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 experimentt怎么删存档手机版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英语翻译1.The chance to participate in something cool.2.A deep geek archivist’surge to experimentwith documenting and archiving personal media and experience.3.It was journalism,but I was mostly reporting on me.4.During the mechanical ages we had extended ourbodies in space.5.we have extended our central nervous systemitself inaglobal embrace,abolishing both space and time asfar as our planet is concerned.不要用翻译工具啊 要是翻译工具能翻译好我还求助什么呢?呵呵
百鬼夜行663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楼上的,没你这麼糊弄人的.1: 有参与的机会实在太酷了.应该是 is 吧?如果不是is,那就是 参与一些好玩的事情的机会.2: 一个极度疯狂的档案员试图记录和归档个人媒体资料和经验.3: 这是新闻业,但我大部份时间都只报道自己.4: 在机械的时代,我们已经在太空中伸展身躯了.5 我们已经拓展了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至全球,在地球内去除了空间和时间的概念.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1,有机会参与一些冷静。 2.A条深怪胎archivist'surge尝试记录和存档与个人媒体和经验。 3.它是新闻系,但我主要是对我的报告。 4.During我们已延长机械的年龄机构空间。 5.我们已扩大中枢神经系统本身inaglobal拥抱,取消空间和时间据我们的星球来说...
1.The chance to participate in something cool.参与一些酷的事情的机会2.A deep geek archivist’s urge to experimentwith documenting and archiving personal media and experience.一个很怪异的档案保管员的关于用文档和...
1,有机会参与一些冷静。
2.A条深怪胎archivist'surge尝试记录和存档与个人媒体和经验。
3.It是新闻系,但我主要是对我的报告。
4.During我们已延长机械的年龄机构空间。
5.we已扩大中枢神经系统本身inaglobal拥抱,取消空间和时间据我们的星球是这样。...
扫描下载二维码试验Z 常见问题
试验Z(ExperimentZ)是Cyclops Games开发的一款角色扮演类游戏。试验Z(ExperimentZ)的官方介绍最值得期待的手机僵尸多人生存游戏,就像android上的DayZ!!!!与朋友一起玩,清除并掠夺建筑,寻找食物,枪支,武器,在庞大的开放世界地图中…
版本:v2.9
大小:88.63M
评论数:391个
常见问题/最热
热门文章/最热
安卓游戏排行榜/
2313个评论
6196个评论
2324个评论
5892个评论
1.4万个评论
3843个评论
6128个评论
2154个评论
2043个评论
4914个评论
3215个评论
选择手机型号
选择您的手机型号自动匹配适合您手机的游戏
注册登录后无需每次选择机型
如果没有您的手机型号,点击这里
下载 试验Z
您的手机型号为
该游戏为通用版本,无需选择机型适配
下载方式:下载到电脑下载到手机
其他下载方式
使用拇指玩客户端 “搜索功能”扫描
二维码扫描
下载 试验Z
使用高速下载试验Z游戏需要安装拇指玩电脑版,拇指玩电脑版使用迅雷引擎下载,速度飞快!
注:安装后请重启浏览器进入此页面下载要求被试判断计算机屏幕中央出现的红颜色汉字
作者:admin
稿件的处理流程
编辑部收到作者投递的论文稿件后,都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尽管每个期刊对稿件的处理过程都不尽相同,但都包括来稿登记、稿件审查、排版、清样校阅、印刷出版几个环节。图7是《心理学报》编辑部对稿件的处理流程,由此可以说明各期刊对稿件处理的一般流程。
图7 《心理学报》的稿件处理流程
4.2.1 论文的审查
作者投递的论文稿件都需要审查,多数期刊都执行三审制。所谓三审制就是编辑部初审,专家二审,主编终审。但各期刊在执行的时候,形式上可能有所不同。如有的期刊在二审时只请本单位的专家审查,没有送外审;有的期刊在编委会的基础上实行主编终审,有的则不开编委会;也有的期刊把专家外审和编委会讨论合二为一,只开编委会来决定稿件的录用与否。
编辑部对来稿进行初审,如果来稿与期刊宗旨不符,或者水平太低,就会被直接退稿;如果稿件符合送审要求,但还不符合投稿要求,如格式不符合期刊要求,只寄了1份稿件,没有附上相关的调查问卷或量表等,编辑部将通知作者补寄相关材料或对初稿进行修改;如果符合投稿要求,编辑部将把来稿送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审查。
相关领域的专家审查是二审。外审专家将根据期刊要求对稿件进行评审。附录C是《心理学报》的稿件送审单。一般来说,外审专家都会给稿件提出各种各样的修改意见或建议,也有可能请作者回答某些问题。所以,几乎所有的投稿都需要进行修改。
编委会是由编辑部组织,编委参与,定期召开的稿件讨论会议。由于每个编委都是各领域的专家权威,这些专家坐在一起,利用每个人的专业优势,从各自不同角度对稿件进行认真、充分的讨论。召开编委会既是提高稿件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对稿件进行民主裁决的过程。
主编(或责任主编)终审针对的是在初审、二审和编委会上审查通过的稿件,数量通常比较多。主编终审需要从更大的范围来考虑稿件,如每一期稿件中各专业稿件的布局、稿件是否有政治性错误、争议较大的稿件的最终裁决、属于研究热点的论文是否需要优先发表等。
4.2.2 论文的修改
经过审查,除直接被接受或被拒绝外,多数论文都需要修改,甚至需要多次修改。修改意见包括论文格式和论文内容2个方面。有时是文字叙述、论文格式上的错误,这种修改比较简单;有时则需要对论文做大幅度的修改,如对数据重新分析、重新解释实验结果、补充实验、重做实验等,甚至要求换一个角度重写全文。
需要强调的是,作者寄回修改稿时,一定要附信说明修改情况。在信中认真回答审稿人提出的问题,同意哪些意见?不同意哪些意见?哪些地方做了修改?哪些地方坚持自己的看法?否则,编辑和审稿人要与初稿反复核查才能明白你做了哪些修改,这无疑增加了对论文的审查难度,也延长了论文的审查时间。
收到修改通知并不等于论文被接受。论文修改后,还需要经过编委会讨论或主编终审。只有在编委会上讨论通过或主编终审通过的稿件,编辑部才会发出用稿通知。
清样的校阅
即使作者已经向编辑部提供了论文的电子文件,但收到清样后,仍需认真校阅。作者提供正确的电子文件并不能保证清样的正确。作者最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是Word或WPS,属于办公软件,而出版印刷的专业软件是北大方正的飞腾、书版或华光等。这两类软件之间目前还不能做到完全的转换。期刊排版人员一般是把编辑部提供的电子文件转换成文本文件后,再在出版用的排版软件中重新排版,所以,原先的格式,如字体、字号、上下标等,全部消失。有些特殊字符,如希腊字母或罗马字母,可能会变为一些怪符号。而表格则是重新录入,插图也需经过转换或重新绘制,所以表格和插图更需要认真校对。
4.3.1 校对方法
