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车司乘人员险险在什么情况下可获赔120万

计价无监管、理赔无保障 网约车为消费者埋了多少雷?-
  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在使用网约车出行,一图方便、二图便宜、三图安全。但真的便宜吗?从去年开始已经出现大量消费者反映,网约车并不便宜。至于安全方面,虽然一般网约车(特别是专车)档次比出租车都要高,但是安全不一定有保障。
  网约车价格雷区,请君入瓮
  去年《华夏时报》记者对滴滴、易到、神州和首汽等主流网约车平台进行了调查,发现多家网约车公司存在流动调价问题,溢价的态势越来越明显。
  网约车平台会根据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用车情况等进行价格浮动。比如早晚高峰、恶劣天气等情况下会调高价格等。
  但很多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网约车定价还会看人下菜碟。也就是说,同时同地点打车,同样的路段,收费却不同。例如:小甲小乙两个人从前门叫滴滴去颐和园,小甲费用比小乙高出近5元,让小甲愤怒的是,贵5元是因为自己是老用户,网约车平台明显在杀熟。
  去年10月,小乙从国外回来,小甲招待他到北京转转,还为小乙临时办了新手机卡,并给小乙注册了新的滴滴出行。不过小甲随后几天发现,他和小乙同时从同地出发,去一个目的地,小乙的叫车费用比他低。后来通过百度查询,小甲发现这种问题还非常普遍。滴滴平台对于老用户的收费普遍要高于新用户。
  滴滴收费计价标准,与拥堵时间段、特殊节假日等情况有关可以理解,和不同地理位置有关也可以理解,毕竟要因活而异。但对于老用户的这种方式,小甲认为:这是杀熟行为,一般老用户不在意,不去比较,潜意识里就认为滴滴打车一定便宜了。结果滴滴就利用这种心理,越是用得多的用户,就越不容易发现“价格问题”。
  除了滴滴“欺负”老人外,有消费者反映首汽约车充值后,计费价格调高,最终把充值得到的返现优惠给抹平了。3月1日大出行(i-ChuXing)撰文写道,老李今年初参加首汽约车充值优惠活动,充值100返50实得150元,老李充了3000,账户实得4500元。但随后老李发现,首汽约车已经悄悄”调”价了。
  “过去,我从东直门打首汽约车到通州也就130元左右,充值之后变成了170,尽管师傅至少提前5公里结了账,整体的打车费用也还是有150多。”虽然充值得了优惠,但打车费用也相应从130涨到了170,这相当于没有任何优惠嘛!”老李的抱怨并非个例,这也使得网约车行业很多充返优惠活动,被认为”充满了套路”。有些平台不普遍提高单价,而是对充值用户提高单价。反正你已经充值了,钱到平台手中,贵不贵的,你都得消费完。
  此前,大出行(i-ChuXing)文章中也提到,上海市消保委通报了2018网约车评测结果,针对滴滴、神州、易到三大网约车平台,比较了加价率、约车成功率、乘客满意度、以及不同车型、不同里程的不同收费问题。在测试的121单约车中,共24单有加价现象,三大网约车平台的加价概率平均为19.8%,加价幅度平均为1.21倍。
  网约车计价标准没有监管,解释权都在平台手中。传统的出租车广泛使用出租车计价器进行结算,按照JJG517-2009《出租车计价器》检定规程的要求每年进行一次强制检定。这种计费方式,不分高峰、淡季,不管你坐多少人,都按照公里数计算,虽然不科学,但是消费者花钱买个明白。
  网约车计价是由平台自己调节掌控的,实际上是消费模糊地带。大数据后台系统可以诊断出每一个消费者的“习惯”和特点,若今后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那就太不公平了。
  网约车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乘坐网约车出行一定要注意安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责任事故认定就非常复杂了。目前国内针对网约车服务的法律法规属于半空白状态。依法办事其实挺难的。
  2015年10月,滴滴出行宣布与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合作,推出“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乘车途中若出事故受伤,司机和乘客单人可最高获赔120万元。该保险将覆盖滴滴出行平台专车、快车、顺风车、巴士、试驾和企业级业务的司机和乘客。
  虽然有保险在,在真正理赔起来并不容易。
  2017年11月陕西渭南一位井女士5月叫了一辆滴滴顺风车,没想到途中发生车祸。在事故发生后的近半年时间里,家属一直无法顺利理赔。当地交通管理大队出具的事故认定书显示,事故双方负有同等责任,乘客无责。但因出事的两辆车所投保的公司不同,对于谁承担多少存有分歧,所以还是上了一次法庭,明确了对人身损害的赔偿。滴滴方面找到已故乘客家属,说送丧葬费的,但领取这个费用需要家属签一份协议,家属拒签。据传这份协议可能是一份免责或者减责协议,一旦签署,滴滴在此事故中,可能就完全无责了。
  在此次事故中,肇事双方车辆共同承担责任,各50%。其中,大货车保险公司对整个赔偿50%这是没问题的;但法院判决,认为顺风车司机与井女士构成了营运关系,由于改变了私家车的使用范畴,顺风车保险公司不对本案负有赔偿责任。井女士家属只有通过和顺风车司机家庭谋求赔偿,这让整个索赔过程非常复杂。
  而滴滴作为赔偿一方,要求家属签署“免责”条款,提供“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家属在没有完成索赔的前提下,又不敢轻易签订这种协议,以致于无法正常理赔。
  在传统乘坐正规出租车过程中,如果出现类似问题,则由出租车保险公司为乘客提供赔偿,其他的就是出租车一方再谋求自己的赔偿问题了。在赔偿结构上,非常简单。当前位置 & &
& 滴滴首推“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最高赔12...
