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土外的世界,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么样的呢

辐射系列的世界观中 中国废土会是怎么样的?
文章作者:windleavez 发布时间:日 19:11
【本文已经过作者windleavez授权 原文发布于知乎】War,war never changes。《辐射》系列一直描写的都是发生在美国本土上的故事,而游戏剧情里同样遭受核弹袭击的中国大地上,人们是怎样生存的?
2066 年,科学技术发展到了时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物质条件极大富足,精神文明空前繁荣,人人皆可选择心仪的工作。国内 76.4% 的年轻女性成为了旅行、时尚、美食专栏作家,83.9% 的年轻男性成为了电子竞技选手。
支撑这一切的,是交通大学、交通银行、联通、圆通、高通、运通、电通、通用、富士通、百视通、摩根大通、普利司通、阿尔斯通组成的超大型国有企业:路路通便利研究所科技,简称通便所科技。为了与美国避难所科技正面竞争,通便所科技还推出了与对手呼应的卡通形象叽叽小子。
在通便所科技的推动下,大型快递集散中心遍布全国,无人时亦可收件的自动快递收件箱更成为了各家各户的家装标配。民众乐观地以为,这就是国富民强的黄金时代。
可 2077 年那场与美国之间的大战,彻底终结了人们的和平幻梦。不知是哪一方发射了第一枚核弹,两个大国之间的报复性核打击瞬间摧毁了脆弱的人类文明。战争,战争从未改变。
这些故事,都是通便所里的老人告诉我的。美国人不知道的是,通便所科技设有 122 座大型地下快递集散中心,专为保护国人的火种而建,我所在的 13 号通便所正是其中之一。
通便所的最后一任监督在临终前告诉我,13 号通便所的大门会在剩下最后一位居民时开启,那个人必须前往地面,不是为了寻找净水芯片,不是为了寻找伊甸园创造器,不是为了寻父觅子,不是为了重拾集散中心的快递业荣光,而是为了解开通便所监督世代口口相传的密文——“我们生活在谎言中”。我就是那个注定走出 13 号通便所的人,代号:解谜者。
当天,我拿起监督留下的便携式叽叽小子,孤身踏上了旅程。通便所大门开启的那一刻,我看到西边出现了阳光,这辈子第一次见到了外面的世界。
我们把美国人炸回了蛮荒时代。糟糕的是,我们也一样。偌大的疆域尽成废土,变种生物和尸鬼在地面上肆虐横行。躲入自动快递收件箱的人们幸免于难,他们的后代逐渐汇成聚落,传颂着战前的故事。人类文明如同一粒种子,只要有一线生机,就会生根发芽,寻找复兴的契机。
在通便所附近,我在几只巨大变异蝎子、蚂蚁和蟑螂的嘴下救出了狗肉——我日后最好的朋友,一条京巴,从此一人一狗结伴前行,倒也不觉得寂寞。
我们来到的第一座城镇叫长春镇,那里聚集着废土上最杰出的宗教、哲学和历史学者。当地人信奉的神祗叫“春哥”。考古研究表明“春哥崇拜”在战前就普遍存在,多处遗迹均发现有教派祷词“信春哥,得永生”的文字记载。相较于其他宗教散佚的文献,长春教历史资料最多、研究体系最全,信徒范围最广,教派典籍最富于音律上的美感。
镇上学者普遍相信春申君、 长春真人、贾府四春是春哥在不同时期的化名,我在镇口还遇上两位学人,他们考据出关羽夜读《春秋》中的《春》指的就是长春教的经文,但两人就《秋》指的是郑少秋还是黄秋生争执不休,我喝下一口葡萄味的曼他特(敏达),说服他们郑少秋就是黄秋生。
解决了长春镇上的学派纷争后,我有幸接触到教派的圣物——一卷战前的录音带,里头记载着昔日的神谕,但其中有一部分被人抹除录上这句话:“我们生活在谎言中”。教派首领告诉我,这句谜语从战前开始就是我们国土上最大的秘密,没人知道其真正含义,线索只有寥寥两个字:向北。
