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觉得崛起的中国古代士兵盔甲甲和高希希三国的是一样的

三国跳槽记
一部《三国》,充斥着权谋与纷争、联盟与崩析的现代,俨然硝烟弥散的三国战场。无数人在其间奔波劳作,有人收获了得意喜乐,有人饱尝艰辛失落。在散去了狼烟、湮灭了剑影刀光的今天,静心重读那一幕幕金戈铁马的峥嵘往事,或者我们可以从中获取一些游刃职场的崭新启示
在时光的荒涯上,曾传唱过“三国争霸、群雄逐鹿”的壮阔佳话。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这些折射着智慧与勇气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光辉传说,如恒星般嵌入了历史的天空,穿透时间的尘烬熠熠闪光。而今,充斥着权谋与纷争、联盟与崩析的现代职场,俨然硝烟弥散的三国战场。无数人在其间奔波劳作,有人收获了得意喜乐,有人饱尝艰辛失落。在散去了狼烟、湮灭了剑影刀光的今天,静心重读那一幕幕金戈铁马的峥嵘往事,或者我们可以从中获取一些游刃职场的崭新启示……
曹操【戏说新三国 学职场升职秘籍】
评价:胆识过人的“外企”
特点:500年才出一个的杰出领袖
高希希分析:作为一个,曹操久居高位,也有两面性。如果他不爱才,他的企业不可能稳占当时绝大部分。他有资本、有策略,所以能带领企业一路发展。因此,曹操绝对是最成功的企业。
曹操本纪: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即便几百年解读不休,一直到现在,曹操仍然是难以形容的一个人物,曹操的扮演者陈建斌认为,对曹操最好的解读是他自己的文字。新《三国》中的三个领袖人物中,曹操属于魄力型领导,“**子弟”,以大政治气魄称霸。之所以在三国中,他的地盘最大,最大的原因所在是他会,而且这所谓的用字,他处理得相当灵活。他曾下过“招贤令”,只要有一技之长,他就会用,不需要全才。在那个出门靠走的年代里,这个前卫的“招贤令”,跟外企刚打入中国时的启事有何不同?一位在外企工作10年的经理LISIR,在看过新版《三国》后感触颇深,“我很小的时候看过《三国演义》,说实话对曹操没什么好印象,可是在外企磨练了这么久后,我觉得曹操身上有很多外企CEO的特质。”
权谋一:集思广益
虽然《三国演义》给曹操打上了坏人的标签,但是他的过人之处在书中也有体现,他深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道理,所以一遇到大事他就给谋士们开会,集思广益,进而找到问题最佳的解决办法。LISIR说:“在外企,大事小事都得开会,目的只有一个,集思广益,从这方面看,曹操算是外企CEO的祖师爷了。”
权谋二:权谋分离
集思广益能为曹操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曹操采用了权谋分离的办法,即出主意的是一个人,办事的是另外一个人,有时他连自己的敌人都敢用。攻打徐州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表面上是在帮助刘备夺回徐州,实则刘备就是他铲除吕布的一个棋子,他的离间计用得十分巧妙。 LISIR说:“权谋分离,这在外企的中是很常见的,比如一个新店开业,我们要动用地产、公关、等多方关系,每件事都是有关联的,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儿都做完吧,这样做也能保证办事的成果,毕竟在外企是成绩论英雄的。”
权谋三:变无用为我用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曹操的流传千古之举,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何当时刘备、孙权都觉得天子无用,而偏偏挟天子这招被曹操所用呢?今时今日,我们可以说曹操谋略过人,因为这一招为他统一天下找了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正所谓变无用为我用。
LISIR说:“如果放到现代,以曹操的谋略足以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CEO,他想的永远不是眼前,而是更远的将来,为了这个将来,他会使出很多手段,的确这样的,不会像刘备那样被人爱戴,但他缔造的成绩,足以让人称道。”
刘备【戏说新三国 学职场升职秘籍】
评价:“国企”的领袖
特点:最擅长空手套白狼
刘备这人,武力有,不太强;谋略有,不太多。但他为人宽厚、礼贤下士,搞得颇有成效。他不似曹总(网友对曹操的昵称)好面子、喜奉承,也不似袁总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导致官渡之战的惨败。正因为刘总(网友对刘备的昵称)的谦卑,才能“三顾”求得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当关云长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获死罪时,刘总亲自跪求诸葛亮,如此做法,怎不令人为之诚服呢?
