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凯恩卡片升级技巧识别有没有什么技巧,从来没

【扩散】你真的会用吗?这些信用卡使用技巧,不看亏大了...
你真的会用吗?这些信用卡使用技巧,不看亏大了...
你真的会用吗?这些信用卡使用技巧,不看亏大了...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Copyright (C) 2017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机顶盒无法识别卡怎么办?机顶盒无法识别智能卡解决方法
- 绿茶文章中心
&&&&&&&&&机顶盒无法识别卡怎么办?机顶盒无法识别智能卡解决方法
机顶盒无法识别卡怎么办?机顶盒无法识别智能卡解决方法
作者:佚名
来源:绿茶软件园
  机顶盒无法识别卡怎么办?绿茶小编胖胖带来了机顶盒无法识别智能卡解决方法,很多朋友表示自己家的机顶盒不能识别智能卡,这是怎么回事?该如何解决呢?请看下文介绍吧。
  法1.关闭机顶盒,将智能卡从机顶盒取出,用嘴向智能卡芯片(黄色铜片)哈气,再用软布将其擦拭一下,在装上试试。
  法2.将电视和机顶盒连接的所有音频、视频、有线输入线重插一遍,点机顶盒遥控器上的&状态&键,看看信号质量不能低于50%。
  法3.把卡片拿出来反复插入几次试试看,一般是卡片识别的问题。
  法4.数字电视智能卡插进去 到能识别卡需要20 - 30 分钟的时间,如果过了这么长时间还不行,需要把卡拿到营业厅重新刷一下。
绿茶小编猜你还喜欢:
21:04:40绿茶软件园网友[广东省]
07:34:48绿茶软件园网友[辽宁省]
谢谢方法太好用
本类推荐本类排行
热门软件热门标签显卡的种类众多,有没有简单又快捷识别或区分它们的方法?
显卡的种类众多,有没有简单又快捷识别或区分它们的方法?
09-01-04 &
转自专业的攒机平台 上面是地址,正文如下: 显卡的主要构成(极其参数) 1、显示芯片(型号、版本级别、开发代号、制造工艺、核心频率) 2、显存(类型、位宽、容量、封装类型、速度、频率) 3、技术(象素渲染管线、顶点着色引擎数、3D API、RAMDAC频率及支持MAX分辨率) 4、PCB板(PCB层数、显卡接口、输出接口、散热装置) 5、品牌 1、显示芯片 显示芯片,又称图型处理器 - GPU,它在显卡中的作用,就如同CPU在电脑中的作用一样。更直接的比喻就是大脑在人身体里的作用。 先简要介绍一下常见的生产显示芯片的厂商:Intel、ATI、nVidia、VIA(S3)、SIS、Matrox、3D Labs。 Intel、VIA(S3)、SIS 主要生产集成芯片; ATI、nVidia 以独立芯片为主,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但由于ATi现在已经被AMD收购,以后是否会继续出独立显示芯片很难说了; Matrox、3D Labs 则主要面向专业图形市场。 由于ATI和nVidia基本占据了主流显卡市场,下面主要将主要针对这两家公司的产品做介绍。 型号 ATi公司的主要品牌 Radeon(镭) 系列,其型号由早其的 Radeon Xpress 200 到 Radeon (X300、X550、X600、X700、X800、X850) 到近期的 Radeon (X1300、X1600、X1800、X1900、X1950) 性能依次由低到高。 nVIDIA公司的主要品牌 GeForce 系列,其型号由早其的 GeForce 256、GeForce2 (100/200/400)、GeForce3(200/500)、GeForce4 (420/440/460/00/) 到 GeForce FX(00/00/5950)、GeForce (00/00/6800/) 再到近其的 GeForce (00/) 性能依次由低到高。 版本级别 除了上述标准版本之外,还有些特殊版,特殊版一般会在标准版的型号后面加个后缀,常见的有: ATi: SE (Simplify Edition 简化版) 通常只有64bit内存界面,或者是像素流水线数量减少。 Pro (Professional Edition 专业版) 高频版,一般比标版在管线数量/顶点数量还有频率这些方面都要稍微高一点。 XT (eXTreme 高端版) 是ATi系列中高端的,而nVIDIA用作低端型号。 XT PE (eXTreme Premium Edition XT白金版) 高端的型号。 XL (eXtreme Limited 高端系列中的较低端型号)ATI最新推出的R430中的高频版 XTX (XT eXtreme 高端版) X1000系列发布之后的新的命名规则。 CE (Crossfire Edition 交叉火力版) 交叉火力。 VIVO (VIDEO IN and VIDEO OUT) 指显卡同时具备视频输入与视频捕捉两大功能。 HM (Hyper Memory)可以占用内存的显卡 nVIDIA: ZT 在XT基础上再次降频以降低价格。 XT 降频版,而在ATi中表示最高端。 LE (Lower Edition 低端版) 和XT基本一样,ATi也用过。 MX 平价版,大众类。 GTS/GS 低频版。 GE 比GS稍强点,其实就是超了频的GS。 GT 高频版。比GS高一个档次 因为GT没有缩减管线和顶点单元。 GTO 比GT稍强点,有点汽车中GTO的味道。 Ultra 在GF7系列之前代表着最高端,但7系列最高端的命名就改为GTX 。 GTX (GT eXtreme)加强版,降频或者缩减流水管道后成为GT,再继续缩水成为GS版本。 GT2 双GPU显卡。 TI (Titanium 钛) 一般就是代表了nVidia的高端版本。 Go 多用语移动平台。 TC (Turbo Cache)可以占用内存的显卡 开发代号 所谓开发代号就是显示芯片制造商为了便于显示芯片在设计、生产、销售方面的管理和驱动架构的统一而对一个系列的显示芯片给出的相应的基本的代号。开发代号作用是降低显示芯片制造商的成本、丰富产品线以及实现驱动程序的统一。一般来说,显示芯片制造商可以利用一个基本开发代号再通过控制渲染管线数量、顶点着色单元数量、显存类型、显存位宽、核心和显存频率、所支持的技术特性等方面来衍生出一系列的显示芯片来满足不同的性能、价格、市场等不同的定位,还可以把制造过程中具有部分瑕疵的高端显示芯片产品通过屏蔽管线等方法处理成为完全合格的相应低端的显示芯片产品出售,从而大幅度降低设计和制造的难度和成本,丰富自己的产品线。同一种开发代号的显示芯片可以使用相同的驱动程序,这为显示芯片制造商编写驱动程序以及消费者使用显卡都提供了方便。 同一种开发代号的显示芯片的渲染架构以及所支持的技术特性是基本上相同的,而且所采用的制程也相同,所以开发代号是判断显卡性能和档次的重要参数。同一类型号的不同版本可以是一个代号,例如:GeForce (X700、X700 Pro、X700 XT) 代号都是 RV410;而Radeon (X1900、X1900XT、X1900XTX) 代号都是 R580 等,但也有其他的情况,如:GeForce (7300 LE、7300 GS) 代号是 G72 ;而 GeForce (7300 GT、7600 GS、7600 GT) 代号都是 G73 等。 制造工艺 制造工艺指得是在生产GPU过程中,要进行加工各种电路和电子元件,制造导线连接各个元器件。通常其生产的精度以um(微米)来表示,未来有向nm(纳米)发展的趋势(1mm=1000um 1um=1000nm),精度越高,生产工艺越先进。在同样的材料中可以制造更多的电子元件,连接线也越细,提高芯片的集成度,芯片的功耗也越小。 制造工艺的微米是指IC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制造工艺的趋势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发展。密度愈高的IC电路设计,意味着在同样大小面积的IC中,可以拥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电路设计。