在这片野蛮的土地上,战前货币并不通行,老干妈瓶盖是实打实的硬通货,也被废土的居民称为陶大头。一瓶未曾开封的核子老干妈,堪称是嘉肴珍膳中的至宝。
武器当中,废土居民最爱刀剑,开启电磁力场后可以轻易刺穿美军入侵时留下的动力装甲,因此原本就数量稀少又难以维护的枪械越发少人问津,而一柄保存完好的邓家刀却能卖出天价。废土电台这几个月都在播出评书《斩臂大侠》,说的就是一位使邓家刀的侠客,每到年末都会出关惩治恶人。他宅心仁厚,从不取人性命,只是卸下敌手的双臂,故此得名。
许多动物受辐射影响而基因突变,双头牛就是最典型的案例。我们的民族最擅长利用现有资源,不仅用双头牛运送货物,还将其训练为坐骑。驾驭方式颇为简单,拍左边的牛头就往左走,拍右边的牛头就往右走,口诀也朗朗上口——“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满慢动作重播”。
昔日的驾校成了一座热闹的赛牛场,我交给师傅 240 个老干妈瓶盖,通过了理论、小路、大路考试,取得了水牛骑士的头衔。尽管在赛场上所向披靡,但我还是买不起牛,更拍不到刻着编号的铃铛,只得放弃了骑牛向北的念想。
在废土上,你总能遇到林林总总的派系。防辐射协会向我透露,我们和美国之间从未打响过核战争,造成眼前这片废土景象的罪魁祸首也不是什么原子弹,而是战前泛滥的运营商基站和家庭路由器。我曾一度以为这就是“我们生活在谎言之中”的真相。然而等我受雇于协会摧毁了数十家基站后,发现辐射指数丝毫未降,这才明白自己离真相还差得很远。
我还接到过一个任务,替变种人作家向读者分发她撰写的玛丽苏小说,书名叫《霸道馆员爱上我 和主席谈恋爱》,讲的是女主角穿越回建国前夕,依靠 FEV 病毒获得了极高的智力和美貌,引得众多开国元勋拜倒在石榴裙下,据说很受女性读者的青睐。
替人打白工的时候也不少,毕竟废土上最不缺的就是骗子。我记得有个叫麦奎的商人请我运货,说是延续了数百年的微商世家,可以从北美废土代购伊甸园创造器,其实那不过是一个塑料匣子,里面里装满了金坷垃和作物种子。被我揭穿后,麦奎一溜烟拔腿就跑,瓶盖当然也没给。
不过就算是尔虞我诈的废土,人与人之间也留存着一份真情,有时候这种情感甚至不需要发生在人类之间。我曾见到过一个叫“一秒钟人”的尸鬼组织,组织里的成员主动贡献出他们自己的寿命,为一位睿智的长者续命,那景象实在令人动容。
在向北的旅途中,我也探访到其他通便所。原来,通便所表面上是为了容纳躲避核爆的难民,暗地里却在执行各种科学或社会实验。有一座通便所的监督要求成员按 996 工作,一年后发生暴动。另一座通便所在第 50 年关闭了 Wi-Fi,74 天后全体成员自杀。有时候,人类就是这么脆弱。
在那些废弃的通便所里,常常能找到一些战前的书籍和玩偶,这成了我心中最大的慰藉,不仅能增加我的 S.P.E.C.I.A.L 属性,还让我感到自己渡过了不止一次人生。
尽管废土上人烟稀少,匪帮众多,但少数大势力依旧尽力把持着秩序。赵家在战前就是老牌的官二代家族,走出安全的通便所以后,建立了名为紫阳公社的机构,总部位于一艘核潜艇上。他们送给我一套黑鬼潜行装甲+精卫剑,希望我号召更多向往民主的人们加入公社。
唯一能和公社匹敌的是青铜兄弟会,这群人收集了大量扬子江战役时留下的动力装甲,期待着美国军队有一天重返我国。他们的基地是一架极其巨大的兵马俑,所有成员都居住在巨人体内,他们请我帮忙解决兵马俑的动力问题,让他们可以早日翻越长城,一路跨洋前往美利坚。
(不好意思,好像有人敲门。回来接着画,我先收个快递。)
无论我走到哪里,“我们生活在谎言之中”这句话总是如同幽灵一般萦绕心头。几乎所有延续自战前的势力,都隐约记载着类似的语句。可这谎言究竟是什么?没人能告诉我。所有线索都指引我继续向北,穿越辐射量最高的禁区,可禁区的那一头究竟有什么呢?
