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耳机损害听力对听力的损害更

为什么耳机对听力的损伤比音箱大?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为什么耳机对听力的损伤比音箱大?
最好有专业的解释,谢谢!
拇指医生提醒您:以下问题解答仅供参考。
  你好,首先你要明白,如果音箱的声音过大,也同样会对听力损伤。
  后果很严重 提防耳机造成听力损伤
  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更多生活乐趣的同时,也不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作为年轻一代最为喜爱的随身听就是其中一类产品,为什么这么说?请往下看。
  最近,贵州某高校一毕业生在求职面试时,考官把问题说了3遍她都没有听清楚,结果失去了工作机会。医生诊断,这位学生听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长时间听随身听造成听力疲劳。
  目前,大学校园里正流行一种快速提高英语听力的方法,即在睡觉时戴着随身听听英语。一些学生对此趋之若鹜。专家认为,这种做法时间长了会严重损害听力。
  类似这样损伤听力的事情在国外也屡见不鲜。
  摇滚乐和随身听都伤耳朵
  两年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音乐史教授皮特?杰弗瑞博士听完一场摇滚音乐会后,发现乐队爆炸性的演奏让他患上了耳鸣和失眠,他4%的听力受到损伤。于是,皮特一怒之下将乐队告上了法庭。
  皮特案件引起美国社会广泛关注。美国医学专家抱怨,美国的娱乐表演越来越吵了。
  1998年,美国医疗协会杂志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6至19岁的青少年中,15%的人有听力受损的症状。专家惊呼,美国人比预想的提前了20年开始变聋,听力受损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许多40多岁的人的听力状况就和70多岁的人一样。专家认为,导致听力受损的罪魁祸首就是噪音。
  除了噪音,随身听也是伤害听力的祸首之一。正常情况下,声音经过一段距离才能到达耳朵,这中间声音中的高频部分已经被空气吸收。如果听随身听,传声器就压在耳朵上,所以耳朵吸收了全部频率的声波,对听力伤害很大。
  使用随身听还会造成耳朵在适应较高声音的过程中,对声音层次感觉的灵敏度降低。既使音量没有改变,听者也会觉得声音逐渐变小。因此,听者很容易把音量调到使听力可能受到损伤的程度。所以,长时间使用随身听后,应让耳朵休息一会儿,避免听觉疲劳。
  运动最好也别用随身听。因为有氧运动使得血液流向四肢,内耳更容易受到高声的伤害。瑞典人做过一项研究,证明进行有氧运动时听随身听对听力的伤害比平时增加一倍。
  附注: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人耳本身对突然巨大的声响具有保护的机制,但是当运动时,会影响这个保护机制的启动,造成听力的损害。
  噪音如何伤及听力
  声音传进耳朵首先引起耳膜震动。中耳内连接着耳膜的三块骨头(三根听小骨)把震动传给内耳的耳蜗。
  耳蜗充满液体,与感受声音频率的发(毛)细胞相连,发细胞把震动转化为电子信号,传给大脑。感受高频信号的细胞在外耳蜗,感受低频的紧随其后。
  大多数人每天都接触达到危险水平的噪音,但一般时间都不长,不会造成听力损害。听力损害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如果长期接触噪音,尽管每次时间很短,也会造成听力下降。
  乐器和电钻一样,同样可能伤害听力,演奏者和听众都得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研究表明,令人愉悦的音乐造成的听力损害较轻,但长期接触高分贝的声音,不管是音乐还是噪音,都会造成听力损伤。噪音能引发的感觉神经听力损伤发生在内耳,当高能量声波震荡耳蜗内的液体时,会过度刺激并引起发细胞死亡。
  对此,专家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当我们听音量高达110分贝的摇滚乐时,如果我们能给发细胞拍照,那场景就像用大□子在麦田里滚压,发细胞就是那些可怜的麦子。当负责接听某一频段声音的发细胞受损后,该频段的声音就听不见了。
