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球球大作战 成功原因双方胜负原因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遣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初步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7 赤壁之战  二、学生交流背景,解题  赤壁之战:发生在赤壁的战斗。  背景: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东吴,想夺取东吴的广大地方。“孙、刘”联合,又有东吴老将黄盖施苦肉计,东吴大将周瑜乘势火攻曹军,以弱胜强,大获全胜。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思考:交战双方都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边读边思考边在书上勾划。  2.简要汇报自己的收获。(曹操率兵攻打东吴,因为士兵坐不贯船,就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假投降和火攻的计策,火烧曹军的战船、军营,曹军大败而逃。或简要的评价人物也可以)  3.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①读生字字音:率、瑜、遣、渡、策、滔、眺、幔、遮、苇、硫、磺、缆、盔(组词)  ②注意字形  眺:右边笔顺 丿 兆  缆:右上部的笔顺  ③词语  相持:两方坚持对立,各不相让。  计策:对付某个人或者某种事情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自不量力: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量,估量。  定睛:集中视线。  不计其数:没法计算它的数量。形容很多。计,计算。  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丢盔弃甲: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盔,打仗时用来保护头部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甲,用皮革或金属做的护身衣服。  无心应战:没有心思跟进攻的敌人打仗。  四、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按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三段。  事情的起因。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曹操南下攻打东吴,两军在赤壁隔江相峙。曹操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准备渡江。  事情经过。  第二段(3-4自然段)老将黄盖分析敌我情况,针对曹军用铁索连船的错误,提出火攻的办法,得到周瑜的赞同。  事情结果。  第三段(5自然段-结束)黄盖写信给曹操,说愿意投降曹操,曹操信以为真,结果黄盖驾船火烧曹营,大败曹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重点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重点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主要内容?  2.追问:双方都是谁?交战原因是什么?“曹操”凭什么打?“周瑜”靠什么打?  板书:曹操 80万  周瑜 3万  3.导语  这就是双方当时的基本情况,“东吴” 3万人,而“北魏” 80万人,弱小的东吴面对的是强大无比的“北魏”,而战争的结果怎样呢?弱小的东吴战胜了强大无比的“北魏”。这就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也正是留传至今,闻名于世的原因。那么,东吴军队究竟怎样战胜北魏军队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二、速读引路,精读细品  (一)我们通过速读已经理清了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可这个故事,值得讨论的地方还有很多,请你快速默读,在你认为需要讨论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给全文提几个主要问题。  (二)梳理归纳问题,.课件显示。  1.赤壁之战前,双方的形势怎样?  2.双方安排了哪些战术?  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人,却能打败曹军80万,原因在哪里?  (三)速读与精读结合,解疑  1.回忆释疑的方法:  (1)寻找式速读全文,找到解决问题的段落。(找)  (2)轻声自读找到的段落。(读)  (3)画下你认为能解决问题的词句。(画)  (4)细读句词,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议)  2.学生按以上四步自读自悟。  3.自学反馈。  (四).课件演示  赤壁之战的过程(出发、炸降、点火、着火、大胜)  (五)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仍用四步法四人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原因1:  (1).课件显示描写曹操的句子。从这些词句可以看出曹操这人怎么样?(轻敌)  A.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B.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C.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2)朗读训练:读出曹操轻敌的语气。  原因2:  (1)找出重点词句细品:  A.曹军号称80万,我军才3万,相差太远了。  B.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  C.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知己知彼,抓住对方弱点)  原因3:  画出有关句子读议东南风对火攻战术的帮助?(船速快、火势大、蔓延快)  这说明(巧用天时地利)  (1)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  (2)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原因4:  (1)找出重点词句细品  A.20条船里装满芦苇,上面铺上火硝、硫磺,都用幔子遮着。  B.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C.曹操坐小船逃到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逃来了。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考虑安排周详)  (六)小结原因: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甚至”)  面对强大的敌军,东吴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动脑筋,想办法,看准对手的弱点,狠狠地打,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三、.总结  1.读了这个故事,你体会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2.在文章的写法上你学到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直奔重点,创设情境,用作战图和人物画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有顺序地介绍本文,并根据疑点让学生展开辩论以完成本课教学。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教师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讨论来解决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仗的顺序。  探究活动  1.搜集和阅读三国故事,召开故事会,评出讲得好的同学。  2.办一个展览,把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三国人物的故事、资料等展出,交流一下阅读体会。  3.对书中的人物进行简单的评析。  赤壁之战由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赤壁之战》出自:  YJBYS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热门新闻资讯
推荐新闻资讯
最新新闻资讯第18课 三国鼎立
一、选择题
1、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中势力最强的有(&&&&& )
&& ①袁绍②刘备③曹操④孙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 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 )
&& A消灭袁绍的势力 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掉汉献帝
3. 右图中的故事发生在(&&&&& )
&& A官渡之战前
B赤壁之战前
C蜀汉政权建立后
D西晋建立时
4.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
&& 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
5. 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 )
&& A曹操& B诸葛亮& C周瑜&
6.三国时期,夷洲是指(&&&&& )
&& A吴国& B台湾& C海南岛&
二、填空题
1.&&&&&&&&&&
年,&&&&&&&&&&
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官渡。&&&&&&&&&
&采纳谋士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统一&&&&&&&&&&
奠定了基础。
2.“草船借箭、火烧连营”这些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出自赤壁之战中,这次战役发生在&&& 年,交战的双方是&&&&&&&&&&
和&&&&&&&&&&
联军。结果是曹操战败,奠定&&&&&&&&&&
了的基础。
3.&&&&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
,知识空间
思维发散点拨
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本课的重要内容。建议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分析作战双方胜负原因。①分析双方的有点和弱点,包括军事实力,采取的措施,用人的态度等。②分析其战略战术,这往往也是战役取胜的关键。想一想,还有其他原因吗?
