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的差别移动支付差别究竟在哪儿

中国移动支付甩开美国:信用卡成后者绊脚石
[摘要]大多数中国人还未成为信用卡忠实用户时,就直接跨越式进入了移动支付时代。
腾讯科技 王潘 11月16日报道你所拥有的,反而会成为负累,阻碍你前进。这样的故事曾在商业世界无数次上演。柯达曾发明了数码相机,但胶卷业务仍为其最大营收来源,因而无暇顾及发展数码相机业务,最终其他数码相机公司借柯达的发明将柯达逼上了破产之路。类似的剧情也在全球移动支付领域上演。美国因为拥有强大的信用卡体系,刷卡消费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因而移动支付在美国变得步履艰难。美国移动支付渗透率落后于日本、中国等众多国家。将中美的移动支付进行对比,无论是在用户规模还是用户接受度上,中国都已经后来居上,全面超越了美国。在美国移动支付市场,姗姗来迟的“苹果支付”和()的“安卓支付”(谷歌钱包的替代品),以及三星对LoopPay的收购,屡屡成为新闻话题,但是在美国移动支付市场,PayPal才是毋庸置疑的老大,在美国的支付份额也是苹果和谷歌的几十倍。在中国,支付宝在移动支付领域占据市场份额超过50%,同时微信支付近几年也在迅速壮大。相比Paypal与支付宝,二者差距已十分明显。早在2013年底,支付宝移动支付总金额就已超9000亿元,远远超过硅谷两大移动支付巨头PayPal和Square移动支付3000亿元的总和。信用卡阻碍美移动支付发展过去一年,苹果、三星和谷歌都已相继推出了自家移动支付系统。这些所谓的“数字钱包”工作原理大体相似,旨在取代银行卡刷卡消费,使用消费者手中的智能手机来完成支付。不过,有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使用这些新支付技术的用户并不多:在美国,大约有20.7%的iPhone 6/6 Plus以及iPhone 6S/6S Plus用户曾使用过Apple Pay。在这些使用过Apple Pay的用户当中,有57%的用户表示,他们在一周时间仅仅使用一次,而15.3%的用户则表示,在一周时间他们从未使用过。对于三星Pay和Android Pay来说,这一数字就更低。在美国,移动支付之所以还未被广泛采用,最大的原因在于其信用卡体系已十分完善,刷卡支付并不复杂。无论是搭乘地铁,还是去百老汇看演出,人们普遍选择刷卡消费。而这,已经成了美国消费者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很难被移动支付这样的新支付方式所改变。比如苹果Apple Pay正尝试取代银行卡,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因此并没有对此表现出多大兴趣。美国移动支付企业要面临的,是教育消费者摈弃旧式的支付习惯。该领域比较大的“玩家”正在尝试通过提供节日激励或折扣来刺激消费者使用其产品,但这一做法无异于隔靴搔痒,短期内无法真正改变用户的支付习惯。在用户体验方面,苹果、谷歌已经考虑得十分周到细致,因为他们深知一旦在用户体验上无法满足要求,他们苦心打造的支付方案便会遭到弃用,但各地不断出现的支付操作延迟、系统无法识别等技术问题,依然使得Apple Pay的推广受阻,在遇到问题后,用户和商家随时就会切换为传统的刷信用卡或付现金的支付方式。另一个阻碍美国移动支付获得广泛推广的障碍是安全性问题,尽管苹果、谷歌等在移动支付功能推广过程中都一再强调其安全性,但普通消费者并不理解其所宣传的多重加密、随机生成数字等复杂技术概念,对于安全性要求极高保守的用户来说,他们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去习惯和适应将信用卡信息保存在手机中、再直接通过手机来支付这样的新鲜手段。政策成国内移动支付最大不确定性在中国,因为金融信用体系不完善,信用卡普及和使用率较低,当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席卷而来时,由于人们并没有刷卡消费的习惯,而移动支付又切切实实比现金消费更加方便快捷,因而大家更易于接受。也就是说,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还没有真正成为信用卡的忠实用户时,就直接跨越式进入了移动支付时代,并成为其拥趸。不过,中国移动()支付发展面临着市场两级分化和政策上的不确定性。从2011年5月央行发布首批支付牌照起,目前全国范围内获得支付牌照的企业总数已经达超过200家。