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 衢山 有大用小衢山船运石料去淮安的船运费大概在多少?船在3000吨左右!

您未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4143|回复: 65
想在明年走遍舟山群岛,这个帖当作功课贴
该用户从未签到
舟山群岛是我的家乡,山秀海碧人善美,走遍家乡的每一个角落,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把梦想化为行动,需要莫大的决心和足够的资金,但是梦想若在,我坚信终会有实现的一天。
所以,先做足功课,把当去的地方先给他了解一遍,以求万事俱备,那么等东风一起,就可以上路喽!
游玩地点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是本岛部分:包括城北、东湾、洋岙、皋泄、毛洋周、潮面、毛竹山、洞岙、平阳浦、芦花、
南岙、邵岙、岮岙、田公岙、展茅、干施岙、塘头、罗汉堂、螺门、茅洋、黄杨尖、北蝉、梁横、
白泉、南洞、干览、马岙、龙潭坑、蚂蝗山、桥头施、虹桥、盐仓、双桥、岑港、烟墩、大沙、小沙、
坞丘、马目、涨次、毛峙、三江、里溪紫微、石礁、叉河;
第二是本岛周边部分:包括长白、盘峙、五奎山、里钓、金塘、册子、大猫、东岠、东蟹峙、长峙、
岙山、松山、摘箬山、大鹏山、富翅、小干、马峙、鲁家峙、朱家尖、秀山、普陀山;
第三是相对离本岛较远部分:包括登步、蚂蚁、虾峙、六横、悬山、湖泥、白沙、东福山、青浜、黄兴、
桃花、大长涂、小长涂、官山、江南、岱山、渔山、大衢山、小衢山、大洋山、小洋山、嵊山、枸杞、
花鸟、泗礁、黄龙、绿华、壁下、东库、金平、佛渡;
当然,外面也向去走一走,这些年也没去过很多地方,就去过北京、湖南张家界、凤凰、福州宁德、三峡、
上海杭州宁波等,未来想去的地方包括厦门的鼓浪屿,河南的安阳、洛阳,陕西的西安咸阳华山函谷关,
北京周边的一些譬如香山、十渡、八大处等景点,武汉周边,黄山周边,还有南京苏州,还有周庄同里甪直,
西塘乌镇南浔,还有河北的邺城,广州深圳,香港澳门,还有没了,呵呵,希望五年内能完成这些愿望,拜托~~
不错,顶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潮面村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白泉镇,距定海城11公里,临城7公里。村总面积4.92平方公里,下辖潮面、东&&村庄全貌湖、傅家岙、龙舌岙、秧田岙、蔡家岙、张家水坑、毛家、泰生里9个自然村,22个生产小组,785户,2258人。人口多以清康熙乾隆年间从宁波、嘉兴等地迁徙而来。
潮面村古时名胜颇多,秧田岙明清古窑址尚存;坐落在美女山中的清末吴静虎(武进士)墓址,史迹神秘,是研究清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查证地;古万寿寺,建于宋建隆重年间,清光绪四年重建走马楼,九四年被市、区各级政府列为重点宗教保留点;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张宗祠五&&水稻种植进祠堂,至今鲜有,为村庄增色不少;古大莱庙,经近年拓修后,殿宇巍峨,气势宏大;此外会洋庵、方岭庵、马腰庵、朝阳庵及正寺等乃一方佛教胜地,遗迹幸存至今。
历史上潮面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深厚,重视教育,崇尚勤学俭朴,好学向上,民风淳厚,先前曾名人辈出。解放前全村有大学生5名,至今有大学、大专、中专文化程度的百余名,有在国外留学生5名,其中有获得博士和双博士的。
潮面以粮食为主要产物,是白泉镇的主要产粮区,粮食以水稻为主,蕃薯、玉米、油菜、西瓜、草莓、芋艿、茭白、土豆等多种经济农作物(除草莓外)和林果杨梅、香柚是历年来村里的传统特产。尤为杨梅,自古闻名,有民谚曰:“好看老婆里洞岙,好吃杨梅皋泄岙”,据民国定海志载,民国十年(1921年)皋泄杨梅有百年老树达十株之多。此外,蔡家岙大竹山、马腰岗杉木林及古树、名木柃木、花卉遍及全村各地。
该用户从未签到
展茅在沈家门的东北边,虽然不大,但沿途公路蜿蜒,一个个小村子相连,会让人有舟山其实还蛮大的感觉。展茅下面的小村子大多没有针对旅游开发,这次要介绍的是其中两个比较大的村子——田公岙和干施岙。田公岙里有一个沿水库而建的农庄,独栋的小别墅很适合小住。干施岙的配套会成熟一些,可以采佛茶、吃农家菜。另外展茅下面还有一个小村子柴家村,有舟山规模最大的古建筑“走马楼”,还住着当地百姓,也未被开发。下面就和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展茅吧。
田公岙&&城市边上的宁静小山村
从沈家门到展茅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但却是一个城市一个乡村的大转变,车子穿过隧道、回旋曲折的乡间公路,我们一行就从一个熙熙攘攘的小城市来到了一个几乎没有车子、群山环抱、油菜花开的小乡村。如此大差别的转变让我们惊喜不已。田公岙是展茅比较大的一个村子,田野里开满了金黄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穿插其中。这是一个生活味道很浓的浙江小村,我们在村口还碰到了一户人家正在迎亲、放鞭炮,非常热闹。村子尽头是一个叫里养岩的水库,旁边有很多果园,四五月份开满了各种花,远处的山谷涳涳蒙蒙,小瀑布从半山腰轻轻泻下,幽静得很。
村子深处的大农庄&&空旷清净
在这个小村子的尽头是一家名叫金园山庄的农庄。地方非常开阔,比普通挨家挨户的农家乐宽敞数倍,毕竟整个村子里只有它这么一家。一个独栋的小别墅就建在水库边上,另有一些可供休闲娱乐的小木屋等配套。这里比较僻静,也没什么名气,也正因为它的不为人知,平日里除了熟客几乎没有游客过来,这么大的地方就只有我们一行人,“独占”的感觉很棒。这边的人也特别纯朴,在农庄打麻将是按“圈”算价,我们因为不懂这种算法,老板就说随便多少,按你们的价就好,非常好说话。
干施岙村 采佛茶做青饼&&玩法独特
展茅除了田公岙还有很多可以逛逛的小村子,比如田公岙旁边的干施岙村。开车过去只要几分钟。干施村是“五匠村”,舟山的泥匠、瓦匠、石匠等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所以村子发展得早,也是整个展茅比较富裕的一个村子,针对旅游也做了一些开发。这里是展茅唯一一处农家乐聚集的地方,还有一片非常不错的茶田可以采茶、品茶,可以亲自动手制作展茅的特色点心青饼,我们还在这里发现了不少小时候的玩意儿,也十分让人怀念。
樟树林里的茶田 采普陀禅茶
