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看一下PKPM输出的pkpm周期回填比合适么

那些,调了无数次PKPM模型,还是抓襟见肘,痛苦万分的同学,看一下(2)。
&4、位移比(层间位移比):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2 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见10抗规3.4.2,10版高规3.4.5和3.7.3。&&&&& 位移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只能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平面布置,减小结构刚心与形心的偏心距;可利用程序的节点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中快速找到位移最大的节点,加强该节点对应的墙、柱等构件的刚度;也可找出位移最小的节点削弱其刚度;直到位移比满足要求。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PKPM软件中的SATWE程序对每一楼层计算并输出最大水平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平均水平位移、平均层间位移角及相应的比值,详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但对于计算结果的判读,应注意以下几点:& 1)若位移比(层间位移比)超过1.2,则需要在总信息参数设置中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2)验算位移比需要考虑偶然偏心作用,验算层间位移角则不需要考虑偶然偏心& 3)验算位移比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但当凸凹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当平面不对称时尚应计及扭转影响& 4)最大层间位移、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设下的控制参数。构件设计与位移信息不是在同一条件下的结果(即构件设计可以采用弹性楼板计算,而位移计算必须在刚性楼板假设下获得),故可先采用刚性楼板算出位移,而后采用弹性楼板进行构件分析。& 5)因为高层建筑在水平力作用下,几乎都会产生扭转,故楼层最大位移一般都发生在结构单元的边角部位&&& 5、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见10版高规3.4.5与5.1.13。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结构扭转效应过大。周期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只能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布置,提高结构的扭转刚度;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围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削弱结构中间墙、柱的刚度。&&&& 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 (一般都靠&&& 近X轴和Y轴)方向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宜沿两主轴适当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并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其中一主轴(侧移刚度较小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相对于另一主轴(侧移刚度较大方向)的侧移刚度则过小,此时宜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侧移刚度较大方向)的刚度,并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侧移刚度较大方向的刚度。1、最有效原则: 削弱内部刚度,增强周边刚度,尽量周边均匀对称连续2、有较大凹入的部位加拉梁3、看看位移,将位移大的地方加拉梁,或者加大梁截面,加厚板4、增加外围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阳光明媚一如你