  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人们在接触音量较高的音乐后,会出现「临界值提高」(听力阈值提高)的现象,即以前听见的低音现在听不见了。专家建议听完热烈的音乐会后用如下方式来测试一下听力:听音乐会之前,把收音机的音量调至刚刚能听清楚的位置。听完音乐会后,再次打开收音机,看看是否仍然能听清楚该位置的声音。如果不能,那么说明你受到了短期的听力损伤,要赶快去看医生。
  人们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上听随身听时,为把周围的噪音盖住,往往把音量调得很高,所以专家建议不要在大街上使用随身听,如果非听不可,建议使用封闭式或耳塞式耳机。
  专家还建议,在噪音环境下,比如听摇滚音乐会时,要戴上抗噪音耳塞,以防止损伤发细胞。经常听音量较高的音乐或接触噪音的人应当定期检查听力,如果是暂时性的听力损伤,定期检查能够保证受伤的耳朵得到及时治疗。
  1 数据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受试者为山西医科大学95级在本院的实习生140人280耳,其中男60人,女80人,年龄21岁~25岁,平均年龄23.7岁。受试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无任何耳科疾病史、家族史; 2无耳毒性用药史;3无耳外伤史;4无耳源性并发症及眩晕史;5主诉无听力障碍。其中使 用耳塞型耳机102人(实验组),主要通过耳塞型耳机自学英语、收听电台新闻、音乐等节目。根据每天使用耳机时间又将实验组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实验1组从大学1年级到4年 级每天使用耳塞型耳机在1h以下者41人,收听时间0.60h±0.21h, 实验2组每天收听1.0h~2.5h者61人,收听时间1.87h±0.55h。不使用耳塞型耳机的38人为对照组。
  1.2 方法:全部受试者在隔声室内进行测试。隔声室符合ISO8253之规定,按照GB7583-87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纯音听力计为FA-18型临床诊断听力计(仪器已按GB4854-84进行零级校正)。测试频率为250Hz、500Hz、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和8000Hz,声强档次为2.5dBHL。如果测试的气导听阈值在25dBHL以上时,则加试骨导,并再进行此频率的韦伯试验。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2 结果
  结果显示:使用耳塞型耳机者全频段听阈均有提高,与非使用者 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且短时间使用者与长时间使用 者之听阈 除250Hz外,其它频率均有差异(P<0.01)。提示:使用耳塞型耳机可导致噪声性听力下降。
  3 讨论
  3.1 从表1可见,实验组在8个频率的平均气导听阈值均高于对照组(P<0.001 )。且实验组4000Hz以上高频区听阈升高幅度明显大于低频区。收听耳塞型耳机1h~2.5h者听阈较<1h者除250Hz外, 其它各频率均有差异(P<0.01),说明使用耳机时间越长听力损害越严重。
  3.2 常接触噪声可引起4000Hz的听力首先下降〔1〕。通过观察认为:过量的、非噪声的刺激也可以引起耳蜗的损害,造成噪声性听力下降。其原因可能是耳蜗器官受到长期、过量的刺激后,细胞组织代谢紊乱,供血、供氧不足,致使其末梢感受器损害。本组测试证明:过量刺激不仅仅首先损害4000Hz这个频率,也可以损伤其它高频区。问题的严重性在于由于受损的是高频区的非语言频率区,因而受损者常无自觉听力障碍,贻误最佳的治疗时机〔1〕。该部分听力受损者在隔声室做堵耳试验,结果有13. 2%的人有耳鸣存在,有的呈金属撞击声,有的为喷气声,有的为铃声等等。而此人群已往未觉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城市环境嘈杂之故。在校大学生为一特殊的青年群体,由于学业任务较重,外界的娱乐接触 、信息接受很少,在学校环境的制约下,仅依靠使用耳塞型耳机接受外界信息及学习外语,致使耳蜗长期受刺激,导致噪声性听力下降。其问题之严重应引起学生、家长、社会及有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虽然以上使用了较多的专业用语,有些难懂,但我们只需要知道一点:使用耳塞的确对我们的听力有影响,而且视你的使用时间、音量大小而定,程度越高影响越大。因此小编不得不在此告诫各位,慎用耳塞,注意音量!