干施村里有一片非常美的茶园,是正宗的普陀佛茶。整个茶园就藏在半山坡上一大片樟树林下,这个季节正好是佛茶采摘的时候。上山的小道建了一条木栈道,两旁都是几百年树龄的老樟树,十分荫凉、幽静。很特别的是木栈道中间有一段是故意没有修的,可以让游客直接走一小段山路,脚下踩着窸窣作响的树叶,软软的泥土,在大樟树的庇护下有点走在原始森林的感觉。大家可以自己动手采茶、在村民的帮助下一起制茶。佛茶的做法很严格,要经过杀青、揉捻、起毛、搓团、干燥等多道工序。小朋友也可以参与进来,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习一下做茶的知识。村民还在茶田旁修建了一些休息区,有木头的凉亭、茶座、摇椅和吊床。玩累了就泡一杯清香扑鼻的佛茶,坐下来休息一会。
有点共产的农家乐 价格实惠
干施岙村是整个展茅农家乐的集聚地,这里的农家乐有些特别,每一家一样的菜,一样的价格,来了客人你家接待不完就分到别家,感觉有点共产共销的模式,好处就是没有宰客现象。据了解这些都是当地街道组织的,所以每家都是小别墅,卫生情况都很不错,当地街道根据大家手艺的小差别给家家户户办法了厨娘评级的牌子,就贴在大门口,很有意思。我给大家推荐一家“阿五妹农家乐”,门口挂着中级厨娘的牌子。因为这里平时游客很少,其他农家乐不是天天都开门,这家属于这边规模比较大的,基本每天都营业,但过来最好还是电话预定一下。
柴家村&&很有生活味的古民居走马楼
展茅也是一个有些历史文化的地方,老建筑比较分散,对这方面有兴趣的朋友我推荐去看看就在田公岙边上的柴家大宅。柴家大宅是舟山古民居中规模最大的,又称“24间走马楼”,现在是免费开放。走马楼混在民居里不是很好找,车子开到柴家村街道办事处,从左手边的小路拐进一条老石头铺成巷子,就能到达走马楼。这栋宅子一圈都是房间,很奇特的是24间房间间相通,站在院子中间可以看到每家每户的家长里短,就像是在走马灯的中轴处,所以又称走马楼。如今的走马楼依然是很市井的味道,三五岁的小姑娘在院子里跳皮筋,叼着烟的老大爷在一旁望天,几位大妈一边洗衣一边大声地八卦着街里邻居。这些生活让我似乎回到了小时候,感觉十分亲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塘头麒麟山
春暖花开的季节,让我们携家人,或与朋友结伴,或单位集体出发,迎着明媚的春光,呼吸着清新空气,一起走进塘头麒麟山舟山东海岸户外拓展基地,体验独特而精彩的户外生活。
在这里,您可以享受美景、放飞心情。三百亩山林,遍布绿色植被,山势秀美,绵延逶迤,俨然一个天然氧吧。在麒麟山漫步登高,探寻醉人的春天美景。站在山顶,远眺海天佛国普陀山,海风徐徐,心旷神怡,这是最适宜春日养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放一只风筝,让它带着您的心愿在碧海蓝天之间翱翔。
在这里,您可以在长三角地区最大规模的海岛户外拓展场地上参与活动,具有专业资质的东海岸户外拓展培训师团队,为您和您的团队量身定作拓展训练计划。您可以尝试挑战自我,在八米高的钢管柱子上凌空跃起,牢牢抓住单杠;您可以凭一张地图和一个指北针玩转麒麟山寻宝夺魁;您还可以和您的团队自驾爱车,夜宿麒麟山,体验野炊烧烤、篝火晚会、海岛露营带来的乐趣。躺在帐篷里,聆听着普陀梵音和莲花洋的涛声,在远离城市的喧嚣中安然入睡。
如果您觉得上面的项目还不够刺激,那么欢迎加入真人CS对抗阵营,穿上迷彩服,配上镭射野战装备,手持镭射卡宾枪,穿梭在丛林、壕沟、人工掩体、瞭望塔和制高点之间,和队友一起排兵布阵,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在“枪林弹雨”、“战火纷飞”中体验惊险、刺激、真实的战争场景!
任何一种体验都能令您收获满满的喜悦,还犹豫什么,赶紧行动吧!东海岸拓训在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将为您创造一个亲情交融、团队联谊、提升素质、亲近自然的机会,让您和您的亲友共同留下一个难忘的春天回忆。
该用户从未签到
“自在观音四海游,归途佛国下塘头,狂风忽阻莲洋路,撒石成滩变绿洲”。现在我们在莲花洋海滩还可以找到五彩班斓的石头,人们称之为观音羞石;而观音最后扔下的沙石就变成了麒麟山。这是历史神话故事中关于麒麟山成因的美好传说。
& &&&麒麟山自1953年以来一直是我陆海军某部的岸炮实弹射击场,现在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有“做回当兵人,过把打仗瘾”彩弹射击场等军事训练场所和国防知识、海洋科普知识展示,同时也是舟山市最大的野炊和烧烤基地。
& &&&舟山自古以来就是军事前沿和兵家必争之地,塘头更是首当其冲。历史上有“守舟山事关天下,失舟山必失东南”之说。作为海防前哨,舟山有着悠久的军事文化积淀,丰富的军事知识题材和深厚的国防教育基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舟山军民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至今仍广为流传。
& &&&舟山市普陀区东港塘头麒麟山(原名横山),因形似麒麟,后被来此视察的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许世友命名为“麒麟山”。多年来成为我军部队学习场地之一,部队官兵与东港人民结下了浓厚的鱼水情谊。舟山海洋户外拓展俱乐部,顺应民意军情,将麒麟山建设成为集军事训练,军史展览,战地野炊,彩弹射击,风光巡礼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该用户从未签到
黄杨尖山地处舟山市新城——定海临城街道,是舟山本岛第一高峰,海拔503.6米,登顶远眺,舟山群岛尽收眼底,自然风光秀美,是登高揽胜、观赏千岛风光的绝佳处。
黄杨尖景区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众多,三国时期葛玄在此采药炼丹,逐成道教名山,现有葛玄炼丹洞等胜迹。黄杨尖还是西周的徐城遗址、东晋的孙恩起义和唐代的袁晁起义屯兵遗址。这里山势险要,还是东海游击总队从事抗日、解放战争的革命基地,山上现在还遗留着已废弃的抗战军事设施。
该用户从未签到
让人记忆的梁横岛
梁横岛是一个1.74平方公里的小岛,在舟山的知名度并不高,几乎是一个快要被人遗忘的地方。
如果不是钓梁围垦工程的建设,建起了一条大堤将悬水的梁横岛与本岛链接起来,让梁横不再与世隔绝。
梁横岛属海蚀地貌,奇石异岩怪立,这片礁石很奇特,普陀的其他地方还真的没见过这种样式的。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碎,几乎整座礁岩都是一块块石头垒起来似的,看似分离却非常的稳固。我知道这是长期风化的原因,但能风化成这样的,还真是没想到。
梁横居民世代以捕鱼为业,极盛时岛上人口最多时有1565人,曾设大岙、小岙两个行政村,属原螺门乡。以前梁横的生活不算好但也不差,岛上有学校、有供销社、有合作医疗、自己发电,就是舟山一个典型的渔村。随着改革开放,许多年轻人陆续离开了小岛,慢慢地学校、供销社、医疗、电力都没有了,生活很不方便,但很多老人还是不舍得离开。直到最近一年最后一个老人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小岛,从此,梁横岛成了无人小岛。
梁横岛与“中华恩爱夫妻岛”美称