在数量如此众多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中,真正能够找到盈利模式或变现渠道的,仅仅只有寥寥数十家。尤其是中小支付机构面临巨大生存压力,前几大支付巨头如支付宝、等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剩下约20%的份额由其他中小型支付企业“抢食”。对于中国移动支付企业而言,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仍然来自于政策层面。随着《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的出台,监管层的用意已经十分明显。征求意见稿明确定位了第三方支付的职能,即“支付通道”。第三方支付机构不是银行,而给他人银行账户转账的业务是归属银行的,这条规定明确了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可以做银行的转账业务,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之间的转账只限于本人同名银行借记卡。这意味着,一旦照此执行,以后用户将无法再通过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工具向他人的银行账户转账。此举必将导致用户体验大打折扣。对用户而言,人们经常使用到的支付宝和财付通等,由于征求意见稿在认证、额度和转账方面进行了严格限制,一些最基本的支付体验也将大受影响,比如转账途径变得繁琐、转账成本提高以及到账时间变慢。同时,支付宝等创新空间被压缩,未来所能提供的增值服务也十分有限。征求意见稿已经影响到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基础功能。更确切地说,受影响的不仅是第三方支付机构,还包括各大电商平台,以及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广大用户。Paypal入华与支付宝国际化均不易对于中美两国支付企业来说,想进入对方的市场也不容易。一方面是Paypal希望入华,另一方面是支付宝、微信支付正在出海,但都需要面对来自当地政府监管的挑战。对支付宝而言,进军台湾地区时就遭遇了监管比较封闭的情况,当地的金融监管方针是“货通大陆,金留台湾”,在封闭市场上,支付宝要想进入就十分困难。同时,与银行合作的挑战和困难仍然存在,在跨境汇款外汇服务上,也需要更深层次的创新。此外,与PayPal在国际业务方面有很大占比不同,支付宝此前主要在国内开展业务,支付宝品牌在海外认知度还很低,只能缓慢渗透到全球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与支付宝同台较量的是Paypal、苹果、谷歌等,因此国际化注定会面临不少坎坷。对于Paypal而言,想要进入中国也并非易事。每进军一个国家或地区,Paypal都需要在当地单独申请牌照。尽管PayPal早在几年前就已向央行递交牌照申请材料,也向央行汇报了部分业务情况,但至今尚未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作为外国企业,PayPal未获得中国支付牌照无法进行人民币业务结算,业务发展受限制,而退一步讲,即使Paypal未来顺利拿到央行牌照,并成功进入中国移动支付领域,也很难在巨头混战的市场中找到一席之地。支付宝与微信支付正在上演从线上到线下的跑马圈地,Paypal想要大规模吸引C端用户的难度极大。
来源:腾讯视频
[责任编辑:chunwzha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中国移动支付震惊日本网友 为什么美国也落后那么多|移动支付|日本_新浪科技_新浪网
中国移动支付震惊日本网友 为什么美国也落后那么多
  近日,一篇题为《中国的非现金社会飞速发展已超乎想象》的文章在日本著名论坛2ch受到颇多日本网友关注。
  这篇文章其实就是总结了日本人惊叹的中国手机支付普及程度。
  比如,中国的便利店支付手段,现金支付只占11%。
  又比如,云南昆明的KFC在推进手机点单,现金点单只有一列。不会用智能机饭都没得吃。
  还有路边简陋的流动摊子,支付二维码却是标配。
  更令人震惊的是,没有智能手机,要饭也要不了了……
  这篇文章有841个人评论,而朝鲜导弹发射这种大新闻都只有22个人评论。
  评论里的日本人态度有些卑微。有人回复:会不会中国人在来日本旅行之前,会被提醒‘日本很落后,所以要带现金以免碰到麻烦’?