人可以听到声音,是因为耳膜的震动。声音越大,耳膜的震动也就越厉害。听耳机是把耳机直接放入耳廓,声音直接接触耳膜,这样耳膜的震动就比较大,很容易受伤。耳音响的声音没有直接进入耳朵,有部分是经过漫反射进入到空气的介质中,再传给耳膜,相对耳膜的震动就比较小。损伤就比耳机要小。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每天都在用的耳机可能损害你的听力而且是不可逆转
每天都在用的耳机可能损害你的听力而且是不可逆转
旅途中的你,是不是经常塞上耳机欣赏窗外风景,听一个人的歌?
下班路上的你是不是会戴上耳机卸下疲惫享受一个人的宁静
人海中的你是不是习惯挂上耳机隔离喧嚣思考一个人的生活
我们每天接触到的耳机,但是耳机出问题了,你知道吗?
大家都知道耳机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音乐播放器等必备的配套产品吧?就是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东西,给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是严重的健康伤害。
真是一点没吓唬你哦~
耳机使用不当可致听力损伤
今年年初,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收诊的一位患者,引起了专家的注意。
北大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刘玉和介绍到,这个病人是一个18岁的一个小伙子,他来的时候主要原因也是耳鸣,他就说觉得耳朵老有响。来了之后,我们肯定要查一个听力,结果就发现这小伙子是低频听力挺好的、中频听力也挺好,在赫兹出现了一个听力下降,这就是我们临床上典型的这种噪声性损害引起的听力下降。
可是,毕竟这个小伙子只有18岁...... 而且在他看来自己平时也不太可能接触到“噪音”~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名患者的听力损伤呢?
北大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刘玉和:仔细一问,这个小伙子特别喜欢听音乐,而且是不分场合和地点,他随时随地都会把耳机塞在他的耳朵里边,然后不管是在地铁里边,在公交车上,还是在什么公共场所里边比较嘈杂的环境,他都把他那个耳机放在耳朵上听音乐。因为你知道在声音比较大的环境下,必须有再大一点的声音才能够听到音乐,所以我们推测是由于他长期戴耳机导致了他的听力受到损害。
听力损伤是不可逆的
据专家介绍,这种情况并非个案。在我国,曾有机构做过一项抽样调查,对某高校38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使用耳机的共有3819人,耳机使用率为99.8%,其中每天使用耳机2小时以上的,超过了800人,占比超过20%。而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已经出现了噪声性听力损伤的超过了1000人,所占比例接近30%。
国内外的研究都证明,长时间、大音量地使用耳机,会对耳朵里的毛细胞造成严重损伤,从而对使用者的听力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北大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刘玉和:我们人在出生的时候,我们耳朵里的毛细胞的数量都是固定的,每一个耳朵里边的毛细胞大约就是一万二到一万五千个,这些毛细胞都没有增生的能力了,就你出生的时候多少个,你在今后的生活当中成长过程当中,损失一个,那你就会少一个。所以如果那个感受声音的毛细胞坏了,你这个耳朵的听力也就下降了,你也就是永久性的听力下降。
不达标率高 耳机安全风险监测结果惊人
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连续4年对媒体播放器、手机、平板电脑及配套耳机产品进行的安全风险监测结果。由于我国目前没有耳机类产品的强制性标准,风险监测参考欧盟的相关标准进行。
1 耳机若低电压发出大音量&
会损害听力根据大家日常使用耳机及相关产品的习惯,检测人员准备了单独的耳机、单独的音频播放器、播放器与耳机的成套产品分别进行了测试。如果只要较低的电压就可以发出很大的音量,那么,这样的耳机产品造成听力损害的风险就会增加。
2 接近40%耳机类产品监测中不达标
在这次进行的风险监测中,39批次耳机里,有接近40%的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其中还有很多是知名品牌的耳机产品。而对于那些销售时配备了耳机的成套播放器产品来说,最大声压级的测试是一个重要指标。工程师告诉记者,在检测过程中,如果耳机传出的最大音量超过100分贝,按照欧盟标准,产品就被判定为不符合要求。
国家电子信息产品质检中心工程师吴王震介绍,100分贝的声音就相当于平时家用音响开到最大音量,测试中一部手机的最大音量达到105分贝,“虽然它只大了5分贝,那这5分贝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105分贝足够让我们的耳朵产生疼痛”。
3 声压超标 半数耳机类产品不合格
在连续4年的风险监测中,相关部门累计测试了手机及配套用耳机等成套产品86批次,其中有45批次产品最高声压级超标,不符合率高达51.2%。 根据有关机构的预测,2016年,我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耳机需求量将超过7亿只,耳机市场的需求总量将可能超过12亿只,耳机及配套产品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不可低估。
不过,话说回来青年人听力受损耳机确实无法甩脱责任但是原因都在于耳机吗?