不过刘备不算是天生的领袖,能够招到的人才终究有限,虽然有关羽、张飞、赵云及诸葛亮、庞统这样的精英团体,但与曹氏集团的“豪华阵容”相比还是稍逊一筹。因此,刘氏集团还是很快走向衰落。
高希希分析:曹操宣称“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但刘备则反其道而行之,高举“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的大旗,这种企业文化让觉得他特别可亲。
但同时这个领导也有很多意气用事的时候。如刘备临死前所谓“托孤”其实是对诸葛亮说:“不遵从我的理念的话,你必死。”当时的诸葛亮吓得头都磕破了。
刘备给儿子刘禅的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英雄不问出处。历史上的许多英雄豪杰起家时,往往都依附于某一个军事集团或政治势力,大多数英雄都有过改换门庭的易主记录。那么,谁是史上易主最多的大英雄?在早前的易中天品三国中,易中天将这顶桂冠给了三国时期曾经十易其主的刘备,他是一位羽翼未丰时韬光养晦、一旦时机成熟便一飞冲天的绝世高手。现在商界盛行的什么“借鸡生蛋”、“借船出海”等招数,都是当年刘备玩剩下的。然而他最高明之处还不是这些,而是他的用人技巧,他不是靠意气或者权术,而是靠性情,他的真性情虽没让他成就霸业,却让他千古流芳。这几天,记者接到很多读者的电话,其中一位国企孙先生,就曾向记者感慨说:“如果国企老板能当成刘备这样,那企业定能长足发展了。”
权谋一:以德服人
《三国演义》记载,刘备经常痛哭,婆婆妈妈。事实上,刘备之所以能得民心,在于它能够体恤百姓疾苦。刘备在平原相上最有名的故事是,郡民刘平派刺客去刺杀他,结果刘备折服了刺客,刺客不忍心告诉他实情后离开,正所谓“其得人心如此。”孙经理说:“能让别人死心塌地为你干活,可不是件容易事儿,我就常遇到手下表面上服从,背地里说坏话的情形,怎么办?我看过很多方面的书,都没有刘备给我的触动大,那就是用真性情服人。”
权谋二:越挫越勇
历史记载,刘备命途多舛,在他47岁之前几乎品尝失败之果,算算他投奔过的人就有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妻室儿女被他人俘虏,就有4次之多,可以想象刘备的前半生流离失所不为过。然而直到他请出诸葛亮,并把之前人生的失败扭转为自己的能量之源后才成就一番事业,千古留名。
孙经理说:“男人的胸襟都是用委屈撑大的,人对于失败有与生俱来的恐惧,而作为一位国企领导者,对上对下都要负责,担子更重,不能遇见失败和错误就撒手不管,应该找到症结并努力解决才是好领导的素质。”
权谋三:破格提拔人才
定军山一战,黄忠临阵斩杀曹魏主将夏侯渊,当时刘备不顾诸葛亮劝阻,提拔黄忠为后将军,与关羽、张飞齐名。又如刘备在汉中正式称王后,准备回转成都,行前选镇守汉中的主将,大家都以为会用张飞,但结果刘备却将资历、军职都低于张飞的魏延提拔上来,让全军惊讶不已。
孙经理说:“在外界看来国企不如私企灵活,不看实力看关系,如果领导者能够学会破格提拔人才,才能让那些有才能的人觉得有奔头。就像刘备去请诸葛亮,前者47岁,后者不过27岁,前者是左将军官衔,后者一介平民,能够谦卑地去请贤一位晚辈,应学刘备。
孙权 【戏说新三国 学职场升职秘籍】
评价:“私企富二代”
特点:自己不行,用人得当
孙权有点像现在幸运的“富二代”:父兄舍命打下的江山,交到了他的手里。可他在研发、经销、企管统统都外行,幸好此人有一个优点,就是用人得当。他任命的几任CEO,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有才又忠心,因此东吴集团虽然没能扩大市场份额,但也保住了原有的蛋糕,这就很不容易了。
高希希分析:历史上的孙权挺腐败的,但我们讲的是“故事”。在新《三国》里,作为企业总裁的孙权其实是很有心计的,他刚即位时就以退为进,逼着周瑜自己表态不会篡位并愿意辅佐他。而孙权之所以没能成功扩大市场份额,原因在于他的主要精力一直用在忙于解决企业内忧上,这个企业中想“话事”的人实在太多了!
