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高的理财产品是指什么有没有知道的呢?

您当前的位置:&>&&>& -> 正文
银行预期收益率怎么算
  在如今的生活当中,人们并不满足于把钱存放在银行里面吃定期存款的利息,这主要是因为银行定期存款获得的利息,并不能够让我们的金钱保值,很多人就把目光转向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那么各位小伙伴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知道银行预期收益率是怎么计算的吗?相信很多的朋友并不清楚,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问题。  1、银行理财产品的预计,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投资人的预期收益率等于理财本金乘以预计的收益率乘以理财期限,除以365,根据我们国家的统一要求,公布的收益率必须是预计的年化收益率,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各位投资人也需要特别留意三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购买起点,预计年化收益率,理财产品的期限。  2、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一家银行发售了108天的理财产品,认购的金额为5万块钱,预计的年化收益率为4.2%,如果一个投资人投入了10万块钱人民币,那么在理财产品到期之后,这一名投资者获取的收益就是,10万乘以4.2%×108÷365等于1242.74元人民币。  3、一般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大多数都在4%到5%之间,投资人在选择理财产品考虑预计收益的时候,也应当考虑到理财产品的风险性,收益越高,风险就会比较大一些。还有就是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在3%左右。
地级市财政支持
政府财政支持
管理人经验丰富
陕西榆林政信
大家都在看预期收益率是理财产品中最大的陷阱!有多少人被坑过?
我的图书馆
预期收益率是理财产品中最大的陷阱!有多少人被坑过?
导读:预期收益是最容易被客户混淆的词儿,读完本篇,是否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需要三思而后行。1说在前面你知道很多知名的经济学家最擅长干什么吗?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包装。将本来很简单、源自于生活的很多经验,用一些晦涩的名称重新包装,最后拿出来的东西就令你感到:看不懂哦!好专业哦!好有水平哦!其实,你已经被忽悠了。学会解读这些词汇,以自己的逻辑重新审视经济新闻和评论,把似是而非的东西过滤掉,这样你才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钱,规划自己的人生。理财师社群推出'理财角度的经济学名词科普'系列文章,希望每周一次,让你用十分钟,了解一个在近期新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经济学名词。这个词在理财中有什么意义?和我的业务有什么关系?客户怎么认识这个词的?我和客户有的聊吗?等等也希望读到文章的你,说一说你想了解什么词,什么事儿,在留言区等你。今天我们要解读的词汇是--'预期收益'。2预期收益都说了点啥这些年,可以说老百姓在理财产品里最大的误区就是'预期收益率'。大部分的产品,在宣传资料里都有一行,'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5%'之类的话。而当前的中国客户们,眼睛里就只盯着这一行字,货比三家的时候也只比较这个,其他的都看不到。于是,很多悲剧就这么发生了。其实,预期收益率是指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预测的某资产未来可实现的收益率。这个定义的关键,就在'预测'两字之上。在投资的世界中,没有100%的事情。而确定预期收益率是否靠谱,就要看做产品收益预测的那个人,他是按照什么标准来预测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率相对容易预测。因为这个收益率本身就是事先约定的,只不过实现的概率有高有低。而浮动收益类产品,预测的精度就难以把控了。3分析一下问题处在哪儿我们来看为什么说预期收益率这东西是坑。这是一款产品在不同经济状况下的预测。这款产品,在经济很好的情况下,可以给你15%的收益,平常的时候只有8%,不好的时候还会亏损,亏损幅度可能达15%。按照数学上的算法,这款产品的真正预期收益率只有4.8%!可是,在给你宣传的时候,它可能会写15%!这就是坑的由来。很多用于宣传的预期收益率,其实写的是最好情况下的结果,而非真实的结果。再看一种情况这是风险较大的一款产品,可能有跑路风险。跑路概率为20%,这种情况下将血本无归。但是,你在买这款产品的时候,很可能只看到了收益非常高,人家也只给你宣传预期收益率为20%,他不会告诉你自己有可能还不上钱的。更可怕的是,可能你先拿一小部分钱买了三次,都按期付给你利息了。这很正常啊,毕竟能还款的概率有80%呢。终于,你觉得这款产品安全了,第四次把家当都押上去了,20%的概率出现了。于是你血本无归了。这个时刻,你看着20%的预期收益率,有何感想?随着经济持续谷底运转,很多高收益产品不能兑付的概率,已经在逐步上升。