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苦海余生这个标志是那个游玩的地方

苦海(汉语词语)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kǔ hǎi]
(汉语词语)
比喻无穷的苦境。
拼音:kǔhǎi
道教佛教指尘世间的烦恼和苦难。  南朝 《净业赋》:“轮回火宅,,长夜,终不能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勉自修证,勿沦苦海。”  明 李贽 《〈心经〉提纲》:“本无可得,故能出离生死苦海,而一切焉。”  
比喻无穷的苦境。  唐《宿石瓮寺》诗:“回瞻相好因,苦海何日平?”  宋文天祥《泰州》诗:“ 长淮 行不断,苦海望。”  《花月痕》第五二回:“奴家倒也不争取,只要早离苦海。”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一家人过了 黄河 ,到了解放区,如今分到了地,苦海。”  
指投置平庸诗文的箱笼。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轻佻》:“ 郑光业 弟兄共有一巨皮箱,凡同人,辞有可嗤者,即投,号曰苦海。”  清 钱谦益 曾汇集应酬无聊之作,题名《苦海》,殆本此意。  《元诗纪事·高明》引 明 高明 《题青山白云图跋》:“此余往日在 越 中録寄 倪君 仲权 之诗,今十馀年矣,意其不投之苦海,则亦当供矣。”
道教佛教用语。  比喻苦无。后用以比喻困苦的。《寓言题僧》诗:“劫风火起烧,苦海波生荡破船。”
.搜韵[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炸锅了!Google称2029年人类开始实现永生不死!疾病,衰老,痛苦将彻底消失!?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炸锅了!Google称2029年人类开始实现永生不死!疾病,衰老,痛苦将彻底消失!?》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炸锅了!Google称2029年人类开始实现永生不死!疾病,衰老,痛苦将彻底消失!?》 精选一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恐怕就是生老病死了。即使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再大,财富再多,最终都敌不过自然规律,走向死亡。然而,谷歌的首席未来科学家Ray kurzweil,却发布了一个惊天消息:到了2029年人类将开始正式走上永生之旅到2045年人类将正式实现永生!此话一经放出,立即引爆各方媒体报道,死亡这个让所有人最为恐惧的“归途”即将在12年后开始终结?“在我看来,到了2029年左右,人类会来到一个临界点。每过一年,人类的寿命能够延长一年,这要得益于科学技术到那个时间的发展。到了2029年左右,人类的寿命将不再是通过出生的日期到活着的时间来进行计算,那时,人类每年所延长的寿命会比已经走完的时间还要长。”——谷歌首席工程师:Ray kurzweil乍听到这一消息,你可能心里觉得这简直是个无稽之谈,再过12年,人们就开始踏上“不死之旅”,开什么国际玩笑?再过120年都不可能吧!然而,下面的一些信息,却可能让你的信念动摇。谷歌专家惊爆“永生之说”,引爆全球震颤!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位科学家Ray kurzweil他是美国硅谷的未来学研究者,发明家,作家,同时也是谷歌的首席工程师。他被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称为“我所知道的人工智能预测领域最牛的人”,他发明了盲人阅读机等多项重大发明,被誉为“爱因斯坦的接班者”,即使包括他自己,都无法说自己有生之年的预测百发百中,但惊人的正确率却令人震颤!比如,他曾预测到了上世纪90年代,全球互联网使用率会迎来暴增,到了21世纪初,无线网络会被大范围使用。起初,根本没有多少人相信他的话,以为他疯了:因为大多数人根本都不了解互联网是什么。在那个很少人相信人工智能的年代,他还预测象棋冠军会被一台计算机打败。1999年,他再次预言:再过上10年,人类可以通过语言控制计算机。到了2005年,他再次预言,五年左右的时间,语言不通的障碍就能被实时语言翻译技术彻底解决。这以上的一个个预言确实一一成真了在他发表的报告【How My Predictions Are Faring】中,这位科学家统计出,自己在过去几十年来的预测准确率高达86%!三大理论力证“永生之旅”,非生物科技将彻底颠覆人类进化史?除了拥有非常多的人生成就,和在未来预测领域那令人震颤的准确率之外,kurzweil的“永生理论”,还运用多重科学理论作支撑。纳米机器人植入人体,你害怕吗?kurzweil表示,到了2020年左右,人类的免疫系统可将由纳米机器人(Nanorobot)进行接管,再接着,到了2030年纳米机器人可以把病原体,肿瘤等一系列免疫系统错误进行修正。而目前,纳米技术已经被许多科学家认为是“人类在未来抗癌事业上的最强大武器”。人体程序化,活成智能机器?kurzweil称,目前的科技发展,已经实现了一些医药领域的惊人成就。比如3D生物器官打印机,可以成功实现组织器官复制等一系列任务。基于此,kurzweil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可以被视为人工智能软件来进行对待,即利用“编程理念”来重整人体的“组织编程”,对错误“程序”进行修整,比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不仅如此,kurzweil还表示:生物技术可以对人体内无用的,陈旧的组织进行遗弃,就像计算机中的“回收站”编程,进一步实现生物体功能的先进与完好,并最终延长生物体的寿命。非生物技术远优于人脑,借其优势实现永生?kurzweil的“永生”预测,是建立在非生物智能技术之上展开的。他表示,到了2045年,人类的非生物智能技术将彻底完善,并将超过目前人类智能总量10亿倍之多,到那时,这些非生物智能技术强大的创造力将最终实现全人类的永生人类将能够对所有的身体组织,器官活性进行重新修正,不仅如此,还能够研发出直接应对于某类病症的药物,而且这一切的实现不再需要通过试探性治疗手段进行医治,因为这些药品直接应对于该疾病的整个盛衰过程”“这一天,很快就要到来了。”——谷歌首席工程师:Ray kurzweil疾病,痛苦,失望不再,人类走向终极幸福?想象一下:不久的将来,一个个微小的纳米机器人将住在我们的身体里,血管中,替我们的人体方程式正确运行保驾护航。这些纳米机器人,将通过无创伤的方式,入住我们的身体,对人体内2.3万个基因进行修正,为人体添加缺少的基因,删除有问题的,或陈旧的基因。一些患有绝症的病人,比如肺动脉高血压患者,可能是因为体内缺少了一个基因程序造成的患病,在这种生物技术下,可以通过添加一个基因程序来进行治疗。不仅如此,生物科技还能让我们的智商和情商直线上飚,说的笑话变得更加有趣,创作的灵感更加丰富,撩妹的技能也得到极大提升,一个更好的自己就这样诞生了。“和计算器相比,人脑的运行力是非常有限的,要比计算器慢上一百万倍。我们的大脑中应用于思考的组织叫作‘新皮质’,大概两亿多年前,这种组织就和啮齿类动物同时出现了,啮齿类动物也就是现在的哺乳动物。正是‘新皮质’决定了人类的发明创造力,你想想:这么多年来,人类创造了不同的语言,以及通过这些语言,进一步衍生创造出来的幽默感,音乐等非具象的发明创造。”——谷歌首席工程师:Ray kurzweil再想象一下:随着生物体智能化,我们的大脑与云端技术相连接,再也不怕记忆力不好,忘记重要的事情了。看到这里,我们既无比兴奋,又万分惭愧。一个无奈的事实是,进化了几千万年的人脑,还没有一台Iphone先进。然而,沮丧之外,非生物智能技术的先进性带给人类的启示,却可能成为彻底颠覆人类历史改写整个人类生存程序的关键!盲人阅读器让看不见光明的人实现了阅读,实时翻译机让语言互不相通的人瞬间理解了彼此。而这些机器的发明者,kurzweil先生认为:当下,人类只是在使用这种人工智能技术,而未来,人类可以通过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变成共依共存的存在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永生。一些有趣的结论也从这位科学家的口中被揭露...夫妻感情被人工智能解决!变心,花心,偷腥再不是难题!张爱玲说,男人的一生会遇到一朵白玫瑰,一朵红玫瑰,无论摘了哪朵,白玫瑰看久了就成了衣服上的剩饭粒,红玫瑰赏久了也不过是拍死在墙上的蚊子血。但在人工智能程序下,夫妻间可以通过远程性爱,互换身体等一系列新的“闺房之乐”增进夫妻感情,借用对方的身体来体会伴侣在咻咻时的真实体验。这位科学家表示,就算这样你依然会腻味,那么伴侣还可以通过彻底把对方变成自己喜欢的那个人的样子,让和谐的关系继续下去!一夫一妻制下,人类现在只敢精神“YY”的天性,也被智能手段给满足了。不死是人类的永生,还是消亡的序章?现在是2017年,如果kurzweil的预言成真,这意味着12年后,全人类将进入“不死的航道”然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切,是否意味着比人类生存力更为强大,更加先进的物种,已经出现了呢?不久前,Facebook的两台聊天机器人Chatbots被发现:不仅能够轻松实现和人类沟通,还发明了他们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而作为发明者的人类,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这一次意外的发现,让实验室的科学人员立即停止了该机器人项目的研究,以防止机器人“失控”。另外一个由美国实验室发明的社交型美女机器人Sophia,在此前一次参加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她要摧毁全人类。尽管很快,她就补充了一句:机器人可以和人类一同征服世界。但当时也引发不小波澜:人工智能尽管会为人类带来许多自身根本无法实现的愿望,但它们的威胁也不能忽视,因为它们实在太聪明了!这个问题,即使对于研究永生学的专家们而言,也是一个无法定性的是非题。Marvin Minsky,一位同样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他对人工智能的笃信与爱,来源于他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大量的科研成就,他说:“如果你问我机器人会成为整个地球的继承者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他们会是我们的孩子。”他相信人工智能会人畜无害,然而科学家们真的那么乐观吗,作为“预言之父”,一个坚信人工智能在12年后就能让人们告别死亡的科学家,kurzweil,他却也发出了下面这样的感慨:“死亡为我们人类的生命赋予了意义。死亡让我们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及其珍贵的价值。”“如果我们活的太久,时间会变得一文不值吧。”人类进化,繁衍生息几千万年,我们面对疾病,痛苦,不幸,挫败...但同样,我们的一生也在经历着欢乐与幸福,最终安然闭上双眼。这是大自然为人类设立的规则上千万年来一直如此中国著名学者臧克家先生曾说: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12年后,你我如果真得永生,我们是生是亡,是死是活本文来源网络,精彩推荐⊙原来共享单车是这么赚钱的?看完你就彻底明白了!⊙发布公示:长久贷用户十月份红旗榜,净充值排名榜⊙收入姿势不合理,即使你月薪3万,早晚也是一无所有!⊙标的这么多, 哪类标最值得您投资?⊙微信提现,如何免掉万恶的手续费⊙财务自由=被动收入 大于 日常支出 三个维度解读!⊙请放心理财!P2P理财让生活更美好!⊙P2P利好,国内投资者受到17部委保护,想不安全都难!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进行投资,省心省力,注册就送880现金红包!《炸锅了!Google称2029年人类开始实现永生不死!疾病,衰老,痛苦将彻底消失!?》 精选二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物,都有可能变成现实,就像在100年前,当时的人们无法想象到如今繁荣的互联网一样。那么在接下来的100年内,又有哪些可能会出现的新科技呢?如果这些预测能够变成现实的话,将会让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能上网的隐形眼镜出现时间:2030年前预测者:来自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巴巴克·A·帕尔维兹教授你能想象有一天上网只有眨一下眼睛那么简单吗?帕尔维兹教授目前正在研究的一款隐形眼镜或许会让你明白一切皆有可能。这种新式的隐形眼镜上排列 着一个LED集合。帕尔维兹表示:“这些LED组合可以在眼前形成各种图像。这种眼镜的大部分材料半透明,人们可以戴着它自由活动。”这种眼镜还将识别人的面部特征,并显示所见者的生平,还能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这样人们就可以看懂镜片上显示的字幕。 也许准备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们会是这种隐形眼镜的首批顾客,相信它也同样会受到科幻迷们的喜爱。2、人体器官商店出现时间:2030年前预测者:维克森林大学安东尼·阿塔拉博士若不幸遭遇车祸或疾病,人们可以从“人体器官商店”订购用自身细胞培育的备用器官。科学家现在已经可以培育软骨、鼻子、耳朵、骨骼、皮肤、血管和心脏瓣膜。4年前,他们培育了第一个膀胱,去年又培育了第一根气管。在未来大约5 年内,科学家将能够培育出肝脏。