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大学同学结婚很远去吗没结婚去银行贷款5万元。银行要求要他父亲一起签字。在家上我和我的大学同学结婚很远去吗为担保人。现在我贷款的

> 问题详情
: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议论本班同学申请银行助学贷款的情况。甲:“我班所有同学都已申请了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议论本班同学申请银行助学贷款的情况。甲:“我班所有同学都已申请了贷款”乙:“如果班长申请了贷款,那么学习委员就没有申请。”丙“班长申请了贷款”丁“我班有人没有申请贷款”。 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则可推出以下哪些结论?()A.甲说假话,学习委员没申请B.乙说假话,班长没申请C.丙说假话,学习委员没申请D.丁说假话,学习委员申请了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第96题:某些理发师留胡子。因此,某些留胡子的人穿白服。下述哪项如果为真,足以佐证上述论断的正确性?(  )A.某些理发师不喜欢穿白衣服B.某些穿白衣服的理发师不留胡子C.所有理发师都穿白衣服D.某些理发师不喜欢留胡子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每天只需0.4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你被选中为
扫一扫-免费查看答案!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提示:请截图保存您的账号信息,以方便日后登录使用。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银行界的落马者--朱小华、王雪冰、张恩照、刘金宝、余振东等
银行界的落马者--朱小华、王雪冰、张恩照、刘金宝、余振东等
14:27:32| 分类: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946年12月生,山东莒县人,复旦大学金融管理专业毕业。1984年7月任中国投资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党组成员;1986年1月任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党组副书记(主持工作);1987年6月任行长、党委(党组)书记;1999年9月任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2000年2月任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党委副书记;2002年1月,王雪冰被免职后,张恩照接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党委书记。日,张恩照以个人原因辞去建设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
FIS否认百万美元行贿张恩照,称已以妨碍商业往来,捏造罪名滥用司法程序名义反诉原告G&D
美国孚德国际资讯管理公司(FidelityInforma
tionServices,简称FIS)终于坐不住了。在于2004年12月、2006年3月两次被指控曾向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张恩照行贿105万美元后,FIS昨日首次在其北京代表处公开否认所有指控,并宣布反诉原告Grace&DigitalInformationTechnologyCo.LTD(下称G&D)。
“105万美元是给代理公司的佣金”
日,重组上市进程中的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张恩照突然辞职。随后,张恩照被曝光卷入在美国加州的一场民事纠纷。
在这场纠纷中,原告G&D公司称,FIS在与建行签订巨额采购一套软件管理系统时,FIS多次通过与张恩照关系密切的代理人邹建华及香港长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Prosten)向张恩照行贿。G&D是一家中国公司,其曾经是Alltel
InformationServices公司(简称AIS,是FIS的前身)的中国销售代理商。
对于G&D指控FIS经中介长达科技公司向张恩照行贿105万美元这一说法,FIS北京代表处负责人费世文表示,G&D所列举的大量费用单据并没有得到报销,但承认在邹建华个人报销上出现总共不到4000美元的错误。G&D所说的贿赂张恩照的105万美元,是FIS在这次交易中,支付给新的销售代理商Prosten的代理佣金。
FIS宣布反诉G&D捏造罪名
“G&D的起诉让FIS在行业内40多年的声誉遭到破坏。事发后,我们的许多客户和潜客户都受到了影响,一些项目因此停滞。”费世文表示,昨天以“妨碍正常商业往来,捏造罪名、滥用司法程序”为由反诉原告G&D.这次反诉中,FIS要求G&D赔偿实际损失和惩罚性损失,这些损失是由G&D错误控告FIS和其部分员工违反《海外腐败行为法》和《反诈骗腐败组织集团犯罪法》造成的。
费世文表示,G&D的目的是想迫使FIS支付他们没有权利得到的金钱及妨碍FIS的正常商业往来。
对此,“此前FIS一直保持沉默,是因为这是发生在美国的刑事案件,希望能直接到法庭澄清。但今年3月G&D再次起诉后,我们认为G&D的目的是,利用媒体打压我们以达到庭外和解的目的,或者希望我们在中国无法继续做生意。”
据《财经》杂志报道,作为代理商G&D原来期待着在若干年内可得5866万—6667万美元的佣金收入。对此,费世文昨天告诉记者,FIS没有拖欠G&D任何佣金,因为当初希望完成的销售根本没有完成。后一笔费用也与G&D没有任何关系。
不过,昨天FIS对G&D的回应仅仅表现在口头上,并没有向记者出示支持其说法的任何证据。
■交锋焦点
105万美元是否用于贿赂张恩照?
FIS经中介长达科技公司向张恩照行贿,总额105万美元。在取证过程中从被告FIS处获得了数十万页的内部文件和相关通讯记录。这一证据勾画出两年间FIS如何逐步接近张恩照,并期望借此关系向建行出售其银行系统软件的过程。
105万美元是付给代理公司Prosten的代理佣金。
2003年1月,FIS和Prosten签署代理协议。
在2003年9月,FIS与建行签了另外一个新的协议,这个协议是在与Prosten签署合作协议9个月之后才获得的。谈判过程是非常辛苦的。如果真的像报道中所说的邹建华和Prosten这么有影响力的话,不可能花这么长时间签署这个合约。而这次签署的这个协议是一个很小的合同,与之前和G&D签署的大合约相比,这个小合约还不到大合约的十分之一。如果G&D能够完成当初的大合同,为什么公司会终止与其合作,再等两年后来签这么小的一个合约?
2003年12月,FIS收到建行第一笔款后,支付给Prosten大概50%的佣金,2004年中旬,支付另外50%的佣金给Prosten,两次总计105万美元。
FIS为何付给邹建华17万美元?
邹建华自称是张恩照20年的朋友和邻居。2002年1月,张恩照出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2002年5月,在与FIS的初步接触后,邹建华开始为FIS和张恩照牵线搭桥。截至2005年3月张恩照离职之前,经由邹建华提交,并经FIS驻华代表张冲核实,黑利和威尔逊签字的报销单据总计17万多美元。其中包括张恩照及其妻儿的旅行机票、住宿费用和大量餐饮、娱乐和礼物发票,也包括其他建行前高官及家属的类似开销。
邹建华的角色是他和建行之间有一些比较密切的联系,他作为公司的销售代表帮助FIS跟银行进行沟通。
从2002年12月,邹建华以个人代理的身份与FIS签署销售代理协议,有效日期是从2002年7月份开始,到2004年12月G&D起诉,总共是29个月的服务时间。在这期间,FIS共支付给邹建华约17万美元。
邹建华从事销售代理的工作从三种不同方式来取得他的收入。其中第一种和第二种方式是协议中规定的每个月固定的费用。第一种包括他在北京的住宿费用,因为他本人是住在上海的,还有包括北京到上海的差旅费用。第二种是他在北京的一些招待费,例如吃饭等招待费用。在29个月时间里总计是12万美元。第三部分商务的花费包括在北京之外的住宿费用,还有北京之外的招待费用,以及陪客户打高尔夫球的费用,其中约8成左右是打高尔夫球费用。在29个月的过程中,第三项支付给他的大概有5万美元左右。
邹建华会带着他所有的收据、发票到公司办公室要求报销,但是之后是由我们办公室来决定哪些可以报销,哪些不在报销之列。因为邹建华不会区分这三项东西,其实对于我们内部算账来讲,是三个不同部门的消费。除了非固定收入5万美元外,其他费用是没有报销的。
G&D为何要求FIS付代理费?
