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怎么计算个人所得税计算

正文法律知识
员工离职时取得的经济补偿金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来源:  发布时间: 16:40:38
导读: 一、&员工取得的经济补偿金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标准: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
 一、 员工取得的经济补偿金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标准: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即对于超过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的部分,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即超过2000元的部分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  因此,员工因一次性经济补偿所应当交纳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  个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经济补偿金数额-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实际工作年限-2000]×个税税率×实际工作年限。  二、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三、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四、劳动者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单位在支付时负有代扣代缴的义务 。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的规定,劳动者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时,用人单位在支付时,应当按照应缴纳的税额直接进行一次性扣缴,并于次月7日内缴入国库。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这篇文章很赞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播放数:137播放数:162播放数:70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TEL:400-048-8148经济补偿金要不要交个人所得税_贷款计算器_贷款攻略 - 融360
& 经济补偿金要不要交个人所得税
经济补偿金要不要交个人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问题的通知》规定:
  1.对个人因在企业改组、改制或减员增效过程中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2.考虑到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数额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固定收入,因此,对于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具体平均办法为: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3.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个人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单位在支付时一次性代扣,并于次月7日内缴入国库。4.个人按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比例实际缴纳的、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基金在计税时应予以扣除。5.个人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又再次任职、受雇的,对个人已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不再与再次任职、受雇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补缴个人所得税。6.该通知自日起执行,此前规定与该通知规定不一致的,按该通知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扣除基本养老等保险基金问题的批复》,对上述政策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上述文件中所称的允许在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四金&)是指个人在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时,按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比例实际缴纳的&四金&,在计税时应据实扣除。个人在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时未实际缴纳的&四金&以及以后实际缴纳的&四金&,不得在计算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应纳的个人所得税时扣除。
延伸阅读: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原创”之作品,未经融360书面授权,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均不得转载、摘编或者采取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书面授权的,注明来源融360。违反上述声明对融360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作品中的材料及结论仅供用户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获取书面授权请发邮件至: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二手房交易中,个人所得税由 卖方支付 。房产证(契税完税发票)日期过5年且是家庭唯一住房的免征个人所得税,否则征收相关费用,具体征收标准如下: ...
现实中,员工离职的原因有主动有被动,总之是多种多样。如果员工是在被动的情况下离职的话,员工离职后,公司是要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的,今天融360小编要跟大家聊的就是员工离职后,...
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一定会采取劳动者主动辞职的方式,以规避经济补偿金的支付。同时,现在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也普遍认为,只要是员工...
根据有关规定:个人将自有房产用于自己经营的,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到30%后的余值按1.2%的税率计算缴纳房产税。例如:李某用自家住房开办房产中介,其房子是三年前购买的,价值35万...
在我国,只要劳动者的月工资收入达到了3500元以上,那么超出的部分就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什么,也就无法计算自己该缴纳多少的个税。 一、...
您可能也感兴趣:
相关专题:
你是否正因为借不到钱而苦恼? 是否在尝试了很...
最近,玩钱哥(公众号:wanqianbuwanqing)发现很多...
从一个贷款中介,看看贷款的圈子有多乱...
近年来,小额贷款遍地开花,其形式多样、种类...
除了买房、买车,一些朋友选择保险来保持自己...
进入3月,正式开启了全国两会时间,经历了201...
12月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为4.45%,与上月持平。国...
11月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为4.45%,首次回涨。国家...
10月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为4.44%,和上月持平。同...
9月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为4.44%,和上月持平。同...
融360 - 贷款平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5 Rong36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樱桃小胖纸)
(月下萧何)
(路德维希)
(一杯咖啡心理)
第三方登录:一次性取得的经济补偿金该如何缴税
  关于一次性取得的经济补偿金该如何缴税的问题,我们一般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号)这两个文件进行计算。
  国税发[号文件主要规定:
  (1)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可以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以降低“月应纳税所得额”;
  (2)具体期限为“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
  (3)工作年限超过12个月的,依照12个月计算;
  (4)“月应纳所得额”还应扣除个人应缴的“四金”部分;
  (5)经上述平均计算之后得出“月应纳所得额”,再依照《个人所得税法》计算应缴税款;
  财税[号文件在前述规定的基础上再作了征免处理,主要规定:
  (1)经济补偿金等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
  (2)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同时,根据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之85、87等条款之规定,现除经济补偿金外还出现了“赔偿金”之概念。从目前司法实践来看,赔偿金也可依照上述规定计缴税款。
  公式为:
  应代为扣缴的个人所得税={[(经济补偿金总收入-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实际缴存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本单位的工作年限-个人所得税扣除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本单位的工作年限
  案例:上海某企业员工A在原工作单位B已工作满4年零7个月。现B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因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问题发生争议。经司法机关介入,在日作出终审判决,判令原单位向A支付人民币26万元经济补偿金。
  在上述案件中,缴税金额计算如下:
  上海市2008年度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9502元,月平均工资为3292元。39502元&3倍=118506元。
  A在B处工作年限为4年零7个月,比照《劳动合同法》第47条之规定,“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故计为5年。
  A应纳税所得额为:(260000元-118506元)/5年-2000元=26298.8元。
  根据速算公式:26298.8元&25%(税率)-1375元(速算扣除数)=5199.7元
  =25998.5元
  即A总共需缴纳税款人民币25998.5元,约占经济补偿总额的10%。
  注:3倍工资的标准以纳税地计算,而非员工的工作地。实操当中如确有员工的经济补偿金超过纳税地上年度工资3倍的,需要和账务中心确认后才操作。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
  近接一些地区请示,要求对企业在改组、改制或减员增效过程中,解除职工的劳动合同而支付给被解聘职工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加以明确。经研究,现规定如下:
  一、对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二、考虑到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数额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固定收入,因此,对于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具体平均办法为: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
三、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个人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单位在支付时一次性代扣,并于次月7日内缴入国库。
  四、个人按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基金在计税时应予以扣除。
  五、个人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又再次任职、受雇的,对个人已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不再与再次任职、受雇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补缴个人所得税。
  六、本通知自日起执行,此前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税[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进一步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推进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妥善安置有关人员,维护社会稳定,现对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三、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本通知自日起执行。以前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符的,一律按本通知规定执行。对于此前已发生而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也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陈荣莲律师网
您值得信赖的法律顾问
服务地区:
主攻方向:建设工程
擅长领域:法律顾问合同纠纷劳动纠纷
服务时间:00:00-23:59
咨询热线:
执业律所:上海源法律师事务所
上海黄浦区市南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浦东新区金山区松江区南汇区奉贤区青浦区崇明县
劳动者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获得的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如何计征个人所得税
发布者:陈荣莲律师|时间:日|分类: |515人看过
对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但由于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数额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固定收入,因此,对于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具体计征方法如下:一、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扣除个人承担并实际缴纳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后,数额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二、超过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的部分,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三、以上税费由支付单位代扣代缴。相关法律依据: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号)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日国税发〔号)
律师号码归属地:上海
相关阅读 10570人看过
全站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技术支持:华律网 - 版权所有:陈荣莲律师
Copyright& ICP备案号:蜀ICP备号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描二维码加律师为微信好友
可以与律师零距离接触~
法律咨询热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2017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