如果说 A 用刀不小心割伤了自己的手责任在于A还是刀呢?同样,耳机损伤了听力责任真的在于耳机吗?
龙哥觉得只要你合理的使用耳机所谓使用耳机造成听力的损伤也许不严重真正的元凶有可能是耳机的“不合理使用” 或者选用了“劣质”耳机产品......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事不关己、漠不关心” 总是觉得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前人掉坑里了后人依然掉坑里......
龙哥整理收集了几个常见的耳部疾病及预防办法一起看看吧
有一天,一位耳机发烧友觉得耳道里有些痒,遂将TF10(黄海绵套)拔出,发现了少量浓状物,刚开始并没在意,几天之后,症状并没有缓解,医院检查之后定为“中耳炎”,罪魁祸首就是这个耳塞。
建议:如果你是耳机发烧友,或者需要试听耳机,请随身携带耳套或者耳棉。记住,所有可能要进入你身体的东西,都要注重卫生问题,尤其是耳道这种封闭式的空间,油脂分泌、死皮脱落等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温床,交叉感染的问题屡见不鲜,另外自己用的耳套、耳机也要定期用酒精擦拭消毒。
神经性耳膜炎
这是一位老发烧友,平时满注意耳部卫生的,耳塞只借给好朋友,并且耳套也定期消毒,但是噩耗依然降临,他在美国被检查出患了神经性耳膜炎,只要听耳机,就总会听到噪音,基本处于终生告别耳机的行列,在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后才有所好转。
建议:这个案例基本可以排除卫生问题的影响,最后总结的原因落在了听音时间过长上,他有晚上睡觉听音乐的习惯,经常第二天早晨起床之后耳机里还在放着音乐,虽然他处于睡眠状态,但耳膜却一直接收着讯息,而每次听音的时间过长会影响听觉神经,造成兴奋性毒性,植物神经功能也会紊乱,对听力造成很大的损害,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各种问题。
突发性耳聋
有关听力的各种疾病还有很多,如突发性耳聋,年轻患者中,约2~3成是跟长时间打电话诱引发的突然听力受损,超过3成以上是因为过度疲劳引起,所以常听耳机的朋友也要注意。紧张过度、熬夜、通宵KTV的“噪声污染”都会让耳朵和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和疲劳状态,引发耳的疾病。
建议:很多人会认为“我没遇到过这些问题啊?”其主要其原因是你并没有注意这些问题,突发性耳聋有时可能会长达半天,而有时可能仅仅几秒钟。以前这种疾病常出现在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当中,而现在二三十岁的青年朋友们也常有中招。
以上三种提到的耳部疾病都是非常常见的,尤其对于使用耳塞较多的童鞋,一定要注意,既然有天上掉馅饼的可能,那也有掉刀子的可能啊!经常耳鸣或是头晕(睡眠良好,没有什么特别事件情况下),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没有了
&&&&中防网商城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
个人中心◆
400-01-92808◆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李石良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耳机与听力损害
耳机与听力损害
耳机与听力损害
很多青少年不注意保护听力,小小年纪就出现了严重的听力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影响青少年听力的最大因素是耳机使用不当,表现在长时间、大音量第使用耳机,这种不良习惯对听力具有严重威胁,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耳聋。
许多青少年喜欢玩网络游戏,为了追求音效,玩儿的时候还要戴着耳机,在电脑前一泡就是一整天甚至是通宵达旦,还把耳机的音量调到最大;更多的人则喜欢挂着MP3、MP4,无论是走路、坐车或者是做事,都听着音乐,并觉得这是很时尚的事情。有的人甚至伴着音乐入面,睡着后音乐在耳朵里响一夜。这些不良习惯日积月累,导致很多人出现耳鸣症状,有的人已经开始出现听力下降。
