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定了高利贷死人1w还不了了谁帮我贷1w快钱啊

家里有人欠了高利贷,如何应对?家里有人欠了高利贷,如何应对?法律阳光屋百家号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一.事件由头某日,笔者在法律援助中心值班。来了一对中年老夫妻。中年阿姨开口说道:“我们的小孩子,已经离家出走2个月了。”笔者一边点头,一边在办公室电脑上做着笔录,“小孩子失踪案件”。阿姨又接着说道:“我们的小孩,是83年的。”笔者敲打着键盘,删除了“小孩子”字眼,改成“儿子”。笔者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直觉告诉他,这是一起儿子欠了高利贷,然后人间失踪的案件。----------分割线-----------二.对父母的分析会纵容自己的子女不好好上学、不好好工作,放任子女养成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的恶习的父母,通常在家庭教育上存在过度溺爱的倾向:比如A家庭的父母(50后-60后),得了一笔拆迁款,觉得家底殷实,自己的孩子这辈子都可以在安逸中度过了。于是A家庭的父母,就告诉孩子,不需要再去上学了,上学读书学知识,太辛苦了,没事,你在家呆着就行,老爸老妈照顾你。后来A家庭的儿子,读完初中就没有继续读书了。整天宅在家,吃吃喝喝,也不出去工作。爸妈想给他找个老婆,前后举办了五次婚礼,结婚也没有结成。儿子坐吃山空,爸妈年纪也逐渐大了,身体不行了。至于儿子将来要怎么办?谁知道。再比如B家庭的父母(也是50后-60后),儿子不工作,跟狐朋狗友混在一起,经常出去玩老虎机赌博;没钱了就回来问父母要钱。后来哪天父母不肯给钱了,B就偷偷拿走了家里的房产证(产证上有儿子B的份额),给放高利贷的看过,证明自己名下是有财产的,是一个优质的敲骨吸髓目标家庭。然后放高利贷的,当然就愿意写个借条,然后把钱借给他咯~另外,还有一个现象,会溺爱子女的父母,通常会极力护犊子。儿子不争气,家丑不可外扬,看看人家的孩子正常上大学、工作结婚,渐渐地就不愿意与身边亲属来往,不愿意去参加别人的婚丧喜事。如果哪天他们突然打电话过来,说出了什么事,有可能就是放高利贷的上门来讨债了。他们帮儿子还了高利贷,儿子又去借了高利贷;他们又帮儿子还了高利贷,儿子又去借了高利贷。根据护犊子、好面子的人物设定,他们打电话先身边亲属求救时,往往自己多年的积蓄,已经被放高利贷的压榨一空了,此时再也无力摆平,才不得不放下面子,找身边亲属求救。----------分割线---------------三.对高利贷从业人员的分析手头有闲钱,干些什么投资呢?----放高利贷吧~放高利贷是一个产业,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大家都追求让自己的钱包鼓鼓囊囊的,没钱的想变有钱,有钱的想变更有钱。放高利贷的要把人家一辈子省吃俭用存下来的积蓄,想方设法搞到自己口袋里,不榨个干净不算完。然而,放高利贷也是门技术活。第一,要保证你放出去的钱,能够收得回来。之前有某位做医药器材生意的老板,手头有点闲钱,就决定出去放贷给别人。借了7万,给外省市跑来上海打工的某打工仔。约定月息1%,借期6个月,利随本清。借款合同中约定:如有拖欠,打工仔要赔偿医药器材老板为催讨债务的律师费、交通费、误工费等合理损失。故事到这里,估计已经能猜到结局了。打工仔没有还钱,打工仔手机关机,人间蒸发了。老板请律师去法院告,花了一笔律师费和诉讼费。因为有银行转账记录、有借款合同,公告送达+缺席判决,拿到胜诉的判决书当然不是个问题。嗯嗯,以法院目前的执行力度,真要把钱实际讨回来,呵呵。好吧,那就给他上个失信被执行黑名单来压压惊吧。放贷有风险,借钱需谨慎。人家高利贷那是会玩,业余放贷人士玩不来瞎玩,自己的本金都搭进去没了。毕竟放贷是为了经济利益,为了挣钱,不是为了吃饭逛街看电影嘻嘻哈哈放个贷给别人娱乐。放高利贷当然追求高额利息,但是也要保护好自己的本金:要放贷给本地有房产、老实巴交好面子、一家老小都住在这的,而不放给外来打工、言而无信,孤身一人随时准备跑路的。第二,催讨要注意法律风险,不要触碰刑法的底线。剁掉人家两根手指?拿个麻袋套着头暴打一顿?绑架到一个小黑屋里?拿刀把欠债的一家捅死?——不不,人家是放高利贷的,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他们是理智冷静的,不会出于个人情感,把你搞残搞死,不然他要进去坐牢,一点都不划算。拿大喇叭喊,油漆刷墙写红字、贴大字报发传单、胶水堵锁眼、半夜敲坏玻璃窗、找些艾滋病人一路尾随你(不打你不骂你,走到哪跟到哪)。你若是报警,他们就跑。反正没搞出人命,警察也不会真的下大力气去把放高利贷的一锅端掉。警察走了,下次再来搞你全家。总之,高利贷从业人员经过系统培训,套路很深,对于法律底线的把握恰到好处。在法律极限范围内,使劲来敲诈勒索你们一家,尽可能牟取经济利益。---------------分割线-----------四.一些法律问题的分析1.父母是否有替子女还债的义务?——没有。但是出于爱面子+护犊子+老实巴交,通常父母都会打掉牙往肚里吞,拿出多年的积蓄供放贷者敲骨吸髓。2.本金在利息当中提前扣除,是否有效?《合同法》第二百条: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二十七条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比如:借条/借据上写了10万,实际只给了9万,1万当做第一期利息先收走了----应当按照实际出借的9万作为本金,并计算利息。