陈寿评价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
19岁孙权从哥哥孙策手中接管家族基业,成为江东之主,开始长达52年的政治生涯。
不同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和刘备的以皇族后裔自居,孙权的家族算是自力更生、自主。正因此,孙权更懂得从投资到回报的有效手段,一出手就直达目标,不受太多规矩和人情的羁绊。私企老板杜先生每天守着电视看新《三国》,对于炒得沸沸扬扬人物选得不好、历史不对等他并不关心,他看中的是里面的智谋,“孙权拿到今天就是成功的富二代,我的儿子现在就是富二代,如何能有胆识又有智慧地撑起家族企业,从孙权身上就能学到。”
权谋一:少谋也深算
出名要趁早,孙权做到了,和他作对的曹操按资历是他父辈,小小年纪足智多谋,多次和曹操玩心眼:当关羽丢了荆州丢了性命时,孙权想把关羽头颅献给曹操,期待制造假象,把刘备复仇的矛头引向曹操,难怪曹操自叹,自己有25个儿子,若论诗词歌赋,都比孙权强(例如曹植、曹丕),但论忍辱负重、纵横捭阖,都难敌孙权。
杜先生说:“都说老谋深算,但少谋也可深算,现在社会发展快,年轻人比起年长者更容易适应快节奏,但要运用智慧,到关键时刻能想出办法,作为企业领导者更应如此,毕竟听完众多建议后,最后敲定的是你。”
权谋二:“面子”即利益
真正有自信的人对他人是宽容的,对于很多人在乎的面子问题,孙权却看得很淡,在攻击关羽时,为了探军情,他还打算自降级别,与关羽联姻。当他知道东吴与刘备将有大战时,提前与曹操拉关系,不惜极尽阿谀写信,“上书称臣,称说天命。”他的大臣们都觉得自己的君王太没面子,但为了各方利益,孙权还要讲道理、做工作,安抚大臣们。杜先生说:“无奸不商,虽然有点讽刺的意味,但里面仍有为人处事的大智慧,经营私企可以为了利益把自己的个性抛到一边,更何况有些虚伪的面子问题。丢掉面子不仅是胸怀,更是一个人的强大气场。”
权谋三:人无完人用其长
孙权会拉拢人心,而且他也相信人无完人,他这个领导所做的就是把所有人的长处集合起来为他所用。他对有用的人才如周瑜、鲁肃等敬如兄长,又为了稳定自己的,将自己家族和部下结成蜘蛛网似的紧密关系。例如,周瑜是孙策的好朋友,鲁肃和周瑜是好朋友,吕蒙是孙策好友邓当的小舅子,陆逊是孙策的女婿。
杜先生说:“让部下爱干活的领导是一等领导,让部下不爱干活的领导是某等领导,私企不同于国企的大锅饭,要让你的员工干活,就要建立自己与员工的关系,打造团队感,老板自己轻松,员工也觉得挣到钱自己有价值。当然这个前提是知道员工的长处,并怎样去利用。”杜先生坚信,如果年轻人能从《三国》中学到智谋,为自己的事业服务,那么不知道中国会出现多少个世界500强企业。
评价:史上最优秀的CEO
特点:最明白老板的需要
三顾茅庐也许仅仅是个传说,但诸葛亮在整合和替企业运筹帷幄的能力绝对是一流的。当年诸葛亮到刘备那儿的时候,拿出的是一份商业计划书,清楚标明刘氏集团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具体
策略。正是这份量身定做的计划书打动了刘总,让诸葛亮立马当上集团CEO.诸葛亮的成功之处在于吃准了刘备,知道刘备的问题是什么、希望是什么,那就是说,他知道老板需要什么。
身为CEO,诸葛亮还是有其自身魅力的,征服了一些像马超这样的有才之士,也使得刘氏集团迅速得以发展。很多人甚至认为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刘氏集团的宏图伟业。但也有观众认为,在识人用人上,还是有所欠缺。不然,他也不会错看马谡失了街亭;因不喜魏延,觉得此人日久必反,屡次挤压、怠慢他。
高希希分析:诸葛亮功大于过,他可以说是新《三国》里最成功的CEO——你还能找出比他更好的CEO吗?他确实一直在执行企业领导的指示,工作很努力也很有成效。最重要一点是他能结合公司的发展提出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见解,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评价:恩威并施的总经理