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主要是靠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器件的特征尺寸不断缩小,从而集成度不断提高,功耗降低,器件性能得到提高。芯片制造工艺在1995年以后,从0.5微米、0.35微米、0.25微米、0.18微米、0.15微米、0.13微米,再到目前主流的 90 纳米(0.09纳米) 、65 纳米等。 核心频率 显卡的核心频率是指显示核心的工作频率,其工作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显示核心的性能,但显卡的性能是由核心频率、显存、像素管线、像素填充率等等多方面的情况所决定的,因此在显示核心不同的情况下,核心频率高并不代表此显卡性能强劲。比如9600PRO的核心频率达到了400MHz,要比9800PRO的380MHz高,但在性能上9800PRO绝对要强于9600PRO。在同样级别的芯片中,核心频率高的则性能要强一些,提高核心频率就是显卡超频的方法之一。显示芯片主流的只有ATI和NVIDIA两家,两家都提供显示核心给第三方的厂商,在同样的显示核心下,部分厂商会适当提高其产品的显示核心频率,使其工作在高于显示核心固定的频率上以达到更高的性能。 2、显存 类型 目前市场中所采用的显存类型主要有SDRAM,DDR SDRAM,DDR SGRAM三种。 SDRAM颗粒目前主要应用在低端显卡上,频率一般不超过200MHz,在价格和性能上它比DDR都没有什么优势,因此逐渐被DDR取代。 DDR SDRAM 是Double Data Rate SDRAM的缩写(双倍数据速率) ,它能提供较高的工作频率,带来优异的数据处理性能。 DDR SGRAM 是显卡厂商特别针对绘图者需求,为了加强图形的存取处理以及绘图控制效率,从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内存(SDRAM)所改良而得的产品。SGRAM允许以方块 (Blocks) 为单位个别修改或者存取内存中的资料,它能够与中央处理器(CPU)同步工作,可以减少内存读取次数,增加绘图控制器的效率,尽管它稳定性不错,而且性能表现也很好,但是它的超频性能很差。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是DDR2和DDR3,。 位宽 显存位宽是显存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传送数据的位数,位数越大则瞬间所能传输的数据量越大,这是显存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市场上的显存位宽有64位、128位、256位和512位几种,人们习惯上叫的64位显卡、128位显卡和256位显卡就是指其相应的显存位宽。显存位宽越高,性能越好价格也就越高,因此512位宽的显存更多应用于高端显卡,而主流显卡基本都采用128和256位显存。 显存带宽=显存频率X显存位宽/8,在显存频率相当的情况下,显存位宽将决定显存带宽的大小。例如:同样显存频率为500MHz的128位和256位显存,那么它俩的显存带宽将分别为:128位=500MHz*128∕8=8GB/s,而256位=500MHz*256∕8=16GB/s,是128位的2倍,可见显存位宽在显存数据中的重要性。显卡的显存是由一块块的显存芯片构成的,显存总位宽同样也是由显存颗粒的位宽组成。显存位宽=显存颗粒位宽×显存颗粒数。显存颗粒上都带有相关厂家的内存编号,可以去网上查找其编号,就能了解其位宽,再乘以显存颗粒数,就能得到显卡的位宽。 容量 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容量越大,存的东西就越多,当然也就越好。 目前主流的显存容量,64MB、128MB、256MB、512MB等。 封装类型 显存封装形式主要有: TSOP (Thin Small Out-Line Package) 薄型小尺寸封装 QFP (Quad Flat Package) 小型方块平面封装 MicroBGA (Micro Ball Grid Array) 微型球闸阵列封装,又称FBGA(Fine-pitch Ball Grid Array) 目前的主流显卡基本上是用TSOP和MBGA封装,其中又以TSOP封装居多. 速度 显存速度一般以ns(纳秒)为单位。常见的显存速度有7ns、6ns、5.5ns、5ns、4ns,3.6ns、2.8ns、2.2ns、1.1ns等,越小表示速度越快\越好。 显存的理论工作频率计算公式是:额定工作频率(MHz)=1000/显存速度×n得到(n因显存类型不同而不同,如果是SDRAM显存,则n=1;DDR显存则n=2;DDRII显存则n=4)。 频率 显存频率一定程度上反应着该显存的速度,以MHz(兆赫兹)为单位。 显存频率随着显存的类型、性能的不同而不同: SDRAM显存一般都工作在较低的频率上,一般就是133MHz和166MHz,此种频率早已无法满足现在显卡的需求。 DDR SDRAM显存则能提供较高的显存频率,因此是目前采用最为广泛的显存类型,目前无论中、低端显卡,还是高端显卡大部分都采用DDR SDRAM,其所能提供的显存频率也差异很大,主要有400MHz、500MHz、600MHz、650MHz等,高端产品中还有800MHz或900MHz,乃至更高。 显存频率与显存时钟周期是相关的,二者成倒数关系,也就是显存频率=1/显存时钟周期。如果是SDRAM显存,其时钟周期为6ns,那么它的显存频率就为1/6ns=166 MHz;而对于DDR SDRAM,其时钟周期为6ns,那么它的显存频率就为1/6ns=166 MHz,但要了解的是这是DDR SDRAM的实际频率,而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DDR显存频率。因为DDR在时钟上升期和下降期都进行数据传输,其一个周期传输两次数据,相当于SDRAM频率的二倍。习惯上称呼的DDR频率是其等效频率,是在其实际工作频率上乘以2,就得到了等效频率。因此6ns的DDR显存,其显存频率为1/6ns*2=333 MHz。但要明白的是显卡制造时,厂商设定了显存实际工作频率,而实际工作频率不一定等于显存最大频率。此类情况现在较为常见,如显存最大能工作在650 MHz,而制造时显卡工作频率被设定为550 MHz,此时显存就存在一定的超频空间。这也就是目前厂商惯用的方法,显卡以超频为卖点。 3、技术 象素渲染管线 渲染管线也称为渲染流水线,是显示芯片内部处理图形信号相互独立的的并行处理单元。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渲染管线比喻为工厂里面常见的各种生产流水线,工厂里的生产流水线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效率,而渲染管线则是提高显卡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渲染管线的数量一般是以 像素渲染流水线的数量×每管线的纹理单元数量 来表示。例如,GeForce 6800Ultra的渲染管线是16×1,就表示其具有16条像素渲染流水线,每管线具有1个纹理单元;GeForce4 MX440的渲染管线是2×2,就表示其具有2条像素渲染流水线,每管线具有2个纹理单元等等,其余表示方式以此类推。 渲染管线的数量是决定显示芯片性能和档次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在相同的显卡核心频率下,更多的渲染管线也就意味着更大的像素填充率和纹理填充率,从显卡的渲染管线数量上可以大致判断出显卡的性能高低档次。