破40万,跳热舞,敢战就来???
你不来我不走
再看再看我就把你吃掉
对,公司楼上装修呢……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当前位置: >>
pkpm运用讲解
建模问题――悬空梁、悬臂梁? 由于采用不等高梁的不当造成。如下图所示:悬空梁悬臂梁 建模问题――斜梁的上下层连接? 由于建模、分析数据的局限性,坡梁的上下层连接需要附加端柱才能实现。斜梁直接与下层节点相连实际计算时没有连接 造成斜向悬臂梁
在端头加柱,但柱高要大于200,才能保证计算正确, 该柱的设计可以不考虑。注意:如果采用空间建模 SPASCAD,则不受此影响。 建模问题――墙节点抬高无效? 在计算程序SATWE、TAT、PMSAP中,只承认柱节点和梁梁交点的上下变化,不考虑墙节点高度的变化。因为分析时, 不能考虑异形墙。想要分析的图形实际产生的图形 建模问题――错层、错层梁、层间梁的合并、简化? 当结构产生错层、错层梁、层间梁时,如果错层在梁高的范围内,则最好合并,简化为同一标高的梁分析、设计。错层梁简化为3层层间梁错层梁的刚度合并小体量夹层简化为荷载 建模问题――多塔层高不同的输入? 当多塔的层高不同时,一般不能按错层处理,应以同一层高建模,再到后面的计算软件SATWE、TAT、PMSAP中修改 各塔层高即可。 ? 要保证连梁的正确高度,所以只能调节洞口的高度。 ? 对上连多塔,则要具体分析结构的实际情况,如果比较复杂, 最好采用空间建模SPASCAD。错误的简化 正确的简化 按层数多的 塔定义层高注意:当然可以采用更先进 的建模――空间建模。这样 可以随心所欲。无须考虑简 化的问题。可以采用 SPASCAD――PMSAP来建 模、分析。修改该塔的层高 建模问题――两根梁与柱大偏心连接? 当柱范围内有两根梁偏心相连时,应加柱内小梁,以封闭房间。该小梁程序自动定义为刚性梁。应定义小梁,以封闭房间 程序自动确认为刚性梁 建模问题――一根柱抬两根柱? 此时,需要加刚性梁。加一根刚性梁加两根刚性梁牛腿 建模问题――一根梁抬两片墙? 此时,只能简化处理。转换大梁上建三根轴线,如下图所示:刚性梁与转换梁 的交点 上部墙与下部刚性 梁交点中轴线定义 宽转换梁上下两根轴线定 义上部剪力墙建若干竖向轴线 定义刚性梁 建模问题――复连通域的导荷? 复连通域的导荷载是有问题的,应避免房间彼此之间产生复连通域的形状。此外,计算时“弹性楼板”的定义也不能是 复连通域。绿色区域的荷载导算有问题,应避免。 建模问题――铰接梁的定义? 在“特殊构件”定义中,要求梁梁交点不能都是铰接。也不能产生机构。程序不能处理 零自由度结构 结构产生机构PMSAP可以处理 零自由度结构结构产生机构 建模问题――越层钢支撑? SATWE在处理越层钢支撑时,仍按层分段考虑,这样由于钢支撑默认是两端铰接,造成支撑越层节点产生机构。SATWE节点产生机构, 需要改为两端刚接TAT是连接越层支撑为一 根,所以不会产生机构 建模问题――钢柱底铰接? 当底层柱底都设定为铰接后,结构也将产生机构。应至少有一根柱底是刚接。应至少有一个节点是刚接。底部结构产生机构 变形问题――主次梁的共同工作? 当次梁当主梁输入后,次梁与主梁共同产生交叉梁系的体系承担竖向荷载。竖向荷载将在主次梁之间,按刚度传递、分 配。 变形问题――梁抬柱的传力? 梁抬柱的传力,是由梁柱协调变形完成的,柱的轴力由梁的剪力平衡,所以,可以通过查看梁剪力来确认上部柱传来的 集中力(即柱轴力)。梁柱位移协调点,也是柱 轴力、梁剪力的平衡点 变形问题――避免短梁的方法? 结构产生短梁后,短梁局部将会超限,因为其相对刚度很大,把局部荷载都吸收在自己身上。短梁的超限往往是剪扭截面 不够或斜截面抗剪不够等。在梁宽度范围内,应简化为一点输入 对柱边的短梁,也可以采用定义 刚性梁的方法 超过梁宽范围产生短梁,此时 才是真正的短梁,应尽量避免, 因为应力过于集中。对柱边短 梁可以采用加宽、加掖等方法。柱边短梁加宽柱边短梁加掖 变形问题――从主梁伸出的悬挑梁? 从主梁伸出的悬挑梁,与从柱伸出的悬挑梁,其变形协调是不同的。它将受到主梁大变形(相对于柱)的影响,从而降 低了刚度,把自身的荷载卸向两边刚度大的挑梁。卸载方向 梁的弯曲变形大柱的轴向变形小 变形问题――恒载模拟施工算法的平衡? 由于恒载模拟施工算法的特殊性,不能直接用模拟施工算法计算出的内力,去做节点的剪力、弯矩平衡。 ? 要验算节点剪力、弯矩的平衡,应采用“一次性加载”的计 算模式。第3层加载形式 第2层加载形式 第1层加载形式节点平衡需要上下层的 内力,而它们却是在不 同加载条件下产生的, 所以不满足平衡。恒载模拟施工的加载方式一次性加载可以满足 节点平衡 变形问题――框剪结构中,竖向荷载的传力?