校对是对照原稿核查清样是否有错误的过程。常见的校对方法是折校,即把原稿放在桌子正前方,清样夹在双手的大拇指、食指与中指间,压在原稿上校对,与原稿逐字对照检查,校一行,折一行。如果有他人帮忙,也可以采用读校的方法,即一人读原稿,一人看清样。当然,认真地通读清样,也是可以考虑的一种临时的办法。
4.3.2 校对常用符号以及示例
4.3.3 清样校阅的要求
清样校阅的首要原则是尊重原稿,所以,对清样的改动是有限制的。除非是重要的错误或参考文献的更新,尽量不要大段修改论文。清样校阅并不是让你重写论文。
如果发现与原稿有不一致的地方,就要判断是排版错误还是编辑的改动。排版错误当然要更正。对于编辑的改动,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在寄回清样时与编辑商量。一般来说,编辑们都会尊重作者的意见。
对清样的改动有时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即使改动几个字也许要牵涉到整个版面的变化,所以在增删文字时应尽可能地使整个版面保持不变。如果是图的改动,则需要重新制图,把改好的图和电子文件随清样一起寄回。
作者收到清样后,应在一两天内把清样校完寄回。每期期刊的印刷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如果清样不能及时返回或改动过多,都将会延迟文章的发表时间。
出版的伦理道德
出版的伦理道德是一个原则性问题,它不同于出版风格。出版风格无所谓正确还是错误,仅仅是一种便于同行交流信息的规定而已。不同学科有不同的风格,但基本的伦理道德是一致的。道德原则的遵守是为了两个目标:(1)保证科学知识的准确性;(2)保护知识产权。出版伦理道德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2]:
4.4.1 实事求是地报告研究结果
科学方法的本质是能够被他人重复和验证,所以应该如实地报告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不应伪造数据或篡改结果以支持原先提出的理论假设,也不应忽略研究中的错误。如实际被试多少人,有效被试多少人;实际观测数据有多少,参与统计处理的有效数据有多少,哪些极端数据被删除,为什么要删除,这些都应在报告中如实地说明。研究者不应为了所谓研究的“漂亮”而忽略一些无效的数据,更不应该删除那些不利于研究假设但却是有效的数据。如果做了5个实验,只有3个实验比较理想,虽然研究结果只包含了3个实验的结果,但在研究报告中也要说明是做了5个实验而不是3个实验。
严谨认真地准备稿件是投稿的基本要求,但有时错误还是难以避免,编辑部不能保证所发表的文章没有任何错误。如果论文出版后发现错误,作者有责任与有关的期刊编辑部、数据库联系,以便及时做出更正。
4.4.2 剽窃
在论文写作中,如果直接引用其他研究者的原话,应该把原话用引号括起来,并注明出处;对其他研究者的思想的重新阐释,也应注明出处。关键是不要把别人的思想或工作当作自己的。尤其是在研究报告的问题提出和讨论部分以及综述性文章中,当引用或参考他人的思想或工作时,一定要注明出处,在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列出来。这不仅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也对心理学的健康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所有的论文都不注明出处,势必会给整个研究领域带来混乱,读者(包括作者自己)也就无法知道某个研究思想的源头在哪里。
在研究中引用他人的资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n 直接引用少于40个字用引号;
n 多于40个字应另起一段;
n 引用要忠实原文,即使原文是错误的;
n 省略部分用省略号;
n 额外的解释放在括号内;
n 不要忽略引用中的引用,但在参考文献中不必列出。
4.4.3 论文的署名
论文作者不仅是执笔人,还包括那些对研究做出过实质性科学贡献的人,他们可能参与提出问题假设、构思实验设计、统计分析、结果解释以及文章主要部分的写作。对于辅助人员,如设计或制造仪器、统计分析的建议、数据收集或录入、调试计算机程序、找被试或观察动物等,没有必要列入作者名单,但应在正文后的致谢栏里注明。承担日常性事务的人也不应列入作者名单。
论文署名的基本原则是按贡献的大小排序。在有多个研究者参与的合作研究项目中,合作者之间应该事先商定好研究的分工、谁有论文署名权以及署名的先后。
在论文中所有署名的作者都应对文章的准确性负责,所以,在论文投递前,每个作者都应认真审阅。一旦论文被接受,有的期刊还要求每个作者都应签名确认。
4.4.4 论文的重复发表
论文的重复发表似乎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而实际上却是对宝贵资源(期刊版面、编辑和审稿人的劳动)的一种浪费。论文的重复发表还会导致版权纠纷。作者在投稿的同时,等于默认把论文的专用使用权转让给编辑部或其他出版机构。但不能同时把专用使用权转让多家。
已经发表过的论文不应再投稿。以简报形式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也不能扩充全文后重新发表。但以摘要形式(如会议摘要)或在狭小范围内传播的非正式出版物(如某机构的年报)上刊出,这种做法是允许的。
不应为提高命中率而一稿多投。如果在3个月内没有接到编辑部对稿件的处理通知,作者有权把稿件再投向其他期刊,但在投递前应通知原先投稿的期刊。
为防止论文的重复发表,作者在投稿时,还须通知编辑有哪些类似的相关文章在何处发表或被何处接受、正准备向何处投稿,以便编辑做出适当的判断。如果发现违规,则将被无条件退稿,并被存档备案,这将影响作者以后的投稿信誉。
尽可能地节约期刊资源也是作者应尽的义务。研究结果应尽可能地写成一篇论文,以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不赞成把一个研究拆成多篇文章发表。把一个研究拆成多篇文章发表的作者应向编辑说明,如果编辑要求知道详细情况,作者应提供。
禁止拆分发表并不包括根据新的理论和方法对已发表过的数据进行重新分析。特别是在时间跨度大的纵向研究中,发表多篇研究报告是必要的,也是适当的。但基于纵向研究发表的多篇研究报告,应引用以前的研究报告,以便读者进行准确的评价。
有时期刊文章经修改后成为一本书的一个章节,作者有责任向读者说明这一部分在何处发表,并作为参考文献列入。如果存在版权问题,还须得到出版者的许可。
4.4.5 原始数据的保存
在审稿和出版过程中,如果编辑或审稿人对研究数据的准确性或统计方法提出质疑,作者应随时能够提供原始数据。所以在文章发表之后,作者还应把原始数据(包括原始的调查问卷、研究程序等原始资料)保存5年以上,以备他人查证或重复分析。
5 我国心理学学术期刊简介
5.1 心理学报
《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 Sinica),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现任主编为陈永明研究员,曹日昌、潘菽、徐联仓、匡培梓、林仲贤曾任该刊主编。《心理学报》1956年创刊,1966年因“文革”而停刊,1979年复刊,至2000年共出版32卷122期。从2001年起改为双月刊。1989年以前,《心理学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1989年以后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主办;1995年以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成为《心理学报》的协办单位。《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刊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所收录。