特点:忍辱负重
在整个“三国市场”上,最佳总经理当属周瑜。可是他年纪轻轻又无显赫军功,让一干居功自傲的老臣心内颇为不服。幸好,此人初掌帅印,便明立军规,恩威并施,此等手腕让众将心悦诚服。都说周瑜心胸狭窄,妒贤嫉能。既然如此,为何明知程普托病不出,仍亲往探望;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加害诸葛亮,其实是因为对方不能为我所用,将会成为本集团的大患。
高希希分析:作为“赤壁”那场大战的总指挥,周瑜还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的。所以功劳不能只记在诸葛亮头上。
当时,曹氏集团资金充足、产品也好,一线人员能力也好,完全占据了优势。但是周瑜很有想法,他不作正面的竞争,另辟蹊径地实行“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策略,最终以具有江东特色的“水产品”取胜。
「骨干员工」赵云
评价:最讨老板欢心的员工
特点:能挑重担、忠诚度高
诸葛亮所有的事情都交给赵云去做,因为赵云是刘备的团队里面唯一接受程序又完全服从程序的执行者。在赵云保护阿斗的事情过后,诸葛亮即完全信任赵云,因为赵云是一旦决定效忠一个人,他就不会去多想什么,叫他怎么做他就会怎么做的人。
高希希分析:赵云绝对是一个最能获得老板欢心的。他能力好,一生中打了无数漂亮的战役,七进七出长坂坡那么危险的任务都能出色完成;他忠诚度很高,决定在刘氏集团打工之后就没想过。不过,他并不愚忠,还是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显得有勇有谋。
关羽【戏说新三国 学职场升职秘籍】
评价:最具奉献精神的员工
特点:精神重于物质
这是最没有商人气的一位销售主管。他的一生,销售不过是一个职业而已,他所要完成的是,有比这一职业更为重要的东西:信誉。关羽跟刘备的兄弟之情让他拒绝了曹操的多次高薪挖角,但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不少观众觉得他“太傻”。
高希希分析:跟赵云相比,关羽有很多傲慢与偏见,因此很难讨老板欢心,他必须碰上一个为人不计较的老板才能有“出头天”。其实关羽也不算太傻,因为工作不仅仅是为了钱。
评价:超强销售代表
特点:突破能力强,但不擅领导部下
张飞干销售能力不错,虽然没有大谋略,但偶尔有些小伎俩,而且相当奏效。可是,张飞对自己范疆、张达提出了难度极高的任务,当部属反映问题,他非但不检讨,竟然当众把他们吊在树上鞭打,打完后用死来逼他们完成任务,最后引起员工的极度反弹,最终把自己逼上绝路。
高希希分析:将个人的情绪好恶,牵连到自己的部属,是领导上一大禁忌。这是因为他从来没想到自己的高压政策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高希希谈三国职场厚黑学【戏说新三国 学职场升职秘籍】
新版《三国》热播至今,板砖与鲜花齐飞。早就预言自己将“穿着盔甲迎接板砖”的高希希,在《三国》开播后一直没有露面。今天下午,高希希在京接受了专访,回应开播以来的诸多质疑。:
知错改错不认错曹操在职场很可怕
广州日报:很多人说新《三国》也是职场厚黑学的一个范本?
高希希:这是我们创作之初首先考虑到的一个起点,加入了很多真情实感的东西。我们要把历史人物落地,必然要加入一些现代的东西。所谓厚黑学都是延伸出来的,比如曹操的思维方式有时让人难以接受,知错改错但从不认错,对于职场来说这种人很可怕。在职场上最完美就是赵云,既有忠,又有义,还有能耐,关键时刻有自己的立场,而且不计较名利,这种人老板最喜欢。
广州日报:《三国》第一集董卓上朝的时候,他通过咳嗽让所有百官噤若寒蝉,这个细节非常有意思,这也是现代职场的一个反射吧?