我带着狗肉一路向北,终于踏出了无人禁区。眼前是座边防站,一位五官端正、浓眉大眼的战士伸出手,示意我止步,亲切而威严地说:“同志,你即将穿越国境线,请立刻折返。”我下意识地回了一句:“同志,国境线那边是哪儿?”没想到对方的一席话,解开了我多年来的全部疑问。
谎言的谜底竟然如此简单。原来,我身处的这片废土并不是真正的中国。数百年前,我国领导者改国号为中国,将语言、文化、地名及所有事物全盘中化,还抹去了先前国家的一切信息。只有少数有识之士留下了“我们生活在谎言之中”的箴言,盼望后世挖掘出历史的真相。2066 年一场资源纠纷过后,我国的精卫将军取道俄罗斯,入侵美国阿拉斯加,打响第三次大战,最终双方互投核弹同归于尽。实际上,扬子江战役发生在湄公河,而我们国家原本的名字是——越南。
至于真正的中国,由于一直秉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折腾其他国家,因此经济状况稳步发展,雾霾治理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丝毫没有受到美越核战争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路上永不停歇地前进着。国内 76.4% 的年轻女性向往成为旅行、时尚、美食专栏作家,83.9% 的年轻男性向往成为电子竞技选手。
我的寻求真相之旅就这样结束了。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战争,战争从未改变。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中华民族必将在党的领导下走向繁荣富强。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windleavez
该作者的其他文章:
着迷网为有兴趣建设WIKI的个人或团体贡献者提供免费平台、开通免费域名及服务器支持。
在您提交申请信息后,将由我们的工作人员为您审核,并在一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结果~
斗图表情包【废土科学指南】真实的核战避难所什么样?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废土科学指南】真实的核战避难所什么样?
辐射 废土 科幻 哔哔小子 核弹 放射性 英国 苏格兰 庇护所
本文作者:Lewis Packwood
(邮菜菜/编译)在《辐射4》中,为了躲避核攻击,主角一家躲入了位于波士顿的111号避难所。但现实中的核避难所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在与波士顿相隔一个大西洋的苏格兰,就有一座秘密避难所。这座避难所位于圣安德鲁斯,离爱丁堡大概一个半小时车程。它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的,就是《辐射》系列想象的原点),直到1993年才退役,并对外开放。
这座避难所的名字并不是编号,它叫“特洛伍德”,坐落在荒郊野外,与核攻击的主要目标——大城市和军事基地保持着足够安全的距离。1951年,负责建造避难所的250名承包人被迫签署了《公务保密条例》。不过至少从1993年起,避难所的存在就广为人知了——看看高速公路上指引旅客的三米高的标志牌就能知道;自相矛盾的是,不能更显眼的指示牌上写着的却是“苏格兰的秘密避难所”。想来冷战的时候大概没这牌子吧。
避难所的结构是怎么设计的?
驶近避难所,一座接近完美锥形的孤峰渐渐映入眼帘,和《辐射》系列中避难所科技公司宣传的“未来避难所”几乎一模一样。我立刻开始想象那是一座被挖空的山体,从圆形的大门到地下室里的核能发电机应有尽有。
很遗憾,这并不是现实中的避难所。图片来源:
然而,路牌却指引我绕过这座山,驶向一片树林背后一座不起眼的农舍。一辆停在门口的苏联导弹拖车告诉我没走错地方,但在当年,驶过的苏联飞机应该很难看出这里坐落着最高机密的避难所。
当然,农舍是特洛伍德避难所真正入口的伪装;导弹拖车在图中靠右位置。图片来源:
进入农舍,一段狭窄的走廊通向陡峭的台阶,台阶之下是一条长达140米、略微向下倾斜的隧道,尽头是一道重达三吨的巨大的红色防爆门。好吧,这扇门不是圆形的,旁边也没有齿轮。
特洛伍德避难所的防爆门。图片来源:
进门之后就是特洛伍德避难所的本体了。避难所的每一层都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换句话说,它挺大的,但话说回来,还是没有辐射游戏里的避难所那么大——后者往往有好几层,由迷宫般的走廊连接,还有各种你想得到想不到的设施。相比之下,现实中的避难所条件就没那么好了,里面相当拥挤,更没有多少留给现代便利设施的空间。宿舍只有一间,放着几排双层床——考虑到核战争时这里需要容纳300人,这点床明显是不够的。为了让每个人都能住下,这里的床铺是多人共用的,人们以六小时为一班轮流睡觉。
想来这宿舍过不了多久就全是味儿了吧……图片来源:
但如果你是这幸运的300人中的一个,那你恐怕会为这张小床感恩戴德。与辐射游戏中不同,特洛伍德避难所的床位花钱也买不到,而更像一个秘密军事基地——只有特定的民防队成员和政府官员才能进来,如果他们能及时赶到的话。核战争发生时,未经授权的平民如果试图进入避难所,恐怕更大的可能是会被立即击毙。
无论是游戏还是现实,核避难所只有少数人才能进去。除非你有把握搞到一些名额,不然还是祈祷核战争不要爆发吧。图片来源:辐射4
当然,这是在假设外面还有活人的情况下。一次全面的核攻击很可能会造成一千七百万人以上死亡,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还有几百万人会死于辐射中毒和饥饿。
避难所里都能干什么?