《定海厅志》载:“梁鸿山,离城约六十里,山颇隽秀,触处皆可赏玩。旧志云:晋魏以来多名贤墨迹,年久卒不可读。相传,梁鸿曾携妻子避乱于此,墓碣尚委于东岙之侧,山因得名,而石砰丹灶尚掩于山洼壁溜间。今无所考。俗称梁横。 ”
梁鸿是东汉诗人,因为写了一首《五噫歌》讽刺世态,被皇帝下令搜捕,南逃至吴,给人家做雇工为生。
梁鸿有个妻子,叫孟光,长得不漂亮却很贤惠。在做雇工时,东家常常看见孟光“举案齐眉”——孟光为丈夫准备好饭菜,托着放有饭菜的盘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面前。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尊敬,妻子不敢仰视丈夫的脸,总是把盘子托得跟眉毛齐平,丈夫也总是彬彬有礼地用双手接过盘子。
东家觉得一个雇工能让他的妻子对他如此恭敬有加,那一定不凡。于是把梁鸿全家迁入他的家宅中居住,并供给他们衣食。
后传说梁鸿隐居于东海一小岛上,也就是今天的梁横岛。梁横岛旧时因梁鸿而得名梁鸿山,后因发音相近,称梁横。
清文学家、史学家全祖望作《梁鸿山》赋曰:“梁生赋罢五噫,作远游来朝,爰及孟姬来翁洲(今舟山),此间山水殊不恶……”“举案齐眉”现在已经成了赞美夫妻美满婚姻的专用词。梁横岛也被誉为“中华恩爱夫妻岛”,看梁横岛上的四个山头相依相偎,确有恩爱夫妻的感觉。
该用户从未签到
舟山南洞又称太阳谷,是中国戏剧基地、全国艺术院校实习基地、全国中小学教育体验基地、全国中老年休闲养生基地。   
南洞基地位于舟山定海区干览镇新建社区,拥有自然的生态野趣和乡村农趣,以及海岛特有的民俗、民情、民风,发展生态休闲产业的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南洞之一因为如今的人们对这个幽静的山谷寄于了太多太多的美好期望和憧憬,加之山谷朝东,旭日东升之时,谷口霞光灿烂,故称之为太阳谷。而今,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舟山有个太阳谷,更知道太阳谷里正在发生的巨变。那么,太阳谷究竟在演绎着什么样的故事,她向世人昭示着何种精彩?而这,即使落墨再多也难以一一道尽,因现一切尚处在过程之中,我们只有等待结果早日呈现于诸位面前。在此,扼要地向大家描述太阳谷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舟山南洞地处舟山本岛干览镇南部,距定海城区仅15分钟的车程。随着杭州湾大桥、舟山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人们到舟山市的交通瓶颈彻底消除,海岛与外界的交往更趋便利。太阳谷所在的新建社区人口1583人,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1157亩。从地形地貌上看,该社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陡坡多,平地少,绝不是单纯依靠农业即可脱贫致富的地域。也正因为如此,致使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劳动力大多以外出打工、做手艺为主。怎么办,是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还是冲破思维定势,创业创新,改变命运党的十七大代表、社区书记余金红和班子成员毅然选择了后者,他们以社区既有的自然条件为依托,形成了以文化融入社区经济发展的思路,确立了充分借助外部智力和财力,&&南洞之二努力将社区打造成集人文、自然、休闲、娱乐、教育于一体的新农村产业模式的目标。在省、市、区的大力支持下,经专家学者的研究论证,太阳谷的发展蓝图趋于完善和明晰,其后成立的舟山南洞海洋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确定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即全国艺术院校大学生实习采风基地、中国戏剧谷(中国戏剧创演基地)、全国休闲旅游养身基地、全国青少年夏令营基地、全国村官培训基地。   
南洞由艺术家景观园、休闲养生基地民居客栈、功勋号列车公园、趣味农业、国际壁画村、艺术家梅园、明清民俗村、渔人码头、海盗城等景观组成。
木质渔船博物馆
在南洞水库建造不同时期的木质帆船10—15艘,打造舟山首家渔船博览馆,让国内外游客在南洞看到已经消失的舟山木质渔船。
趣味农业园
在南洞与里陈之间的近60亩土地将建设一块趣味农业园区及亲子务农乐园。这是一块新型创意农业区域,针对社区大片闲置土地,从农民手中集体租用过来,经过精致包装,小块租给城市里的小朋友,作为他们的小天地,他们可以利用节假日来这里,亲自从事各种农业劳动,耕种、养殖,并在从事劳动中感受各种农耕乐趣。
该用户从未签到
舟山马岙旅游区
景区现有春岭旅游渡假村、青青世界休闲观光旅游区、凉帽逢土墩古文化遗址公园等一些旅游景点、景区正在开发建设中。
青青世界旅游区:位于马岙镇的南部的马岙村。南距三江码头2公里,北距定海城区仅为9公里,依山傍海,景色秀美。旅游区依托卧佛山2000多亩天然林业资源,将漫山遍野的竹园、樟树林、果林和山塘、溪流、泉水串成一线,四季常青,果树飘香,是清静幽雅的天然大氧吧。
山上森林覆盖率达95%,林木葱茏苍翠,望眼绿色,魅力无穷,是极佳的天然换肺健身区。旅游区以生态型的建筑理念,将竹、木游步道和竹、木屋等景点与自然融为一体;不仅为游人提供回归自然、亲近山水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基地,还为青少年提供参与农业科技活动的实验场所。
定海马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勤劳、勇敢的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这块海积盆地开发成了富有灵性的人间乐园。
早在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制造陶器、磨制石器、使用特大石犁,种植水稻。最近在遗址中发现10多种陶器纹饰,还发现了海鸟上最早的文字。
马岙先民们创造的这些史前文化,具有海洋文化的独特内涵,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一样,同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
马岙古文化为东瀛文化的探源提供了实物佐证,是古代中日文化传播的中继站。
马岙旅游区现建有浙江省第一家乡镇级博物馆-马岙博物馆,海洋文化气息浓厚,极具教育性、知识性和观赏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马岙位于舟山本岛西北部,与市中心相距10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马岙历史悠久,5000年前已有人类繁衍生息。马岙古称马岙庄,清代宣统年间称之为景陶。