《心理学报》刊号为ISSN X,CN 11-2610/B,国内外发行(国内邮发代号82-12,国外发行代号Q147)。
编辑部地址:100101
北京北沙滩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报》编辑部
电话:010-
E-mail:xuebao@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中国国际书店),北京399信箱,邮编100044。
5.2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心理学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
《心理科学》全面反映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成果,论文涉及心理学各个领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建设和实验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应用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心理学教学的研究。为适应心理学发展的需要,在保证论文质量的前提下,特设专栏刊登一定数量的中、短篇论文,形成该刊的特色之一。《心理科学》被国内多家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 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在心理学界和相关学界享有声誉。
《心理科学》刊号为ISSN ,CN 31-1582/B。国内外发行(国内邮发代号为4-317,国外发行代号为BM489)。
编辑部地址:200062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电话:021-;
5.3 心理科学进展
《心理科学进展》(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原名《心理学动态》,2002年改为现名,季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理论性和综述性论文。1983年创刊。现任主编为杨玉芳研究员,徐联仓、匡培梓、张侃曾任该刊主编。至2000年,《心理科学进展》共出版62期。该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源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刊号为ISSN ,CN 11-4766/R。
邮发代号:2-938
编辑部地址:100101
北京北沙滩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科学进展》编辑部
电话:010-
E-mail:jinzhan@
5.4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季刊,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承办。是国内唯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与论文。下设5个栏目: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教与学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理论探讨与进展、研究方法与工具。
《心理发展与教育》创刊于1985年,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曾任该刊主编,现任主编为林崇德教授。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源期刊。
刊号:ISSN
,CN 11-1608/B
邮发代号:2-913
编辑部地址: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
编辑部电话:010-
5.5 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季刊,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浙江大学主办。主要刊登心理学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评述、研究报告和学术动态。特别欢迎认知心理、管理心理、工程心理、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心理测量、医学心理、心理卫生和咨询、体育运动心理、文艺心理、司法心理及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运用等方面的文章。
刊号:ISSN
CN 33-1012/B
编辑部地址:310028 杭州市天目山路34号
5.6 心理学探新
《心理学探新》(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季刊。1981年创刊。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和史”及“学校教育心理学”两个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协办。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来源期刊。该刊着力发表心理学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方法研究的探索性文章。主要内容为:心理学理论和史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发展和教育心理研究、心理测量和心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心理研究、心理学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业余心理学爱好者。
国际刊号为:ISSN ,国内刊号为:CN36—1228/B
邮发代号为:44-108。
地址: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探新》编辑部
邮编:330027
5.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国际刊号:ISSN ,国内刊号:CN 11-1873/R。创刊于1987年2月,初为双月刊,2002年起改为月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挂靠单位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991年起被纳入R74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类学术核心期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涉及学科包括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健康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是跨学科的学术期刊,全面反映我国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水平。年发行量在10万册左右。不仅拥有国内相关领域的大量作者,权威的专家评审队伍,还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的作者和特约编辑。
