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农业和农村游仙区农业经济结构构的战略性调整

您的位置: &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优质期刊推荐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农业大省如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下载积分:999
内容提示:农业大省如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9|
上传日期: 18:38:1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999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农业大省如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官方公共微信-> 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摘要】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是生产要素不断的从较低的生产力部门向较高的生产力部门转移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结构调整。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我们农业、农村和整个经济工作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增收工作高度重视,近几年中央在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及农村工作会议中都曾强调要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实践证明,要想真正的增加农民的收入,就要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关键词】农村经济 经济结构
一、近年来中央对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
在对农业、农村形势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近年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做出了三个重要的判断,一是1998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我们国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二是2000年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新阶段上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三是2011年的农村工作会议又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做好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推进战略性调整的基本目标。也就是说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不能采用一些老办法,而是要有新思路,要对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中央对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基本任务的要求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点。
优化农产品的品质,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优化农业的内部结构,加快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进农业的附加值或者叫农业的后续效应。立足各地的比较优势来全面优化我们农业的区域布局。积极发展小城镇和调整乡镇企业的结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二、当前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以往的结构调整的区别
(一)背景和目标不同
以往的农业结构调整通常是在农产品普遍短缺、个别产品过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以往的结构调整追求的目标不是在质量方面,而是在数量方面。但现在的战略性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不再是农产品普遍短缺的格局了,而是一个农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而且这种供大于求既有总量矛盾,也有结构性矛盾。
总量矛盾就是从总体上来看农产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比如,粮食市场价格上一个峰值是在1995年年底和1996年年初,之后一直到2011年下半年,粮食市场价格一路走低,持续55个月左右。虽然1984年和1992年出现卖粮难现象,但形式都是很快就被缓解了的,而这几年持续的时间却相当的长,这是区别以往的特点之一;特点二是现在不仅仅是卖粮食难,几乎所有的农产品都卖难,我们把农产品的总需求不足概括为总量上的矛盾。
与总量矛盾并存的是结构性矛盾,这而更多的是指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上的结构矛盾,现在农产品方面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品质和质量的问题。在过去这个问题不明显,因为过去是农产品短缺,这种情况下,只要能够生产出来就能卖得掉,根本不需要考虑怎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品质、食品安全、包装等问题,一旦到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消费者对质量、安全性、品质等方面的要求就提高了。这就暴露出我们农产品生产环节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的品质、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这个矛盾现在非常突出。
由于背景不同了,它的目标也就不同。现在我们就很难在目前的结构调整中再去追求数量的增长,而是要解决通过全面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来把我们农业的发展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轨道上来。
(二)手段和方法不同
过去农业结构调整面对的是多多少少的问题,就是总体上虽然少了,但是个别产品多了。比如粮食多了就少种点粮食,多种点棉花,要是棉花多了就少种点棉花,多种点油菜,这种用播种面积增增减减的办法来解决农产品供给上多多少少的矛盾的方式就是过去的结构调整通常采用的一个方法,而这个办法也确实能使农民收入得到迅速提高。但现在农产品普遍都供大于求,这种情况下减少某种植面积去扩大其他种植面积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
现在的结构调整关键不是在播面的增增减减上面做文章,而是要从过去的一般的品种改种优良的品种,以及从食品的安全性、质量、品质、内在品质的提升上去做文章。也就是说,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的两大矛盾,一个叫总量上供大于求的矛盾,一个叫品质质量不高的矛盾,所以现在的结构调整实质上最终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解决这两大矛盾。要想成功解决这两大矛盾,首先就是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的依靠农业的科技进步;其次要努力的开拓市场、扩张需求。上面我们讲到的中央提出的对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五条要求,其实每条都包含了扩张需求的内涵。
(三)时间尺度不同
过去的结构调整可能当年就能见效,但是现在这种结构调整因为涉及全局、涉及多方面,它可能在短期内难以见效,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比过去的结构调整需要的时间长。
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叫畏难情绪,它还是用过去短缺时期的概念来思考这一次的结构调整,他就认为结构调整无方向、农民增收无出路。还有一种是急躁情绪,觉得这样调整不见效,农户规模小,就干脆强迫命令。如果我们准确的来把握中央关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这样一些思想,也许就可以避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片面性或者叫经验主义的毛病。
如果现在农产品普遍短缺,我们不可能提出主攻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这样的任务。农产品供大于求一方面带来农民收入增长困难这样一个不利局面,然而另一方面却也给了我们一个机遇,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去干些我们过去想干而干不成的事情,如果我们现在认识还处在蒙蒙胧胧的状态,还在多种什么,少种什么这个圈子里跳不出来,现在的农业、农村结构调整可能很难成功。
参考文献:
[1]周大研,王玲.浅议农业经济结构调整[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2).
[2] 张重.破解当下经济结构调整所遇瓶颈的实证性研究[J].中国商贸,2013,(15).
[3] 罗红兵.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政府功能定位的思考[J].经济视野,2013,(24).
职称论文发表
请联系: QQ:
电话:021-
Email:zhichenglw@?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请选择考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