G&D于2000年12月起,帮助FIS的前身AIS在中国销售其软件系统。至日,双方签署了一项合约:由前者协助AIS向建行销售有关管理系统,并提供相关服务;在建行付款后,G&D应获相应比例的款项。据该合同,AIS将支付其软件使用权最初10年收费的三分之一(33.3%),以及安装费的15%。
日,就在G&D与AIS的合约签署后不久,双方又签署了一份合同修正案,将G&D有权获得相应收入的期限延至15年;且规定,任何一方不可触犯美国《海外腐败行为法》的任何条款,或向建行及任何政府官员行贿。但从2001年签约彼时至今,G&D尚未获分文。起诉书称,这是由于FIS贿赂张恩照导致协议停止,转而与Prosten签订协议。
这种说法在时间上不吻合。FIS在与G&D解除合约前,并不认识张恩照、邹建华和Prosten.FIS是先终止了和G&D的合同,才与邹建华、Prosten见面,签订代理关系。
2002年1月王雪冰离职后,建行通知终止合约。
G&D当时的做法是撤了北京的办事处,回到台湾,对建行这个项目不再帮FIS进行任何工作。FIS与之联系,但G&D建议FIS去起诉建行。
FIS认为这不是个好建议,四个月之后日,FIS终止和G&D的销售代理的合作关系。
2002年5月,FIS经介绍认识了邹建华以及Prosten,通过他们安排了在加州卵石滩高尔夫球的活动,邀请的是建行的行长张恩照以及FIS公司国际业务总裁吉姆·威尔逊(JimWilson)。这是FIS第一次对邹建华以及Prosten开始了解,也是公司高层管理者和Prosten、邹建华的第一次见面。(记者庄士冠)
■相关消息
FIS称与建行又签新协议
据报道,在G&D3月6日的第二次起诉中,张恩照已不再涉案。但张恩照目前的情况不为外界所知。本报记者韩萌摄
费世文昨天在回应G&D的同时表示,张恩照案并没有影响FIS与建行的合作。
据费世文介绍,建行新任董事长郭树清上任后,FIS与建行在深圳的合作并没有停止。就在本月,FIS在本月刚刚与建行签署了新的协议,将该软件系统的使用推广到广东省,在将来将推向全国。
对于FIS的上述说法,昨天建行未做回应。
张恩照案发端于建行与FIS的合作,此前双方屡有合作。早在日,建行与AIS签署了一系列软件使用合同,总额达7800万美元。此后,2001年12月,又签署了一系列配套软件使用合同,总额达9800万美元。日前后,来自建行的消息称,建行先进贷款系统(ALS)试点项目在深圳通过有关专家正式验收。(记者庄士冠)
■资料
张恩照被诉前后大事件
日,G&D帮助FIS的前身ALL
TELL在中国销售其软件系统,双方签署了合约:由前者协助AIS向建行销售有关管理系统,并提供相关服务。
2001年12月,ALL
TELL与建行又签署了一系列配套软件使用合同。
2001年6月到12月期间,G&D与ALLTELL一起进行评估,其间,G&D应获相应比例的款项。
2002年1月,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雪冰离职。
建行立即通知FIS,该行将搁置其与前行长王雪冰主持期间的协议,包括上年12月12日已签署并获批准的协议,和其他正在谈判中的协议。不久后,建行又通知FIS,这些协议全部无效。
此时,G&D撤出北京,回到台湾。
日,FIS通知G&D终止原合约。
2002年5月,FIS通过一公司介绍,认识了Prosten公司和邹建华。通过他们,安排了张恩照卵石滩高尔夫球场之行,费用由FIS负担。
2002年12月,邹建华以个人代理人身份与FIS签订了协议。
2003年1月,Prosten公司与FIS签署代理协议。
2003年9月,FIS与建行签订新的协议。
2003年12月,收到建行的第一笔付款,并付给Prosten一半佣金,即52.5万美元。
2004年中,支付给Prosten另一半佣金,至此总共支付105万美元。
2004年12月,G&D在加州高等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控告FNF和FIS合同违约,违反了诚信和公平交易原则,其向张恩照的行贿行为,违反了美国1977年《海外腐败行为法》(FC
日,建行董事会接受了张恩照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一职的请求。
2005年12月,加利福尼亚州高等法院基于“不方便法院”(ForumNon
Conveniens)原则驳回G&D的第一次诉讼。
日,G&D再次在佛罗里达州中区联邦法院提起相同的诉讼,并增加指控被告违反《反诈骗腐败组织集团犯罪法》。
日,FIS申请驳回诉讼,否认所有G&D的指控。
日,FIS以妨碍正常商业往来,滥用司法程序的名义反诉G&D.据《财经》杂志整理
建行原董事长张恩照犯受贿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新华网北京11月3日电(记者田雨
刘晓莉李京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张恩照3日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张恩照是继朱小华、王雪冰、刘金宝、于大路之后被判刑的又一位中国金融界高官。
中国建行原行长张恩照
张恩照被诉前后大事件:
日,FIS以妨碍正常商业往来,滥用司法程序的名义反诉G&D.据《财经》杂志整理。
日,FIS申请驳回诉讼,否认所有G&D的指控。
:张恩照1946年12月生于山东莒县,复旦大学金融管理专业毕业。1964年12月在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参加工作。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开庭审理查明,2000年至2004年期间,张恩照利用其担任原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行长、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多次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款物共计人民币400万余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张恩照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受贿数额特别巨大。
法院认为,张恩照因其他违纪问题被审查后,主动交代了有关部门不掌握的本案受贿事实,属于自首,且赃款、赃物已全部退缴,因此对张恩照可依法从轻处罚。
北京晚报9月29日报道:9月28日下午5时,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张恩照涉嫌受贿一案,经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暂时休庭。记者了解到,60岁的张恩照在法庭上对其受贿的指控表示认罪,其辩护人则对受贿金额提出异议。
2002年建设银行原行长王雪冰下台,随后因贪污罪被判入狱12年;张恩照于2002年1月起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党委书记兼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案发前,张恩照曾于日在美国遭到起诉,在一起牵涉到中国建设银行信贷管理软件系统进口项目的合同纠纷案中,美国的一家金融IT服务供应商及旗下子公司成为主要被告,张恩照则被列为第三被告。原告控告该金融IT服务供应商合同违约,并向张恩照行贿100万美元以上,这种行为违反了美国的《海外腐败行为法》。
2005年3月张恩照在国内被查办,但检方的指控并未涉及美国一案。市检一分院在起诉中称,张恩照于2001年至2004年间,先后19次收受3人行贿的美元、港币、人民币、手表、房屋等物,价款折合人民币415万元。检方表示,张恩照在收受贿赂后,利用职权给行贿人的贷款等行为提供了便利。
记者了解到,张恩照的辩护律师是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的高子程律师。高子程在庭审时表示,检方指控的犯罪事实均是张恩照主动交代的,应视为自首情节;张恩照在上海收受的价值265万的房屋,是有20多年交情的老朋友送的,张恩照并未因此为老朋友谋取过不正当利益,因此这套房屋不应算做受贿物品。
庭审后,记者希望采访高子程时,他表示此案尚未最终审结,不便透露相关案情。(记者杨昌平)
中国银监会有关负责人指出,这是旧体制弊端、当前社会矛盾、社会信用环境以及传统银行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与作用的结果,也是银行自身管理体制不完善、基本制度执行不力、内控制度不落实和对机构负责人管控不到位造成的。
金融高管落马频频国有银行切肤之痛
中国证券报9月19日报道:近年来,金融大案频频发生,银行高管接二连三落马,部分银行内部管理松驰、有章不循的混乱局面暴露无遗。今年陆续宣判的农发行窝案,更让人们认识到金融犯罪之猖狂。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犯罪行为大多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和本世纪初几年,而这正是国有商业银行转型的关键阶段,国家开始赋予各商业银行运用信贷资金的充分权力,而与此相适应的监管体制和银行内部治理机制却未完全到位。我们摘录了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金融大案,以反思我国银行业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希望新一轮国有商业银行业改革能让我国银行业真正规范和成熟起来。
朱小华:原光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赴香港担任光大一把手前,朱小华曾担任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1999年,他从香港回到北京,在香港光大集团董事长的位置上突然离开。尽管当时公开的说法是正常调动,但还是引发了海内外媒体的很多联想,香港股市上,光大集团旗舰光大控股的股价下落了3成。2002年10月10日,谜底终被揭开,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朱小华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段晓兴:原华夏银行行长
2001年7月25日,段晓兴因涉嫌受贿被依法逮捕。次年8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定段晓兴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8万元。据称,1998年12月,段晓兴利用担任华夏银行行长的职务便利接受他人请托,对银行工作人员为获取非法利益而故意提供的虚假材料没有认真审查核实。出人意料的是,2003年1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段晓兴犯受贿罪,情节轻微,免予刑事处分。
王雪冰:原中国建设银行行长
1993年,王雪冰出任中国银行行长时年仅42岁。由于其在纽约表现出了杰出的交易员才能及长袖善舞的交际能力,遂得以步步高升,直至中国银行行长。2000年转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两年多之后,王雪冰被撤职。2003年12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王雪冰有期徒刑12年。法庭经审理查明,在1993年至2001年期间,王雪冰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华晨(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再东方广告有限公司等企业谋取利益,并为此非法收受这些公司给予的钱款、艺术品、名牌手表等贵重礼品,共计折合人民币115.14万元。
刘金宝:原中银香港总裁
随着对上海首富周正毅涉嫌问题贷款调查的深入,中银香港总裁刘金宝也被拉了出来。2003年5月底,刘金宝突然去职,接受审查。2004年2月,中国银行正式披露:刘金宝因涉嫌经济犯罪,司法机关正在按照法律程序对其进行审查,8月,中银香港副总裁朱赤、丁燕生和总裁办公室总经理张德宝亦被宣布正在接受调查。据了解,刘金宝、朱赤、张德宝及丁燕生4人,涉及挪用资金约3000多万元。
赵安歌:原中国银行副行长
在开平案曝光一年后,2002年9月18日,时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的赵安歌在参加农行总部高层领导例会时,被北京市检察院执法人员带走。2004年4月2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和挪用公款罪一审判处赵安歌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此案涉及到1949年以来金额最大的一起抽逃银行资金案———中国银行开平支行案。赵安歌的弟弟曾在中行开平支行大量借贷开发房产项目,并最终将项目卖给了中行。开平案发后,赵安歌被调离中行就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
胡楚寿于大路:农发行两个原副行长
2006年1月18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胡楚寿无期徒刑。据了解,1996年至2003年间,被告人胡楚寿利用其担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等职务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或利用其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单独或伙同其子胡刚多次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折合人民币635万余元。
2月10日,农发行原副行长于大路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于大路在担任中国农发行财会部主任期间,利用主管汽车租赁业务、选择汽车供货商的职务便利,多次收受贿赂款。他还多次挪用农发行账外资金共计410万元,用于个人股票交易使用。(记者成静卫)
建行原行长张恩照涉嫌受贿415万出庭受审认罪
日 21:33:59  来源:北京晚报
张恩照 资料图
28日下午5时,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张恩照涉嫌受贿一案,经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暂时休庭。记者了解到,60岁的张恩照在法庭上对其受贿的指控表示认罪,其辩护人则对受贿金额提出异议。
2002年建设银行原行长王雪冰下台,随后因贪污罪被判入狱12年;张恩照于2002年1月起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党委书记兼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案发前,张恩照曾于日在美国遭到起诉,在一起牵涉到中国建设银行信贷管理软件系统进口项目的合同纠纷案中,美国的一家金融IT服务供应商及旗下子公司成为主要被告,张恩照则被列为第三被告。原告控告该金融IT服务供应商合同违约,并向张恩照行贿100万美元以上,这种行为违反了美国的《海外腐败行为法》。
2005年3月张恩照在国内被查办,但检方的指控并未涉及美国一案。市检一分院在起诉中称,张恩照于2001年至2004年间,先后19次收受3人行贿的美元、港币、人民币、手表、房屋等物,价款折合人民币415万元。检方表示,张恩照在收受贿赂后,利用职权给行贿人的贷款等行为提供了便利。
记者了解到,张恩照的辩护律师是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的高子程律师。高子程在庭审时表示,检方指控的犯罪事实均是张恩照主动交代的,应视为自首情节;张恩照在上海收受的价值265万的房屋,是有20多年交情的老朋友送的,张恩照并未因此为老朋友谋取过不正当利益,因此这套房屋不应算做受贿物品。
庭审后,记者希望采访高子程时,他表示此案尚未最终审结,不便透露相关案情。(记者杨昌平)
传建行董事长张恩照因腐败遭解职
时间:17:43:36
据香港《南华早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张恩照已被撤职并正在接受调查,而与其相关的重大腐败案给大陆国有银行再度带来冲击。分析人士指出,张恩照是近年来因腐败而被调查或服刑的数位大陆高级银行家之一。他的去职很可能会使建行今年晚些时候在上海和香港公开上市前,向海外银行出售战略股份的努力遭到打击。消息人士称,央行将于本周晚些时候宣布张恩照的撤职决定。目前,张恩照遭解职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消息人士称,张恩照涉嫌参与了以优惠贷款换取回扣的丑闻。目前中国官方媒体还未正式公布这个消息,如果消息确实,建行上市计划可能将收到挫折,而且会加大外界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不信任感。不过按张恩照的丑闻性质,对中国国有银行高层来说,也是一件预料之中的事。[GEDA-CAOD.]