该刊多年以来被美国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 PA),美国精神卫生文摘(Mental Health Abstract, MHA),美国ULRICH国际期刊,及英国皇家图书馆收录。在国内被收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在全国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4年获奖,,年均获得中国科协专项资助,属择优支持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 海淀区 花园北路 51号(邮政编码100083)
联系电话:(010)-,
FAX:(010)-,
5.8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3年创刊,季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香港大学心理系协办。该刊属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PsycINFO Database)定期收录本刊发表论文的英文摘要,曾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要发表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及相关的基础和理论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与教育测量、神经心理、健康心理、病人心理和儿少学习和行为问题等。主要面向的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它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工作人员。《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刊号为ISSN , CN 43-1214/R,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 42-122,国外发行代号 4619-QR。
编辑部地址:410011 长沙市人民中路86号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电话: 或-2662,传真:
5.9 心理与行为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3年创刊,季刊,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现任主编为沈德立教授。《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发表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的论文。主要面向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等。
《心理与行为研究》刊号为ISSN ,CN 12-1348/B。
编辑部地址:300074 天津市河西区卫津路241号,天津师范大学南院106信箱《心理与行为研究》编辑部
电话:022-
除了以上介绍的8种期刊外,我国的心理学学术期刊还有《健康心理学杂志》、《四川心理科学》。我国还有台湾出版的《中华心理学刊》(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香港出版的《华人心理学报》(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Chinese Society)。
附录A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与心理学论文有关的著录分类号
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入此。
总论人的信息加工、人工智能心理
学方面的著作入此;专论感觉、知觉
信息加工方面的著作入B842.2。
依总论复分表分。
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心理学派别及其研究
机能主义派
行为主义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派)
精神分析学派
存在主义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学派
依世界地区表分。
心理学研究方法
电生理技术
数理心理学、心理统计学
[.3] 条件反射研究法
宜入Q427。
心理物理学方法及实验设备(实
验室与仪器)入此。
智力及发展测验、能力倾向测验、
人格测验等教育测验入G449。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感觉与知觉
学习与记忆
注意、记忆与遗忘等入此;
学习心理学入G442。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思维与联想等入此;创造心理学入G305。
情绪与情感
表情(喜、怒、哀、乐)、心境、情操等
发生心理学
兼论发生与发展心理学的著作入此。
比较心理学
动物心理学
原始人类心理学
心理与遗传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
胎儿、新生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变态儿童心理学
青少年心理学
成年人心理学
老年人心理学
妇女心理学
种族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论心理活动周期的著作入此。
感官生理心理
内分泌与心理
精神药物与心理
神经化学与心理
环境与生理心理
居住环境与心理
建筑、音响、照明与心理
生态环境与心理
特殊环境与心理
高空、高温、高压、深海等生理心理学入
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入R395。
参见R749。
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神经类型与气质
能力与才能(技能)
兴趣、态度
信念、意志、行为
应用心理学
总论入此;专论心理学在某一方面的应用的著
作入有关各类。例:教育心理学入G44。如愿集
中于此者,可用组配编号法,按本分类法序列
排。例:社会心理学为B849:C91;管理心理学
为B849:C93;军事心理学为B849:E。
教育心理学
智育心理、德育心理、美育心理等入此。
学校管理心理学入G47。
教学心理学(课堂教育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
学习理论、学习过程等入此。
教师心理学
教育社会心理学
学科心理学
政治、语文、数学、外语、自然、历史、地理、
美术、音乐等学科心理学入此。
教育诊断与教育辅导
教育测验与评估
评估方法与标准
儿童智商入R179。
医学心理学、病理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病理心理学
脑损伤与心理、器官缺陷与心理、发育障碍
与心理等入此。
精神病治疗学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情感性精神障碍
