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银行30亿理财飞单”骗走客户30亿,有钱人为什么不去投资

大小:A4A3
字号:14px16px18px
行高:24px26px
首页 & 国内资讯导读 > 国内评论 >
“假银行理财”是怎么骗走客户30亿的?
“假银行理财”是怎么骗走客户30亿的?
[摘要]近日,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行长涉嫌伪造产品,并以产品“让利”转让的方式吸引该行私人银行高净值客户,致使逾150名投资者被套,涉案金额或高达30亿元。 由于P2P等网络理财不断被爆出各种风险,所以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成为很多人首选的理财方式。毕竟,背靠着银行的良好信誉,能够大大的降低风险。然而,民生银行的这起案件又敲起了警钟:看起来最安全的地方,很可能也是最危险的。要点速读这个骗局,是为“高净值人群”贴身订做的据《21世纪经济报道》,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拥有320多名私人银行高端客户,是全国私银客户最多的支行。这个支行的行长也深得客户信赖,在她的推荐下,很多高净值客户购买了一款“非凡资产管理保本第XX期私银款”的产品。一个偶然的契机,一位私银客户向他在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的熟人询问,这款又保本收益又高的理财产品,为什么只有航天桥支行在卖,其他支行或渠道能否买到。结果,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查询后发现,该行并未发行过这款理财产品。这时,一个针对高净值客户的“假银行理财”产品才得以曝光,总规模可能高达30亿元。民生银行就此事件发布的公告看到这样的新闻,很多人会觉得“有钱人真好骗”。其实,不是有钱人容易上当受骗,而是这个骗局是针对高净值人群量身定制的。受骗的投资人不仅是民生银行私人银行高端客户,而且还是该行鲸钻高尔夫俱乐部的成员。按照会员手册,在中国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金融资产日均200万元(含)的贵宾客户为标准会员,金融资产日均500万元(含)的贵宾客户为豪华会员,金融资产日均1000万元(含)的贵宾客户,则是至尊会员。对于普通人来说,私人银行对于客户财务管理的介入深度是远超想象的。在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可以包办客户的一切生活需求,包括投资、出行、法律服务……在国内,私人银行对客户介入的没有那么深,但是他们对客户也是了若指掌的。而且,由于长期介入客户投资和财务管理,银行工作人员和客户会形成亲密的信任关系,尤其是当客户在一个银行投资多年,收益也不错,他对这家银行的戒备心肯定会大大降低。所以当这家银行的行长说,有一个收益比平时高一倍的理财产品,并且只卖给私人银行的高端客户,同时高尔夫俱乐部里的很多熟人也购买了,绝大多数的客户都会心动。这个骗局,到这里就算是做成了。普通客户,也难逃虚假理财产品如果不是高净值人群,客户和银行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亲密,这种套路恐怕就不会那么奏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普通人就不会在银行买到虚假的理财产品。2011年,在宁波某银行工作的赵某就虚构了一款理财产品,赵某宣称这款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达到7%-8%,而同期银行的理财产品年收益率多为5%-6%,这样赵某手上的这份理财产品收益高,又不会高到让人一看就觉得有问题。就这样,从2011年-2014年,赵某向26名银行客户出售虚假理财产品共计1800多万元,受骗的客户中,金额少的有10万元,多的有260万元。赵某伪造的公章直到客户没有按时收到利息,去银行查询,这场骗局才曝光。由此可见,无论是高净值人群,还是银行普通的客户,对于虚假理财产品都是防不胜防。本来选择银行的理财产品就是为了安全省心,可现在却是防不胜防。对于普通人来说,到底该如何避免买到虚假的理财产品?要分清楚理财产品是银行自营还是代销在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可不都是银行自己发行的,银行也会帮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等卖产品。所以,有些银行员工会铤而走险,私自与第三方理财公司达成协议,以产品高收益为诱饵,私自销售非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非银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这在业内称为“飞单”。近几年,各地多家银行都爆出了“飞单”案件,而且涉案金额也都不小。有人会说,产品是银行员工推荐的,出了事,银行也有责任吧?很遗憾,现在这个问题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只能在购买理财时自己多加小心。不管是银行自营还是代销,理财产品都只能在专区销售,专区以外的理财产品就要多加小心分清理财产品是自营还是代销,主要看公章:银行卖的自家理财产品,在理财产品的投资合同上,是有银行公章的;如果是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发行机构会在委托银行代理销售的理财产品的投资合同上加盖公章,银行则会在汇款等业务凭证上加盖公章。