1958年建立马岙公社,84年撤社建乡,96年撤乡建镇。马岙原是舟山本岛的一个古海湾,由于泥沙淤积形成陆地,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人类在此生活,在土墩上留下大量的遗址,相传有九十九座之多。
1979年和1994年,经对唐家墩遗址、洋坦墩遗址进行发掘,发现大量属河姆渡文化时期的文物,为研究舟山历史和大陆文化东传日本具有很高的价值。在这个区域内分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凉帽蓬墩遗址和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长墩遗址、洋坦墩遗址、古客栈、止善亭、烽火墩。
另外还有30余处古文化遗址和驿道、龙眼井、唐家民居、卧佛神峰、龙眼山古战场、化成禅院、杨静娟烈士被捕处等文物史迹,保存较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凉帽蓬墩遗址
凉帽蓬墩遗址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马岙镇姑娘坟墩北侧40米。1983年发现,现存面积约17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采集有夹砂红陶、泥质红灰陶、夹炭红陶残片,饰有绳纹和划纹,可辨器形有釜、鼎、罐、钵、支座。石器有斧、锛、镞、凿、镰、纺轮、刀、破土器,通体磨制。现为浙江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凉帽蓬墩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新石器时代  公布时间:日  位于马岙镇姑娘坟墩北侧40米。1983年发现,现存面积约17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采集有夹砂红陶、泥质红灰陶、夹炭红陶残片,饰有绳纹和划纹,可辨器形有釜、鼎、罐、钵、支座。石器有斧、锛、镞、凿、镰、纺轮、刀、破土器,通体磨制。
凉帽蓬墩遗址1983年发现,现存面积约1700平方米,文化层约1.60米,出土器物有陶器、石器和土坯等。采集有夹砂红陶、泥质红灰陶、夹炭红陶残片,饰有绳纹和划纹,&&凉帽蓬墩遗址概貌可辨器形有釜、鼎、罐、钵、支座。石器有斧、锛、镞、凿、镰、纺轮、刀、破土器,通体磨制。陶器中以夹砂陶为主,还有泥质红灰陶,以素面为主。器形为釜、鼎、罐、钵、象鼻形支脚等;石器通体磨光,有斧、有段石锛、镞、凿、镰、纺轮、刀、破土器等。
其文化内涵有别于宁绍地区的河姆渡文化和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该遗址无论对研究舟山历史,还是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东传日本,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凉帽蓬墩遗址作为被誉为“海上文物之乡”的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马岙,是舟山群岛迄今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原始村落遗址,其中有新石器时代5处,东周时代15处。从几次试掘的文化内涵来看,它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之一。
土墩中出土的陶罐上有六千年前的稻谷痕迹,经专家研究认定,还为古越“稻羹文化”东渡日本提供了实物佐证。旅游区内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凉帽蓬墩遗址以及其他古驿亭、古驿站、古驿道、古烽火台、土墩、林家祠堂、龙潭坑、仿古街等一批名胜古迹,是主要展示古代海岛先民的生活场景,集科教、考古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该用户从未签到
蚂蝗山:那山 那人 那塔(舟山论坛小神 舟山晚报记者)楼主节选
蚂蝗山旧称凤凰山,在清康熙《定海县志》、光绪《定海厅志》中均有名称记载。蚂蝗山位于舟山岛中西部,在盐仓、双桥、马岙的交界处,为舟山岛西部的主山之一。因山上多蚂蟥而得名。北与尖峰山、大尖山相接,南至蚂蝗山水库,东起叉页河水库,西到狭门。有大岗墩、大尖峰、基峰岗、大潭岗4个400米以上高峰。主峰大尖峰,海拔478米,为舟山本岛第二高峰,舟山的第三高峰,最新一次的测量高度是477.1米。山势陡峻,平均坡度30度。山虽是崎岖路,风光却在最高处。蚂蝗山顶,一览众山小,这实在是个登高远眺的好地方。山脚下,叉页河水库、虹桥水库、蚂蝗山水库环绕。往南,北仑、镇海隔海相望。东面,定海城区一览无余。北向,三江口尽收眼底。
该用户从未签到
“海岛第一村”马岙的四个待解之谜(舟山晚报记者 小神)
马岙,古称“景陶”,有着近六千年的海洋文化历史,浙江省著名的“海上文物之乡”,有“海岛第一村”之美誉,已被列入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概述:马岙镇位于舟山本岛的西北部,与定海城区相距11公里。马岙三面环山,山坡低缓,一面临海,港口条件优良,盆地形状,盆底平坦。马岙人口1.2万,总面积25平方公里,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最高峰为南段的卧佛山,海拔387米。马岙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植被茂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C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
& && && && && &“马岙”取自民间传说
马岙古时也称马岙庄,这个名字取自于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19岁的小伙子洪士杰被他奸诈残忍的父亲洪发奎(台湾守备官)逐出台湾。洪士杰骑着白龙驹跋山涉水,最后来到这世外桃源般的村子。村子里一户姓林的母女俩收留了他,给他饭吃,而他的白龙驹在吃了林家的谷子后,吐出黄金,并变身成了富丽堂皇的庄园。洪士杰为了感谢林姓母女改姓林,并用金子铸成一匹骏马的塑像,把这个村落取名为“马岙”。
马岙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到过这里的人无不被这里的青山秀水和历史遗迹所吸引。自从6000年前的各种文物被陆续发掘,马岙也成为海岛文化的根源所在。学界有语“研究海岛文化,必先从马岙开始。”
马岙古文化是一部厚朴的上古无字之书,遗址因处海岛而尤具特殊意义。在这里,还有四个待解之谜,引人遐思。
马岙有很多土墩,相传有99个,这些土墩高出地面1~3米,小的亩余,大的十几亩。