躁狂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等入此。
反应性精神障碍
中毒所致精神障碍
神经官能症
偏执性精神病
精神发育不全
儿童精神病
其他精神病
(资料来源: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3版.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附录B 论文格式样例
内隐和外显记忆的遗忘特点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上海 200062)
考察了内隐和外显记忆的遗忘特点。被试为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28名。汉字编码加工分浅加工和深加工2种,学习-测试的延时分别为0、6分钟、15分钟、1小时和7天。结果发现,在不同延时的遗忘进程中,再认的自动提取和意识性提取成绩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尤其是在前15分钟的遗忘进程中,自动提取成绩的衰减不明显,而意识性提取成绩的衰减非常显著。结果表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具有不同的遗忘特点,加工水平因素对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成绩的作用不同。
内隐记忆,外显记忆,遗忘
自Ebbinghaus 1885年研究记忆,并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以来,100多年,关于记忆的遗忘特点的研究层出不穷。总的来说,大多数关于遗忘的研究基本上都证实了Ebbinghaus提出的遗忘曲线的真实合理性:记忆保持量随提取时间的延迟而递减。近年来,研究人员也积极探索了遗忘曲线的特征模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详细论述可以参见Rubin和Wenzel等[1,2]的有关文章。
早期的研究基本上将记忆作为纯净单一的因素加以考虑,但近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记忆并非纯净单一的因素,它是一个复合体。大量研究表明,传统测得的记忆可能同时包含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种成份,比如在传统的再认测验中,被试的记忆提取就可能同时包含了外显记忆[(意识性提取(recollection))和内隐记忆[自动提取(automaticity)]。因此,认识到记忆在成份上的复杂性之后,深入全面地考察记忆的遗忘特点必须分离出内隐和外显记忆,寻找各自的遗忘特点并进行比较。这是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
自内隐记忆的概念提出以来,研究人员就内隐记忆的遗忘特点开展了一些研究,并与外显记忆的遗忘特点进行比较,获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资料。最早以正常人为被试的内隐记忆遗忘实验中,Jacoby和Dallas(实验5)[3]通过词确认的研究范式,检查了提取的时间间隔对启动效应的影响,获得了启动值在0延时、15分钟延时以及24小时延时无显著性差异的结果(尽管相对于未学习参照组的正确率0.5而言,实验组的正确率从0.73至0.72至0.67逐步下降了),然而再认值在这些时段中的下降却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这一结果表明,提取时间间隔这一变量似乎至少在24小时的时段内分离了再认与词确认启动。Tulving, Schacter和Stark[4]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他们发现相对于再认而言,残词补全的启动对于时间因素不敏感。
此后许多有关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都将提取时间间隔作为考虑的因素,然而所获得的结果却不甚一致。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前面所提到的内隐记忆对遗忘有完全的阻抗作用的结论是不可信的。Sloman等人[5]较系统地研究了残词补全的启动量的遗忘情况。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启动值在最初较短的时间内(小于5分钟)下降很快,而后缓慢下降。实验另外还表明,启动效应可以在数月中保存,存留期甚至可以超过1
总的来说,虽然至今没有一致的关于内隐记忆遗忘特征的说法,但就目前的一些研究而言,仍旧可以概括出内隐记忆的以下3个遗忘特征:
(1)内隐记忆在时间历程中是存在遗忘的,遗忘程度与延时长度在整体上呈正相关;
(2)内隐记忆在一个较长的时程中能够保存;
(3)虽然证据不多,但是研究发现,在最初的一个短时程里 [6]内隐记忆的遗忘率最大。
不少研究对内隐和外显记忆中的遗忘特征进行了比较,已有的研究主要采用词干补笔作为内隐任务而采用再认作为外显任务。结论不大一致。
由于这些测验大多并不是以研究遗忘为主,延时点设置一般只有2~3个,所以很难由此观察到整个过程的遗忘特点。再则,采用词干补笔和再认作为指标的比较研究有以下的缺点:补笔率的基线水平一般是5%~15%,最高是100%。再认成绩随机值一般是25%~50%,最高是100%。这种变化率的差异使得直接比较存有困难。此外,词干补笔和再认作为指标进行比较的另一个困难之处在于,记忆提取的特征不同。按照传统的理解,再认中的反应主要依据了熟悉性,而词干补笔需要一种产生式的反应:即一个线索给出了,被试产生补全行为。从这些原因来看,再认并不是一个最好的可以和词干补笔相匹配的外显记忆任务,更何况目前认为再认具有双加工的基础。
最近,McBride和Dosher[7]采用词干补笔和线索回忆两种测验形式匹配的记忆任务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比较时,为了把握长时记忆全局范围内的遗忘特征,还区分了较短时间和较长时间。通过1~90分钟的较长跨度的时程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两种测验中,最初15分钟的成绩均为快速下降,随后的较长的延时间隔里下降率放慢。他们的研究认为词干补笔和线索回忆的遗忘率是同样的。
但即使是做到了这样的匹配,仍旧无法避免一个根本性问题,即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之间存在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相互“污染”:线索回忆成绩可能受到内隐记忆的影响,同时词干补笔成绩受到外显记忆的影响。因此,很难说以上的测验能非常准确地测量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这也许是造成目前关于遗忘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关键原因之一。
基于对以上研究的介绍和分析,本研究拟采用实验性分离的方法,分离出再认中的内隐和外显记忆成份,并进行延时研究,比较各自遗忘的特点。