滴滴首推“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最高赔120万!
14:28:35&&出处:快科技 作者:
编辑:小路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10-27][10-26][10-26][10-26][10-25][10-23][10-23][10-22][10-22][10-22]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计价无监管、理赔无保障 网约车为消费者埋了多少雷?计价无监管、理赔无保障 网约车为消费者埋了多少雷?大出行百家号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在使用网约车出行,一图方便、二图便宜、三图安全。但真的便宜吗?从去年开始已经出现大量消费者反映,网约车并不便宜。至于安全方面,虽然一般网约车(特别是专车)档次比出租车都要高,但是安全不一定有保障。网约车价格雷区,请君入瓮去年《华夏时报》记者对滴滴、易到、神州和首汽等主流网约车平台进行了调查,发现多家网约车公司存在流动调价问题,溢价的态势越来越明显。网约车平台会根据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用车情况等进行价格浮动。比如早晚高峰、恶劣天气等情况下会调高价格等。但很多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网约车定价还会看人下菜碟。也就是说,同时同地点打车,同样的路段,收费却不同。例如:小甲小乙两个人从前门叫滴滴去颐和园,小甲费用比小乙高出近5元,让小甲愤怒的是,贵5元是因为自己是老用户,网约车平台明显在杀熟。去年10月,小乙从国外回来,小甲招待他到北京转转,还为小乙临时办了新手机卡,并给小乙注册了新的滴滴出行。不过小甲随后几天发现,他和小乙同时从同地出发,去一个目的地,小乙的叫车费用比他低。后来通过百度查询,小甲发现这种问题还非常普遍。滴滴平台对于老用户的收费普遍要高于新用户。滴滴收费计价标准,与拥堵时间段、特殊节假日等情况有关可以理解,和不同地理位置有关也可以理解,毕竟要因活而异。但对于老用户的这种方式,小甲认为:这是杀熟行为,一般老用户不在意,不去比较,潜意识里就认为滴滴打车一定便宜了。结果滴滴就利用这种心理,越是用得多的用户,就越不容易发现“价格问题”。除了滴滴“欺负”老人外,有消费者反映首汽约车充值后,计费价格调高,最终把充值得到的返现优惠给抹平了。3月1日大出行(i-ChuXing)撰文写道,老李今年初参加首汽约车充值优惠活动,充值100返50实得150元,老李充了3000,账户实得4500元。但随后老李发现,首汽约车已经悄悄”调”价了。“过去,我从东直门打首汽约车到通州也就130元左右,充值之后变成了170,尽管师傅至少提前5公里结了账,整体的打车费用也还是有150多。”虽然充值得了优惠,但打车费用也相应从130涨到了170,这相当于没有任何优惠嘛!”老李的抱怨并非个例,这也使得网约车行业很多充返优惠活动,被认为”充满了套路”。有些平台不普遍提高单价,而是对充值用户提高单价。反正你已经充值了,钱到平台手中,贵不贵的,你都得消费完。此前,大出行(i-ChuXing)文章中也提到,上海市消保委通报了2018网约车评测结果,针对滴滴、神州、易到三大网约车平台,比较了加价率、约车成功率、乘客满意度、以及不同车型、不同里程的不同收费问题。在测试的121单约车中,共24单有加价现象,三大网约车平台的加价概率平均为19.8%,加价幅度平均为1.21倍。网约车计价标准没有监管,解释权都在平台手中。传统的出租车广泛使用出租车计价器进行结算,按照JJG517-2009《出租车计价器》检定规程的要求每年进行一次强制检定。这种计费方式,不分高峰、淡季,不管你坐多少人,都按照公里数计算,虽然不科学,但是消费者花钱买个明白。网约车计价是由平台自己调节掌控的,实际上是消费模糊地带。大数据后台系统可以诊断出每一个消费者的“习惯”和特点,若今后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那就太不公平了。