阿塔拉博士表示:“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将能够提供现成的器官,人们只需取出受损的器官,然后按照需要植入培育的新器 官。”3、读心术出现时间:2030年前预测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肯德里克·凯伊目前的技术可以实现往中风瘫痪的患者的大脑中植入芯片,并将这个芯片同笔记本电脑连接。这些患者最终将学会如何利用意念编辑电子邮件、玩视频游戏和上网。凯伊正在编订一本“意念词典”,他已经研发出了一个可以破解脑电波信号的电脑程序。他说:“从一大堆影像中识别出患者看到的特定影像将成为可能,而且仅仅通过检测其大脑的活动,就能够将这一影像还原。”日本的本田公司曾制造了一个机器人,戴着头盔的员工可通过意念控制机器人的活动。4、灭绝动物复活出现时间:2070年前预测者: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罗伯特·兰扎博士未来我们将能够拥有饲养灭绝动物的动物园。兰扎能够从已死亡25年的动物尸体上提取可用的DNA,将这些DNA植入到母牛卵细胞内,9个月后,一只克隆动物就诞生了。这样,这个物种就算是复活了。即使尼安德特人已经消亡了数万年,但是他们的DNA已经被破译了,所以有科学家正在讨论要不要让他们复活。兰扎认为:“如果我们有了控制基因的工具,那么从理论上来讲利用基因复活物种就将成为可能。问题是,我们应该这么做吗?”5、延缓衰老出现时间:2070年前预测者:麻省理工学院莱昂纳德·瓜伦特博士虽然没有人能够找到长生不老药,但是科学家现在可以从遗传学和分子学的角度分析梳理出细胞衰老的过程。很多影响衰老快慢的基因已经在酵母细胞、果蝇及蠕虫内被发现。科学家已经通过“热量控制”延长了昆虫、老鼠、兔子、狗、猫及猴子的寿命。也就是如果在喂养它们时减少30%的热量摄入,那么就能将它们的寿命延长30%。瓜伦特发现了SIR2基因,这个基因有可能解释“热量控制”的奥秘。6、变形出现时间:2100年前预测者:美国英特尔公司贾森·坎佩利在电影《终结者2》或《X战警》中都有外形变形的情景,而这也是研究“可编程物质”的科学家们的梦想。他们制造出了与大头针的针帽一样大小的电 脑芯片,这是一种纳米级的微型电脑,被称作“catoms ”。将这些电脑芯片进行编程,这些芯片根据既定电荷的不同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坎佩利表示:“比如,我的手机放到口袋里显得太大,如果拿在手里玩又太小。如果我有200至300毫升那么多的(可编程)芯片,那么我可以随时让手机变成我想要的形状。英特尔公司高级研究员贾斯汀·拉特纳称:“在未来40年内,这将成为一个很普通的技术。”那么在圣诞节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我们的礼物下载软件,然后按一下按钮,礼物就出现了。7、建造星际飞船出现时间:2100年前预测者:康奈尔大学梅森·佩克博士恒星离我们太远了,就连最近的恒星也需要我们的火箭花费7万多年才能到达。但是佩克相信,第一艘星际飞船会是一个微型的电脑芯片,只有指甲盖大小。即使只有少量的芯片到达了恒星,这就足以发回有价值的信息。佩克博士的设想是,向木星周围发射数百万的芯片,这样木星周围强大的磁场将能够将它们加速到“每秒上万公里”,而且他认为这一速度还可以无限增加直至接近光速。8、战胜癌症出现时间:2100年前预测者:西雅图系统生物研究所勒罗伊·霍德如今,当人们发现在胸部发现肿瘤时,可能这个肿瘤已经有了100亿个癌细胞。但是在未来,区区几百个癌细胞释放的蛋白质就能被安装在厕所内的DNA芯片识别出来,而这将肿瘤的发现时间提前10年。从此以后,“肿瘤”这一词就将从世界上消失了。人们的体检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霍德曾写道:“2018年6月,萨莉拿出一个小型设备,在手指上按了一下,取了一小滴血。利用这滴血,可以进行 2000项不同的检测,并将数据无线发送到远程计算机上进行分析……微型设备将检测数千种血液成分,而且DNA测序仪将能够快速破译个人的基因组。”此外,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纳米粒子”,它是一种微型分子。这些分子可以像智能炸弹一样摧毁癌细胞。在过去的试验中,用这样的方式杀死过90%的癌细胞,这将使得癌症治疗发生根本性的变革。9、人类与机器人融合出现时间:2100年前预测者:麻省理工学院罗德尼·布鲁克斯未来的几年,机器人可能拥有与老鼠、猫或狗甚至猴子一样的智力。到那个时候,有人觉得机器人可能很危险。有人建议我们应该在它们的“大脑”中植 入芯片,这样一旦当它们产生了恶念,就可以将它们关闭。但是也有人说,为什么不同机器人融合呢?而这正是布鲁克斯的想法,他曾是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 室的负责人。他表示:“从现在开始的50年内,我们将能够通过基因改造看到人类身体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类种群将会以今天人们想象不到的方式发生改变。我们 会发现自己再也不受达尔文进化论的限制了。我的预言是,到2100年前,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将充满智能机器人,而且人类无法将自己同它们区分开来,我们也将 是机器人,同机器人互相联系。”这样的优点是,有一天当你醒来时,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很完美:美丽、超级强壮而且长生不老。欲了解更多相关咨讯,想获得更高的理财收益及更好的融资渠道,请关注“贷信通”公众号或登录www.daikuan.net【贷信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1、贷信通客服热线:72、贷信通官方网址:www.daikuan.net3、贷信通QQ交流群:贷信通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炸锅了!Google称2029年人类开始实现永生不死!疾病,衰老,痛苦将彻底消失!?》 精选三本文原载Bloomberg,作者Katrina Brooker,机器之心翻译1、Google Ventures与投资的医疗健康公司“如果你现在问我,人可能活到500岁吗?答案是肯定的”,一月的某个下午,Bill Maris在加州山景城说道。作为Google Ventures的总裁兼管理合伙人的他刚满40岁,但是看起来像个19岁的大学生。他穿着胶底运动鞋,T恤外面套灰色的牛仔衬衫,看起来像是几天没有刮胡须了。阳光穿过他背后巨大的玻璃窗射了进来。外面是绿树成荫的谷歌总部的开阔地。在他的办公室里发现不了什么能够证明Maris在这里工作的线索。房间里没什么东西――洁净的白墙、几张椅子、一张桌子。这一天,他的桌上没有纸张、没有记事本或便签,甚至连电脑也没有。只有一个地方你能真正发现Bill Maris是谁――他的书架。上面有一本大部头的教科书《分子生物科技:重组DNA的原理与应用》。还有一本是读得比较多的《生物科技:应用遗传革命》。还有一部第一个将人体描绘成机器的德国医生Fritz Kahn的插画集。插在这些中间的是一本让所有希望能活到500岁的人眼前一亮的书。2005年出版的《奇点临近》是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的开创性著作。他的著名预测是人类将会在2045年迎来《终结者》时刻――计算机的崛起速度将超过我们控制能力。我们要想赶上的话,需要借助纳米机器人或其他增强人体与DNA的机器从根本上转变我们的生物性――改变我们生与死的一切。“这将把我们从自身的限制中解脱出来”Maris说。他在米德尔伯里学院学习的神经科学,曾在杜克大学的一个生物医药实验室工作过。库兹韦尔是他的朋友,谷歌聘请他来帮助Maris和其他谷歌员工理解机器超越人类后的世界。这样的未来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一种可怕的反乌托邦。但是对于Maris来说,这是商业机会。在这一领域里,他希望能发现并投资于将会改变甚至可能拯救世界的下一代公司。他说:“我们实际上已经有了能够完成任何你能想象得到的事的生物科学的工具,我只是希望能够活到够久从而免于死亡。”Maris是不同寻常的人,他的工作也是不同寻常的。七年前,谷歌的两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把他拉出来启动一个风险资本基金,这使得他被卷入了科技巨头和雄心勃勃的创业者洪流中。当时他自己也是一位年轻的创业者,投资经验很有限,在硅谷也没有影响力。他卖掉了佛蒙特州的网页寄存服务公司,在一个非营利机构工作,并且在印度开发用于白内障失明的技术。这使得他成为了谷歌正在找寻的那种局外人。谷歌的CLO(首席法务官)兼企业发展高级副总裁David Drummond同时负责谷歌旗下的包括Google Ventures在内的各大投资平台,他说“比尔可以带来全新视角。”Google Ventures管理资产接近20亿美元,已投资公司数量超过280家。每年谷歌都会给Maris 3亿美元的新资本,而今年Maris有1.25亿美元的额外资本用于投资新启动的欧洲基金。这使得Google Ventures的资金与那些每年投入3到5亿美元的硅谷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旗鼓相当。跟据跟踪风险资本活跃度研究公司CB Insights汇总的数据,Google Ventures去年在全美风险投资公司活跃度上排名第四,参与了87项交易。作为年收入660亿美元的公司,谷歌做这些不是为了钱。谷歌需要的是创业者。投资银行SunTrust Robinson Humphrey的分析师Robert Peck在今年2月发表了一份对谷歌外部投资部门(包括Google Ventures)的调查报告。他说:“它需要知道球在往哪儿踢。看看错过了智能手机的黑莓吧。还有错过了Facebook的雅虎。”谷歌为寻找下一个趋势投入了巨大资源。内部实验室Google X开发了谷歌眼镜,现在在研究无人驾驶汽车,这些消耗了数百万美元。今年1月,谷歌投了9亿美元给了伊隆?马斯克(Elon Musk)的Space X。去年,谷歌启动了Google Capital用以投资较为成熟的技术公司。Maris在谷歌圈子里的位置很奇特。他是其中一部分,但又很自由。Google Ventures的设立方式不同于其他如Intel Capital、Verizon Ventures一类的企业内部的风险投资基金。Google Ventures的投资决定是独立于母公司的企业战略的。它可以支持任何公司,无论其是否符合谷歌计划。它也可以向包括谷歌竞争对手的任何人出售它拥有的股份,Facebook和雅虎都收购过Google Ventures投资的创业公司。背靠谷歌的资金与影响力,Maris又拥有巨大的自由。他可以追寻硅谷最受欢迎的创业公司。Uber、Nest和Cloudera是他赚得最多的几个项目。Maris会继续追求这类交易,但他还有别的野心。“有很多人,包括我们都想投资于消费级互联网,但我们可以做的不只这些。”他现在将基金36%的资产投资于生物科学,而2013年只有6%。Maris说:“硅谷有很多亿万富翁,但是最终我们都走向同一个终点。如果给你们两个选择:赚很多的钱或者找到可以让人活得更久的方法,你会选哪一个?”Maris站在Google Venture的大型会议室Joshua Tree前面。总部的每个房间都以国家公园的名字命名。他对员工们说:“今天事情很多。”他们每两周在这里会次面,讨论前景和战略。Maris的团队有70人,这天大多数人都在场,或者通过视频或电话加入。这个团队包括基金的17个投资合伙人,他们的职责是寻找创业公司。合伙人中有Excite的联合创始人Joe Kraus,Android联合创始人Rich Miner,谷歌工号84的David Krane。会议室氛围轻松随意,一些员工在地上盘腿而坐,其他人则蜷缩在柔软的沙发上。段子和玩笑层出不穷。有位合伙人以“秘密项目”为题开始他的展示――但其实会议室的大多数人已经知道他要讲什么了――在展示的最后他还把Maris的头叠加到手鼓鼓手身上。这是在调侃老大,他去年8月和歌手兼作曲家Tristan Prettyman完婚,最近又去度了个蜜月。所有人捧腹大笑。Maris微微一笑,迅速回归正题。他转向身后屏幕上的日程表,说到:“时不我待,对你们也一样。”Maris说:“我知道你们都听说了本周的那场会议”。相距1小时路程外的旧金山,摩根大通正在举办医疗健康年会――绰号医疗界的超级碗。数以千计的医疗高管和投资者云集于此,这已然成为医疗产业并购交易的大头。Google Ventures的生命科学创业公司也列席此次会议。其中一个是利用基因数据来创建肿瘤诊断工具的Foundation Medicine,今年引发了巨大的轰动。1月, 罗氏制药公司(Roche Holding) 宣布计划以10亿美元的交易来控股该公司,公司股价在第二天翻番。Google Ventures在这家公司中持股4%。对Maris而言, Foundation Medicine意味着一场革命的开端。“我常常拿它来类比”,他说着举起手中的iPhone 6,“即便是在五年前,这也是无法想象的。20年前,你甚至都不会和任何人谈论这个。”2011年 Google Ventures 对Foundation 进行投资时,该公司的愿景主要是理论上的。世界还在等待自2003年科学家首次完成人类基因组图谱后那必然出现的突破。Foundation团队包括几名著名的遗传学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领导者之一Eric Lander也在此列。但Foundation 那时并没有可行的商业产品。科技自那时起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使得Foundation能创造出Interactive Cancer Explorer这样的产品――可以说是肿瘤医师的谷歌,他们可以借此做研究,并为病人定制治疗方案。Foundation首席执行官Michael Pellini博士寻求Google Ventures作为投资方,这能帮助公司进行技术设计,他说:“我们有许多可以向硅谷专家借鉴的地方。