Jacoby[8]提出的加工分离程序为本研究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方法,它使得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在简单的再认任务中得以分离。Jacoby认为,再认的两个成分: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是功能上独立,存在着质的差异的两种记忆加工机制,后者在记忆提取时是无意识发生的,具有内隐记忆的特征,而前者是再认的外显记忆成份。由于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是相互独立的加工过程,因而记忆任务的操作既可以是独立地基于意识性提取或自动提取,也可以是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的共同作用。Jacoby根据测验指导语设计了两类测验: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成功地分离出了再认中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的各自贡献。关于加工分离程序的实验逻辑和具体内容,请参见杨治良等[9]的介绍。
综合Gruppuso等人[10]的简化方案以及Buchner等人[11]的扩展模型,能够使对再认的两个提取机制贡献的遗忘特征的比较研究更加切实可行。综合二者,可以得到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Pli为包含测验中,将主项目组项目判断为“旧”的概率,Ple排除测验中,将主项目组项目判断为“旧”的概率,g为被试的反应偏向。
另外,在本实验中,加工水平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变量加以考察,之所以引入加工水平变量,是因为加工水平作为学习阶段的编码变量,是用以检验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功能性分离的重要变量之一。在遗忘研究中考察加工水平效应,能够为延时研究所获得的结论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华东师范大学大学本科生28名,年龄18~21岁,矫正视力1.0以上。
材料和仪器
从《现代汉语常用词词频词典》选取左右结构的汉字334个。汉字的字频在0..000288之间,笔画数在7~20画之间。以字频及笔画数为依据将上述汉字分成3组,在分组时同时考虑具有同一部首的汉字的个数在每一组中最多不超过总字数的20%,且在3个字列中,具有同一部首的汉字的比率基本相等。每一个汉字均能够组成双字或多字词。分组后,3组字列的字数、字频及笔画数见图1及其标示说明。3组字列的字频及笔画数在统计学上无差异。两个学习列字表的先后选择以及汉字的呈现顺序均由计算机事先作随机化处理。整个实验在一台586微机上完成,用C语言编程。
2×5混合设计。自变量1(被试间变量)是学习阶段的编码程度,分两个水平,浅加工编码(判断汉字是否具有某个部首及笔画数)和深加工编码(将呈现的汉字组词)。自变量2(被试内变量)是学习-测试的延时,分5个水平,延时分别为0、6分钟、15分钟、1小时和7天。因变量为再认的成绩。
整个实验分为3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开始都给予指导语,让被试了解实验要求。正式实验时,一半被试进行浅加工编码学习(称为浅加工组),另一半被试进行深加工编码学习(称为深加工组)。
浅加工组实验第一个阶段,为一列汉字的学习阶段。要求被试判断计算机屏幕中央出现的红颜色汉字(汉字大小为3cm×3cm,视角约为3.5°左右,汉字的呈现背景均为白色,以下同)是否具有某个部首(如部首“扌”)。被试通过按键进行判断,判断呈现汉字具有该部首,就按“Z”键,没有该部首,则按“/”键。同时还要求被试判断呈现的汉字,笔画数是否超过了9画,如果判断呈现汉字的笔画数超过9画,被试击“1”键,否则击“0”键。汉字的呈现时间为4秒(被试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判断任务),100毫秒的清屏之后再出现下一个汉字。90个汉字判断完毕,即开始进行第二个阶段的学习,提示被试下面要对蓝颜色的汉字进行部首判断,过程与阶段一类似。两个学习列汉字呈现颜色的不同可以作为加强鉴别两个学习列的线索。
测试阶段分别在5个延时点进行。测试项目分别由学习阶段呈现的30个红色字、30个蓝色字以及30个干扰字组成,字的选取详见图1所示 (测试项目的选取考虑了学习时差的影响,汉字的呈现由计算机作随机化处理)。测验阶段又随机将被试分为两组,两组被试的测验指导语不同。一组被试的测验指导语是:下面将逐一呈现一系列黑颜色的汉字,这些字有些是你先前见过的红颜色的汉字,有些是你先前见过的蓝颜色的汉字,有些是你没有见过的。如果你认为呈现的汉字是先前见过的蓝颜色的汉字,你就判断它是旧字,请大声报告“旧的”。 如果你认为呈现的汉字是先前见过的红颜色的汉字,或者是先前没有见过的,你就判断它是新字,请大声报告“新的”。另一组被试的测验指导语的差异在于,如果被试认为呈现的汉字是先前见过的红颜色的汉字,就判断旧,如果认为呈现的汉字是先前见过的蓝颜色的汉字,或者是先前没有见过的,就判断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平衡因学习时差可能引起的成绩差异。按键记录由主试操作。
与浅加工组在学习阶段的不同之处在于,深加工组的两个学习阶段,学习任务要求被试对计算机屏幕中央呈现的汉字进行组词。被试在汉字呈现的4秒时间内,尽量多地对该汉字进行组词,并口头报告其组词的内容。实验程序的其余与浅加工组的程序相同。
实验材料的使用图例
注:其中字列1和2是学习材料,每个色框中包含30个学习字,字列3为测试阶段的干扰材料。图中“—”表示为学习列的首次呈现字及最后呈现字,均作为缓冲项目,测试阶段不采用。两个学习字列中,
中的60个字在0秒延时中采用;
中的60个字在6秒延时中采用;
中的60个字在15秒延时中采用;1小时延时测验中的60个学习词从
中随机抽取,7天延时测验中的60个学习词分别从两个学习列的90个词中随机抽取。字列1~3的字频、笔画数分别为:162.17±57.69╱10.41±3.16; 166.62±58.09╱11.12±3.10; 164.06±60.56╱10.85±3.01。其中字频以十万分之一次为单位。
实验的主要结果如表1所示。
两种编码条件下被试在五种延时测验中的平均作业成绩(判断概率)
浅加工编码
深加工编码
注:Pli为包含测验中,将主项目组项目判断为“旧”的概率;Ple 为排除测验中,将主项目组项目判断为“旧”的概率;g为反应偏向概率。
我们即而根据公式(1)和(2),对被试的包含和排除条件下的作业成绩进行了计算,得到各组被试的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的贡献如表2所示。
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的贡献(M±SD)
浅加工编码
深加工编码
0.319±0.114
0.507±0.096
0.233±0.162
0.362±0.098
0.205±0.129
0.264±0.051
0.167±0.114
0.233±0.090
0.064±0.073
0.188±0.080
0.381±0.102
0.512±0.096
0.342±0.060
0.500±0.059
0.326±0.076
0.510±0.060
0.274±0.057
0.367±0.075
0.205±0.095
0.312±0.070
首先对全体被试的意识性提取与自动提取成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没有发现高相关性(此处及以后的分析之显著性水平设置为0.01), r = 0.103, df = 140, p > 0.05, 双尾考验。这表明本实验的结果支持加工分离程序的基本前提假设,即再认测验中意识性提取与自动提取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提取过程。