但显卡性能并不仅仅只是取决于渲染管线的数量,同时还取决于显示核心架构、渲染管线的的执行效率、顶点着色单元的数量以及显卡的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等等方面。 一般来说在相同的显示核心架构下,渲染管线越多也就意味着性能越高,例如16×1架构的GeForce 6800GT其性能要强于12×1架构的GeForce 6800,就象工厂里的采用相同技术的2条生产流水线的生产能力和效率要强于1条生产流水线那样;而在不同的显示核心架构下,渲染管线的数量多就并不意味着性能更好,例如4×2架构的GeForce2 GTS其性能就不如2×2架构的GeForce4 MX440,就象工厂里的采用了先进技术的1条流水线的生产能力和效率反而还要强于只采用了老技术的2条生产流水线那样。 顶点着色引擎数 顶点着色引擎(Vertex Shader),也称为顶点遮蔽器,根据官方规格,顶点着色引擎是一种增加各式特效在3D场影中的处理单元,顶点着色引擎 的可程式化特性允许开发者靠加载新的软件指令来调整各式的特效,每一个顶点将被各种的数据变素清楚地定义,至少包括每一顶点的x、y、z坐标,每一点顶点可能包函的数据有颜色、最初的径路、材质、光线特征等。顶点着色引擎数越多速度越快。 3D API API是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的缩写,是应用程序接口的意思,而3D API则是指显卡与应用程序直接的接口。 3D API能让编程人员所设计的3D软件只要调用其API内的程序,从而让API自动和硬件的驱动程序沟通,启动3D芯片内强大的3D图形处理功能,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3D程序的设计效率。如果没有3D API在开发程序时,程序员必须要了解全部的显卡特性,才能编写出与显卡完全匹配的程序,发挥出全部的显卡性能。而有了3D API这个显卡与软件直接的接口,程序员只需要编写符合接口的程序代码,就可以充分发挥显卡的不必再去了解硬件的具体性能和参数,这样就大大简化了程序开发的效率。同样,显示芯片厂商根据标准来设计自己的硬件产品,以达到在API调用硬件资源时最优化,获得更好的性能。有了3D API,便可实现不同厂家的硬件、软件最大范围兼容。比如在最能体现3D API的游戏方面,游戏设计人员设计时,不必去考虑具体某款显卡的特性,而只是按照3D API的接口标准来开发游戏,当游戏运行时则直接通过3D API来调用显卡的硬件资源。 目前个人电脑中主要应用的3D API有:DirectX和OpenGL。 RAMDAC频率和支持最大分辨率 RAMDAC是Random Access Memory Digital/Analog Convertor的缩写,即随机存取内存数字~模拟转换器。 RAMDAC作用是将显存中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显示器能够显示出来的模拟信号,其转换速率以MHz表示。计算机中处理数据的过程其实就是将事物数字化的过程,所有的事物将被处理成0和1两个数,而后不断进行累加计算。图形加速卡也是靠这些0和1对每一个象素进行颜色、深度、亮度等各种处理。显卡生成的都是信号都是以数字来表示的,但是所有的CRT显示器都是以模拟方式进行工作的,数字信号无法被识别,这就必须有相应的设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而RAMDAC就是显卡中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设备。RAMDAC的转换速率以MHz表示,它决定了刷新频率的高低(与显示器的“带宽”意义近似)。其工作速度越高,频带越宽,高分辨率时的画面质量越好.该数值决定了在足够的显存下,显卡最高支持的分辨率和刷新率。如果要在的分辨率下达到85Hz的分辨率,RAMDAC的速率至少是×85×1.344(折算系数)÷106≈90MHz。目前主流的显卡RAMDAC都能达到350MHz和400MHz,已足以满足和超过目前大多数显示器所能提供的分辨率和刷新率。 4、PCB板 PCB是Printed Circuit Block的缩写,也称为印制电路板。就是显卡的躯体(绿色的板子),显卡一切元器件都是放在PCB板上的,因此PCB板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显卡电气性能的好坏和稳定。 层数 目前的PCB板一般都是采用4层、6层、或8层,理论上来说层数多的比少的好,但前提是在设计合理的基础上。 PCB的各个层一般可分为信号层(Signal),电源层(Power)或是地线层(Ground)。每一层PCB版上的电路是相互独立的。在4层PCB的主板中,信号层一般分布在PCB的最上面一层和最下面一层,而中间两层则是电源与地线层。相对来说6层PCB就复杂了,其信号层一般分布在1、3、5层,而电源层则有2层。至于判断PCB的优劣,主要是观察其印刷电路部分是否清晰明了,PCB是否平整无变形等等。 显卡接口 常见的有PCI、AGP 2X/4X/8X (目前已经淘汰),最新的是PCI-Express X16接口,是目前的主流。 输出接口 现在最常见的输出接口主要有: VGA (Video Graphics Array) 视频图形阵列接口,作用是将转换好的模拟信号输出到CRT或者LCD显示器中 DVI (Digital Visual Interface) 数字视频接口接口,视频信号无需转换,信号无衰减或失真,未来VGA接口的替代者。 S-Video (Separate Video) S端子,也叫二分量视频接口,一般采用五线接头,它是用来将亮度和色度分离输出的设备,主要功能是为了克服 视频节目复合输出时的亮度跟色度的互相干扰。 散热装置 散热装置的好坏也能影响到显卡的运行稳定性,常见的散热装置有: 被动散热:既只安装了铝合金或铜等金属的散热片。 风冷散热:在散热片上加装了风扇,目前多数采用这种方法。 水冷散热:通过热管液体把GPU和水泵相连,一般在高端顶级显卡中采用。 颜色 很多人认为红色显卡的比绿色的好、绿色的比黄色的好,显卡的好坏和其颜色并没有什么关系,有的厂家喜用红色,有的喜用绿色,这是完全由生产商决定的。一些名牌大厂,那是早就形成了一定的风格的。因此,其PCB的颜色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5、品牌 目前显卡业的竞争也是日趋激烈。各类品牌名目繁多,以下是我自认为一些比较不错的牌子,仅供参考请不要太迷信了: 迈创(MATROX) 、3Dlabs 、蓝宝石(SAPPHIRE) 、华硕(ASUS)、鸿海(Foxconn)、撼迅/迪兰恒进(PowerColor/Dataland)、丽台(Leadtek)、讯景(XFX)、映众(Inno3D) 微星(MSI)、艾尔莎(ELSA)、富彩(FORSA)、同德(Palit)、捷波(Jetway)、升技(Abit)、磐正(EPOX) 、映泰(Biostar) 、耕升(Gainward)、旌宇(SPARKLE) 、影驰(GALAXY) 、天扬(GRANDMARS) 、超卓天彩(SuperGrece)、铭瑄(MAXSUN)、翔升(ASL)、盈通(YESTON)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这个怎么说呢,你看包装和说明书啊,如果是在电脑里的,用EVEREST 之类的软件查看。要是区分AGP或pci-e可以看金手指。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串口:笔记本电脑的串口和台式机上面的一模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目前大多数超轻薄甚至是光软互换的机器都已经不再提供串口,因为目前一般用户实在没有什么必要用到串口,不过对于经常调试网络或者工业控制设备的用户来说,串口却是必不可少的设备,而且要求机器轻薄方便移动……遗憾的是,新款的超轻薄机器中只剩下Compaq 的EVO N400C和Dell的Latitude C400(下图)在主机提供串口,其他的超轻薄机器都已经将串口转移到底座上或者索性取消串口了。