网约车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乘坐网约车出行一定要注意安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责任事故认定就非常复杂了。目前国内针对网约车服务的法律法规属于半空白状态。依法办事其实挺难的。2015年10月,滴滴出行宣布与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合作,推出“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乘车途中若出事故受伤,司机和乘客单人可最高获赔120万元。该保险将覆盖滴滴出行平台专车、快车、顺风车、巴士、试驾和企业级业务的司机和乘客。虽然有保险在,在真正理赔起来并不容易。2017年11月陕西渭南一位井女士5月叫了一辆滴滴顺风车,没想到途中发生车祸。在事故发生后的近半年时间里,家属一直无法顺利理赔。当地交通管理大队出具的事故认定书显示,事故双方负有同等责任,乘客无责。但因出事的两辆车所投保的公司不同,对于谁承担多少存有分歧,所以还是上了一次法庭,明确了对人身损害的赔偿。滴滴方面找到已故乘客家属,说送丧葬费的,但领取这个费用需要家属签一份协议,家属拒签。据传这份协议可能是一份免责或者减责协议,一旦签署,滴滴在此事故中,可能就完全无责了。在此次事故中,肇事双方车辆共同承担责任,各50%。其中,大货车保险公司对整个赔偿50%这是没问题的;但法院判决,认为顺风车司机与井女士构成了营运关系,由于改变了私家车的使用范畴,顺风车保险公司不对本案负有赔偿责任。井女士家属只有通过和顺风车司机家庭谋求赔偿,这让整个索赔过程非常复杂。而滴滴作为赔偿一方,要求家属签署“免责”条款,提供“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家属在没有完成索赔的前提下,又不敢轻易签订这种协议,以致于无法正常理赔。在传统乘坐正规出租车过程中,如果出现类似问题,则由出租车保险公司为乘客提供赔偿,其他的就是出租车一方再谋求自己的赔偿问题了。在赔偿结构上,非常简单。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大出行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关注智慧出行的乐趣和魅力!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计价无监管、理赔无保障 网约车为消费者埋了多少雷?
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在使用网约车出行,一图方便、二图便宜、三图安全。但真的便宜吗?从去年开始已经出现大量消费者反映,网约车并不便宜。至于安全方面,虽然一般网约车(特别是专车)档次比出租车都要高,但是安全不一定有保障。
网约车价格雷区,请君入瓮
去年《华夏时报》记者对滴滴、易到、神州和首汽等主流网约车平台进行了调查,发现多家网约车公司存在流动调价问题,溢价的态势越来越明显。
网约车平台会根据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用车情况等进行价格浮动。比如早晚高峰、恶劣天气等情况下会调高价格等。
但很多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网约车定价还会看人下菜碟。也就是说,同时同地点打车,同样的路段,收费却不同。例如:小甲小乙两个人从前门叫滴滴去颐和园,小甲费用比小乙高出近5元,让小甲愤怒的是,贵5元是因为自己是老用户,网约车平台明显在杀熟。
去年10月,小乙从国外回来,小甲招待他到北京转转,还为小乙临时办了新手机卡,并给小乙注册了新的滴滴出行。不过小甲随后几天发现,他和小乙同时从同地出发,去一个目的地,小乙的叫车费用比他低。后来通过百度查询,小甲发现这种问题还非常普遍。滴滴平台对于老用户的收费普遍要高于新用户。
滴滴收费计价标准,与拥堵时间段、特殊节假日等情况有关可以理解,和不同地理位置有关也可以理解,毕竟要因活而异。但对于老用户的这种方式,小甲认为:这是杀熟行为,一般老用户不在意,不去比较,潜意识里就认为滴滴打车一定便宜了。结果滴滴就利用这种心理,越是用得多的用户,就越不容易发现“价格问题”。