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由于柱轴向刚度要远小于墙的轴向刚度,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柱与墙之间的连梁将调节两者的位移差, 使得柱的轴力减少,墙的轴力增大。高层建筑的层层调整, 将可能造成顶部框架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受拉。 ? 实际情况是:结构变形是在逐层找平、逐层变形的情况下产 生的,到结构顶部时,由于大部分变形已经完成,连梁的调 节作用就不会很大。程序采用“模拟施工1”就是体现了这种 施工过程。另外:地基变形也会调整柱、墙的位移差。即使考虑了模拟施工1,连 梁也会起到相当的调节作用 ? 模拟施工1,只对上部结构起作用,对底部传基础荷载,并没有起到调节作用。所以框剪结构传基础荷载还是会出现 黑洞现象,即剪力墙下的轴力很大,柱下轴力很小,造成 地基沉降、承载力等验算误差。 ? 可以采用“模拟施工2”的计算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它是把 柱的轴向刚度提高10倍,以减少柱、墙的刚度差异,从而 起到调整传基础的荷载。 变形问题――连梁的计算模型? 连梁作为一种重要的、敏感的结构刚度调节器,其分析模型的 ? ? ? ? ?合理性会影响到整个结构的分析结果。 连梁按壳元进行划分单元方式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如果单元划 分可以很细,则连梁跨高比再大,计算结果也是正确的。 当单元划分受到限制,对跨高比较大的连梁,由于单元划分不 够细,将造成较大的分析误差。为此,可以按以下方式处理: 当跨高比大于5时,连梁按框架梁输入、分析。 当跨高比小于2.5时,连梁按壳元(洞口)输入、分析。 当跨高比介于5和2.5之间时,按壳元(洞口)分析,应细化单 元划分;按框架梁分析,结构刚度将偏柔。 连梁与墙的协调节点框架梁与墙的协调节点连梁的单元划分 变形问题――越层柱的计算模型? 越层柱的特点是:在越层点不受楼板的约束。 ? 越层柱的计算模型可以是整根接起来的模型,也可以是每层逐根的计算模型。只要保证越层柱的变形特点,这两种模型 的计算结果是可以一致的。TAT越层柱模型,把柱连 接起来,自重作用在柱顶越层柱地震力、 风力地震力、 风力SATWE越层 柱模型,柱不 连接,自重各 自作用在各层 的柱顶 ? 越层柱的长度系数: ? 对单边越层柱,长度系数中含有柱的折算长度; ? 对全越层柱,SATWE的长度系数中含有柱的折算长度。各段柱长度和总长度Lo3各段柱长度系数和按全长计算的长度系数μ3Lo2Loμ2μLo1μ1长度系数应满足:Lo1*μ1 = Lo2* μ2 = Lo3* μ3 = Lo* μ 变形问题――梁柱偏心的计算模型? 当梁柱偏心时,程序自动加刚域,来考虑偏心产生的附加弯矩。 ? 也可以通过人工设Z刚性梁来实现。梁的计算模型转换为柱端 轴力和弯矩梁端剪力梁的刚域 变形问题――上下柱偏心的计算模型? 当上下柱形心偏心连接时,程序自动加刚域,来考虑偏心产生的附加弯矩。上柱轴力转换为下柱的 轴力和弯矩柱水平刚域 变形问题――梁抬墙的偏心问题? 当转换梁抬偏心墙时,一般认为在竖向力作用下,墙对下部转换梁作用一个大的扭矩。但事实上扭矩并不大,因为扭矩 是由梁两端转角不协调所产生,上部墙体虽然偏心,但它给 下部的梁柱作用的是一个同向的弯曲,所以,偏心的效果都 转化为两边柱的附加弯矩了。上部墙偏心将主要产生 下部柱的附加弯矩 变形问题――刚性梁的作用? 刚性梁主要起到传递位移、作用力的作用。刚性梁本身不变形,只做刚体移动。刚性梁与刚域的作用是一样的。局部转角增加, 弯矩增加 变形问题――剪力墙单元的划分? 剪力墙采用二维有限元模型,则单元划分不可避免。 ? 单元划分的粗细均匀性、对称性、合理性等,都会影响到分 ? ? ? ?析结果。 单元划分的特征,也与二维单元的协调性则有关。不同的协 调原则,可以认为是不同的分析模型。 SATWE采用节点协调的单元划分原则,对划分合理性依赖 强,划分难度较大。 PMSAP采用节点广义协调的单元划分原则,对划分合理性 依赖不强,划分比较容易控制。目前一些国外软件也采用这 种拟协调的单元划分原则。 单元划分目前不能人工调整,都由程序自动进行,当出现由 于单元划分造成局部分析不合理、不对称时,需要调整分析 结果,最好采用多种分析模型计算,以增加设计依据。如用 TAT来避开这个问题。 对于复杂高层结构也要使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模型进行分析广义协调位 移函数曲线SATWE上下墙节 点要求协调PMSAP上下墙可以采用附加位移 函数作为约束条件的广义协调 变形问题――梁的轴力? 