并口:除了用来连接打印机和一般的并口设备之外,并口在笔记本电脑上面往往设计为可以连接外置软驱,这种做法最常见于光软互换机型,例如IBM的T系列和Dell的Latitude CPx,C600/C610,Compaq Armada M300/M700等机型,这是让光软互换机型可以同时使用光软驱的一个好办法,这样的并口经过特殊设计,没有这种设计的一般并口当然就不能使用并口的软驱。下图就是用并口连接的Compaq外置软驱。我把这种特殊的转接线两头的接口拍摄了一张照片,大家仔细看看就明白了。PS2接口:对于机身面积寸金寸土的笔记本电脑来说,没有厂家会安装两个PS2接口,不习惯用笔记本电脑的鼠标而要外接鼠标可以理解,要是连笔记本电脑自己的键盘都不用要外接键盘,那……你还要笔记本电脑干吗?不过为了照顾到这些用户,除了在端口复制器或者扩展坞上提供两个PS2接口的做法(例如Compaq Armada M300的扩展坞,见下图)外,部分厂家会将主机上那唯一的PS2接口在兼容标准PS2设备的前提下加多几个针脚,然后用特殊的转接线来将这一个“PS2”接口一分为二,例如IBM的T系列笔记本电脑和部分的Acer笔记本电脑就有这样的一个选件(下图)。PS2接口在笔记本电脑上还有一个比较“投机取巧”的作用就是辅助供电,大多数耗电比较大的外置USB设备都会随机配送一条PS2接口的取电线,这样在USB接口供电不足的时候可以通过PS2接口来辅助供电。下图就是采用PS2辅助供电线的USB外置硬盘盒。红外线接口:红外线接口很早就是笔记本电脑的标准装备,在蓝牙和IEEE802.11b规范无线网卡出现之前,它是笔记本电脑间唯一通用的无线连接方式。红外线接口按照速率分为IDRA(115200bps);ASK-IR(1.15Mbps)和FAST IR(4Mbps)。许多MMX级别的笔记本电脑都是Fast IR规范接口的了。随着移动存储器和无线电通讯方式的兴起,红外线接口由于天生有通讯距离短,易受光、热源干扰,只能单点通讯和耗电较大的弱点,逐渐在笔记本电脑中被移动存储器和无线电通讯方式取代,现在的超轻薄笔记本电脑有许多都不再装备红外线通讯接口,SONY这样推崇移动存储器和无线电通讯方式的厂家更是在旗下的笔记本电脑产品中全部取消了红外线端口。红外线通讯端口因为发展历史悠久,得到众多的操作系统支持,而且部件模块标准化的程度很高,下图就是在绝大多数笔记本电脑中采用的标准红外线发射/接收组件。为了减低红外线接收和发射的误码率,所有的笔记本电脑都在红外线发射/接收组件前面加上深红色的滤镜来滤除其他的干扰杂波,如果这块滤镜丢失了,红外线接口的传输距离会有较大的降低。无可否认,即使是FAST IR规范的红外线接口也不能和蓝牙或者IEEE802.11b规范的无线网卡媲美,但是因为笔记本电脑才刚刚开始装备这些无线电通讯设备,普及率不高,红外线端口在临时的简单双机文件传送情况下还是很好用的,对于超轻薄机器,因为大多数没有串口,遇到使用串口通讯的掌上设备(例如手机和PDA)时往往一筹莫展,但是因为这些掌上设备大都将红外线端口作为标准装备,因此红外线端口就可以在这时作为同步或者数据传输用,虽然比较慢,但总比没有好。总而言之,红外线端口不是常用的设备,但是有的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你的灵活性。特殊软驱接口:这种接口在早期的笔记本电脑上用于外接软驱,不过也有品牌的机型(例如Toshiba)一直沿用至今,这种接口在许多品牌的早期机型上面都出现过,但是由于针脚的定义不同,不同品牌的这种软驱即使接口相同也不一定能够通用的。下图是IBM TP600笔记本电脑上的特殊软驱接口和配套的软驱。这种接口现在还沿用在IBM笔记本电脑通用的扩展坞上。端口复制器接口:对笔记本电脑不是很了解的朋友可能对“端口复制器”这个名词比较陌生,所谓端口复制器是通过特殊的装置将笔记本电脑主机上没有安装的接口转移到一个额外的装置上。这样可以让体积较小的笔记本电脑也拥有较好的扩展能力。下图分别是SONY和Toshiba的端口复制器,都是通过一个扁平的多针插头引出多个主机上面没有安装的接口。上面的都算是中型的端口复制器,来看看Dell的大型端口复制器,足有半个笔记本电脑大小。在这种端口复制器上,连红外线接口和网卡都有!也有很多厂商使用小半块机底大小的端口复制器,主机直接放上就可以使用,例如SONY的GR/GRX系列和Compaq Preasrio系列就是如此,下图是Compaq Preasrio系列的端口复制器:当然,还有最简单的端口复制器,其实应该叫做“转接线”贴切一点,例如下图的Acer Travel Meta350系列笔记本电脑使用的串并口复制器,通过一个专用接口来引出并口和串口,够简洁吧?扩展坞接口:扩展坞是笔记本电脑的专有部件,主要用于超轻薄笔记本电脑,扩展坞也兼有端口复制器的作用,一般会在扩展坞上面提供主机没有或者数量不足的端口,但是扩展坞和端口复制器不同的地方在于一般会内置光软驱,而且设计成底座式的形状,和主机用叠加的方式安装,有些扩展坞还会内置比主机音效更好的立体声音箱。主机和扩展坞一般用专用的接口来连接,每一款扩展坞都是专用的,不同厂牌的扩展坞即使是接口相同,也会因为机身形状和卡扣的设计不同而无法使用。下图就是Toshiba portege7200CTE的主机和扩展坞,主机是反过来拍摄的以便能够看到底部和扩展坞配合的端口(图中的红色箭头),portege7200CTE是少数兼备特殊软驱接口,端口复制器接口和扩展坞的笔记本电脑。相比起单独连接光软驱和端口复制器,扩展坞对于超轻薄机器而言是一种使用方便的扩充形式,大多数扩展坞都是为了弥补主机端口不足或者没有内置光软驱而设计的,但是也有少数的扩展坞可以进一步加强主机原来就已经相当齐全的功能使笔记本电脑达到甚至超过台式机的扩展能力,IBM设计的一款“夸张”的扩展坞就是一例,不但提供第二个热插拔IDE插槽,为主机增加两个PC卡插槽,甚至还内置电源适配器,带有散热风扇,最吓人的就是居然可以安装台式机的PCI接口扩展卡!!见下图:扩展坞可以提供比端口复制器更多的功能,但是会大大增加笔记本电脑的体积和重量,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VGA输出端口:这可以说是每一台笔记本电脑必备的接口,没有串并口、端口复制器和扩展坞接口的笔记本电脑我见过,但是从来没有见过没有VGA输出端口的笔记本电脑。原因很简单,笔记本电脑最早是为移动办公设计的,作为“商务人士”的笔记本电脑用户很可能需要在做演示的时候连接更具震撼力的投影机或者大屏幕显示器,因此从最早的笔记本电脑开始,VGA就成为笔记本电脑必备的接口,时至今日这种情况仍然没有改变,虽然许多好像我这样的个人用户可能永远不会用到这个接口。笔记本电脑上使用的VGA输出端口和台式机显卡的VGA接口完全相同,使用方法也完全一样,为了在笔记本电脑屏幕和外接显示器之间切换,所有的笔记本电脑都有实现这种功能的切换热键。为了让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和外接显示器同时显示,所有笔记本电脑的显卡都具有双头显示功能,当然,早期的笔记本电脑因为显存太小(只有可怜的2M或者2.5M),在使用外接显示器时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和外接显示器都只能使用VGA(640x480)分辨率。现在的笔记本电脑显卡和显存与之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可以在两个显示器上同时支持到UXGA()分辨率的同时,还允许两个显示器采用不同的刷新率和分辨率,甚至可以在笔记本电脑屏幕,外接显示器和外接电视三者的屏幕上同时显示。PC卡插槽:PC卡插槽也是象VGA输出端口一样的笔记本电脑标准装备,PC卡属于工业标准(PCMCIA规范),在许多中型数码设备和工业控制设备上也广泛应用,但是日常最多见到的还是在笔记本电脑上。