3.仅凭一张有书面签名的借条/借据,能否主张偿还借款?借款合同仅能证明有借贷法律关系的合意达成,但是民间借贷是【实践合同】而不是【诺成合同】;必须要有款项的实际交付。可以向高利贷人员要求出示:实际收款人是坑爹儿子的银行转账记录,或者微信/支付宝转账记录。另:不要认可借条/借据上签名的真实性。就回答说不知道,有待笔迹鉴定来核实。4.现在利息的上限到底是多少?《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简言之,借给你10万;如果利息没超过24000,那么24000都要还(法定强制力之债)。如果利息在之间,那么已经还出去的(自然债务),不能讨回来了。如果利息超出了36000,那么超出36000的部分,可以主张对方返还。5.现在是否认可【复利】(利滚利)?《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二十八条借贷双方对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债权凭证,如果前期利率没有超过年利率24%,重新出具的债权凭证载明的金额可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24%,当事人主张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按前款计算,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届满后应当支付的本息之和,不能超过最初借款本金与以最初借款本金为基数,以年利率24%计算的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之和。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支付超过部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按照复利的计算公式算出的金额,依然在按单利计算出的24%以内的部分,予以认可。6.如果以【管理费】【手续费】【违约金】等等,另立名目来收取利息呢?《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三十条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同5,另立名目也不得超过24%,超过部分不予支持。7.高利贷催收人员可能触犯的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三)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的。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把这些法条拿给警察叔叔看,问问他们的理解;看看是否有哪点符合的。---------------分割线------------五.风险预防如果你身边也有类似的七大姑八大姨,家里有不争气的孩子,不好好工作,天天混在外面,将来发生高利贷事件的概率,还是有的。如何预防此类风险?——至于说教感化,劝勉人家重新做人就不在此讨论了。以下几点建议:1.不要在房产证上留下【坑爹儿子】的份额;如果儿子已经有了份额,通过赠与或买卖的方式,将房产证上的份额重新转让父母。2.不要在儿子本人姓名开户的银行卡上留下存款。3.把家里的房产证、父母的身份证+结婚证、银行卡/存折等保管好,藏在坑爹儿子不知道的地方,最好藏到信任的亲属家。4.在外地重新寻找一处合适的住宅,以父母的名义,购置一套小户型房产。此事要向坑爹儿子隐瞒。如果将来出事,直接把事发地的大房子卖了,拿钱走人,躲到外地去。六.纠纷化解儿子已经失踪了,一屁股债已经欠下了,高利贷已经找上门来了。如何化解纠纷?以下几点建议:1.及时去派出所报案,报人口失踪(提示:父母并没有权力主动要求公安通缉自己的儿子)。2.关好门窗,讨债的一来就报警。3.脸皮厚,散发的传单、邻居的议论、墙上刷的油漆一律置之不理。4.对于催收人员的各种催讨行为,记得拍照录音。5.如果对方要求你们出让一个房间,租给别人,以租金抵债,拒绝。6.要求对方停止无休止的骚扰,通过法律途径去法院起诉。7.如果对方真的去法院起诉了,就找律师应诉:通过证据的瑕疵,调解来降低偿还金额。如果儿子名下没有财产,可以选择完全不管,就说不知道儿子的踪迹+自己没有代替儿子还债的义务。让法院依职权缺席判决+公告送达即可,上个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也就那样。8.实在忍受不了,就卖了大房子;去外地买套小房子,把房屋差价作为积蓄,安度晚年。-----------------分割线------------初步的建议包含在这篇文章中了,免费供大家参考。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法律阳光屋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化解百姓生活烦恼,专注优质法律咨询。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高利贷闯关故事
摘要: (一)打扮身家防“挤兑”
那是去年的春节假期,在澳门某知名赌场长长的扶手电梯上,下楼的孙姐和上楼的某“圈内人”朋友正巧遇上。孙姐眉开眼笑、大呼小叫,麻利地从手提包里翻出一沓钱,下了电梯又转向蹬蹬蹬爬上 ...