对意识性提取成绩采用2(编码程度)×5(延时条件)MANOVA分析,结果发现意识性提取成绩在延时条件上有显著的主效应,F(4,104)= 31.68, p < 0.001;就编码程度而言,深加工编码和浅加工编码之间亦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F(1,26)= 31.16, p
对自动提取同样采用2(编码程度)×5(延时条件)MANOVA分析,结果发现自动提取成绩在延时条件上有显著的主效应,F(4,104)= 33.27, p<0.001;就编码程度而言,深加工编码和浅加工编码之间亦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F(1,26)= 105.44, p0.05。
随后对所有条件下的各成绩与随机条件下的成绩“0”(即随机条件下意识性提取与自动提取的贡献均为0)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除7天延时浅加工条件下的意识性提取成绩外,其余各成绩与随机条件下的成绩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为了更进一步直观地考察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成绩随测验延时的变化情况,根据表2的数据绘制了图2。
两种加工条件下的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成绩随延时的变化图
分析与讨论
从图2所示4条线的整体趋势来看,我们发现再认的两种加工机制的贡献均随延时而逐渐降低了。就这一点而言,无论是意识性提取还是自动提取都是一致的,且受编码程度的影响不大。但仔细察看图2的线条变化规律,可以发现自动提取和意识性提取随延时的变化特点是不一致的。这一点尤其明显地表现在前15分钟的遗忘进程中,对于自动提取而言,0延时、6分钟延时以及15分钟延时条件下对再认的贡献几乎是差不多大小的,它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对于意识性提取,从0延时到6分钟延再到15分钟延时,它对再认的贡献衰减得非常明显,尤其以深加工编码为突出,3个延时点的意识性提取成绩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显然与引言中所述McBride和Dosher [7]的结论不一致。
本实验的结果表明,编码阶段的加工深度的不同对自动提取和意识性提取均有影响,在深加工条件下的自动提取和意识性提取的贡献均显著高于浅加工条件下各自的贡献。关于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的影响,虽然早期的研究大多表明,内隐记忆不受加工水平的影响,即不存在加工水平效应,但近期的文献资料对上述观点表示了怀疑,一些研究表明内隐记忆也存在加工水平效应[12]。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加工水平效应在再认的两个加工过程中均存在,但值得注意的是,加工水平对自动提取和意识性提取成绩在遗忘进程中的影响是不同的。本研究结果表明,仅仅在浅加工条件下,7天延时后的意识性提取成绩接近随机水平,而自动提取成绩在同样条件下,仍旧显著高于随机水平。这一结果说明从遗忘特点来看,相对自动提取机制,意识性提取机制对加工水平更加敏感。
与引言部分所归纳的先前一些相关实验的结论相比较,本实验的结论既反映出了不同之处,又具有相似点。与以前的研究不同之处突出表现在,本实验发现自动提取成绩在短延时内变化较小,而不是迅速下降。与以前的结论较一致的地方,我们发现7天之后,自动提取成绩仍旧高于随机水平。如何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呢?实际上对再认的两种加工机制的遗忘特点进行研究,本文尚属首次,虽然在假定两种加工机制的存在及其特点时,笔者是以外显记忆以及内隐记忆作为参照,但是再认加工机制的特点与外显记忆、内隐记忆的特点存有差异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迄今为止有关外显记忆、内隐记忆的特点仍主要是通过记忆任务来比较衡量的,而再认加工机制所涉及的是记忆任务的内在构成。再认本身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直接测验。近年来一些研究,如Gruppuso, Lindsay和Kelley [10]等表明,再认的自动提取机制与间接测验所表现出的启动效应之间存在特征上的差异。McBride和Dosher [7]对内隐和外显记忆遗忘特点的比较研究,亦是通过直接测验:线索回忆获得外显记忆、间接测验:词干补笔获得内隐记忆,进行的分离比较,因此,研究范式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彼此结果出现分歧的原因。当然关于内隐记忆的遗忘特点本身至今尚没有较明确的结论,不少已经公开发表的实验结果之间也存在背离的现象。进一步的解释有待继续探索和检验。
总之,通过对再认的两种加工机制的遗忘特点及加工水平效应的比较研究,笔者发现,自动提取和意识性提取成绩在遗忘的进程中,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同时加工水平因素对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成绩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尤其是在0~15分钟的延时阶段以及7天的延时条件与其它延时条件的比照中,本研究均观察到了自动提取和意识性提取成绩之间的实验性分离。
参 考 文 献
1 Rubin D C, Wenzel A E. One hundred years of forgetting: A quantitatve description of reten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 734~760
2 Rubin D C, Hinton S, Wenzel A E. The precise time course of reten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
3 Jacoby L L, Dallas M.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and perceptual learn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 306~340
4 Tulving E, Schacter D L, Stark H A. Priming effects in word fragment completion are independent of recognition memor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6~342
5 Sloman S A, Hayman C A G, Ohta N, et al. Forgetting in primed fragment comple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3~239
6 Roediger H L, McDermott K B. Implicit memory in normal subjects. In: Boller F, Grafman J eds. Handbook of Neuropsychology. Vol. 8. Amsterdam: Elsevier,