1978年,马岙乡振兴经济,大办砖瓦厂,从土墩取土。安家村村民在唐家墩取土时发现,在离地表四五十厘米处,土质有明显变化,呈红褐色,夹杂着大量的红烧土块和火候较低的陶器碎片,还有一些经过加工的石器。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这里是不是住过人?”“这些像是古代人生活、生产工具。”
消息很快传到了舟山地区文物管理办公室,经派遣专家的实地调查,确认这里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随后,又发现了樟树墩、圆子墩、长墩等29处古文化遗址或遗存。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12处,商周时代遗址8处。采集到出土遗物500余件,其中新时期时代遗物300余件。
这一消息经《考古》杂志披露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1979年,省考古研究所会同舟山地区文管会对唐家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考古试掘。遗址总面积4000平方米,文化层1.2米,出土的文物有石器石簇、有段石锛,陶器器型有釜、鼎、盘、罐、纺轮等数种。出土的鱼鳍形鼎足、截面呈“T”型鼎足与良渚文化同类器相同。专家确认,该遗址文化层堆积较丰厚,内涵丰富,可能延续时间较长,约处于河姆渡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时期。
也就是说,早在年前,在马岙,就已经有人在此定居生活。而在出土的很多陶片表层都印有清晰的稻谷壳痕迹,这说明,当时的先民已从刀耕火种阶段发展到犁耕时期,种植的作物是水稻。
但是,马岙处在四面环海的舟山本岛上,五六千年前,这里的人来自哪里呢?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是大陆的移民还是本地的土著?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成为一个不解之谜。
在学术界,关于马岙先民的说法有两种。一是,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浙江沿海的吴越先民,已创造繁荣的史前文化,并掌握了航海技术,他们之中的一部分人驾独木舟首先到达了位于钱塘江口的舟山,凭借马岙三江口港湾及马岙背山临海、土壤肥沃、气候温暖等优越的自然条件而定居下来,成为舟山的最早先民。
另一种说法是,舟山群岛是属于宁波四明山的余脉,千万年前,舟山与大陆相连。马岙先民一开始就是生活在这个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并不是从别处迁徙过来的。随着地壳剧烈运动,在这里发生地震后,海水涌入,把舟山与大陆分隔开来,成为悬水之岛。
不管何种说法,马岙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史前的地位和作用已毋庸置疑,马岙也从此被冠上“海岛第一村”的称号,是舟山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浙江省文化厅原副厅长、杭州大学教授毛昭晰的推动下,全省唯一的乡镇级博物馆——马岙博物馆在2001年开馆,这里珍藏着考古出土的众多文物,展示着六千年前海岛先民的生活和历史。
三江口之谜
马岙境内有6公里的海岸线,黄大洋、灰鳖洋、岱衢洋汇集在此,称为三江口。三江口是马岙的一处良港,自古以来都是本岛连接岱山、嵊泗等地的必经之路。
因为是良港,自然就开启了人们的想象空间,也为三江口留下了一个谜团。曾有学者推断,当年秦始皇的方士徐福率3000童男童女东渡扶桑以及唐代的鉴真大师六渡东瀛弘扬佛法均是由这里启航。
徐福东渡本身就是一桩悬案,启航地点更是众说纷纭,三江口能占据一席之地,却是这里为一处良港的佐证。而鉴真六次东渡据考是从扬州、福州、黄埔泗等地出发,中途曾多次在舟山洋面经过,因而经过或停泊于三江口的可能性更大。
东渡启点之谜,虽是推断,但也给三江留下美丽的遐想。
而毛昭晰的论断却让人比较兴奋。他认为马岙是把江南稻作文化传播至日本的重要跳板或中转基地,这里的海洋季风、风速、潮汐都给海上往返提供了自然条件,史料证明马岙三江口外的海域存在着一条天然古航道,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日本弥生时期的稻作文化是中国大陆自三江传入日本,这个说法显然更具现实意义。
听涛、观海是三江口的一大壮观。每遇大风过境,这里顿时海浪汹涌、惊涛拍岸,气势磅礴。而海市蜃楼、江豚拜江相传也是这里的著名景致。据潘永兴老人回忆,在1969年的秋天,这里的人们就目睹过群鲸(人们称之为海龙王)过江的壮观场面,多达三十多条。1977年,他也目睹过从这里过的鲸鱼喷出4米高的水柱。
现在的三江码头,和相距不远的西码头一起承担着舟山本岛到小洋山、嵊泗、岱山、衢山、秀山等地的海上客运任务。去年,共吞吐旅客276.34万人次,车辆19.8758万辆,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中继站。
昭君山之谜
昭君山位于三江口西面,是座不高的丘陵。上世纪80年代,在这座丘陵上发现了一块写有“昭君山”的石碑,无落款和年代,推测是清朝以前的石碑,正因为这块石碑,这座丘陵被称为昭君山。
而在这座其貌不扬的小丘陵上,却有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在昭君山的山脊上,我们能看见6座呈东西走向分布的土石建筑,高低、形状、大小不一,间隔50米左右,由巨石堆砌。最大的一座直径达8米,高4米。
这些建筑是什么呢?考古界有三种意见。
一种较为官方的解释是,这是古时的烽火台,是观察倭寇动静,燃火传报军情的军事设施。据《定海县志》记载,明洪武年间,为抗击倭寇,各地设28个烽火堠,用以传递信号。这是当年马岙人民抗击倭寇的见证。
但是,为什么烽火台会建在海拔如此低的昭君山上,而且6座建筑大小形状不一,间隔又如此之近呢?随之有了第二种推测,这是土墩墓。土墩墓渊源可远溯马家浜、崧泽和良渚文化时期。墓葬于高山之巅,这种尚高的作风与古越人的崖墓或悬棺葬有相似之处。然而墓有陪葬之物,这些建筑没有被挖掘,也就不能确定是否为墓。
第三种意见最为神秘,认为这里是类似印第安人的巨石文化群,因为烽火台旁还有许多人为修筑的巨石。
现在,昭君山上杂草树木丛生,已经很少有人能顺利地接近这些巨石建筑了,这个谜团何时能解开,还是个未知数。
龙潭坑之谜
古时,每逢大旱之年,马岙居民就会到一个叫“龙潭坑”的地方求雨。幸运的是,今天我们也能一睹龙潭坑的秀美景色。
从定海出发,沿定马线行至长春岭水库的南端,在左侧有一条石路通向龙潭峡谷。沿着山路向上一路都有“哗哗”的泉水声相伴,原来山路一侧有一条终年不竭的溪流,水流湍急。抬头仰望,奇峰插天,悬崖峭壁。一路缓行,山环水转,曲折绵延。
溪中有两个大水潭,潭水清澈见底,人们认为此潭中有龙,便把此潭称为“龙潭”。龙潭下方建有一座小桥,过桥有一座龙王宫,是当地百姓为祭龙王而建的。