(一)打扮身家防“挤兑”
&那是去年的春节假期,在澳门某知名赌场长长的扶手电梯上,下楼的孙姐和上楼的某“圈内人”朋友正巧遇上。孙姐眉开眼笑、大呼小叫,麻利地从手提包里翻出一沓钱,下了电梯又转向蹬蹬蹬爬上对方的电梯追了上去,客套了几句后就要对方收下红包,说那是新年“利市钱”,可以开运。&我听见孙姐用特别高的调子在那儿说话:“过年就是时来运转,你说我运气怎么那么好,财神爷赌桌上送钱不算,还能在这里遇上你。” 随后的几句对话里,孙姐一连跟对方说了好几遍自己财运好。&这一幕看得我哭笑不得。那时的孙姐,在东部和华南沿海城市都有业务,明里干着担保公司,暗里干着放钱赚息的生意,其中一部分业务的利益远超同期银行利率4倍,因此也就是个高利贷。&从2014年年中开始,孙姐其实一直在煎熬,导火索是她放出去的钱坏了好几笔。熟悉这个行业的朋友不难理解那一年江浙沪闽粤一带中小企业的景况以及担保公司在银行融资端的断流。这就像是三角债的逻辑,别人欠孙姐公司的钱黄掉了,孙姐自己的融资端也是负债累累,无法还清。所以就怕债主逼债或起诉她。&虽然不知孙姐具体负债数目,但她的手头早已不宽裕,澳门之行她也并没有像自己说的那样豪赌豪赢。我问她为什么要主动散财,不会是迷信思想作祟吧?别过朋友收敛了笑容的孙姐说:“和找你们媒体一样,我那是打个广告做个宣传,刚刚那笔就当广告费。”&原来,这已是孙姐第二次使用“上澳门”的公关伎俩了。自从资金链告急,“江湖”上就有对她的不利传言和各路打探。孙姐自有她的一番防“挤兑”高招。&所谓防“挤兑”,就是说,但凡有某几个金主确凿咬定孙姐是没能力还钱而去法院起诉她,那情况就很可能会急速演化成所有的民间债权人都闹去法院排队起诉,所有给她公司贷款的银行都来收贷。道理很简单,谁都会怕措施下晚了,最后一点资产都被其他债权人先下手为强给捞走。&所以对孙姐而言,这是一面她万万要撑住不能倒的“危墙”。&在回答我的问题前,孙姐指了指自己锁扣锃亮、荔枝纹清晰的皮包,Vertu手机和陀飞轮精确摆转的腕表交相辉映。做资金的,除了他们自个儿脑袋里印着一张资产负债表,没有外人能真正看得清他们的身家。就像孙姐,哪怕是借,都要继续开好车、在高档酒店或私人会所请客,只有这样,才能让金主们以为她的身家还在。&这是一个充满张力的过程。彼时虽然没人起诉孙姐,但是他们都在互相盯着,打听着孙姐的情况。怕就怕第一个债主踏出第一步,后面的全部会跟上。&孙姐的描述让我想到一个被吹涨的气球,一根细针可以刺爆全局。&其实,做记者的这些年来,这种债主们集体虎视眈眈却又集体按兵不动的局面,我已屡见不鲜。有时得知某债务主体已经周转不灵,刚想调查报道,就会被银行分管人士而非欠债的企业循循善诱或劝说教导我“顾全大局”。&我曾被人这样劝说:“你不曝光,我们都有‘时间换空间’的机会,你一曝光,银行肯定一哄而上一起动手,铁定坏账。”&就是在这种类似的张力之下,孙姐几个月前已经来过一次澳门。那次她的目的一样不是豪赌,而是在微信朋友圈里PO了不少显示自己逢赌必赢和“败家娘们”购物形象的照片,并且带了豪礼回家送圈内朋友,为的就是裱糊自己的身家,迷惑那些虎视眈眈的债主们。&孙姐曾这样气定神闲跟一讨债上门的朋友说:“我都不急你急什么,我是欠你两千万,但老张欠我四千万,下月初就还了。”&而刚刚我们说到的电梯偶遇的朋友,是孙姐资金圈里的一个“碎嘴”。这对孙姐来说,是个“投放广告”的好标的。&(二)资金“过山车” &那么,出身银行系的孙姐,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这般田地的。这也是我跟踪采访了多年的一则真实的故事。&1 &孙姐,在东部沿海城市明里干着担保公司,暗里干着放钱赚息的生意。上期我们已经交代了,2014年,行业遇冷,孙姐一个急转冲向谷底;但大家或许料想不到的是,仅仅两年前的2012年,孙姐的资金“过山车”还扶摇直上:天天为钱太多不知道怎么投放而烦恼。&记得2012年末,我自个儿考虑买房,当时房价很温和,只需要花费近300万流动资金。但谁知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孙姐时,她几乎笑掉大牙。“有钱人和一般人的思维真是不一样的。”这是“有钱人”孙姐的一句口头禅。&在孙姐那里,钱是用来生钱的。我们都知道2012年的市场资金面是从紧的,而市面上资金紧,房价一般都涨不动,但资金本身拿来放息价格却很高。