高希希:权力争夺的过程无论放到哪个时代都是一样的。董卓虽然死了,但是董卓的位置并没有空着,王允坐在上头也是一样去面对同一个话题。还有关羽,当代也有这种人,愚忠,这是不值得提倡的。貂蝉的美人离间计,现代人不还是经常在用吗?这些都是古代现代共通的。
貂蝉造型很乡村考证过古墓的布料
广州日报:这部剧开播以来,收视率走高的同时也有很多争议。很多人说您这部戏是为曹操平反?
高希希:曹操如果只是奸,他怎么可能打下半壁江山?他肯定有自己的哲学,有很多智慧的理念。我觉得把他称为“枭雄”比“奸雄”更好一些。如果只是奸,他怎么会自告奋勇去刺董?但他也有很多恶心人的地方,比如刺杀吕伯奢一家。他是个矛盾体的人物,知错改错绝不认错。我们是根据这点去改编的。
广州日报:从张飞到貂蝉,一些演员的造型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质疑,你了解过吗?
高希希:哈哈,这我都知道。其实这些我们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网友说貂蝉的造型很乡村,我们考察过楚王墓,那个时代的布质都是很厚实,因为丝绸都是明代之后才有的技术。
台词文白混用为了清除阅读障碍
广州日报:《三国》台词方面文白混用,很多观众觉得无法理解?
高希希:这是我们有意而为之。半文半白是把中间的阅读障碍去掉,与现代观众达成一种共识。比如“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这样的俗语,很难说古代没有。我们也有意留了一些古典意境的台词,而且《三国》是第一次在古装剧中采取同期录音的电视剧,我就是想还原当时的情景,还原声音的原貌和表演的细节。这个大家不知道,这是我们煞费苦心的一种方式。陆毅舌战群儒也是同期录音,一次过的,我非常敬佩他。一般古装剧事后配音,肯定会省略一些语气词。
广州日报:也有网友说这部剧不符合史实?而且“重曹轻刘”偏离了历史的本意?
高希希:网友和专家说我们“重曹轻刘”是没有继续往后看,后面30集基本上与曹操没关系,全是刘备。
没有更多推荐了,
加入CSDN,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与500万程序员共同成长!请问近十年来 还有没有一部比高希希拍的《三国》评论更两极化的电视剧
rt, lz其实挺喜欢新三国的 人物刻画的,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不同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心理活动 &
& 这在老版是没有的 & 刘备 曹操 孙权 周瑜 鲁肃 荀彧
都有大量的内容表达他们内心想法 & 但该剧被网友的搬砖口水淹没了
真有那么烂么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这些回帖亮了
引用4楼 @ 发表的:
新三国,感觉演司马的人比老版好,
撒狗血 满地打滚卖萌 拍曹丕脑袋 直呼曹操名字 处处锋芒毕露
这司马不被曹操砍了也真是神了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烂剧逃不过历史的审判
陈建斌那曹操,实在接受不能,直接弃了,那暴发户般的213气场,也就演个董卓的能耐,居然敢演曹操……第一次让我认识到长得丑和有演技是彻头彻尾的两码事,有些人能红就是TM祖坟冒青烟
我真是服了 还有人说新三国拍的好......最简单的逻辑剧情都说不通,历史地理常识错误百出...还有把东吴的那帮人拍成清宫戏......简直就是史诗级烂剧
那些所谓微妙关系的刻画,老三国里其实都有,而且刻画的远比新三国要讲究,只不过老三国那个时代,搞艺术的可以不在乎观众看不懂,而新三国的的时代,编剧得照顾到智商最低的观众来确保收视。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烂剧逃不过历史的审判
还好吧。不过我觉得老三国的主演在角色上刻画的更好一些,关羽,曹操,诸葛亮 刘备演的太传神了,太深入人心了。像张飞,真的是那种感觉。但是新三国,感觉好2啊。尤其是老三国的神态,眼神的变化以及举手投足的一举一动,都比较符合场景的需要。可能有点吹了,但我的确更喜欢看老三国。
没看过老三国,觉得新三国不错
新三国,感觉演司马的人比老版好,
喜欢新三国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不考虑情怀的话,我觉得挺不错的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新三国拍的很好 老三国也很好很经典,不必为了吹一部剧一定要贬另一部。
新三国跟老三国各有所长吧 总体上还是老三国好很多 但是新三国跟近年来出的其他剧集相比简直良心中的良心
引用1楼 @ 发表的: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烂剧逃不过历史的审判