  还有人担心:感觉中国人会说用现金又脏又不方便,从而看不起野蛮的日本人。
  这篇爆炸文在不久之后就被删除了,原因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知道的是,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的确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根据Forrester Research的数据,去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已经达到5.5万亿美元。
  在如此巨大的市场中,又数和微信占据龙头地位。截止2016年底,支付宝已经拥有54%的市场份额,以微信为代表的的市场份额达37%。剩下不到10%的市场份额被其他多家机构分割,而去年初在中国推出的Apple Pay并没有挤入前十。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形成了寡头格局。
  再来看看日本,日本一方面受限于法律法规等因素,尚未出现像支付宝、微信这样能实时直接从银行账户划账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另一方面,日本的“卡文化”根深蒂固。日本的交通卡(suica)已经远远超过了交通卡的概念,在交通、零售、服务、商超等各个领域基本上都可以用,基本覆盖全境。有了这张卡,好像也没有移动支付什么事了。
  不仅仅是日本,美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也远远落后于中国,规模为1120亿美元,仅仅是中国的五十分之一。
  在金融和科技领域都是全球领头羊的美国,为什么在Fintech方面,尤其也是移动支付方面落后于中国?其实,美国早已习惯刷卡生活,他们信用卡的普及程度远远高于中国,也高于日本。与刷信用卡相比,以Apple Pay为例,它在线下场景中的使用体验并没有太大提升,这就是从钱包里掏出一张卡来刷(信用卡无需输密码)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机来刷的区别而已。再加上美国人使用信用卡的习惯很难短期改变,还有很多用户对手机支付的安全问题会有担心。即使Apple Pay在美国市场已经慢慢普及,美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还是远远落后于中国。
  而且当Apple Pay刚开始在美国上线时,即使在大城市纽约,也只有极个别的商店支持Apple Pay支付。一年后,Apple Pay的使用还是比较有限,虽然大型连锁商店已经全线支持,但更多的商家,尤其是线下餐饮店仍然不支持这种移动支付。比起扫一扫二维码这种移动支付方式,美国以Apple Pay为代表的移动支付,一方面需要匹配的手机硬件,比如iPhone用户且iPhone 6以上的手机才能够支持;另一方面,POS机的改造成本高,一部新的POS机的价格约为600元人民币,改造需要大概300元人民币,而二维码的成本几乎为“零”。这也是美国移动支付的覆盖率远远落后的原因。
  同时,美国的“国情”也很难让这种低成本的移动支付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众所周知,美国治安不好,出门总要带个20刀美金防身,以免遇到流浪汉打劫。不像乞丐的乞讨可以用二维码扫一扫,如果流浪汉拿着手机去打劫,对着你说:“Hey Baby!来扫一下二维码吧!”这么“温柔”的抢劫,应该也没有多少人会得逞吧。既然随时随地都要带着现金,移动支付所推崇的完全“无现金”社会在美国也就没有了意义。当然,这也只是个玩笑话。
  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中国迅速推开近端支付,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后发优势,中国没有牢固的信用卡文化,所以直接从现金支付阶段跳跃至移动支付阶段。而改变消费者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就成了日本、美国这些发达国家发展移动支付的最大挑战之一。
5月3日下午,一个ID为@新风行工作室 的微博突然发了一篇图文,表...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流量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金钱。
整个东南亚地区有6亿人口,接近中国的一半,但网络零售占比仅为1...中国移动支付震惊日本网友 为何美国也落后那么多_网易科技
中国移动支付震惊日本网友 为何美国也落后那么多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国移动支付震惊日本网友 为什么美国也落后那么多?)
