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硬盘做raid5怎么做raid整合

DIY服务器硬盘RAID选用
  随着硬盘技术的不断发展,DIY时可选的硬盘和RAID越来越多,如何选用合适的硬盘RAID,既能提高性能,又具有价格优势,是DIY爱好者关心的话题。笔者就建设世界网络过程中DIY硬盘RAID选用的经验共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常用硬盘类型简介
  目前常用硬盘分为IDE、SATA、SCSI几种,最大的区分的就是接口上的不同。服务器上一般采用后面两种:SATA和SCSI,也有DIY采用比较新的SAS硬盘。下面我们就SATA、SCSI、SAS等接口技术作简单介绍。
1、&SATA 接口  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串行ATA的缩写,目前能够见到的有SATA-I和SATA-II两种标准,对应的传输速度分别是150MB/s和300MB/s。SATA主要用于取代遇到瓶颈的PATA接口技术。从数据传输角度来看,SATA比PATA速度更快,抗干扰能力更强。
  SATA一般采用点对点的连接方式,即一头连接主板上的SATA接口,另一头直接连硬盘,没有其他设备可以共享这条数据线。 另外,SATA具备热插拨功能,可以更加方便的组建磁盘阵列。串口的数据线由于只采用了四针结构,因此较并口安装起来更加便捷,更有利于缩减机箱内的线缆,有利散热。
2、&SCSI 接口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一种专门为小型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存储单元接口模式,可以对计算机中的多个设备进行动态分工操作,对于系统同时要求的多个任务可以灵活机动的适当分配,动态完成。
  SCSI从最初的SCSI(8bit)发展到今天的Ultra 320 SCSI,速度从1.2MB/s到现在的320MB/s,有了质的飞跃,目前的主流SCSI硬盘都采用了Ultra 320 SCSI接口。SCSI硬盘也有专门支持热拔插技术的接口,与SCSI背板配合使用,可实现硬盘的热拔插。   3、&SAS 接口  SAS 是Serial Attached SCSI的缩写,即串行连接SCSI。SAS技术引入了SAS扩展器,使SAS系统可以连接更多的设备,其中每个扩展器允许连接多个端口,每个端口可以连接SAS设备。SAS也兼容了SATA,这使得SAS的背板可以兼容SAS和SATA两类硬盘, 对用户来说,使用不同类型的硬盘时不需要再重新投资。  和传统并行SCSI接口比较起来,SAS不仅在接口速度上得到显著提升(现在主流Ultra 320 SCSI速度为320MB/s,而SAS才刚起步速度就达到300MB/s,未来会达到600MB/s甚至更多),而且由于采用了串行线缆,不仅可以实现更长的连接距离,还能够提高抗干扰能力,并且这种细细的线缆还可以显著改善机箱内部的散热情况。
顶一下(0) 踩一下(0)
热门标签:pimg2005 的BLOG
用户名:pimg2005
文章数:61
评论数:14
访问量:111805
注册日期:
阅读量:5863
阅读量:12276
阅读量:418495
阅读量:1106524
51CTO推荐博文
&背景:系统更新,原服务器容量不足,原服务器硬盘配置如下:2块146G 10K SAS 硬盘组成的RAID 1,咨询供应商,原来的硬盘已停产,现只有直接上两块新的盘增加一个RAID 1 实现扩容,增加两块300GB 10K SAS硬盘。之前接触较多的是IBM X3650扩容,3550还是第一次。以下操作纪录一下:1、扩容前先把机器关机,建议电源线也断开,再安装新的硬盘。2、新的硬盘安装完毕,启动服务器,启动界面如下时按F2:3、按 F2 后在自检过程中,系统会提示 Ctrl + C 进入LSI Logic Config Utility v6.30.00.00 如图:4、 在SAS1064E上回车进入如下菜单:-- RAID Properties :创建、管理阵列-- SAS Topology:查看物理磁盘及RAID配置信息-- Advanced Adapter Properties:查看高级属性及其Restore Defaults(此操作不删除raid)5、选择RAID Properties,出现3个选项(注:如果已经配置了RAID,且没有新增硬盘的情况下会直接显示已经做好的RAID的信息,否则会出现以下3个选项):-- create IM Volume: 创建集成的RAID1,即2块盘镜像,以及1块热备盘-- Create IME Volume:创建集成的RAID1E,3到8块盘,包括1块热备盘-- Create IS Volume:创建集成Striping,即2到8块盘的条带化6、选择create IM Volume,出现如下create new array--SAS1064E的菜单: 光标移动到第一块盘,RAID DISK下方[NO],(配置raid前为No),按空格/减号,弹出一个菜单:--M保留数据,并迁移到新建的RAID1--D删除数据,创建一个全新的RAID1选择M,之后返回上级菜单,RAID DISK状态变为Yes7、接着光标移动到第二块盘,RAIDDISK下方[NO],按空格/减号,使其RAID DISK状态变为Yes8、按C,创建阵列9、选Save changes then exit thismenu。退出RAID1的配置,同步会自动在后台开始执行。10、此时再返回第4步界面 进入RAID Properties 菜单如下(此时已经没有新增的硬盘,不会再出现之前的操作菜单):可以看到现在已经有两个RAID了,这是显示其中的一个,也是服务器原有的,我们再按alt+n 查看另一个RAID的信息:状态显示正在同步%7,同步过程可能需花费的时间较长。同步完成后退出重启机器进入系统即可查看到新增加的空间。再补充一张进入msm的界面,可以清晰地看见已经有两个RAID 1,新增的为278GB: & &到此整个扩容操作基本已经完成,没有操作过不清楚,操作过就知道是如此简单,但服务器扩容都有一定的风险,建议扩容前一定要做好数据备份,以防万一。其他操作说明:1、配置过RAID之后,进入RAID Properties会多出一行选择:View Existing Array: &--View Existing Array: & 查看已有阵列 &--Create IM Volume: & &创建集成的RAID1,即2块盘镜像,以及1块热备盘 &--Create IME Volume:创建集成的RAID1E,3到8块盘,包括1块热备盘 &--Create IS Volume:创建集成Striping,即2到8块盘的条带化选择View Existing Array--〉Manage Array(这里可以看到同步进度)出现如下菜单: --Manage Hot Spare:配置热备盘 --Synchronize Array (Y:开始同步,N:放弃同步) --Activate Array :激活阵列
--Delete Array :删除阵列2、主菜单:Adpater Properties--SAS1064E描述 &--RAID Properties :创建、管理阵列 &--SAS Topology:查看物理磁盘及RAID配置信息 &--Advanced Adapter Properties:查看高级属性及其Restore Defaults(此操作不删除raid) & 注:上述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出自 “”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
了这篇文章
类别:┆阅读(0)┆评论(0)
20:03:23 20:28:54 20:38:40 20:44:385分钟内设计师响应
十年专注设计领域
费用最多可节约50%
服务器硬盘阵列素材编号 : 2814713(独家)(
拍摄设备未知
)图片像素 : &像素图片格式 :
JPG图片大小 : 5.31 MB质量保证100%退款保障贴心售后';
document.write(htmlstr);
相关素材相关作品您可能感兴趣已成功添加收藏已取消收藏当前素材编号2814713标题关联素材(最多3个)你当前还未关联任何素材素材标题不能为空红动创办于2005年,老品牌值得信赖
在线客服 :
客服热线 :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服务器硬盘型号怎么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