除了滴滴“欺负”老人外,有消费者反映首汽约车充值后,计费价格调高,最终把充值得到的返现优惠给抹平了。3月1日大出行(i-ChuXing)撰文写道,老李今年初参加首汽约车充值优惠活动,充值100返50实得150元,老李充了3000,账户实得4500元。但随后老李发现,首汽约车已经悄悄”调”价了。
“过去,我从东直门打首汽约车到通州也就130元左右,充值之后变成了170,尽管师傅至少提前5公里结了账,整体的打车费用也还是有150多。”虽然充值得了优惠,但打车费用也相应从130涨到了170,这相当于没有任何优惠嘛!”老李的抱怨并非个例,这也使得网约车行业很多充返优惠活动,被认为”充满了套路”。有些平台不普遍提高单价,而是对充值用户提高单价。反正你已经充值了,钱到平台手中,贵不贵的,你都得消费完。
此前,大出行(i-ChuXing)文章中也提到,上海市消保委通报了2018网约车评测结果,针对滴滴、神州、易到三大网约车平台,比较了加价率、约车成功率、乘客满意度、以及不同车型、不同里程的不同收费问题。在测试的121单约车中,共24单有加价现象,三大网约车平台的加价概率平均为19.8%,加价幅度平均为1.21倍。
网约车计价标准没有监管,解释权都在平台手中。传统的出租车广泛使用出租车计价器进行结算,按照JJG517-2009《出租车计价器》检定规程的要求每年进行一次强制检定。这种计费方式,不分高峰、淡季,不管你坐多少人,都按照公里数计算,虽然不科学,但是消费者花钱买个明白。
网约车计价是由平台自己调节掌控的,实际上是消费模糊地带。大数据后台系统可以诊断出每一个消费者的“习惯”和特点,若今后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那就太不公平了。
网约车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乘坐网约车出行一定要注意安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责任事故认定就非常复杂了。目前国内针对网约车服务的法律法规属于半空白状态。依法办事其实挺难的。
2015年10月,滴滴出行宣布与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合作,推出“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乘车途中若出事故受伤,司机和乘客单人可最高获赔120万元。该保险将覆盖滴滴出行平台专车、快车、顺风车、巴士、试驾和企业级业务的司机和乘客。
虽然有保险在,在真正理赔起来并不容易。
2017年11月陕西渭南一位井女士5月叫了一辆滴滴顺风车,没想到途中发生车祸。在事故发生后的近半年时间里,家属一直无法顺利理赔。当地交通管理大队出具的事故认定书显示,事故双方负有同等责任,乘客无责。但因出事的两辆车所投保的公司不同,对于谁承担多少存有分歧,所以还是上了一次法庭,明确了对人身损害的赔偿。滴滴方面找到已故乘客家属,说送丧葬费的,但领取这个费用需要家属签一份协议,家属拒签。据传这份协议可能是一份免责或者减责协议,一旦签署,滴滴在此事故中,可能就完全无责了。
在此次事故中,肇事双方车辆共同承担责任,各50%。其中,大货车保险公司对整个赔偿50%这是没问题的;但法院判决,认为顺风车司机与井女士构成了营运关系,由于改变了私家车的使用范畴,顺风车保险公司不对本案负有赔偿责任。井女士家属只有通过和顺风车司机家庭谋求赔偿,这让整个索赔过程非常复杂。
而滴滴作为赔偿一方,要求家属签署“免责”条款,提供“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家属在没有完成索赔的前提下,又不敢轻易签订这种协议,以致于无法正常理赔。
在传统乘坐正规出租车过程中,如果出现类似问题,则由出租车保险公司为乘客提供赔偿,其他的就是出租车一方再谋求自己的赔偿问题了。在赔偿结构上,非常简单。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计价无监管、理赔无保障 网约车为消费者埋了多少雷?