平民银行家之巨变:建行原老总张恩照轨迹速写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恩照从1964年12月进入建行到2005年3月被“双规”,工作了整整40年。这40年里,他从学徒干起,一直干到了建行统帅人物;这40年里,他的人生跌宕起伏,
  从早年自己动手缝补懒汉鞋,到晚年提着球杆徜徉在大洋彼岸的高尔夫球场,再到中国的秦城监狱。像他的前任,最终没能把这40年赢得的荣光带进暮年。
  他的辩护律师高子程说,张恩照从“双规”到被法院一审判决15年,这期间,他会见过张恩照十几次,每次会见,张恩照都要和他说几乎相同的一句话:我对不起党的培养,对不起国家和人民。高子程说,张恩照并不像有些人炒作的那样喜欢“双头鲍”,他祖籍山东,最喜欢的还是大葱蘸酱,只是监狱里怕是满足不了他的爱好。
  没考上大学但躲过文革干扰
  1963年,平民出身的张恩照没有考上大学,转年被招入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先在拨款科做学徒。两年期满后,张恩照当上拨款员。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建设银行的业务基本停顿,但山西、山东等地的几个军工厂和钢铁厂一直没有停产,张恩照派去专门负责这几个地方的建设拨款,从而躲过了文革干扰。
  对自己的学生关照有加
  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建设银行。建行上海分行为了满足业务的人才需要,从社会上大量公开招聘人才,通过设立培训班使其速成。张恩照因拨款管理经验丰富成为主要的授课老师。张恩照对第二期学员极为赏识,这150名学员,全是回城的知青。他们有社会经验和文化素质,其中很多人后来通过全职、在职、夜大、函授等形式完成大学教育。在以后的20年里,这些人中不少人成为上海分行的骨干,并被重用。张恩照对他的学生相当义气,在提拔、住房、甚至家属的调动和孩子的工作安排上,只要能帮他都要帮。
  冒风险引外资成功被提拔
  1984年,张恩照从复旦大学金融管理专业进修后回到建设银行。此时,上海石化总厂三期工程上马,由于资金不足,又等不到贷款的计划,已经引进的设备派不上用场,锈蚀老化。张恩照冒着风险,组织以花旗银行为首的国外银团贷款,由建行转贷给上海石化,并代理上海石化发行企业债券8亿元人民币。此举当时被媒体誉为“上海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次引进外资行动”,打破了中国银行(3.32,-0.04,-1.19%)界的封闭。三年后,40岁的张恩照出任上海分行行长。
  寻靠山并进入老板圈中
  张恩照的一位同事说:“经济改革时期,信用体系不健全,造成许多信贷行为是依靠行政关系、私人感情和领导信任等非市场因素来维护资金安全的。”张恩照随着权力越来越大,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出身平民家庭的张恩照,面对不断扩大的复杂环境,开始找靠山。一方面他把自己在培训班教的学生提拔到分行的重要位置上;另一方面开始进入私人老板的圈子。不用自己埋单的打网球、洗桑拿、打高尔夫、玩游艇和进酒店成了张恩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穿懒汉布鞋的张老师了。
  从受贿3000美元开始走向深渊
  日,张恩照在上海波特曼酒店餐厅收受杨震寰给予的3000美元―――这是检察机关认定的张恩照受贿的开始。张恩照被捕后,就此事解释说:第一次是2001年“五一”长假间,杨震寰在上海波特曼饭店请我和爱人张俭吃饭,他送给我一个比较小的红色纸盒,说给我太太买点东西,是3000美元。
  和杨震寰送给张恩照亲属钱一样,另一个涉案人覃辉也有两万美元不是直接送给张恩照的,而是送给张恩照的儿子张纪纲的。理由是,覃辉曾给张恩照推荐过一支股票,但张纪纲买来后,股票没涨反而赔了。覃辉知道后,想:“在这件事上,他要是和他父亲乱说,就会影响我和他父亲的关系,干脆给他些钱,把他的损失补上。”
  2005年春节前,覃辉约回京出差的张纪纲到中国大饭店咖啡厅。他和张纪纲说,你股票赔了二十多万,没事,赔了算我的。随后,他把事先准备好的2万美元放在了张纪纲面前的咖啡桌上。张纪纲证实:2005年春节前,我出差到北京,覃辉约我见面。在中国大饭店的咖啡厅,就覃辉和我两个人,我们聊了一会,覃辉拿出一个牛皮纸信封交给我,说:股票赔了没问题,过年了,这是给你的零花钱。张纪纲拿走了这笔钱。
  张恩照收下了这笔钱,他后来和自己的律师说,他收这笔钱和以后收的那些钱时,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受贿,只是认为这是朋友的赠与。
  朋友送钱,张恩照收了,又一个朋友邹建华给张恩照送起了房子。
  2004年3月,张纪纲准备结婚,要在上海买房子。一天,邹建华与张恩照一家人吃饭时,提出他在徐汇区吴兴路中汇花园有一套房子,可以给张纪纲结婚用。张家三口人看了房子,张太太认为房子旧、光线暗,不满意;张纪纲认为可以装修。张太太说,用就得过户,不然,名不正,言不顺。张恩照说,他当时理解太太说的过户就是不付钱过户。他当时心里“咯噔”了一下,因为他以前听说过,有人因老婆、孩子收了别人送的房子而犯罪的事,如果这套房子办了过户,他就是犯罪了。他当时表示,这样办过户是要出问题的。
  后来,儿子提出可以买,太太坚持要办过户,张恩照就没再反对,并且说:那就办过户手续吧。
  日,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约定房屋价款为人民币150万元,随后办理了过户手续,将房产转移至张恩照儿子的名下。直到案发前,房子未实际交付,仍由邹建华出租收益。
  涉美诉讼事出后,张恩照怕这事给自己找麻烦,就告诉太太让孩子尽快将房钱付给邹建华。3月9日,张恩照被“双规”的前一天,张纪纲往邹建华的汇丰银行户头上打入了200万港币。
  美国受贿传闻促东窗事发
  日,这个日子对张恩照来说,是个改变他一生的日子。这天,美国的一家公司把他告到了美国的法院,告他违反了美国1977年《海外腐败行为法》,收受了竞争对手的100万美元,而且还接受竞争对手的邀请,到世界上最豪华的高尔夫球场之一加州卵石滩度假。为证实此事,这家美国公司还把张恩照徜徉在高尔夫球场上的形象偷拍了下来。
  张恩照在美国受贿的传闻不胫而走。其实,那100万美元的贿金本身就是为击垮对手由美国的资本家杜撰的假话,和张恩照毫无关系,但张恩照还是在日晚“双规”后,主动交代了他在国内收受他人贿赂的罪行。
  相关链接
  检方指控罪行
  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张恩照涉嫌受贿案。
  庭审中,公诉人指控张恩照先后分19次收受杨震寰、覃辉和邹建华等人贿款(钱物)共计人民币419万元:
  2000年至2004年4月,张恩照接受北京山海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益寿坊健体俱乐部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人杨震寰的请托,利用担任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行长职务上的便利,分别为中华民族园有限公司在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贷款1.2亿元、北京山海缘海鲜酒楼有限责任公司在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贷款8000万元以及益寿坊健体俱乐部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贷款4970万元事宜提供了帮助。为此,张恩照先后收受杨震寰给予的7.9万美元、5万港元。
  张恩照于2002年至2005年春节前,接受星美传媒有限公司和重庆长丰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覃辉的请托,利用中国建设银行行长、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上的便利,分别为星美传媒有限公司在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贷款6亿元和解除贷款抵押担保,以及重庆长丰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都长丰宽频通讯有限公司在建设银行四川分行贷款5000万元事宜提供了帮助。为此,张恩照先后5次收受覃辉给予的6万美元、20万港元、10万元人民币。
  张恩照于2003年至2004年底,接受香港衡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邹建华的请托,利用担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中国建设银行行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上的便利,为提升邹建华在住处技术行业的知名度和为邹建华谋取相关经济利益,分别会见了国际商业机器全球服务(中国)有限公司及安迅(北京)金融设备系统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员,还向中国建设银行住处技术管理部提出考虑购买香港日立数据系统有限公司存储设备的意见。为此,张恩照收受邹建华给予的手表一对(价值人民币1.9万元)、按摩椅一台(价值人民币1.36万元)和房屋一套(价值人民币264.4万元),共计折合人民币267.66万元。(记者张亦嵘)
来源:《法制日报》(责任编辑:常雪梅)
张恩照事件的媒体叙事和报道方法分析
一、从报道议题差异看媒体叙述策略成败
张恩照辞职事件已经被媒体演绎成多个版本,说法不一。从报道议题的差异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媒体采取了不同的叙述策略,而不同的叙述策略则显示了媒体的专业品质和操作手法之高下。
1、事出有因:双规说、撤职说、免职说都是猜测
关于张恩照去职的消息最早见诸3月15日的香港《南华早报》,撤职还是免职成了舆论焦点。很多媒体认为张恩照是在家中被宣布"双规"的。金融界网站说,建行董事长张恩照辞职并非外界描述"被双规"。北京现代商报报道"央行将于本周晚些时候宣布张恩照的撤职决定。"而北京晨报的报道则持免职说。
16日,依照官方声明,张恩照是因为"个人原因"辞职,不论是建行还是中金公司,都拒绝提供关于辞职的更多细节。新华社等主流媒体都播发了这一消息,舆论至此停止对张恩照接受调查的猜测。
2、媒体第一反应:核实情况、人事变局、股票市场
张恩照辞职的消息一经传出,媒体通常的操作方法是联络建行、央行和银监会办公厅新闻处的相关部门。但对方非常谨慎,不愿就此事发表评论,或者工作人员的电话及手机一直没人接听。这是公事公办的采访模式。
人事变局是媒体第一反应的另外一个焦点。媒体猜测建行可能会酝酿一场更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因此,谁将临危受命成为关注点。也有一些媒体关注银行股票涨跌,如北京晨报。
3、媒体第二反应:猜测、证实还是调查行动?