一般梁与楼板相连,且在同一标高,楼板平面内的刚度很大,? ? ? ? ?面内相对位移很小,所以,梁的轴力是可以忽略的,刚性楼 板假定就是这样考虑的。 考虑楼板的面内变形,或没有楼板,梁会有轴力。 混凝土梁的轴压力一般不考虑,轴拉力与弯矩一起按偏拉构 件设计。 钢梁产生轴力,梁应按钢柱的方式验算应力比。 斜梁、坡梁一般都有轴力。 框支转换梁一般应考虑轴拉力,应按偏拉构件设计。 框支梁上部墙体内力的 起拱作用起拱对下部墙、梁产生拉力 设计问题――柱墙活荷载折减? 较多的用户理解这个折减系数存在问题。这里关键是要理解 ? ? ? ? ? ? ?“计算截面以上层”这句话。当一个10层的结构,按这句话 的理解,各层的“柱墙或荷载折减系数”将是如下。 层号 折减系数 层号 折减系数 10 1.0 9 1.0 8 0.85 7 0.85 6 0.70 5 0.70 4 0.65 3 0.65 2 0.65 1 0.60 从折减系数来看,说明从1到10层满布活荷载的概率为 60%,对第6层来说6到10层满布活荷载的概率为70%,而顶 层满布活荷载的概率则为100%。这说明活荷载折减的科学 性、合理性。 各层柱墙活荷载折减系数 1.0 1.00.850.85 0.70.70.65 0.650.650.6 设计问题――梁活荷载折减? 梁活荷载折减是根据梁的承受荷载面积而确定的,这样就会造成比较复杂的折减方式,且可能每根梁不同。 ? PMCAD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采用了折减楼面荷载的方式, 这样就把搂面的外荷载折减了,同时,它也就把结构的整 体质量、地震作用、所有构件的内力都折减了。鉴于这样 的处理方式,建议在选择梁活荷载折减时,应慎重考虑。 ? 所以,在使用 PKPM 系列的软件中,活荷载折减最好不要 重复使用,如考虑了梁的活荷载折减,则在SATWE、TAT 中最好不要选择“柱墙活荷载折减”,以避免活荷载折减 过多。反之亦然。 梁承受面荷载的面积 设计问题――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的合理使用? 梁弯矩放大系数起源于梁的活荷载不利布Z,当不考虑活荷载不利布Z时,梁活荷载弯矩偏小,程序试图通过这个 参数来调整梁的弯矩。 ? 过去这个参数只乘在梁的跨中正弯矩上,但是实际上活荷 载不利布Z不但对梁的正弯矩有影响,对负弯矩也有影响, 所以,目前这个参数在梁正负弯矩上都乘。 ? 当考虑活荷载不利布Z时,梁弯矩放大系数宜取1.0。如果 活荷载较小,则即使不考虑活荷载不利布Z,该系数也不 要取得过大,宜取1.1以下。只有当活荷载较大时,该系数 需要取得大些。 ? 梁弯矩放大系数是最后乘在组合设计弯矩上(弯矩包络图 上),所以它把恒、活、地震、风的荷载都放大了。 放大前的设计包络放大后的设计包络放大前的设计包络放大后的设计包络 设计问题――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的合理应用? 这个参数主要是针对有地下室结构、多层带剪力墙结构、底框剪力墙结构而设Z的。起算层号是指建模输入的结构 自然层号。 ? 当有多层地下室时,地下1层以下可以不按加强区设计,此 时该参数可以起到抬高起算层号的目的。 ? 多层带剪力墙结构或底框剪力墙结构,由于剪力墙的轴压 比很小,按照抗震规范可以不设加强区,可以把“剪力墙 加强区起算层号”定义为大于结构层,则结构分析时将没 有剪力墙的加强区。 剪力墙加强起算层号填 3地下一层以下可以 不作为加强区剪力墙加强起算层号填 4 底框和多层剪力墙结构 可以不作为加强区 设计问题――振型数的合理选取? 结构可以求得到的特征值是有限的。即结构的周期、振型 ? ? ? ? ?数是有限的。结构的特征值数与结构有质量贡献的自由度 数有关。 有质量贡献的自由度数: 对一块刚性楼板有3个。对一个弹性节点有2个。 结构分析时,统计刚性板数和弹性节点数,即可得出可能 计算出的最大特征值数。 当结构的有质量贡献的自由度数较多时,求出所有的特征 值会消耗很多时间,而对结构影响大的特征参数往往是前 面的特征值,所以没有必要把所有的特征值都求出来。 特征值数的合理数量可以由“有效质量系数”来判定 刚性楼板3个带质量的自由度 Dx、Dy、θz弹性节点有2个带质量的自由度 dx、dy 设计问题――梁刚度放大系数的合理应用? 梁刚度放大是基于楼板而设Z的,在分析时,程序对梁只考虑了矩形截面,刚度偏小。 ? 目前程序的设Z及处理方式比较粗糙,整个结构只设两个 (分中梁、边梁)。严格说来,应根据每层每根梁的楼板情 况而定。 ? 程序下一步将增加这种细化的功能。楼板和梁共同工作 设计问题――铰接梁的合理设Z? 混凝土梁应该都是刚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铰接,所以设Z铰接是有问题的。 ? 