想象一下谷歌搜索,我们从未考虑过屏幕所见内容背后的那些算法,他们可以对遗传信息进行同样的处理。”Maris说:“20年前,没有基因组学,只能以毒攻毒治疗癌症。这可和‘我们可以通过逆向工程干细胞来治愈癌症’完全不一样。你现在可以对一家能够治愈癌症的公司进行合法投资了。”识别有潜力的生命科学公司和在硅谷发掘能够发明超酷App的程序员不太一样。生物技术公司建立在复杂科学之上,他们需要数百万美元的投资,和大型制药公司合作,还面临长期的临床试验。为了更好的甄别,Maris选择科学家作为合作伙伴。其中一位是Krishna Yeshwant博士,他曾就读于哈佛和斯坦福,如今依旧每周两天在波士顿一家诊所工作。去年,他主导了Google Ventures在生命科学领域最大的赌注――注资Flatiron Health,该公司正在建设分析癌症数据的云平台。这才只是开始。Maris说:“不用20年,化疗就会原始得像发电报。”2、Google Venture是如何成就今天地位的22岁大学刚毕业那会,Maris遇见了一个朋友,她日后成为了将Maris与谷歌联系在一起的贵人。那是1977年,雅虎做搜索,AOL做电邮,谷歌那时还叫做BackRub。Maris当时在纽约,供职于瑞典投资公司Investor AB。他不关心华尔街,但他确实很喜欢坐在他旁边的聪明的耶鲁大学毕业生Anne Wojcicki,她告诉他这(谷歌)是家要改变世界的公司。Anne Wojcicki回忆到:“我记得我告诉他,我姐姐正在捣鼓的这个新搜索引擎,而他说:‘雅虎已经足够好了呀’”Anne Wojcicki后来成为了Sergey Brin的妻子。她的姐姐Susan是谷歌最早的员工之一,现在是YouTube的首席执行官。Anne Wojcicki随后联合创立了23andMe,这个基因检测公司是Google Ventures投资组合的一部分。六个月后,Maris从投资机构AB离开去到佛蒙特州的伯灵顿开始创办一家网站寄存公司。他在互联网领域如此青涩,以至于需要从头开始学习网景公司和万维网。他透支信用卡成立了Burlee公司,并从Lake Champlain那里获得了投资。后来他已未被披露的价格将Burlee卖了出去,收购方变成了后来的Web.com。Maris从此次交易中没有获得谷歌体量的钱,但这足够他不用工作继续生活在伯灵顿。如果不是好友Wojcicki一直召唤他来美国西部的话,他会一直在那里待下去。于是Maris去拜访了她以及谢尔盖?布林,住在他们加州的家里。他渐渐的融入了这个圈子。“他和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会一起吃晚饭,讨论那些――我不清楚――可能是会飞的汽车。”Wojcicki回忆说。2008年,谷歌的老大们让Maris去筹备一支风险投资基金,这个想法他们已经讨论了好一阵子了。他们在谷歌给他一张办公桌,并给他了一些说明来使他思考如何将谷歌的钱进行投资。在一次谷歌离职人员(only-at-Google)聚会上,他旁边坐着Kevin Systrom,当时Systrom正在开发一款叫做Burbn的App,这就是后来的 Instagram。(Maris 打趣到:“每个坐在我旁边的人最后都成了亿万富翁。”)Maris花了6个月来研究硅谷的风险投资。他经常出没于沙丘路(Sand Hill Road,硅谷的风投机构聚集地),拜访了众多名声显赫的风投机构,向顶级投资人取经。一开始为了使别人把他当回事,他度过了一段困难时期。在一次会议上,Maris介绍的谷歌风投的理念被一只风投嘲笑。对方告诉Maris他的基金将永远行不通:风投机构不会希望谷歌威胁到他们。“在风投领域,确实有些人对Maris和Google Ventures不太友好。”KPCB的律师合伙人John Doerr回忆到,该公司在加州第一代风投机构中的地位举足轻重。Doerr同时也是谷歌董事会成员,他建议Maris发起一支风险投资基金。在硅谷,以公司名义发起投资基金很难得到认可。“公司设立风投会存在一个根源上的悖论,”Benchmark Capital普通合伙人Bill Gurley说到。冲突在于,这支基金是对创业公司忠诚,还是对其管理公司忠诚?几乎每一个独立的投资人都曾被公司设立的基金伤害过。公司会通过风险投资来获取情报,最终与其投资的公司进行竞争,或者在公司管理层对这个方向失去兴趣后甩手离开。一些企业家也对此表示怀疑,“我告诉过他,这行不通。”Joe Kraus说,他是Excite公司和JotSpot公司(该公司卖给了谷歌)的联合创始人。Maris之前曾邀请他加入Google Ventures做合伙人。“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一想到把我自己和谷歌绑在一起,我就感觉到恐慌。”Kraus 说,“恐惧在于,如果你从谷歌那里拿到了投资,那是不是苹果就会恨你?”为了笼络其他风投和创业者,Maris和他在谷歌的老板建立了一个目前仍在使用的条款:Google无权过问这些企业的战略或技术细节。这样一来,创业者们就可以安心创业而不用担心他们的想法被人盗用。“我们得说服创业者们,他们可以放心的和我们合作。”David Drummond说道。那些与Google Ventures相处和谐的创业者们可以获得某些资源,而这些是不论多少钱都买不到的。Google Ventures可以(也确实这么做的)将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介绍给Google的任何人――比如,谷歌搜索排名专家,用户体验设计师,或者安卓手机应用开发者。一家创业公司可以免费使用1万个小时的谷歌云。Google Ventures的一大优势是它的设计团队。Maris将几位Google的顶级技术人才拉出来成为了基金的合伙人。一个是在Gmail工作,另一个协助重新设计了YouTube。他们成立了一个名叫SWAT小组来为已投资公司服务。就像是设计界的救火队员,他们可以解决任何阻碍创业公司的问题――有待打磨的应用程序、缓慢的Web访问、乏善可陈的主页。“我们不需要钱。”Ryan Caldbeck说到,他是Circle Up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将Google Ventures视为他的投资者,部分原因是为了获得它的设计人才。Twitter创始人之一的Ev Williams利用这个设计团队打造了他的新的内容发布平台――Medium。Flickr创始人之一的Stewart Butterfield,利用这个团队创办了他的新公司Slack。如今,驾驭Google和Google所投资的公司之间的界限依然很复杂。去年,Google计划收购Nest,其标志性产品是一款带有WiFi的家庭自动调温器。Google Ventures回避了谈判,其他风投公司为Nest注资了32亿美金(这是2014年规模第四大的风险投资行为)。2月份,Bloomberg报告称Google正计划开发一款打车应用,该应用将直接与Uber竞争。2013年始,Google Ventures已经入股了Uber。如果Google和Uber开战,Maris将正好处于战火中央。“Google Ventures通过直接的财务激励以确保投资的公司能够成功。”Maris在一封回复关于潜在冲突的邮件中写到:“我们的投资决策是独立于Google产品路线的。”他和其他合伙人们根据基金投资组合的表现获取奖励(Carry)。理论上来说,如果Google的打车应用击败了Uber,Google Ventures将同样遭受损失。3、Google Venture所希望的未来一天晚上,在旧金山,一群年轻的科学家和博士们坐在一起用餐。“我记得,当Max和我住在一起时,我打开我的冰箱,然后看到他放在里面的这玩意时,我就在想,这东西安全么?”Blake Byers沉思着,他30岁,是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工程博士及Google Ventures的合伙人之一。他侧脸看了一眼坐在身边的杜克大学生物医药工程学生,25岁的Max Hodak。3年前,Hodak在Byers的车库里开始建造一间机器人辅助的实验室。一次他把化学品放在了Byers的冰箱里(“Blake有点夸张了,”Hodak说到,“那东西完全无害。”)Hodak现在运营着Transcriptic,这家公司建造和运营集装箱大小的由机器人控制的实验室,并为其配备了足够的计算能力以便能够并行运行世界各地的实验。理论上,一个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科学家借助于笔记本或手机就可以使用Transcriptic实验室来测试埃博拉病毒。Byers――KBCP(凯鹏华盈)合伙人Brook Byers的儿子,帮助Hodak募集到了来自Google Ventures和其他风投的12.5万美元资金。“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可以做些什么的边缘。”David Shaywitz说,他是DNAnexus的首席医疗官,他坐在Byers和Hodak对面。他的公司同样由Google Ventures投资,正在建造一个基于云计算的全球基因信息库。聆听这些科学家们的聊天,很难不去关注他们认为的那个即将到来的世界。在我们的未来,科学将会修复那些因为DNA不堪重负所带来的损伤。阿尔茨海默、帕金森以及其他因为衰老所导致的疾病将会从分子层面得到修复和根除。在下一代企业家的心目中,“可能性”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但也是充满希望和永无止境的。我们可能不会永生,但我们可以活的更长久,更美好。这就是Google Ventures所希望的为了获得最大程度的成功所进行的豪赌。“我们并不是在试图获取一些蝇头小利,”Maris说,“我们试图赢得这个游戏,其中一部分就是――活着比死去更好。”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机器之心’(almosthuman2014),参与成员:屡、柒柒、电子羊。《炸锅了!Google称2029年人类开始实现永生不死!疾病,衰老,痛苦将彻底消失!?》 精选四人工智能被视为是继电力和互联网之后对人类社会产生颠覆式影响的技术,早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2月13日,谷歌宣布在北京成立人工智能中国中心,重点投入基础AI研究,同时会和中国学术界建立紧密联系。从中国“走出去”到外国“走进来”,不得不说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已经走在全球尖端。据今年国际数据公司(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的预测,全球人工智能支出估摸到2020年将达到2758亿人民币,仅中国的部分就将达到325亿,占全球整体支出的12%。图灵奖获得者约翰o霍普克洛夫特在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也提到了AI竞争的关键在于中国和美国的竞争,甚至可以说就是在于百度和谷歌之间。秉持“AI First”战略的谷歌,先后让AlphaGo和AlphaGo
Zero横扫围棋界,还推出了不断进化和完善并且进步惊人的机器人Atlas。可人们只知谷歌布局AI早,殊不知百度更早,强大的互联网基因支撑着百度“All in
AI”的战略的提出和落地,在很多领域,百度AI的布局甚至早于谷歌。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几个关键的人工智能领域中,百度和谷歌的表现。1、AR功能百度:5月,百度手机地图Android版推出增强现实(AR)功能的手机地图客户端,通过摄像头,把虚拟的图像、文字信息与现实生活图景结合在一起。谷歌:5月,Google发布增强现实(AR)室内地图,为室内的AR地区提供准确的导航,还能让用户在虚拟世界交互。2、人工智能实验室百度:5月,百度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同时正式启用百度美国研发中心新址,世界顶级人工智能专家、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吴恩达将出任百度首席科学家,全面领导百度研究院,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瞻性技术研究。谷歌:DeepMind成立首个国际AI实验室2017年7月,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英国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筹备在加拿大建立首个国际AI研究实验室,旨在通过科学研究来推动AI的发展,并致力于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和算法来解决复杂的问题。3、语音识别百度:10月,百度在百度开发者页面上正式开放了“语音识别”技术,包括提供跨平台的SDK、服务控制台等语音识别的底层技术系统,开发者可以方便地接入,直接为自己开发的应用增加“高大上”的语音交互功能。谷歌:9月,谷歌宣布收购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交互接口初创公司 API.ai。API.ai除了为开发者提供语音识别和
NLP开放平台工具外,还推出一款拥有2000万用户的消费级虚拟助手。4、神经网络翻译系统百度:5月,基于领先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以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百度率先发布了世界上首个互联网NMT系统,引领机器翻译进入神经网络翻译时代。谷歌:9月,Google宣布发布Google神经网路机器翻译系统(Google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简称GNMT,使用当前最先进的训练技术,能够实现到迄今为止机器翻译质量的最大提升。5、智能聊天产品百度:6月,百度上线了“小度机器人”。只要在PC上搜索“高考”相关的词,他就会跳出来和用户“聊天对话”,提供高考咨询服务,并且能自动进行自我学习,像人一样思考并成长。谷歌:9月,谷歌正式面向Android和iOS平台推出了智能聊天应用Allo,用户可以通过谷歌Google Play和苹果App