一般地,媒体采访遭受闭门羹之后,要么保持沉默,等待官方结论,要么请专业或内部人士评价和预测事件发展。这两种报道策略浮于表面,前者属于懒汉思维,后者自己缺乏专业眼光,容易被别人牵制。如,有媒体认为,张恩照被"双规"应该出于三种可能:第一,可能与周正毅案有所牵连,并被卷入这一案件之中;第二,可能在数据类业务中涉嫌贪污;第三,可能在建行引入战略投资者过程中,有收受贿赂的嫌疑。又有消息人士称,张恩照被"双规"主要是因为涉嫌参与了以优惠贷款换取回扣的丑闻。
这些媒体之所以对事件本质没有触动,关键点在于以上判断都是建立在猜测基础上,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缺乏深挖的精神和机制。对于这样的重大财经事件,除了"艺高人胆大",最主要的是报道机制问题。只有少数媒体选择了深入调查,挖掘出新鲜而独家的新闻事实,《财经》就是一家。《财经》不停留在猜测层面,深入北京、上海、深圳、美国等地,弄清事实,对张恩照"个人原因"辞职进行了发掘。
《财经》的消息来源主要是原告和被告公司的网站、起诉书、被告的回应文件、原告和被告律师、工商登记资料等,挖掘这些消息来源似乎并不困难,很多媒体却做不到。
因此,《财经》扭转了国内新闻界的叙述模式,转向了一件正在展开司法较量的诉讼案,对谁是原告、如何指控和回应、被告情况等细节均进行了调查取证。于是,详细鲜活的报道《张恩照其人》给张恩照做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画像,细致精彩的封面文章《张恩照美国被诉》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扑朔迷离的国际案件,理性专业的财经观察《银行改革与上市,哪个该有时间表?》给业界树立了一个意见领袖形象。
4、媒体第三反应:评估对建行上市的影响,是致命打击还是勿下断语
北京现代商报和金融界网站等媒体认为,建行一直在努力于今年晚些时候在上海和香港公开上市前向海外银行出售战略股份,张恩照的去职将使这一努力遭到致命打击。
北京晨报等媒体认为,即使此事属实,尚不能对建行境外上市因此受到的影响妄下断语。中广网认为,张恩照辞职难以拖累建行上市。
《财经》则指出事件的要害在于,事件暴露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两大根本问题是,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一味盯着"上市时间表",最终可能适得其反。
议题的差异实质是思维方式、叙述方法和报道机制差异的体现,理性、建设性的媒体与"纯客观"立场的媒体优劣立判。
二、财经人物报道《张恩照其人》叙述方法分析
对于刚因"个人原因"辞职的财经人物,媒体如何描画和评价?在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如何做到"虚位平衡"?叙述策略又有哪些?《财经》杂志的报道《张恩照其人》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和学习的个案。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财经》杂志人物报道的叙述方法,对我社财经专线的报道应该有一定启发,因为其读者市场和我社财经专线的读者市场差异并不大。
1、消息来源的"三贴近"与模糊的必然性。读完《张恩照其人》全文,发现该报道消息来源具有民间性和内部性,就是"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除了张恩照履历来自官方网站外,其余都是来自上海和北京建设银行内部知情人士,这些人当然有资格做出自己的评价。因此,出于保护目的,消息来源都很模糊,"知情人士透露"、"据说"、"接近张恩照的人说"等词语非常多。但这并没有影响读者对其报道的可信度,因为读者能够谅解这一点,他们也有头脑或认同或质疑这些评价。
2、叙述时机选择与"虚位平衡"的矛盾。张恩照是个什么样的人?事发后,读者非常想了解这些。市场虽有需求,新闻报道却不好做。在官方没有"盖棺定论"、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怎么做出相对平衡和客观的评价,也就是"虚位平衡","是一笔异常复杂、一时难清的细账,建行内外一时间也只有见仁见智"。
对此,《财经》采取了事实和评价并重的手法,避免了一边倒。在评价中,也注意保持相对平衡,在表述上一直注意使用被采访者的原生态的民间语言。正是这种原生态的语言,让人觉得亲切、可信,人物的魅力与品行都在这样的语言里。如:一些接近他的人更直称其"两面派"、"心胸小","不过他现在既然下了,也就不愿意多说他了";许多人对他的水平表示"实在不敢恭维",称其"就是靠搞关系上去的典型"。
3、首尾照应式+时间顺序叙述结构。这样的人物报道必须既具有新闻性,也避免不了"回顾性"、"总结性"和"评价性",这种叙述结构,兼顾了这两方面。
《财经》采取首尾都具有现场性的叙述方式,以对上海张恩照住处冷清的描述开头,以对其在北京从春节前直至被警察带走这一时间段,进行不动声色地陈述结尾。中间五部分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了张恩照的升迁图、跳跃式升迁的因素分析、在上海分行时存在的问题、调往总行出任行长和在位三年的评价。
三、为什么《财经》能在5日内独家详细报道张恩照被控受贿事件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恩照3月16日因"个人原因"辞职,新华社作了动态报道,但未见详细的深度报道和分析。21日《财经》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独家刊登详细报道《张恩照美国被诉》、《张恩照其人》和《银行改革与上市,哪个该有时间表?》《中国建设银行大事简记》,速度之快令人瞠目;采访、叙述和细节之精致,令人称赞。同日,《新京报》获得了《财经》北京地区独家授权转载。
为什么《财经》能在5日内就做出如此详细而有力度的报道和深度评论?
首先,是《财经》拥有锐利而敏感的"新闻鼻"、深厚的人脉资源。《财经》在事前就得知消息,并通过国内外各地记者辛勤采访核实,查阅公司网站等大量资料,因而能在短时间内写成重量级报道。
其次,在报道时机上,选择在事件"水落石出"前。报道正在发生事件的进行状态是最有诱惑力和挑战性的新闻,巨大的变数才能使读者在乎你的报道。好新闻,不都等到官方等权威部门做出结论。如果媒体只报道别人做的结论,那"耳目喉舌"等舆论引导功能就丧失了。优秀的新闻作品不仅反映现实,也构建现实。
因此,对报道不能做到的采访与核实,《财经》也和盘托出。如,报道中说"当然,张恩照被控受贿是否属实,目前仍有待进一步证实。《财经》在采访时,尚无法通过张恩照对G&D起诉书的指控证实或证伪"。再如"《财经》目前无法联系到叶向平或周建华本人。"如此告知读者《财经》有些叙述和判断没有被证实,是给读者一个提醒、反思与质疑,也是给当事人留下一个解释的空间,做到了当事人不在场情况下的"虚位平衡"。
第三、抓住"冰山一角"不放,探询每一个细节。由于公司变迁并牵涉王雪冰落马,案情极其复杂,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小心核实。如原告不愿意亮出身份,背景不清楚,被告之一的美国公司否认指控但未对行贿事项进行正面否认。采访这类事件,困难可想而知。《财经》动用了北京、深圳、上海和美国的记者力量,从大量的采访和各类资料中进行分析性报道。《财经》的消息来源多样,有原告、被告公司网站、原告的起诉书、被告的回应文件、原告和被告律师、工商登记资料以及其他熟悉内情的人士。
被告证据揭密受贿细节张恩照受贿案再趋复杂
记者从原告律师张晋蜀先生处了解到,在美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张恩照受贿案,目前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尽管对方一拖再拖,但最后还是不得不提交了我们要求提供的所有资料。”张晋蜀说,“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书面证据。”
根据美国法律,虽然是由控方举证,但双方都有义务交出所有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这些书面证据包括被告FIS(Fidelity
Information
Services)公司在相关时间内发生的大量财务资料、电子邮件的通信往来记录,还有公司的报销单据等。
委托张律师提起诉讼的是G&DGrace&Digital
,一家中国公司。它从2001年6月起,帮助FIS的前身AISAlltel Information
Services,2003年4月左右,被FIS的母公司FNF从AIS的全资母公司ALLTEL处收购并更名向建行销售有关管理系统,并有权在建行付款后,获得AIS软件最初十年许可证费的3..3%以及实施服务费的15%。参照G&D和FIS(AIS)之间合同金额共计1.76亿美元的系列交易约定,G&D理论上可获利5800多万美元。但后来的实际交易中,建行与AIS的一些合作绕开了G&D,后者至今仅获不到30万美元。
原告推测,其中存在FIS与张恩照等人之间的贿赂行为,这令G&D蒙受了巨额损失;并据此提起诉讼。今年1月,张晋蜀提出请求,要被告提交本文开头所述的材料。
海外公司中国“贿赂门”
张晋蜀虽然事前就已经知道,在对方提供的这些材料中,肯定会很有发现,但真正见到FIS提交的一些材料时,还是有不少大大出乎他的意料。“现在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我们这边是铁证如山。”他说。
这些证据不仅仅包括被告公司FIS自身的信息,而且也包括了大量FIS与本案另一被告香港长达科技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及其职员叶向平和周建华往来的信息与经济活动记录。但张以“目前尚不到可以公开的时候”为由,未肯向记者提供这些资料。
“被告宣称这些资料中含有大量的商业机密,为了保密,他们要求法院禁止这些资料外露。”张晋蜀说。但被告的要求已经遭到张的反驳:“我们的辩驳立场是,这些资料根本就不是法律可以保护或是应该保护的商业机密……当然这些资料一旦公布,将是触目惊心的!”