在溪水中,长着一种非常顽强的植物,“水上黄杨”。叶子状如瓜子,扎根于石缝中,漂浮于湍急的水面。这种植物若是到静水中栽培,不出几天就会死去。
这溪水是龙潭坑的灵魂,而不管气候多旱,这里的水从没有枯竭过,其中原因不得而知,便成了龙潭坑的谜团。
然而谜团已不需要去纠根寻底,享受这里的风光山色,才是龙潭坑存在的意义。可以说,这里有着舟山首屈一指的峡谷风光,只是知道这里的人并不多。
选一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来龙潭幽谷徒步,在泉水声中登高,会是一个不错的“小众”选择。
该用户从未签到
虹桥遗址昨露真容
在南宋时舟山就有虹桥书院,“千年古桥”将重见天日供游人参观
  很多人知道定海盐仓街道有个地名叫虹桥,但很多人或许不知道,“虹桥”问世时间或可追溯到千年之前,只是在虹桥水库建成之后,这座桥由于溪流改道而遭废弃,30年前随溪流一起被填埋平。
  昨日,虹桥遗址被当地居民挖掘出来,盐仓街道计划用一个月左右时间将其恢复原貌,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桥要重见天日了。
  虹桥 “确有其桥”,主体部分已被发掘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盐仓街道虹桥社区,社区入口的马路边一大片平地上,有一台挖掘机正在作业。一个深3米,长宽各约10米的大坑已经被挖了出来,一堆堆的泥土和石子堆放在四周,两条4米多长的石板摆放在一旁,2根巨大的长方形石柱笔直立在大坑的中心位置。“这个就是虹桥的桥墩!”参与挖掘的村民王连华指着石柱兴奋地说道,他还热切地拉着记者的手去查看那两条石板。
  顺着他指点的地方看去,石板上果然刻着几个繁体字,依稀可以分辨——“虹桥嘉庆二年修”等字样。
  村民猜测桥形似彩虹,得名“虹桥”
  “这两条石板是桥梁,有字的这条是主梁,长4米6,旁边那条是副梁,也有4米长。桥梁一共有3条,还有1条已经断了。”现年60岁的王连华介绍道,“以前这里有条溪坑,10来米宽,虹桥则有10米长,7米高。桥呈拱形,两边上去各一个斜坡,中间则是平的,桥下面还可以撑船,一直开到现在的虹桥水库大坝下。除了石头的桥头和桥梁外,这座桥还以红木打桩,桥面上铺石板。整座桥的形状就像一条彩虹,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才叫做‘虹桥’。”王连华小的时候经常从桥上经过,因为那时候虹桥是虹桥村通向外界的必经之道。
  据王连华介绍,在虹桥被废弃埋掉之后,附近又有两座新造的桥被冠以虹桥之名,不过真正的虹桥始终是这座。
  虹桥历史悠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嘉庆二年修”,桥梁上刻写的这几个字显示桥至少在清朝嘉庆年间就已存在。而至于虹桥究竟建于何时,当地一位老人说是在宋朝,但地方志上并没有明确记载。
  舟山博物馆副研究员胡连荣介绍,唐朝开元年间最初在定海设县(那时叫翁山县)的时候,县城就建在虹桥水库上游一带。地方志中记载,南宋的时候舟山有“虹桥书院”,这说明“虹桥”这个地名由来已久,在南宋的时候或之前就已经出现,至今已有一千年左右。
  30多年前,因为建造虹桥水库,需要改道下游的溪流走向,虹桥遭到废弃,并同身下的溪坑一起被埋入地下。
  “虹桥是我们虹桥这个地方的根,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位居民这样说道,“古桥修复之后,我们会在桥头立一块碑,把虹桥的历史写上去,让‘虹桥’这个名胜古迹一代代传承下去。”
  据悉,此次古桥的发掘工程正是在几位村民的积极提议下展开。整个挖掘过程结束之后,将对古桥进行修复,恢复其往昔的样貌,整个工程将持续约1个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坞坵 舟山本岛的西方明珠(晚报记者 陆平 朱丽媛)
对地名、人名从来都迷糊,当听说我们要去坞坵,我横竖也想不起来,这个地名怎么写……据说这里曾经住了两个大家族:邬家和邱家,地名是这两个姓氏的别字,时至今日,这片土地上居住最多的则是夏姓,其他的还有林姓。
对于目的地,也没有概念,从定海出发,一路向西,再向北,渐渐你能从另一个角度清晰地看到岑港大桥的轮廓,而你身边则是乡间公路、农田农舍、地头反刍的老水牛、耕作的农民,你知道你在走入他们的生活,卸下尘嚣和纷扰,给自己放个假吧,不需要理由。
在紫窟滩涂,真想挽起裤腿,跳下滩涂,也想骑上泥船,驰骋在广袤的滩涂上,过一把耙海瓜子的瘾,终归还是没有足够多的冲动,做了一回看客,算是一个遗憾吧。
夏友兴 坞坵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土生土长的坞坵人,一个皮肤黝黑,低调、豪爽的中年男人。悉数坞坵的变迁,他那句“不能不提工业,没有工业怎么富裕啊”,让记者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蓬勃气息——坞坵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位于定海最西端的偏僻小村落了。
记者:夏支书,给我们淘淘坞坵的老古,好吗?
夏:舟山有句老话,“东到塘头,西到坞坵”,此话描述从前舟山本岛的东端是塘头,西头是坞坵。可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马目港的两头修筑了海塘,改变了“马目港潮水两头拔,世世代代呒办法”的状况,马目岛和舟山本岛连成了一片,变成了今天的东海农场。
记者:为什么起名叫坞坵呢?
夏:现在我们说的坞坵是指坞坵社区。 2005年5月份由赤坎、紫窟和坞坵三个村合并而成的。“坞坵”这个名字由来已久,也有人说,最初是因为坞坵村的形状是圆形的,就像圆木桶外面的箍,阿拉土话就叫“坵”,所以叫做坞坵。
记者:现在这里有多少人,他们以什么为生?
夏:现在大概有1600多人,村民以种养业为主,种植西瓜、蔬菜等年种植面积达600多亩,有两个生猪养殖场,年饲养生猪上万头,还办起了种养业加工和蔬菜专业合作社。大部分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去了,留下的有些在马目农场打工,也有到紫窟滩涂挖泥螺、海瓜子,捉望潮等。所以,我们从不愁吃不到海鲜!还有多余的呢,就卖给村里的几家饭店和农庄,也有卖到定海的,大的海瓜子能卖到50元一斤,小的也要二三十元一斤。
记者:看情形,坞坵这几年的发展很快啊。
夏:是啊,这几年工业发展了,定海西部万亩工业园区、浙江天禄能源等进驻社区,吸引了一些船舶加工业,比如长虹船舶、增洲船厂等,现在陆续还有不少企业也在进来。工业发展了,人气旺了,也带动了一批餐饮服务业的发展,有西方明珠、伊甸园等饭店、农家乐。阿拉老早子半天看不见一辆车,几天看不到一个外村人的情景,再也没有了,我心忖,阿拉坞坵以后会越来越好。
滩涂到肥土的变迁
坞坵和马目之间的东海农场,种着西瓜、玉米、橘子,还有一部分田地种植着各类反季节蔬菜,有黄瓜、青菜等,以供应舟山本地市场。