历史也常常会给烂剧翻案。但愿在我有生之年不要看到新三国被翻案,哪怕英年早逝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那些所谓微妙关系的刻画,老三国里其实都有,而且刻画的远比新三国要讲究,只不过老三国那个时代,搞艺术的可以不在乎观众看不懂,而新三国的的时代,编剧得照顾到智商最低的观众来确保收视。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作为一个看三国小说,看演义电视,日常玩游戏大半也是玩三国的,表示对三国了解越多,就越不能接受那所谓的三国。
我真是服了 还有人说新三国拍的好......最简单的逻辑剧情都说不通,历史地理常识错误百出...还有把东吴的那帮人拍成清宫戏......简直就是史诗级烂剧
引用4楼 @ 发表的:
新三国,感觉演司马的人比老版好,
撒狗血 满地打滚卖萌 拍曹丕脑袋 直呼曹操名字 处处锋芒毕露
这司马不被曹操砍了也真是神了
陈建斌那曹操,实在接受不能,直接弃了,那暴发户般的213气场,也就演个董卓的能耐,居然敢演曹操……第一次让我认识到长得丑和有演技是彻头彻尾的两码事,有些人能红就是TM祖坟冒青烟
这不说人话的垃圾片子还能两极分化??????
看了几集,我不认为应该存在两极,烂到家了
引用9楼 @ 发表的:
历史也常常会给烂剧翻案。但愿在我有生之年不要看到新三国被翻案,哪怕英年早逝
新三国 吕布 张飞是败笔 刘表小老婆不错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13楼 @ 发表的:
撒狗血 满地打滚卖萌 拍曹丕脑袋 直呼曹操名字 处处锋芒毕露
这司马不被曹操砍了也真是神了
还tm披头散发的。。我看到真是想自戳双目啊,那可是汉朝啊,一个名门望族披头散发。。导演干脆直接给他留个莫西干头得了。
新三国可取之处就是妹子漂亮些,战争场面宏大些,其他一无是处,王朗司马懿这些士大夫居然披肩散发,更别提导演夹带的私货了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新三国可取之处就是妹子漂亮些,战争场面宏大些,其他一无是处,王朗司马懿这些士大夫居然披肩散发,更别提导演夹带的私货了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153人参加团购399.00元&749.00元
1260人参加团购219.00元&899.00元
233人参加团购328.00元&699.00元
46人参加团购226.00元&369.00元
44人参加团购49.00元&149.00元
53人参加团购99.00元&299.00元
1076人参加团购189.00元&629.00元
277人参加团购579.00元&1099.00元
502人参加团购487.00元&769.00元
524人参加团购259.00元&569.00元
257人参加团购125.00元&299.00元
351人参加团购769.00元&1399.00元我总结的新三国穿帮大合集(高希希真够强悍的)【三国演义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36,814贴子:
我总结的新三国穿帮大合集(高希希真够强悍的)
1、董卓自称“咱家”,这是明朝才有的称呼,而且是指太监2、十八路诸侯会盟,公孙瓒:“天下何人不识君”出自唐代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十八路诸侯会盟,刘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清代顾炎武《日知录》4、刘备说袁术:“扶不起的阿斗”5、曹操兵败华容道:“我曹操生为人杰,死亦鬼雄”是宋代李清照用来形容项羽的6、曹操说:“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7、吕布和刘备喝酒“酒逢知己千杯少”出自宋代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8、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孙乾:“前面是汝南,过了汝南就是冀州地界了”汝南在河南部,冀州在河北9、孙坚:“西汉末年王莽篡逆”西汉东汉是后世史学家所称,当时不分西汉东汉10、孙坚:“这是我小儿子孙权,字仲谋”九岁的孩子是没有字的11、陶谦对儿子说自己“弄巧成拙”弄巧成拙出自宋代黄庭坚《挫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12、许攸对陶谦儿子说陶谦“画虎不成反类其犬”出自唐代《史通·六家》13、曹操说袁大人把金銮殿视为圣地。金銮殿为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和俗称,最早出现在唐代沈括《梦溪笔记·故事一》“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明、金銮殿皆在其间”14、董卓说要貂蝉进宫做贵妃。贵妃是在南朝宋孝武帝始设15、刘备介绍关羽说他是河北解良人,关羽是河东解良人16、刘备手下士兵说“主子爷”这是清代的称呼17、董卓和曹操说袁绍纠集十八路诸侯反他,当时曹操还没刺杀董卓,哪来的十八路诸侯?18、封刘备第十九路诸侯,当时袁绍没有这个权力吧?