本报此前曾经报道,在这个案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起诉书称张恩照收受了AIS高达100万美元的所谓“咨询费”。显然,这100万美元是个重要的证据,如何能证明张恩照的确是通过周建华或是长达科技收了这笔钱,是案件的关键之一。但在此前的采访中,张晋蜀律师称他们对此结论还是基于一种推断。
这种判断现在可能已经找到了确凿的证据。因为FIS公司向法院提交的材料中也包括大量有关长达科技的通讯资料,张晋蜀从他们提交的资料中发现了大量有力的证据,包括张恩照及其妻儿还有建行其他人员受贿的收据,以及张的关系人到欧洲旅游的在长达科技的报销凭证等。这些证据的时间跨度长达两年半,可以表明长达科技持久、大量地为张恩照本人甚至其妻儿进行了巨额的贿赂行为。
张晋蜀表示,从FIS这起案件,人们几乎也可以大体看出一些美国公司进行腐败操作的模式:由于美国《1977年外国舞弊贿赂行为法》的限制,这些公司进入外国市场后需要“入乡随俗”,找一个中间人去进行一些贿赂活动,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被抓,可以轻松逃脱,推卸责任于中间人。而现在他所拥有的材料可以证明,长达科技(的人)正是充当了这样的中间人。
目前,原被告双方仍然正在就这些资料是否可以公布展开唇枪舌战。“具体的情况我还不能对你说。”张说。
但是张晋蜀判断这些证据向大众公开将为时不远。“纸包不住火,法院对这些资料的公开只是迟早的事情。”他说。根据美国法律,在司法案件中,如果有关方面的活动系合法(或者并不能确定判断它是非法),并且是涉及法律允许保护的商业机密,才可以申请要求保密,并禁止对外公开。很显然的是,目前FIS和长达科技的活动仅仅在“合法性”方面就过不了关。“公开、持久、大量进行的贿赂活动根本就不属于法律可以保护的范围。”张晋蜀表示,“而且这些证据还是确凿的。”
案情进一步复杂
从现有发展来看,美国被告公司提交的材料不仅仅使案件获得突破性进展,而且这些材料可能导致这起诉讼案件更复杂化。
最初,张晋蜀向几个被告提出的控诉是违反合同。对于美国公司FIS来说,它是毁约;而对于张恩照和长达科技来说,则是“破坏合同关系”和“干涉第三方合同”。
但是从现有已经提交的材料来看,案件的严重性可能已经远不是原先设想的那样。有鉴于被告方面涉嫌犯罪活动的程度已经超出原先预计,张晋蜀称,他们准备追加控诉对方违反了美国的《黑社会影响和腐败组织法(RICO)》。RICO法案是美国专门针对黑社会制订的一个法案,即如果有人长期、大量进行犯罪活动,以控制一家企业,并以此欺诈他人,或利用通讯系统犯罪、对证人证词进行篡改,对美国证监会进行欺骗等,均可使用这条法律,受害人可以获得所承受损失3倍的赔偿金。
显然,正是FIS提交的资料,让张晋蜀有了“新的认识”,他目前正在准备这方面的法律材料,并会改更原来提出的赔偿要求。张晋蜀称,这个赔偿主要是针对FIS,虽然张恩照也是被告之一,但对张恩照的处罚,主要还是要由中国政府来决定。此外,张晋蜀还提出一点,经过他的仔细研究和辨认,被告提交的这些“呈堂证供”有明显的篡改痕迹。而篡改证据在任何国家的法律中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
之前内地媒体亦曾报道,5月10日,一直保持沉默的FIS,首次在上报美国证监会的材料中做了公开披露。除承认成为该宗诉案的被告外,FIS也承认司法部和证监会已经就G&D指控被告违反《海外腐败行为法》进行了询问。然而,在这种情况下,FIS居然仍然敢于对美国证监会撒谎。张晋蜀透露,他在今年8月4日以前,就已经把他所掌握的上述证据以书面形式交给了FIS的律师,但FIS在8月4日向美证监会提交的季度报告中依然声称,在这个案子中,没有“任何根据”可以证明他们有违法行为。
按照美国法院的调查审判程序,目前本案还在举证阶段,开庭仍有待时日。接下来,另一个诉讼可能会开始,G&D准备上诉FIS公司的雇员,涉及总裁和亚洲区主管等人。
迄今为止,在这个案子中,尚没有任何人代表张恩照跟张晋蜀有过接触。
张晋蜀还透露,从现有掌握的对方资料来看,建行接受贿赂的官员不仅仅只是张恩照本人,有一个部门老总也涉入案中。不过他没有透露其他涉案人员的名字。由于案件的敏感性,张晋蜀称,希望不会给建行IPO带来负面影响。
有熟悉美国法律的律师表示,在当前的情况下,作为建行,应该尽快处理类似事件,把家里打扫干净,以免后患,应该优先处理好内部事务,从内部机制上解决问题。不过也有香港
证券分析师认为,张恩照案件不会影响到建行IPO,“投资者应该明白,张已经不是建行的人,而且建行与这起案件没有关系”。
落马者--朱小华、王雪冰、张恩照、刘金宝、余振东等
发布时间: 日 10:51
【字体:大中 小】
  本刊记者 / 叶子
  落马者都是精英。
  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能够走到金字塔顶部的人,即便有着机遇的青睐,也一定要有过人的才智和能力。在走向顶峰的过程中,得益于位置的优越,既可历练能力,亦可增长见识。比如,刘金宝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批接受系统教育之后又得以在欧美发达国家学以致用的国际金融高级人才,先后在世界和中国的"金融中心"经受了历练。可以说,是举政府之力让他们增长才干。经过政务历练、海外进修并得到提拔的高级官员,想不成为社会精英都难。对于这些位高权重者频频东窗事发,坊间说法不一,有"政治博弈"说,也有所谓"带病提拔"说。尽管媒体及观察家认为,这是决策层有意掀开高官整肃风暴,但我们同时需要反思的是,一批金融系统要员前仆后继地落马,是现行体制下制度建设的缺位,还是高级官员监督机制的缺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曝光的银行业大案要案集中发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和本世纪最初几年,这一时期正是国有商业银行改制转型的关键阶段,各商业银行掌握了运用信贷资金的充分权力,而与此相适应的监管体制和银行内部治理机制却未完全到位。2004年初,由时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谢平等人研究编制的中国首个金融腐败指数显示,2002年至2003年度,中国金融腐败指数为5.42,其中银行业腐败指数为4.17,证券业腐败指数为7.26,指数越接近10表明腐败越严重。
  金德琴
  1921年出生,毕业于浙江大学,主修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银行总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国外业务局局长。1986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收购香港嘉华银行时,金出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董事长兼嘉华银行董事长,赴港接管并重组嘉华银行。
  1990年,国务院从国家外汇储备中拿出3000万美元,委托中国银行借给中信公司,作为嘉华银行增资的备用贷款资金。1990年、1995年,金利用职务之便,从中先后侵吞3932万港元和159万美元。2000年,金德琴因贪污受贿、挪用巨额公款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耐人寻味的是,1976年,王雪冰、赵安歌、刘金宝这三位青年才俊,正是在金德琴的言传身教下,踏上了一条"不平凡"的路。
  朱小华
  1949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学院夜大金融专修科。1993年7月至1996年1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1994年1月至1995年9月兼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1996年10月至1999年7月任中国光大集团(香港)
  董事长、中国光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1997年至1999年期间,朱小华利用职务便利,接受他人请求,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赂收受他人股票及现金折合人民币共计405.9万元;个人违反规定,决定、批准将数亿港元贷给他人,给光大集团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02年,朱小华以受贿罪被收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王雪冰
  1950年出生,1976年毕业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进入中国银行工作后,历任副经理、经理、副总经理等职务。1988年担任中国银行美国地区总经理。1993年4月至12月,王短暂离开中国银行,任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常务董事、光大银行副董事长等职务,但很快又被调回中行,任行长、副董事长,1995年5月任行长、董事长。1997年10月,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2000年2月,调离中国银行,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
  在1993年至2001年期间,王雪冰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华晨(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再东方广告有限公司等企业谋取利益,并为此非法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共计15.14万元。此外,中纪委还发现其在担任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总经理和中国银行行长期间,违反金融监管规定,工作严重失职,造成严重后果。2003年,王雪冰以受贿罪被一审判处12年有期徒刑。
  张恩照
  1946年12月生,复旦大学金融管理专业。1984年7月,任中国投资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党组成员;1986年1月,任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党组副书记;1987年6月,任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党委(党组)书记;1999年9月,任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2000年2月,任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党委副书记;2002年1月,张恩照接替王雪冰,出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党委书记、董事长。
  日,张恩照以个人原因辞职。同日,辞去中金公司董事长的职务。根据媒体报道,张因涉嫌经济问题被有关部门调查,但至今张恩照辞职真相未有官方结论。
王雪冰情迷女影星“风雅”堕落(图)
  日,北京市纪委、政法委宣布:王雪冰作为“七一”全市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学习反腐倡廉的典型案例。随着这一决定出台,已尘封3年的王雪冰案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王雪冰,曾任中国银行行长、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及党委书记。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宣判,王雪冰本人因受贿金额高达人民币115.14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处于事业巅峰的王雪冰为何自毁前程,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一直是人们心中一个解不开的谜。近几个月来,记者走访了相关办案人员,查阅大量案宗,发现其堕落竟与他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风雅”有关,而他长期周旋在妻子与影后情人之间,导致了他最终落马……