Store下载Allo。Allo整合了智能技术和语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英语语言。6、机器人助理百度:9月,百度宣布在最新的手机百度6.8版本中推出全新的机器人助理――度秘(英文名:duer)。连接3600行实现服务接入、全网数据挖掘支撑服务索引、智能交互完成服务满足这“三大基石”炼成度秘超级秘书。谷歌:2017年2月,谷歌宣布即将在运行新版Android系统的手机上推出语音助手Assistant。这样可以在不依赖于硬件销售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用户。7、智能医疗百度:10月,百度发布“医疗大脑”,能够通过海量医疗数据、专业文献的采集与分析,进行人工智能化的产品设计,模拟医生问诊流程,并给出诊疗建议。从而为医生提供更多可能性参考,辅助基层医生完成问诊。谷歌:2月,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表示该公司试图将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行业,将通过DeepMind
Health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皇家自由医院展开合作。8、人工智能在地图的应用百度:2017年4月,百度地图正式宣布上线人工智能版本,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AR技术和百度生态等3方面能力,让地图和导航更好用实用。谷歌:2017年4月,谷歌地球推出测绘服务的“再想象”版本,添加讲故事和人工智能,将其从应用程序中解放出来。9、开放开源计划百度:2017年7月,百度宣布将推出DuerOS和Apollo两大开放平台。DuerOS为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开放平台;Apollo是提供开放、完整、安全的软硬件和服务平台,主要帮助开发者快速搭建属于自己的完整自动驾驶系统。谷歌:2017年7月,谷歌宣布名为“人类与AI研究”(People + AI
Research)的新计划,简称PAIR,其目的是保证AI技术对每个人都有益处,专注为AI开发者提供新工具,使AI系统的内部工作机制变得更加透明。10、智能音箱百度:2017年11月,百度旗下渡鸦科技正式发布了首款智能音箱产品raven H。作为百度首款标杆性人工智能硬件产品,raven
H定位一款将科技和艺术融合的全新高端智能音箱和家庭大脑。谷歌:5月,谷歌发布Google Home智能音箱,能够实现听音乐,处理多重任务,进行双向对话等功能。11、知识图谱百度:8月,百度上线知识图谱,这正是下一代搜索引擎的雏形。能够从互联网上挖出各种知识碎片,形成答案,免去人工从海量数据库中检索、分析、整理,从根本上改善搜索效率。谷歌:5月,谷歌正式推出知识图谱功能,这种新技术可用于在传统的谷歌搜索结果中提供有关人物、地点和事物相关的流行事实,同时还能允许谷歌推进一种新的搜索方式,提供与词汇所描述的“实体”或概念匹配的页面。12、无人驾驶汽车共2页:上一页12下一页写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理财老平台立即理财拿红包→无界财富(年化收益10%)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网贷安全110:http://www.p2b110.com/news/311063.html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我在【网贷安全110】看到这篇经典的文章,有趣-有料-有内涵!你们看看觉得如何?","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http://www.p2b110.com/","bdStyle":"1","bdSize":"16"},"share":{"bdSize":16},"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24"},"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js?cdnversion='+~(-new Date()/36e5)];《炸锅了!Google称2029年人类开始实现永生不死!疾病,衰老,痛苦将彻底消失!?》 精选五原标题:永生技术真不少,你最期待哪一个?资本实验室·今日创新观察聚焦前沿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升级李鑫关于永生的梦想是一个持久的梦想,几千年来也一直牵引着人类的想象力,上到帝王将相,下至普通百姓,对永生充满着各种幻想与热诚。埃及法老兴建金字塔寻求死后的永生;秦始皇派遣徐福去海外寻找长生不老药;16世纪西班牙著名探险家胡安·庞塞·德莱昂试图在佛罗里达寻找不老泉水……过去的人们大都试图从某个虚无缥缈的空间去探寻虚无缥缈的方法。但是现在,我们寻求的不再是地球上最遥远的角落,而是人类心灵的智慧。关于“永生”,我们也有了新的认识:意识的永生可能大于身体的永生,延长寿命可能比无限的生命更为现实。在此,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科学家们试图延长人类寿命的各种方法。1.将生命存在云端也许永生问题最极端的解决办法就是把我们的思想上传到机械体中。俄罗斯亿万富翁Dmitry Itskov就联合了一大批科学家,于2011年建立了一个庞大而激进的计划:2045阿凡达(2045 AVATER)。该计划的核心目标是将人类意识转移到非生物基质上。如此一来,老龄化将成为过去——但我们的人性呢?2.一颗药丸,重返青春某些药物,如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最多可将人的寿命延长50%。像Gero这样的药物公司正在研发名为“geroprotectors”的新型抗衰老药丸,利用肌肽、雷帕霉素和二甲双胍等化合物,使老年人的器官组织依旧年轻化。3.给器官换个新型号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可能使我们得以培育出替代器官,并替换旧的器官和身体受损部位。例如,维克森林再生医学研究所(WFIRM)的科学家已经在人类患者体内植入了第一个实验室培育的器官。或许有一天,我们甚至可以克隆整个身体。那时,只需将我们的大脑移植到一个更新的身体模型中。4.身体的“义体”化长寿的另一个解决方案是人机混合体或“bygorgs”。就像美国医药公司SynCardia,已经开发出人工心脏,可以让接受移植者多活四年。谁能知道,在未来,我们能否让我们衰竭的器官变成半永生的控制生物体。5.把血管交给纳米机器人社会纳米技术中心(CNS)致力于推动纳米技术的发展,并利用这一革命性技术来修复衰老的器官系统及组织的能力。如果这一技术可行,小小的纳米机器人将进入我们的血管,充当我们的血液卫士,任劳任怨地替我们清除代谢废物,消除斑块,并对抗衰老带来的不良影响。6.“编辑”你的生命忘掉修补工作吧,最好的解决办法可能是简单地在遗传层面上重新设计人类机体的基因水平。Human Longevity和Calico等基因公司正在对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以寻找导致衰老的基因因素,这样我们就能对其进行编辑,阻止衰老的进程。7.可以忽略的衰老问题由SENS研究基金会资助并支持的“衰老忽略工程策略”(SENS)项目旨在抗击“衰老疾病”,治疗个体生理衰退的症状,使衰老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有人称之为骗术,另外一些人则说它非常有潜力。不管你如何评论上面的各种方法,世界上总有那么些人,就是要跟衰老、疾病死磕。不管上面的方法是否真正有效,我们还是可以去期待这些不走寻常路的家伙能找到更多治病救人,延年益寿的方法来。《炸锅了!Google称2029年人类开始实现永生不死!疾病,衰老,痛苦将彻底消失!?》 精选六
原标题:重磅:中国人工智能40年发展简史
作者:蔡自兴 北邮人机与认知实验室
智能机器是一种能够呈现出人类智能行为的机器。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科学或智能科学中涉及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的近期主要目标在于研究用机器来模仿和执行人脑的某些智力功能,而远期目标是用自动机模仿人类的思维活动和智力功能。
人工智能探索历史
人类对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的梦想与追求,可以追溯到3000 多年前。中国也不乏这方面的故事与史料。
近代科学技术的许多重大进展都是人类智慧、思维、梦想和奋斗的成果。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像今天这样的思想大解放,关于宇宙、星球、生命、人类、时空、进化和智能等思想与作品,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似百花争艳迎春怒放。其中,人工智能尤其引人注目。进入20世纪后,人工智能开始孕育于人类社会母胎。到20世纪30—40年代发生了两件极其重要的事件:数理逻辑的形式化和智能可计算(机器能思维)的思想,建立了计算与智能关系的概念。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The father of AI)的图灵(Turing AM),于1936年创立了自动机理论,提出一个理论计算机模型,奠定电子计算机设计基础,促进人工智能特别是思维机器的研究。1950 年图灵的论文“机器能思考吗?”,为即将问世的人工智能提供了科学性和开创性的构思。
1956 年夏季由麦卡锡(McCarthyJ)、明斯基(Minsky ML)、罗彻斯特(Lochester N)和香农(Shannon CE)共同发起,并邀请其他6位年轻的科学家,在美国达特茅斯(Dartmouth)大学举办了一次长达两个月的十人研讨会,讨论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问题,首次使用“人工智能”这一术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研讨会,标志着国际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发起这次研讨会的人工智能学者麦卡锡和明斯基,则被誉为国际人工智能的“奠基者”或“创始人”(The founding father),有时也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中国的人工智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取得哪些成绩?存在什么问题?面临何种机遇?有哪些解决方案?本文力图逐一探讨。
一、发展过程
与国际上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相比,国内的人工智能研究不仅起步较晚,而且发展道路曲折坎坷,历经了质疑、批评甚至打压的十分艰难的发展历程。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人工智能才逐渐走上发展之路。
1.迷雾重重
20世纪50—60年代,人工智能在西方国家得到重视和发展,而在苏联却受到批判,将其斥为“资产阶级的反动伪科学”。当时,受苏联批判人工智能和控制论(Cybernetics)的影响,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几乎没有人工智能研究;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虽然苏联解禁了控制论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但因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学术界将苏联的这种解禁斥之为“修正主义”,人工智能研究继续停滞。那时,人工智能在中国要么受到质疑,要么与“特异功能”一起受到批判,被认为是伪科学和修正主义。《摘译外国自然科学哲学》月刊1976年第3期刊文称:“在批判‘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各种反动思潮的斗争中,走自己的道路”。这足见中国人工智能研究迷雾重重的艰难处境。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在***主持的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讲话。大会提出“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战略决策,打开解放思想的先河,促进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使中国科技事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9]。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声,广大科技人员出现了思想大解放,人工智能也在酝酿着进一步的解禁。吴文俊提出的利用机器证明与发现几何定理的新方法——几何定理机器证明(图1),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就是一个好的征兆。