谁能想到如今这片物产丰富的土地,在几十年前却是一片滩涂,把坞坵和马目远远隔开。
老人们说,几十年前,坞坵到马目,虽只相距一公里左右,却因为没有渡船,就得费上不少周折,不过聪明的两地村民,就掐准了退潮时间,想尽办法从滩涂上过。在那个特有的年代,应运而生了一种滩涂交通工具——圆木桶,它能容下一个人坐在里面,那时这个圆木桶性质就相当于现在的三轮车,有钱人为了不让泥浆沾上身,就坐在圆木桶里,让苦工推到对面。没钱的人只能小心翼翼地从滩涂上踮着脚尖过,尽量不让泥浆沾上。尴尬的是,往往过这么一趟,就满身是泥了。
推圆木桶的活可是一项艰辛的工作,苦工们穿上厚重的防水服,有时侯整个人都浸泡在海水里,只露出一个头,把顾客推到对面,一天来回不知道得多少趟,生活很艰辛。
直到1956年,在坞坵和马目之间围起了两条海塘——东大塘和西大塘,从此结束了坞坵和马目之间的“隔阂”。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岁月以自己的方式,让滩涂变成了如今肥沃的土地。
紫窟滩涂耙海瓜子
著名的增洲船厂,大型起吊机正在作业,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隔壁,还留有一片滩涂,紫窟滩涂。几个村民正在耙海瓜子。海潮退去,只剩下富饶的滩涂,走在栈桥上,下面是活跃的世界,招潮蟹、跳跳鱼自由地散步,稍有动静,就一个猛子扎进泥塘。
城里人吃过海瓜子,却鲜有人知道海瓜子就是这么来的:一名老伯戴着草帽在远处,站在泥船上,双手拿着一根耙,四方形的底,有一个漏网,老伯用力把耙丢出去,捞回来一团泥巴,用力把泥巴甩掉,再在泥水里涮一下,剩下在耙底的,大抵就是海瓜子了,只见老伯把耙底剩下的东西倒进泥船尾部的一个木槽里。我们大声呼唤,他才依依不舍驾着泥船驶过来,边走边耙,每一寸泥巴都不舍得错过。
本想多跟老伯打听点故事,跟着他一起劳作的伙伴却把他叫走了。空气里夹杂着海风,老伯和同伴们的工作暗语,似乎真的成了玄机,我们猜想同伴可能告诉他,“这边的海瓜子多,赶紧来啊……”太阳一会躲进云彩去了,给远处的海面画出两个世界。
尝野味到西方明珠
上海的东方明珠名气实在太大,看到本土的西方明珠,不禁为小店的魄力感动,不过口碑还不错,看来没有辜负了这样大气的名字。农家饭店起这样的名字,曾经引起过争议。“这是当时的乡镇领导给起的名字,颇费一番周折,终于定了下来。”老板还热情地给我们递上西瓜。近几年西方明珠已经以其新鲜的野生海味吸引了很多人,“沈家门的、宁波的、上海的客人,都专门来这吃野生海味。”
走进西方明珠的后厨房一探究竟。蛏子、海瓜子、芝麻螺、青蟹,仔细端详际,从里面角落里,一只受了惊吓的大青蟹慌里慌张地“飞奔”而出,越过我的脚面,直把我给吓了一大跳,我跑得比它还快,那家伙还没来得及随我跳进院子里,就被老板抓了个正着。看来它还真不服气,张开巨无霸的钳子,耀武扬威。好吧,我怕了你了。
老板说,这里的野味都是来自紫窟滩涂,退潮的时候有海瓜子,涨潮的时候,有望潮。据说望潮很不好抓,一问价格,让我吃惊得张大了嘴巴:不分大小15元一只。看着挺可爱的样子,送进嘴里,还真有点不舍,可怜的章鱼哥。
-休闲玩点:伊甸园
早些时候就从朋友口中得知,舟山有个伊甸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竟然踏破铁鞋无觅处,在我们行进途中,与她邂逅。毫不犹豫,我们来到了伊甸园休闲农庄。刚入园就被几架飞机吸引了,忍不住好奇爬了上去,还装模作样挥舞着帽子,巾帼女英雄归来!这是个水陆兼具的生态农业旅游景区,内有养殖塘、锦鲤池、儿童乐园、爱心种植基地、垂钓池和情人休闲屋等。农庄里有标准床位30个,可同时容纳近200人就餐,另外还有棋牌室、会议室等配套设施。一个水上小岛,野生獐在里面跑来跑去,负责人说是从山上抓下来的,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小鹿呢,想看清楚样子,可以乘着小木船划到湖中央一睹为快。
逃离了城市一天,做一天农民,农庄给你机会。在水果园里,还有时令水果供游客采摘,这个季节葡萄成熟了,在园里吃过了还不过瘾,还可以打包带走。得知黑玫瑰葡萄10元一斤,味道很不错的。小米南瓜粥、青蟹蒸糯米都是农庄特色菜。
-交通参考:
市民可以坐60路公交车,终点站是紫窟,途经坞坵。可以在东海农场站头下车,如果想到伊甸园或者西方明珠,是可以和司机商量,在你想要下的地方下车。到坞坵虽然只有这一班公交车,但一天之内也有30个车次左右,20到30分钟一班,车程大概四五十分钟,票价5.5元。
自驾就更方便了,穿过老塘山隧道,去往岑港方向,沿着公路一直向北走,经过岑港海口、涨次烟墩,就进入坞坵地界,在马路右边就能看到伊甸园的指路牌,继续往北走就到了西方明珠和马目农场,距离并不远。
该用户从未签到
毛峙渔村记(文章取自舟山日报)
定海的毛峙原名猫峙,估计地形与猫相似,据说,“非常年代”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却远离了其最初的含义。
  与群友同往此地。带队的“道长”,老家在这里,一年也没来几次,说不定哪一天,这个渔村就不复存在了。他突然想拍一些照片回去,作个留恋。
  这里是真正的渔村,在一个没有站牌的终点站下车,依稀闻见海岛特有的鱼腥味。走在一条不宽的街上,这里店面依然。现在是中午,阳光有些猛,路上行人稀少,我们是最大的参观团,店里的人懒懒地张望,倦眼迷蒙。渔村房子低矮、拥挤、迂回、古朴,石头、木结构,多四合院,平房为主,间夹二层的木结构小楼,错落有致。
  嵊州越剧团走进渔村,天后宫里,好戏正在上演。两三百位老人挤得满满当当,据说,毛峙还有五六百位老人。年轻人很少,都走出去了。
  毛峙码头不大不小。岸边泊着几艘渔船,一些渔民正在码头上修整。打问消息得知,渔村剩下最后的3艘渔船。我不知这里最繁荣的时候,渔船的数量到底有多少,我想那必定是一片壮观的风景。这样的比较,多少让我有些唏嘘,这3艘渔船就如最后的种子,这一片海岸会是它们最后的土地吗?滩涂上的零散的船骸,让我看到它们未来的归宿。
  一艘渔运船正在卸鱼货,装上卡车,运送到城里各地。现在最多的是青占鱼、黄占鱼。船是玉环的船,船上是来自安徽、河南、江西等地的打工者,我只能以准渔民相称,他们的本质不能算是渔民。在船上,他们卖的是力气,鱼货在海上交接,理舱,三天三夜不休息,又在海上漂泊一星期,来到码头,不断重复着这样的故事。算算工资,每人每月四五千元,对他们来说,很满足了。
  巨大的铁锚群兀立码头上,它们不再深扎于海底,却在这里见证渔村的岁月变迁。
  毛峙山上有成群的白鹭,数量庞大,到了晚上,如白帆点点,蔚为壮观。码头海滩上有船,每当夕阳西下,涂抹一片金黄或火红,风光静美。返程的时候,尚早,夕阳尚未西沉,毛峙山上的白鹭尚未聚集树梢、应和舞蹈,留下些许遗憾、也存留再行的念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探访毛峙那些有名有姓的房子(舟山晚报记者 小神)
张益大、张德利、王天富、孙顺昌、李茂纪……这些不是人名,竟然都是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名字。定海的毛峙有一些老屋大院,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不光有名而且有姓,和人名没什么区别,并不是那种张家大院、李家大院的称呼。有名字的房子还真是第一次听说,记者满心好奇,走进了毛峙。