  附庸“风雅”情迷女影星
  1976年,24岁的王雪冰大学毕业后,作为外贸系统子弟被分配到中国银行财会部。不久,英语水平和业务能力都出色的他,被派往伦敦学习外汇金融业务。后被派往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担任交易员。在纽约这个世界金融中心,王雪冰如鱼得水,很快展现出出众的才华。
  1987年,35岁的王雪冰被任命为中国银行资金部副总经理,返回北京工作。回国不久,王雪冰与出身名门的郑璐相识了。从解放军艺术学院小提琴手专业毕业的她有着浓厚的艺术家气息。1989年9月郑璐嫁给了他。
  1989年底,王雪冰以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总经理的身份携郑璐再赴美国。而因为与外国金融界名流频频接触,他追求风雅的嗜好也在这个时期形成。
  在“艺术家”妻子的打理下,王雪冰的生活方式愈发“洋化”:头发永远纤尘不染,喜欢穿很考究的西装,佩带十分精致的领结、袖扣,衣着绝不比国外银行家逊色。王雪冰还迷上了“玩表”,喜欢收藏价格昂贵的世界名表。王雪冰大权在握,有求于他的人得知他的嗜好后,总会想方设法为他奉上一块块名表,王雪冰对这样的“雅贿”多是欣然接受。1993年,华晨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找到王雪冰,送上价值21万港元的“百达翡丽”手表一块,不久顺利得到了4950万美元(折人民币4亿多元)的贷款。
  王雪冰不仅接受他人奉送的名表,还喜欢用公款购买名贵手表。几年下来,王雪冰将“劳力士”、“名士”、“伯爵”等几十个品牌的世界名表收入囊中。这些名表,每只单价都在10万元以上。
  名车名表降伏女明星
  1998年秋季,一部颇有影响的电视剧正在国内各大电视台滚动播出,剧中影后级女明星宋菁菁那青春靓丽的身影、甜美俏丽的笑容吸引了王雪冰的目光。为了赢得宋菁菁的欢心,王雪冰对她展开了爱情攻势。他从一位熟悉的导演那里得知,宋菁菁最喜欢吃法国MaximsdeParis餐厅的牛排、鸭舌和玫瑰饼,便立即打电话给宋菁菁:“请问宋小姐能赏我一个与明星共进晚餐的机会吗?”王雪冰的话让宋菁菁无法拒绝。次日傍晚,王雪冰亲自驱车将宋菁菁接到MaximsdeParis餐厅。
  这次约会并未像王雪冰期待的那样如愿以偿。但他丝毫没有气馁,不仅每天打电话给宋菁菁嘘寒问暖,还隔三岔五请宋菁菁去吃西餐、打高尔夫球。宋菁菁对王雪冰的殷勤照单全收,态度上却没有丝毫改变。
  12月27日是宋菁菁的生日,正在北京拍戏的她正和好友在家中庆祝,突然接到王雪冰的电话:“菁菁,我在你家楼下,有一件生日礼物要送给你。”宋菁菁刚走出房门,王雪冰立即迎了上来,他送给宋菁菁的除了怀里的99朵玫瑰,还有一辆价值三四百万元的卡迪拉克轿车。
  王雪冰为了得到这个垂涎已久的女明星,还将自己最珍爱的一块价值21万元的名表送了出去。在这样凌厉的爱情攻势下,宋菁菁的感情防线终于崩溃了,明知王雪冰已有妻室,还是投进了他的怀抱。
  1999年春季的一天,宋菁菁乘着王雪冰高兴,说出了自己要与他共同生活的想法。王雪冰一听就害怕了。
  见宋菁菁情绪激动的样子,王雪冰手忙脚乱地好言安抚:“你放心,我会尽快离婚,然后光明正大地迎娶你。可你一定要等我寻找时机,你一定要相信我。”
 此后,宋菁菁不再催促王雪冰离婚。宋菁菁的隐忍让王雪冰更加动心,他也开始对这个女人动了真情。经过几夜考虑,他给在广州处理公司业务的妻子郑璐打去电话,提出离婚。郑璐早就知道王雪冰身边从没缺少过女人,并因他跟别的女人有嗳昧关系和他大闹过一场。王雪冰虽然没有明确道歉,但在经济上给了她很大一笔补偿。
  落寞行长大彻大悟悔已迟
  1992年,王雪冰借口妻子在丈夫所在公司当员工不符合美国习惯,将郑璐辞退。郑璐随后与一名台湾商人刘辉在美国成立公司,王雪冰给郑璐的公司批出一笔2300万美元的贷款。事后不久,这家公司涉及香港洗黑钱500亿港元一案,受到香港廉政公署侦查。而该笔贷款迄今仍未偿还,成为呆账。
  郑璐接到王雪冰的电话立即飞回北京,迅速搜集到宋菁菁与王雪冰交往的全部资料后向丈夫摊牌不肯离婚。
  郑璐的态度让王雪冰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面临的处境,他和她之间不仅存在着一层法律保护的夫妻关系,更重要的,还是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经济共同体,一旦离婚,丰厚的经济利益将不复存在,自己还会落得丢官破财的下场,这是他无论如何不愿意看到的。
  深思半晌后,王雪冰说:“算了,你别闹了,婚我不离了。“但此时,好不容易抓到王雪冰的把柄,郑璐怎肯轻易撒手:“没这么简单。要想我不再追究不难,我要你把中行的广告宣传都交给我来做。”王雪冰明知在纽约分行给郑璐的贷款尚未追回的情况下,这样做会冒很大的风险,但为了摆平老婆,还是将中国银行在国内外的形象广告全部交给郑璐所在的广告公司代理。为此,中国银行先后10次支付代理费约281万元。
  离婚不成,反而惹出麻烦。为了安慰宋菁菁,他斥资数百万元为宋菁菁购买了一套独体别墅,作为两人的爱巢。
  这样巨大的花销,王雪冰的工资岂能支付。为了满足妻子,安抚“受伤”的情人,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四处敛财。2000年,他批示购买某广告有限公司雕塑艺术品3件,该公司为表示对王雪冰的感谢,送给王雪冰人民币现金40万元。王雪冰又授意他们购买了一套价值数十万元的“RVEOX”组合音响,送到他与情人共筑的爱巢中。
  2000年2月王雪冰出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后,敛财更加疯狂。日,一家航空公司请求中国建设银行为其购买飞机提供巨额贷款担保,建行有关部门调查认为,这家航空公司由于扩张过快,此笔大额贷款存在风险,不宜提供担保。但迫于王雪冰的压力,折中地将原担保额3.4亿美元变为1.95亿美元。为感谢王雪冰,该航空公司董事长先后给他送上价值10万元的“伯爵”手表和价值20万元的“百达翡丽”手表各一块。
  得知中纪委对自己立案调查这一消息后,王雪冰再也“风雅”不起来了,答应要等他一辈子的宋菁菁得知王雪冰被调查的消息,很快就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
  日,王雪冰向有关部门投案自首。11日,王雪冰被免职。几天之后中纪委公布对王雪冰的审查结果:“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收受贵重礼品折合人民币数百万元;生活腐化,道德败坏。”并作出撤销其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职务,开除党籍,将其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的决定。
  据《家庭》海剑 邢暂/文(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法制报 网络编辑:张保春)
王雪冰,男,汉族,1952年2月生,辽宁沈阳人。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员。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1968年参加工作。1972年入北京外贸学院英语系学习。1975年7月任国家体委驻塞拉利昂教练组翻译。1976年后在中国银营业部清算组、伦敦分行、纽约分行工作。1984年5月后,任中国银行资金部副部处长、处长、副总经理。1988年6月任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总经理。1993年7月任香港光大银行(集团)常务董事、副总经理、党组成员。11月任中国银行行长、党组书记、副董事长。1995年5月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行长、党组书记。2000年2月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中共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七十年代后期,开始从事黄金等贵金属的交易活动,业绩和声望卓著。1994年在美国被授予1994年度国际“黄金交易杰出领导人”大奖,是亚洲地区的第一位获奖者。
  法庭查明:
  王雪冰原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曾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行长,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总经理。1993年至2001年期间,王雪冰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款、物,共计价值人民币115万余元。案发后赃款、赃物已全部追缴。
  法庭判决:
  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王雪冰有期徒刑12年,并处没收个人部分财产。
  法院认为,被告人王雪冰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公司谋取利益,非法收受有关公司人员给予的款物,其行为严重侵害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损害了国有金融机构的声誉,已构成受贿罪,受贿数额特别巨大。鉴于被告人王雪冰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对其从轻处罚,遂作出以上判决。
  王雪冰不服,提起上诉。
  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王雪冰的上诉,维持原判。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王雪冰及其辩护人在上诉中提出一审判决认定王雪冰在康乐园大酒店工程贷款一事上,利用职务便利,为贷款人谋取利益,收受康乐园公司人员的手表与事实不符,不构成受贿罪的上诉理由及辩护意见,经查,王雪冰利用职务便利,为康乐园大酒店在工程贷款一事上谋取利益,后收受该公司人员给予的手表,价值人民币30万元,原审认定其行为构成受贿罪,于法有据;对于王雪冰在实达公司参与中国建设银行设备选型竞标的问题上,没有利用职务便利,不构成受贿的上诉理由及辩护意见,经查,王雪冰作为中国建设银行行长,虽不具体主管设备选型竞标工作,但其利用职务便利予以干预,为实达公司谋取利益,并收受实达公司人员给予的价值人民币15万元的手表,原审认定其行为构成受贿罪,与此罪的立法本意相符;对于王雪冰及其辩护人提出的要求对王雪冰减轻处罚的上诉理由及辩护意见,经查,一审法院在量刑时,已充分考虑到王雪冰犯罪的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并鉴于王雪冰有自首情节,已依法从轻处罚。纵观全案,一审量刑并无不当。二审法院对上述上诉理由及辩护意见均不予采纳。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一审判决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及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据此,裁定驳回王雪冰的上诉,维持原判。
  依据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3条第一款(一)项: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第385条第一款: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罪论处。
  第386条: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查办王雪冰案件大事记:
  日,王雪冰被审查。
  日,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免去王雪冰建设银行行长职务。
