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按规矩办事 微信红包牛牛的规矩有什么好矫情的

苹果按规矩办事 微信有什么好矫情的
作者:5G通信
来源:5G网
苹果大战微信这件事抽丝剥茧之后,最本质的问题还是在于规则,微信既然违反了规则,那么解决办法要么是妥协,要么是停止程序。
本月19号,微信宣布,因苹果新出台的规定,将关闭iOS版微信公众平台赞赏功能,而安卓等其他版本不受影响。消息一出,舆论竟然出乎意料的一边倒向微信,有说苹果打压微信的,也有说苹果害怕微信抢食的。也难怪,关闭了iOS版的公众号打赏功能,公众号利益来源受阻,自然要说苹果的不是了,但冷静之后我们再回头想想,这件事真的是苹果办的不对吗?事情还得追溯回2016年的6月13日,苹果更新了3.1.1条款规定:如果想要在APP内解锁特性或功能,则必须使用APP内购买。也就是说,想要在苹果手机上购买任何虚拟物品,都必须经过IAP机制,而类似于淘宝等购买实物的平台,则不用遵循。而微信中的打赏功能就被认为违反这一规定,苹果公司和腾讯更是进行了长达近一年的沟通和调节,在这段时间中,微信并没有停止这些付费功能。结果就如我们看到的,微信关闭了打赏功能。但这个结果之后的发展趋势,却是5G通信没有料到的,为什么一视同仁的苹果,在微信这却成为了打压呢?其中最主要的一个观点是认为,苹果打压微信是为了捍卫自己的产业链。APP Store是苹果创造的一个十分成功的开放性平台,它建立了一个第三方应用平台,开发者可以在遵循规则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自己开发的各种应用。而在购买规则受到微信的挑衅之后,苹果自然要采取措施,甚至想借此机会将Apple Pay重新注入中国支付市场,这不仅是利益上的打压,更是市场上的入侵。但小编认为苹果和微信的这场斗争之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微信越过了苹果预留的空间,对于规则的无视自然要自食恶果,而且微信在小程序上的开发,确实触动了苹果的神经,往大了说这没准会架空苹果商店里的应用程序,往小了说这也很可能对苹果商店里的应用下载量产生影响,所以也不能怪苹果太敏感,毕竟是微信违反规定在先啊。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苹果不允许第三方支付服务的行为涉及违反中国反垄断法,而且收取30%的手续费不具有合理性。但其实这种行为在行业内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苹果提供平台供开发者生存,收取手续费也无可厚非,而且在大多开发者眼中,苹果的分成比例并不难以接受,而相反的腾讯在游戏方面与开发者的分成,最高曾达到9:1,谁更良心是不是显而易见了呢?所以小编说,苹果不过是坚持了自己的原则而已,微信也只不过是同其他APP一样遵守规则而已。事情抽丝剥茧之后,最本质的问题还是在于规则,微信既然违反了规则,那么解决办法要么是妥协,要么是停止程序。而且关闭打赏功能对于微信来说并没有经济上的影响,所以关闭这一功能怎么看都像是微信在拿自己最无关紧要的筹码向苹果示威,而效果还很好,倒了霉的公众号一边倒的支持微信笔伐苹果,就这一情况来说,微信反倒是赢了,守规矩的苹果却落得人人打骂的下场。而且,在苹果这一规则上,微信逾矩不仅仅是打赏这一功能,还有购买表情等支付功能,那可是与它利益切身相关的,所以说微信一副受害者的姿态,着实是有些矫情了!如今,微信关闭了iOS版的打赏功能,看似妥协的背后,却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微信这一战不仅赢了,而且赢得漂亮,反观苹果,只不过是坚守规则,它又做错了什么呢?