近日,一篇题为《中国的非现金社会飞速发展已超乎想象》的文章在日本著名论坛2ch受到颇多日本网友关注。这篇文章其实就是总结了日本人惊叹的中国手机支付普及程度。比如,中国的便利店支付手段,现金支付只占11%。又比如,云南昆明的KFC在推进手机点单,现金点单只有一列。不会用智能机饭都没得吃。还有路边简陋的流动摊子,支付二维码却是标配。更令人震惊的是,没有智能手机,要饭也要不了了……这篇文章有841个人评论,而朝鲜导弹发射这种大新闻都只有22个人评论。评论里的日本人态度有些卑微。有人回复:会不会中国人在来日本旅行之前,会被提醒“日本很落后,所以要带现金以免碰到麻烦”?还有人担心:感觉中国人会说用现金又脏又不方便,从而看不起野蛮的日本人。这篇爆炸文在不久之后就被删除了,原因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知道的是,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的确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根据Forrester Research的数据,去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已经达到5.5万亿美元。在如此巨大的市场中,又数支付宝和微信占据龙头地位。截止2016年底,支付宝已经拥有54%的市场份额,以微信为代表的腾讯的市场份额达37%。剩下不到10%的市场份额被其他多家机构分割,而去年初在中国推出的Apple Pay并没有挤入前十。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形成了寡头格局。再来看看日本,日本一方面受限于法律法规等因素,尚未出现像支付宝、微信这样能实时直接从银行账户划账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另一方面,日本的“卡文化”根深蒂固。日本的交通卡(suica)已经远远超过了交通卡的概念,在交通、零售、服务、商超等各个领域基本上都可以用,基本覆盖全境。有了这张卡,好像也没有移动支付什么事了。不仅仅是日本,美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也远远落后于中国,规模为1120亿美元,仅仅是中国的五十分之一。在金融和科技领域都是全球领头羊的美国,为什么在Fintech方面,尤其也是移动支付方面落后于中国?其实,美国早已习惯刷卡生活,他们信用卡的普及程度远远高于中国,也高于日本。与刷信用卡相比,以Apple Pay为例,它在线下场景中的使用体验并没有太大提升,这就是从钱包里掏出一张卡来刷(信用卡无需输密码)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机来刷的区别而已。再加上美国人使用信用卡的习惯很难短期改变,还有很多用户对手机支付的安全问题会有担心。即使Apple Pay在美国市场已经慢慢普及,美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还是远远落后于中国。而且当Apple Pay刚开始在美国上线时,即使在大城市纽约,也只有极个别的商店支持Apple Pay支付。一年后,Apple Pay的使用还是比较有限,虽然大型连锁商店已经全线支持,但更多的商家,尤其是线下餐饮店仍然不支持这种移动支付。比起扫一扫二维码这种移动支付方式,美国以Apple Pay为代表的移动支付,一方面需要匹配的手机硬件,比如iPhone用户且iPhone 6以上的手机才能够支持;另一方面,POS机的改造成本高,一部新的POS机的价格约为600元人民币,改造需要大概300元人民币,而二维码的成本几乎为“零”。这也是美国移动支付的覆盖率远远落后的原因。
同时,美国的“国情”也很难让这种低成本的移动支付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众所周知,美国治安不好,出门总要带个20刀美金防身,以免遇到流浪汉打劫。不像乞丐的乞讨可以用二维码扫一扫,如果流浪汉拿着手机去打劫,对着你说:“Hey Baby!来扫一下二维码吧!”这么“温柔”的抢劫,应该也没有多少人会得逞吧。既然随时随地都要带着现金,移动支付所推崇的完全“无现金”社会在美国也就没有了意义。当然,这也只是个玩笑话。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中国迅速推开近端支付,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后发优势,中国没有牢固的信用卡文化,所以直接从现金支付阶段跳跃至移动支付阶段。而改变消费者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就成了日本、美国这些发达国家发展移动支付的最大挑战之一。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王凤枝_NT254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国移动支付震惊日本网友 为什么美国也落后那么多?
分享到微信 中国移动支付震惊日本网友 为什么美国也落后那么多?第一财经 19:06:00 简介:根据Forrester Research的数据,去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已经达到5.5万亿美元。
根据知乎网友@法国培根的文章,里面提到称,近日,一篇题为《中国的非现金社会飞速发展已超乎想象》的文章在日本著名论坛2ch受到颇多日本网友关注。
这篇文章其实就是总结了日本人惊叹的中国手机支付普及程度。
比如,中国的便利店支付手段,现金支付只占11%。
又比如,云南昆明的KFC在推进手机点单,现金点单只有一列。不会用智能机饭都没得吃。
还有路边简陋的流动摊子,支付二维码却是标配。
更令人震惊的是,没有智能手机,要饭也要不了了&&
这篇文章有841个人评论,而朝鲜导弹发射这种大新闻都只有22个人评论。
评论里的日本人态度有些卑微。有人回复:会不会中国人在来日本旅行之前,会被提醒「日本很落后,所以要带现金以免碰到麻烦」?