于是孙姐就开始撺掇我把钱交给她打理:300万,月息2%,每月15日6万块钱利息准时到账。&孙姐劝我说:“钱值钱的时候就让钱生钱,等钱不值钱的时候(意思就是资金面宽松了)再去买房。”&看,这就是孙姐的基本思维。乍一听挺有道理,但孙姐自己就跌在了自己的道理里。&2 &首先我们来说,孙姐能支付我2%的月息,她靠什么呢?&她的公司赚两种钱:&第一,公司有一块正儿八经的担保牌照,为一批贸易类企业的银行融资做担保,主要靠房产“二押”模式做风控(银行一般不接受余值抵押),明面上赚取3%~5%的担保费;&第二,孙姐的公司也自己放息,其中不少借贷远超同期银行利率4倍,也就是高利贷。&这放息业务倒也不是瞎做的,和她的主营业务息息相关:主要是给企业客户的银行续贷做“过桥”。由于精准掌握着贷款银行(不少本就是担保公司的合作银行)是否对续贷进行批复的信息,因此这项业务风险小、收益大。&甚至,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凭着和支行们的良好关系,孙姐还可左右贷款放下来的时间,让银行人士帮忙拖延,以便她能赚到更多天的利息。&刚刚给大家说了“资产端”,下面来说孙姐的“资金端”,她的钱从哪里来?&有三条路径。&第一,靠保证金“抽头”,这种做法几乎是担保行业中公开的秘密。对一些获贷困难或是抵押物不足的企业客户,孙姐会要求对方将融资的20%~30%留下作为所谓的“保证金”,其实是雁过拔毛获得了一笔免费资金。&第二,靠民间融资,就跟孙姐撺掇我的一样,月息2分。大家算算,孙姐的资金成本是月2分,放出的资金利息差不多月3分。当然,由于这种负债成本较高,所以孙姐并不欢迎长期资金。&第三,孙姐自己手头还掌握着若干贸易类壳公司,专门用来和担保客户们形成联互保模式在银行贷款。&3 &介绍完孙姐的“盈利模式”,回过头来说说她当时的流动性情况。让我把钱投给她,在2012年末说出这句话,孙姐可是一番美意。孙姐说:“你可别以为我缺资金,现在银行都追着我放贷,我们公司已经很少从民间融资了。”看看,要我投钱,还是给我开后门的了。当时的孙姐,并不缺获取低成本资金机会。民间资金顶多是临时调调头寸用。&在孙姐办公室,我的确遇到过银行人士,拜访孙姐就为求她帮忙贷点款出去,因为行里信贷额度多出来,贷款放不出没业绩。&所谓“放不出”,实则“不敢放”。在孙姐所在城市,自2012年便出现了钢贸风险,此后蔓延到木材、水产等贸易企业,一众银行开始发风险提示,忙不迭收贷,对新增贷款暗中实施多个行业禁入政策。而这些,可都是银行从前消化大量信贷额度的地方。&现在回头想来,2012年是个值得玩味的年份。从接触到的银行基层业务情况来看,那时,旧有的放贷思路式微,曾经受宠的行业和一些诸如货押、连互保纯信用的贷款模式被证明高风险;然而,旧的破了新的却还没立,即便市场上一大批中小企业仍然缺钱,但银行们并没有创新出好的贷款模式来对接,除了一贯对抵押物的依赖,孙姐这样的民营担保公司增信,也算是一种上级行还能批得下来的模式。&银行还有额度、中小企业还有需求,只是大家都怕了。结构性失衡的局面下,路径依赖的支行长们需要孙姐。&一直到2013年,孙姐都是洋洋自得的。她的成功,也在于那些年她的职场进退跟着货币政策大势步步为营,每个选择都踩在时点上。&4 &孙姐其人,和很多民间资金客不同,她是“正规军”出身:名校科班毕业就进入了国有大银行,从小跟班一路干到支行副行长;随后踏着货币大投放和城商行跨省经营招兵买马的节奏,孙姐跳槽去了一家小银行,在新东家明显灵活于大行的绩效薪酬和靠创利提“费用”的管理体系下,孙姐带在身上的存贷款关系户便是“摇钱树”。&城商行跨省经营,头几年的规模比拼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这事尤为重要;而跨省而来的它们,实际却缺乏和本地企业合作了解的根基。双重压力之下,诸如“三材”贸易类企业这样的融资额度大、利息上浮多、还肯配合银行“以贷转存”等的能快速提升业绩的业务,便成了法宝。孙姐做法也不出其外。&不过,她终究看得清,一旦货币政策收紧,玩着“十锅九盖”的企业必将原形毕露,资金链告急,而这个时候,还留在银行就要为自己的烂摊子收场,恰恰是民间金融机构能靠银企的危难发财。&更何况,干过两家银行、带出了一批手下的孙姐,有的是行业人脉关系。