可以这样说,在USB和IEEE1394这样即插即用的端口出现之前,PC卡插槽是笔记本电脑上唯一真正支持即插即用的端口,而且因为PCMCIA规范获得广范的支持,市场上PC卡产品可谓多不胜数,为笔记本电脑提供了种类繁多的扩充选择。PC卡插槽相当于台式机的PCI插槽,不同之处在于PC卡插槽是即插即用的,允许在操作系统运行中停止PC卡设备,与PC卡插槽配合的扩展卡称为PC卡,按照外形来分有Type I/II/III三种,3者的长宽度均为85.6x54mm,区别在于厚度,TypeI是3.3mm,Type II 是5.0Type III是 10.5mm,它们的接口是完全相同的,都是68针,因此只要PC卡插槽的厚度允许,三种规格的卡都可以通用。之所以有厚度的区别是因为内置的设备要求不同,例如内存就可以置于最薄的Type I卡中,但是微型硬盘就至少需要TypeII或者Type III卡的厚度才能容纳得下。在笔记本电脑上使用的都是Type II的插槽,两个Type II的插槽叠加在一起就可以容纳Type III的卡,大多数主流光软互换机型和全内置机型装备2个Type II插槽,大多数超轻薄机器都只装备一个Type II插槽。当然也有例外,比如Toshiba的Portege 3400系列就在已经非常轻薄的机身上提供了两个Type II的PC卡插槽,在超轻薄机器中绝无仅有!早期的PC卡和插槽只支持16bit的总线,工作电压5V,速度慢而且耗电大,现在的PC卡和插槽都已经支持32bit总线(称为Cardbus),工作电压也已经减到3.3V,不过仍然向下兼容,可以支持旧标准的5V 16bit PC卡。新型的接口笔记本电脑的发展造就了种类众多的新型接口,主要包括USB;IEEE1394;移动存储器插槽,视频输出端口和厂商自己的特殊扩展插槽等。USB接口:USB接口现在可以说已经是笔记本电脑的标准装备,没有USB接口在这个USB外设众多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目前大多数新款的笔记本电脑都提供2个或者以上的USB接口来增加扩展能力,有些日系的笔记本电脑甚至提供3个USB接口,现在只有1个USB接口的机器经常会被人认为是扩展能力不足。笔记本电脑的USB接口往往因为特殊的BIOS设计而具有从USB接口的软驱或者光驱启动的能力,这对于超轻薄机器来说尤其常见,是新款笔记本电脑的共同特征。市场上热销的所谓“启动型优盘”就是针对这类机型设计。笔记本电脑的USB接口和台式机的USB接口在使用方法并没有不同,不过请注意两个问题:1.由于外形的设计,有些机型的USB接口周围的机壳并不是平坦的,而现在的USB设备又很喜欢将主体和插头做成一体的来减少体积,这时就要注意选择你的笔记本电脑能够“正常安装”的USB设备,下图就是机身右侧的USB接口设计在斜面上的IBM X系列笔记本电脑,你必须要选择标准的USB设备才能插入。2.许多的笔记本电脑尤其是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存在USB接口供电不足的问题,USB1.1的规范是每个端口提供5V 500mA的电量,许多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因为电源供电电路的设计缺陷,不能提供足够的电量来供应外置设备,这时就会造成外置设备的工作不正常甚至系统崩溃,在市场上的许多USB外置硬盘盒因为本身设计的问题也可能耗电过大,解决的办法是使用外置的电源适配器或者从PS2接口取电,就是用前面介绍的那种PS2口取电线。关于USB2.0,目前只有极少数笔记本电脑装备了USB2.0接口,例如NEC的LAVIE LJ系列(右图),加上USB2.0的外设还太少不成气候,USB2.0接口现在空有480mbps的带宽却面临没有设备可用的窘境。IEEE1394接口:IEEE1394接口在日系笔记本电脑和DV等设备上被称为i link接口,但是两者其实是用一样的标准设计和制造,可以视为相同和兼容的接口,早期在笔记本电脑上面装备的I link接口只有200Mbps的带宽,也就是早期日系笔记本电脑上称为I link S200的接口,例如SONY的PCG-C1S笔记本电脑上就有这种接口,见下图:现在在笔记本电脑上面装备的IEEE1394接口都是400Mbps带宽的了,日系笔记本电脑上称为I link S400,接口和之前的S200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带宽大大提高了。下图是在SONY PCG-C1XA(正好是C1S的下一代)上面的S400接口。下图是IBM X22笔记本电脑上的IEEE1394端口:IEEE1394接口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用来连接DV这样的数码设备进行数码视频采集(因为IEEE1394接口是DV机的实际标准),也有很多厂家开发出使用IEEE1394接口的高速外置存储设备,最常见的就是外置硬盘盒和可以转接台式机IDE设备的3.5或者5.25英寸转接盒。右图就是一种采用IEEE1394接口的5.15英寸IDE设备外置盒。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IEEE1394设备就是IEEE1394的联机线,可以用来将两台同样具备IEEE1394接口的笔记本电脑连接起来(因为大多数IEEE1394设备同时也被操作系统认成一个网卡),想象一下400Mbps的带宽下双机互联是怎样的快感吧!在笔记本电脑上使用IEEE1394接口需要注意的就是:为了减少占地面积,笔记本电脑的IEEE1394接口都是采用体积较小的4针接口,而大多数的外置IEEE1394设备是采用6针的接口,因此你就需要一根6针到4针的特殊IEEE1394连接线(左图),此外部分SONY的DV一定需要原厂的连接线才能和笔记本电脑上的IEEE1394接口通讯,有SONY DV的朋友最好能够先试试看能否用再购买。此外在最新的SONY笔记本电脑上还有一种带有辅助供电的新款i-link接口,它同样符合IEEE1394的规范,但是在旁边多了一根辅助供电的接口,这样配合特殊的接线使用外置光驱等高耗电的设备时就不会出现供电不足的问题,这种接口目前只有SONY自家使用,下图是摄自SONY PCG-R505DC上的这种特殊接口和配套的I link COMBO光驱。移动存储器插槽:随着移动存储器的发展,不同的标准之间竞争激烈,各个厂商开始在自家旗下的笔记本电脑中安装对应自家移动存储器的插槽加速自家移动存储器的推广,对应于移动存储器的4大阵营,笔记本电脑中也有4种移动存储器插槽,不过目前最多只有同时装备两种移动存储器插槽的笔记本电脑,因为移动存储器现在还竞争激烈,谁都不愿意为对手做嫁衣裳……1.IBM的CF卡插槽:IBM的X系列笔记本电脑装备Type II CF卡插槽的笔记本电脑,可以使用IBM自己出品的1GB容量Micro Drive,而且可以使用各种标准CF卡接口的扩展卡。对于没有CF卡插槽的笔记本电脑,可用用PC卡转接器来实现读取PC卡的功能,价格低廉(大约RMB100以下),只是没有内置的方便而已。2.SONY的Memory Stick插槽:目前已经广泛装备在所有的SONY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中,SONY的DC和DV更不用说,在SONY阵营中是“一条打天下”的局面。早期的SONY笔记本电脑不支持新版的Magic Gate,现在是所有的新出机型都支持了。3.Toshiba笔记本电脑的Smart Media和SD插槽:Toshiba是移动存储器的“墙头草”,脚踏两只船的同时身处SM和SD两大阵营,旗下的笔记本电脑许多都装备SM和SD卡双插槽。但是请注意,这种双插槽是每次只能使用一种移动存储器的,不能两种同时使用!!视频输出端口:这是为了将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内容输出到电视或者投影机上面而设计的端口,可用方便的把精彩的游戏和DVD与家人分享,在小规模的演示中也很有用。