[ 5G网稿件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C) G网() 京ICP备号-1微信遵守规则怎么就成了一件令你们悲愤的事情?_凤凰科技
微信遵守规则怎么就成了一件令你们悲愤的事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一个成熟且理性的自由市场里,基于规则的竞争,不会轻易超出商业伦理的底线,而就事论事的美德,也向来不是稀缺之物。
2010年,乔布斯在苹果的一场高层会议上表示,他憎恨Android对于iOS的剽窃,「如果能够毁了Android这个错误,我可以动用我银行里价值400亿美元的苹果资产,甚至不惜动用核武器。」而迄今为止,苹果对于Google做得最为「残酷」的一次攻击,就是在iPhoen 5的发售时将原本预装在iOS系统里的地图应用由Google Maps替换成了苹果自己研发的同类产品。2012年,苹果和三星就专利争端在全球逾10个国家提起了30多件诉讼,赔偿数字动辄以十亿美元的级别起步,但是与此同时,三星依然作为苹果最大的供应商为iPhone供应着最核心的元器件,二者都没有撕毁协议给对方「使绊子」的意向。我要说的是,在一个成熟且理性的自由市场里,基于规则的竞争,不会轻易超出商业伦理的底线,而就事论事的美德,也向来不是稀缺之物。只是,在丛林中练就一身生存本领的物种,似乎很难摆脱被迫害妄想症的心理反射,哪怕它过得早已不再是茹毛饮血的生活。微信对其公众号叫停iOS系统下的赞赏功能这场风波,就在社交网络中相当生动的投映出了不同品种的「洞穴隐喻」,以及各自匹配的价值观。根据苹果的披露数据,App Store在2016年为第三方开发者分账超过200亿美元,几乎两倍于百度公司的全年营收。据说乔布斯最初并不支持App Store这款产品,他认为苹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监管和维护一个开放应用的生态,直到第一代iPhone问世一年之后,苹果才宣布推出适用于iPhone的SDK,并接受第三方应用的测试运行。App Store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既没有违背乔布斯及其团队试图打造统一集成体验的软件模式,又建立了具有管理弹性的开放制度,任何第三方开发者都可以在遵守规则的条件下,为苹果的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应用服务。截止到2016年,App Store里已经有220万款应用、1300万开发者、1400亿次的历史下载量,甚至在iPhone的全球市场份额不足15%的情况下,App Store贡献了超过54%的移动游戏收入。的确,苹果的软硬件一体化战略,使其成为一家封闭特性显著的科技企业,但是即便如此也不会有谁否认,App Store是苹果推出的极为成功的开放作品,它真正筑造了秩序和流动并存的软件生态。而腾讯和苹果的冲突,则体现在双方对于「内购」界定的分歧,根据App Store的营运规则,在应用内兑换虚拟物品及服务的消费行为,均需通过App Store的交易渠道完成,而微信公众号的赞赏功能,则绕开了这项明文规定。事件原委并不复杂,两家公司亦都坚持了各自的原则:腾讯不愿让苹果的支付工具替代哺育多年的微信支付,而苹果则履行约束权力要求微信解决问题,于是最终微信选择遵守规则,拿掉微信iOS版的赞赏功能。当结构清晰的仲裁结果被加以2700亿美元市值和7400亿美元市值的摩擦背景之后,事情的走向顿时变得群情汹涌而诡谲荒诞。有人说,这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又一次傲慢行径;有人说,这是垄断结出的恶果,是自主权丢失之下的受制于人;有人说,是微信日渐侵入苹果的领地,导致苹果是在设障报复;还有人说,搞不好有一天,我们也会面临在微信和苹果之间「二选一」的遭遇。&&入戏太深的场面,总是让人想起半个多世纪前的解放战争里,陈佩斯的父亲陈强随联大文工团在共军前线演出劳军,他在饰演黄世仁到最后一幕时,一名士兵拉开枪栓,意图打死台上的这个「恶霸地主」,索性被身旁眼疾手快的班长夺走枪支,这才救下陈强一命。事实上,「二选一」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互联网竞争手段,在美国是不太容易想象的。曾有在华工作的一名美国工程师在Reddit上分享他觉得不可思议的互联网见闻:作为这个国家最大的移动通讯应用,微信能够禁止这个国家最大的电商平台的链接识别,阻断用户在应用内浏览跳转的能力,而反过来,阿里旗下的产品同样也不会错过干扰腾讯系产品的机会。