如果是代销的理财产品,按照银监会的要求,银行要在代销产品宣传资料首页显著位置标明合作机构名称,并配备文字说明:“本产品由XX机构(合作机构)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记住唯一的产品编码,可在中国理财网上查询真假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均具有唯一的产品登记编码,一般个人理财产品登记编码是以字母“C”开头的14位编码,并可以用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www.)查询到产品信息。中国理财网是经银监会批准建立的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信息披露门户网站。知道这个“验证神器”的人并不多然而,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上半年),该网站平均每天浏览量只有人次。而在2015年的报告中,该网站平均每天浏览量是人次,几乎没有增长。这一网站之所以不为人知,一方面是因为银行在出售理财产品时,并不会在明显的位置提示客户,这一网站可以查询理财产品的真伪(真的不会做,假的不敢做);另一方面,该网站自身也缺少宣传和运营,中国理财网的微博自2014年初开始运营,然而截止到日,只发布了922条微博,拥有626个粉丝,而且所发布的微博大多是新闻通稿或行业报告,与普通人最为相关的查询功能,少有提及。此外,如果是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可以通过银行公示的代销产品清单查询。如果中国理财网和代销清单都无法查询到相关的理财产品,那就真的要小心了。善用“双录”、注意汇入账户,别被“高收益”蒙住了眼除了以上两招,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善用“双录”机制。所谓“双录”,是指按照银监会的规定,银行需要在销售专区内配备录音录像系统,对自有理财和代销产品销售过程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完整客观记录产品营销推介、相关风险和关键信息提示、消费者确认和反馈等重点销售环节。绝对不能轻信理财经理在非录音、录像期间的宣传,尤其不能轻信私下口头承诺。并且,客户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均须通过柜面或自助渠道进行认申购操作,资金进入银行账户。但如果收款人为个人或第三方公司账户,则要提高警惕。民生银行的这个案件中,就是以转让理财产品为名,让这些客户直接把款打到了第三方自然人的名下。最需要注意的还是,收益率是否合理。“飞单”也好,“虚假理财产品”也罢,一定会以高收益来吸引客户,对于高于正常理财产品收益时,要多方证实该理财产品的真实性,不要被高收益蒙蔽。本文版权归属于腾讯今日话题独家版权所有,受法律保护。
文章来源:2017年全国全面质量管理 推进活动及知识竞赛正式启动,...
一级市场研究咨询机构FellowPlus发布新产品:法拉数据...
提供中信证券(600030)股票的股票行情、五档盘口、F10数据。包括中信证券资...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社区广播台热门推荐
查看: 986|回复: 1
“假银行理财”是怎么骗走客户30亿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近日,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行长涉嫌伪造产品,并以产品“让利”转让的方式吸引该行私人银行高净值客户,致使逾150名投资者被套,涉案金额或高达30亿元。
  由于P2P等网络理财不断被爆出各种风险,所以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成为很多人首选的理财方式。毕竟,背靠着银行的良好信誉,能够大大的降低风险。然而,民生银行的这起案件又敲起了警钟:看起来最安全的地方,很可能也是最危险的。
  要点速读
  这个骗局,是为“高净值人群”贴身订做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拥有320多名私人银行高端客户,是全国私银客户最多的支行。这个支行的行长也深得客户信赖,在她的推荐下,很多高净值客户购买了一款“非凡资产管理保本第XX期私银款”的产品。
  一个偶然的契机,一位私银客户向他在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的熟人询问,这款又保本收益又高的理财产品,为什么只有航天桥支行在卖,其他支行或渠道能否买到。
  结果,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查询后发现,该行并未发行过这款理财产品。这时,一个针对高净值客户的“假银行理财”产品才得以曝光,总规模可能高达30亿元。
& & & & & & & & & & & & & & & &
  民生银行就此事件发布的公告
  看到这样的新闻,很多人会觉得“有钱人真好骗”。其实,不是有钱人容易上当受骗,而是这个骗局是针对高净值人群量身定制的。
