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回族 伙食补贴职工有补贴吗

扫描二维码关注宁夏发改委公众号
最新信息ZUIXINXINXI
自治区党委政府
自治区确定2016年企业职工冬季取暖费补贴标准
来源: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阅读次数:
近日,财政厅、人社厅印发《 关于发放2016年企业职工冬季取暖费补贴的通知》,确定自治区2016年冬季取暖费补贴标准。
一、发放对象
(一)日前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且已办理离退休、退职手续的人员(含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按宁党发
〔1984〕22号文件规定的六十年代精简退职领取生活费人 员)。
(二)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解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宁政发〔2010〕10号)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 老保险领取待遇的人员。
(三)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鼓励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 险的意见》(宁政发〔2014〕49号)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领取 待遇的人员。
二、发放标准
(一)已参保离休人员(含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和按 照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已完成移交地方管理的国有企业办中
小学退休教师,比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发放标准发放,低于3423元的按3423元标准执行。其中:离休人员(含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 的老工人)发放标准为基本离休费、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生活补贴; 退休(退职)人员发放标准为基本退休(退职)费、艰苦边远地区津
贴、生活补贴。
(二)已参保退休、退职人员(含六十年代精简退职领取生活费 人员),按照2015年度全区企业参保退休人员(不含宁政发〔2010〕10号文件领取待遇人员)月平均养老金2673元确定,2010年以来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增加的人均750元的取暖费补贴继续保留,共计3423元。
(三)根 据 宁政 发〔2010〕10号和 宁 政 发〔2014〕49号
加职工养老保险领取待遇的人员,按照2015年度宁政发〔2010〕10号
文件领 取 待遇 人员 月 平均 养老 金1385元 确定 ,2010年
以 来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增加的人均750元的取暖费补贴继续保 留 ,按参保退 休、退职人 员人均月养老金净增额262元增 加 ,共 计2397元。
三、发放时间
2016年度冬季取暖费补贴于10月份发放到位。
四、资金渠道
对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冬季取暖费补贴所需资金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参照执行,所需资金由原渠道支付。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沈阳的回族——沈阳回族的习俗
.cn   来源: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较广,是具有伊斯兰教宗教信仰的外来先民同中国土著民族长期融合的过程中,在“独特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的民族”。
沈阳的回族——沈阳回族的习俗
回族使用汉语汉文,但在宗教生活和民族内部还保留着一些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词汇。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的基本信条是:信仰安拉为宇宙独一无二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伊斯兰教规定教徒必须遵行“念、礼、斋、课、朝”五项功课,每年要举行圣纪、开斋、古尔邦三大节日和进行其他一些宗教活动。遇有生婚死丧也要举行宗教仪式,这些活动都要由阿訇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全面贯彻,沈阳回族广大穆斯林的宗教信仰活动得到恢复。沈阳历史上有名的南清真寺经多次修缮,面貌一新,建筑面积1662平方米,占地面积9323平方米,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占地面积都大。除南清真寺外,全市有清真寺23座,阿訇33 人。为了培养神职人员,还建有沈阳伊斯兰教经学院。人民政府还规定回族民族节日——开斋节,回族职工放假一天,举行庆祝活动。
回族的风俗习惯无不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沈阳的回族,在饮食、服饰、婚娶、丧葬等习惯上,也同全国回族j样,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习惯。如饮食上,禁食猪肉、血、自死亡物等,喜吃牛羊肉,清真菜谱也深受其他兄弟民族的欢迎。回族酷爱喝茶,切糕、五花糕很是有名。服饰上,还保持着头戴黑色或白色的小圆帽。丧葬上,习俗是土葬,不用棺木,通称“清水洗、白布包、入土为安”,并主张速葬等等。解放后,党和政府尊重回族的风俗习惯,在回族聚居的城、镇、乡、村都设有国营、集体、个体的清真饭店,回民食品供应网点和专供回民食用的清真牛羊肉专店和专柜。在回族较多的机关、学校工厂都设立了回民食堂。条件不具备的单位,根据国家规定发给回民伙食补贴。尊重回族丧葬的习 | 惯,沈阳设立了回族殡仪服务站,设置了土葬公墓。
超级管理员
相关新闻:
沈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沈阳网技术中心制作 本站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北三经街67号(110014)
广告咨询热线:96009-6 热线电话:(024)  QQ沈阳回族历史和今昔
沈阳市有回族6万多人,占全省回族总数的1/4。沈河区是市内回族主要聚居的地方,俗称"回回营"。全区回族人口17000多人。新城子区、苏家屯区和辽中、新民两县的街镇,亦皆有回族聚居。农村则多居住于新民县的大红旗、大民屯;辽中县的老达房和郊区的白塔堡、平罗堡、沙岭、老边、新台子、刘后地等地。
 沈阳回族的形成因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比内地较晚,约从元末明初开始,主要由全国各地陆续迁来沈阳定居。据考证早在元朝的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沈阳就有回族定居了。据保存在沈阳故宫博物馆中的"沈阳路都城隍庙碑"的碑阴“沈阳路城隍庙功德官员题名记",有这样的记载:"本庙营造东至回回五哥"一句,意即在城隍庙院东邻回回人名为五哥的人家,碑文中所说的"沈阳路"是指沈阳城早年的名称,元朝初,成宗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改"沈州"为"沈阳路"。元代沈阳路的都城隍庙址,即今之城内中街路北,内金生鞋店、广生堂胡同附近。碑文中的记载,说明了早在城隍庙建立之前,就有回族人家居住于此了。由此可见,沈阳的回族早在630多年前,就有了能够刻入石碑作为界籍,达到当时人们共认的回族居住点了.