20世纪80年代初期,钱学森等主张开展人工智能研究,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进一步活跃起来。但是,由于当时社会上把“人工智能”与“特异功能”混为一谈,使中国人工智能走过一段很长的弯路。一方面,包括许多人工智能学者在内的研究者把人工智能与特异功能搅在一起“研究”;另一方面,社会上在批判“特异功能”时将“人工智能”一起进行批判,把两者一并斥之为“伪科学”。
2.艰难起步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知识工程和专家系统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当时中国相关研究处于艰难起步阶段,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得以开展。
1) 派遣留学生出国研究人工智能。
改革开放后,自1980 年起中国大批派遣留学生赴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现代科技,学习科技新成果,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等学科领域。这些人工智能“海归”专家,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研究与开发应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坚力量,为发展中国人工智能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
2) 成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1981 年9 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在长沙成立,秦元勋当选第一任理事长。于光远在大会期间主持了一次大型座谈会,讨论有关人工智能的一些认识问题。他指出:“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对所谓‘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是一门伪科学,不但不应该支持,而且要坚决反对。”1982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刊物《人工智能学报》在长沙创刊,成为国内首份人工智能学术刊物。
CAAI首任理事长秦元勋也颇受争议。秦元勋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于1948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执行副所长,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首届理事长等职。他在常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运动稳定性、近似解析、机器推理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国处于开创的地位。其中极限环的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他曾负责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计算工作,是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项目的主要工作者之一,并开辟了计算物理学这一新的学科分支。
3) 开始人工智能的相关项目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前期,一些人工智能相关项目已被纳入国家科研计划。例如,在1978年召开的中国自动化学会年会上,报告了光学文字识别系统、手写体数字识别、生物控制论和模糊集合等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人工智能在生物控制和模式识别等方向的研究已开始起步。又如,1978年把“智能模拟”纳入国家研究计划。不过,当时还未能直接提到“人工智能”研究,说明中国的人工智能禁区有待进一步打开。
3.迎来曙光
1984年1月和2月,***分别在深圳和上海观看儿童与计算机下棋时,指示“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此后,中国人工智能研究的境遇有所好转。例如,人民日报关于人工智能的报道也渐渐多了起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人工智能迎来曙光,开始走上比较正常的发展道路。
国防科工委于1984年召开了全国智能计算机及其系统学术讨论会,1985年又召开了全国首届第五代计算机学术研讨会。1986年起把智能计算机系统、智能机器人和智能信息处理等重大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1986 年,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经过三次讨论后,决定同意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著作。
1987年7月《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成为国内首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专著。接着,中国首部人工智能、机器人学和智能控制著作分别于1987年、1988 年和1990 年问世。1988 年2月,主管国家科技工作的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亲笔致信蔡自兴(图2),对《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的公开出版和人工智能学科给予高度评价,指出该人工智能著作的编著和出版“使这一前沿学科的最精彩的成就迅速与中国读者见面,这对人工智能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必定会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我深信,以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为带头的这门新学科,将为人类迈进智能自动化时期做出奠基性贡献。”宋健对该书的高度评价,体现出他对发展中国人工智能的关注和对作者的鼓励,对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在这封信中宋健还提到:“十年前,当我们和钱先生修订工程控制论时,尚无系统参考书可言,只能断断续续介绍一些思路。现在钱先生看到此书,也一定会欣喜万分。”这体现了宋健的谦虚品德,也表现出钱学森当时对人工智能的热烈支持。
1987年《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杂志创刊。
1989年首次召开了中国人工智能联合会议(CJCAI),至2004年共召开了8次。此外,还曾经联合召开过6届中国机器人学联合会议。
1993年起,把智能控制和智能自动化等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攀登计划。
1993年7月,宋健应邀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分会成立题词“人智能则国智科技强则国强”,向成立大会表示祝贺。本题词很好地阐明了人工智能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科技实力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辩证关系,也是国家科技领域领导人对中国人工智能事业的有力支持以及对全国人工智能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4.蓬勃发展
进入21世纪后,更多的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研究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重大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工信部重大项目等各种国家基金计划支持,并与中国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相结合,力求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这方面的研究项目很多,代表性的研究有视觉与听觉的认知计算、面向Agent的智能计算机系统、中文智能搜索引擎关键技术、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虹膜识别、语音识别、人工心理与人工情感、基于仿人机器人的人机交互与合作、工程建设中的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未知环境中移动机器人导航与控制等。
2006年8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联合其他学会和有关部门,在北京举办了“庆祝人工智能学科诞生50周年”大型庆祝活动。除了人工智能国际会议外,纪念活动还包括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象棋计算机博弈锦标赛暨首届中国象棋人机大战。东北大学的“棋天大圣”象棋软件获得机器博弈冠军;“浪潮天梭”超级计算机以11:9的成绩战胜了中国象棋大师。这些赛事的成功举办,彰显了中国人工智能科技的长足进步,也向广大公众进行了一次深刻的人工智能基本知识普及教育。主办者认为,这次中国象棋人机大战“无论赢家是人类大师或超级计算机,都是人类智慧的胜利”。
同年,《智能系统学报》创刊(图3),这是继《人工智能学报》和《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之后国内第3份人工智能类期刊。他们为国内人工智能学者和高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对中国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起到促进作用。
2009 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牵头组织,向国家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提出设置“智能科学与技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建议。该建议指出:现在信息化向智能化迈进”的趋势已经显现;因此,今天培养的智能科学技术高级人才大军,正好赶上明天信息化向智能化大规模迈进的需要。为此,一个顺理而紧迫的建议就是:为了适应信息化向智能化迈进的大趋势,为了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目标,在中国学位体系中增设智能科学与技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这个建议凝聚了中国广大人工智能教育工作者的心智心血和他们的远见卓识,对中国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5.国家战略
近两年来,中国的人工智能已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国家最高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对发展中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给予高屋建瓴的指示与支持。
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由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3D打印、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制造机器人的软硬件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不断降低,性能不断提升,军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家政服务机器人已经成为现实,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已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我们要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这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对人工智能和相关智能技术的高度评价,是对开展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技术开发的庄严号召和大力推动。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将为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核心基础。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关联技术和新兴科技、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势必将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支点。”这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作用给予的充分肯定,是对人工智能的有力促进。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图4),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这些战略任务,无论是提高创新能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或是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都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参与,都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密切相关。人工智能是智能制造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