7 McBride D M, Dosher B A. A comparison of forgetting in an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task.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 371~392
8 Jacoby L L. A process dissociation frame work: separating automatic from intentional uses of memory.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3~541
9杨治良,郭力平,王沛等. 记忆心理学. 第2版.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
10 Gruppuso V, Lindsay D S, Kelley C M. The process-dissociation procedure and similarity: Defining and estimating recollection and familiarity in recognition memor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 259~278
11 Buchner A, Erdfelder E, Vaterrodt-Plunnecke B. Toward unbiased measurement of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memory processes within the process dissociation framework.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 137~160
12 Buchner A, Wippich W. On the reliability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measures. Cognitive Psychology, 7~259
CHARACTERISTICS OF FORGETTING IN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Guo Liping
(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dissociation paradigm and employing the process dissociation procedure, an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forgetting characteristic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delayed performance in two processing recognition mechanisms. Ss were 28 undergraduates a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Results showed that automaticity and recollection functionally differed from each other during the delays of 0, 6 minutes, 15 minutes, 1 hours and 7 days. Especially during the first 15 minutes, recollection declined significantly, whereas automaticity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decline. This implied that implicit memory and explicit memory have different forgetting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effects of processing level on automaticity and recollection performance are different.
implicit memory, explicit memory, forgetting.
(资料来源:郭力平.内隐和外显记忆的遗忘特点.心理学报,):29~35,有改动)
附录C 《心理学报》稿件送审单
《心理学报》稿件送审单
地址:北京德胜门外北沙滩中国科学院心理所(邮编:100101)
稿件编号:
电话:010-,E-mail:xuebao@
送审日期:
收到初稿日期
收到修改稿日期
审稿专家,您好!
日前审毕,并连同原稿一并寄回编辑部。
2 本刊采用双盲审稿,作者姓名与单位暂时保密,请审稿人勿透露审稿内容。
3 文章若错误较小,可用铅笔在原稿上直接改动。
4 在被审稿件发表之前,审稿人请勿使用该研究中的资料。
5 如无时间,您可委托合适的同志审稿;或立即将稿件直接寄回编辑部。
评价意见(请用√表示)
3.无泄密问题
4.有泄密问题
2.比较有意义
3.意义不大
4.没有意义
2.比较恰当
2.比较可靠
2.比较妥当
1.有新成果
2. 有新见解
3. 重复他人工作
4.无新内容
1.有重要理论意义
2.有一定理论意义
3.无理论意义
1.有较大应用价值
2.有一定应用价值
3.无应用价值
处理意见(请用√表示)
1.优先发表 2.不必退修,加工后发表 3.修后发表 4.修后再审 5.退稿
再审(邮编、地址、单位:
杂志(邮编、地址:
具体审稿意见(稿件编号 :
(为了便于邮寄稿费,请务必填好下列项目)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4706—93《校对符号及其用法》。见:新闻出版署图书管理司,中国标准出版社.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中国标准出版社,)
1 霍效光.编辑指南.水力发电杂志社,1994.6
2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The 5th ed. Washton D C, , 138~201, 348~355
3 新闻出版署图书管理司,中国标准出版社.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中国标准出版社,,104,108,115~121,259~286
4 陈浩元. 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4~139,181~211,267~269
论文查重:
论文检测,论文查重第一家,是一家以检测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文献的论文检测平台,目前主要推荐的知名、权威检测产品包括中国知网的AMLC系统、VIP、TMLC2系统,万方数据库的万方相似比检测系统,维普文检测系统、gaperpass检测系统,等等
推荐软件:
检测须知:
1.此系统一旦提交,开始检测后,概不退款!2.在淘宝中购买宝贝后,可以在“我已购买宝贝”中看到有“订单编号”,知网系统检测需要输入订单编号才能使用。3.Word文档大小请不要超过15MB ,否则将无法上传;请把不必要的图片删除即可(系统不检测图片);4.上传检测的文档格式为Word的docx,doc格式,请勿上传其他格式的文档。
分享:支付宝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饥荒联机版删除存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