再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没提到啊!汗!19、吕布还要张飞给他解释什么叫三姓家奴,无语,吕布真够弱智20、黄盖怎么讨伐董卓时就是黄老将军了?21、曹操和刘备说他们“相敬如宾”狂汗!22、董卓说王允有貂蝉是“金屋藏娇”。金屋藏娇是偷藏情人或纳妾的意思23、董卓叫李儒“李兄弟”。三国志中无此人,资治通鉴中说李儒是董卓的女婿。什么时候成哥们了?24、袁绍:“孟德,你班师回朝了。”首先,班师回朝指胜利,而曹操是大败。再说,他们好像不算朝吧?25、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后,给将士上军政课,一军士穿的是皮鞋26、赤兔马身上有英文,还是进口的27、马超武器先进,身后居然有装甲车28、曹操不惜用直升飞机抓赵云29、“伏皇后之死中”一士兵佩戴的竟然是清刀30、吕布和貂蝉说:“我一定会向王大人求婚的”我靠,吕布原来是同性恋31、刘备投靠刘表时说,“我都五十出头了”。甘露寺时吴国太竟然说,刘备四十八岁32、22集许攸劝袁绍攻曹,和69集刘备打汉中,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出自五代,安重荣《上石敬瑭表》33、庞统:“没我庞统献连环计,周瑜安能火烧连营?”火烧连营是几年后,夷陵之战陆逊烧刘备好吧?34、刘备说孙权小我三十岁,实际孙权小刘备二十一岁35、司马懿说诸葛亮“蚍蜉撼树”蚍蜉撼树出自唐代韩愈《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36、花生是在17世纪引入中国,36集曹操竟然在剥花生吃37、辕门射戟,吕布竟然问大家能开多少斤的弓。当时好像是用“石”吧?38、甘露寺,赵云“我这双耳朵,能听到百米以外羽箭的声音”米这个单位在1790年起源于法国39、祖茂189年就替孙坚死了,怎么孙策的时候还活着?40、献帝逃回到洛阳时,说:“离我们最近的袁绍没来,而千里之外的曹操却来了”。洛阳属于河南,袁绍在河北,曹操在河南,谁更近一些?41、袁术给吕布的是二十万粟粮食,剧里却变成了粮饷。一字之差,意思差的太多了。高导知不知道粮饷是什么意思啊?42、袁术对孙策说,“现在是非常时期,曹操和公孙瓒都对我有用兵的迹象。”公孙瓒在东北?难道要空袭安徽?43、21集,曹操说:“徐州城有八万士兵,尽是啃馒头也......”馒头是在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后才发明的44、曹豹是吕布的老丈人,什么时候成表弟了?45、吕布在义父董卓面前自称“末将”,荀彧说曹操老爹时说是“家父”46、“同行不通道,这与行尸走肉何异?”行尸走肉出现在晋朝王嘉《拾遗记·后汉》卷六:“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47、勾心斗角,出现在唐·杜牧《阿房宫赋》:“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48、口蜜腹剑,出于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49、某集,关羽称张飞“二弟”50、59集庞统对刘备说“请主公恕我欺君之罪”当时刘备还没有称帝51、南京古称秣陵,赤壁之战后改名建业,西晋称建邺,东晋才称建康。孙权真牛B52、63集,张松:“北有张鲁,西有刘备,南有孙权”。刘备在今两湖,孙权在江西,福建。刘璋在四川。张鲁在陕西。我想请高希希给我画下中国地图53、75集,曹皇后对曹丕说“你眼里还有我这个姐姐吗”76集,汉献帝对曹皇后“天下都是你哥哥的了”54、司马师是司马懿长子,新版却成了司马昭是长子55、貌似吕布还说过“凤凰涅盘”,可凤凰涅盘一说出自于郭沫若先生同名作品,非中国古代传说打斗像金庸我忍了!剧情像琼瑶我也忍了!武器的不合理我还是忍了!士兵都套上重盔甲我依旧的忍!演员演技够烂我还是忍!把勾心斗角的三国时代弄得跟白痴似的,什么阴谋诡计都拿到桌面上说,我照样忍!随意更改人物的历史形象,我一直忍!嘴里说着大白话,却为了表示自己通古言,还说什么“诺”,弄的不伦不类,我也不说啥了!明明是说三国,却从孟德献刀开始,到司马懿死了结束,没头没尾的,我还是不说啥!可是,不能一个自诩为“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出现语言上的这么多硬伤吧?编剧没发现,导演没注意,难道这么多的演员一个都没发现,高希希还敢大言不惭的说自己普及了三国知识,首先他自己和演员就没有普及吧?新三国一出,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因为这个而彻底混淆了三国的历史啊
还没上一百呢,楼主要努力
呵呵,这个得需要大家来努力帮我了
再加点:我本官诸位百官冀州袁绍送块地给荆州刘表,要他杀孙坚穿到袁术那里来考科举的范进提前从娘胎里出来的嵇康承受能力太差,看的级数太少,帮不了楼主多大忙啊.........