在听觉损害问题上,许多人的认识都有误区,认为听力下降是老年人才会发生的情况,和青年人无关,因此毫不注意对听力的保护,等出现耳鸣甚至听力下降时才去看医生,而这就已经有点晚了。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听觉所能承受的声音的最大强度是90分贝。实验表明,长期承受105分贝以上的音响刺激可造成永久性听觉损害。市面上不少MP3、MP4的最大音量高达120分贝,相当于救护车的警报器的音量。长时间、大音量地使用这些设备会不可避免地损伤听力,久而久之,内耳的听神经细胞会遭到严重损伤,有可能导致听力永久丧失。
如何将耳机对听力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种不同种类的耳机对鼓膜的影响。
耳机的种类:
目前,耳机有耳塞式(塞入式)、挂耳式(贴耳式)和头戴式(全罩式)三种。
要想了解为什么不同类型的耳机对听觉的影响略有不同,首先要了解耳朵的结构以及声音的传入途径。
耳朵的结构
耳由位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组成,二者机能虽不同,但在结构上关系密切。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
外耳有突出的耳轮,收集声波,并将其沿耳道传至鼓膜。鼓膜是薄如棉纸的一层紧张的膜,大小有如小手指的指甲。平常谈话的音波,可使鼓膜发出极轻微的振动,这种振动连显微镜也难看得出,却是进入声音世界的钥匙。
中耳是位于鼓膜与内耳之间的狭小鼓室,其大小大约为半寸长、四分之一寸宽,充满空气并借咽鼓管与鼻烟部相通,从而保持室内与大气压平衡。室内有连结成链的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从鼓膜连至内耳,以传递鼓膜的颤震。这三块小骨巧妙地连在一起形成环形,接受鼓膜的振动,将音波扩大22倍之后,再由一个名叫“卵圆窗”的小薄膜(镫骨即附着在此膜上)传到内耳,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程序,声音由内耳再传递到大脑的听觉中枢,我们就听到了
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除了前面提到的空气传播外,还有一个途径骨传导,简单地说就是声波通过颅骨的震动传导到内耳从而产生声音。
研究表明:耳塞式耳机对听觉的损害最大。
外耳道的长度只有2.5~3.5厘米,当耳塞式耳机塞入外耳道之后,造成了相当狭小的一个“共鸣箱”,声音通过这个“共鸣箱”对鼓膜的刺激强度当然要比不塞入外耳道的耳机要大得多,所以对听觉的损害程度也大得多。
头戴式耳机的音效是有目共睹的,为了获得与头戴式耳机相同的效果,耳机工程师在设计时利用了人体外耳道的天然构造来形成共振腔以便达到加强音质的目的。例如为了追求强劲的低频效果,耳塞式耳机使用了长长的笛管式防漏音设计,并把耳塞的外形设计成与外耳道形状相贴合的形状,使耳塞与外耳道贴紧,直接利用外耳道作为低音共振腔,这样就能够使我们听到更强劲的低音效果。
从工艺来讲,这当然是一种巧妙的设计,但这对听觉的伤害却是相当严重的。短期使用时,由于人体具有相当的修复功能,轻度受损的听觉可以及时恢复,使用者不会感觉到明显的听觉损害,但如果听力在2~8周内无法自然恢复,则可能发展为永久性听力损失,可见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耳机,那无疑将会使承受听觉受损的风险。
听觉受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不像视觉模糊那样马上会造成患者的明显不适,刚开始时轻微的听力损失往往不被注意(没有人会将听力测试当做一项常规体检予以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耳鸣出现,听力下降变得明显时,患者才会意识到其严重性,但这时往往为时已晚。
有研究显示,噪声刺激首先会造成4000赫兹的听力损害,其他高频音域也会出现一定的损伤。另外,即便是非噪声性的声源,如果音量持续过大,也会引起耳蜗的损伤从而造成听力下降,其原因可能是耳蜗受到长期过量的声刺激后会产生组织细胞代谢紊乱、末梢感受器受损。