就像《辐射》里的“辐射小子”系列电影一样,政府真的在上世纪70年代制过一系列电影,目的是为市民提供一些实用的手段,教他们如何度过一场核战争。比如把门从铰链上卸下来,支撑在墙角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空间来创建“家庭避难所”。不过人们普遍认为,在电影中给出的大部分建议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过是末日来临时让人们有一些事情做,防止失去理性的恐慌人群大批逃离城市,引发更大的混乱。
《辐射4》中的111号避难所。看起来挺宽敞的……不过现实生活里比这要拥挤多了。图片来源:《辐射4》
建立特洛伍德避难所的目的是,在苏格兰本土所有大城市都被核弹摧毁的情况下,成为法律与秩序的最后堡垒。它是一个区域性的总部,从这里,政府可以对周边地区发布命令,尽可能保证区域正常运行。在指挥室,政府的各个部门,比如卫生部和财政部都会有代表——尽管往往只是一个人坐在一张桌子后面而已。甚至连社会保障部也有一个代表:想必政府在核打击后还是打算继续发放养老金和失业救济金的。
“特洛伍德”避难所里,卫生部代表的桌子。图片来源:
指挥室的中心是一幅苏格兰地图,上面可以标出核弹的落点和辐射尘的波及范围。令人胆寒的是,这幅地图上还标记着特洛伍德避难所退役前最后一次兵棋推演的毁灭范围。地图背后,就是那台至关重要的红色电话了;国防大臣有权用这部电话下达实行“报复性核打击”的命令。
类似的避难所遍布英国各地,在全国各地的通讯被切断时,它们能相互联系。这样,区域性的政府能够联系起来,并建立一个新的全国性的政府。
对特洛伍德避难所来说,“交流”是它的关键职能。接近3000条电话线从交换机中辐射出去,迅速收集和传播信息。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这里都还在使用机械总机和机械电话;在外界,它们早已被数字科技取代了。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机械的东西能相对不受EMP(电磁脉冲)的影响。但为了保险起见,整个避难所还是被装在一个巨大的法拉第笼里。
“特洛伍德”避难所里有许多交换机,如果爆发核战,这里将是信息中心。图片来源:
避难所里还有一个广播电台,用来发布DLC的地点核弹警告和实时信息,以及为人们提供一点“轻松娱乐"——以播放音乐的形式实现。在核战争爆发时,这个小小的房间将是英国最后一个广播电台。但是,核爆之后的世界上,还有没有可以收听广播的收音机也是个问题——大部分收音机恐怕会因EMP而瘫痪。
避难所里的人员要怎么生活?
如果核弹直接命中,虽然避难所外面有3米厚的混凝土,表面还有一层土,人们也无法幸存下来。但据估计,如果核弹在5公里外爆炸,避难所还是能撑住的——虽然这儿那儿会震出不少大裂缝。
核爆仅仅是个开始。核避难所的关键在于大门可以封闭,把外界的放射性尘埃隔在门外,使避难所内部的人们不致患上辐射病。避难所配有职责重大的空气过滤系统,可以过滤掉放射性粒子,保证居民的安全。如果主发电机坏了,后备系统还能用上三个月左右。
生活会如同地狱一般。药品供应将极度短缺,如果一个人身负重伤,人们可能不得不用手枪了结他。尸体将放进纸板棺材里,堆叠在一起,等到外界辐射降低到安全水准才能运出去。避难所还储存了大量武器,用来抵御趁乱打劫的暴徒。