新三最要命的缺陷是隐藏在对历史知识了解不足之下的,对人性的把握糟糕透顶。说实话,新三里面没看到一个人具有智者的眼神或者猛将的气势
我同意楼上的观点,在新三国里,看不到鲍国安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陆树铭那种傲视天下的傲气,唐国强那种谈笑风生的儒雅。包括主题曲,说实话,到现在我都没听出调调来。想比之下,老版三国演义的《历史的天空》的落寞、《卧龙吟》的清新、《这一拜》的豪迈、《战宛城》的悲凉更让人陶醉
而且台词明显是为了弥补演员的不足,譬如曹操说刘备的眼神(说实话我是一点没看出来)鲁肃说诸葛亮的嘴能杀人,没演出来,只看台词了
这是在哪转的?
我爱死他了
前两集看完,就知道是什么玩意了。第一集,曹操金殿高声骂贼,唯恐奸贼不知道、不整死他;第二集,捉放曹,原版为当堂不招供月下两相逃;新版为当堂招供得意洋洋、两人和谐出逃。真不知道新三里的都是喝三鹿长大的,县内的衙役居然不立即逮捕两人或追击两人。 狗血的剧情和情节,很犀利
我感觉新三里面曹操是同性恋在长坂坡的时候就说赵云“我爱死他了”后来华容道的时候,曹操和关羽的对白~~~~~~~~~恶心死我了
补充几个董卓:洛阳就是豪华,在这里我都乐不思蜀了。曹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要亲自去刘备那里,你没听说过三顾茅庐的故事吗,要诚心。
其实感觉高导有一句话说的挺对的“这个既不是三国志、也不是三国演义,是三国”话外的意思就是,我就是演一段故事,故事的名字恰好叫三国,和三国志、三国演义一点关系没有。至于事件和人名有重复的,只不过是“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而已
我已经把此帖转去了新三吧
曹操:“云长,隔着数里,我都能感觉到你刀上的寒意。自许昌一别,我常在梦中见到将军,总是盼望着,何年何月能与你把酒言欢。没有想到啊,相逢却是在这穷途末路之中。”。。。。。。。。。。。。。。。。。。曹操:“云长啊,你我虽有高山流水之情,却不得不在战场上为敌,人生之痛,莫过于斯。。。。。。。。。。。。。?云长,我知道你心里不想杀我,但是军命不可违,你杀我,我不怪你。九泉之下,含笑相望。等着与你把酒言欢”终于找到曹操这段可以让尔康和紫薇自惭形秽的恶心对白了
回8露,一半一半吧!一半是我转的,一半是我自己写的
有一个有松树的山岗场景不同人物离别时反复使用。。。
(罗)贯(中)
(高希)希程冠希
哈哈,lz精辟了,不过现在古装剧里台词穿越,词句意义不明乱用也不罕见了……咱自个儿吐个槽也就过去了 太纠结也无意,老一辈的艺术家总是让人敬仰的,新一倍要妄想突破老的还得下足苦功啊
4、刘备说袁术:“扶不起的阿斗”高嘻嘻再弱智也不会不考虑到这个,显然是故意的,为的就是制造噱头吸引眼球
百度小说人气榜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代士兵盔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