在回帖里,美国网友穷极想象,也难以构思一副符合他们认知图景的画面:出于竞争原因,你无法在Gmail或是WhatsApp里分享亚马逊的链接,出于竞争原因,亚马逊可以要求它的商家停掉在另一家电商平台上开建的网店,出于竞争原因,一款软件可以通过弹窗,鼓励用户卸载另一款软件&&在滥用规则方面,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早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某种意义而言,这种普遍的不安全感所催生的忧患意识,也许构成了中国互联网行业全球领先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但在价值输出层面,他们取得的分数至今仍然是零。同时,足以自洽的逻辑在于,倘若微信有权制定并维护它的规则&&比如不能用支付宝来赞赏公众号、禁止诱导性的分享内容传播等等&&那么苹果也理应拥有相同的权力。也就是说,如果你将微信选择遵守规则视为博弈失败甚至是一种值得共情的被羞辱情结,那么你实际上也是在否认微信自身不辞辛劳建立起来的用户生态。丛林法则认为生存战争没有妥协的余地,而且乐于相信狮子与羚羊的励志故事:狮子如果不追赶并杀死羚羊,它就会被饿死,而羚羊若是跑不过狮子,它就会被吃掉。尽管你可能永远都不会相信,但是事实上就是有着另一种生存状态:不同的组织之间可以展开协作和交换资源,它们的利益来自创造价值,而不是从其他组织那里掠夺,而规则的制定者和规则的遵从者,也只有角色差别,而无地位差别。当微信作为一款移动应用被提交在App Store里之后,也就意味着它认同了苹果设计的游戏规则,在标准化的分寸之内,它可以从容获得符合自己需要的利益,而不需要作出多少和寄人篱下有关的政治思虑。当苹果&&或许是在未来&&作为一个公众号而开设在微信里之后,它也将适时的转变身份,变成规则的遵从者,全盘接受微信划出的活动框架,老老实实的运营涨粉,嫌慢就去找广点通。无论是哪一种场景,都没有一方卑躬屈膝、一方趾高气昂的画面,依托于经验和情绪的虚构剧情,也委实并不存在。至于腾讯是否真的有一天能够威胁到苹果,这个概率倒是没有否认的必要,科技公司的疆域从来就不曾静止,来日方长,一切皆有可能。只是过于急切的想要渲染中美两大巨头的交锋,实在还是早了一些,微信的所作所为,在尺度上都没有超过Facebook的「小动作」:2012年,Facebook推出App Center(应用中心),比微信「小程序」更早的染指了轻应用分发业务;2013年,Facebook推出了深度定制的Launcher,并以合作形式进入智能手机生产领域;2015年,Facebook发布新闻服务Instant Articles,和苹果News争抢媒体机构,并提出更为可观的分成方案;2016年,苹果开始大幅强化iMessage的功能及体验,直接和Facebook的IM产品发生竞争;&&到现在为止,Facebook在App Store里上架的各款应用都安然无恙,也没有任何英文科技媒体会做出选题,讨论苹果会不会封杀Facebook、你们究竟是选Facebook还是选苹果。永远不要做那个被自己的影子吓坏的蠢货。另一方面,由于的确涉及到支付通道不可被替代的底线原则,微信酝酿多时的付费阅读功能恐怕还将无限期延后,这对那些没有相应包袱的产品&&比如喜马拉雅和得到&&反而是一个意外的利好。而依赖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创作者,也必须考虑如何适应赞赏收入的腰斩,苹果只能监管微信而无权干预用户,公众号的运营者在推送内容的设计里借用其他手段为iOS用户提供付费入口,这个不会违反规则。总而言之,整件事情的尴尬在于,腾讯和苹果两家巨星公司在沟通过程里并未表现出多少应有的智慧,它们的确没有「做错」事情,然而却在解决问题的结果上不约而同的牺牲掉了用户的需求。这才是最让人失望的地方。它让我想起契诃夫写过的那个「套中人」的形象:「他与众不同的是:他只要出门,哪怕天气很好,也总要穿上套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上暖和的棉大衣。他的伞装在套子里,怀表装在灰色的鹿皮套子里,有时他掏出小折刀削铅笔,那把刀也装在一个小套子里。就是他的脸似乎也装在套子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墨镜,穿绒衣,耳朵里塞着棉花,每当他坐上出租马车,一定吩咐车夫支起车篷。总而言之,这个人永远有一种难以克制的愿望&&把自己包在壳里,给自己做一个所谓的套子,使他可以与世隔绝,不受外界的影响。现实生活令他懊丧、害怕,弄得他终日惶惶不安。」
[责任编辑:王玄璇 PT022]
责任编辑:王玄璇 PT02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238064
播放数:258991
播放数:1353724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群规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