她的前下属也有升职和跳槽,渐渐的,她在当地多家银行都有一两间“合作支行”,和支行长关系相当铁。而这些,都反过来成了她经营担保公司的渠道资源。&于是,在短暂的离行审查以后,孙姐自2012年进入民间金融行业,一路如鱼得水。&5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或许是一路顺风顺水让孙姐的金融嗅觉不再灵敏。&孙姐第一失算在,她料想不到在2012年还是银行们认可甚至依赖的民营担保模式,一年多以后也上了内部风险预警名单;或许是和几名支行长的关系太铁让孙姐掉以轻心,她未料到从总行一路布置下来的信贷政策转变会让她的计划不受控。&孙姐第二失算在,2013年手头资金一多头脑发热,她开始了短贷长投的不归路。这是大忌!比违约风险更狰狞致命的往往是流动性风险。&2013年,孙姐接连投出三个项目,有收烂尾楼,也有买公司股权等上市。我曾问过她,资产端都是两三年里变不了现的项目,和负债端期限错配得太厉害怎么办。然而那时太多开放着的融资渠道让孙姐根本不愁资金——她天天愁的是到哪去找好项目能覆盖负债成本还能赚大钱。&很少有人会在不下雨的时候带雨伞,就像孙姐很难在资金过多的时候想到银行会收水。&终于,从2013年底开始,在孙姐所在的城市,一大批担保公司代偿率直线上升,民营担保公司模式逐渐上了孙姐合作银行的内部黑名单。孙姐开始疲于与各家还对她留有授信的分管部门业务人士吃饭应酬,以求得到银行继续支持,但这一切都收效甚微。&有的银行也算是“老关系”了,授信额度还给孙姐保留着,但这就是个“空架子”,单笔业务也要上贷审会,贷审会已一般不再通过民营担保模式。&6 &最后,两件事情加速了孙姐“滑铁卢”时刻的到来。&第一,孙姐始料未及的是,她以为自己公司投了优质资产,能够加强银行对她的信心,但某家给了孙姐大额授信的合作银行的反馈却是加速收贷,因为孙姐挪用了信贷资金,这反而让银行慌。&第二,祸不单行的孙姐再遭违约风险。&这之后的孙姐,就是我们上期聊到的那个“打扮身家防挤兑”的她了。而打扮身家终究只是权宜之计,不解决实际问题。后来的孙姐怎样了呢?我们下期接着聊。&(三)逃跑计划
在孙姐看来,她面前有三条路: &第一条路,是她放出去收不回的资金能被回拢。哪怕是先回拢个两三笔,也能帮她再拖上好一阵子。但近两年的情况,我不说各位也心知肚明,能跑孙姐那里扛那么高利息借款的那种大宗贸易企业,欠的钱那都是垃圾债里的垃圾了,这些企业到现在还在面临生死存亡问题,而不是销售几时回暖。&第二条路,是孙姐自己靠我们在之前两期里提到过的“打扮身家”等招数,来迷惑她的资金端,可以去开拓更多的融资渠道。但我们前两期里同样也说了,孙姐摆在台面上的那张“名片”的身份,所从事的是民营担保行业,到今天,这个行业已经基本被淘汰了,加上这两年民间资金运作盘子不断爆掉,也让不少金主都长了记性。谁还愿意湿手沾面粉,把钱往一个被潮流抛弃的方向里投?&在上述两条“保守治疗”的道路都走不顺的时候,一筹莫展的孙姐却被一个号称“移民中介”的家伙盯上了。说真的,孙姐本来还在到处想拖延下去的办法,这种银行系正规军出身、而不是民间金融草莽英雄摸爬滚打大的,对于债务解决方案的想象永远逃不了“时间换空间”的科班套路。何况她还是有家庭的人,自己是想不到“跑路”那么绝对的对策。但遇到了财务问题的她,却恰恰成为了黑中介理想的兜售目标。&当别人把她想不到的、后路上的操作方案一一设计好了摆在面前的时候,孙姐还是动心了。&当孙姐有次找我合计、并让我帮她调查调查那黑中介提供的方案的可行性的时候,我已然看到了这个故事里伸出的另一条支脉:移民黑中介的神秘利益链。&孙姐转述了黑中介兜售给她的两项服务。一项反正在我听来是极不靠谱的,另一项,说真的当时听起来还真被蒙住了。我也转述给您听,那时我所遇到的奇葩见闻。&第一项服务是:只需要花5000美金,就可以买一本非洲某国(三个字的国家名字,你猜猜?)的护照——你没听错,是有她本人名字、有她本人照片的她本人的护照!&我当时也认为这护照一说太扯,槽点无数,最大的一条就是中国公民是不允许双重国籍的,怎么可能直接多一本非洲某国护照呢?但据孙姐说,这个国家的护照还真能买,非但不需要提供放弃中国国籍的证明,甚至都不需要本人去一趟非洲。&孙姐信誓旦旦地说这护照是“真”的,可以用来入境非洲该国,问题不是卡在那个非洲国家上,是卡在中国这边:护照上只有非洲该国的出境章,但没有中国的入境章。