  有名字的老院老屋多达十余所
  毛峙看上去和舟山其他地方的普通渔村没什么区别,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造起来的两层楼房,房子与房子的间距小,看起来有些局促。
  在这样的“屋笼”中,散落着十余处老屋大院,多是三合院、四合院,就像一坛坛醇香的老酒,埋在弄堂深处,让人回味在时光中褪去的繁华。
  舟山是少有四合院的,即使是大户人家的院子,也多是三合院的形制,但在毛峙却有几座完整的四合院,其原因难考,但至少可以说明几个问题,一是这里曾经十分富庶,二是毛峙先民家族观念强,三是毛峙的腹地较大。
  不少在街边坐着的老人看我们来打听老房子的情况,都扳着手指,数着老房子的名字:张益大、张光大、张文大、张德利、王天富、王均和、孙兴旺、孙五房、孙顺昌、李茂纪……
  这些房子大多有一百五十年左右的历史,村里的长者也都没有见过最初建造房子的祖先,只知道他们原是从宁波镇海迁居至此,当时是为了躲避太平天国时期的战乱。
  老屋名字仍是一个谜
  一般人都会认为,房子既然有这么像人名的名字,那肯定是以房子建造者的名字命名的,记者也把这个疑问抛给了村中的老人们。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们给出了相同的答案:这肯定不是房子建造者的名字。因为他们都是这些老房子中宗族的后代,他们的说法肯定不会有错。
  但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能说出,为什么这些房子会有和人一样的名字,更没有传说之类的故事流传下来,大家都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深究的。
  在经过多方询问后,记者仍然找不到老屋为何有名有姓的线索,似乎这个答案已经湮没在时间的海洋之中,再无寻找的可能。
  而根据毛峙的历史和生产生活状况,关于这个问题有三种可能还是值得考证的。一是名字源于船名船号。以前有些大的渔船是有船名船号的,毛峙人以渔为生,渔业曾经十分发达,大船有不少,房子的名字可能是由房屋主人的船名船号加上他的姓来命名的。
  二是源于商号。毛峙虽是渔村,但因人口聚集、渔业发达,也可能出现过一些商号,房屋主人若有商铺,也可能以姓加上商号名来命名。
  三是源于家族精神。毛峙先民因为是从外地迁来,在陌生的环境中,家族的观念可能比较强烈,同一姓的家族聚居,相互照应,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人们把这种精神高度概括,加上本家的姓来命名房屋,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
  张德利和孙顺昌
  张德利和孙顺昌是两座至今保留十分完整的四合院。张德利规模大,而孙顺昌十分精致。
  张德利是一个五间正房一字排开的四合院,而舟山的院子,一般都是三间正房,五间正房是十分少见的。
  即使在北方,这样的四合院也算是一个中型的四合院,更大的七间、九间正房的四合院都是官府人家才能享受到的。在舟山这样平地极少的海岛中,尤其是渔村中,五间正房可以算是非常大了。
  张德利的院子因此要比一般的院子大出四倍,气势凌人。据院落中的一位老者回忆,这个院子最多时住着二十多户人家,近百人,当然这些都是张姓后人。可以想象,院子里近百人聚居的情景是多么热闹的一派光景。
  而孙顺昌则是非常精致的海岛四合院,三间正房,内院15米见方,道地用卵石铺成,细看便会发现是由图案组成的。六道口形卵石纹,成回字状内外相含。最内层的具有中国结意蕴的八个小方框和二个小椭圆构成了中国民间非常传统的吉祥和顺的图案。现今,道地的一角已被紫色的花儿占据,在阳光中摇曳,颇有意境。
  正中的正房为宗族神堂,此神堂是毛峙保存得最完好的神堂,堂号“福庆堂”,曾有堂联一对,神堂有十匾,内有东晋文学家束皙《南陔》和陆云《谷风》诗作二首。
  屋顶覆以瓦楞,其间有滴水檐,雨水沿瓦楞下流汇入滴水檐下的输水管,长长的输水管将雨水送入水缸,宅院里每一家门口都有口径一米多的大水缸。渔村少水井,多半是靠天落水。
  老宅南厢中间是穿堂,正房中间是神堂,其余及东西两厢为起居室、客厅、伙房等。南北两厢各设二扇门,东西两厢各设三扇门。窗宽1.2米高1.8米,分外敞式木制窗口两扇(各有窗插和板壁上窗驳、窗夹配套,以固定窗口),内置移式木格子窗和玻璃方窗。窗驳很有研究,有蝴蝶状的称为蝴蝶驳,也有花盆状和鱼形状的,是不赖的工艺品。
  一个毛峙人的老宅素描
  舟山的文化学者、作家孙和军就是从孙顺昌里走出来的,如今早已搬离老宅的他,却对老宅有着难舍的情怀。在他的作品《老宅素描》中,能找到这样的语句:“不管是久居城里的还是远在外地的,结婚时总是对对双双来这老宅拜堂。这是孙家的门风。门前那对锈迹斑斑的门环门叩似一对忠实的门奴,象征着老宅当年的威严。 ”
  让孙和军印象最深刻的记忆,除了“每到夏日午时,摆一条竹凳和竹睡椅竹门板之类在穿堂里兜风纳凉,或午睡或织网”外,就是在大院子中人们的和谐相处。
  住在一个院子里的人们总是相互照应、守望相助的。任何一家人有了困难或者需要帮忙,别人家都会慷慨相助,不管是家中没了油盐互相讨要的小事,还是办婚丧嫁娶举全院之力帮忙这样的大事。“这是在城市中,难以体会到的淳朴和温暖。 ”孙和军说,“在渔村里,很多孩子都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小时候因为调皮常常玩得忘记了吃饭的时间,随便在哪个小伙伴家里,一起吃饭了,今天这家吃,明天那家吃,长大以后,这段少年时光成为了最珍贵的回忆。 ”
  毛峙渔村曾经辉煌
  毛峙原来是一个悬水小岛,经过沧海桑田的变迁和历代村民的围海造田,康熙年间与舟山本岛连为一体。初有零星人家居住,后来从镇海迁来的渔民成为这里的人口主体。一开始聚居在毛峙山高厂墩,后逐渐迁至山下,形成了定海重要的纯渔村和渔埠。
  曾有4个生产队,1965年合并为一队。1985年,渔业生产制度实行重大改革,分开给个人,实行“上交四费、四级核算、自负盈亏”、“以船核算”的大包干责任制和老大选聘制,作业单位进行了优化组合。
  1990年,又合并为集体,实行“三定两奖”制度。 1992年,毛峙拥有了65艘作业船只、3373总吨位、8168总马力的生产实力,在远洋渔场叱咤风云,村级经济相对富裕,成为舟山市率先步入小康生活的渔村之一。
该用户从未签到
第一部分-本岛部分 只找到这些资料,以后再找找.
该用户从未签到
第一部分-本岛部分,只找到这些资料,以后再找找。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13:55签到天数: 394 天[LV.9]以坛为家II
不错,很不错,LZ辛苦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淮安到舟山多少公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