铰接梁定义的太多,导致内力的重分布,内力分配不合理 因数加大,计算结果不合理。结构分析应真实可信。 ? 剪力墙面外的约束程序可以比较真实的刚度比来表现,不 应通过铰接的方式调整梁端弯矩。 ? 梁的超限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勿通过盲目设Z梁的铰 接,来达到梁不超限的目的。墙面外刚度小,约束小, 梁端负弯矩自然就小 设计问题――柱非加密区箍筋? 柱承受的剪力,在全长度上是不变的。 ? 柱非加密区的箍筋面积,就是柱实际受剪的计算箍筋面积。当该面积较大时,该柱箍筋将全长加密,即没有非加密区了。 ? 由于柱剪力一般较小,往往小于构造要求,所以柱加密区箍筋 往往是构造配箍。加密区柱构造箍筋面积 非加密区柱实际计算 的箍筋面积 加密区柱构造箍筋面积 柱剪力全长不变 设计问题――梁非加密区箍筋? 梁非加密区的箍筋,是根据剪力实际计算出来的。梁箍筋是否有非加密区,应根据剪力的变化而定。梁全长度上剪力的变化(1.5~2)Ho这个位Z的剪力配箍就是 非加密区配箍的依据 设计问题――超配系数的作用? 当结构设计为9度,或1级框架结构时,程序根据“超配系数”来计算“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内力调整系数。 ? 在验算楼层抗剪承载力时,程序用超配系数乘以计算配筋作 为截面的配筋面积。a M cy ? f yk Asa (h0 ? a? ) ? 0.5 N G hc (1 ? N G / bc hc f ck ) s配筋面积As中已经乘以超配系数
设计问题――与框支柱相连的框架梁的调整? 根据规范要求而设Z。由于这个调整有时很大,所以由用户来选择。目前,只有TAT考虑了这个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框架梁端的调整
设计问题――地下室外墙的配筋? 地下室外墙的平面外验算、配筋,程序按如下方式进行: ? 1。按单向板计算墙板上中下的弯矩,计算时取上下嵌固、和上端简支下端嵌固两种模型,取平均值设计; ? 2。按纯弯板设计、和压弯薄柱设计,两者配筋取大。 ? 3。按人防要求,验算延性比。验算弯矩――白线按纯弯板配筋弯矩取 上中下的大值按压弯配筋弯矩取上中下 的大值,轴力取设计值 设计问题――多塔的0.2Qo调整? 当多塔框剪结构进行整体分析时,SATWE对0.2Qo的调整却没有分塔进行。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一点。TAT考虑了分塔的 0.2Qo的调整。 ? 建议在用SATWE时,对多塔的框剪结构切开分析,以保证 框架调整的正确。切开分析,以保证0.2Qo调整的正确 设计问题――周期折减系数的理解? 周期折减系数并不改变结构的基本振动特征,即输出表达的结构周期是不变的。 ? 周期折减系数是放大地震作用的方法之一。 ? 周期折减系数是根据结构早期弹性刚度较大(因为有大量的 填充墙)而在地震作用时破坏这种特性,而设Z的放大地震 作用的系数。周期折减后的反应谱曲线 周期折减前的反应谱曲线0.1Tg5Tg6.0
软件部分侧重于讲解步骤和例题用到的参数,对于软件的技术条件等请参看 PKPM 公...运用软件独立的设计,是使用软件的终极目标。这需要不断的积累和提高,特别是对于...pkpm图示设计参数讲解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pkpm图示设计参数讲解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pkpm参数设置讲解...PKPM学习与应用 38页 免费 PKPM应用讲解 69页 5财富值 PKPM应用指南 16页 2财富值 PKPM应用指南 105页 1财富值 pkpm应用指南 5页 2财富值 PKPM合理应用专题讲...PKPM SATWE参数设置讲解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我也是新手,自己看看总结的SATWE 参数设置一:总信息 1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一般为缺省。若地震作用最...PKPM 结构设计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2005.7) 第一章 砖混底框的设计 (一)“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 ⑴由于墙梁的反拱作用, 使得一部分荷载直接...第二部分. 基坑支护设计软件第一节 讲解 序言 确定工作路径打开 PKPM 主界面,点取“改变目录” ,输入或选择路径名如 C:\PKPMWORK\TEMP1,在主 界面“当前工作...PKPM分析讲解 暂无评价 38页 1下载券 pkpm软件应用之结构分析... 