那个移民黑中介也不管这个。所以孙姐即便花了钱搞到护照,还得自己想办法托关系去搞一个入境章,否则靠这张护照,那头或许可以入境,这头却肯定无法出境。&当时孙姐想搞这么一张护照,也并不是想马上跑路,她主要还是因为怕。毕竟欠了太多债,她知道拖到最后或许逃不了崩盘的命运。&说怕呢,其实怕的不是欠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那些贷款,银行起诉路漫漫,银行的资产保全永远跟不上民间的资产恶意转让逃废,到最后也无非就是征信黑掉、被边控掉,再后面就是债务打折还,然后不了了之。&而且,出身银行系的孙姐,很会反过来钻银行的空子。她知道,只要别傻到去欠信用卡的钱(否则判起来很快的),那种用公司主体欠的债,尤其是还有抵押或担保的,有得好拖了,拖不过去了,她可以每个月还个小几千几万,显示一下有所谓的“还款意愿”,在借款人有“还款意愿”的情况下,那一般是判不了刑坐不了牢了,甚至银行连起诉都要在法院那里排队;有时候对于没有房产抵押的借贷,银行都不起诉了,坏账资产直接打包卖掉了。&所以孙姐真正怕的,要那么一张备着以防万一的,说到底,是民间债主们。&她有次喝高了,我开车去接的她,她那天情绪不好,说了几个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的民间高利贷逼债的故事:比如派HIV携带者跟踪债务人和家属,形成心里威胁;比如把债务人带走拿个大光灯照着日夜派人轮班守着,给债务人吃饭但坚决不给债务人睡觉,这样时间一久债务人就会精神崩溃,招出仅剩的资产都被转移藏匿到哪里了;比如还有某河北的高利贷,当着债务人的面,把他80岁老父亲的小指砸断,全家都不敢报警。&孙姐那天说这些话,起因是想讲她自己去讨别人债的时候还是不够坏,但讲着讲着,我听出来,她其实是在怕她自己的债主会足够坏;再者,她即便做好了自己山穷水尽的打算,但她还有个儿子,她已经在考虑,如果情况恶化,就和丈夫协议离婚,以此做好债务隔离,能留点财产给儿子未来读书用,好歹她还有多块名表和不少细软,她不想被高利贷逼到最后连这些都招出去。&扯远了说回来。最后孙姐到底有没有真买下那张护照我也没好意思多追问了,但貌似有,不过至今都没用过,到今天孙姐人都还在上海。所以这护照真假至今也不得而知。&不过当时,比那护照项下的逃跑计划看似更靠谱可行的,是那黑中介兜售她,花40万搞定一个美国L1签证(这40万是一年多前的报价哦,现在应该涨价了呵呵),这下“跑路”可以跑全家。&当然当时另一个方案是做美国的EB5签证来走人,但因为这个方案移民,投资大不说,关键是耗时太久,比较适合那种中产家庭为孩子出国读书做的长线计划,孙姐这种有“特种需求”的人是等不及的,等到EB5出来了,她都因为债务被禁止出境了。&黑中介可真会兜售,人家还给孙姐还设计了一个基于L1签证跑全家的黑方案:一家在中国成立2年以上的公司,有个小几百万人民币的注册资本,有个大几百万年营业额,证明有需要有能力在美国开分支机构,并且在当地租房办公雇佣劳动力解决就业,就可以在美国拥有分公司。在美国的分公司注册资金有至少5万美元的要求,注册资金是由申请人掌控的。&这些步骤您乍一听觉得繁琐,但关键是,这些都是可以办到的,而且不少移民公司都已有协助办理的成熟经验了。至于这国内做个公司,营业额走走账啥的,我想咱们都可以会心一笑的吧,其实并不难,是吧?&移民怎么移?黑中介又设计了:只要让境内公司往境外分公司“派驻”高管,无论是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市场总监,都可以相应获得“跨国公司高管”L1签证。虽然签证期限一般是首次申请获批一年,但只要“劳动关系”在,日后可以延期为两年或三年、最长可达七年。