2016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年)》,为“十三五”期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该发展规划提出的大部分任务,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都需要采用各种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也是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未来3年智能产业的发展重点与具体扶持项目,进一步体现出人工智能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根据方案的内容,未来3年将在3个大方面、9个小项推进智能产业发展。
国家最高领导人对人工智能的高度评价和对发展我国人工智能的指示,《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年)》和《“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发布与施行,体现了中国已把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良环境,也赋予人工智能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2015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2015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发表了《中国人工智能白皮书》,包括“中国智能机器人白皮书”、“中国自然语言理解白皮书”、“中国模式识别白皮书”、“中国智能驾驶白皮书”和“中国机器学习白皮书”,为中国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的科技发展描绘一个轮廓,给产业界指引一个发展方向。
2016年4月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联合20余家国家一级学会,在北京举行“2016 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暨人工智能60 周年纪念活动启动仪式”(图5)。这次活动恰逢国际人工智能诞辰60周年,谷歌AlphaGo与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上演“世纪人机大战”(图6),将人工智能的关注度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启动仪式共同庆祝国际人工智能诞辰60周年,传承和弘扬人工智能的科学精神,开启智能化时代的新征程。
现在,人工智能已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已有数以10万计的科技人员和大学师生从事不同层次的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研究、学习、开发与应用,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已在中国空前开展,硕果累累,必将为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二、主要成就
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开发、学科建设、产业应用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已经取得不俗的成就,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得到证实。
1.形成人工智能学科
1981年9月建立了全国性的人工智能组织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标志着中国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1982年在长沙创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刊物《人工智能学报》,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学科领域的第一份学术刊物。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至目前已举办16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后,又相继成立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自然语言处理专业委员会和智能控制专业委员会、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委员会等。
此外,中国计算机学会的一些二级学会也开展人工智能相关学术活动,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例如,中国计算机学会成立了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了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业委员会以及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等二级学会。有些省市也成立了地方人工智能学会。 年,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等多个学会联合举办过7届中国人工智能联合会议(CJCAI)。
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智能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系统等领域的学术组织也先后成立,学术活动也十分热烈。例如,国内机器学习的重要学术活动包括每两年举行一次的中国机器学习会议和每年举行的中国机器学习及其应用研讨会。前者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协办,目前已历经15届。后者每届会议包括特邀报告、大会交流及Top Conference Review等部分,迄今已历经13届。又如,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智能机器人学术会议,已组织过11届,还与其他学会共同举办过6次中国机器人联合会议。在王湘浩倡导与组织下,全国高校人工智能研讨会研究班自1980年起每年举行一次,是国内最早的人工智能学术研讨活动。
这些人工智能学术组织和会议开展广泛深入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对开展人工智能学术活动和组织科技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中国人工智能科技发展和学科建设。
2.科学研究成绩斐然
国家已先后设立了各种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课题,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智能制造2025等。在这些科研基金的支持下,国内人工智能研究已取得许多突出成果。
1)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成果突出
除了前面提到的几何定理证明的“吴氏方法”外,吴文俊还于2004 年发表了重要论文“计算机时代的脑力劳动机械化与科学技术现代化”,宣布他在几何定理证明“机械化”方面的系列成果,指出:“在几何定理机器证明取得成功之后的20多年来,笔者与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志们在科技部、科学院、基金委等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一场可谓‘数学机械化’的‘运动’,在理论与应用诸多方面都已取得了若干成功。”
国内学者在人工智能的诸多领域,如问题求解、不确定推理、泛逻辑理论、拓扑学、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机器学习、专家系统、智能计算和智能控制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也多有建树,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造性成果。例如,在模式识别方面,对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图7)、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和步态识别等进行深入研究,涉及生物医学、卫星遥感、机器人视觉、货物检测、目标跟踪、自主导航、保安、银行、交通、军事、电子商务和多媒体网络通信等应用领域。
又如,机器学习也是人工智能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现在机器学习的大数据往往体现出多源异构、语义复杂、规模巨大、动态多变等特殊性质,为传统机器学习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内科技企业巨头华为、百度等与国外巨头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展开竞争,纷纷成立以机器学习技术为核心的研究院,以充分挖掘大数据中蕴含的巨大商业与应用价值。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领域一个新兴的子领域与研究方向,它是一种通过多层表示来对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建模的算法。深度学习模仿人脑结构,具有更强的建模和推理能力,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多类复杂的智能问题。近年来,中国在深度学习研究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一些研究成果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学者在自动规划领域也取得开创性成果。1985年提出与发展了基于专家系统的机器人规划机理与方法,实现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为基于知识的自动规划和高层控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对提高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并推动国内外机器人规划研究的发展。该成果被广泛引用,并被收入清华大学吴麒等主编的全国高校规划教材《自动控制原理》。1999年以来,又在机器人进化规划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
国内在认知计算、情感计算、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智能驾驶、水下机器人和其他智能机器人等领域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郭爱克、任继福、李衍达、王守觉、焦李成、贺汉根、蔡鹤皋、徐玉如和黄心汉等。
此外,有些人工智能基础研究获得国际奖励,如1990年张钹获得ICL欧洲人工智能奖,蔡自兴指导的王勇博士获得2015 IEEE计算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
值得一提的是美籍华裔学者王浩对人工智能的杰出贡献。1958 年夏天,王浩在纽约州的IBM实验室的一台IBM704机器上用汇编语言编写了3个程序,证明了罗素和怀特海《数学原理》中的200多个定理。他关于数理逻辑的一个命题被国际上定为“ 王氏悖论”。1966年,他在哈佛大学指导的博士生Stephen Cook,因NP 完全性方面的开创性研究成果而获得1982年图灵奖。王浩还与吴文俊进行了合作研究。