在《辐射》系列中,主角离开避难所,来到了一个由超级变种人、怪异的邪教、奇妙的突变动物和挣扎的人类组成的新社会。而在现实生活中,尽管特洛伍德避难所里的人们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外界也很可能堕入了1965年被政府审查掉的电影《战争的游戏》(The War Game)中描绘的无政府状态。在最坏的情况下,经过漫长的核冬天后,英国社会将倒退到中世纪的水平。
《辐射4》里,111号避难所有其他的作用……里面进行着某项研究。图片来源:
有人认为,在枪支和秘密文件外,“特洛伍德”避难所还准备了大量的氰化物药丸。核攻击很可能摧毁通往避难所的2个入口。在这种情况下,居民们将会被困在三米厚的混凝土墙后面。他们有两种选择:要么慢慢饿死;要么迅速了结自己。
那时,随着世界被夷为平地,社会土崩瓦解,所有你认识的人的都将在废墟中垂死挣扎或是死去。考虑到这一点,有点氰化物倒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了。
但好消息是,我们未曾走到那一天。希望仍在。(编辑:Jerrusalem)
虽然满目苍夷,但阳光明媚,核冬天已经过去了。图片来源:《辐射4》
你可能感兴趣
毛子:你看我这个五千万吨的家伙你怕不怕?美帝:你扔得动再说。毛子:= =
,,搞得我想玩这个游戏了???来自
引用 的话:毛子:你看我这个五千万吨的家伙你怕不怕?美帝:你扔得动再说。毛子:= =辐射背景是中美核战,没毛子什么事。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148)
毛子:你看我这个五千万吨的家伙你怕不怕?美帝:你扔得动再说。毛子:= =
简直比我家那边那个好一千倍啊…那个里边是大通铺,哪有衣柜神马的……到底是给官员准备的。不过通讯设备倒是收发俱全。话说防爆门后边还是前边来的,不应该是冲水的地方吗?我参观的时候还特意打开一个试了试,水压非常大,据说是有专门的水箱供水。但愿永远不要有用着它的一天……
,,搞得我想玩这个游戏了???来自
引用 的话:,,搞得我想玩这个游戏了???深坑慎入。
引用 的话:,,搞得我想玩这个游戏了???买买买!steam上199元一个本体
引用 的话:毛子:你看我这个五千万吨的家伙你怕不怕?美帝:你扔得动再说。毛子:= =辐射背景是中美核战,没毛子什么事。
引用 的话:辐射背景是中美核战,没毛子什么事。我不过就是吐槽下当年玩蘑菇玩闪腰的某国的事而已。
大约还是会来的,人类就是这样的存在
引用文章内容:甚至社会保障部也有一个代表:大概是政府还计划着在核打击后发放养老金和失业救济金吧。冷
看到了核冬天这个词。核冬天这个概念,我是在《冰与火——核冬天》这本书里看到的。后来有人说,那个不对。其实......怎么说呢,书中并没有简单的说必然导致核冬天之类的话,而是给出了一个可能性。比如核大战可能有多种可能性结果,最严重的导致核冬天,几率并不大。大部分几率是影响气候,但不致命。还剩一部分可能性是基本没影响。因为核武器本身很复杂,爆炸环境很复杂,环境很复杂,所以书中并没有简单的说必然导致核冬天。核冬天是最坏最坏的结果。辐射大约就是根据这一可能性设定出来的吧。曾经在辐射迷之间有个疑问,就是核冬天后的废土世界会不会下雨?在辐射1有个场景,某个城镇,人们尝试种植作物,有NPC说:下雨了,发光的雨。原话不记得了,大概是这个意思。之所以雨水发光,是因为含有辐射物质,就像游戏中其它描述如核子可乐会发光、辐射酒会发光、辐射照射多了尿尿都发光、僵尸体内辐射积累多了会发光等等。但会不会真的下雨也发光呢?那就不清楚了。
引用文章内容:除此之外,除了有枪支和秘密文件外,“特洛伍德”避难所还准备了大量的氰化物药丸。有枪了,还要什么药丸???话说氰化物窒息不会比脑袋中枪更快、痛苦更少吧???