在孙姐看来,这种跑出国的办法好处在于: &第一,她可以把手上最后捏着的流动资金通过给赴美以后的自己发工资的形式,顺利搞到海外去;&第二,这种签证允许带家属出国,老公能合法工作、小孩能上公立学校;&第三,一定期限后,她还有申请绿卡的可能性,就算申请不到吧,好歹她人也先出去躲躲风头了。&对曾经玩资金长袖善舞的孙姐来说,借个壳搞一个成立2年的贸易公司去美国开个分支做做平进平出的所谓贸易并不难,或者直接将其控制的公司投资美国分公司也可行。但是,比这些都好办的是,黑中介那里竟然还有一条灰色产业链(不得不说这些见不得光的交易行业,那服务水平实在是贴了心了)——&黑中介可以直接牵线“已经搭好两头桥梁的公司”,愿意全套收费40万“渡”一个人。孙姐只需要把国内的劳动关系转入该公司,然后补交社保和税收,一段时间之后便可“成行”。&而孙姐要做的,是慢慢把手头的资产,在债主封上门来之前,想尽办法悄悄变现,再把可腾挪的资金都暗地转去该公司。这些“预存”的钱,将是孙姐作为高管被派驻美国后的“工资”。&关于孙姐曾假想过的“L1签证跑全家”。一年后,我因为自己的移民诉求去了一趟美国做实地考察,在和美国的机构聊天时,我想起了孙姐曾有过的打算,于是就向她们核实L1签证真这么管用吗?&对方的答复是否定的。美国的机构告诉我,L1本身是一个给跨国公司在美分公司的高管的,是一个正常、合法的渠道,但的确在中国被一些移民公司做成了“假产品”,还骗申请人这样可以拿到绿卡。但实际操作中,L1第一次签出来是一年的,一年到了还想留在美国要延期,再延一次是三年,三年过去还要延期。这之后才是绿卡的事儿。&有的人拿着作为“假产品”的L1,是会拿到第一年签证。但之后延期就可能遇到麻烦,申请绿卡更是麻烦重重。人家美国的移民局和工商局也不是吃干饭的,所谓“高管”来了美国,做的是不是空壳公司,公司有没有雇佣当地人,有没有真的运营,这个“高管”挂靠在这个公司是不是真的“高管”还是只是名头,别人都会查的。如果只是摆摆样子的,那最后的结果也是别人跟你拜拜。&孙姐现在人还在上海:她既没有出境或去某个穷乡僻壤避风头,也没有因骗取贷款罪之类的被抓起来,甚至,过去一年多以来,她的情况还在逐渐转危为安。她是怎么做到的?&各位还记得在上期,我们提到过孙姐面前的三条路吗?&1,收回别人欠她的钱,哪怕两三笔,也够她周转一阵;&2,支撑住自己的资金端;&3,跑路。&用一般的思路来看,第一和第二条路,在民营担保整体被淘汰、部分大宗贸易企业至今经营半死不活的景况下,的确是死路。但是,出身银行系、又浸淫民间江湖多年的孙姐,毕竟还是有她的一些“独门办法”。&对于第一条路:孙姐可没有像一般债主那样,要么傻等债务人有钱了再还款,要么硬上盯关跟人家。&孙姐采用了三招主动出击的巧妙办法。我可从没在其它地方报道过,只在我的语音专栏里,独家分享给您,至今让我叹服又无语的“孙姐大法”。&(四)孙姐大法 &“孙姐大法”第一式,大家还记得第一集里讲的孙姐打扮身家防挤兑的办法吗?因为她自己用得有效,所以就给欠她钱的那几个主儿都用上了。图个啥呢?孙姐的算盘是给债务“找个接盘的”。她不但帮忙掺和打扮她客户的身家,甚至替客户垫付了再借高利贷所需的费用(高利贷行规为先行支付利息),然后还给她的老高同行们吹风,说这债务人还是可以的,有还款来源的,还把欠她的钱都还上了之类,以此协助这名客户成功从另一资金方处套来资金,这才能偿清他们在她自己平台的借款。&“黑吃黑”也就罢了,孙姐还“白加黑”。&“孙姐大法”第二式,就是去帮欠钱的搞银行资金去了。当然,孙姐会在烂帐企业里选一些相对品相还过得去的。你一定会问,银行傻啊,这种企业还会贷款?哎,要知道,孙姐除了会“包装”客户外,出身银行系的她,还有一个搞定银行的秘籍:她吃准了一些银行奇缺存款。所以,孙姐找来了神秘的“资金掮客”。&做法是,比如有贷款企业去向银行贷款500万。孙姐安排的资金客,会直接先向某银行支行存入500万,换取银行对企业的等额授信。因为有了这额外的一道“好处”,有些贷审力度不够的支行就会被忽悠。&穿插个背景:大家是否知道,其实近一两年,因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高企搞得银行都不敢贷款的原因,银行的贷款额度其实是多出来的,尤其是小企业贷款这块,银行还要完成“两个不低于”的整治任务呢,所以反正要往外贷啊,其实贷给谁,都要担风险的;但存款那头呢,被互联网金融一搅局,银行的存款是越来越难搞了,尤其是低成本负债。孙姐啊,就是吃准了银行的弱点。&至于资金掮客为啥要帮存呢,很简单,一来,他没什么风险啊;二来,他还能拿个月0.7分到1分的利息。他吃吃利差、稳赚不赔、见钱眼开呗,也算比好生意。&“孙姐大法”第三式,恰恰是这无心插柳的第三式,到最后是孙姐力挽狂澜的法宝。孙姐当时思路很简单,对于那种一式两式都套不上的,但好歹在江浙小城市还藏个一套半套房子的,或者是上海这里还能上个二押的,她都跑去跟人家化干戈为玉帛,做还款协议去了。