阅读: 553 次
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在使用网约车出行,一图方便、二图便宜、三图安全。但真的便宜吗?从去年开始已经出现大量消费者反映,网约车并不便宜。至于安全方面,虽然一般网约车(特别是专车)档次比出租车都要高,但是安全不一定有保障。
网约车价格雷区,请君入瓮
去年《华夏时报》记者对滴滴、易到、神州和首汽等主流网约车平台进行了调查,发现多家网约车公司存在流动调价问题,溢价的态势越来越明显。
网约车平台会根据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用车情况等进行价格浮动。比如早晚高峰、恶劣天气等情况下会调高价格等。
但很多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网约车定价还会看人下菜碟。也就是说,同时同地点打车,同样的路段,收费却不同。例如:小甲小乙两个人从前门叫滴滴去颐和园,小甲费用比小乙高出近5元,让小甲愤怒的是,贵5元是因为自己是老用户,网约车平台明显在杀熟。
去年10月,小乙从国外回来,小甲招待他到北京转转,还为小乙临时办了新手机卡,并给小乙注册了新的滴滴出行。不过小甲随后几天发现,他和小乙同时从同地出发,去一个目的地,小乙的叫车费用比他低。后来通过百度查询,小甲发现这种问题还非常普遍。滴滴平台对于老用户的收费普遍要高于新用户。
滴滴收费计价标准,与拥堵时间段、特殊节假日等情况有关可以理解,和不同地理位置有关也可以理解,毕竟要因活而异。但对于老用户的这种方式,小甲认为:这是杀熟行为,一般老用户不在意,不去比较,潜意识里就认为滴滴打车一定便宜了。结果滴滴就利用这种心理,越是用得多的用户,就越不容易发现“价格问题”。
除了滴滴“欺负”老人外,有消费者反映首汽约车充值后,计费价格调高,最终把充值得到的返现优惠给抹平了。3月1日大出行(i-ChuXing)撰文写道,老李今年初参加首汽约车充值优惠活动,充值100返50实得150元,老李充了3000,账户实得4500元。但随后老李发现,首汽约车已经悄悄”调”价了。
“过去,我从东直门打首汽约车到通州也就130元左右,充值之后变成了170,尽管师傅至少提前5公里结了账,整体的打车费用也还是有150多。”虽然充值得了优惠,但打车费用也相应从130涨到了170,这相当于没有任何优惠嘛!”老李的抱怨并非个例,这也使得网约车行业很多充返优惠活动,被认为”充满了套路”。有些平台不普遍提高单价,而是对充值用户提高单价。反正你已经充值了,钱到平台手中,贵不贵的,你都得消费完。
此前,大出行(i-ChuXing)文章中也提到,上海市消保委通报了2018网约车评测结果,针对滴滴、神州、易到三大网约车平台,比较了加价率、约车成功率、乘客满意度、以及不同车型、不同里程的不同收费问题。在测试的121单约车中,共24单有加价现象,三大网约车平台的加价概率平均为19.8%,加价幅度平均为1.21倍。
网约车计价标准没有监管,解释权都在平台手中。传统的出租车广泛使用出租车计价器进行结算,按照JJG517-2009《出租车计价器》检定规程的要求每年进行一次强制检定。这种计费方式,不分高峰、淡季,不管你坐多少人,都按照公里数计算,虽然不科学,但是消费者花钱买个明白。
网约车计价是由平台自己调节掌控的,实际上是消费模糊地带。大数据后台系统可以诊断出每一个消费者的“习惯”和特点,若今后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那就太不公平了。
网约车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乘坐网约车出行一定要注意安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责任事故认定就非常复杂了。目前国内针对网约车服务的法律法规属于半空白状态。依法办事其实挺难的。
2015年10月,滴滴出行宣布与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合作,推出“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乘车途中若出事故受伤,司机和乘客单人可最高获赔120万元。该保险将覆盖滴滴出行平台专车、快车、顺风车、巴士、试驾和企业级业务的司机和乘客。
虽然有保险在,在真正理赔起来并不容易。
2017年11月陕西渭南一位井女士5月叫了一辆滴滴顺风车,没想到途中发生车祸。在事故发生后的近半年时间里,家属一直无法顺利理赔。当地交通管理大队出具的事故认定书显示,事故双方负有同等责任,乘客无责。但因出事的两辆车所投保的公司不同,对于谁承担多少存有分歧,所以还是上了一次法庭,明确了对人身损害的赔偿。滴滴方面找到已故乘客家属,说送丧葬费的,但领取这个费用需要家属签一份协议,家属拒签。据传这份协议可能是一份免责或者减责协议,一旦签署,滴滴在此事故中,可能就完全无责了。
在此次事故中,肇事双方车辆共同承担责任,各50%。其中,大货车保险公司对整个赔偿50%这是没问题的;但法院判决,认为顺风车司机与井女士构成了营运关系,由于改变了私家车的使用范畴,顺风车保险公司不对本案负有赔偿责任。井女士家属只有通过和顺风车司机家庭谋求赔偿,这让整个索赔过程非常复杂。
而滴滴作为赔偿一方,要求家属签署“免责”条款,提供“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家属在没有完成索赔的前提下,又不敢轻易签订这种协议,以致于无法正常理赔。
在传统乘坐正规出租车过程中,如果出现类似问题,则由出租车保险公司为乘客提供赔偿,其他的就是出租车一方再谋求自己的赔偿问题了。在赔偿结构上,非常简单。
* 网友发言均非本站立场,本站不在评论栏推荐任何网店、经销商,谨防上当受骗!
友情链接 合作联系方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司乘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