助推股市上涨的力量。3月1日至5月20日,新基金募集规模达5229.14亿元。中邮信息产业一天募集规模即达到126.02亿。问题是,在市盈率超100倍的情况下募集资金入市的基金,其结局令人不寒而栗。2)基金行为严重短期化。由于基金经理的业绩考核非常短期,基金经理有“赌一把”的严重心态:赌赢了,奖金丰厚;赌输了,由基民埋单。不赌白不赌。换言之,基金经理只分享收益、不承担风险,这是机构投资者治理结构的痼疾。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后,格林斯潘在国会作证时反思说,“我犯了一个过错,假设那些自利的银行等机构,有意愿也有能力保护其投资者。”监管者这样的想法,很傻很天真。
  第四,“基金扎堆”现象令人担忧。、等高价股,基金持股比例甚至超过30%,几乎形成控盘。但这恰恰意味着流动性风险。一旦出现恐慌情绪,大家争相出逃,就会导致无人接盘的流动性枯竭,股价暴跌。这一现象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同样存在:当股市一片繁荣时,金融机构持有大量CDS、CDO等衍生产品,当时没有人担心,因为这些衍生产品市场规模极为庞大,流动性很好。不料当“雷曼时刻”到来时,金融机构发现这些产品根本无法套现:当所有人都恐慌时,流动性就枯竭了,风暴开始了。一个最近的例子是:5月20日,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以每股7.35港元开盘,不到一小时,股价出现断崖式暴跌,半小时内跌幅达到46.95%。负面传闻是导火线,而直接原因很可能是金融机构集中抛售汉能的股票引发连锁反应。
  第五,与中国过去的历次牛市不同,此轮牛市是有了“融资融券杠杆机制”后的首次牛市。缺乏经验的新股民、渴求暴富的投机心态,驱动着盲目加杠杆。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达20130.1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融资余额20057.39亿元,融券余额只有72.75亿元。股民对杠杆的热衷,也源于契约精神的缺位:在信托、银行、影子银行普遍存在刚性兑付的情况下,投资者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由于中国个人破产制度尚未健全,助长了投资者的赌博心态。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钟镇涛在1997年楼市高峰期借贷1.5亿购入四间豪宅,最终欠债2.5亿,于2002年10月宣布个人破产。同样在1997年楼市泡沫顶点,张卫健将所有积蓄全部投入,购买房产。张卫健拍了六七年的戏,所得全都用来还债。所以,他到大陆拍戏多年,都再没有碰房地产。中国投资者需要用血的代价才能学会什么叫风险。
  结束语
  投资者的“动物精神”,不是监管当局不作为的借口。面对创业板的历史性泡沫,证监会应当采取负责任的措施:放开IPO供给,让供求波动来平抑价格波动;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避免犯罪份子牛市混水摸鱼;对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进行严格监管,防止基金公司不负责任的短期化行为;采取逆周期的调节,融资融券的“杠杆率”应该根据平均市盈率的提高而自动降低;为防止踩踏,基金公司持股的“双十规定”(一只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其市值不能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所持有的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能超过该证券的10%)也应实行与平均市盈率反向调整的逆周期政策;对于股市风险、两融风险,应该不厌其烦地加强投资者教育。
  需要承担起责任的不光是证监会,还有央行。货币主义学派大师弥尔顿?弗里德曼1968年说过:“大萧条是政治家们的最后一次大错。每次出现经济紧缩苗头时,他们便会‘过度刺激’经济,包括超额印制货币,其结果是导致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刘胜军:中欧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上海数字化与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文章转自刘胜军博客,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最近访问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板泡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