  据沈阳脱氏家谱所记,现在沈阳脱姓的回族人家,是元朝脱脱丞相的后代。从14世纪初叶就东来至沈定居了。现在沈阳的铁氏家族是"明清官宦之家"的后代。据传,明初惠帝建文年间(公元1399年)先祖铁铉,邓县(今河南省邓县)人。明太祖朱元璋卒,燕王(朱元津四子,即后来的成祖)与建文帝朱允米(朱元津之孙)争夺帝位。铁铉当时为山东参政,效忠惠帝,坚守济南,屡败燕兵。及燕王即帝位,铁铉兵败被杀。其族人逃难于山海关外,隐居于锦西郎君洞,明末清初迁居沈阳,有6人为官。
 此后,多是山东、河北等地因灾害逃难或"手持龙照"被迁移出关往锦州、黑山、义县等地而来沈的;也有经海上进大连、营口转程来沈的。平民百姓居多。
旧社会,回族群众在政治上受压迫、受歧视;经济上受剥削,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贫困。过着手持两把刀,"一把卖牛肉,一把卖切糕"
的惨淡生涯,素有"穷回回"之称。据宣统二年&#年)统计,沈阳回族中,小商贩、杂业、雇佣劳动者的人口,共1704人,占回族职业人口的89%,工厂中的工人只有51人,占回族就业总数的2ĝ,知识界32人。
 解放初期,在沈阳2.6万多回族人民中,职工只占人口的
13%;而小商贩却占
74%。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政府专设了回族职业介绍所,介绍了数千名回族群众参加了产业工人队伍,使回族职业构成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们不但在政治上当家作主,获得了新生,而且,在其他方面也都有了很大改善。如政府设立了民族事务委员会,从全国人大,到省、市、县、区各级人大、政协都有回族代表参加,充分行使着管理国家大事的民主权利。
 党和政府对发展回族文化教育事业也十分重视。解放后在沈阳恢复了回族中、小学,于辽中县回族比较聚居的老达房乡,还办起了一所回族小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重新修建了有70多年历史的市内回族小学的校舍,调配了回族领导干部和教师。在回族聚居的街委建立了9所简易回族幼儿园或托儿所。
 为保证回族生活需要,政府拨款45万元,扩建和整修了回族商店的肉食、糕点加工场所和副食营业室,购置了肉食冷冻、糕点加工等设备,又特拨了回族习用的茶叶、牛皮鞋、白布、服饰等民族商品。此外,政府还拨款84万元,改建了已具有30多年历史的回族食品厂的厂房,由原先的平房改建为2170平方米的四层大楼,添置了蛋糕、面包等生产联动线以及糖果车间所需的压片机、切块机等多种设备。
  政府还在回族聚居的中心,兴办了回族农贸市场。这个市场的建立,不但方便了回族群众,还补充了国营市场的不足。市场中小饮食业的兴起,使失传多年的具有回族风味的王家饺子、林家包子、杨家大饼、金家馅饼以及饨肉、神面、肉火勺、馄饨、羊汤、片粉、烧麦等,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政府为解决回族青年的婚姻问题,办起了"回族婚姻介绍所",受到了全市回族群众的广泛赞扬。
 回族风俗习惯,在县区农村也受到了尊重。城镇都设有回族饭店、回族食品、牛羊肉供应点。农民家庭饲养牛羊受到鼓励,专业户有所增多。在回族较多的机关、学校、工厂大都设立了回族食堂。条件不具备的单位,根据国家规定,发给回族伙食补贴。对丧葬,成立了回族殡仪服务站,设置了回族公墓。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阳职工菜金补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