  受骗的投资人不仅是民生银行私人银行高端客户,而且还是该行鲸钻高尔夫俱乐部的成员。按照会员手册,在中国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金融资产日均200万元(含)的贵宾客户为标准会员,金融资产日均500万元(含)的贵宾客户为豪华会员,金融资产日均1000万元(含)的贵宾客户,则是至尊会员。
  对于普通人来说,私人银行对于客户财务管理的介入深度是远超想象的。在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可以包办客户的一切生活需求,包括投资、出行、法律服务……在国内,私人银行对客户介入的没有那么深,但是他们对客户也是了若指掌的。
  而且,由于长期介入客户投资和财务管理,银行工作人员和客户会形成亲密的信任关系,尤其是当客户在一个银行投资多年,收益也不错,他对这家银行的戒备心肯定会大大降低。
  所以当这家银行的行长说,有一个收益比平时高一倍的理财产品,并且只卖给私人银行的高端客户,同时高尔夫俱乐部里的很多熟人也购买了,绝大多数的客户都会心动。
  这个骗局,到这里就算是做成了。
  普通客户,也难逃虚假理财产品
  如果不是高净值人群,客户和银行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亲密,这种套路恐怕就不会那么奏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普通人就不会在银行买到虚假的理财产品。
  2011年,在宁波某银行工作的赵某就虚构了一款理财产品,赵某宣称这款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达到7%-8%,而同期银行的理财产品年收益率多为5%-6%,这样赵某手上的这份理财产品收益高,又不会高到让人一看就觉得有问题。
  就这样,从2011年-2014年,赵某向26名银行客户出售虚假理财产品共计1800多万元,受骗的客户中,金额少的有10万元,多的有260万元。
& & & & & & & & & & & & & & & &
  赵某伪造的公章
  直到客户没有按时收到利息,去银行查询,这场骗局才曝光。
  由此可见,无论是高净值人群,还是银行普通的客户,对于虚假理财产品都是防不胜防。本来选择银行的理财产品就是为了安全省心,可现在却是防不胜防。对于普通人来说,到底该如何避免买到虚假的理财产品?
  要分清楚理财产品是银行自营还是代销
  在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可不都是银行自己发行的,银行也会帮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等卖产品。所以,有些银行员工会铤而走险,私自与第三方理财公司达成协议,以产品高收益为诱饵,私自销售非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非银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这在业内称为“飞单”。
  近几年,各地多家银行都爆出了“飞单”案件,而且涉案金额也都不小。有人会说,产品是银行员工推荐的,出了事,银行也有责任吧?很遗憾,现在这个问题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只能在购买理财时自己多加小心。
& & & & & & & & & & & & & & & &
  不管是银行自营还是代销,理财产品都只能在专区销售,专区以外的理财产品就要多加小心
  分清理财产品是自营还是代销,主要看公章:银行卖的自家理财产品,在理财产品的投资合同上,是有银行公章的;如果是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发行机构会在委托银行代理销售的理财产品的投资合同上加盖公章,银行则会在汇款等业务凭证上加盖公章。
  如果是代销的理财产品,按照银监会的要求,银行要在代销产品宣传资料显著位置标明合作机构名称,并配备文字说明:“本产品由XX机构(合作机构)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记住唯一的产品编码,可在中国理财网上查询真假
  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均具有唯一的产品登记编码,一般个人理财产品登记编码是以字母“C”开头的14位编码,并可以用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到产品信息。
  中国理财网是经银监会批准建立的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信息披露门户网站。
& & & & & & & & & & & & & & & &
  知道这个“验证神器”的人并不多
  然而,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上半年),该网站平均每天浏览量只有人次。而在2015年的报告中,该网站平均每天浏览量是人次,几乎没有增长。
  这一网站之所以不为人知,一方面是因为银行在出售理财产品时,并不会在明显的位置提示客户,这一网站可以查询理财产品的真伪(真的不会做,假的不敢做);另一方面,该网站自身也缺少宣传和运营,中国理财网的微博自2014年初开始运营,然而截止到日,只发布了922条微博,拥有626个粉丝,而且所发布的微博大多是新闻通稿或行业报告,与普通人最为相关的查询功能,少有提及。
  此外,如果是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可以通过银行公示的代销产品清单查询。如果中国理财网和代销清单都无法查询到相关的理财产品,那就真的要小心了。