由于人类的语言频率在500~2000赫兹之间,超过这个频率的听觉损害往往不被患者所感知,因此非语言频率区的听力损失者往往没有自觉听力障碍,因而不会改变生活方式,更不会求医,这样做的结果就使得情况越来越糟糕,也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由于环境的制约,人们在很多情况下会依靠耳塞式耳机接收信息(接听电话、听收音机、听音乐、听外语),如果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地铁上70~80%的乘客都在低头摆弄手机,而其中至少有一半人戴着耳塞式耳机。
我国社会还处于发展阶段,由于头戴式耳机一般价格比较昂贵,很多人还不得不选择相对便宜的耳塞式耳机,而一些厂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偏好,还特意推出所谓的“特重低音”耳塞式耳机,这些因素都会增加听觉损害的危险。
相比之下,头戴式耳机对听觉的损害要比耳塞式耳机要小的多,其声场和佩戴的舒适度都更好。这种耳机通过包住外耳的方式创造出一个接近封闭的音响环境,而且扬声部位距离耳道要远些,所以相比于耳塞式耳机来说,它对听力损害的程度要小一些。
对于一般人来说,仅仅因为戴耳机存在损害听力的可能性就要人们放弃随身听、智能手机等设备的音乐欣赏功能是不现实的,但至少我们可以放弃使用耳塞式耳机而改为使用对听力损害程度较低的头戴式耳机,这是欧洲人以一代人的沉痛教训换来的经验。要知道,以目前的医学水平,听觉受到损害以后是很难恢复的。
挂耳式耳机
挂耳式耳机是指在耳机侧面添加了辅助悬挂装饰以方便使用的一类耳机,它的优点是既具有耳塞式耳机的体积小、方便携带等优点,又因为不是将耳机塞入外耳道而降低了对听力的损害,同时还因为设计师在耳挂的制作上使用了铝合金材质并配以金属拉丝技术,因此耳挂式耳机往往拥有时尚的外形,深受年轻的消费者喜爱。同时它的耳挂设计还使它便于在运动时佩戴,适合边健身边听音乐的人。但它也有明显的缺点,一是漏音,二是不适合戴眼镜的人士佩戴。不过,从避免对听觉产生损害的角度来讲,漏音其实恰恰是挂耳式耳机的优点所在。耳挂式耳机不能像耳塞式耳机那样与外耳道紧密相贴,这种结构会造成漏音,但恰恰是漏音才减弱了对鼓膜的直接刺激,从而降低了对听觉的损害。
所以,选择耳机时应该平衡考虑,音质、音效当然重要,但是长远的听觉健康也需要兼顾。无论如何,以下几个原则需要每一个经常使用耳机的人牢记:
1、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每隔半个小时让耳朵休息一下,成人每天佩戴耳机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个小时,青少年不宜超过2个小时,而且以间断使用为宜。每个人对噪声的敏感程度不同,人群中约有5%的人是噪声的易感者。
2、音量不要开得太大,如果一个人站在1米外给你讲话你听不清楚,那就应该降低音量了。
3、耳机要选择音量可以调控的,音量控制在80分贝以下,以感觉声音舒适悦耳为宜。85分贝是国家规定的噪声防护标准的最高限值,超过85分贝就属于噪声了。
4、不要在睡觉时听耳机,如果睡觉时将戴耳机一侧的耳朵压在枕头上,会加重声波对鼓膜的刺激从而加重耳伤害。
5、最好使用头戴式耳机,因为这种耳机对听觉的伤害要小于嵌入式耳机。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16:23
李石良大夫的信息
李石良大夫电话咨询
李石良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李石良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李石良大夫提问
李石良的咨询范围:
头痛,眩晕,颈肩腰腿痛, 腱鞘炎,腱鞘囊肿,腕管综合征, 膝踝关节病,颞下颌关节病,鼻炎, 18岁以上, 不限
李石良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针灸科好评科室
针灸科分类问答听耳机毁听力 如何保护听力不受损_养生人群_养生之道网
///文章正文
听耳机毁听力 如何保护听力不受损
养生之道网:今天是爱耳日,养生之道网就为大家说说如何保护听力不受损伤,很多人喜欢戴耳机听音乐,这对耳朵养生可是很不好的喔。那么如何保护听力不受损伤呢?