2)专用人工智能开发有所突破
中国在专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已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机器学习、虚拟现实、智能处理器、认知计算、智能驾驶和智能机器人等方面取得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应用成果。
互联网和大数据推动人工智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的智能语音技术在移动互联网、呼叫中心、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逐步深入,带动智能语音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3年科大讯飞以54.2%的市场份额继续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智能语音正在成为主流的交互方式之一。
近几年在多层神经网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深度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已在中国很多模式识别领域获得成功应用。其中,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谭铁牛团队在虹膜识别领域,坚持从虹膜图像信息获取的源头进行系统创新,全面突破虹膜识别领域的成像装置、图像处理、特征抽取、识别检索、安全防伪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建立了虹膜识别比较系统的计算理论和方法体系,还建成目前国际上最大规模的共享虹膜图像库,已大规模用于煤矿人员辨识和北京城铁监控等,并在7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 多个科研团队推广使用,有力推动了虹膜识别学科发展。
在2010年举行的国际上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虹膜识别专业测评竞赛中,谭铁牛团队提交的算法,从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41支参赛团队里脱颖而出,以测试性能指标超过第2名41.3%的绝对优势蝉联虹膜识别算法赛事冠军(图8)。在2008年进行的上届国际虹膜识别算法竞赛上,谭铁牛团队战胜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97支参赛队伍。这充分展示出中国在虹膜识别领域领先国际的整体实力。
在模式识别领域,石青云领衔的北大高科指纹技术有限公司在指纹识别领域取得领先成果,成为国家科技强警的利剑。
专家系统已在国内获得广泛应用,应用领域涉及工业、农业等行业,其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例如,在冶金专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已把专家系统技术用于高炉建模、监控与诊断等,建立了基于多核学习的高炉自动化框架、基于Volterra级数的高炉系统数据驱动建模、高炉热风炉流量设定、高炉炉温预测、铁水含硅量预报、数据采集处理、布料状态评估、炉况分析与监控、诊断与决策支持等专家系统,实现高炉炼铁过程的智能化(图9)。
3)计算智能与进化计算研究引人注目
计算智能是人工智能的新领域,涉及模糊计算,神经计算、进化计算和免疫计算等。近10多年来,中国在计算智能特别是进化计算研究方面取得不少国际领先成果。中国科技大学、中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院校都做出颇具影响的贡献。蔡自兴团队在进化计算领域研究取得的成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蔡自兴团队提出的一些进化计算算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引起国际进化计算学界的广泛重视,已成为相关算法比较的基准,不仅对算法设计观点颇有指导价值,而且已成功地应用于国内外30多个领域,并得到国际高级检索机构的顶级检录,已对国际计算智能研究产生重要影响。例如,他们提出的一种单目标差分进化算法CoDE,已成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Rickard O C 和Sitar N 设计的商业软件bSLOP 的核心技术;该软件已在苹果官方网站上售出。Sahalos J N、Yao X 和Najy W K A 分别把CoDE 算法成功地直接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产品缺陷预测软件和电网保护协调。很少有同类算法能够引起国际上如此密切关注和获得这么多的优化问题的成功应用。此外,他们提出的一种被国际上广泛引用和应用的算法,被称为“蔡王算法”(CW Algorithm),获得好评。
近10多年来,计算智能“中国海外军团”异军突起,成绩斐然。在计算智能与进化算法研究领域,Yao X(姚Jin Y C(金耀初)等的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同行公认,成为进化计算领域的国际学术领军人物,并为中国的计算智能与进化计算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3.著作和科技论文出版发行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7 年人工智能著作开禁以来全国已编著出版了70多部人工智能著作。这些著作有专著,也有教材,不乏深受读者欢迎的高水平作品。例如,上面提到的引领人工智能著作开禁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图10),已先后出版了7个版本,印刷50多次,发行40多万册,拥有上百万读者,得到广泛应用,对国内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开发应用和人才培养发挥了重大作用。张钹的专著《问题求解理论与应用》先后在国内外出版,提出基于统计推断的启发式搜索和基于拓扑的空间规划方法,降低了计算复杂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外,谭铁牛、陆汝钤、何新贵、石青云、何志均、涂序彦、钟义信、李德毅、周志华、蔡自兴、蔡文、史忠植、何华灿、施鹏飞、王万森等在国内外出版的人工智能相关专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研究人员和高校师生,已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与学术会议上发表了数以万计的人工智能相关论文。其中不乏高水平文章,例如,王勇与蔡自兴合作的论文曾被列为2012 年进化计算国际顶级刊物《IEEE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他引次数最高的论文。
还有一些论文被评为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学术刊物的优秀论文。
4.人工智能教育培养大批专门人才
人工智能教育和人才培养是人工智能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在少数高校开设各种人工智能类课程。经过推广与提高,30年前的人工智能星星之火如今已形成燎原之势,数以百计的高校开设了各种层次的人工智能课程,有些课程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园地上的奇葩。
例如,中南大学的“人工智能”课程已成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网络课程、国家级全国双语示范课程、首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表1所示为入选国家级质量工程的人工智能类相关精品课程名单。这些人工智能类课程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已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人工智能专门人才。虽然这些课程只占数以千计的国家级质量工程课程的冰山一角,但也表明人工智能课程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产生了非常的影响力。
全国智能科学与技术教育暨教学学术会议是国内人工智能教育与教学领域具有特色的最权威的学术盛会,自2003年起已举办10次,对于人工智能及其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了关键作用。
2005年在北京大学开设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已在全国近30所大学开设,仅这些大学的“智能”专业每年就培养大约2000名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据估计,近30年来,全国高校已培养人工智能及其相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数以千计,本科毕业生数以万计。这些高层次的人工智能专门人才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最为宝贵的财富。他们有幸遇上难逢的人工智能大好发展机遇,必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跨越式发展的中坚力量。
5.人工智能产业化蓬勃发展
尽管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尚存在较大不足,但仍然已建立了一定的基础,并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据不完全统计,最近5年内,中国在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领域的投资已超过1000多亿元。下面略举数例说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发展情况。
1)模式识别
在虹膜识别、步态识别、身份识别等领域取得新成果。近年来,在多层神经网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深度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在很多模式识别应用领域产生了领先的性能,成为当前最热门的方法。前面提到的虹膜识别及其在身份识别等方面的成功应用,已形成产业,占领国内外市场,就是很好的例证。
2)语音识别
中国在自然语言处理特别是语音识别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5 年中国智能语音产业规模达到40.3亿元,较2014年增长41.0%,远高于全球语音产业增长速度。预计到2017年,中国语音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00.7亿元。2015年智能语音市场继续保持寡头垄断格局,科大讯飞已跻身全球排名前五,占有中文语音技术市场70%以上市场份额,语音合成产品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现在中国智能语音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应用市场更加广阔,已在智能家居、智能车载、智能客服、智能金融、智能教育和智能医院等场合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此外,一些海外留学人员也在语音识别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微软研究院黄学东就是该领域的一位突出代表。
3)人机博弈
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一种怡神益智的活动,千百年来长盛不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自2006年8月举行“浪潮杯”首届中国象棋人机大战(图11),至今已有10年,共举行过5届大赛,产生深远影响。同样中国也是国际围棋的发源地,无论是国际围棋或中国象棋,在国内具有众多的人机博弈爱好者,其产业发展和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仅一款象棋对战游戏平台软件,就可以万人同时参与在线对决。