  善用“双录”、注意汇入账户,别被“高收益”蒙住了眼
  除了以上两招,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善用“双录”机制。所谓“双录”,是指按照银监会的规定,银行需要在销售专区内配备录音录像系统,对自有理财和代销产品销售过程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完整客观记录产品营销推介、相关风险和关键信息提示、消费者确认和反馈等重点销售环节。绝对不能轻信理财经理在非录音、录像期间的宣传,尤其不能轻信私下口头承诺。
  并且,客户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均须通过柜面或自助渠道进行认申购操作,资金进入银行账户。但如果收款人为个人或第三方公司账户,则要提高警惕。民生银行的这个案件中,就是以转让理财产品为名,让这些客户直接把款打到了第三方自然人的名下。
  最需要注意的还是,收益率是否合理。“飞单”也好,“虚假理财产品”也罢,一定会以高收益来吸引客户,对于高于正常理财产品收益时,要多方证实该理财产品的真实性,不要被高收益蒙蔽。
  作为投资人,不要把赌注压在别人身上,找可靠投资机构的同时,自己也要时刻绷紧风控这根弦。只有这样,自己的投资才更安全。
TA的每日心情求安慰 16:20签到天数: 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2]偶尔看看I
社区精彩导读////
|||||||||||
Powered by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假银行理财”是怎么骗走客户30亿的?[摘要]近日,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行长涉嫌伪造产品,并以产品“让利”转让的方式吸引该行私人银行高净值客户,致使逾150名投资者被套,涉案金额或高达30亿元。 由于P2P等网络理财不断被爆出各种风险,所以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成为很多人首选的理财方式。毕竟,背靠着银行的良好信誉,能够大大的降低风险。然而,民生银行的这起案件又敲起了警钟:看起来最安全的地方,很可能也是最危险的。要点速读不是有钱人容易上当受骗,而是这个骗局是针对高净值人群量身定制的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均具有唯一的产品登记编码,可在中国理财网上查询面对高于正常收益的理财产品,要多方证实该理财产品的真实性,不要被高收益蒙蔽这个骗局,是为“高净值人群”贴身订做的据《21世纪经济报道》,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拥有320多名私人银行高端客户,是全国私银客户最多的支行。这个支行的行长也深得客户信赖,在她的推荐下,很多高净值客户购买了一款“非凡资产管理保本第XX期私银款”的产品。一个偶然的契机,一位私银客户向他在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的熟人询问,这款又保本收益又高的理财产品,为什么只有航天桥支行在卖,其他支行或渠道能否买到。结果,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查询后发现,该行并未发行过这款理财产品。这时,一个针对高净值客户的“假银行理财”产品才得以曝光,总规模可能高达30亿元。民生银行就此事件发布的公告看到这样的新闻,很多人会觉得“有钱人真好骗”。其实,不是有钱人容易上当受骗,而是这个骗局是针对高净值人群量身定制的。受骗的投资人不仅是民生银行私人银行高端客户,而且还是该行鲸钻高尔夫俱乐部的成员。按照会员手册,在中国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金融资产日均200万元(含)的贵宾客户为标准会员,金融资产日均500万元(含)的贵宾客户为豪华会员,金融资产日均1000万元(含)的贵宾客户,则是至尊会员。对于普通人来说,私人银行对于客户财务管理的介入深度是远超想象的。在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可以包办客户的一切生活需求,包括投资、出行、法律服务……在国内,私人银行对客户介入的没有那么深,但是他们对客户也是了若指掌的。
上一页&1共4页热门新闻更多
相关新闻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民生银行一支行涉假理财:规模达30亿150名投资者被套,女行长被抓
关键字: 民生银行银监会理财产品理财造假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虚假理财
【观察者网综合报道】3月底,银监会刚刚下发通知要规范银行自有理财及代销业务,就在此“强监管”信号之后,近日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分行)航天桥支行就被爆出30亿元假理财事件,约有150名投资人被套,涉案金额或高达30亿元。
另据财新报道,此案还牵涉“萝卜章”票据造假及销售“飞单”两大环节。