一般来说视频输出端口分为理论上画质更好的S-Vedio端子(是Y/C分离,也就是亮度和色彩分离传送,见下图上)和更加通用的RCA端子(见下图下)。对于这两种端口来说,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接受笔记本电脑视频输出的电视机是否可用支持笔记本电脑的分辨率和刷新率,因为现在高端的笔记本电脑分辨率达到UXGA(),而大多数电视机都只能支持VGA(640x480)和SVGA(800x600)分辨率与60Hz的刷新率。这些调节选项在笔记本电脑的显卡驱动程序中可用调整。还有SONY与众不同的3合1 AV输出端子,这种端子在一个4芯的插孔中同时输出左右声道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多见于SONY的GR和GRX系列笔记本电脑。见右图。SONY的这种3合1端口也广泛用于DV,所以接线还是比较容易买到的。厂商自家的特殊扩展插槽:常见的就是IBM的UltraPort和Compaq的MutilPort;两者都是巧妙的利用了笔记本电脑屏幕顶盖上大量的空间来设计的非标准接口,而且两者其实都是被改装和加强的USB接口!两者都支持即插即用。IBM的Ultraport:这是设计在IBM的T/A/X系列大部分机型屏幕顶部的一个扩展接口,IBM目前为这种接口推出了全角度红外线发射器,高保真阵列麦克风;Type II CF卡读卡器;蓝牙模组和摄像头5种配件,不过都卖得很贵。下图就是安装在T系列笔记本电脑上面的Ultraport摄像头。Compaq的Mutil Port:相比起IBM的UltraPort,Compaq的MutilPort更加专注于无线连接扩展,Compaq旗下的EVO系列N400C和N600C都装有这种设计在屏幕顶盖背面的接口,只要把银色的空槽盖板取下就可用无线模块替换,使得笔记本电脑具备无线连接功能。不过由于是专用部件,比起可以实现同样价格的通用PC卡产品要贵一倍……¥#¥¥^&^×^&……小结以上为大家介绍了笔记本电脑上面的主要端口,笔记本电脑设计师不但发展出各种各样的独有端口,而且许多即使在台式机上再平反不过的端口在笔记本电脑上面都被赋予全新的功能,总得来说,笔记本电脑的外部端口就是追求一口多用和另辟蹊径的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新端口。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转自专业的攒机平台上面是地址,正文如下:显卡的主要构成(极其参数) 1、显示芯片(型号、版本级别、开发代号、制造工艺、核心频率)2、显存(类型、位宽、容量、封装类型、速度、频率)3、技术(象素渲染管线、顶点着色引擎数、3d api、ramdac频率及支持max分辨率)4、pcb板(pcb层数、显卡接口、输出接口、散热装置)5、品牌1、显示芯片显示芯片,又称图型处理器 - gpu,它在显卡中的作用,就如同cpu在电脑中的作用一样。更直接的比喻就是大脑在人身体里的作用。先简要介绍一下常见的生产显示芯片的厂商:intel、ati、nvidia、via(s3)、sis、matrox、3d labs。intel、via(s3)、sis 主要生产集成芯片;ati、nvidia 以独立芯片为主,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但由于ati现在已经被amd收购,以后是否会继续出独立显示芯片很难说了;matrox、3d labs 则主要面向专业图形市场。由于ati和nvidia基本占据了主流显卡市场,下面主要将主要针对这两家公司的产品做介绍。型号ati公司的主要品牌 radeon(镭) 系列,其型号由早其的 radeon xpress 200 到 radeon (x300、x550、x600、x700、x800、x850) 到近期的 radeon (x1300、x1600、x1800、x1900、x1950) 性能依次由低到高。nvidia公司的主要品牌 geforce 系列,其型号由早其的 geforce 256、geforce2 (100/200/400)、geforce3(200/500)、geforce4(420/440/460/00/) 到 geforce fx(00/00/5950)、geforce (00/00/6800/) 再到近其的 geforce (00/) 性能依次由低到高。版本级别除了上述标准版本之外,还有些特殊版,特殊版一般会在标准版的型号后面加个后缀,常见的有:ati:se     (simplify edition 简化版) 通常只有64bit内存界面,或者是像素流水线数量减少。pro    (professional edition 专业版) 高频版,一般比标版在管线数量/顶点数量还有频率这些方面都要稍微高一点。xt     (extreme 高端版) 是ati系列中高端的,而nvidia用作低端型号。xt pe  (extreme premium edition xt白金版) 高端的型号。xl     (extreme limited 高端系列中的较低端型号)ati最新推出的r430中的高频版xtx    (xt extreme 高端版) x1000系列发布之后的新的命名规则。ce     (crossfire edition 交叉火力版) 交叉火力。vivo   (video in and video out) 指显卡同时具备视频输入与视频捕捉两大功能。hm     (hyper memory)可以占用内存的显卡nvidia:zt     在xt基础上再次降频以降低价格。xt     降频版,而在ati中表示最高端。le     (lower edition 低端版) 和xt基本一样,ati也用过。mx     平价版,大众类。gts/gs 低频版。ge     比gs稍强点,其实就是超了频的gs。gt     高频版。比gs高一个档次 因为gt没有缩减管线和顶点单元。gto    比gt稍强点,有点汽车中gto的味道。ultra  在gf7系列之前代表着最高端,但7系列最高端的命名就改为gtx 。gtx    (gt extreme)加强版,降频或者缩减流水管道后成为gt,再继续缩水成为gs版本。gt2    双gpu显卡。ti     (titanium 钛) 一般就是代表了nvidia的高端版本。go     多用语移动平台。tc     (turbo cache)可以占用内存的显卡开发代号所谓开发代号就是显示芯片制造商为了便于显示芯片在设计、生产、销售方面的管理和驱动架构的统一而对一个系列的显示芯片给出的相应的基本的代号。开发代号作用是降低显示芯片制造商的成本、丰富产品线以及实现驱动程序的统一。一般来说,显示芯片制造商可以利用一个基本开发代号再通过控制渲染管线数量、顶点着色单元数量、显存类型、显存位宽、核心和显存频率、所支持的技术特性等方面来衍生出一系列的显示芯片来满足不同的性能、价格、市场等不同的定位,还可以把制造过程中具有部分瑕疵的高端显示芯片产品通过屏蔽管线等方法处理成为完全合格的相应低端的显示芯片产品出售,从而大幅度降低设计和制造的难度和成本,丰富自己的产品线。同一种开发代号的显示芯片可以使用相同的驱动程序,这为显示芯片制造商编写驱动程序以及消费者使用显卡都提供了方便。同一种开发代号的显示芯片的渲染架构以及所支持的技术特性是基本上相同的,而且所采用的制程也相同,所以开发代号是判断显卡性能和档次的重要参数。同一类型号的不同版本可以是一个代号,例如:geforce (x700、x700 pro、x700 xt) 代号都是 rv410;而radeon (x1900、x1900xt、x1900xtx) 代号都是 r580 等,但也有其他的情况,如:geforce (7300 le、7300 gs) 代号是 g72 ;而 geforce (7300 gt、7600 gs、7600 gt) 代号都是 g73 等。