引用 的话:毛子:你看我这个五千万吨的家伙你怕不怕?美帝:你扔得动再说。毛子:= =testtest
《辐射》是个黑色意味十分浓厚的游戏,避难所并不是为了重建用的,而是一系列灭绝人性的社会学实验室。真正保存战前科技和政府职能的,是英克雷,只不过那场核战来得太早,英克雷尚未完全建成,所以战后才有了这些避难所自行谋生的机会。
引用 的话:《辐射》是个黑色意味十分浓厚的游戏,避难所并不是为了重建用的,而是一系列灭绝人性的社会学实验室。真正保存战前科技和政府职能的,是英克雷,只不过那场核战来得太早,英克雷尚未完全建成,所以战后才有了这些避...之前看到的说法是上百个避难所中真正作为避难所的其实有十来个。不过形形色色的避难所的确在让玩家探索的时候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辐射系列的方方面面都透露着黑色幽默的感觉。尤其是那个该死的电台
想起地铁2013系列了···
引用 的话:《辐射》是个黑色意味十分浓厚的游戏,避难所并不是为了重建用的...233那些“避难所”好像没一个正常的……
引用 的话:有枪了,还要什么药丸???话说氰化物窒息不会比脑袋中枪更快、痛苦更少吧???枪不是给避难所居民用的,是给护卫用的,即使是有人要求,护卫也不大可能射杀避难所居民。原本长期处在避难所的人内心就会很压抑,很容易出现暴乱。假设居民有枪,那么避难所的危险性会大大提升,长期压抑下的居民不知道会作出怎样的事情。假设居民没有枪,在想死的时候要求守卫打死他,如果守卫这样做了,也很有可能引起高压下的居民猜忌和怀疑,从而引起暴动。
我在智能界待了这么久,感觉这个有点空
引用 的话:大约还是会来的,人类就是这样的存在所以,提前把自己家附近的洞子认认,可能的话申请参观,还是有必要的……
引用 的话:有枪了,还要什么药丸???话说氰化物窒息不会比脑袋中枪更快、...学过打枪就知道,一般人没摸过枪的,可能连保险都不会开……而且毒丸需要的勇气不用枪那么大。其实一般的避难所里并没有这些,只有很少量急救用品。也许战时会多储备些,但如果核打击突然到来……恩也有可能压根没多少人能有机会活着逃进去……也有可能维护那些用品的预算不多……用不到最好恩。
四代的111又是一个实验室,最后毁于一场暴动,有些人最后也崩溃到明知道地上全是辐射也要离开避难所,相比起来三代主角还真是幸运
引用 的话:毛子:你看我这个五千万吨的家伙你怕不怕?美帝:你扔得动再说。毛子:= =5000万吨是5000万吨TNT当量吧
引用 的话:5000万吨是5000万吨TNT当量吧是的。沙皇炸弹原定是一亿吨,然而毛子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找不到飞机去投。
引用 的话:枪不是给避难所居民用的,是给护卫用的,即使是有人要求,护卫也不大可能射杀避难所居民。原本长期处在避难所的人内心就会很压抑,很容易出现暴乱。假设居民有枪,那么避难所的危险性会大大提升,长期压抑下的居民不...那就等护卫们先自杀之后再说,也省得不会开保险了。。。引用 的话:学过打枪就知道,一般人没摸过枪的,可能连保险都不会开……而且毒丸需要的勇气不用枪那么大。其实一般的避难所里并没有这些,只有很少量急救用品。也许战时会多储备些,但如果核打击突然到来……恩也有可能压根没多...
引用 的话:简直比我家那边那个好一千倍啊…那个里边是大通铺,哪有衣柜神马的……到底是给官员准备的。不过通讯设备倒是收发俱全。话说防爆门后边还是前边来的,不应该是冲水的地方吗?我参观的时候还特意打开一个试了试,水压...没错,门边上应该有洗消设施
辐射系列里除了几个避难所以外,大部分的避难所是试验基地,用来实验白噪音、1女N男、1男N女、饥饿等等情况。
引用 的话:,,搞得我想玩这个游戏了???辣鸡游戏!!!我好几个晚上都在捡垃圾-拆垃圾中度过!!!不说了我还缺100钢铁80塑料,继续捡垃圾去了
何必要进避难所呢?我想:如果在我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头顶上的蘑菇云,这么美丽的图景,死了也是值得的吧
引用 的话:何必要进避难所呢?我想:如果在我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头顶上的蘑菇...早瞎了
引用 的话:233那些“避难所”好像没一个正常的……貌似原作(好吧,我指的是辐射1和2)中的13号避难所,是一个对照组,是正常的。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一位《辐射》粉丝成功地在《我的世界》中搭建起了《辐射3》中的标志性区域——废土首都。之前粉丝们已利用《我的世界》强大的建造工具,搭建出了《冰与火之歌》中的维斯特洛大陆。
一位《》粉丝成功地在《》中搭建起了《》中的标志性区域&&废土首都。之前粉丝们已利用《我的世界》强大的建造工具,搭建出了《冰与火之歌》中的维斯特洛大陆。
这已经不是《辐射》世界第一次在《我的世界》中重现。但《辐射3》区域的重现确实是第一次,这块标志性区域便是&废土首都&(Capital Wasteland)。
缔造者是&Reddit&用户&dvnt6&,他的终极目标是构建出《辐射3》中的整个世界。
视频欣赏:
更多精彩尽在 专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的终极到底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