207页 1下载券 第一讲、结构布置分析、... 17页 3下载券 pkpm结果分析 51页 1下载券 PKPM...PKPM 系列结构 CAD 快速操作入门 2005 版 PKPM 系列结构 CAD 快速操作入门 这里以一个十分简单的工程为 例,讲解最主要的操作步骤,使初学者用户可以很快地入门。...PKPM算量钢筋软件应用详解 上册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计量与计价实训系列教程上册--建模 主 编:莫荣锋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南宁学院 ...PKPM设计参数分析详解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第 7 章 SATWE 应用详解 在 PKPM 系列设计软件中,用于结构分析计算的主要有 SATWE、TAT、PK、PMSAP,目前 结...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如何从PKPM计算文本中得到结构周期比周期比,
WZQ.OUT文本计算文件中的数据结果怎么看?
第一个扭转系数大于0.5的周期值除以第一个平动系数大于0.5的周期值就是所求的周期比。
例如下面 0.7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n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onmouseover="if(this.resized) 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month_4_274ff1df2ac8a5fe9d0f09zmf88QQiDo.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表5.5.3给出了大于0.8和小于0.5以及介于两者之间三种情况,可是该表应该如何取值呢?
周期比& &为第一个扭转系数大于0.5的周期值除以第一个平动系数大于0.5的周期值就是所求的周期比。
& && & 但是怎么衡量一个结构的周期比是我们所能接受的?一个什么样的周期比则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 && & 简单讲就是周期比限制怎么确定?
扭转周期好像不宜出现的过早。若是,则说明刚度布置不太好。
我才做的一个别墅是要求扭转/平动周期小于0.9
新手意见,供参考哦。希望有人拍砖,增长知识
扭转周期/平动周期的值在普通多层建筑并没有什么要求,但在高层建筑有严格要求。《高规2010》 3.4.5 :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l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我们的一个总工还要求,前两个周期必须为平动周期,保证平动最有可能出现,而不是扭动。这样做的确有利于建筑的抗震,不过规范上没找到相关要求。
前两个周期控制为平动还是有道理的,如果前两个周期都为平动周期的话,说明结构在两个正交方向上刚度是接近的,至少不会相差太大,如果不是很接近,那么扭转周期就会在去前两个周期中出现,说明结构布置的不是很合理,这样降低结构的抗扭能力。
沪ICP备020910
版权所有.中华钢结构论坛.永久保留所有权利
[Processing Time] User:0.28, System:0.03, Children
of user:0, Children of system:0pkpm周期比
,内容来自筑龙网相关的培训课程、论坛帖子、行业资讯等。筑龙网为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建筑工程学习。交流平台,超过1000万设计师、工程师和造价师在筑龙网交流、学习更多相关资料请访问日更新500篇的!(发布于:日)
此时有人在和您一起浏览筑龙优搜库
课程时长:25
课程时长:17
课程时长:65
筑龙网以1040万会员的建筑社区为基础,为建筑师、工程师及相关人员提供建筑行业资讯、技术资料下载、招聘求职、技能培训、建材查询等服务,同时也是建筑人展示自我,增加业务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pkpm周期比相关专题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kpm结构基本周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