以上图片均来自知乎网友@法国培根
还有人担心:感觉中国人会说用现金又脏又不方便,从而看不起野蛮的日本人。
这篇爆炸文在不久之后就被删除了,原因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知道的是,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的确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根据Forrester Research的数据,去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已经达到5.5万亿美元。
在如此巨大的市场中,又数支付宝和微信占据龙头地位。截止2016年底,支付宝已经拥有54%的市场份额,以微信为代表的腾讯的市场份额达37%。剩下不到10%的市场份额被其他多家机构分割,而去年初在中国推出的Apple Pay并没有挤入前十。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形成了寡头格局。
再来看看日本,日本一方面受限于法律法规等因素,尚未出现像支付宝、微信这样能实时直接从银行账户划账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另一方面,日本的&卡文化&根深蒂固。日本的交通卡(suica)已经远远超过了交通卡的概念,在交通、零售、服务、商超等各个领域基本上都可以用,基本覆盖全境。有了这张卡,好像也没有移动支付什么事了。
不仅仅是日本,美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也远远落后于中国,规模为1120亿美元,仅仅是中国的五十分之一。
在金融和科技领域都是全球领头羊的美国,为什么在Fintech方面,尤其也是移动支付方面落后于中国?其实,美国早已习惯刷卡生活,他们信用卡的普及程度远远高于中国,也高于日本。与刷信用卡相比,以Apple Pay为例,它在线下场景中的使用体验并没有太大提升,这就是从钱包里掏出一张卡来刷(信用卡无需输密码)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机来刷的区别而已。再加上美国人使用信用卡的习惯很难短期改变,还有很多用户对手机支付的安全问题会有担心。即使Apple Pay在美国市场已经慢慢普及,美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还是远远落后于中国。
而且当Apple Pay刚开始在美国上线时,即使在大城市纽约,也只有极个别的商店支持Apple Pay支付。一年后,Apple Pay的使用还是比较有限,虽然大型连锁商店已经全线支持,但更多的商家,尤其是线下餐饮店仍然不支持这种移动支付。比起扫一扫二维码这种移动支付方式,美国以Apple Pay为代表的移动支付,一方面需要匹配的手机硬件,比如iPhone用户且iPhone 6以上的手机才能够支持;另一方面,POS机的改造成本高,一部新的POS机的价格约为600元人民币,改造需要大概300元人民币,而二维码的成本几乎为&零&。这也是美国移动支付的覆盖率远远落后的原因。
此外,美国商家,尤其是餐饮业,极少用到移动支付,这还跟美国的服务文化有关。不同于国内的餐厅,美国的餐厅吃完饭是需要给服务员小费的。当服务员的大部分收入取决于客户随机的小费时,他们便会使出浑身解数来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争取更多的小费。同时,小费是一对一给的,那么服务也就是一对一。如果用信用卡付款,服务员可以直接帮客户拿着信用去前台刷卡付钱,客户只用坐在位置上等着刷完卡就好了。但是像Apple Pay这种移动支付,是需要客户的刷指纹的。要么让客户去前台付账,这一定程度上影响服务体验,从而影响到小费金额;要么服务员人手一个POS机,这极大程度提高了商家的成本。
同时,美国的&国情&也很难让这种低成本的移动支付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众所周知,美国治安不好,出门总要带个20刀美金防身,以免遇到流浪汉打劫。不像乞丐的乞讨可以用二维码扫一扫,如果流浪汉拿着手机去打劫,对着你说:&Hey Baby!来扫一下二维码吧!&这么&温柔&的抢劫,应该也没有多少人会得逞吧。既然随时随地都要带着现金,移动支付所推崇的完全&无现金&社会在美国也就没有了意义。当然,这也只是个玩笑话。
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中国迅速推开近端支付,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后发优势,中国没有牢固的信用卡文化,所以直接从现金支付阶段跳跃至移动支付阶段。而改变消费者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就成了日本、美国这些发达国家发展移动支付的最大挑战之一。
编辑:潘冰晶
第一财经APP第一财经日报微博第一财经微信服务号第一财经微信订阅号中国移动支付,外国人都怎么看?中国移动支付,外国人都怎么看?从事机器百家号中国移动支付已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使用最便捷、覆盖最广泛的移动支付了,没有之一。今天带大家来看看外国人眼中的移动支付,而韩国人的语气是在眼红吗?移动支付美国纽约网友来自美国纽约的网友表示:“在中国主要城市里,几乎每个人都在用智能手机支付,可以买任何东西”;“在饭店里,服务员会先问你,支付宝还是微信,然后才会提及现金这种冷门的方式。”南非网友关于中国的移动支付,南非人民是这样说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不过若干世纪以后,移动支付越来越流行,一些分析家预测,中国可能成为第一个停止使用纸币的国家。”韩国网友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韩国民众用的最多就是感叹词哇哦……哇哦……你知道,这是需要咯痰的最强节奏,而网友的评论中有股酸酸的味道。“这事儿确实是中国比我们强,我们国家连卡都不接受”;“甚至在街上摆摊卖水果的老奶奶都用智能手机收钱”。中国网友的回应:对于众多国外朋友们眼中的中国移动支付,中国网友是这样回应的:“我表示你们在惊奇什么”;“就喜欢你们这没见过市面的样子”。以上就是今天小编整理的外国人眼中的移动支付,不管是热爱中国的移动支付外国网友还是率带酸楚的韩国网友言论,身为中国人的你,有没有很骄傲?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从事机器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金华创新创业信息平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有移动支付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