刚才这张表格里,跑路的概率是20%,当这个概率再继续上升,你又有何感想?4可能面对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风险。只有充分考量了风险因素之后,这份收益才是适合你的。相对来说,大的金融机构出于信誉、监管和稳健经营的需求,发行的产品相对风险较低,如银行、保险公司等发行的产品。而部分小型金融机构,为了拉更多的客户,就经常选择以很高的预期收益率来诱惑那些没有风险意识的客户。当然,也不是说大机构发行的产品就一定好。即使在银行买的产品,也一定要认真阅读条款,看看自己的钱被用于什么地方。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的钱负责任。做好资产配置,不要迷信预期收益率,脑袋里时刻有风险意识,这样,你才不会在当前的理财市场中,吃到大亏。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理财收益率怎么算? 小心“年化”“预期”等陷阱 _ 东方财富网
理财收益率怎么算? 小心“年化”“预期”等陷阱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明明说是固定收益率6%,怎么变成最低收益率2.5%了?”近日,市民赵先生的一通投诉电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明明说是固定收益率6%,怎么变成最低收益率2.5%了?”近日,市民赵先生的一通投诉电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无论是办存款,买,还是时下最流行的买,大家最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高地提高自己的收益。在面对“保底收益率”、“固定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等让人傻傻分不清楚的金融词汇时,普通市民该如何理解?  收益往往不固定  赵先生的案例就很典型。  “我本来是想买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结果买成了万能险;这也倒罢了,交完钱后收到保险公司的回访电话才知道,这款万能险的收益并不是宣传时说的‘每年固定收益6%’,而是在2.5%—6%之间浮动。”赵先生很愤慨。  记者随后联系了该保险公司江苏分公司,好在赵先生的保险仍在犹豫期内,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随后助其办理了全额退保手续。  该保险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保险产品并不能算是理财产品,只能算是有理财功能的“保障产品”。他还指出,保险产品的收益往往是不固定的,“以万能险为例,其实际收益率为保险公司每年公布的结算,与预期年化收益率并不一样。”  固定收益类产品不一定“保本”  那么固定收益类产品就一定安全吗?前段时间,某发售的一款理财产品就深陷亏损传闻,记者的座机几乎因此被市民打爆。“为什么宣传时的26%年化收益变成了实际亏损15%?”“说好的半年回报13%,我一下子亏了30000多元!”很多市民纷纷表示不能理解。“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完全是两个概念,它反映的是一个‘大致情况’。既不一定保息,也不一定保本。”一位银行业内人士指出,银行确实有保本类的固定收益产品,但较低,目前一般在3%左右。“高收益率,必然伴随着高风险。”  据了解,常见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主要是银行的理财产品、以及P2P理财。该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并不是所有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都是保本保收益的,只是指在没有意外发生的情况下可获得预期收益。”  “年化收益率”≠实际收益率  如今,相对于大部分低风险和低收益的银行理财,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了号称“高收益”的P2P理财。那么问题来了:假设一款P2P理财产品总额10000元,年化收益率12%,赎回期为90天。90天后,你能取回多少钱?  “这还不简单,10000×12%×3=3600元。哇,P2P理财收益真的好高啊!”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位朋友这样计算。  “不少人一开始都是这么以为的。其实,年化收益率是把当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来计算的,是一种理论收益率。”前述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实际收益率=年化收益率×投资天数/365。”  也就是说,上述的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12%×90/365,仅为2.96%左右,实际收益为295.89元。
(责任编辑:DF150)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哪里能看到银行的理财产品最近几个月的整体到期和预期收益率? - 知乎212被浏览13290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