今日(4月18日),民生银行回应称,发现航天桥支行行长张颖有涉嫌违法行为,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张颖目前正在接受公安部门调查。并强调此事件为张颖个人行为,已成立工作组调查,力争尽快查明事实,最大限度保护资金安全,妥善解决各方诉求,并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公开资料显示,张颖2011年加入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3年时间,将该行的金融资产带上了全国排名第一的位置,还曾被评为中国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先进个人。
偶然间发现的虚假理财大案,投资人多为VIP
据21经济报道,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行长张颖向该行鲸钻高尔夫俱乐部成员出售虚构理财产品,称该产品保本保息,由于“原投资人急于回款,愿意放弃利息,一年期产品原本年化收益率4.2%,还有半年到期,相当于年化8.4%的回报”。
一位民生银行私人客户不经意间向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的熟人询问该产品相关情况时,才发现该行并未发行过这款理财产品。民生银行相关领导约谈张颖后,最后由总行向公安机关报案。
多名投资人表示,鲸钻俱乐部成员投资的金额大多为万元,数额高的达到万元,数额少的也有近1000万尚未兑付。仅鲸钻俱乐部的成员就有超过150人,其他投资者和涉及金额还在统计中,估计涉及规模约30亿元。
“鲸钻高尔夫俱乐部”,按照其新浪微博介绍,是中国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VIP客户自己的俱乐部,公司一栏写的是“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则成立于2006年10月,据了解,在民生银行内部,航天桥支行是零售标杆支行,更是被称为“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的一面旗帜”。
按照其微信公众号“民生航天桥支行财富俱乐部”说法,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的私人银行客户数达320余人,是全国私银客户最多的支行,也是民生银行北京地区第一家拥有特色贵宾增值服务的支行,从主管行长到理财经理,平均年龄不到29岁。
涉“飞单”和“萝卜章”
据财新报道,此案还牵涉“萝卜章”票据造假及销售“飞单”两大环节。
报道称,航天桥支行在某企业客户的商业票据上盖上了私刻的银行承兑汇票的公章,即“萝卜章”,直到兑付才被发现公章为假,为了填补这一票据窟窿,改行违规发放贷款约30亿元。
一位民生银行内部人士指出,这次主要违规在于,“商票当银票贴”、“贷款还假票”,里面很可能涉嫌客户与银行内部员工的巨额利益输送。
资料图 萝卜章
市场乱象丛生,监管成难题
“飞单”简单来说,即银行利用投资者的信任卖不属于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从中获得高额的佣金提成。
2012年,华夏银行爆出轰动业界的“飞单”违约事件,引发投资者抗议,监管部门介入,但之后“飞单”案件还是层出不穷。
去年,平安银行爆出飞单丑闻,银行员工涉嫌违规推销私募理财产品,导致逾4000万元客户资金难以兑付;2015年,农业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陈英顺因违规代销5亿元理财产品被免职。
为了规范此间乱象,2014年,银监会在下发的《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即要求,银行发售普通个人客户理财产品时,需在宣传销售文本中公布所售产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的登记编码,由于具有唯一性,客户可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产品信息,未在理财系统登记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2015年又出台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管理 有效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通知》,就要求银行在销售银行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时录音录像。
今年3月30日,银监会向各银监局和银行下发了《关于开展销售专区“双录”实施情况专项评估检查的通知》(银监办发[2017]47号),针对误导销售、私售“飞单”等问题,决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销售专区“双录”实施情况开展专项评估检查。
然而,一份份文件以及越来越强的监管信号并未阻止“张颖们”的挺而走险,而本案中投资者和民生银行间的“博弈”也才刚刚开始。这一次,能真正解决好理财产品的违规违法问题吗?
今日开盘,民生银行股价绵绵下跌,截止收盘,下跌2.07%,报8.06元/股。
(综合21经济报道、财新、澎湃新闻、华尔街见闻等)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庄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生银行30亿理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