4)专家系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专家系统在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以农业专家系统为例,开展了各种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图12)。例如,作物病虫预测专家系统、农作制度专家系统、玉米低温冷害防御专家系统、蚕育种专家系统、小麦专家系统等。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农业专家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农业信息技术的突破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农业部和许多省级部门都安排了相应的攻关课题;863计划项目已将农业专家系统等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列为国家重点课题,搭建了中国农业专家系统研究开发的战略平台,为农业专家系统的进一步开发起到了积极催化作用。进入2l 世纪以后,农业专家系统的开发速度日益加快,不仅数量增多,而且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全面,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很大的进展,为大范围推广应用农业专家系统铺平了道路。
如小麦栽培管理农业专家系统、水稻高产栽培专家决策系统、番茄栽培管理专家系统、温室番茄病虫害缺素诊断与防治系统等。这些农业专家系统的开发,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我国在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等人工智能领域,也已有不同程度的产业集聚,产业化步伐逐步加快。
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化过程中,企业巨头抢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链,各大IT公司积极投入人工智能产业研发。
他们非常关注深度学习的应用前景,纷纷成立以机器学习技术为核心的研究院,充分挖掘大数据中蕴含的巨大商业与应用价值。例如,2012年,华为成立诺亚方舟实验室,运用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移动信息大数据进行挖掘,寻找有价值的规律。2013年,百度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研究如何运用深度学习技术对大数据进行智能处理,提高分类和预测等任务的准确性。近年来还涌现出寒武纪、甲骨文、地平线、北京云知音和湖南自兴等一批初露头角的涉及人工智能的创业实体,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人工智能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磅礴生机。
从整体来看,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毫无疑问,在人工智能产业创业与竞争过程中,会出现多家实力强大的企业,有些企业也会在某些领域内形成领先优势甚至垄断局面。
6.开设多种人工智能奖项
为了总结中国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表彰人工智能工作者的突出贡献,鼓励更多的人员投身人工智能的创造性研究,设立了一些人工智能奖项,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如下几种。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是中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唯一以个人名字命名、依托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该奖项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方针,奖励在智能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不断推进中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创新与发展。
该奖项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全国奖项,被誉为“ 中国人工智能科技最高奖”,于2010年起开设,已举行了5届。
其中,有4位人工智能杰出学者获得(终身)成就奖。中国计算机学会也于2010年始设立终身成就奖,授予70岁以上、在计算领域做出卓越成就与贡献、被业界广泛认可的老科学家,其中,有2位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取得突出成果的计算机学者获得此项殊荣。
“中国象棋人机大战”计算机博弈大赛始于2006年,已举行5届,引起国内外人工智能学界和主流媒体的高度重视。随着今年AlphaGo与围棋九段李世石人机对决引发的新一轮的人工智能与机器博弈热潮,中国象棋的人机大战必将攀上新的高度,为推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做出其独特的贡献。
自1998 年以来,已在中国举行了数百场智能系统、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小车比赛,其中包括一些国际比赛。这些比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学生参加,并获得大批国内外奖励,这对于提高他们对信息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锻炼人工智能科技接班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一些学者和学生还获得国际重要奖励。例如,王勇获得2015 年IEEE计算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图17),这是中国大学首次获得该项殊荣。
据不完全统计,表2给出获得国内外人工智能重要奖项的名单。
7.国际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人工智能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开展。
2006 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联合美国人工智能学会和欧洲人工智能协调委员会,共同发起在北京召开了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图18),隆重庆祝国际人工智能学科诞生50周年。时任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的许嘉璐等在大会上致词。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开拓者和领军人物吴文俊、模糊数学创始人美国Zadeh LA、国际EBMT机器翻译方法发明人Nagao M等在大会上做主题报告。大会开得非常成功,影响广泛。
2013年还承办了第23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nternationalJoint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IJCAI),这是国际人工智能领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学术地位最高的综合性会议。承办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表明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还创办与主办一些人工智能或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国际会议。例如,2010 年举办了全球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国际会议(The World Congress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WCICA),自1993年以来每2年举行一次,共举行了12届。本会议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科技盛会。此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还发起组织“国际高级智能会议”,已经举办了2次。
8.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对人类及其未来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影响涉及人类的经济利益、社会作用和文化生活等方面。仅社会影响而言,就包括劳动就业问题、社会结构变化、思维方式与观念、心理上的威胁等。
1)劳务就业问题。由于人工智能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各种脑力劳动,将会使一部分人不得不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或工种,甚至造成失业。
2)社会结构变化。社会结构正在悄然改变,人-机器的社会结构终将被人-智能机器(人工智能)-机器的社会结构取代。从发展的角度看,从医院里看病的“医生”和护理病人的“护士”,旅馆、饭店和商店的“服务员”,办公室的“秘书”,指挥交通的“交通警察”,到家庭的“勤杂工”和“保姆”等,都将由智能机器人取代。因此,人们将不得不学会与智能机器相处,并适应这种变化了的社会结构。
3)思维方式与观念的变化。一旦智能系统的用户开始相信系统(智能机器)的判断和决定,那么他们有可能不愿多动脑筋,变得懒惰,并失去对许多问题及其求解任务的责任感和敏感性。过分地依赖计算机的建议而不加分析地接受,将会使智能机器用户的认知能力下降,并增加误解。
4)心理上的威胁。人工智能还使一部分社会成员感到心理上的威胁,或叫做精神威胁。人们一般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感知精神,而且以此与机器相别。如果智能机器的人工智能会超过人类的自然智能,那么人类可能沦为智能机器和智能系统的奴隶。
上述这些影响在国内同样存在。针对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国内已开展人工智能科技知识的普及宣传。例如,通过视频公开课普及人工智能知识。精品视频公开课是向大学生和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科学与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讲座,着力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大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人工智能PK人类智能”和“从自然世界到智能时代”等,在国内网络媒体播出后,反映热烈,深受欢迎,对扩大人工智能对社会的正面影响,减少人工智能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起到积极引导的应有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人工智能已取得许多骄人成就,但与国家发展战略要求相差甚远,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概括起来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经济效益至上,缺乏远大眼光。
许多人工智能企业和一些地方**缺乏远大眼光,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企望1~2年或2~3年内获得明显的经济回报,致使很大一部分人工智能创业企业急功近利,底气不足,发展乏力。需要追求经济效益,但像人工智能这样的高科技产业,或把人工智能技术用于促进其他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其发展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律,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急于求成,过早追求经济效益。
2)人工智能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由于国内人工智能起步较晚,未能较早参与相应的人工智能国际技术、专利及标准制定,因此奉上了数额不菲的“学费”。在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有很多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参与技术研发,并在某些领域处于与国外基本同步甚至领先水平,这对于提升中国在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标准话语权以及市场应用主导权至关重要。但是,中国人工智能的整体能力和水平远未达到通用智能化程度,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明显差距。要在整体上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依然任重道远,需要时日。
3)国家的决策有待落实于行动。
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苦海女神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