制造工艺制造工艺指得是在生产gpu过程中,要进行加工各种电路和电子元件,制造导线连接各个元器件。通常其生产的精度以um(微米)来表示,未来有向nm(纳米)发展的趋势(1mm=1000um 1um=1000nm),精度越高,生产工艺越先进。在同样的材料中可以制造更多的电子元件,连接线也越细,提高芯片的集成度,芯片的功耗也越小。制造工艺的微米是指ic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制造工艺的趋势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发展。密度愈高的ic电路设计,意味着在同样大小面积的ic中,可以拥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电路设计。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主要是靠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器件的特征尺寸不断缩小,从而集成度不断提高,功耗降低,器件性能得到提高。芯片制造工艺在1995年以后,从0.5微米、0.35微米、0.25微米、0.18微米、0.15微米、0.13微米,再到目前主流的 90 纳米(0.09纳米) 、65 纳米等。核心频率显卡的核心频率是指显示核心的工作频率,其工作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显示核心的性能,但显卡的性能是由核心频率、显存、像素管线、像素填充率等等多方面的情况所决定的,因此在显示核心不同的情况下,核心频率高并不代表此显卡性能强劲。比如9600pro的核心频率达到了400mhz,要比9800pro的380mhz高,但在性能上9800pro绝对要强于9600pro。在同样级别的芯片中,核心频率高的则性能要强一些,提高核心频率就是显卡超频的方法之一。显示芯片主流的只有ati和nvidia两家,两家都提供显示核心给第三方的厂商,在同样的显示核心下,部分厂商会适当提高其产品的显示核心频率,使其工作在高于显示核心固定的频率上以达到更高的性能。2、显存类型目前市场中所采用的显存类型主要有sdram,ddr sdram,ddr sgram三种。sdram颗粒目前主要应用在低端显卡上,频率一般不超过200mhz,在价格和性能上它比ddr都没有什么优势,因此逐渐被ddr取代。ddr sdram 是double data rate sdram的缩写(双倍数据速率) ,它能提供较高的工作频率,带来优异的数据处理性能。ddr sgram 是显卡厂商特别针对绘图者需求,为了加强图形的存取处理以及绘图控制效率,从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内存(sdram)所改良而得的产品。sgram允许以方块 (blocks) 为单位个别修改或者存取内存中的资料,它能够与中央处理器(cpu)同步工作,可以减少内存读取次数,增加绘图控制器的效率,尽管它稳定性不错,而且性能表现也很好,但是它的超频性能很差。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是ddr2和ddr3,。位宽显存位宽是显存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传送数据的位数,位数越大则瞬间所能传输的数据量越大,这是显存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市场上的显存位宽有64位、128位、256位和512位几种,人们习惯上叫的64位显卡、128位显卡和256位显卡就是指其相应的显存位宽。显存位宽越高,性能越好价格也就越高,因此512位宽的显存更多应用于高端显卡,而主流显卡基本都采用128和256位显存。显存带宽=显存频率x显存位宽/8,在显存频率相当的情况下,显存位宽将决定显存带宽的大小。例如:同样显存频率为500mhz的128位和256位显存,那么它俩的显存带宽将分别为:128位=500mhz*128∕8=8gb/s,而256位=500mhz*256∕8=16gb/s,是128位的2倍,可见显存位宽在显存数据中的重要性。显卡的显存是由一块块的显存芯片构成的,显存总位宽同样也是由显存颗粒的位宽组成。显存位宽=显存颗粒位宽×显存颗粒数。显存颗粒上都带有相关厂家的内存编号,可以去网上查找其编号,就能了解其位宽,再乘以显存颗粒数,就能得到显卡的位宽。容量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容量越大,存的东西就越多,当然也就越好。目前主流的显存容量,64mb、128mb、256mb、512mb等。封装类型显存封装形式主要有:tsop     (thin small out-line package) 薄型小尺寸封装qfp      (quad flat package) 小型方块平面封装microbga (micro ball grid array) 微型球闸阵列封装,又称fbga(fine-pitch ball grid array)目前的主流显卡基本上是用tsop和mbga封装,其中又以tsop封装居多. 速度显存速度一般以ns(纳秒)为单位。常见的显存速度有7ns、6ns、5.5ns、5ns、4ns,3.6ns、2.8ns、2.2ns、1.1ns等,越小表示速度越快\越好。显存的理论工作频率计算公式是:额定工作频率(mhz)=1000/显存速度×n得到(n因显存类型不同而不同,如果是sdram显存,则n=1;ddr显存则n=2;ddrii显存则n=4)。频率显存频率一定程度上反应着该显存的速度,以mhz(兆赫兹)为单位。显存频率随着显存的类型、性能的不同而不同:sdram显存一般都工作在较低的频率上,一般就是133mhz和166mhz,此种频率早已无法满足现在显卡的需求。ddr sdram显存则能提供较高的显存频率,因此是目前采用最为广泛的显存类型,目前无论中、低端显卡,还是高端显卡大部分都采用ddr sdram,其所能提供的显存频率也差异很大,主要有400mhz、500mhz、600mhz、650mhz等,高端产品中还有800mhz或900mhz,乃至更高。显存频率与显存时钟周期是相关的,二者成倒数关系,也就是显存频率=1/显存时钟周期。如果是sdram显存,其时钟周期为6ns,那么它的显存频率就为1/6ns=166 mhz;而对于ddr sdram,其时钟周期为6ns,那么它的显存频率就为1/6ns=166 mhz,但要了解的是这是ddr sdram的实际频率,而不是 平时所说的ddr显存频率。因为ddr在时钟上升期和下降期都进行数据传输,其一个周期传输两次数据,相当于sdram频率的二倍。习惯上称呼的ddr频率是其等效频率,是在其实际工作频率上乘以2,就得到了等效频率。因此6ns的ddr显存,其显存频率为1/6ns*2=333 mhz。但要明白的是显卡制造时,厂商设定了显存实际工作频率,而实际工作频率不一定等于显存最大频率。此类情况现在较为常见,如显存最大能工作在650 mhz,而制造时显卡工作频率被设定为550 mhz,此时显存就存在一定的超频空间。这也就是目前厂商惯用的方法,显卡以超频为卖点。3、技术象素渲染管线渲染管线也称为渲染流水线,是显示芯片内部处理图形信号相互独立的的并行处理单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渲染管线比喻为工厂里面常见的各种生产流水线,工厂里的生产流水线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效率,而渲染管线则是提高显卡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渲染管线的数量一般是以 像素渲染流水线的数量×每管线的纹理单元数量 来表示。