1、戴耳机要注意保护
晨练、学生、长期地使用耳塞型耳机能导致噪声性。使用耳塞型耳机时间越长,听力损害越严重。据研究,戴耳机连续听1小时音乐,听力明显下降,连听2小时,真的会对听力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
人戴上耳机后,外耳道口即被耳机紧紧堵塞住。高音量的音频声压会直接进入耳内而损伤听力,造成不可恢复的听力损害。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听觉就会出现疲劳、损伤,引起听力减退,人体就会出现烦躁不安、头晕、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迟钝、异常心理障碍等情况,对身体十分有害。
所以,戴耳机应该要注意:
①要挑选音质佳、杂音小的耳机。要保护双耳,就要选择高清晰音质、CD音质的耳机。千万不要贪图便宜,而购买低价劣质的耳机。
②成人每天用耳机不超过3~4小时,青少年因听觉器官还未发育成熟,每天不宜超过1~2小时,以间歇收听为宜。
③音量听清楚就行,不要高音量,用耳机音乐应注意减小音量,以柔和不刺耳为宜,应该保持在40到60分贝为最佳,应该挑选音量可以灵活自由控制的耳机,遇到声音突然变大等情况可以及时的调整,保护听力。
④别只用一边。
⑤头戴耳机比耳塞耳机伤害小些。只有头戴式的耳机无需入耳,几乎不会对耳道、耳膜产生伤害,对耳朵的损害最小。而且头戴式耳机的音效非常的好。在购买耳机时应该尽量挑选头戴式的耳机。
养生之道网提醒,在您有高音调耳鸣出现(如蝉鸣、汽笛声、金属声等),需要到医院耳鼻喉科检查诊治,对防止耳聋非常重要。
2、营造安静的听力环境
长期接触85分贝以上噪音,耳聋发生率达21%,儿童智力发育会降低20%。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容易导致听力老化。如果营造一个较为安静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就能减少噪音对听力的不良影响。
不去少去嘈杂之地,特别是迪厅蹦迪、KTV飙歌,游艺厅打游戏、看高分贝立体声电影。
繁华区住房装修应防噪隔音。
保护耳内鼓膜不受气压的刺激而发生外伤性耳聋:参加游泳、等运动时,注意不要让先接触水面。遇到燃,应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不能用手掌击人耳部。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平时不要随便用不洁的小木棒、发夹等挖耳,以防损伤耳道深处的鼓膜,引起外伤性鼓膜穿孔和化脓性等病变,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少吃高脂肪食物,血中的浓度过高,造成血管壁的粥样硬化,血管硬化使得内耳血液供应减少,听觉器官,导致听力减退或发生耳聋。
坚持耳常按摩,耳各部位及49个穴位与联系密切,按摩耳廓,拉耳廓,以发发红为度,每日进行三次,颇为有益。
积极医治感冒,因为感冒能影响耳咽管(从咽部到中耳腔的管道)的通气程度。另外,如用力不当擤鼻涕,会使鼻涕中的病菌不小心进入中耳腔,容易引起中耳化脓,影响听力。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宁及其衍生物等,以免发生性耳聋。婴幼儿更要禁用这些药物。
情绪波动过大可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的痉挛、收缩,造成内耳听血管血流的严重减慢,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使内耳听神经缺氧,导致突发性耳聋。
如何保护听力不受损,以上就是养生之道网为您总结的内容,供参考。
07/0907/0907/0907/0907/0907/0906/2206/2206/2206/22
06/2906/2906/2906/2906/2906/2906/2906/2906/2906/29
06/2906/2906/2906/2906/2906/2906/2906/2906/2906/29
06/2906/2906/2906/2906/2906/2906/2906/2906/2906/29
06/2906/2906/2906/2906/2906/2906/2906/2906/2906/29
养生之道网大暑养生专题,为您详细介绍大暑养生、大暑吃什么、大暑养生食疗、大暑饮食禁忌等与大暑饮食养生有关的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大暑养生饮食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大暑养生专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动降噪耳机损害听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