  日,中共十五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王雪冰问题的审查报告》。全会决定,撤销王雪冰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职务,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
  日,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没收个人部分财产。
  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王雪冰的上诉,维持原判。
优雅的沦落:原建行行长王雪冰受贿案始末
新华网北京12月10日电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10日对原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雪冰受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王雪冰有期徒刑12年。
  法庭经审理查明,被告人王雪冰原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曾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行长,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总经理。在1993年至2001年期间,王雪冰利用上述职务上的便利为华晨(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再东方广告有限公司等企业谋取利益,并为此非法收受这些公司给予的钱款、艺术品、名牌手表等贵重礼品,共计折合人民币115.14万元。案发后赃款、赃物已全部追缴。
  法院认为,被告人王雪冰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公司谋取利益,非法收受有关公司人员给予的款物,其行为严重侵害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损害了国有金融机构的声誉,已构成受贿罪,受贿数额特别巨大。鉴于被告人王雪冰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对其从轻处罚,遂作出以上判决。(完)
  新闻链接:王雪冰事件与中国银行业
  日,王雪冰被审查。
  无论从普通人的层面,还是从银行专业人士的角度,似乎事先都没有发现任何征兆。在不到一个月前的去年年底,王雪冰还参加了一个银行行长级会议。王雪冰的变化当然有,而且很大,中国银行的一位高级官员发现,一直仪表堂堂的这位前上司,“瘦了好多,像个小老头似的”。大家本能的反应是,“是否生了病”,纷纷劝他多注意身体。
  一如惯常情形,网络将境外媒体的报道迅速传播给了中国网民。被美国货币监理署(OCC)指认,“一个欺骗性的信用证问题,一桩欺骗性贷款,未经授权的授信及刻意隐瞒和其他可疑行为”——都与王雪冰有涉。在OCC即将公布对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两年调查结果的前几天,王雪冰被审查。中国官方保持了非常积极的态度: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说,将对已被免职的原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雪冰继续审查,因其在中国银行任职期间对该行有关信贷案件负有责任。
  从已经报道出来的事实来推导未来,王雪冰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并不可知,但“离开”银行系统是可以肯定的。
  日,中国银行江西省星子县支行撤消,这是中国银行第一家被撤消的支行,很多银行职员因此离开了银行系统。有统计表明,1998年至2000年3年间,中国银行机构总数减少2284家,下降15%。这些枯燥的数字背后,同样意味着很多银行职员离开银行系统。
  有专业人士称,王雪冰与这些先前可能是他麾下的职员的“离开”并不相同,那些职员的离开则意味着中国银行业新生的开始。
  也就在中国银行撤消江西省星子县支行的同时,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几乎同时开始了战线收缩。其效应,如果分析中国银行2001年度财务报告,相信会有明确的发现:“与2000年相比,收入增长了1.1%,而支出降幅达7.6%。这表明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在经营支出的减少。”经营支出很大一部分来自“人头费”。
  与王雪冰事件所形成的震荡一样,支行的撤消同样也带来震荡,只不过这种震荡更微弱更局部。也正是这种显得微弱的震荡,让社会得窥一向神秘的银行业变革。裁员,作为一种更容易被注意的表征,让社会接受到了银行业改革的信息。
  中国银行,被业内人士喻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领舞者”,也被著名的美国穆迪投资公司认为,“最有可能成为世界级银行”。他们未来的目标之一是:成为下一个花旗银行。
  如果深入观察,相信会发现中国银行改革选择,将比被注意到的裁员要复杂的多,而这复杂的现实选择里所蕴藏的中国银行业种种困境,或许更值得被关注。
  王雪冰事件使这一切有了被大众注意的契机。
  优雅的沦落
  42岁,王雪冰当上了中国的银行行长。对年龄的强调,并非完全来自记者,而是来自被采访对象。多数人都向记者叙述过王雪冰那句著名的话:“我42岁时就当了行长,你们呢?”在现在这样一个时刻,对这句话的解读,不同的对象则有不同的结论。不过,如果追寻这句话的“出处”,大家比较一致的判断是,更多时候,王雪冰是在与他的外国同行相处时说这句话的。很显然,国内的同行也会辗转得知并最终传播它。
  从履历表看,王雪冰是1976年大学毕业,随后进入中国银行。按年代推算,他应当是工农兵大学生,但这并不影响业内人士对他能力的评价。一些外国同行甚至认为王雪冰是他们认识的最出色的中国银行官员:“在中国和国外的世界经济论坛上用流利的英语发表颇有见地的讲话,他非常专业,非常聪明,一直强调效率和盈利性。”王雪冰曾著书《欧元实务》,被采访对象也向记者屡屡提及这本书,“看一下你就会发现,他对欧元是非常有研究的”。
  给业内人士的印象,王雪冰并非仅止于演讲与著书。在“实务”方面,他同样有很多不凡的记录。有采访对象指着北京阜城门中国银行原来的那栋大楼告诉记者,当时中国银行盖这栋楼很不容易,国家不给拨钱。中国银行自己也很难拿出这笔钱,结果大楼还是盖了起来——王雪冰成功地做了一笔黄金交易,一笔交易换来了一座大厦。确认这种说法是困难的,能证实的是,王雪冰确实是一个很优秀的trader(交易员)。也算是他的同行评价说:他是一个被西方银行界认可的专业人士,“他做黄金交易,是一个世界范围内都排得上名的交易员”。
  王雪冰的“传奇”,还有一个说法是,他亲自参与操作的“业务”,一年能赚到的钱,相当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全年的利润。“他炒澳元,能在货币市场上把澳元砸了下去,从而在出口大宗货物方面赚了很多钱”。
  比较而言,境外媒体更注意中国金融业的这位人物。《远东经济评论》认为,“王雪冰曾经享有盛誉,1993年起,王雪冰在中国银行做了7年行长,在这期间完成了把中国银行从一个政策性银行变成一个商业银行的初期艰巨工作,同时在这7年期间,把中国银行变成最赚钱的国有银行。”
  所以,相当多数境外媒体概括王雪冰,比较一致的判断是:技术官僚。
  当然,王雪冰被注意到的,还有诸如“从不穿聚酯衣服、白色短袜,喜欢法国餐馆、karaoke,还有波尔多葡萄酒”,《时代周刊》亚洲版写道。反映他格调的还有他爱抽烟斗,打高尔夫。他被形容成“优雅的银行家”。更复杂的王雪冰,不是没有被发现,一位欧洲银行家描述说:“(王雪冰)是非常有能力的银行家,但同时有着坏脾气,极其傲慢”。
  王雪冰的原部下们说起他的日常喜好,前面都用“嗜”字修饰:王雪冰嗜酒。故事与他的司机有关。司机到他家里送一个急件,结果看到的王雪冰正坐在云集的文艺界大牌人士之间,喝得满脸通红,他从不掩饰自己对风雅的追求。
  王雪冰的沉没,似乎应该从2000年2月出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一点点算起。他遭到了从业以来领导权威第一次被严重质疑的境地,光荣开始被打碎。
  中国银行的一些员工回忆说,王雪冰到建行任职后,他们与建行同行交流经常会听到很多隐晦的用语:用语之一是“退货”——“我们要退货,把货退给中国银行”,之后他们才明白,“货”是指王雪冰。另外是在一个特定时间出现在建行下面支行、分行的员工电脑上,4个字:您高升了。有讽刺王雪冰能力不济的意味。这种情绪的积聚,据说最直接是因工资问题。中国银行的一位中层告诉记者,他也曾听说王雪冰到了建行后,建行人的工资就减了,但至于减工资的依据是什么,他并不清楚。
  从“最优秀”的中国银行官员,到遭遇被“退货”的境地,领导能力的下降是很难解释的,勉强可以联系起来的事件是,美国货币监理署(OCC)从1999年开始调查中国银行纽约分行的事件。
  “优雅的沦落”,西方报刊用类似词语描述王雪冰的结局。他们的报道解释说,在过去监管不严、体制不清的中国银行业里,许多银行家做了违规的事情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在犯法。也许这就是王雪冰悲剧的原因之一,但显然不是全部。
  在王雪冰被解职时,作为王雪冰事件的一个重要成员,香港《下周刊》评价为一个“穿着优雅,纤细、柔声细语的女人”王雪冰的妻子宗路路还在纽约,不知道她近期会不会回来。
  王雪冰震荡
  王雪冰事件确实是一个足以引起震荡的消息,尤其是在网上,还有国外。在新浪网的相关论坛上,许多人纷纷口诛笔伐:王雪冰是“中国最大的不良资产”,“极度的官僚”。
  美联社声称:王雪冰事件,揭开了中国银行业冰山的一角。对中国银行业来说,这是一块正逐渐愈合的伤疤,但又被人揭开了。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商业银行,美国严格的银行监管制度直接造成了这件事情的爆发。
  王雪冰被审查,是在美国货币监管署结束对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两年的调查,宣布结果的前几天。知情者说,从1999年起,这个案子一直在查,但纽约分行的一切工作都正常运行,外观看不出任何异样。这是一场针对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年违规行为的调查,而王雪冰在1988年时被派到纽约,从1990年起担任分行的总经理,曾为期3年。
  1月11日,不是王雪冰第一次被查。业内人士透露,以前就曾经被查了半年,相比较而言,无论从规模还是引发的震荡,这两次都不能相提并论。
  1月16日,中国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中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称,此前审计中国银行,查出的主要问题是违规放贷、账外经营以及违规开立信用证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等。这一次审计查出的问题“主要是27亿元违规操作”。知情者说,这里面大部分是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出的事,而且王雪冰难逃干系。
  美国货币监理署(OCC)的最后处罚办法是:对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实行1000万美元的罚款、中国银行总行1000万美元的罚款。OCC声称,这些行为包括:“一个欺骗性的信用证问题,一桩欺骗性贷款,未经授权的授信及刻意隐瞒和其他可疑行为”。
  复杂的交易及其问题
  备受关注的问题贷款,其细节始终是缺失部分,OCC没有给出,只是在他们给中国银行美国分行方面的通知单里,列出了34个人和公司,同时禁止中国银行在纽约、中国城和洛杉矶的分行同他们交易。发言人罗伯特举的一个例子,是用来表明这次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事情的严重违规性:中国银行给一家暴发户性质的金属交易公司100万美元的贷款。在数月内贷款提高到700万美元,最终增至1800万美元,结果不得不作为一笔坏账勾销。