例如,geforce 6800ultra的渲染管线是16×1,就表示其具有16条像素渲染流水线,每管线具有1个纹理单元;geforce4 mx440的渲染管线是2×2,就表示其具有2条像素渲染流水线,每管线具有2个纹理单元等等,其余表示方式以此类推。 渲染管线的数量是决定显示芯片性能和档次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在相同的显卡核心频率下,更多的渲染管线也就意味着更大的像素填充率和纹理填充率,从显卡的渲染管线数量上可以大致判断出显卡的性能高低档次。但显卡性能并不仅仅只是取决于渲染管线的数量,同时还取决于显示核心架构、渲染管线的的执行效率、顶点着色单元的数量以及显卡的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等等方面。一般来说在相同的显示核心架构下,渲染管线越多也就意味着性能越高,例如16×1架构的geforce 6800gt其性能要强于12×1架构的geforce 6800,就象工厂里的采用相同技术的2条生产流水线的生产能力和效率要强于1条生产流水线那样;而在不同的显示核心架构下,渲染管线的数量多就并不意味着性能更好,例如4×2架构的geforce2 gts其性能就不如2×2架构的geforce4 mx440,就象工厂里的采用了先进技术的1条流水线的生产能力和效率反而还要强于只采用了老技术的2条生产流水线那样。顶点着色引擎数顶点着色引擎(vertex shader),也称为顶点遮蔽器,根据官方规格,顶点着色引擎是一种增加各式特效在3d场影中的处理单元,顶点着色引擎的可程式化特性允许开发者靠加载新的软件指令来调整各式的特效,每一个顶点将被各种的数据变素清楚地定义,至少包括每一顶点的x、y、z坐标,每一点顶点可能包函的数据有颜色、最初的径路、材质、光线特征等。顶点着色引擎数越多速度越快。3d apiapi是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的缩写,是应用程序接口的意思,而3d api则是指显卡与应用程序直接的接口。3d api能让编程人员所设计的3d软件只要调用其api内的程序,从而让api自动和硬件的驱动程序沟通,启动3d芯片内强大的3d图形处理功能,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3d程序的设计效率。如果没有3d api在开发程序时,程序员必须要了解全部的显卡特性,才能编写出与显卡完全匹配的程序,发挥出全部的显卡性能。而有了3d api这个显卡与软件直接的接口,程序员只需要编写符合接口的程序代码,就可以充分发挥显卡的不必再去了解硬件的具体性能和参数,这样就大大简化了程序开发的效率。同样,显示芯片厂商根据标准来设计自己的硬件产品,以达到在api调用硬件资源时最优化,获得更好的性能。有了3d api,便可实现不同厂家的硬件、软件最大范围兼容。比如在最能体现3d api的游戏方面,游戏设计人员设计时,不必去考虑具体某款显卡的特性,而只是按照3d api的接口标准来开发游戏,当游戏运行时则直接通过3d api来调用显卡的硬件资源。目前个人电脑中主要应用的3d api有:directx和opengl。ramdac频率和支持最大分辨率ramdac是random access memory digital/analog convertor的缩写,即随机存取内存数字~模拟转换器。ramdac作用是将显存中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显示器能够显示出来的模拟信号,其转换速率以mhz表示。计算机中处理数据的过程其实就是将事物数字化的过程,所有的事物将被处理成0和1两个数,而后不断进行累加计算。图形加速卡也是靠这些0和1对每一个象素进行颜色、深度、亮度等各种处理。显卡生成的都是信号都是以数字来表示的,但是所有的crt显示器都是以模拟方式进行工作的,数字信号无法被识别,这就必须有相应的设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而ramdac就是显卡中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设备。ramdac的转换速率以mhz表示,它决定了刷新频率的高低(与显示器的“带宽”意义近似)。其工作速度越高,频带越宽,高分辨率时的画面质量越好.该数值决定了在足够的显存下,显卡最高支持的分辨率和刷新率。如果要在的分辨率下达到85hz的分辨率,ramdac的速率至少是×85×1.344(折算系数)÷106≈90mhz。目前主流的显卡ramdac都能达到350mhz和400mhz,已足以满足和超过目前大多数显示器所能提供的分辨率和刷新率。4、pcb板pcb是printed circuit block的缩写,也称为印制电路板。就是显卡的躯体(绿色的板子),显卡一切元器件都是放在pcb板上的,因此pcb板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显卡电气性能的好坏和稳定。层数目前的pcb板一般都是采用4层、6层、或8层,理论上来说层数多的比少的好,但前提是在设计合理的基础上。pcb的各个层一般可分为信号层(signal),电源层(power)或是地线层(ground)。每一层pcb版上的电路是相互独立的。在4层pcb的主板中,信号层一般分布在pcb的最上面一层和最下面一层,而中间两层则是电源与地线层。相对来说6层pcb就复杂了,其信号层一般分布在1、3、5层,而电源层则有2层。至于判断pcb的优劣,主要是观察其印刷电路部分是否清晰明了,pcb是否平整无变形等等。显卡接口常见的有pci、agp 2x/4x/8x (目前已经淘汰),最新的是pci-express x16接口,是目前的主流。输出接口现在最常见的输出接口主要有:vga     (video graphics array) 视频图形阵列接口,作用是将转换好的模拟信号输出到crt或者lcd显示器中dvi     (digital visual interface) 数字视频接口接口,视频信号无需转换,信号无衰减或失真,未来vga接口的替代者。s-video (separate video) s端子,也叫二分量视频接口,一般采用五线接头,它是用来将亮度和色度分离输出的设备,主要功能是为了克服视频节目复合输出时的亮度跟色度的互相干扰。散热装置散热装置的好坏也能影响到显卡的运行稳定性,常见的散热装置有:被动散热:既只安装了铝合金或铜等金属的散热片。风冷散热:在散热片上加装了风扇,目前多数采用这种方法。水冷散热:通过热管液体把gpu和水泵相连,一般在高端顶级显卡中采用。颜色很多人认为红色显卡的比绿色的好、绿色的比黄色的好,显卡的好坏和其颜色并没有什么关系,有的厂家喜用红色,有的喜用绿色,这是完全由生产商决定的。一些名牌大厂,那是早就形成了一定的风格的。因此,其pcb的颜色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5、品牌目前显卡业的竞争也是日趋激烈。各类品牌名目繁多,以下是 自认为一些比较不错的牌子,仅供参考请不要太迷信了:迈创(matrox) 、3dlabs 、蓝宝石(sapphire) 、华硕(asus)、鸿海(foxconn)、撼迅/迪兰恒进(powercolor/dataland)、丽台(leadtek)、讯景(xfx)、映众(inno3d)微星(msi)、艾尔莎(elsa)、富彩(forsa)、同德(palit)、捷波(jetway)、升技(abit)、磐正(epox) 、映泰(biostar) 、耕升(gainward)、旌宇(sparkle) 、影驰(galaxy) 、天扬(grandmars)  、超卓天彩(supergrece)、铭瑄(maxsun)、翔升(asl)、盈通(yeston)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卡片掉进车窗取出技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