2.历史歌诀:历史课内容丰富,为了便于记忆,老师在本单元编写了一些歌诀。希望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背诵。更希望你能再次基础上加以补充和修改,以帮助你学习历史知识。
三国纷争魏蜀吴,
东汉结束。第二年,刘备在&&&&&&
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4.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
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国的丝织业兴旺,&&& 行销三国。&&&&&&&&
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船队曾到达&&&&&&&&&&
,加强了内地和&&&&&&&&&&
区的联系。
一、选择题
1.东汉末年,河南、河北诸侯割据混战,其中占据河南一带的军阀是(& )&
A.袁绍 B.曹操C.刘备D.孙权
2.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指挥是(& )
A.鲁肃B.周瑜C.诸葛亮D.黄盖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A. 200年&&
B. 208年&&&&&
C. 220年&&&&&&
4.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评价的是(& )
A.刘备B.孙权C.曹操D.诸葛亮
5.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 )
①官渡之战& ②卫温到达夷洲& ③赤壁之战& ④孙权称王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6.东汉灭亡于(& )
A.220年&&&
B.208年&&& C.221年&&& D.222年
7.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
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
8.下列关于三国经济特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甘薯在魏国大面积种植&&&& B.魏国兴修许多水利工程
C.蜀国的丝织业兴旺&&&&& D.吴国的造船业发达
二、材料解析题
赤壁破曹成鼎足。
刘备成都建汉业,曹丕洛阳建魏都。孙权建业称大帝,三国最长是东吴。
八阵图之谜
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挡十万精兵。
八阵图遗址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西南,相传为诸葛亮推演兵法、操练士卒所用。据古籍记载:“八阵者,象八卦以定位,因井地而制形,兵之纪律也。武侯推演,尽得其妙。”另据《八阵图碑记》云:“诸葛武侯之八阵图,在蜀者二,一在夔州永安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笔谈中。”
&&&&&&&&&&&&
&&&&&&&&&&&&&&&&&&&&&&&&&&&&&&&&――《三国演义》
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古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1)三国时期,英雄倍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请你用图示表示出这三国的地理方位,并标明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3)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
(4)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
(5)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6)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宫,一在新都弥牟镇。”(弥牟镇原属新都县)该遗址今仅余土垒六座,当年之风貌已荡然无存。198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阵图”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西北者为乾地,乾为天阵。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布阵是左为青龙(阵),右为白虎(阵),前为朱雀鸟(阵),后为玄武蛇(阵),虚其
2005年3月 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第二条规定:世界上
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1)请运用本课的知识说明自古以来“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2)当前“台独分子”鼓吹台湾与大陆是“远亲近邻”的关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对台独分子的看法。
曹操、刘备、引、权都非常重视人才,曹操曾多次发出《求贤令》,强调“唯才是举”,周围聚拢了大批人才;刘备为请诸葛亮“三顾茅庐”,他手上还有一批能征善战的武将,如关羽、张飞、赵云等;孙权也非常注意招揽人才,周瑜、陆逊、鲁肃等都是他的得力将领大臣。其中鲁肃的任用,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但孙权依然信任和重用他。因此,有一位史学家总结说:“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
& 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你是怎样看待人才的重要性的?
中大将居之。八阵又布于总阵中,总阵为八八六十四阵,加上游兵24阵组成。总阵阴阳之各32
阵,阳有24阵,阴有24阵。游兵24阵,在60阵之后,凡行军、结阵、合战、设疑、补缺、后勤全在游兵。有赞歌颂扬“八阵图”威力无比:“阵间容阵、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奇正相生,循环无端;首尾相应、隐显莫测;料事如神,临机应变。”
上述部分内容经技术处理仅供预览,原文效果更好,欲看全文请下载!更多公众号:gh_78e795ad65ef中医,太极拳,传统文化最新文章相关作者文章搜狗:感谢您阅读赤壁之战与风险决策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由网友投递产生,如有侵权请联系 ,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删除。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赤壁之战的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