  即使相关的法庭材料,除了证明事情的复杂性之外,仍然只能勾描出其间的局部与大概。
  《远东经济评论》研究了有关的法庭材料后描述说:“(牵联的人与公司)是一个单独的、非常复杂的网络。”
  日曼哈顿联邦法庭的材料表明,这个网络的中心是一对夫妻,他们是:周约翰和刘莎丽。在起诉立案时,他们住在新泽西Alpine的一个价值300万美元的家里,OCC的通知单里列出了周约翰的6个化名和他妻子的3个化名。名单上还有他的岳父刘道忠(也叫刘托尼)、岳母王淑敏、妻弟刘辉。
  周氏夫妇和他们的亲威,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了一个“the
NBM团体”。起诉书中指认:“他们设计引诱中国银行贷款给NBM团体数千万美元,盗用贷款基金3400万美元,不偿还债务,给银行造成严重损失。”
  更曲折的事实在于,周氏夫妇从中国银行拿到贷款,然后转移过无数其他银行,存放在两个香港银行、广东省行和Po
Sang的账户上,其后又欺骗性地使用这些账户的基金作为商业税收,从中获得更多中国银行的贷款。
  一个姓杨(Patrick
Young)的中国银行前职员也被起诉书指与周氏夫妇合谋。他发出了一个借贷担保,使周氏夫妇能够从另外一家银行借来200万美元。曾在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工作的人介绍说,杨年在该行的信用和商业发展部工作,1999年在风险管理部,2000年被开除。
  法庭材料表明,起诉时间最早的借贷,发生在1992年2月,他们在没有还债的情况下,银行还是按常规给他们增加贷款。1992年2月给NBM团体的贷款是600万美元;两年以后,银行把这笔贷款增加到1000万美元;又过了6个月,贷款额外增加了500万美元,同时把借期延长到1999年7月。不过,法庭材料没有解释的就是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才去追究这两人的信誉欺骗问题。
  这是一个显得相对详细,又极其专业与琐碎的情况说明,其间所涉及的人与事,并不那么容易就能看得清楚明确。一般中国银行业业内人士的解释更直接与概括: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涉嫌洗黑钱和违规贷款。
  后来,问题指向越来越具体化:一是违规开立信用证。知情人解释说,美国当局起先查了一家公司,由这家公司追到中国银行那里。有趣的是,这家公司的老板总共开了27个公司,不过27个公司只有一间办公室,而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就是给这家公司开立信用证做担保的。另一件事是,该行提前释放抵押品;还有一个是违规拆借美元进行汇率炒作。
  由于这次事件,中国银行处理了分行的11个人。
  “中国特色”
  中国银行的员工说,客观地看,中行的海外部是同国际银行业接轨最好的部分。
  曾经去过纽约分行的张先生对纽约那栋坐落在麦迪逊大街上的小洋楼印象很深,“它在百老汇旁边,是非常古朴的建筑”。在比较繁华的麦迪逊大街上,纽约分行的业务量也很大。刚统计的数字表明,去年该行的清算交易量已经从前年的第13位,排到第11位,这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纽约分行1981年11月的开业仪式成为一个值得自豪的事情:在纽约、伦敦、中国香港、新加坡、卢森堡这些世界贸易金融中心,中国银行都设下分支机构。不过现在中国银行的自豪更理直气壮:中国银行成为中国第一家在亚、欧、澳、非、南美、北美六大洲均设有机构的银行。
  有数据表明,中国银行拥有12967个国内机构和559个海外机构,建立起了全球布局的金融服务网络。在香港和澳门,中国银行还是当地的发钞行。海外机构的总资产达600多个亿。纽约分行的业务这些年来逐步扩展:日和日分别在纽约唐人街和洛杉矶开设了支行。服务范围涉及到个人储蓄/借贷、商业贷款、信用证服务,以及外汇和资金转账等。
  即使国外媒体,也非常重视中行海外分行的优良业务。但曾经深入观察并研究中行的有关人士说:“当然,中行海外分行也有不可忽视的东西,比如说,呆坏账比例。”从某种层面看,最直接与国际接轨的海外中国银行,要抹去“中国特色”,也需要时间。
  1月18日,中国银行周五公布的新闻稿称,截至去年底全行境内外机构实现账面利润108.05亿元人民币。新闻稿指出,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及香港中银集团重组费用支出增加等原因,境外机构实现税前利润折合人民币85.57亿元,同比减少9.41亿元,降低9.85%。
  有专业人士分析说:中行海外的85.57亿元税前利润主要来自华人、华侨和一些中资机构,这也是中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服务定位。这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定位。张先生发现,他进到纽约分行时,看到的都是华人的熟悉面孔——即使不是中国银行总行派过去的,也是在当地招的华人。
  张先生从那些熟悉的黑头发黄面孔所发现的问题是:没有当地化。
  与OCC等一些国际规则的要求存在的差距,张先生解释说,从中国银行总行派出去的人,对当地法律法规不熟悉,头脑中毕竟都是国内的标准,操作差不多也接近国内这一套。但是,你的银行毕竟在国外,这其间的危险在于,延用国内的管理模式,受到的却完全是国际化的监督。
  中国银行所做的改革是“先从国外改起,毕竟在外国的地盘上要遵守外国的游戏规则,改起来也要比国内相对容易,”张先生说。原来纽约分行这类海外分支机构的定位是为当地华人华侨及中资机构服务,业务不敢做大,这样就形成了封闭的体系,不能参与到当地的主流中去,这带来了中国管理与国际监督的冲突外,更直接问题是利润来源。
  洛杉矶是金融诈骗案的高发区,去年,中国银行洛杉机分行发生了两起支票诈骗案。诈骗案带来的惊吓让中国银行从上到下都意识到了防范风险的整套措施方面的脆弱,而这恰恰是国有银行的通病。该行一位资深人士说:“我们的整改工作已经持续进行一年半时间了,成果也有一些,但要彻底解决近十年累积的管理问题,我觉得时间还很长,路也很长。”
  国外媒体对中国银行的称誉,相比而言,是最多也最充分的。但是,“接轨”之路并不那么容易。专业人士称:如果剔除个人在银行业务的问题(这需要有关方面查实),更全面地看,海外分支机构所累积的问题只是中国银行业累积问题的缩影。(三联生活周刊)
 “36岁,是一个应该追求稳妥的年龄了,铁马金戈的梦想本该成为过去。36岁的王雪冰却仍沉浸在冒险所带来的亢奋中。”--《中国青年》
  必须承认的是,王雪冰的落马几乎没有任何前兆。
  就在距离出事不到一个月的时候,王雪冰还参加了一个银行行长级会议。尽管细心的人发现这位一直仪表堂堂的银行家“看上去瘦了好多”,人们的第一反应还是劝他注意休息。
  但是,美国货币监理署(OCC)的指认没有留下任何余地,给王雪冰的政治生命和金融生命宣判了死刑。“一个欺骗性的信用证问题,一桩欺骗性贷款,未经授权的授信及刻意隐瞒和其他可疑行为”,所有的这些都与王雪冰有关。
  明星陨落
  对于42岁就当上中国银行行长的王雪冰而言,用中国金融界一颗硕亮的明星来形容并不过分。这位今天身处囹圄的财富人物曾经特别乐于炫耀自己的年龄,显然是在试图以此透露自己未来的政治前途不可限量。但是,在王雪冰还有38天就要迎来自己50岁生日的时候,他不得不在接受生日祝福之前首先接受审查。
  人们很难想象,无比留意自己风度的王雪冰进了监狱以后,还能不能忍受“没有法国餐馆和波尔多葡萄酒的生活”。
  事实上,人们对王雪冰的崇拜开始破碎,最晚出现在他就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的2000年2月。三联生活周刊报道说,正是从那一时刻开始,王雪冰遭到了“从业以来领导权威第一次被严重质疑”的境地。
  引以为证的是,有人证实建行员工曾经有过这样隐晦的说法——“我们要退货,把货退给中国银行”。这里所说的“货”,当然是指王雪冰。
  不过,在建行员工指责王雪冰“能力不强”的时候,这位1997年9月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的财富明星已经案底重重。
  日,中国的官方媒体广泛刊载了中纪委、监察部对王雪冰的审查结论。
  依照这一结论,王雪冰不仅贪污、受贿、收受贵重礼品折合人民币数百万元,而且生活腐化,道德败坏。
  “他非常专业,非常聪明,一直强调效率和盈利性。在中国和国外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他能够用流利的英语发表颇有见地的讲话。”——王雪冰就任中国银行行长时只有42岁,但是,一些外国同行依旧认为,这位1976年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是他们认识的最出色的中国银行官员。
  在担任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总经理和中国银行行长期间,王雪冰还违反金融监管规定,工作严重失职,造成严重后果。
  如同人们预料的一样,王雪冰的中央候补委员职务被撤销,同时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事到如今,再去详细罗列王雪冰的累累劣行显然有些多余。但是,中行纽约分行事件不能不说,因为王雪冰的成名和沉沦都在曼哈顿那片充满欲望的土地上。
  尽管纽约中行打赢了周强骗贷事件的官司,人们却并不奢望1.05亿美元的赔偿能够真正兑现。毕竟,在被告周强已经宣布破产的情况下,起诉获胜的意义远远超过赔款的本身。
  周强与纽约中行的交往,等同于一场从开始就蓄意进行的骗贷游戏。周强在证词中承认,他和纽约中行的高级管理层有着“私人的、直接的联系”,其中包括担任过分行总经理的王雪冰。周强的辩护律师也称,他的委托人经常送银行高层人员出去游玩甚至带他们去买东西。
  美国货币监理署(occ)罗伯这样形容纽约分行事件的严重程度——中国银行给一家暴发户性质的金属交易公司100万美元的贷款,最终这一数目增至1800万美元,不得不作为一笔坏账勾销。
  当时踌躇满志的王雪冰肯定不会想到,纸醉金迷的纽约竟然成了自己政治前途的墓地。
  自我放纵
  在中国的银行界里,王雪冰曾经有着天使一般迷人的形象。
  尽管王雪冰的履历表显示出他不过是一个工农兵大学生,却毫不影响业内人士一度对他能力的良好评价。
  今天难以确认的一种说法是,北京阜成门的中国银行大楼能够盖起来,全靠王雪冰成功地做了一笔黄金交易。
  但是,不管怎样,王雪冰确实曾是一个很优秀的交易员。有人举例说,“他炒澳元,能在货币市场上把澳元砸了下去,从而在出口大宗货物方面赚了很多钱。”《远东经济评论》更是声称,“王雪冰在中国银行做了7年行长,把中国银行变成最赚钱的国有银行。”
  1998年2月,《中国青年》杂志发表报告文学《出航没有避风港》,用“36岁的王雪冰沉浸在冒险所带来的亢奋中”做为开头。
  随后,王雪冰等来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升迁,被提升为中行纽约分行总经理,开始经营自己的“独立王国”。
  王雪冰的权力空前膨胀,“除了卖掉分行外,基本什么都可以做”。这位年轻的行长首先废止了出门的层层报批制度,随后又违规给每位下属买了两套西装。
  “只有以产权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充满活力的公司治理制度才能建立起来。”——调任建行行长的王雪冰曾经抱怨说,正是以前那种缺乏弹性的公司制度,在根本上妨碍着包括建行在内的国有企业提升盈利。
  正是在纽约分行的时候,王雪冰在联合国大厦旁边单独买了一栋小洋楼。显然,他所追求的不受“控制”的空间,终于通过自己显赫的业绩“创造”了出来。
  事实上,这一空间在让王雪冰成为大银行家角色的同时,也埋下了最终结局的咒语。
  王雪冰当时的部下这样形容自己的上司——他用50%的时间跑上层,希望靠分析国际金融形势当上级的参谋;用30%时间跑海外,维系他的大银行家之梦;用10%的时间管中国银行总行,10%的时间管下面的分行……毫无疑问,王雪冰的沉没也显现出中国银行界的制度沉疴。
  有专家指出,中国的银行业长期实行分权管理,固然与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有关,更因为有利益驱动与路径依赖的“国情”作祟。
  管理着巨额资金的银行内部应当有强大的稽核系统,似乎是不用论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同学结婚要不要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