简单地说,就是对方好歹还那么一点,甚至也一点也不用还了,就把在什么如皋啊这种地方的两套小别墅拿来抵债吧,即便欠的其实还比抵的多,但孙姐也同意一笔勾销了。&更关键的是,有的债主其实欠的是担保公司、而不是孙姐个人的。但担保公司经营到这幅田地,从财务总监到前台拿快递的,都已经鸟兽散人去楼空了,各种账目也乱了,孙姐作为原老总加股东之一,到最后还在处理烂帐,也算有话语权,关键是还没什么人能看住她暗地的小动作。&(前方高能了)结果是,孙姐,让人家打个1、2折,就算还了担保公司的债务了。&担保公司其他股东也不知内情,以为能讨回点钱已经聊胜于无。而事实却是,欠债企业为了逃那8、9成的废债,会同意把某房产过户到孙姐指定人的名下。大家看明白了没:是孙姐指定的某个人头。&好了,如果这一高能部分,各位听了还觉不够刺激,那我们继续。下面来讲,孙姐自己欠债的部分。(但这部分请允许我点到为止哈,我怕说多了银行亲们以后都封杀我不让我探秘了)。在孙姐手上还剩最后一笔大资金的时候,她没有脑子发热全部用来偿还掉各路债务,以尽量减少债务总量。她知道,无论怎样,她都还不上全部了,所以她做的,恰恰是分配。&第一,她先还了一定会坏事的那些欠债。比如民间债主里最会动粗的,比如银行的信用卡欠债。这一点,这些年我接触过不少背了一屁股债的民企小老板,都是做反的。他们会以为公司在银行的欠款要赶紧还,以期望银行还能续贷来拖下去,结果总有银行收了贷款变脸续贷不放了。这批人,甚至不惜通过灰色渠道办一大堆信用卡来循环套钱,拿信用卡的欠债去还自己的对公贷款。他们后来结局都不大好,因为,信用卡坏账,抓得省事判得快。比起公司欠债遥遥无期的起诉、协议、银行资产包转让等等钝刀无力的流程,那是刀刃锋利得多。&第二,在还了刀刃最锋利的一批欠款后,余下的钱,孙姐开始藏。藏起来干嘛呢?一点一点还,每个月还个一两万,电话打得她脑袋疼了,就还个5万10万,然后再拖两个月再还一点。&对外,她从来不招供,这些钱其实都是她藏在别人名头下的她自己的钱,也不会留下明显的转账记录被人挖到。她都会装成,自己还在某公司打一份工,每月有好多入账,或者每月欠自己钱的人都会还不少给她,以此给她的债主画饼。&这样一来,那些好说话的民间债主,看看孙姐还算有诚意,与其杀鸡去卵还不如养着这鸡每个月下下蛋算了。银行债主呢,孙姐这招在那里形成的是“还款意愿”。本来就在银行干过的孙姐,很清楚,一旦形成的还款意愿,自己被起诉被判决都难了,银行和法院都会对有还款意愿的企业贷款网开一面的。&当然,贯穿于整个故事之中的,是看似不重要却其实起了润滑剂作用的,孙姐本人的性格。这个有着一顿一斤半白酒酒量的江湖气、会定期组团公关对象去澳门赌钱(起点筹码都是她送的)、还会细心到寒暑假给对方的孩子的学校班主任备出境游行程的女子,办事总也有人给她留三分人情。&最后的结局,也许大家看标题就猜到了。所谓金融人都心照不宣的:时间换空间。让通胀,通胀掉债务;让资产价格的增速,远远超过债务利息。&两点: &一,孙姐的担保公司当时为了把资金投出去,短钱长配地去投过地产,这在前两年资产价格停止上升时是噩耗,甚至加速了银行的对担保公司的收贷;但近两年,已然翻盘啊。&当然,这些资产最后也成了银行贷款的抵押物,随后也进入了资产处置的流程。但孙姐有本事组织人在法院拍卖时围标,又把水给弄混了。所以,一拖一拖的,这资产价格突然迎来的大涨。&二,就是前面说到的,孙姐挖了她债务人的房产,转移到了她的实际控制之下。看看现在的房价之于孙姐最苦的2014年,不言自明,孙姐赌对了方向。
上一篇:下一篇: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理财已悄然走进千家
“最无力的感觉是什么?我在外面咬牙工作,父母在家里和单
自2017年以来,消费类信用贷款一直处于严管之下,但这次情
03-2003-2003-2003-2003-1903-1903-1903-1903-1903-19
949543612926032259641769015692152501509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利贷害死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